1970年E.F.Codd首次提出數據庫系統的關系模型。關系數據庫系統采用關系模型作為數據的組織方式。
在用戶觀點下,關系模型中數據的邏輯結構是一張二維表。
關系:一個關系對應通常說的一張表。
元組Tuple:表里的一行
屬性:表中的一列
主碼Key,也稱碼鍵,表中的某個屬性值,它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
域:是一組具有相同數據類型的值的集合,屬性的取值范圍來自某個域。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關系模式:對關系的描述 關系名(屬性1,屬性2,...,屬性n)
關系必須是規范化的,滿足一定的規范條件。
關系模型最基本規范條件:關系的每一個分量必須是一個不可分的數據項,不允許表里還有表。
關系模型中,數據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對象和操作結果都是關系。
關系模型中,存取路徑是對用戶隱蔽的,提高了數據的獨立性,提高了用戶生產率。
關系模型的完整性約束條件:
關系的兩個不變性: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
用戶定義的完整性。
關系模型的優缺點:
優點: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概念的基礎上;概念單一,實體和各類聯系都用關系來表示,對數據的檢索結果也是關系;關系模型的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數據庫關系模型怎么寫,具有更高的數據獨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數據庫關系模型怎么寫,簡化了程序員的工作和數據庫開發建立的工作。
缺點: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查詢效率往往不如格式化數據模型;為提高性能,必須對用戶的查詢請求進行優化,增加了開發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