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top 10 expressions on the internet in 2021)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
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覺醒年代;YYDS;雙減;破防;元宇宙;絕絕子;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強國有我。
一、覺醒年代
《覺醒年代》(The Age of Awakening)首次以電視劇的形式回溯中國共產黨的孕育和創立過程(trace the founding proc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生動再現中國近代歷史的大變局(a vivid recreation of the great changes in China's modern history),深刻講述中國人民是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該劇播出后廣受好評(it has been well-received by viewers),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二、YYDS
YYDS是“永遠的神”的拼音縮寫,用于表達對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deep admiration for someone)。英文中也有表意相近的縮略詞:GOAT,即“ greatest of all time”,也可以理解成“永遠的神”。
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不管是楊倩奪得首金,還是全紅嬋一場決賽跳出三個滿分,或是“蘇神”站上百米決賽跑道,全網齊喊“YYDS”,奧運期間一度刷屏。
三、雙減
“雙減”指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ease the burden of excessive homework and off-campus tutoring for students undergoing compulsory education)。其目標是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
四、破防
“破防”原指在游戲中突破了對方的防御,使對方失去防御能力(someone's defense is torn down)。現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沖擊(overwhelmed),內心深處被觸動,心理防線被突破(emotionally vulnerable)。
五、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源于小說《雪崩》的科幻概念,現指在XR(extended reality,擴展現實)、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區塊鏈(blockchain)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下形成的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生活形態(lifestyle that combines both the digital and physical world)。現階段,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演變、不斷發展的概念。
六、絕絕子
Photo by Sasha Freemind on Unsplash
“絕絕子”流行于某網絡節目,節目中一些粉絲用“絕絕子”為選手加油。多用于贊美,表示“太絕了、太好了”(awesome,breathtaking, marvellous, unbelievable)。這個詞引發了網友對網絡語言的關注和討論。
七、躺平
Photo by The Creative Exchange on Unsplash
“躺平”(lie flat/be a couch potato)指人在面對壓力時,內心再無波瀾,主動放棄,不做任何反抗(surrender under pressure and give up fighting)。“躺平”更像是年輕人的一種解壓和調整方式,是改變不了環境便改變心態的自我解脫。短暫“躺平”是為了積聚能量,更好地重新出發(lying flat for now is not giving up, but saving energy for a new journey)。
八、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
Photo by 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
一段網絡視頻中,兩名男子相互夾菜,而同桌的另一名女子則顯得很孤單。于是有網友調侃“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it is not that hurtful but extremely embarrassing)。后被網友用來調侃某事雖然沒有實質性危害,但是卻令人很難堪。
九、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I didn't get it , I was just in awe)”源自導演李安在紀錄片《打擾伯格曼》(2013)里評價一部影視作品的話。現多用于表示自己對某件事情的不解、震驚(feeling astounded or confused about something)。
十、強國有我
“強國有我”(we are ready to build a powerful China)源自建黨百年天安門廣場慶典上青年學子的莊嚴宣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Please rest assured, we are ready to build a powerful China)是青年一代對黨和人民許下的莊重誓言(commitment to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彰顯著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the ambition, grit,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youth)。
“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是基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網絡媒體部分),采用“以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為主,兼顧領域專家意見和相關站點收錄情況”的方式獲得的。監測語料庫包含視頻彈幕(bullet comments)、網絡論壇(forums)、新聞(news reports)等不同媒體形式的語言資源。其中,本次發布涉及的視頻彈幕數據約11億條,字符數超過100億;網絡論壇數據包含約35萬條帖子,字符數超過3億。
參考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Helen
來源:中國日報網
自2014年以來,我算是給Focal(勁浪) Solo6BE沒少做過宣傳。這款揚聲器不算便宜,我原先很計較它的價格,先從Sweetwater買了一支回來,準備不好聽就退;聽了之后就放不下了。Solo6BE音質非常好,而且不挑食,好伺候,盡管比其他6.5寸揚聲器要貴,但是我認為這款箱子物有所值。
Focal(勁浪)具體的公司情況有興趣的朋友盡管去百度。他家的揚聲器在傳統HIFI圈子里面是老牌貨,經典產品很多,聲音風格基本固定,我最愛的就是Focal的松和甜,非要打比方的話,就像法國經典甜品馬卡龍,入口即化,香甜充盈飽滿,吃了還想再吃。Focal就是這樣,聽了就還想繼續聽下去。
Focal最得意的鈹金屬高音頭
正面照。我把高音頭上的保護罩去掉了。
色差比較大,側板實際顏色比這個要更紅一些,櫻桃木的紅色哦~
Solo6BE的背板,簡潔,100-240V通用。
法國人的美感就在于這些地方
我是從97年開始玩音響,最早的一套系統還是我高中畢業那年打工攢錢買的,Yamaha綜擴加上一臺5盤片的CD播放機,揚聲器是Bose……當時主要是為了玩家庭影院,預算只能向多聲道傾斜。后來打工時間多了,添了一臺Sony的卡座,CD機一直沒升級,揚聲器加了一對Pork Audio的落地,后來從洛杉磯搬到多倫多的時候送給朋友了。之后在多倫多一直搬家,開始燒耳機,經常泡音響店,但是從來不下手買HIFI系統,大把銀子都燒給家庭影院了。08年終于踏實下來,上了NAD的雙聲道綜擴,還有就是我現在拿來當家庭影院主音箱的Paradigm S20,線用的是Audioquest,電用的是Monster的濾波,訊源就是我自己的Mac Mini加上NAS,那時買影碟比較兇,音樂基本上都是靠各路網友施舍。應該說,我自己的器材實在是不怎樣,好在勝在泡音響店時間長,反倒是各路器材都聽過了,從一套小二十萬加幣的系統到幾千加幣的系統都聽過,我覺得,我的HIFI理念勝在恰當二字。
我11年回國掙錢,14年夏天回加拿大,回來的時候房子還租給別人,就借住在一個哥們兒家里。我的耳機已經不燒了,主要是傷聽力傷得厲害;那會兒我天天靠聽iPad加Bose Soundlink Mini過活,有多不爽可想而知。
我在哥們兒家里實在置辦不了什么前級后級訊源揚聲器這種正規系統,只能別出蹊徑。我以前接觸過一些玩音樂的朋友,也進過棚子,其實早先去的時候純粹就是開眼,別人介紹我是老燒,我說我自己是偽玩家,看過一些棚子里面的器材,沒上過心,現在就全想起來了。上網搜了一下,本來想弄個五百左右的箱子對付著聽一下,后來被叉燒網的這篇評測害了,被飛飛忽悠亂了,于是跑去Sweetwater網站查了一下價格,一支1350美元,穩穩地超出預算。我自己琢磨了一下,反正北美退貨方便,頂多搭個幾十塊的運費,就訂了一支Solo6BE回來。我記得叉燒網目前也在賣器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搜索。
等揚聲器的時候,我跑電腦店買了個Creative的USB聲卡SBX,一百加幣上下吧;XLR平衡線是上加拿大亞馬遜訂的,一根5尺的XLR轉RCA線差不多十來塊。電腦是我自己帶的Macbook Air13寸,可以說,這套系統簡陋得沒法出來見人了,簡陋到揚聲器就一個,妥妥的單聲道啊!
Creative SBX Front Panel。妥妥的不是啥專業聲卡。
Creative SBX back Panel
Focal Solo6BE寄到,接電接訊源,一開聲,旁邊的哥們兒一下子跑過來了,問:“什么喇叭?”他聽了兩個禮拜的Bose估計也快聽瘋了。
那會兒我是怎么擺Solo6BE的?墻角一張搖搖欲墜的折疊麻將桌擺電腦和聲卡,還有一盞LED臺燈,桌子旁邊是一張IKEA的雙人沙發,一半是放我的箱子,一半空出來我擺Solo6BE;Solo6BE是陷進沙發瓤子里面去的,沒腳釘沒避震,踹一腳沙發Solo6BE跟著晃悠。Solo6BE的電沒處理過,胡亂跟電腦電燈接在壁插上。
就這么個要啥沒啥,幾乎所有忌諱都犯了的單聲道“系統”,一曲加州旅館讓兩個大男人聽得渾身雞皮疙瘩。
為什么我會經常性地宣傳Solo6BE?因為我讓Solo6BE在最慘的情況下播過音,而且就這樣的環境條件下,Solo6BE的音質還如此令人驚艷,以我十幾年的HIFI經驗,我對這款揚聲器有近乎盲目的信心。我不相信還有哪種聽音環境會糟過我當時的環境。
我九月又買了一套房,從哥們兒家搬出來之后,跟著就上Sweetwater訂了第二支Solo6BE,順便還訂了PreSonus Audiobox iTwo,
PreSonus AudioBox iTwo,專業錄音界面,性價比一流!
兩條八尺的XLR線。音箱架我是跑去Markham北邊一家專業錄音器材店買的,不想買避震腳墊或是腳釘,也沒特地買什么發燒電源線。最后我自己組了一臺電腦,AMD A10加上SSD,拷進去100G的無損,然后坐等第二支揚聲器到貨。這套系統總價是多少呢?兩支揚聲器2700美元,線20美元,USB界面200美元,電腦600加幣,腳架80加幣。按當時的匯率,4000加幣(美元,當時匯率基本是1比1)搞定。
這套系統我沿用到現在,差不多快兩年了,除了我去年搬家把腳架扔在車庫里面,揚聲器直接架在桌面上聽,最后把當年留在加拿大的一臺UPS備電系統接上來用之外,其他設備一直沒改,甚至連電源仍舊還是用的墻電,完全沒在做處理。為什么?很簡單,用不著。Solo6BE是專業監聽揚聲器,用不著那些虛頭八腦的東西折騰。
談談這套系統的優劣吧。
最優的就是,性價比極高。4000加幣的系統隨便亂擺都能出效果,而且還是可以和上萬元的系統一較高下的效果,我還有什么可不滿意的?
這種擺位估計不管是HIFI還是錄音都要來追殺我吧?
其次這套系統最讓我滿意的就是,可以讓我專心聽音樂。玩HIFI的總是熱衷于聽個定位啊,聽個暫態啊,聽出個音場啊……恨不得連演唱者啐痰咽口水都聽出來。Solo6BE定位準不準?非常準,交響樂大動態偶爾會軟一下,但是聽定位絕不會錯。用不著琢磨定位,用不著琢磨演唱者的齒音口水音是怎么錄的,就是活生生的歌者在面前自自然然地唱。
第三我喜歡這套系統的是,不挑食。什么叫不挑食?燒過耳機的基本都明白,如果聽得雜,絕不是一臺耳機能滿足的了的,少說也要兩臺,好點要三臺:一臺AKG701聽古典聽小編制,一臺鐵三角聽女中女高,一臺DT880聽流行。為什么耳機要這么多才能滿足需求?簡單,耳機調音調得很兇,風格迥異。監聽揚聲器就簡單了,三頻平直,少音染,訊源錄得怎么樣就原樣播出來,好壞不看揚聲器,基本看錄音。直白誠實得讓人咋舌,在全部聽音過程當中,Solo6BE在空氣之中仿佛徹底消失一樣,就剩下或好或壞的音樂而已。
第四,我認為Solo6BE很美。Solo6BE比其他的監聽揚聲器要美得多,不管是造型還是選色還是細節。
有沒有問題呢?
有。
這套系統照正統HIFI玩家來說,不僅僅是逼格不夠高,而且該做處理的地方完全沒有做過處理,估計可以讓他們痛心疾首不已。
我個人以為,這套系統最大的問題出在訊源上。不過考慮到很多音樂都是依靠網友們施舍,我就不要太挑剔了。
啥時候想好好燒一次的時候,弄套NAD套裝加上PSB的落地揚聲器,但是想想聽的還是Don Mclean、披頭四、Aerosmith、梁祝協奏曲、肖邦的鋼琴曲,真用得著一套一萬加幣以上的系統嗎?
我不想談太多聽音感受,沒意義啊。我說Solo6BE高音準中音甜低音勁,你會相信嗎?你能相信多少?我想說的是,我能靠Solo6BE聽出很多原本我以為很好的錄音當中的瑕疵,也能聽出很多老錄音當中我曾經忽略掉的細節。我當然可以吹,說用Solo6BE聽趙鵬從尾椎骨一下子震撼到天靈蓋;我還可以吹,說用Solo6BE聽宋祖英那聲音亮得晃眼渾身汗毛倒豎;我還能吹,說用Solo6BE聽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炮聲能把窗戶玻璃震得直搖晃;我甚至可以吹,說用Solo6BE聽貝多芬的命運我能淚流滿面。關鍵在于,這些東西太主觀了,主觀到完全無法量化。即便是我剛剛提及的豐富細節,我也只能說,這些是我聽出來的,我不能保證你用Solo6BE也能聽出來。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這輩子只能擁有一套聽音系統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Focal Solo6BE搭配恰當的電腦系統。對于我來說,有了Solo6BE,我可以不用花更多的錢在HIFI器材上了,只需要認真地欣賞音樂就可以。
Solo6BE對于我的意義,恰在于此。不要去燒器材燒環境燒精力,只要坐下來,閉上眼睛聽音樂就好。
Listen to your music, not to your speakers.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