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廢棄電子產品制作的垃圾版“總統山”矗立在七國集團峰會舉辦地附近。視頻截圖
文| 徐立凡
6月14日,G7峰會在閉幕公告中宣布,為滿足中低收入國家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將啟動“重建更好世界的倡議”,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替代資金。
公告稱:該倡議是由主要民主國家領導的、以共同價值觀為導向、高標準和透明的基礎設施伙伴關系,以幫助縮小發展中國家40多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需求。
“重建更好世界”的倡議由美國主導發起,此前拜登及其白宮僚屬已經放了不少風。問題是,這個倡議真的能幫到發展中國家嗎?
目前根本沒有資金來源
幫發展中國家搞基建自然要解決資金問題。根據G7峰會的內部戰略文件,中低收入國家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巨大,新冠疫情大流行加劇了這一需求。G7想要填補這些投資缺口,每年需要投入1.5萬億-2.7萬億美元的資金。
問題是錢從哪里來?美國聯邦債務已逼近30萬億美元的天量,拜登上臺后為升級美國基礎設施,提出的2.3萬億美元基建計劃也被迫壓縮到9000億美元左右。
實際上,按照國家債務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G7多數成員都在債務超出的榜單上。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公布的最新數據,日本債務占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為256%,排名全球第二;美國為133%,居第12位;加拿大、法國、英國債務規模也均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英國2020年GDP下降了9.9%,創下了170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G7國家在這種情況下聲稱幫助發展中國家搞基建,有多少誠意不問可知。
當然,按照“重建更好世界”的構想,主要是想靠私營資本拉動。但德國總理默克爾坦承,G7目前還不確定具體資金來源,沒有融資計劃。
G7的誠意如何,其實從全球疫苗分配就可以看得出來。發展中國家急需疫苗,而美國等國囤積的過剩疫苗至少有13億劑。盡管此次G7峰會終于決定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億劑疫苗,但根據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的說法,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約為110億劑。
G7內部有人擔心陷入“拜登陷阱”
沒有錢談基建就是紙上談兵。但就算是紙上談兵,到哪里搞基建G7內部的意見也不統一。
作為非洲地區的前宗主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熱切希望把非洲作為投資重點,美國則傾向于拉美地區和亞洲,日本則對印太地區念念不忘。
從G7成員國不同的投資傾向性來看,顯然出發點是把對發展中國家的基建投資當作了純粹的地緣政治工具,而不是為了共同發展。
另一方面,G7內部還有人擔心,歐洲有可能陷入“拜登陷阱”里。
德國《明鏡》專欄在G7峰會前就警告稱,雖然美國現在出現了一個視自己為盟友的總統是一種進步,但德國和其他歐洲人不能被卷入一場只能贏得少許但會失去更多的經濟戰中。原因是中歐和中美有不同的貿易關系。歐洲視中國為成長型市場,美國則視中國為戰略對手。作者稱,歐洲對經濟上孤立中國沒興趣,何況美國人言行不一。
這番話是有益的提醒。且不說歐盟27國中超過一半的國家認可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美國主導的“共同價值觀”、“高標準和透明”的所謂新標準將帶來什么樣的困擾,目前來看也不好說。
假如歐洲國家真的被美國主導的“重建更好世界”拖下水,大量資金成為沉沒成本,確實可能導致歐洲喪失經濟獨立性,被牢牢捆綁在美國主導的盟友關系中。
這種前景不難預期。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德國、法國在關于“重建更好世界”的表態中,與美國的聲音不盡相同。
此前替代“一帶一路”的方案無一成功
其實西方國家不是第一次想出替代“一帶一路”的方案了。
2018年特朗普時期,美國提出了一個《更好利用投資引導發展法》,目的是引導私營部門的資本對發展中國家投資,幫助美國政府保持影響力,沒有什么起色。
2019年,美國又與日本、澳大利亞聯合搞了一個“藍點網絡”倡議,目的是為基礎設施項目立標準,結果不了了之。
歐盟2019年也曾與日本簽署過一個在第三國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結果束之高閣了。
與這些看上去很熱鬧的計劃、協議相比,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得很扎實。7年多以來,全球已經有約150個國家的政府和國際組織認可了“一帶一路”倡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年中,共有超2600個項目與“一帶一路”有關,項目總估值約3.7萬億美元。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共贏態勢激起了美歐一些人“中國影響力擴大”的恐慌。這是“重建更好世界”出臺的背景。在沒有資金來源的前提下,可以斷定,目前“重建更好世界”倡議是吹了一個大泡沫,走的還是用價值觀、債務、環境標準等妖魔化“一帶一路”的老套路。
值得注意的是,因“一帶一路”而出臺“重建更好世界”,這是在重大國際事務上,西方國家罕見地跟隨中國的議程。從G7峰會上對“中國議題”的過度關注來看,顯然,西方國家一些人還不習慣這樣的被動。
□徐立凡(專欄作者)
編輯:丁慧 實習生:褚勁壽 校對:陳荻雁
喜大普奔,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發布了!看到這個消息我淚流滿面,錢包君這回是真的有救了!再也不用在RTX面前瑟瑟發抖了!
什么?1660Ti游戲本還是有點貴?拜托,那是你沒好好選吧?
我瞅上的這臺華碩飛行堡壘7還真的是不太貴。6999塊,4核8線程AMD Ryzen 7 3750H處理器,8GB內存,512GB固態硬盤,以及NVIDIAGeForce GTX 1660Ti獨顯,除了隔壁某船有一戰之力之外,還真沒誰比它更便宜的。
華碩飛行堡壘7游戲本
華碩這家PC廠商很招人喜歡。做創新,往往是天馬行空讓你感嘆他家的腦洞;做信仰,ROG“那啥之眼”我也就不多說了。這次飛行堡壘7借著1660Ti發布,沒有一味的擠在7000、8000價位段做肉搏,而是下探到6999冷不丁打了一場“偷襲戰”,真是讓人有些意想不到。
為啥想不到?你看它的配置呀!AMD Ryzen 7 3750H+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把A、N兩家放一塊汲取性價比和性能優勢,好像目前還沒有第二家這么做吧。而且我很想問問“阿蘇斯”,這么做這兩家同意了嗎?
不過說正經的,能把1660Ti獨顯本做到6999元,多半要歸功于AMD銳龍處理器的高性價比,二者結合起來不失為游戲本硬件配置的新選擇。
AMD Ryzen 7 3750H配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怎么樣?
先來說說大家最為關注的硬件性能。主要關注點肯定就兩個方面:AMD Ryzen 7 3750H處理器性能和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獨顯性能。這部分測試成績主要參考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3DMark以及實際游戲測試的結果。
閑話不多說,先放結果再做說明:
CINEBENCH R15測試結果
CINEBENCH R20測試結果
AMD Ryzen 7 3750H是一顆12nm制程工藝處理器(CPU-Z檢索有誤),主頻2.3GHz,動態加速頻率最高能到4.0GHz,它是一顆4核8線程處理器,TDP為35W。在CINEBENCH R15測試環境下,單核得分151cb,多核得分760cb;CINEBENCH R20環境下,單核得分385cb,多核得分1709cb。
實際體驗來看,AMD Ryzen 7 3750H性能夠用,4核心的效率對于多線程任務的執行還是有不小幫助的。
AMD Ryzen 7 3750H處理器規格(軟件識別錯誤,實際工藝為12nm)
顯卡測試結果
飛行堡壘7配備了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獨顯,基于圖靈架構打造,擁有1536個流處理器,192bit顯存位寬,6GB GDDR6顯存,核心頻率1455MHz,Boost頻率能到1590MHz,是16系獨顯里面目前性能最強的顯卡。按照10系獨顯性能標準來評判的話,基本處在GeForce GTX 1070獨顯的性能水準。
3DMark三種模式測試得分為:
TimeSpy:5465分
FSE:6593分
FS:14149分
從得分來看,1660Ti應對大型3A游戲也沒什么太大問題。所以相對于價格更高的RTX獨顯來說,1660Ti可以說是目前性價比很高的顯卡。因為其架構與RTX獨顯相同,只是取消了光追和DLSS抗鋸齒,所以性能還是很靠譜的。
顯卡基本信息
銳龍芯配N卡的游戲本并不多見,所以實際游戲體驗如何我心里也沒數。不過從處理器和顯卡測試來看肯定不會差。
三款3A大作體驗如何?
最近比較有代表性的三款游戲是《古墓麗影:暗影》、《孤島驚魂:新曙光》以及《地鐵:離鄉》。《古墓麗影:暗影》雖說發布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如果開啟最高畫質和DX12特效的話,其實對硬件要求是相當高的。《孤島驚魂:新曙光》畫面漂亮,對硬件要求也較高,但是整體優化非常好,所以只要不是性能太差,都能跑得動這款游戲。而《地鐵:離鄉》就是目前對硬件要求最高的游戲之一了,高畫質下一般的顯卡很難跑動。
以下是三個游戲的測試結果:
《古墓麗影:暗影》最高畫質開啟DX12
平均流暢度45fps
《孤島驚魂:新曙光》最高畫質
平均流暢度50fps
《地鐵:離鄉》各畫質測試結果
AMD Ryzen 7 3750H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的組合還是相當可以的,能夠提供足夠的性能支持。《古墓麗影:暗影》最高畫質開啟DX12情況下,平均流暢度能達到45fps;《孤島驚魂:新曙光》最高畫質流暢度50fps。說明飛行堡壘7可以流暢運行大多數對硬件性能要求較高的3A游戲大作。
《地鐵:離鄉》測試中,Extreme畫質無法流暢運行游戲,而Ultra畫質開始基本能夠使游戲流暢運行,如果調到High畫質的話,整體流暢度會有明顯提升,也能保證玩家有更好的游玩體驗。
除了有性能不錯的處理器和顯卡之外,在系統流暢度、軟件運行速度、游戲運行速度上,硬盤的影響往往更加直接。所以現在游戲本要是沒有一塊固態硬盤的話,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叫做游戲本。今年不少廠商開始普及大容量固態硬盤,飛行堡壘7這次配置了一塊512GB固態,Seq Q32讀取速度為:1845MB/s、寫入速度為:983.8MB/s,算是目前中高端的NVMe SSD。
固態硬盤讀寫速度
整體散熱情況如何?
處理器與顯卡雙拷情況下,處理器沒有出現過熱狀況。平均核心溫度88℃,略微偏高。處理器TDP運行在35W左右(AIDA64對于這顆新處理器的功耗識別還有問題,用AMD自己的檢測軟件可以正常識別,右上方的Socket 0 Soc功耗表示CPU功耗),平均頻率在3.12GHz左右,顯卡溫度為86℃。整體散熱情況處于正常水準。
處理器、顯卡雙拷測試(點擊圖片查看清晰大圖)
雖然核心溫度略高,但是華碩對飛行堡壘7的硬件做了比較合理化的排布,所以從熱成像來看,C面鍵盤區域平均溫度只有43.7℃,與用戶手掌部位相接觸的區域幾乎沒有發熱元件分布,所以整體的感覺還是比較舒適的。
底部熱量也比較集中在單側出風口附近,所以放在腿上使用其實也是可以的。
C面溫度分布
D面溫度分布
家族式經典外觀設計
性能部分我認為是華碩飛行堡壘7最為重要的一塊,相對來說外觀設計就見仁見智了。
總體而言,飛行堡壘7整體沿用了家族式的外觀設計,只要對這個系列稍微有了解的朋友,我相信一定會第一時間就辨認出來,其實這也是飛行堡壘系列之所以在大眾價位段頗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飛行堡壘7采用了15.6英寸120Hz IPS顯示屏,分辨率1920×1080,整體觀感舒適。
15.6英寸顯示屏
鍵盤區域的設計上,飛行堡壘7與去年的飛行堡壘第六代差不多,縱向拉絲紋理腕托加上橫向拉絲紋理邊角,使得整個C面極富設計感。腕托兩側的獨特幾何裝飾面給整個C面增加了立體感。
C面設計很有辨識度
我很喜歡飛行堡壘7的鍵盤手感,鍵程比較長,彈性緊致,但是按鍵壓力控制的比較好,所以整個鍵盤的手感既有明確的敲擊樂趣,又不會讓人感到很累。另外其鍵盤配有獨立的數字鍵區,并且支持背光,而且在WASD鍵帽上還做了特殊的透明化處理。不過由于采用了六排按鍵的設計,同時為了追求盡量標準的方向鍵,只能是將左右下鍵做了錯位排布。
WASD鍵做了特殊處理
N卡貼標和銳龍貼標放在了一起
接口方面,飛行堡壘7設計的比較“極端”,右側只有1個安全鎖孔,所有主要接口都排布在機身左側。這樣設計是為了右側接線給使用鼠標帶來不便。
右側只有一個安全鎖孔
左側接口包含了電源插孔、標準以太網口、HDMI接口、USB 2.0接口,2個USB 3.1接口以及3.5mm耳麥插孔。
主要接口位于機身左側
如何選購?
飛行堡壘7京東已開售
飛行堡壘7全系已經在京東開售,“火隕紅黑版”機型共有三種不同配置,主要區別在顯卡,分別對應了1050、1650以及1660Ti,處理器均為AMD Ryzen 7 3750H,內存均為8GB,硬盤均為512GB SSD,所以在選擇上非常的直觀,只需要根據自己預算,以及平時所玩的游戲就可以進行判斷。
系列價格包含5799元、6199元以及6999元三個價位,我個人認為性價比最高的1660Ti版本的機型,目前所有主流廠商推出的同配置游戲本中,很少有直接的競爭對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下方鏈接到購買頁面了解其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