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人在做個LED控制器,從電路設計到畫板到調試到寫代碼一手操辦,想通過頭條這個媒體記錄下,產品的開發流程。板畫出來后,要生產,板子比較小,為便于生產,通常進行拼版, 拼版流程如下
MasterCAM 大 綱
一. 概述
第一節 CAM流程
解壓縮 CAD數據/GERBER/鉆帶/鑼帶 CAM軟件處理
光繪機/鉆孔機/鑼機/測試機/機械圖
第二節 CAM軟件
常用的CAM軟件有CAM350/GC-CAM/V2001/GERBTOOL/GENESIS2000/UCAM/
PARCAM等一些。
第三節 各種數據格式介紹
01 GERBER RS274D
02 GERBER RS274X
03 EXCELLON
二. CAM做什么
第一節 解檔
01 解壓縮 (客戶提供的電子檔案如果是壓縮包,需要使用相應的解壓軟件解壓縮。目前常用的解壓縮軟件有:WINZIP,WINRAR,ARJ,自行解壓EXE。
02 如果客戶所提供的電子檔案為CAD格式,需要使用相應的CAD軟件打開,然后輸出GERBER格式文件。(目前常使用的CAD軟件有PROTEL98,PROTEL99/99SE,對應的擴展名為PCB;POWERPCB 對應的擴展名為PCB;AUTOCAD2000/2004對應的擴展名為DWG/DXF;另外一些現在不常用的CAD軟件如P-CAD2000,擴展名為PCB,以及PROTEL的一些低版本如PROTEL2.5/PROTEL2.7/PROTEL2.8/PROTEL3.0;PADS2000對應的擴展名為JOB。
03 經轉換的GERBER文件,用CAM軟件(如CAM350/GC-CAM/V2001/GENISIS
2000)調入,并保存為后綴名為*.CAM的數據庫文件。
第二節 CAM所要作的工作
1、焊盤大小的檢查,鉆孔焊盤單邊是否大于0.15mm
2、線條寬度的檢查,最小線寬是否大于0.1mm
3、最小間距的檢查;焊盤與焊盤之間、焊盤與線之間、線條與線條之間,距離是否大于0.1mm
4、孔徑大小的檢查,合并;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5、文字筆畫寬度是否大于0.15mm
6、確定阻焊開窗,覆蓋膜開窗;阻焊到線路的距離是否大于0.1mm
7、模沖單片成型時,線路到板邊距離是否大于0.15mm
8、添加各種工藝線,工藝框;
9、加定位孔;對位孔
10、拼版
11、添加用戶商標、PCB板的生產日期、拼版尺寸。
12、制作與輸出,菲林輸出,機械制圖用DXF文件輸出,測試用資料輸出。
13、編寫生產用流轉卡,打印生產用機械圖,
三. CAM350具備的功能
第一節 基本功能
01 新建/打開/保存/另存/退出。
02 打印功能,打印機設置。
03 撤消/恢復/放大/縮小/刷新及工具欄
第二節 專業功能
01輸入/輸出(GERBER/鉆帶/鑼帶/DXF/等制工具,制圖用數據)
02設置 (單位/D碼表/孔徑表/層屬
03編輯(移動/復制/旋轉/刪除/鏡像)
(增加層/刪除層/層重排序/層對齊/更改圖層比例)
(更改D碼/更改文字格式及內容/更改原點)
(倒角/圓角/剪斷線或弧)
(添加焊盤/添加線/添加弧/添加文字/添加圓環)
(圖轉換成光柵/光柵轉換成矢量/優化數據)
(設置復合層/復合層轉換成單層/拼版)
04 查詢 (點到點距離/目標到目標距離)
05分析(線寬/線距/焊環/阻焊開窗/銅面積)
四. 軟件操作
第一節 CAM350 File菜單
一.打開/新建/保存/另存為/打印功能/
1. new :新建(快捷鍵 Ctrl+N)。
2. open:打開(快捷鍵 Ctrl+O)。
3. save:保存(快捷鍵 Ctrl+S)。
4. save as:另存為。
5.Print:文件打印。
Setup printer:打印機設置。
Print display:打印預覽。
二.文件導入與導出
01 Import:導入文件。 Autoimport:自動導入文件1.操作前必須把所以的Gerber文件存放在同一個目錄中,同時不能有其他文件在這一文件夾中。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02 Export:導出文件。
第二節CAM350 Edit菜單1
01.undo: 撤消。也就是返回上一步(快捷鍵 U)。
2.redo: 恢復。如果你undo用錯了,就可以用redo恢復(快捷鍵 Ctrl U)。
3.Move: 移動。
選擇MOVE命令后,再按A是全選,按I是反選,按W是框選(按 W就是要用鼠標把整個元素都框上才能選中),按C的效果很特別(按C只要選中該元素的一小部分就能選上,)什么都不按的話就是單元素選擇。(這里對操作界面進行具體介紹:
左上角的“數字:數字”:就是柵格的間距,可自己設置比例(按V就可顯示柵格,按S就是光標隨刪格移動)。
“L數字”:設置角度,有0,45和90可以選擇(快捷鍵 O)。
“Move To Layer”:移動到其它層。選擇你要移動到的層,可以是一層,也可是多層。
緊跟著的就是篩選元素的類型,有drw,flsh,drill,mill等(不同的命令有不同的類型可選擇,有時還會有VIA等選項)。
“Filter”:篩選元素。
Ddoces:篩選D碼。填上你所要D碼的號數,兩個以上用逗號隔開。
0或空白=全選
#,#,…… 包含
#:#,…… 范圍
-#,-#:#,…… 不包含
“SelectAll”:跟按A的全完一樣,也就是全選啦。
右下角那“數字:數字”就是X,Y的坐標系數(可更改),這是一個能令操作精度變得更高的命令,請多加運用。雙擊后出現一個小界面框,旁邊的“Abs”是絕對坐標,“Rel”是相對坐標。“Abs”是指以origin為基準,“Rel”則是以你在主畫面中最后一次鼠標左鍵操作為基準。
坐標系數的右邊顯示的是單位MM或MILS,更改單位在“Settings”菜單里。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4.Copy: 復制。Copies:這里填上你要復制的倍數,To Layers:選擇你要復制到的層,可以是一層,也可是多層。
5.Delete:刪除。
6.Rotate:旋轉。有幾種角度可以選擇,也可以自定義旋轉角度。
7.Mirror:鏡像。Vertical是X軸鏡像,再按一下就變成Horizontal是Y軸鏡像。
第三節 CAM350 Edit菜單2
1. Layers(層操作):每一個PCB板基本上都是由線路層、阻焊層、字符層、鉆孔數據層、DRILL層所組成的,在CAM350中,每載入一層都會以不同的顏色分別開,CAM350提供了強大的層處理功能。如:層對齊、增加層、層排序、層刪除、層縮放等。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Add layers:增加層,在左邊工具條有快捷按鈕。
Remove:刪除層。按Compress可自動識別無用層。
Reorder:重新排列層。可通過鼠標來調整,然后點Renumrer重新排列層號。
Allign:定位。用于層與層之間的對齊。
Snap pad to drill:將焊盤與焊盤對中。可選擇Tolerance即在坐標相差多少之內的可做對中移動。
Snap pad to drill:將焊盤向鉆孔對中。
Snap drill to pad:將鉆孔與焊盤對中。
Scale:比例。用于設置層的縮放比例。
2. Change(更改):在這里可重新設定每個元素的D碼,字體的大小、樣式,坐標的原點等。
Dcode:更改D碼。
Text:文字。
Text Style and Contents:文字風格和內容。
Explode:打散命令。如字符可打散為線,客戶自定義光圈及銅皮均可打散成線。
All:打散所有。
Text:打散文字。
Origin:設置坐標原點。
3. Trim using(修剪):這個操作只對當前有效的線元素有作用,常用于調整一些線段,如修剪等。
操作時要先選擇修剪的分界線,左鍵選擇,可以連續選擇成多頂點窗口狀。右鍵確定,再左鍵點選需要修剪的Line。注意:圓弧是不能被修剪的,需要修剪時只有先把它轉成折線,然后再修剪。
Line:通過一條線作為修剪線的部分。
Circle/arc:通過圓或弧來作為修剪邊界的部分。
4. Line change 線的更改
Chamfer:倒斜角。
Fillet:倒圓角。
Join segments:可合并多段線條。
Break at Vtx:在頂點處打斷。
第四節 CAM350 Edit菜單3
1. Move vtx/seg:移動頂點/分節
2. Add vertex:增加頂點
3. Delete vertex:刪除頂點
4. Delete segment:刪除分節
第五節 CAM350 Add菜單
1. Flash:增加焊盤。
2. Line:增加線。
3. Polygon:增加多邊形或銅皮。
銅皮有非矢量(Raster)和矢量(Vector)兩種,可設置填充銅皮與邊框線的距離。注意用于填充的邊框必須為封閉。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4. Text:增加字符,可以在任意一層上添加文字說明。
Style按鈕是用來設置文本的字體、大小、對齊方式、字間距的。在D碼列表中選擇合適的D碼,在層列表中選擇文本所在的層。字符設置也可在Text Style中進行。
5. Rectangle:增加方框。
6. Circle:增加圓。
Center-Radius:中點-半徑
3-Points:3點
7. Arc:增加弧。
Center-Angle:中點-起點
3-Points:3點
2-Points:2點
第六節CAM350 View菜單
1. Window:窗口放大查看(快捷鍵 W)。
W鍵可與許多操作指令配合使用,可做窗口內和窗口外的選擇(快捷鍵 I),也可做選擇某元素部分或全部的切換(快捷鍵 C)。
2. All:查看整個圖形(快捷鍵 Home)。
3. Redraw:刷新(快捷鍵 R)。
4. In:放大(快捷鍵 +)。
5. Out:縮小(快捷鍵 -)。
6. Pan:平移顯示(快捷鍵 Insert)。此項操作用于逐屏檢查,注意技巧。
7. Composite:合成。
8. Back side:反面。
9. Rotate:旋轉。
10. Tool bar:顯示工具條。
11. Status bar:顯示狀態欄。
12. Layer bar:顯示圖層條。
第七節CAM350 Info菜單
1. Query 查詢圖形屬性
All:顯示當前元素的所有信息(快捷鍵 Q)。
Net:顯示當前網絡的所有信息。
Dcode:顯示當前D碼的所有信息。
2. Find:查找。
3. Measure 測量距離
Point to point:測量點到點的距離。左上角的L0、L45、L90表示其角度。
Object to object:測量兩元素間的距離。
4. Report 報告
Dcode:顯示所有層或指定層的D碼表。
Nc Tool:顯示鉆孔報告。
第八節 CAM350 Utilities菜單
1、Draw to flash:可將某些線轉換成焊盤。
Automatic:自動
Interactive:交叉
2、Polygon conversion:多邊形轉換。
Draw To Raster Poly:線轉換成光柵。
Raster Poly To Vector Poly:光柵轉換成矢量。
3、Data optimization:數據優化。
Remove isolated pads:刪除孤立焊盤。使用該指令時要注意其是否會造成斷線開路。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Remove redundant pads:刪除重疊的焊盤。
4、Teardrop:淚滴型焊盤。為了增加焊盤和線路的接觸面積以降低因開路造成的報廢。
5、Over/under size:統一放大/縮小各元素的尺寸。會重新產生新D碼,并不會改動圖形的尺寸比例。
6、Convert Composite:轉換復合層。
第九節CAM350 Analysis菜單
1、Drc:設計規范檢查。
該指令在檢測中使用較多,主要可作為線距、盤距、線距盤、各焊盤外徑及空盤相對應等檢測項目,以支持CAM的主要工作。
2.Copper area:銅皮面積。
3、Check mill:檢測銑邊。檢測外形補償與實際寬度或弧度是否有沖突。
4、Check dirll:檢測鉆孔。檢測有無重孔、疊孔、孔距離。
第十節CAM350 Tools菜單
1. CAM Editors:默認的編輯器。用來導入和輸出數據。還包括DRC、拼版及其他制造預備步驟。
2、NC Editors:數控鉆、銑編輯器,即CNC 數據。用于NC程序的制作生成。
第十一節CAM350 tables菜單
1. Apertures:光圈表。包括多種類型,含custom(自定義)型。
新建一個D碼:
在左邊選擇一個空的D碼號,然后在右邊的Shape中選擇一個D碼的形狀,最后輸入其數值即可建立起一個新的D碼供使用了。
如:建立一個Round,然后在Diameter中輸入這個圓的直徑就可以了。
刪除D碼:Edit->Delete 移動光標選擇要刪除的元素即可完成。
改變D碼:進入Aperture Definition,選擇新的D碼形狀替代當前正使用的D碼形狀就行了。
2、Layers:層屬性表。定義每層的屬性為自動拼板和生成網絡的前提條件(快捷鍵 Y)。
3、Composites:復合層定義。Dark(正片)、clear(負片)。
4、Nc tool tables:鉆孔刀具表。
第十二節 CAM350 marco菜單
1. marco:宏指令。要求有一定的編程能力制作。
2. 自定義快捷鍵:在菜單欄空白處,單擊鼠標右鍵,點customize進入。選擇keyboard選項,在Category里選擇命令所在的菜單,在Commands里選擇命令,在Press New Shortcut里輸入你所要定義的鍵,點擊Assign完成。可設置任意鍵。
第十三節CAM350 settings菜單
1. Unit:設置單位和精確度(小數位數)。
2. Text:設置字體屬性。
第十四節CAM350 NC編輯器
CAM350 NC編輯器 Edit 菜單
1. Mill Path 銑路徑
下面幾項功能只對NC層的NC數據才有效,對graphic(gerber層)數據無效,要對gerber數據進行編輯是要退到CAM Editor界面下。
更改下刀點在做鑼帶時經常用到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改下刀點后,由于cam350的捕捉功能的原因,要對下刀點處進行再處理,用Edit菜單下Move Vtx(移動頂點)命令更改后的下刀點進行操作時會發現該處多出一個小段出來,用Delete Set(刪除段)命令將其刪掉。否則,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在下刀處出現一個缺口。
Add Atx at Intersection 在交叉處添加一格頂點
這是一項比較實用的功能,使用它在處理鑼帶制作過程中,無法連續走刀,而需要提刀的時候快速有效的找到兩次走刀的共同點。
CAM350 NC編輯器 Add 菜單
Drill Hit 鉆孔
Drill Circle 擴孔(G84)
Drill Slot 鉆槽(G85)
Drill Text 鉆文字(M97、M98)
Mill Circle 銑圓(G32/33)
Mill Slot 銑槽
CAM350 NC編輯器 Utilities 菜單
Gerber To Drill Gerber轉鉆帶
Gerber To Mill Gerber轉鑼帶
NC Data To Gerber NC數據轉Gerber
Sort Drill Hits 鉆孔數據優化
Sort Mill Paths 銑邊數據優化
Step and Repeat Image Order 設置重復排版次序
CAM350 NC編輯器 Tables 菜單
Layers 層菜單(快捷鍵 Y)
Assign Tool Table to Layer 指定刀具表對應層
Define Mill Tabs 定義Tab位
New NC Tool Table 新建刀具表
Delete NC Tool Table 刪除刀具表
指定刀具表對應層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選項,如果是通過Add菜單來手工添加的話,一定要先新建刀具表,在指定刀具表對應層(將層屬性改為NC屬性),才能順利添加數據。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CAM350中資料的讀入 一
在CAM350中,讀入Gerber文件的方法有兩種:
分別為:自動導入和手動導入。
我們多數用自動導入(因為在CAM350中普遍的D碼其都能自動識別)。而手工導入時操作比較麻煩,主要是在軟件不能自動識別其D碼時使用。
自動導入(AutoImport):
1.操作前必須把所以的Gerber文件存放在同一個目錄中,同時不能有其他文件在這一文件夾中。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首先:自動讀入一個Gerber文件,操作:File -> Import -> AutoImport
2.選擇文件所在目錄,接著選擇單位:English(英制)、Metric(公制),一般為英制。
然后按下Next進行Gerber文件的讀入(注:若你的D碼非RS-274-X格式時,請不要選擇Finsh)。
3.在出現的對話框中將會列出文件的D碼和光柵格式。此時進行正確的設置,按下Finsh完成。
單位一定要選擇English(英制)。對于*.art文件,可以選擇“Apply to All"將設置延伸到其他Gerber文件。對于Aperture文件的類型,如果是Rs-274-D要選擇“Aperture”,如果是RS-274-X,則選擇“RS-274-X no Aperture”.
4.按下Finish完成后,若出現“Tool Numbers with No;1,2,3,……,則表示鉆孔的D碼數據并沒有正確輸入。這時你可直接按”確定“結束,這并不會有什么影響。
5.如果讀入的最后結果有不合理的斷、短路或外型尺寸不正確,則表示你讀入的Aperture Format數位或格式有錯。這時你就要調整讀入時所選的單位格式,直到讀到為止(多數PADS格式都是英制2:3或公制2:4)。
在Aperture Format列表中為可自動識別的D碼格式,Gerber Format為設置當前的底片文件的數據格式類型。
6.正確設置好格式后,就可以正確讀入Gerber文件了。能否正確讀入Gerber文件,關鍵為對Aperture Format的設置。
注:有時鉆孔文件不能自動導入,這時點擊File菜單中Import -> Drill Data的,接著選擇文件所在的路徑、單位和格式即可。
CAM350中資料的讀入 二
手動輸入:
a) 標準的gerber file 格式可分為RS-274 與RS-274X 兩種,其不同在于:
RS-274 格式的gerber file 與aperture 是分開的不同文件。
RS-274X 格式的aperture 是整合在gerber file 中的,因此不需要aperture 文件(即,內含D 碼)。
File -> Import -> Gerber Data
單擊layer 1,輸入GERBER 文件,按下Data Format進行設置。
選擇文件格式、絕對坐標還是相對坐標、前導零還是后導零。
“絕對坐標” 和“相對坐標”
絕對坐標:即其坐標以0 坐標為原點,是一個絕對的值。是一個正值。
相對坐標:看其正負,相對坐標總是有正負的,當前坐標總是依照前一坐標遞增或遞減。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前導零、后導零和不導零:
例:025690 前導零后變為:25690 (Leading)
025690 后導零后變為:02569 (Trailing)
025690 不導零后變為:025690 (None)
Gerber file 的格式:
通常,英制是2:4 格式
公制是3:3 格式
單位:
數據格式:整數位+小數位,
常用:2:3(英制,整數2 位,小數3 位)
2:4(英制,整數2 位,小數4 位)
3:3(英制,整數3 位,小數3 位)
RS-274-D格式的Gerber還要設置Aperture文件,點擊OK后就變成可以設置Aperture文件的對話框,點擊“Aperture File"按鈕則彈出一個“Aperture"對話框:和自動導入一樣,選擇Others然后根據不同的EDA軟件選擇Aperture的格式,然后由“Aperture File"找到該文件的目錄,OK以后即可導入各層數據。
為了讀對RS-274 格式的gerber file,你需要有如下概念:
RS-274 格式的gerber file 必須同其對應的aperture 文件配合才能正確輸入。
CAM350 的AutoImport 功能讀RS-274 格式的gerber file 是能自動辨認aperture 的格式的(不同的CAD 軟體產生的aperture 的格式也是不同的),而CAM350 的這一功能又是靠其安裝目錄中.arl 為模板來實現的。
當我們用CAM350 不能正確讀入RS-274 格式的gerber file 時,通常是因為不能正確辨認aperture 而造成的,這就需要編寫自己的.arl 文件來協助CAM350 正確讀入gerber file。
注:能否正確讀入GERBER 文件,關鍵為對Aperture Format 的設置。
猜格式技巧
如果客戶給你的文件不是RS-274-X格式,而且你的客戶也不知道數據格式!那么下面告訴你一些猜格式的技巧。
方法一:窮舉法
如:X535489Y416899D03*
是六位數的,不是2.4 就是3.3,總之加起來是6 即可。
或在M:N 組合中用”窮舉法”進行調用(即2:3、2:4、…逐個試)。
方法二:根據板面大小
硬質板中很少有板面尺寸大于20Inch的,而大于20Inch X 20Inch 的是沒有的。據此,如果您讀出來的圖形大于20Inch,那就是小數點前的位數太多了。相反,如果您讀出倆的圖形都堆到原點附近,那十有八九是小數點后的位數太多了(也就是說,小數點前的位數太少了)。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數點前的位數加上小數點后的位數一定要等于Gerber文件中最長的數的位數。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方法三:根據已知尺寸
如果您知道一些關于板子的尺寸,那就好辦多了。您只要不停的試,大了就把小數點前的位數變小(小數點后的位數同時變大);小了就把小數點后的位數變小(小數點前的位數同時變大),如果單位沒有搞錯,一兩次就能正確了。如果您沒有任何尺寸,那您只能找板子上的器件。有一些器件,如DIP(雙列直插集成電路)、PGA封裝和一些插座,它們引腳的中心距離是0.1Inch(2.54mm),根據這一點您也能大概地確定數據格式。
CAM350讀入文件出錯分析
文件的擴展名不同,只是輸出底片文件的CAD軟件不同罷了,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Gerber File。
可能造成我們輸入錯誤的因素有:
a) 輸入gerber file時的單位選錯 (Metric or English)。
b) 如果gerber file是RS-274格式的,讀錯其配套的aperture文件 (最可能)。
c) 軟件本身的bug
下面,就對a和b進行說明:
a) 一般來說,gerber file都是英制的,因為大多數CAD軟件為西方國家的產品。
如果使用CAM350的AutoImport功能輸入RS-274X格式的gerber file,操作如下: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1. 選擇File -> Import -> AutoImport選項。
2. 在對話框中,選擇gerber file放置的文件夾,點選gerber file是公制還是英制(English or Metric),按Finish完成。
3. 需要注意,要輸入的所有gerber file必須放在同一文件夾中,不能同時有不相關文件在這一文件夾中,才能正確讀取這一文件夾中的gerber file。
b) 標準的gerber file格式可分為RS-274與RS-274X兩種,其不同在于:
RS-274格式的gerber file與aperture是分開的不同文件。
RS-274X格式的aperture是整合在gerber file中的,因此不需要aperture文件。
(Gerber file的格式:通常,英制是2.4格式,公制是3.3格式)
為了讀對RS-274格式的gerber file,你需要有如下概念:
RS-274格式的gerber file必須同其對應的aperture文件配合才能正確輸入。
CAM350的AutoImport功能讀RS-274格式的gerber file是能自動辨認aperture的格式的(不同的CAD軟件產生的aperture的格式也是不同的),而CAM350的這一功能又是靠其安裝目錄中.arl為模板來實現的。
當我們用CAM350不能正確讀入RS-274格式的gerber file時,通常是因為不能正確辨認aperture而造成的,這就需要編寫自己的.arl文件來協助CAM350正確讀入gerber file。
辨認aperture讀入正確與否的方法:
看aperture table是否均已正確讀入,不存在undefined aperture。
如果線路層(copper layer)中有QFP的話,看其方向是否對。這種情況通常是rectangle的aperture被讀反而造成的(X, Y讀顛倒)。
其它明顯的不正常現象,如:線端無pad、不合理斷、短路等。
當你讀入RS-274格式gerber file發現外形尺寸正確,而線路、pad明顯偏小或偏大,這通常是CAM350的.arl文件單位設置與讀入的aperture單位不符造成的。正確讀入做法如下: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使用AutoImport功能,點擊Next與Scan each Gerber選項。
在出現的對話框中,察看CAM350讀入時所用的.arl模板名是什么。
找到此.arl文件,修改其單位,另存為改名的.arl文件。
*.arl文件的文件名通常與.arl模板名類似,上例的.arl文件的文件名為:pcad8.arl(CAM350自帶的標準.arl文件)。
如果線寬、pad大小正確,而外形明顯偏大時,會看起來線路過于稀疏,這是因為 gerber file的單位選錯(公制選成英制)。
五.操作技巧
1.用Edit-->Line Change-->Join Segments命令,可以將一條線段從頭到尾選中。
2.Edit-->Trim Using此命令對當前的線元素起作用,如果要修剪弧或圓首先要用Edit-->Change-->Sectorize命令將其打散后方起作用。
3.當用指令編輯或修改鉆孔資料時,一定要在鉆孔編輯狀態下。
4.由同一點引出的多條線段或PAD即便不屬于安全規格內也不會高量顯示出來(多為IC處),因此不可完全依賴DRC命令進行檢查。
5.當用指令編輯或修改某一層面時,其他層面應關閉或鎖定(點擊Tables-->Layers,在Status欄中將要鎖定的層面設置為Ref后按OK即可)。
6.在用Change-->D-Code命令時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需要更改的對象,以免誤操作。
7.D-CODE表里的數據及已定義好形狀的D-CODE不可隨意更改。
CAM350使用技巧淺談
1.在導入Gerber文件時(File -> Import -> AutoImport),不能直接點擊Finish鍵,要首先進入Next,這里可以設置每一層的類型、格式、是否導入等;在格式中可以打開一個"Gerber Format"對話框:這個格式一定要設置好,導入的圖形將會失真或者無法導入。精確度要正確設置,否則在測量過程中會帶來很大誤差,單位一定選擇(English)。為了快速省時,可以在“Apply to All”前打上鉤,把該設置應用到其他要導入的層。
2.導入Gerber文件后不管時查看文件是否正確,還是進行DFM檢查或者制作生產上需要的文件,最好先將各個層的類型定義清楚。
3.充分利用Layer Set功能將經常需要同時打開的一些層定義為一組只用一個熱鍵即可方便打開。
4.要執行某個操作前要打開有關層,如要檢查Mask Silver,就必須打開相關的Soldermask層。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5.有些命令有先后順序,如netlist extract。
6.導入的Gerber文件如果進行了如定義層類型、層組合設置等操作,如果不保存為*.cam文件,再次打開時所有設置都將不存在。所以,如果想再次打開該Gerber文件進行編輯時,最好將文件先保存為*.cam文件。
7.CAM350可以導入導出*.dxf文件。因為CAM350中文件保存后為*.cam文件,而后綴為cam的文件只能用CAM350打開。而其他許多軟件都能讀*.dxf文件。如果想通過其他軟件(如AutoCad、Gc-CAM、GerberTool、Genesis2000)中打開經CAM350處理的文件就可以通過導出*.dxf文件來實現。
六.設計規范
一、 目的
為建立公司的柔性線路板(FPC)之設計規范,確保設計標準統一,符合本公司制程能力,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要。
二、 范圍
所有FPC產品相關設計作業
三、作業流程
3..1接市場單,由市場給定基本資料(GerberFile, PCB圖,機構圖,樣品);
3.2工程人員核對客戶資料,如果發現其中資料不全或超公司制程能力的,應及時告之市場部,由市場部與客戶進行溝通,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方可進行下一步設計。附注:資料核對要項
3.2.1機構圖尺寸與Gerber資料是否相符,廠內公差及客戶要求是否能達到,不同及無法達成時,須與客戶確認;
3.2.2確認Gerber資料最小線寬線距、最小鉆孔及最小PAD;
3.3.3可以的話先了解產品的用途,以便在設計時有更多的方向可尋;
3.3 同一產品涉及到客戶變更,由市場填寫《工程資料變更》后,重下單,工程重制樣.
四、菲林設計
4.1菲林設計一般線寬大于0.15mm,最小線寬不小于0.1mm,最小線距不小于0.1mm.
4.2焊盤與導線連接處需要圓滑過渡,或采用淚滴設計;導線拐角處也需要圓滑過渡.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4.3過孔焊盤最小0.6mm,最好加大到0.7mm,以保證單邊不小0.2mm.
4.4零件孔在制作菲林時要去除.
4.5除非客戶設計為成型切到銅箔,一般銅皮到外形邊要有0.2mm的距離,以防沖偏切到線路
4.6金手指的地方一般拉伸出外形邊0.5mm, 客戶要求不齊邊的內縮0.2mm; 如果手指是長方形的應以淚滴形式進行補償.手指間距(PTTCH)必須相等, 不相等的需調整.
4.7手工外形線寬一般為0.2mm,工藝導線為0.5mm.
4.8對手工剪外形的板在菲林上要求蝕刻外形線, 雙面板加一面就可; 模具沖外形的板無需設外形線.
4.9設計補償:導線側蝕一般不大于銅箔厚度,考慮側蝕因素,對于精密線路補償加寬導線,因此板材為0.5oz覆銅板的,線寬加粗0.025mm;板材為1oz覆銅板的,線寬加粗0.05mm;線寬與線距等大的情況下,盡量做到線寬比線距大.
4.10絲印的阻焊油墨有滲透現象,因此精密阻焊菲林設計單邊加大0.2mm,曝光阻焊加大0.1mm.
4.11印刷文字最小線寬0.15mm,文字距PAD需有0.2mm的距離.
4.12絲印銀漿距離板邊至少0.5 mm.
4.13客戶要求在銅皮上加的字盡量選用等線寬的字體,以避免蝕刻困難.
4.14對于抄板設計,由于掃描圖形變形等因素有0.1~0.2mm的誤差,因此精密插頭,線寬用百倍鏡測量數據進行修正;對于尺寸大的FPC應該使局部測量達到準確,從而設計的局部尺寸準確,以減少掃描變形造成的誤差。
4.15 覆蓋膜、貼補強板、膠紙等對位標記線,以字母區分。覆蓋膜用C,補強用S,膠紙用A,如果一種有多個時在字母后用數字標識.
4.16鍍金或鍍錫鉛板需拉導線與大銅箔相連.
4.17設計下料尺寸充分考慮原材料寬度,拼版要充分考慮材料利用率,生產易加工性,保證一邊為250mm,另一邊不大于200mm.
4.18方向孔標識:在其拼版的四邊,左上角設兩個,另外三個角各設一個以表明鉆孔、曝光對位、覆蓋膜對位、和沖切方向;菲林設計為Thermal 4.0:3.0(45) , 鉆孔大小為3.175mm.
4.19外形模具定位孔大小為∮2.0mm, 菲林設計為:頂面設為Donut4.0, 3.0, Round1.5mm, 底面設為Round4.0.如下圖所示:
頂面 底面 ψ4.0
4.20對于雙面板要求設曝光對位孔,菲林設為Donut3.0,2.5 Round0.8mm,頂底面一樣,每兩件產品至少設一個;基材設鉆孔大小為1.0mm.
4.21電測孔共模具定位孔,孔徑大小為2.0mm,
4.22電鍍板測試需注意定位孔及T孔的位置(方便拉導線及裁導線).
4.23 雙面板拉導線,需注意正面拉導線時是否背面能全部鍍上;背面線路不能與大銅皮相連防止裁導線時 兩面銅箔線路接觸短
4.24需加磨板方向標識,箭頭平行于線路方向。
4.25板邊標識:
生產型號-線路識別(GTL,GBL)-拼版尺寸及件數-制作日期-設計者代號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4.26最終輸出菲林為負片,單面板不要鏡像,雙面板底面文字鏡像。文件格式為:Gerber File,(2,5) 英制, Leading .
4.27對于同類型或外形等共模的不同板在設計時,應考慮在生產中的易混淆情況,在設計菲林對位標示時應當合理分布標示位置以便于生產中易于區別。
五. 鉆孔設計
5.1鉆孔有基材鉆孔、覆蓋膜鉆孔、補強鉆孔、膠紙鉆孔。
5.2鉆孔格式采用Excellon, 3,3 公制,none方式,絕對坐標;鉆孔從小到大排列,方向孔排在第一把刀。
5.3鉆孔設計視圖,從線路面看下去的圖形。因此,單面覆銅板鉆孔時銅面向上,雙面板未要求;單面板的覆蓋膜鉆孔黃面朝上;雙面板覆蓋膜頂面鉆孔黃面朝上,底面黃面朝下;膠膜紙面朝上。
5.4方向孔鉆孔大小為∮3.175mm. 方向孔中心到板邊距離5mm.
5.5覆銅板定位孔一般設計為∮2.0mm,采用投影打孔; 覆蓋膜定位孔,補強板定位孔一般設計為∮2.0mm, 采用數控鉆;
5.6剪切位要鉆剪切孔或菲林做剪切線,剪切孔鉆∮1.0mm.
5.7雙面板要鉆切片孔,以便沉銅檢測, 一排六個設于對角邊, 鉆孔大小為板內最小孔.有緣學習更多+謂ygd3076考證資料或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5.8鉆孔要求兩孔間距大于兩孔半徑之和, 最小大于大孔半徑, 避免斷鉆頭.
5.9最小鉆孔孔徑∮0.3mm.
5.10覆蓋膜鉆孔, 與相鄰導體距離0.2mm以上, 最小0.1mm, 避免覆蓋膜偏位造成相鄰線路或銅皮暴露, 焊接時造成短路.
5.11當焊盤比較小, 鉆覆蓋膜孔時要適當加大, 避免覆蓋膜偏位, 蓋住焊盤1/3以上, 造成不好焊接.
5.12對于同類型或外形等共模的不同板在設計鉆孔時,應考慮在生產中的易混淆情況,在設計假貼合對位孔時應當合理分布位置以便于生產中易于區別。
六、模具制作
6.1模具設計圖紙一般為AUTOCAD格式文件.
6.2設計原則采用自動標注方式,確保標注尺寸與真實尺寸的一致性.
6.3鋼模制作原則:
6.3.1模具搭邊一般2mm, 對于尺寸小, 搭邊長的模具要考慮跳步,以增強模具強度和壽命;
6.3.2模具加定位孔視空間而定, 至少要在兩個以上, 有手指或插頭的放在手指或插頭處, 對于沒有空間的加在短邊.模具定位孔距外形邊最小3.5mm, 軟板,覆蓋膜,補強板定位孔大小一般為2.0mm.
6.3.3對于插頭距中要求高的產品, 考慮首先單獨沖切插頭; 在設計時盡量同一方向, 盡量避免調頭拼版, 以便于調模; 拼版尺寸也不易過大, 以免尺寸收縮造成曝光對位困難, 沖切造成插頭偏位
6.3.4先貼補強后沖的設計, 補強板. 膠紙要比實際尺寸大最小1.0mm, 避免偏位, 沖后留下補強或膠紙余料.
6.3.5覆蓋膜開窗要求比孔單邊加0.1mm, 對于焊盤較小開模比較困難的, 可將兩個焊盤開通;兩個焊盤之間最小間距為0.5mm, 否則易斷.
6.3.6焊盤的覆蓋膜開窗距最近的導體一般0.2mm以上, 最小0.1mm以避免覆蓋膜錯位, 焊接時短路.
6.3.7帶有比較厚的補強板(一般0.6mm以上)的插頭, 由于容易造成偏位, 沖切時要求補強板在上面向下沖切.
6.3.8一般內孔沖子以>0.8mm為宜,內沖子與外形邊或者沖子之間的距離<1.0mm時需要考量模具壽命,精度要求,以及客戶是否允許孔破后再最后定圖紙。
6.3.9外形及內孔設計盡量避免直角, 造成應力集中,易于撕裂。應采用較大的圓角,最小R0.3mm.
6.4刀模制作原則:
6.4.1沖形每一個產品至少要有兩個定位孔(分別置于兩端) ,定位孔大小為∮2.0mm,定位孔中心至任一外型邊框,至少要有2.5mm的間距.
6.4.2對於大尺寸或形狀復雜之外型,可視具體情況增加數個定位孔,以利定位.有緣學習交流關注桃報:奉獻教育(店鋪)
6.4.3定位孔盡量擺置於外型之極端位置,并且置於該邊框之中點位置.
6.4.4模具終兩個單片刀片之間距,盡量做到>2mm。
6.4.5有手指的產品若排版為對插排版,模具盡量開一模一穴。
6.5 覆蓋膜模具設計時如有相鄰開窗間距小于0.1mm且可以開通的情況應盡量開通,以避免邊料殘余造成貼合不良.
七、排版
7.1讀原稿(Gerber file),與機構圖核對,確認是否正確.
7.2正確排版,選擇利用率較適合之排版做為該產品之排版圖.
7.3排版需考慮FPC輔助材料貼著是否方便.
7.4排版需注意預留電鍍板邊8mm.
7.5排版間距最小2mm.
7.6工作底片成型框需往外移1mm,去除成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