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古爾溫德松


    想像其他博主一樣像模像樣寫一篇曬桌面的文章,下筆的時候卻沒了思路。雖然折騰了很久的桌面,斷斷續續,反復的糾結、比對,無數個小時的選購,但是真要讓我認真復盤的時候,又感覺沒什么好講的......畢業前一年寫下此篇折騰心得,希望可以給學生黨同仁們一個參考。

    開門見山,先放出桌面,并標注主要設備型號(小字看不清容我正文一一道來):

    最新桌面(截至2020-08)

    一、主力設備

    (一)主機——技嘉BRIX迷你主機套件 GB-BSi5HT-6200 (rev. 1.0)

    這款主機購于2017年博士入學后,寢室需要一個可以寫論文看文獻做翻譯的主機。因為不玩游戲而且專業原因對配置要求不用太高,主要是不想要太大的,就瞄準了迷你主機。當時同時看中的還有微軟NUC和dell OptiPlex Mini系列。

    最后選擇GIGABYTE的理由:配置從我的需求而言都差不多,但體積相對dell Opt小(BRIX尺寸46.8 x 112.6 x 119.4mm),且是全金屬外殼(Nuc貌似不是)。

    GIGABYTE BRIX

    基礎配置:內建 Intel 第6代 酷睿i5 6200U低電壓處理器;支持2.5”7.0/9.5mm厚度硬盤 (1組6Gbps SATA3);內建1個M.2 SSD (2280)插槽;2組SO-DIMM DDR3L插槽 (支持1600 MHz);搭載IEEE 802.11 ac 無線網絡 /迷你藍牙;NGFF M.2擴展卡;內建HDMI 及Mini DP端口 (可支持雙屏幕輸出);內建Intel HD 520顯示核心;4個 USB 3.0端口;內建Intel 千兆以太網卡。

    硬盤:我選購了店家配置的三星SM951,256G,后來老爹送我一塊Intel 545s 256g的,應該都是低端硬盤了,不太懂,不過確實夠我用了,三星那塊已經穩定用了三年,Intel穩定用了兩年,速度我感覺還行。實際上,我一共就存了100g的東西,加上系統,其實有一個盤就夠了。

    內存:本來自帶一個三星8g內存卡,我后來又買了一個一毛一樣的裝上了,現在一共16g。

    無線網卡:Intel AX200NGW,后配的。其實我平時用學校以太網,這個就是當做藍牙模塊用的。

    (二)顯示器——Dell P2421D

    當時和主機一同購入的是dell p2416d,前幾天趕活動換成p2421d了,1300分12期免息。總的來說,基本沒有區別,感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變輕了,邊框變成超窄了,完全就是一個常規替代,也沒有升級。

    我對寢室顯示器的要求就是:大于23寸不大于27寸,支持VESA、2K分辨率、usb擴展口盡量多一些。P2421D恰好都滿足了。

    當時選購的時候也沒有過多糾結,就是沖著對標P2416d的dell新款去的,所以也沒看其他顯示器。


    Dell P2421d

    (三)主機顯示器合體——銀欣SilverStone MVA01 VESA 擴展支架

    主機集成在顯示器后面,整個就變成了一個一體機,這對我來說是很香的空間優化,不僅意味著我可以不用單獨放置主機,還意味著我可以更少的正面看到相關線纜。


    集成后效果如圖:

    銀欣擴展支架及安裝效果圖

    二、輔助設備

    (一)主機:iPad Pro 2018 12.9英寸 無線局域網+蜂窩網絡 256G 銀色(配ipad pencil2)

    在去年入坑iPad Pro前,我的輔助設備一直是dell xps 13,但實際上作為寢室圖書館兩點一線、對文獻閱讀有一定要求的我來說, iPad Pro似乎可以更好的滿足我的閱讀需求。iPad Pro是十分優秀的文獻閱讀批注和管理設備,是十分優秀的電子筆記本,也是十分優秀的副屏顯示設備。

    2019年7月,趁表妹在美國,我在美亞用禮品卡冒險下單了iPad Pro2018 11寸丐版,和筆加起來一共3500不到。之前寫了一篇記錄購買歷程的文章,可能是因為羊毛薅的太過分了,就直接被ban了。買了iPad Pro之后,配合office365、marginnote3、notability等軟件,我的文獻閱讀效率確實有了相當大的提升,但是心里的小遺憾就是,11寸確實是略小,有時候分屏的時候,看起來會很局促。

    今年6月1日,機會來了,京東iPad Pro2018半價優惠,雖然我沒有在京東搶到,但是馬上去閑魚蹲了一臺12.9插卡256g(京東原價4849),5300直接轉寄到手。然后又以均價6100的價格,淘了三臺京東半價的12.9插卡512g,兩臺深空灰兩臺銀色,等了幾個同城買家,大概都在7500左右賣出了。要不是當月經濟太緊張,也真的犯不著去當二道販子,心累。最后我自己的11寸,無任何磕碰劃痕彎曲,電池100,隨緣賣給個妹子,大全套4000包郵,給了一大堆贈品。這一波下來,從11寸升級到12.9寸蜂窩,沒花錢,還小賺了點,稍微寬裕點了。

    一個忠告:iPad Pro,如果是學習用,不差錢,最好還是上12.9。一開始我也覺得很大很沉很不適應,一周之后,就完全適應了。11寸越用,越感覺小,這是心里話。

    對于iPad Pro2020,我的觀點是,買新不買舊這個確實,而且丐版128g起步確實更香,這一代價格也比較低了(教育優惠更香)。但是單純從機器上而言,對于大多數人,區別不大,處理器的差異一般不會感覺到,6g緩存和4g緩存在墓碑機制下的主要區別可能還是執行大型專業軟件時的差異。另外對于我這種一萬年不用ipad攝像頭的人來說,那個雙攝+toF模組對我而言就是多了一個指紋收集器罷了。

    銀色灰色,見仁見智吧。個人還是喜歡白皙的銀色,不僅好看,而且目前看到的有關pencil吸附面和充電口剮蹭掉漆的帖子都是深空灰的。

    對我而言,下一臺電腦真的未必是電腦。

    其他的體驗就不贅述了,測評太多了,放張11寸和12.9寸的對比圖供參考:

    iPad Pro11寸和12.9寸對比

    (二)iPad Pro保護殼:Otterbox symmetry 360

    我對保護殼的需求是:缺邊、軟包邊且要包按鍵、硬質透明背板、對筆有保護裝置。

    缺邊的目的是筆在吸附充電時更加牢固,軟包邊的目的是緩沖效果更好,硬質背板的目的是防彎,透明的目的是為了可以露出我的貼紙。

    也看了很多,只有Otterbox symmetry 360可以完美滿足我的需求。但是6月升級12.9之后,官網和線下早已基本不見2018款適配殼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2020款。因為我不想要那個浴霸開孔的,所以我堅持在閑魚上蹲了很多天。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周之后,成功蹲到95新帶包裝的,350包郵到手。


    這款保護殼讓我感覺最好的有兩點:1. 邊框的軟性材質摸起來很厚實、舒服 2.背面的硬質亞克力十分堅硬,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品牌的,雖然也是硬底,但是硬度不夠。

    下面先曬個圖:

    Otterbox保護殼+Skinat貼紙

    這個殼子有一個小小的缺陷那就是出于緩沖設計,背板和機器中間有1mm的縫隙,可能會導致平板彎曲。作為輕度完美主義的我肯定是不能忍的。所以我畫了CAD圖紙,在網上20塊錢定制了亞克力墊板,裝上后嚴絲合縫,相當完美。

    Otterbox 保護殼墊板定制

    (三)保護膜:某寶20塊錢三張的磨砂軟膜

    1、屏幕貼膜:某寶隨便找的磨砂軟膜

    從11寸的時候,兩三百的類紙模、肯特膜,我都用過,最后趕活動買了幾張磨砂軟膜試試,才發現還是磨砂軟膜最適合自己。從顯示效果上,優于類紙模;從書寫感受上,和類紙模差異沒那么大,有了該有的順滑,也有了一定摩擦感;從價格上,用起來不心疼,四五個月換一次。


    下面隨手曬曬貼磨砂軟膜后隨便寫的兩把丑字:

    貼膜:磨砂軟膜 軟件:procreate 筆刷:gesinski

    2、背部貼紙:Skinat iPad Pro背部貼紙

    Skinat是專業做各種貼紙的,材料不錯,殘膠很少。


    這款iPad Pro貼紙略厚,可以包圍住兩邊,可以對吸筆那一側有一個保護,logo處彩色的貼紙是單獨在店里買的,否則那里是鏤空的。貼背膜的難度不大,重復粘貼也沒事,但是也要注意灰塵畢竟也算是透明的,另外確實也要一些耐心。

    Skinat iPad Pro彩色貼紙(科學主題+logo彩虹貼紙)

    三、數碼外設和電器

    (一)鍵盤——羅技k580(主力)+妙控鍵盤2(備用)

    我對主力鍵盤的需求:1. 巧克力鍵盤,一個是手感習慣了,一個是聲音相對安靜,畢竟是有室友;2.無線連接,且可在設備間一鍵切換;3.顏值在線;4.全尺寸。

    篩選到最后,只剩下邏輯k780和k580。最后因為價格便宜和我喜歡白色,選擇了k580。


    但是因為我不喜歡k580灰色電池蓋自帶雞肋支架積灰設計,單獨去買了羅技mk470的電池蓋,竟然完美適配,美滋滋。效果如圖:

    羅技k580(后配mk470電池蓋)

    關于備用鍵盤,我選擇官網購入magickeyboard第二代,作為iPad Pro的備用鍵盤。我選擇這款鍵盤的理由是:1.與iPad Pro完美適配且可以隨意移動鍵盤到一個舒服的位置; 2.做工用料設計出色,超薄超輕,待機超長;3.長度與12.9寸iPad Pro完美搭配。


    我在知乎上寫了一篇選購iPad Pro鍵盤的文章,詳細對比了目前市面上關注度比較高的幾款鍵盤的參數,數據應該算是目前最全面的了,糾結如何選購iPad Pro配套鍵盤的可以參考:

    Magickeyboard2+iPad Pro

    當然了,我還有兩個備用鍵盤,一個是羅技keystogo,目前最輕薄的藍牙鍵盤;另一個是微軟的wedge,手感相當好的藍牙鍵盤。


    羅技keystogo與微軟wedge

    (二)鼠標——羅技m590

    我對鼠標的需求:1.靜音,室友在;2.無線連接且支持設備間切換;3.續航和手感過關。

    最后我選擇了m590,和k580十分配套,且可用同一個接收器。


    (三)照明設備——小米米家屏幕掛燈+暖白光led酷斃燈

    在知道屏幕掛燈之前,一直用臺燈。臺燈最大的問題就是,光線有時候會導致屏幕反光,很煩。

    知道屏幕掛燈之后,入坑了一臺黑騎士屏幕掛燈(明基太貴了遭不住),用著還不錯。今年六月末參加了米家眾籌,169入了米家屏幕掛燈。


    黑騎士掛燈和米家掛燈

    這個掛燈,我最喜歡的兩點,一個是顏值,一個就是無線控制器。至于網上說的它不是完全非對稱什么的,我親測了一下,確實屏幕會照射到更多的光,但是光線也的確是非對稱的,只不過沒有明基做的那么純粹。畢竟169的價格擺在那,而且對我來說,足夠了。

    屏幕掛燈對我而言最大的作用一個是為桌面提供均勻的光線,另一個就是看書方便。他沒有很多護眼臺燈那么適合看書,但對我來說,足夠了。

    兩款掛燈照射在屏幕上的光線對比,右為米家

    不過米家掛燈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支架的重心設計沒有明基的好,它的重心還是更多地落在掛燈卡在屏幕邊緣的地方了,而明基是重心落在支架后面的配重塊處。這就導致米家掛燈在卡在超薄屏幕的時候,在黑色亮屏的情況下,掛燈卡著的位置的液晶顯示被壓得略發白。

    作為輕度完美主義患者,我還是沒忍住給容易沾染指紋油污的無線控制器貼了碳纖維貼紙,第一次貼的是銀色感覺太土,又換了黑色,感覺還行。

    貼了碳纖維貼紙的掛燈無線控制器

    除了掛燈之外,我還在顯示器后布置了led暖白酷斃燈,以供某些需要看清鍵盤但更偏好黑暗環境下使用,效果如圖:

    雙燈布局

    (四)充電設備——Hyper&juice充電塢、Belkin Valet Apple Watch充電底座、某寶AirPods 充電底座

    1、設備快充利器:Hyper&juice 2C1A桌面充電塢(如圖)


    Hyper&juice 2C1A桌面充電塢

    這款充電塢每個c口單開87w,雙c雙開一個60一個30,2c1a三開60+18+12,a口最高可達70w,支持pd和qc等協議。我a口充電需求幾乎沒有,所以一個a口正正好好;剩下倆c口,足以應對平時iPhone和iPad的需求。


    2、Belkin Valet Apple Watch的充電底座

    之前一直用belkin二合一,但是感覺手機用底座充電沒需求,多出來的手機充電底座也是累贅,所以最后在閑魚淘的第一代Valet充電底座。usb供電,準備個充電頭就可以了。這款延續了belkin一向的工藝水平,雖然底座是塑料的,但磨砂質感相當好。

    Belkin Watch Valet

    3、AirPods專用無線充電底座

    我選的是某寶一款。和平躺無線充相比,我更喜歡這種專門為適配AirPods形狀設計的立式無線充。(也適配AirPods Pro)

    AirPods 無線充電底座

    4、線纜

    手機充電用的是anker的tpe快充線(0.9m),ipad pro用的是谷歌的cc線(1m,立訊精密代工的,比蘋果自帶cc線稍粗一些,質地較軟,質量很好沒有毛刺)


    (五)音響——dell AC511音響棒

    對音質基本沒有要求,聽個響。之前的p2416d顯示器同時買的音響棒拆下來繼續用,因為新的顯示器取消了音響棒卡扣,所以只能放在下面當小回音壁了,照樣用。usb插頭的,插在顯示器后面就能用。帶音量旋鈕。百元價位能找到的最


    Dell AC511音響棒

    (六)時鐘——倍思電子鬧鐘

    鬧鐘其實就是一個擺件,所以顏值至上。倍思這款有幾點設計我很符合我的口味:1.背光顏色,淡藍色,比較高級的顏色,而且背光相對均勻;2.字體不難看;3.觸摸亮燈,交互方便。


    倍思電子小鬧鐘

    (七)UPS小型不間斷電源——山特TG500

    博士生寢室雖然24小時給電,但是為了防范斷電給主機帶來的風險,我買了個不間斷電源專供主機使用。也不是說明大功率主機,山特TG500就夠了。有需求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主機的功率和對斷電后待機時間的需求進行選購。

    從我的體驗看,TG500,足夠我在斷電后的15分鐘內,從容的結束進程,保存好論文和網頁,關機等待來電了。日常狀態下,不吵不鬧,安靜如雞。安心,省心。


    靜靜地立在桌面下面

    四、支架&收納類

    (一)電腦支架——某寶隨便找的

    本來是想選品牌支架的,不過看到這種直角簡約設計還是愛了,最后花了一百左右搞定的。

    它的優點就是便宜,看起來比較簡約,直角不占用前方空間。缺點是布線,需要多費心,用塑料扎帶束在后面保證線材隱藏。

    款式及背后線材整理

    (二)iPad Pro支架——埃普Up AP-7D iPad Pro專用支架

    雖然otterbox的保護殼本身可以作為支架,但還是要準備一個穩固點的桌面支架才放心。我對iPad Pro支架的要求是:1.材質結實、做工細致; 2.放置的時候iPad Pro底部不露出太多支架的部分; 3.角度固定與否無所謂,能保證有60度左右這個角度就行; 4. 放置在鍵盤前,iPad Pro的高度不超過顯示器底部;5. 支架在iPad Pro上的受力面要在iPad Pro中間而不是四周邊緣,以此保證ipadpro不會因此變彎。

    最后選了這款埃普的,這款滿足了我所有上述需求,特別是做工很扎實,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點。就是有點小貴。

    去年剛買的時候用的還是iPad Pro11寸(燈是后配的),iPad Pro11用的殼子是moshi)

    (三)閱讀架——韓國NICE Things 204D

    閱讀架子絕對是文獻狗的福音,書可以放置在一個很舒服的角度,且書打開有書頁夾。

    閱讀架可選的尺寸很多,而且有雙層的,可根據需求選購。

    這款的折疊式書架支撐架設計很人性化,iPad Pro也可以放在上面記筆記。


    多圖展示:

    最低與最高角度

    閱讀模式

    筆記模式

    折疊式書架支撐架設計使閱讀模式和筆記模式都能很舒服

    (四)定制松木書架

    桌面空間是有限的,而需要放在桌子上的東西也是特定的。對于輕度完美主義的我,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書架的尺寸和隔斷,是最優解。

    因為預算不夠,所以量入為出,放棄了胡桃木、橡木、楓木和櫸木方案(一個書架就要五百以上,畢業后桌面變化就不會用了),但又不想妥協上膠合板,所以最后選擇了松木。


    下圖是我設計的草圖,畫好后發給商家進行定制。采用三層設計,最上面一層考慮的是可以放下我的大部分書、平板電腦和magickeyboard2;第二層考慮的是可以放下我的Apple Watch充電底座、AirPods充電底座和鬧鐘,而且要做到取放輕松;最下面一層考慮的是要剛剛好容下我的hyper&juice桌面充電塢。側面厚度,我主要是考慮的是比書的長度長2厘米左右。

    定制書架設計草圖

    另外,我特意叮囑商家,邊緣希望打磨圓滑,這樣更加柔和,手感也好一些。除此之外,還加錢涂了清漆,亮面質感更高級,并且使用壽命、防潮防污漬性能更好。

    最后到手90,這個價位就不要想什么榫卯結構了,不過幾分鐘就裝好了,螺絲固定多了一分硬核。放在桌面上,很穩,很舒服。

    書架細節

    (五)其他收納

    1、側面多袋置物籃:選了一個和環境顏色比較搭配的風格的收納籃,粗麻材質的。隨便買的,放一些雜物,讓他們便于找到且不易干擾桌面整潔外觀,就不多介紹啦。

    2、鐵網格:這種東西堪稱墻面裝修收納利器,可功能可裝飾,可做成文藝照片墻、使用物品收納墻,也可做成edc愛好者機械黨軍迷物件展示墻。我有地圖了,而且沒什么東西好掛的,也不想掛什么東西,就買了兩張,一張掛點衣褲包包裝備什么的,一張墊在寢室床下做懸掛吊扇用。

    實用收納神器——貼網格


    3、磁吸鐵藝收納盒、鑰匙掛鉤:就平時放個指甲刀、硬幣什么的,挺方便。因為寢室衣柜是鐵制的,所以就買了這種。

    墻上小收納,簡簡單單

    五、裝飾類

    個人偏好簡約一些的桌面風格,以桌面物件的品質、光線的布局盡量提高桌面的品質,不是很喜歡有太多裝飾物,不過也要有一些提升或點綴桌面的畫風。

    (一)地圖背景墻——全球海洋地貌圖

    決定設置背景墻是基于改善桌面整體視覺風格的考慮。單純白色的墻面,從顏色上總感覺略顯突兀,與偏暖風格的光線不搭調,且反光略強。而且,寢室的墻面有一些之前固有的坑洼、污漬,而背景墻可以掩蓋住。

    選擇復古地圖作為背景墻是出于以下原因:1. 從小就喜歡看地圖,而且地圖與知識性桌面風格比較搭配; 2.復古地圖偏暖和層次分明的風格,讓簡約多了一分復古藝術氣息。

    M.Tharp, Bruce Heezen."The Floor of The Oceans"(1976)

    這張地圖是海床地形圖先驅——制圖員Marie Tharp和地質學家Bruce Heezen共同完成的宏偉巨制。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Tharp和Heezen合作了數十年。Heezen乘坐研究船出海并收集了數據。許多原始數據來自海洋深度的探測或聲納測量。該過程涉及定期發送聲音信號,這些信號的回波將被船上的麥克風拾取,然后手寫筆在記錄紙上做標記。當時的婦女不允許在遠洋船上工作,因此Tharp利用Heezen收集的數據在家中系統地繪制了海底圖。Tharp僅用筆,墨水和尺子工作,就獲得了數千個聲納讀數,并逐字地畫出了海床的水下細節(經度和緯度)。Tharp使用了所謂的地物映射技術,在其圖表中使用光和紋理而不是顏色。Tharp還整合了其他來源的研究數據,例如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和水下地震儀的數據。這幅地圖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繪制全球海床地形地貌的地圖。

    繪制地圖的歷程


    地圖實物相當好,有如下優點:1. 油畫布材質,防水性能好,可擦拭去塵污 2. 使用三年沒有發黃褪色 3.質地適合反復張貼,抗褶皺性能好 4.畫質清晰立體,細節出色。

    給大家看一下細節:

    出色的細節和顏色

    (二)擺件——吳哥窟紀念頭像、干蓮花

    桌面擺件就隨便擺了倆。感覺桌面上總該有點植物,既不想養植物讓它受罪又不想放置薰衣草等過于招灰的干花,就買了個干蓮花,隨便配了個素色花瓶,力求簡約、方便。


    吳哥窟紀念頭像擺件,是柬埔寨留學生送給我的,順手擺在桌面上點綴一下,挺沉的,有質感。

    簡簡單單兩個擺件

    六、當前桌面總成本:約8100

    最后復盤一下當前桌面的總成本(不包括移動設備iPad Pro),直接貼表格了:

    六、桌面布置心得

    從碩士期間開始有意識地布置桌面,一直到現在,伴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帶來的預算的提高,也伴隨著太多選購時的糾結。在不斷獲得自己喜歡的桌面環境面前,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桌面的氛圍不但在影響效率和心情,折騰桌面本身也學到不少東西,可以算是一種愛好吧。

    希望此文可以給廣大學生黨值友們提供一些思路。這些年折騰下來,有幾條重要心得供參考:

    1、要注重單個物件的細節品質和耐用性;

    2、光線布置是影響桌面品質的關鍵因素;

    3、功能性物件上,盡量減少偽需求帶來的不合理預算、不合理空間布置等問題。

    隨著新硬件、新需求的出現,未來可能還會折騰一些單品,但在畢業之前,目前的格局基本就是這樣了。在最后貼出自己偶然間找到的記錄桌面過往的照片,以此與正在折騰或準備折騰的值友們共勉,干就完了,哈哈!

    桌面進化史(2015-2020)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古爾溫德松


    想像其他博主一樣像模像樣寫一篇曬桌面的文章,下筆的時候卻沒了思路。雖然折騰了很久的桌面,斷斷續續,反復的糾結、比對,無數個小時的選購,但是真要讓我認真復盤的時候,又感覺沒什么好講的......畢業前一年寫下此篇折騰心得,希望可以給學生黨同仁們一個參考。

    開門見山,先放出桌面,并標注主要設備型號(小字看不清容我正文一一道來):

    最新桌面(截至2020-08)

    一、主力設備

    (一)主機——技嘉BRIX迷你主機套件 GB-BSi5HT-6200 (rev. 1.0)

    這款主機購于2017年博士入學后,寢室需要一個可以寫論文看文獻做翻譯的主機。因為不玩游戲而且專業原因對配置要求不用太高,主要是不想要太大的,就瞄準了迷你主機。當時同時看中的還有微軟NUC和dell OptiPlex Mini系列。

    最后選擇GIGABYTE的理由:配置從我的需求而言都差不多,但體積相對dell Opt小(BRIX尺寸46.8 x 112.6 x 119.4mm),且是全金屬外殼(Nuc貌似不是)。

    GIGABYTE BRIX

    基礎配置:內建 Intel 第6代 酷睿i5 6200U低電壓處理器;支持2.5”7.0/9.5mm厚度硬盤 (1組6Gbps SATA3);內建1個M.2 SSD (2280)插槽;2組SO-DIMM DDR3L插槽 (支持1600 MHz);搭載IEEE 802.11 ac 無線網絡 /迷你藍牙;NGFF M.2擴展卡;內建HDMI 及Mini DP端口 (可支持雙屏幕輸出);內建Intel HD 520顯示核心;4個 USB 3.0端口;內建Intel 千兆以太網卡。

    硬盤:我選購了店家配置的三星SM951,256G,后來老爹送我一塊Intel 545s 256g的,應該都是低端硬盤了,不太懂,不過確實夠我用了,三星那塊已經穩定用了三年,Intel穩定用了兩年,速度我感覺還行。實際上,我一共就存了100g的東西,加上系統,其實有一個盤就夠了。

    內存:本來自帶一個三星8g內存卡,我后來又買了一個一毛一樣的裝上了,現在一共16g。

    無線網卡:Intel AX200NGW,后配的。其實我平時用學校以太網,這個就是當做藍牙模塊用的。

    (二)顯示器——Dell P2421D

    當時和主機一同購入的是dell p2416d,前幾天趕活動換成p2421d了,1300分12期免息。總的來說,基本沒有區別,感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變輕了,邊框變成超窄了,完全就是一個常規替代,也沒有升級。

    我對寢室顯示器的要求就是:大于23寸不大于27寸,支持VESA、2K分辨率、usb擴展口盡量多一些。P2421D恰好都滿足了。

    當時選購的時候也沒有過多糾結,就是沖著對標P2416d的dell新款去的,所以也沒看其他顯示器。


    Dell P2421d

    (三)主機顯示器合體——銀欣SilverStone MVA01 VESA 擴展支架

    主機集成在顯示器后面,整個就變成了一個一體機,這對我來說是很香的空間優化,不僅意味著我可以不用單獨放置主機,還意味著我可以更少的正面看到相關線纜。


    集成后效果如圖:

    銀欣擴展支架及安裝效果圖

    二、輔助設備

    (一)主機:iPad Pro 2018 12.9英寸 無線局域網+蜂窩網絡 256G 銀色(配ipad pencil2)

    在去年入坑iPad Pro前,我的輔助設備一直是dell xps 13,但實際上作為寢室圖書館兩點一線、對文獻閱讀有一定要求的我來說, iPad Pro似乎可以更好的滿足我的閱讀需求。iPad Pro是十分優秀的文獻閱讀批注和管理設備,是十分優秀的電子筆記本,也是十分優秀的副屏顯示設備。

    2019年7月,趁表妹在美國,我在美亞用禮品卡冒險下單了iPad Pro2018 11寸丐版,和筆加起來一共3500不到。之前寫了一篇記錄購買歷程的文章,可能是因為羊毛薅的太過分了,就直接被ban了。買了iPad Pro之后,配合office365、marginnote3、notability等軟件,我的文獻閱讀效率確實有了相當大的提升,但是心里的小遺憾就是,11寸確實是略小,有時候分屏的時候,看起來會很局促。

    今年6月1日,機會來了,京東iPad Pro2018半價優惠,雖然我沒有在京東搶到,但是馬上去閑魚蹲了一臺12.9插卡256g(京東原價4849),5300直接轉寄到手。然后又以均價6100的價格,淘了三臺京東半價的12.9插卡512g,兩臺深空灰兩臺銀色,等了幾個同城買家,大概都在7500左右賣出了。要不是當月經濟太緊張,也真的犯不著去當二道販子,心累。最后我自己的11寸,無任何磕碰劃痕彎曲,電池100,隨緣賣給個妹子,大全套4000包郵,給了一大堆贈品。這一波下來,從11寸升級到12.9寸蜂窩,沒花錢,還小賺了點,稍微寬裕點了。

    一個忠告:iPad Pro,如果是學習用,不差錢,最好還是上12.9。一開始我也覺得很大很沉很不適應,一周之后,就完全適應了。11寸越用,越感覺小,這是心里話。

    對于iPad Pro2020,我的觀點是,買新不買舊這個確實,而且丐版128g起步確實更香,這一代價格也比較低了(教育優惠更香)。但是單純從機器上而言,對于大多數人,區別不大,處理器的差異一般不會感覺到,6g緩存和4g緩存在墓碑機制下的主要區別可能還是執行大型專業軟件時的差異。另外對于我這種一萬年不用ipad攝像頭的人來說,那個雙攝+toF模組對我而言就是多了一個指紋收集器罷了。

    銀色灰色,見仁見智吧。個人還是喜歡白皙的銀色,不僅好看,而且目前看到的有關pencil吸附面和充電口剮蹭掉漆的帖子都是深空灰的。

    對我而言,下一臺電腦真的未必是電腦。

    其他的體驗就不贅述了,測評太多了,放張11寸和12.9寸的對比圖供參考:

    iPad Pro11寸和12.9寸對比

    (二)iPad Pro保護殼:Otterbox symmetry 360

    我對保護殼的需求是:缺邊、軟包邊且要包按鍵、硬質透明背板、對筆有保護裝置。

    缺邊的目的是筆在吸附充電時更加牢固,軟包邊的目的是緩沖效果更好,硬質背板的目的是防彎,透明的目的是為了可以露出我的貼紙。

    也看了很多,只有Otterbox symmetry 360可以完美滿足我的需求。但是6月升級12.9之后,官網和線下早已基本不見2018款適配殼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2020款。因為我不想要那個浴霸開孔的,所以我堅持在閑魚上蹲了很多天。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周之后,成功蹲到95新帶包裝的,350包郵到手。


    這款保護殼讓我感覺最好的有兩點:1. 邊框的軟性材質摸起來很厚實、舒服 2.背面的硬質亞克力十分堅硬,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品牌的,雖然也是硬底,但是硬度不夠。

    下面先曬個圖:

    Otterbox保護殼+Skinat貼紙

    這個殼子有一個小小的缺陷那就是出于緩沖設計,背板和機器中間有1mm的縫隙,可能會導致平板彎曲。作為輕度完美主義的我肯定是不能忍的。所以我畫了CAD圖紙,在網上20塊錢定制了亞克力墊板,裝上后嚴絲合縫,相當完美。

    Otterbox 保護殼墊板定制

    (三)保護膜:某寶20塊錢三張的磨砂軟膜

    1、屏幕貼膜:某寶隨便找的磨砂軟膜

    從11寸的時候,兩三百的類紙模、肯特膜,我都用過,最后趕活動買了幾張磨砂軟膜試試,才發現還是磨砂軟膜最適合自己。從顯示效果上,優于類紙模;從書寫感受上,和類紙模差異沒那么大,有了該有的順滑,也有了一定摩擦感;從價格上,用起來不心疼,四五個月換一次。


    下面隨手曬曬貼磨砂軟膜后隨便寫的兩把丑字:

    貼膜:磨砂軟膜 軟件:procreate 筆刷:gesinski

    2、背部貼紙:Skinat iPad Pro背部貼紙

    Skinat是專業做各種貼紙的,材料不錯,殘膠很少。


    這款iPad Pro貼紙略厚,可以包圍住兩邊,可以對吸筆那一側有一個保護,logo處彩色的貼紙是單獨在店里買的,否則那里是鏤空的。貼背膜的難度不大,重復粘貼也沒事,但是也要注意灰塵畢竟也算是透明的,另外確實也要一些耐心。

    Skinat iPad Pro彩色貼紙(科學主題+logo彩虹貼紙)

    三、數碼外設和電器

    (一)鍵盤——羅技k580(主力)+妙控鍵盤2(備用)

    我對主力鍵盤的需求:1. 巧克力鍵盤,一個是手感習慣了,一個是聲音相對安靜,畢竟是有室友;2.無線連接,且可在設備間一鍵切換;3.顏值在線;4.全尺寸。

    篩選到最后,只剩下邏輯k780和k580。最后因為價格便宜和我喜歡白色,選擇了k580。


    但是因為我不喜歡k580灰色電池蓋自帶雞肋支架積灰設計,單獨去買了羅技mk470的電池蓋,竟然完美適配,美滋滋。效果如圖:

    羅技k580(后配mk470電池蓋)

    關于備用鍵盤,我選擇官網購入magickeyboard第二代,作為iPad Pro的備用鍵盤。我選擇這款鍵盤的理由是:1.與iPad Pro完美適配且可以隨意移動鍵盤到一個舒服的位置; 2.做工用料設計出色,超薄超輕,待機超長;3.長度與12.9寸iPad Pro完美搭配。


    我在知乎上寫了一篇選購iPad Pro鍵盤的文章,詳細對比了目前市面上關注度比較高的幾款鍵盤的參數,數據應該算是目前最全面的了,糾結如何選購iPad Pro配套鍵盤的可以參考:

    Magickeyboard2+iPad Pro

    當然了,我還有兩個備用鍵盤,一個是羅技keystogo,目前最輕薄的藍牙鍵盤;另一個是微軟的wedge,手感相當好的藍牙鍵盤。


    羅技keystogo與微軟wedge

    (二)鼠標——羅技m590

    我對鼠標的需求:1.靜音,室友在;2.無線連接且支持設備間切換;3.續航和手感過關。

    最后我選擇了m590,和k580十分配套,且可用同一個接收器。


    (三)照明設備——小米米家屏幕掛燈+暖白光led酷斃燈

    在知道屏幕掛燈之前,一直用臺燈。臺燈最大的問題就是,光線有時候會導致屏幕反光,很煩。

    知道屏幕掛燈之后,入坑了一臺黑騎士屏幕掛燈(明基太貴了遭不住),用著還不錯。今年六月末參加了米家眾籌,169入了米家屏幕掛燈。


    黑騎士掛燈和米家掛燈

    這個掛燈,我最喜歡的兩點,一個是顏值,一個就是無線控制器。至于網上說的它不是完全非對稱什么的,我親測了一下,確實屏幕會照射到更多的光,但是光線也的確是非對稱的,只不過沒有明基做的那么純粹。畢竟169的價格擺在那,而且對我來說,足夠了。

    屏幕掛燈對我而言最大的作用一個是為桌面提供均勻的光線,另一個就是看書方便。他沒有很多護眼臺燈那么適合看書,但對我來說,足夠了。

    兩款掛燈照射在屏幕上的光線對比,右為米家

    不過米家掛燈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支架的重心設計沒有明基的好,它的重心還是更多地落在掛燈卡在屏幕邊緣的地方了,而明基是重心落在支架后面的配重塊處。這就導致米家掛燈在卡在超薄屏幕的時候,在黑色亮屏的情況下,掛燈卡著的位置的液晶顯示被壓得略發白。

    作為輕度完美主義患者,我還是沒忍住給容易沾染指紋油污的無線控制器貼了碳纖維貼紙,第一次貼的是銀色感覺太土,又換了黑色,感覺還行。

    貼了碳纖維貼紙的掛燈無線控制器

    除了掛燈之外,我還在顯示器后布置了led暖白酷斃燈,以供某些需要看清鍵盤但更偏好黑暗環境下使用,效果如圖:

    雙燈布局

    (四)充電設備——Hyper&juice充電塢、Belkin Valet Apple Watch充電底座、某寶AirPods 充電底座

    1、設備快充利器:Hyper&juice 2C1A桌面充電塢(如圖)


    Hyper&juice 2C1A桌面充電塢

    這款充電塢每個c口單開87w,雙c雙開一個60一個30,2c1a三開60+18+12,a口最高可達70w,支持pd和qc等協議。我a口充電需求幾乎沒有,所以一個a口正正好好;剩下倆c口,足以應對平時iPhone和iPad的需求。


    2、Belkin Valet Apple Watch的充電底座

    之前一直用belkin二合一,但是感覺手機用底座充電沒需求,多出來的手機充電底座也是累贅,所以最后在閑魚淘的第一代Valet充電底座。usb供電,準備個充電頭就可以了。這款延續了belkin一向的工藝水平,雖然底座是塑料的,但磨砂質感相當好。

    Belkin Watch Valet

    3、AirPods專用無線充電底座

    我選的是某寶一款。和平躺無線充相比,我更喜歡這種專門為適配AirPods形狀設計的立式無線充。(也適配AirPods Pro)

    AirPods 無線充電底座

    4、線纜

    手機充電用的是anker的tpe快充線(0.9m),ipad pro用的是谷歌的cc線(1m,立訊精密代工的,比蘋果自帶cc線稍粗一些,質地較軟,質量很好沒有毛刺)


    (五)音響——dell AC511音響棒

    對音質基本沒有要求,聽個響。之前的p2416d顯示器同時買的音響棒拆下來繼續用,因為新的顯示器取消了音響棒卡扣,所以只能放在下面當小回音壁了,照樣用。usb插頭的,插在顯示器后面就能用。帶音量旋鈕。百元價位能找到的最


    Dell AC511音響棒

    (六)時鐘——倍思電子鬧鐘

    鬧鐘其實就是一個擺件,所以顏值至上。倍思這款有幾點設計我很符合我的口味:1.背光顏色,淡藍色,比較高級的顏色,而且背光相對均勻;2.字體不難看;3.觸摸亮燈,交互方便。


    倍思電子小鬧鐘

    (七)UPS小型不間斷電源——山特TG500

    博士生寢室雖然24小時給電,但是為了防范斷電給主機帶來的風險,我買了個不間斷電源專供主機使用。也不是說明大功率主機,山特TG500就夠了。有需求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主機的功率和對斷電后待機時間的需求進行選購。

    從我的體驗看,TG500,足夠我在斷電后的15分鐘內,從容的結束進程,保存好論文和網頁,關機等待來電了。日常狀態下,不吵不鬧,安靜如雞。安心,省心。


    靜靜地立在桌面下面

    四、支架&收納類

    (一)電腦支架——某寶隨便找的

    本來是想選品牌支架的,不過看到這種直角簡約設計還是愛了,最后花了一百左右搞定的。

    它的優點就是便宜,看起來比較簡約,直角不占用前方空間。缺點是布線,需要多費心,用塑料扎帶束在后面保證線材隱藏。

    款式及背后線材整理

    (二)iPad Pro支架——埃普Up AP-7D iPad Pro專用支架

    雖然otterbox的保護殼本身可以作為支架,但還是要準備一個穩固點的桌面支架才放心。我對iPad Pro支架的要求是:1.材質結實、做工細致; 2.放置的時候iPad Pro底部不露出太多支架的部分; 3.角度固定與否無所謂,能保證有60度左右這個角度就行; 4. 放置在鍵盤前,iPad Pro的高度不超過顯示器底部;5. 支架在iPad Pro上的受力面要在iPad Pro中間而不是四周邊緣,以此保證ipadpro不會因此變彎。

    最后選了這款埃普的,這款滿足了我所有上述需求,特別是做工很扎實,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點。就是有點小貴。

    去年剛買的時候用的還是iPad Pro11寸(燈是后配的),iPad Pro11用的殼子是moshi)

    (三)閱讀架——韓國NICE Things 204D

    閱讀架子絕對是文獻狗的福音,書可以放置在一個很舒服的角度,且書打開有書頁夾。

    閱讀架可選的尺寸很多,而且有雙層的,可根據需求選購。

    這款的折疊式書架支撐架設計很人性化,iPad Pro也可以放在上面記筆記。


    多圖展示:

    最低與最高角度

    閱讀模式

    筆記模式

    折疊式書架支撐架設計使閱讀模式和筆記模式都能很舒服

    (四)定制松木書架

    桌面空間是有限的,而需要放在桌子上的東西也是特定的。對于輕度完美主義的我,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書架的尺寸和隔斷,是最優解。

    因為預算不夠,所以量入為出,放棄了胡桃木、橡木、楓木和櫸木方案(一個書架就要五百以上,畢業后桌面變化就不會用了),但又不想妥協上膠合板,所以最后選擇了松木。


    下圖是我設計的草圖,畫好后發給商家進行定制。采用三層設計,最上面一層考慮的是可以放下我的大部分書、平板電腦和magickeyboard2;第二層考慮的是可以放下我的Apple Watch充電底座、AirPods充電底座和鬧鐘,而且要做到取放輕松;最下面一層考慮的是要剛剛好容下我的hyper&juice桌面充電塢。側面厚度,我主要是考慮的是比書的長度長2厘米左右。

    定制書架設計草圖

    另外,我特意叮囑商家,邊緣希望打磨圓滑,這樣更加柔和,手感也好一些。除此之外,還加錢涂了清漆,亮面質感更高級,并且使用壽命、防潮防污漬性能更好。

    最后到手90,這個價位就不要想什么榫卯結構了,不過幾分鐘就裝好了,螺絲固定多了一分硬核。放在桌面上,很穩,很舒服。

    書架細節

    (五)其他收納

    1、側面多袋置物籃:選了一個和環境顏色比較搭配的風格的收納籃,粗麻材質的。隨便買的,放一些雜物,讓他們便于找到且不易干擾桌面整潔外觀,就不多介紹啦。

    2、鐵網格:這種東西堪稱墻面裝修收納利器,可功能可裝飾,可做成文藝照片墻、使用物品收納墻,也可做成edc愛好者機械黨軍迷物件展示墻。我有地圖了,而且沒什么東西好掛的,也不想掛什么東西,就買了兩張,一張掛點衣褲包包裝備什么的,一張墊在寢室床下做懸掛吊扇用。

    實用收納神器——貼網格


    3、磁吸鐵藝收納盒、鑰匙掛鉤:就平時放個指甲刀、硬幣什么的,挺方便。因為寢室衣柜是鐵制的,所以就買了這種。

    墻上小收納,簡簡單單

    五、裝飾類

    個人偏好簡約一些的桌面風格,以桌面物件的品質、光線的布局盡量提高桌面的品質,不是很喜歡有太多裝飾物,不過也要有一些提升或點綴桌面的畫風。

    (一)地圖背景墻——全球海洋地貌圖

    決定設置背景墻是基于改善桌面整體視覺風格的考慮。單純白色的墻面,從顏色上總感覺略顯突兀,與偏暖風格的光線不搭調,且反光略強。而且,寢室的墻面有一些之前固有的坑洼、污漬,而背景墻可以掩蓋住。

    選擇復古地圖作為背景墻是出于以下原因:1. 從小就喜歡看地圖,而且地圖與知識性桌面風格比較搭配; 2.復古地圖偏暖和層次分明的風格,讓簡約多了一分復古藝術氣息。

    M.Tharp, Bruce Heezen."The Floor of The Oceans"(1976)

    這張地圖是海床地形圖先驅——制圖員Marie Tharp和地質學家Bruce Heezen共同完成的宏偉巨制。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Tharp和Heezen合作了數十年。Heezen乘坐研究船出海并收集了數據。許多原始數據來自海洋深度的探測或聲納測量。該過程涉及定期發送聲音信號,這些信號的回波將被船上的麥克風拾取,然后手寫筆在記錄紙上做標記。當時的婦女不允許在遠洋船上工作,因此Tharp利用Heezen收集的數據在家中系統地繪制了海底圖。Tharp僅用筆,墨水和尺子工作,就獲得了數千個聲納讀數,并逐字地畫出了海床的水下細節(經度和緯度)。Tharp使用了所謂的地物映射技術,在其圖表中使用光和紋理而不是顏色。Tharp還整合了其他來源的研究數據,例如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和水下地震儀的數據。這幅地圖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繪制全球海床地形地貌的地圖。

    繪制地圖的歷程


    地圖實物相當好,有如下優點:1. 油畫布材質,防水性能好,可擦拭去塵污 2. 使用三年沒有發黃褪色 3.質地適合反復張貼,抗褶皺性能好 4.畫質清晰立體,細節出色。

    給大家看一下細節:

    出色的細節和顏色

    (二)擺件——吳哥窟紀念頭像、干蓮花

    桌面擺件就隨便擺了倆。感覺桌面上總該有點植物,既不想養植物讓它受罪又不想放置薰衣草等過于招灰的干花,就買了個干蓮花,隨便配了個素色花瓶,力求簡約、方便。


    吳哥窟紀念頭像擺件,是柬埔寨留學生送給我的,順手擺在桌面上點綴一下,挺沉的,有質感。

    簡簡單單兩個擺件

    六、當前桌面總成本:約8100

    最后復盤一下當前桌面的總成本(不包括移動設備iPad Pro),直接貼表格了:

    六、桌面布置心得

    從碩士期間開始有意識地布置桌面,一直到現在,伴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帶來的預算的提高,也伴隨著太多選購時的糾結。在不斷獲得自己喜歡的桌面環境面前,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桌面的氛圍不但在影響效率和心情,折騰桌面本身也學到不少東西,可以算是一種愛好吧。

    希望此文可以給廣大學生黨值友們提供一些思路。這些年折騰下來,有幾條重要心得供參考:

    1、要注重單個物件的細節品質和耐用性;

    2、光線布置是影響桌面品質的關鍵因素;

    3、功能性物件上,盡量減少偽需求帶來的不合理預算、不合理空間布置等問題。

    隨著新硬件、新需求的出現,未來可能還會折騰一些單品,但在畢業之前,目前的格局基本就是這樣了。在最后貼出自己偶然間找到的記錄桌面過往的照片,以此與正在折騰或準備折騰的值友們共勉,干就完了,哈哈!

    桌面進化史(2015-2020)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