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月 16 日,IE 瀏覽器的「大限之日」。


    關于它的討論和懷舊已經刷屏了一次又一次。對全球網民來說,這是一個他們既嫌棄又略帶懷念的時刻。因為幾乎每一個人的互聯網青蔥歲月中,都有 IE 的名字。


    但對于中國網民來講,陪伴他們青春的卻并不止一個 IE。有那么一款瀏覽器,它曾經在全網獲得了僅次于 IE 的第二裝機量,它首創了很多至今依然被我們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它是一代人回憶中通往互聯網的窗口,它的名字,或許還能喚醒你的某些青春記憶:


    它叫傲游。


    然而,傲游卻比 IE 更早地消失了。在動筆寫這篇文章前,作者在幾個群里問了一群平均年齡 28+ 的朋友,收到的最多的回復是:傲游還活著呢?


    在 IE 壽終正寢的今天,我們來聊聊這款曾經影響一代人的國產瀏覽器。


    中國第一代網民陳明杰


    每個傳奇軟件的背后,都有一個程序員的身影。今天的故事的主角,叫陳明杰。


    1998 年,陳明杰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專業計算機。他也許算不到中國第一代程序員那輩上,但絕對可以算中國第一代網民——還是那種喜歡「灌水」的網民。


    在很多人還不知道電腦是個什么東西的年代,陳明杰已經是清華 BBS 的常客。兩年之后,陳明杰在這里找到了第一份海外工作,遠赴新加坡加入了一家海外創業公司。


    知識點啊朋友們,陳老板這個行為可比 boss 直聘們早了不知道多少年。


    到了國外的陳明杰依然熱衷于論壇灌水,在那段時間,他注意到了一個名為changyou 的網友,以及這位網友的 MyIE 項目。


    九十年代后期,打贏瀏覽器大戰后,IE 坐穩了全球裝機量第一的寶座。然而它羸弱的功能很快就無法滿足網友的需求。于是早在那個時候,各種魔改第三方瀏覽器就開始出現了,一如后來的魔改安卓系統一樣。


    Changyou 就是這些魔改愛好者中的一員。他基于 IE 內核開發了這款名為「我的 IE(MyIE)」的免費開源瀏覽器。增加了多標簽,鼠標手勢,視覺化書簽等諸多新功能。一時之間下載者如云。陳明杰也是用戶之一。他對 MyIE 抱有異乎尋常的熱情。經常在官網和作者互動,甚至有時還想自己親自動手改進。


    然后他的機會來了。


    2003 年,Changyou 因為個人原因忽然退網,MyIE 的開發工作戛然而止。在退網前,Changyou 將自己項目的全部代碼公開,并在官網留下一句「免費開發,高手可自行修改」的話。


    陳明杰覺得是時候上場了。他全盤接手了 MyIE 項目,修補一些bug 增加功能后,將其命名為 MyIE2,發表在他最熟悉的清華 BBS 上。


    彼時的互聯網,還是一個充滿共享精神的極客烏托邦。陳明杰很快就收到了眾多用戶的熱烈反饋。支持他,點贊他,提意見乃至愿意幫忙的郵件雪片般飛來。不僅國內,連國外也收獲了很多粉絲。一個人忙不過來的陳明杰建立了 MyIE 社區,網羅了一批志愿者幫他一起搞這個項目。半年不到,MyIE 已經有了四十多種語言的版本——全是世界各地的網友義務幫忙翻譯。到 2004 年時,這個開源瀏覽器的全球用戶數突破一百萬。


    陳明杰覺得,也許可以把這個業余愛好,當做事業來做了。



    既然要走上正軌,就不能繼續用原先作者的名字。2003 年底,在一個愛爾蘭小哥的建議下,陳明杰用英文單詞 Max(巨大)造了一個詞:Maxthon,作為新瀏覽器的統一海外名稱,還以 M 首字母為基礎設計了瀏覽器的 logo,中文名,則以遨游互聯網的諧音,取作「傲游」。


    90 后網民青春回憶中的那個藍白 M 圖標,自此誕生。


    不是微軟競品的傲游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盡管傲游可以算是微軟 IE 的「競品」,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陳明杰卻和微軟團隊保持著相當良好的工作和私人關系。


    原因是,傲游基于 IE 內核,某種意義上算是 IE 的補充。而并非像 Firefox,Opera 那樣與微軟形成直接競爭關系。


    另一方面,進入新千年之后,瀏覽器的地位開始下降,IE 團隊不再受寵。微軟將大量人手抽掉去做 office,并不像九十年代那樣重視瀏覽器市場,陳明杰獲得了難得的窗口發展期。


    早在 MyIE 社區期間,陳明杰就收到了多封后綴是 @micsoft.com 郵件,表示微軟內部也有很多員工在用傲游。2006 年,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電子消費展,微軟正式邀請陳明杰團隊赴美參展,還在自家的展位上放了一臺電腦,為所有來參觀的嘉賓展示傲游瀏覽器。


    在那次展會上還發生了一件趣事。陳明杰遇到了時任微軟客戶市場部經理的Margaret,她對陳明杰說,自己曾經試圖向老公安利剛剛發布的 IE7時,卻得到一句回復:不,我更喜歡用 Maxthon。


    「那次我真的覺得,我們是中國人的驕傲」。多年后,在采訪中,陳明杰依然難言興奮。


    有了微軟這樣的大佬加持,加上開源共享的氛圍環境,傲游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城略地,同時在開發上也順風順水。


    也是在 2006 年,陳明杰拿到了投資,注冊了公司,把辦公室搬到了中關村,團隊從單打獨斗變成了十幾人的開發隊伍。那年,他們首創了「收藏夾云端同步」功能。憑借一個賬號,用戶可以在所有終端同步書簽。這個今天已是司空見慣的設計,在當年讓眾多用戶耳目一新。


    此外,浮動按鈕,視頻音樂一鍵下載,多媒體便簽,表單一鍵填寫,網頁關鍵詞拖拽搜索,廣告屏蔽插件……越來越多的新功能被加入到傲游瀏覽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個藍白色的小 M。



    那段時間,傲游頻頻登上各路電腦雜志的推薦欄目;網民也常常在口耳相傳中互相拷貝傲游的安裝包。


    2009 年,CNZZ 數據顯示,傲游已成為中國市場份額第二大的瀏覽器,僅次于老大哥 IE。那時,有許多人剛裝好電腦,第一次打開 IE 就是為了下傲游;而有的盜版 Windows 鏡像里干脆內置了傲游瀏覽器。


    那也是國產瀏覽器浮沉的幾年,21 世紀初,跟著 MyIE 的前后腳,騰訊 TT 瀏覽器,世界之窗瀏覽器,Greenbrowser等等也曾掀起過大大小小的浪花,然而它們最后要么停止維護,要么被人收購,要么已經毫無存在感。傲游始終獨占鰲頭。


    「如果一定要有一個差異化,我們選擇技術。」陳世杰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產品研發的不斷創新。他認為,只要能把產品做好,用戶自然會選擇我們。


    然而之后的劇情,卻沒有繼續美好下去。


    停留在過去的傲游與死掉的IE


    2008 年 4 月,一個對傲游來說「意義非凡」的時刻:吞下了世界之窗的 360 推出了「360 安全瀏覽器」。


    老網民大概都明白,這個名字意味著什么。


    那之后的中國互聯網市場,開始拐向一條「斜路」。在歐美互聯網依然沿襲「產品技術致勝」的路線時,國內的某些大廠找到了不一樣的財富密碼:渠道。


    2009 年底,360 宣布旗下安全衛士「永久免費」,在網民樂呵呵地以為自己省掉了一大筆買殺毒軟件的費用時,回頭卻發現,電腦桌面不知何時多了個綠色 E 圖標。


    【您的電腦健康分數:98,恭喜您,電腦非常健康!安裝 360 安全瀏覽器 +2 分……】

    【您的電腦正在遭受安全威脅,建議您立即安裝 360 安全瀏覽器】

    ……


    之后的故事,宛如春秋戰國般「禮崩樂壞」。


    2010 年 5 月,與傲游合作的金山發現,自家的金山網盾被 360 鑒定為「高危軟件」,建議用戶卸載。


    沒過多久,陳明杰接到用戶投訴:360 認為傲游瀏覽器不安全,并阻攔用戶升級。之后,彼時剛開始做殺毒的可牛也被 360 精準狙擊:軟件上線區區 10 分鐘就遭 360 攔截。


    陳明杰非常生氣,在微博上喊話周鴻祎:敢不敢在不靠360安全衛士的手段的情況下公平競爭?


    但這些還只是個序幕,當年 10 月,中國互聯網史上最著名的「3Q 大戰」爆發。360 推出扣扣保鏢,屏蔽 QQ 自帶廣告;騰訊祭出「艱難的決定」,讓用戶在 qq 和 360 衛士之間二選一。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大廠利用渠道互相的撕逼,進入空前白熱化狀態。


    此一場口水大戰最終不了了之,但讓陳明杰始料未及的是,周鴻祎的這套方法,卻成了日后互聯網公司爭相模仿的對象。


    誰能把產品強塞給用戶,誰就贏得了市場。


    這是一個非常「流氓」,卻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那個用戶對捆綁安裝尚且「感知不強」的年代,誰能占領用戶的電腦,誰就有市場。


    于是,搜狗通過輸入法推廣「搜狗高速瀏覽器」,騰訊通過電腦管家和 QQ 推廣「騰訊瀏覽器」,金山之后也在毒霸中增加了金山瀏覽器的選項……


    相較之下,傲游除了瀏覽器,別無它物。很多年后,回顧這個時間段,陳明杰依然感到后悔:「那時候就是沒下大功夫去做渠道」。


    時間沒有留給傲游機會,另一個戰場已經在慢慢鋪開。


    2007 年,喬布斯帶來了一代 iPhone,2008 年,三大運營商正式在國內上線運營 3G 網絡。在 PC 端占據先機的傲游,卻錯失了移動端這個新的藍海。整整三年后的 2010 年,傲游才姍姍來遲地推出自己的移動 app。



    陳明杰后來辯解稱,他認為 08 年前后的諾基亞塞班系統并不能算「真正的」智能手機,傲游團隊不愿意做用戶體驗差的產品。


    但市場并不需要你的理由,市場只看結果。放棄塞班的下場,就是把這塊土地拱手讓給了后起之秀 UC,當傲游入局移動端時,UC 已經扎根多年,成了手機圈里瀏覽器的代名詞。


    之后各路大廠也紛紛入局,百度,騰訊,獵豹,360……他們一邊推出自己的瀏覽器,一邊將 PC 端的渠道玩法幾乎原封不動復制到了移動端:通過 app 內置瀏覽器,將流量局限在自己家的生態中。于是,微博自帶瀏覽器,微信不允許外鏈,百度貼吧的網頁體驗越來越不如 app。


    幾面夾攻之下,傲游腹背受敵。那幾年,傲游的創新也開始乏力。


    任何一個傲游的老用戶,都對傲游動不動的「假死」問題印象深刻。同時打開數個網頁時,一個網頁的崩潰往往「連坐」其他所有,導致所有網頁無響應。尤其對于很多博客博主,文章寫到一半沒了,能讓人砸顯示器。


    陳明杰對此非常無奈:「很多假死的原因是微軟 IE 本身的 bug,但我們反饋之后,他們經常遲遲不改」。傲游曾經向IE 團隊報告一個bug,卻被告知「我們兩年前就知道了,但沒有資源去修復它」。


    2009 年,傲游推出了雙核瀏覽器,以IE 加 Webkit 雙內核方式來緩解假死問題。然而很快,這個雙核成了友商模仿的對象。陳明杰團隊在那幾年首創了很多瀏覽器的嶄新功能,但「首創」并不意味著永恒的優勢(中國還是足球的發源地呢)。相反,后來者很輕易就模仿了傲游的核心功能,并靠大公司的實力輕松超越了傲游。


    時至今日,網民印象中的雙核瀏覽器依然是搜狗的高速瀏覽器和 360 的極速,幾乎沒人記得傲游。


    而最致命的問題,可能出在錢上。


    2011 年,陳明杰受邀參加新浪微博組織的一次交流分享活動。在結束時的提問環節,觀眾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傲游發展這么多年,盈利模式是什么」?


    陳明杰的回答是:「我們公司很少把盈利看做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來考慮,優秀的產品一定可以在商業上很成功。」在其他場合,陳明杰還表示,傲游的一部分營收來自「用戶捐款」。


    乍一聽似乎確實很有情懷,然而仔細想想,一家連怎么盈利都沒想好甚至「不去想」的公司,如何維持長久的健康運營和研發?


    傲游的一些前員工透漏,傲游公司內部在那些年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曾經跟著陳明杰從南方一路來到北京打拼的四個骨干,在 2010 年到 2015 年陸續離職。與之相對,傲游瀏覽器的更新迭代速度也越來越遲緩。



    2015 年,傲游推出了傲游 5 瀏覽器,此后便陷入了長達五年的沉寂。


    但傲游并沒有徹底涼涼。他們在前年推出了 6 代瀏覽器,是基于 Chromium 內核進行的開發。


    看起來十分簡陋的官網,加上非常可疑的「區塊鏈」功能,都讓人很難相信:這居然是那個曾經風光無限,全國第二,被微軟奉為座上賓的瀏覽器。


    結語


    屬于傲游的故事和屬于傲游的年代,都已經過去。傲游更像是一個轉型失敗的 WPS,它們都曾走過那個青澀又充滿希望的 IT 田園牧歌時代,都曾經創造過輝煌和神話。不同的是,WPS 幸運地有一個好歸宿,讓它能走到今天還保有自己的天地;而傲游,恐怕只能永遠停在那個曾經的過去了。


    不過轉念想想,傲游這輩子并不算虧,起碼它曾經輝煌過。


    而今天壽終正寢的 IE,只擁有過「被嫌棄的一生」。END

    摘要:一不小心,也許你就在幫別人賺錢了。

    前幾天,全球最大的 BT 下載網站「海盜灣」被曝網頁內嵌 Javascript 程序,「借用」瀏覽者的電腦挖掘虛擬貨幣「門羅幣」。「海盜灣」官方承認,他們有意借此來增加部分營收。

    不過,想要借用用戶瀏覽器來「挖礦」的可不止「海盜灣」。

    昨天,金山毒霸安全實驗室監測發現了一款名為「SafeBrowse」的 Chrome 惡意插件。表面上,SafeBrowse 是一款支持 Chrome 瀏覽器的網頁廣告攔截插件,但其實它被內置了挖礦病毒,主要目的是盡可能多地控制被感染電腦,消耗用戶電腦資源「挖礦」牟利。

    (安裝了 SafeBrowse 插件的 Chrome 瀏覽器會發現 CPU 資源占用飆升)

    (JS 腳本文件中內置門羅幣挖礦代碼)

    從監測結果看,SafeBrowse 能占用 60% 左右的 CPU 資源,讓用戶的上網體驗明顯變差。金山毒霸安全實驗室在這一插件的安裝位置發現 JS 腳本文件中內置了挖礦代碼,訪問一臺位于英國的可疑服務器。

    和「海盜灣」一樣,SafeBrowse 挖的也是「門羅幣」,一種模仿比特幣的虛擬幣。目前每枚門羅幣的價格在人民幣 500 元左右。

    金山毒霸安全專家李鐵軍向《極客公園》介紹,SafeBrowse 不能在 Chrome 官方應用商店下載,而是通過第三方下載站進行傳播,所以目前「中招」的用戶應該不多。另外,該插件沒有被發現用于「挖礦」之外的其他目的。用戶可在 Chrome 瀏覽器地址欄輸入:chrome://extensions/,檢查自己有沒有安裝 SafeBrowse 插件。

    不過,即便從 Chrome 官方市場下載插件,也不能保證 100% 安全。9 月初,一款用戶數超過 45 萬的 Chrome 流行插件被曝實為木馬程序。當時在 Chrome 商店搜索 User-Agent Switcher,這款名為「User-Agent Switcher for Google Chrome」的插件排名第一。它的表面功能是使 Chrome 可以轉換為其他瀏覽器進行訪問,如 IE、Safari 甚至 iOS、 Android 等移動瀏覽器,以方便用戶進行測試。實際上,它卻內藏惡意代碼,能竊取用戶隱私信息或向當前頁面植入廣告。

    2015 年,谷歌曾有一項聯合研究顯示,每天訪問谷歌的用戶中,5% 的用戶在瀏覽器中至少安裝有一個惡意擴展插件,部分人甚至安裝了 3 到 4 個。當時的情況引起了谷歌的警惕,Chrome 應用商店里的 200 個惡意插件隨后被清除。

    目前安全軟件對惡意瀏覽器插件的防御是個空白點,不能很好地監測,也不能幫助用戶直接卸載。「對于安全公司來說,這樣的對惡意插件的報告還是偶發的,只能發現一個,引導用戶卸載一個。」李鐵軍說。

    所以,插件下載最安全的渠道依舊是官方應用商店。下載時,請注意好評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金山毒霸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