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一下本人珍藏的老蘋果電腦,16年前的蘋果Power Mac G5 Quad 2.5Ghz。沒看錯,2005年還是Pentium 4的年代,蘋果在末代G5電腦上首次使用了(IBM制造)兩個2.5Ghz雙核心PowerPC G5處理器,人稱“四頭怪”,也是首次使用上Delphi公司制造的水冷為其散熱,在那個年代,此機器可謂天價產品。
打開G5鋁板后,就看到Delphi公司制造的LCS第二代水冷
基于PowerPC架構的G5,最高只能安裝到osx 10.5.8 Leopard系統(tǒng),N年前還是可以作為N奶機工作一下,顯卡用頂配Quadro FX 4500 512M,最大16g ddr2 ecc內存,用來做一般的PS、AI平面設計還是可以應付的,最高可以用Adobe Photoshop CS4版本,網(wǎng)絡瀏覽器可以用TenFourFox,兼容95%網(wǎng)站,影音使用VLC ...
對了,補充一下,該機器可以支持sata固態(tài)盤,不過兼容性一般,只有幾款選擇,而且蘋果osx 10.5.8 Leopard系統(tǒng)并不支持Trim,因此最佳的選擇就是使用Intel X25-E 64G作為系統(tǒng)盤,最早期SLC顆粒,十分耐用,原生不支持trim,非常匹配。否則用比較新的sata固態(tài),系統(tǒng)不支持Trim,會覺得心疼,哈哈。
一直到2021年越來越“力不從心”,無奈之下,只能勉為其難,放棄“親生”的mac osx系統(tǒng),投入(Linux)Ubuntu 懷抱,最高可以裝16.04.7 LTS版本。安裝的過程不多說,提示一下,該系統(tǒng)不支持Quadro FX 4500顯卡,安裝系統(tǒng)時會導致花屏,然后蹲魚找了片Geforce 6600使用,完美支持+免驅,花了幾十大元。
Ubuntu 16.04.7系統(tǒng)能夠支持Trim,因此順便把閑置的Intel 711裝上做系統(tǒng)盤,同樣是64G SLC,直接雙硬盤,雙系統(tǒng),顯示器是HP LP2480zx,哈
順便把閑置的Ralink RT3090 300M無線,Asus USB 3.1擴展卡也插上,非常完美,在Ubuntu 16.04.7系統(tǒng)下直接免驅使用,真意想不到,16年前的機器還可以用上USB 3.1傳輸速度,實在驚喜!要是mac osx系統(tǒng)能繼續(xù)更新,支持PowerPC架構的話,就完美咯,哈哈哈,發(fā)夢吧!
Ubuntu 16.04.7 LTS 的軟件還是挺豐富的,日常使用沒有問題,office辦公軟件,影音,網(wǎng)絡瀏覽都運行完美,軟件選擇也很多。尤其是VLC播放器,高碼率影片更流暢了。
該系統(tǒng)目前還在服務支持范圍內,可以正常接收內核和安全更新,算是一點安慰。
經(jīng)過一番折騰,就基本結束了。不知道目前大陸地區(qū),功能完好,正常運行的頂配G5還剩下多少臺,謹以此文緬懷一下,謝謝觀看
今年剛畢業(yè), 我一直想整理一下過去的文件, 照片, 視頻, 日記等資料, 平時偶爾會翻出來看一看, 但隨著資料越來越多, 找資料就成了最大的麻煩, 而且只能在電腦或者筆記本上查看; 有時候我會從網(wǎng)上爬一些有意思的漫畫(for free), 下載幾部天堂上的電影, 這時候如果能躺在床上用手機看自然是最舒服的[奸笑]. 雖然電腦或者筆記本可以開個Nginx服務, 打開autoindex就能看視頻或者照片, 但這樣需要電腦需要一直處于待機狀態(tài), 昂貴的商用電費實在是負擔不起[流淚]. 然而, 最大的問題是, 上面的方案只能讀不能寫, 畢竟只是訪問靜態(tài)資源嘛, 要想寫必須有后端服務的支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 我的計劃是搭建了一個MIS系統(tǒng), 專門給個人(我)用戶提供文件資料尤其是多媒體資料的訪問服務, 實際上軟件層面的東西很好解決, 也不需要高并發(fā), 高可靠之類的技術, 只要數(shù)據(jù)讀寫的吞吐量足夠大就可以了, 畢竟只有自己用嘛. 現(xiàn)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硬件, 要求功耗低, 24h待機, 靜音無聲, 網(wǎng)絡吞吐量大, 底線是計算性能不能太弱, 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條是, 機器的成本不要超過200塊[淚奔], 窮笑了.
服務器組件
模塊 | 價格 | |
1 | 達實 D2550 準系統(tǒng) 單千兆網(wǎng)口 | 40 |
2 | 4GB 筆記本低壓 | 0 |
3 | 金儲星 128GB mSATA | 84 |
4 | 12V 5A直流電源 | 15 |
5 | 玩家國度 12cm 無PWM | 10 |
6 | PWR SW | 2.5 |
其他工具
工具 | 價格 | |
1 | 電烙鐵 | 15 |
2 | 熱風槍 | 105 |
3 | 硅脂 | 3 |
4 | BIOS編程器 | 25 |
5 | VGA轉HDMI線材 | 38 |
6 | 焊泥 | 13 |
7 | 萬用表(優(yōu)利德 U33+) | 84 |
8 | 功率測量 | 20 |
我看到很多人把D2550作為軟路由來使用, 我感覺作為個人服務器的話性能也足夠了. D2550是雙核四線程的CPU, 主頻只有1.9GHz, 性能確實慘不忍睹. 然而, 其熱功耗只有10瓦, 實際上運行起來后不到12瓦. 蕪湖! 電表倒著轉[憨笑]; 大部分主板都采用了被動式的散熱方案, 我買到的這個板子配了一大塊鋁制散熱鰭片, 但是實際的散熱效果并不好, 鰭片非常燙手. 我從咸~上挑了一塊成色還不錯的板子, 牌子是達實, 這以前都是用作農業(yè)銀行的小主機, 估計是同一批淘汰下來的垃圾; 主板只有一個千兆網(wǎng)口, 吞吐性能確實不如雙網(wǎng)口好一些. 好在價格很香, 40塊包郵相當于少吃兩頓飯了.
圖1咸~上掛的D2550準系統(tǒng)
因為我買的是準系統(tǒng), 沒有內存和硬盤, 需要自己搭配. 主板采用了古老的4PIN供電, 一般的主機電源還不好搭配呢, 看來只能自己動手攢一個電源了. 黑色散熱鰭片下面是D2550這顆CPU, 上面的硅脂都應經(jīng)硬邦邦了, 我說鰭片咋這么燙手呢. 在拼~~花了3塊錢買了瓶最便宜的硅脂, 隨便蒯一勺就涂上去了, 結果涂得太多溢出到主板上了, 不過無所謂啦, 直接扣上散熱鰭片, 完事兒.
達實D2550主板的正面
達實D2550主板的背面
達實D2550主板的側面接口
達實D2550主板的大4PIN供電母座
考慮到CPU的功耗只有10瓦左右, 附加上硬盤供電, 風扇供電等等, 總功率不會超過60瓦, 12V 5A的電源應該是足夠了. 我從淘寶買了一個直流12V 5A的電源, 價格不到15塊錢還包郵, 好玩的是廠家支持一年質保, 可是改裝后質保是不是就沒了啊[捂臉]. 為了匹配主板上大4PIN輸入, 我從拼~~買了條延長線, 一邊是大4PIN母頭, 另一邊是大4PIN公頭. 我把母頭插座剪掉了, 把它和12V電源連在一起了, 兩邊銅線一擰一插后用焊錫固定, 套上熱縮管烤一烤就好了.
淘~上的12V 5A直流電源
電源與延長線相連, 黑色是負極, 紅色和黃色是正極
電源和主板連接后的效果
在安裝硬盤之前, 板子開機之后直接進BIOS, 這時候發(fā)現(xiàn)功耗居然有15瓦, 散熱鰭片非常燙手, 過了一段時間顯示器畫面居然花屏了, 實在擔心D2550燒傻了趕緊斷電關機, 看來這垃圾貨不配風扇不行了. 其實, 我買的風扇不支持PWM溫控, 主要是便宜2塊錢.
淘~上比較便宜的風扇
這個板子支持mSATA和SATA, 打算把系統(tǒng)安裝在mSATA的固態(tài)硬盤上, 數(shù)據(jù)存儲在筆記本上拆下來的1T希捷硬盤上. 我從淘~上隨便找了找便宜的SSD, 金儲星這牌子的是別人家的顆粒, 其實只要顆粒上沒有三道杠就行, 寫入壽命有個幾年就可以了, 容量128GB足夠了(全量Centos7的大小只有4GB).
mSATA接口的SSD
內存選用的是筆記本上拆下來的4GB低壓內存條, 正好D2550最高也就支持4GB內存尋址; 為了裝系統(tǒng), 花了38買了根VGA轉HDMI的線材, 真tmd貴[傷心].
連接上顯示器后的效果
網(wǎng)上就有傳聞, 達實D2550鎖了32位BIOS, 導致無法正常安裝x64的OS, 開機一看還真是不支持EMT64, 那只好刷一個64位的BIOS程序了, 好在網(wǎng)上有好多魔改資源, 接下來就是買個編程器刷BIOS了.
達實D2550 原廠BIOS
CH341, XTW2/3都是常見的編程器, 不過CH341的價格是最便宜的. 淘~上好多店鋪都在賣CH341, 一般都支持24/25型的BIOS芯片, 達實D2550這塊板子上的BIOS芯片型號是KH 25L1606E, 也就是25型的BIOS芯片, 我最后還多買了一個夾子.
CH341編程器&夾子
由于BIOS芯片周圍的空間太小了, 用電烙鐵操作實在是不方便, 我的電烙鐵是尖頭的, 根本沒法將芯片周圍的焊錫融化, 一不小心還把旁邊的塑料燙壞了, 最后以引腳連錫而失敗告終. 這時候就該請出熱風槍閃亮登場了, 價格100多塊還是可以接受的.
BIOS的引腳連錫了
金卡思的熱風槍, 支持電磁控制, 能夠調節(jié)風速和溫度
熱風槍到了之后一切就變得順利多了, BIOS芯片很輕松的就被取下來了. 吹芯片的時候, 放了太多的松香和助焊膏, BIOS芯片油乎乎的, 焊盤周圍的器件都涂滿了黃色的焊油, 其中一個引腳都露點了, 可能是之前電烙鐵刮壞了[笑哭].
取下BIOS芯片的主板
熱風槍吹下來的BIOS芯片
用夾子夾住BIOS芯片, 連接電腦并打開編程器軟件, 很順利的讀出了原廠的BIOS程序, 大小只有2MB, 先備份后刷新BIOS. 刷BIOS前先要擦除, 檢查新BIOS文件大小也是2M, 點擊編程即可刷寫新程序, 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0秒, 刷寫完畢后校驗成功. 最后將BIOS芯片焊回主板即可, 我買了一罐180°的低溫焊泥, 隨便涂了一點, 用熱風槍一吹就自動歸位了, 而且不會連錫[贊].
CH341編程器讀出來的原廠程序
BIOS刷好后, 重新檢查BIOS配置, 終于發(fā)現(xiàn)EMT64可以用了, 下一步就是安裝OS.
新BIOS程序支持EMT64
以前一直用的是Centos7, 這次也想安裝Centos7/8, 但是安裝過程中一直報Linux內核錯誤, 或者安裝時突然丟失圖像信號, 無論是i386, 還是AMD64版本都以失敗告終, 看來得嘗試一下其他版本的Linux.
我一直都不喜歡GUI的Linux版本, 所以我選擇了x64的Ubuntu 16 Server(Ubuntu 5.4.0-6ubuntu1~16.04.12). 出乎意料的是, Ubuntu安裝過程一路綠燈, 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進入系統(tǒng)后, 我先把網(wǎng)卡配置靜態(tài)IP, 然后遠程SSH登錄, 一切都變得如此熟悉和順利.
查看Linux版本和CPU信息
查看內存容量和硬盤使用情況
最后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