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打工人們感覺自己被微軟「背刺」了:
@riotstef:毫無征兆地,我工作電腦上的默認字體從 calibri 變成了這個鬼東西,感覺就像某種惡心的玩笑。
@slushgobblin:這事也發生在我的 Outlook 上,直接引發了一場職業身份危機。
▲ TikTok 上的吐槽獲得大量轉發和共鳴
最近,越來越多人的微軟 Office 365 開始「被更新」。而在這套軟件里「稱王」十多年的默認字體 Calibri 也正式被更換為 Aptos。
大部分人都沒想到一個默認字體的改變,會在社交媒體上激起如此強烈討論。
當《連線》在 2021 年開始報道微軟有換字體的打算時,還猜說「也許很多普通人壓根不會意識到他們的默認字體已經被更改了」。
看來,大家雖然未必知道微軟要換字體了,或者是新字體叫什么名字或是誰設計的,但人們對字體改變的敏感度顯然比媒體想象中更高。
這個引來吐槽的新字體 Aptos 真的那么糟糕嗎?
默認字體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正在于它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微軟設計首席項目經理 Si Daniels 在文章中評論道。
這正好契合了傳奇字體 Helvetica 興起的那個時代精神,設計師們認為字體應該是一個透明的容器,不以設計喧賓奪主,讓讀者的注意力專注于文本內容。
這也是為什么當微軟找到字體設計師 Steve Matteson 時,也明確說要做就和 Helvetica 以及上一個默認字體 Calibri 一樣的「無襯線」字體 —— 這意味著字體總體上沒有邊角裝飾,更簡單利落,通常被認為在屏幕上可讀性更高。
▲Steve Matteson
Matteson 入行時正值字體設計正開始適應數字化需求,30 年前左右還參與了 Windows 3.1 的 TrueType 項目,把 Arial、Courier New 和 Times New Roman 帶到計算機上。
見證了這一切數字化的演變,Matteson 認為 Aptos 除了要好讀以外,還要適當地增加點「人性」和「趣怪」,好中和一下冷冰冰的技術。
為了找到感覺,Matteson 選擇用紙筆來畫設計草圖,在繪制每一個字母和符號的過程中,探尋想要的那種感覺。
最后出來的大寫「O」「R」和小寫「a」中,悄然地長出了略微不規則的形狀;
小寫字母「c」「p」「b」以及大寫的「C」則被賦予了更寬的輪廓,以提高可讀性;
而在小寫字母「l」和「t」的「尾巴」,以及小寫字母「g」朝左邊的「底線」則兜住了讀者的視線。
▲ 上面為 Calibri Light,下面是 Aptos,圖片來自:jdsalaro.com
至于無襯線字體里的「老問題」—— 「i」和「l」的區別問題,Aptos 則讓兩個字母的差異更明顯,讓「Illustration」這樣的詞也能被快速讀出。
這一個個微小的改變疊加成為了一套新字體,乍一看也還是挺「四平八穩」。
但正如微軟設計與研究副總裁 Jon Friedman 所言,一旦 Aptos 應用到軟件產品上,「人們就會發現有東西改變了。」
他說對了。
雖然不確定「字如其人」這一說對不對(鑒于現在沒什么機會看到別人的手寫字了),但我們很愛把人的特質投射在字體上的確是真的。
「無襯線」的利落讓人想起「開放」「非正式」;「襯線體」則更「成熟」「正式」「穩定」;手寫體(雖然常看不清但)就是「創意」「好玩」「有趣」。
Instagram 用戶 Elle Cordova 還將 Calibri 被 Aptos「奪位」的故事寫成了小喜劇,擬人化呈現出不同字體所代表的個性。
所以當微軟 Office 的用戶突然發現自己寫出來的文檔、文章或者郵件,傳遞出來的感覺突然之間「性情大變」,心里會有些不舒服。
▲ 兩種字體長文本效果對照,上面為 Calibri Light,下面是 Aptos,圖片來自:jdsalaro.com
就跟開頭網友@slushgobblin 說的,看到用 Aptos 寫出來的郵件,覺得自己的職業人設都被改變了。
而在字體機構 ATypl 的主席 Thomas Phinney 看來,更換默認字體是一個高度具有入侵性的行為:
就像走進你自己的房間,突然間發現有人把你墻壁的顏色給換了。
就算在技術層面上影響不大,但它會改變你呆在那個房間里的感覺,以及在寫文檔的感受。
它很微妙,但又具有滲透性。
這些微妙的心理影響固然存在,但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那個「突然」。
是的,雖然微軟從 2021 年 4 就開始預熱說要換默認字體了,甚至還選修式地給出了五個候選字體給公眾過目,但引來的關注實在有限。
▲ Aptos 之前的名字是 Bierstadt
到了 2023 年 7 月,微軟正式宣布 Aptos 勝出,將取代 Calibri 成為新默認字體,并將在接下來幾個月里逐漸完成更新。當時被換上字體的人還是相當少,反響也不大,估計不久也被人忘了。
然后到了今年的一二月,更廣泛的用戶開始被更新到,這一改變一下就變成了「突如其來」(如果它有 Windows 10 更新通知 1% 的「積極溝通」特性,肯定就不會被覺得「突然」了)。
甚至還有人開始懷疑,「我這軟件是不是有什么地方 bug 了?」
如果說字體真是房間的墻壁顏色,這莫名被改還真會讓人覺得被冒犯了。
但這墻壁的顏色,也未必真的是那么糟糕,很多人也只是需要時間適應而已。
文章最開始引用的網友@riotstef,她在花了幾周時間和 Aptos 磨合后,已經擁抱了「新的房間」:
我已經許下承諾,從今以后都選它。
當然,也有不少人從一開始就很喜歡這個新字體:
我試著用它來寫了一封郵件,感覺看起來挺不錯的。
設計師 Matteson 埋下的「人性」和「趣怪」的種子,也在使用中開出了花朵。
詩人和作家 Stockton 很喜歡用 Aptos 來寫劇本:
Aptos 給人的感覺有更多奇思妙想。
而且,它的可讀性也很好,這對于要給演員看的劇本很重要。
如果有用戶真的很不喜歡 Aptos,我們也總是可以手動把默認字體給改回來。
為什么要換字體?
無論喜歡與否,不少人都會微軟要換字體這個覺得感到困惑。對此,微軟設計與研究副總裁 Jon Friedman 解釋說:
我們想帶來一些真正是為現代計算機時代原生設計的新鮮事物。
具體來說,就是要適應我們獲取信息的習慣改變 —— 屏幕分辨率在變得更高,設備間更替使用變得更頻繁。
當微軟在 2007 年將當時的默認字體從 Times New Roman 換成 Calibri 時,它也是察覺到人們對電子檔案的使用在改變,未來更多的電子文檔終將在屏幕上被閱讀,而非打印到紙上閱讀。
在那個屏幕清晰度頗局限的年代,簡潔利落的 Calibri 更好讀。
到了今天,細膩的屏幕讓我們可以再次輕松地捕捉到 Matteson 藏在字母角落的細節和感情。
而且,考慮到人們不同使用場景的需求,微軟還讓設計師為 Aptos 設計了配套的襯線體和等寬字體版本。
有了配套的襯線體和等寬字體,它們給人的感覺像是同一套字體家庭成員,人們在切換字體時也更容易。
如果說字體是我們思想的衣服,那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的思想也該換上新裝。
我們和計算機的相處早已成日常,Aptos 也許能提醒我們 —— 要偷偷加點人性,生活和工作都需要更多趣味。
矢量字體是與點陣字體相對應的一種字體。矢量字體的每個字形都是通過數學方程來描述的,一個字形上分割出若干個關鍵點,相鄰關鍵點之間由一條光滑曲線連接,這條曲線可以由有限個參數來唯一確定。矢量字的好處是字體可以無級縮放而不會產生變形。目前主流的矢量字體格式有3 種:Type1,TrueType和OpenType,這三種格式都是平臺無關的。
Type1全稱PostScript Type1,是1985年由Adobe公司提出的一套矢量字體標準,由于這個標準是基于PostScript Description Language(PDL),而PDL又是高端打印機首選的打印描述語言,所以Type1迅速流行起來。但是Type1是非開放字體,Adobe對使用 Type1的公司征收高額的使用費。
TrueType是1991年由Apple公司與Microsoft公司聯合提出另一套矢量字標準。
Type1使用三次貝塞爾曲線來描述字形,TrueType則使用二次貝塞爾曲線來描述字形。所以Type1的字體比TrueType字體更加精確美觀。一個誤解是:Type1字體比TrueType字體占用空間多。這是因為同樣描述一個圓形,二次貝塞爾曲線只需要8個關鍵點和7段二次曲線;而三次貝塞爾曲線則需要12個關鍵點和11段三次曲線。然而實際情況是一般來說 Type1比TrueType要小10%左右。這是因為對于稍微復雜的字形,為了保持平滑,TrueType必須使用更多的關鍵點。由于現代大部分打印機都是使用PDL作為打印描述語言,所以True1字體打印的時候不會產生形變,速度快;而TrueType則需要翻譯成PDL,由于曲線方程的變化,還會產生一定的形變,不如Type1美觀。這么說來,Type1應該比TrueType更具有優勢,為什么如今的計算機上TrueType反而比Type1使用更廣泛呢?這是因為第一:Type1由于字體方程的復雜,所以在屏幕上渲染的時候,花費的時間多,解決方案是大部分Type1字體嵌入了點陣字體,這樣渲染快,但是邊緣不光滑,比較難看。很多PS文檔和PS轉換的PDF文檔都是這樣,在計算機上瀏覽的時候字體很難看,但是打印出來很美觀。TrueType則渲染比較快,可以平滑的顯示在屏幕上,看上去很美觀。第二個原因是Type1的高額使用費,使得Type1沒有被所有的操作系統所支持。Windows家族只有OS/2和windows 2000及之后的版本從操作系統級別開始支持Type1。由于這個問題,Adobe只好在其所有的產品中嵌入Adobe Type Manager(ATM)作為渲染引擎。
OpenType則是Type1與TrueType之爭的最終產物。1995年,Adobe公司和Microsoft公司開始聯手開發一種兼容 Type1和TrueType,并且真正支持Unicode的字體,后來在發布的時候,正式命名為OpenType。OpenType可以嵌入Type1 和TrueType,這樣就兼有了二者的特點,無論是在屏幕上察看還是打印,質量都非常優秀。可以說OpenType是一個三贏的結局,無論是 Adobe,Microsoft還是最終用戶,都從OpenType中得到了好處。Windows家族從Windows 2000開始,正式支持OpenType。打開系統的字體目錄(一般是C:WindowsFonts或C:WinntFonts),可以看到:一個紅色A的圖標的是點陣字體,兩個重疊的T的圖標是TrueType字體,一個O的圖標就是OpenType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