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暑期是文旅市場最熱的時段之一,各地也通過打造豐富多樣場景拉動消費。
暑期,河南的這家景區推出了戲劇新品,用精彩絕倫的奇幻夜景向游客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
晚上8時10分,巨幅動態畫卷《清明上河圖》和《千里江山圖》在長328米、高15米的夯土墻上徐徐展開,格外震撼。
這座全景沉浸式的戲劇主題公園以黃河文明為根基,通過一種可觸、可感的全新藝術形式,把悠久厚重的黃河文化內涵予以再現。
工作人員劉凱鵬介紹,這里以沉浸式戲劇藝術為手法,以獨特的“幻城”建筑為載體,通過講述關于“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讓更多人感受戲劇文化的魅力,感受歷史文化。
穿過高粱地、玉米地,夯土墻上裂開一條縫,仿佛是一個盲盒,等待著游客去探索其中的奧妙。這座戲劇公園占地622畝,有21個劇場以及56個各不相同方格空間的龐大架構。觀眾在幻城中穿梭如同在迷宮中探索,從每一個空間推門而入,都是迥然不同的場景和體驗。
園內設3大主劇場、18個小劇場,不重復演出超700分鐘。圍繞特定的主題或劇情有機地黏合在一起,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戲劇聚落群。
為了一部劇,奔赴一座城。進入暑期旅游旺季,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涌入,觀賞沉浸式戲劇表演。為了滿足游客游玩體驗,景區每天營業時間延長了4個小時,增加了演出場次,單日劇目排期更是超過150場,是平時的三倍以上。
劉凱鵬表示,他們希望在贏得市場認可的同時,能夠吸引更多人來了解和認識中原文化。通過旅游這種形式讓文化藝術更大眾化,讓文游變得更加有意義感和有價值感。
來源: 央視網
東北抗聯的主戰場、抗美援朝的大后方、中國空軍的搖籃、火箭軍的誕生地,連續九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薪火相傳的紅色基因,是通化深植在城市內核的文化自信。
通化市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傳承弘揚、保護利用工作,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通化振興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近年來,通化市充分挖掘利用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稟賦,突出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廉政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建設。坐落在市區的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踐行“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初心使命,形成了以通化紅色資源為核心區,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條紅色歷史軸線為延伸鏈,以省內紅色陣地、綠色資源、專業特色基地為拓展帶的內外銜接、貫穿完整的黨性教育資源布局,形成區域培訓小循環和省內全域培訓大循環的雙循環運行模式,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體驗式教學品牌。截至目前,學院已承接國家部委、國企央企、黨政機關、軍方部隊、高校干院及社會團體等各級各類班次1000余期,培訓學員20.8萬余人次。
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紅歌響起,觀眾席上的5位抗美援朝英雄老兵情不自禁地輕聲哼唱,人們紛紛圍繞過來鞠躬致敬并合影留念……
這是通化市紅色文化傳承協會舉辦的“紅色頌歌”公益演出中的一幕,也是通化市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歷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化市廣泛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文藝演出和建軍節等慶祝活動,舉辦首屆“弘揚楊靖宇精神”高端論壇、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勝利70周年暨大型原創話劇《守望》首演活動,定期邀請國內軍事專家作國防專題報告,累計組織紅色教育活動20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100余萬人次。
紅色熱土,魚水情濃。通化市賡續擁軍優屬優良傳統,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落實雙擁共建“雙清單”工作制度,出臺現役、退役軍人及軍屬共9類106項優待目錄,懸掛光榮牌5.9萬塊、制發優待證4.6萬張;深入推動社區擁軍、企業擁軍、行業擁軍,建成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864個;面向軍隊轉業干部和退役士兵提供1.5倍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41萬元;聯合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啟動“英魂歸故里”項目,幫助1995位英烈找到親人;市縣兩級領導帶頭走訪駐通團級以上部隊150批次,慰問優撫對象、參戰老兵、困難退役軍人、現役軍人家庭等1500余人次,進一步弘揚光榮傳統、凝聚軍地力量、助推強軍偉業。
秋日的楊靖宇烈士陵園松柏蒼翠、莊嚴肅穆,屹立園中的將軍雕像昂首逃眺;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內,豐富的圖表、文物、雕塑銘刻著抗聯戰士的英勇事跡;五女峰抗聯遺址掩映在層巒疊嶂之間,無聲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如虹佇立的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和集安口岸國門,是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大動脈”……
130處革命遺址,42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個主題博物館、展陳館、紀念館,12處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以及2000余件抗聯文物史料,成為通化市文旅產業的精神富礦。近年來,通化市明確“東北地區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地”發展定位,全力打造“紅色之城·康養通化”品牌,將紅色旅游與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打造輝南縣龍灣景區“一園一館一場一路”、通化縣四方山抗聯老營盤、河里抗聯老家等沉浸式體驗項目和“紅色體驗、抗聯記憶、紅色研學”“紅色記憶1日游”等精品線路,推動紅色文化與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持續釋放紅色文旅新活力。
傳承紅色精神,匯聚薪火力量。如今,炮火烽煙已經遠去,但紅色情懷早已深深融入這座“英雄之城”的血脈,激勵著通化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砥礪前行、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