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耳機當耳機線插入手機時,音樂立即撥放;但是當我們使用無線藍芽產品時,訊號是怎么傳輸的呢,我們常常聽到藍牙的音源傳輸編碼:SBC、AAC、apt-X等規格,對于喜歡玩音響的朋友這些用語或許都不陌生,但是對于要買初次要藍牙耳機的朋友,這些專有名詞就有點艱深了。小編希望藉由本文可以讓大家對于藍牙音源編碼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其實當你看到下圖的時候,懂的朋友已經懂了,可以不用看本文了。這些音源傳輸編碼,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數據的封包的傳輸量。可以看到傳輸量表現最好的是 LDAC (quality),較不好的是 SBC(mid),其他的介于中間,大致的排序由小至大:SBC<AAC<aptX<LDAC。
SBC
SBC (Subband Codec,支持的編解碼器)是藍牙裝置采用的標準音頻編碼技術,幾乎所有的裝置都有支持SBC。SBC的單聲198kb/s、雙聲道是345kb/s,
AAC
杜比實驗室提供的技術,是一種高壓縮比的編碼算法,Apple music 上有大量采用 AAC 音頻,同碼率下音質優于MP3,iPhone進行藍牙傳輸時會使用 AAC 編碼。所以當你使用 AirPods Pro 的時候,其音源編碼就是使用 AAC。
AptX
高通芯片廠主推的編碼技術,其專利權也是在高通,其傳輸量比傳統藍牙編碼效率更高,一般的 aptx 可以傳輸 352kbps 數據傳輸速度,新的aptX-HD 則最高可以達576k bps,聲音壓縮的情況比較不失真,細節更多,大部分安卓新機配備 AptX,但需要藍牙耳機也支持 AptX 才能發揮效果。但由于高通擁有 aptX 的專利權,要使用的此編碼的耳機商及設備商都要權利金,所以有些耳機或是手機(如IPHPNE)不支持。
LDAC
索尼(SONY)自己研制的一項藍牙傳輸技術(最高可傳輸到990kbps),可傳輸3倍于普通藍牙的數據,實現在藍牙下播放無損音樂,不過僅有索尼設備支持這項技術。
>>>>
結語
許多人都認為有好的音源傳輸編碼就有好的音質,這個部分其實要厘清一下。音質主要影響因素為耳機的整體配置,如耳機共鳴體、驅動單體、組件搭配…等,這些的因素遠遠大于音源編碼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您都聽 KKBOX、Spotify、iTune、mp3、youtube等串流音樂,其實基本的SBC、AAC就夠了。
耳機音源編碼常見問題
什么是藍芽音源編碼?
音源編碼是藍牙裝置從音頻來源(例如能手機,平板計算機或計算機)傳輸到耳機的共同語言。無論音訊來源為何,或是耳機為何,只要使用相同的音源編碼指定格式,雙方即可以解譯編碼信號撥放音樂。
音源編碼 AAC 比 SBC 好嗎?
AAC 是 iPhone 用來傳輸數據的藍牙編譯碼器,因此與 SBC 相比,它是處理能力很強的編譯碼器。
什么是 LDAC 音源編碼?
LDAC 是 Sony 開發的一種音頻編碼技術,它允許通過藍牙連接以24位/ 96 kHz的速度傳輸高達990 kbit / s的音頻(也稱為高分辨率音頻)。
什么是 aptx 音源編碼?
aptx 是高通開發的一種音頻編碼,音頻信息傳輸量比AAC及SBC好。
來自sound3c
合作投稿微信號:jian
通過藍牙音頻傳輸的無線耳機,已經出現了有些年頭,不過一直很是小眾。直到最近兩三年,無線耳機市場才開始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最大的原因自然是手機的變化,在蘋果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在新機上砍掉 3.5 mm耳機插孔,無線耳機一下子從“小眾產品”變成了剛需,突然爆紅。
無線耳機的引領風潮之人:蘋果
與此同時,隨著高品質無線音頻傳輸協議的出現和部分普及,曾經只能“聽個響就行”的無線耳機也終于有了做好音質的資本。
可是市場上的無線耳機多得眼花繚亂,究竟哪個好哪個不好?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無所適從。尤其是那些與其相關,聽起來高大上的術語,更是教人捉摸不透。
因此這一次的耳機怎么挑,就帶大家認識下,要買藍牙耳機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四件事,讓大家少走點彎路,買到適合自己的好耳機!
藍牙版本之路:耳機的側面進化之路
2012年推行的藍牙4.0版本可以算是無線產品的開始,其特性就是省電、省電、還是省電。它有著極低的運行和待機功耗。此外,低成本和跨廠商互操作性,3毫秒低延遲、AES-128加密等,令她可以運用于計步器、心律監視器、智能儀表、傳感器物聯網等諸多領域。
藍牙4.0可以說是物聯網產品的開始(圖源:www.qqzhi.com)
2013年,藍牙4.1正式發布,相比于4.0,主要有了三個重要的改進之處:藍牙4.1與LTE無線電信號同傳數據時可自動協調,以降低藍牙信號干擾;提升設備連接速度并且更加智能化,以及支持多設備同時連接。
2014年,藍牙4.2出現,再一次升級了傳輸數據的等級:藍牙4.2標準下,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提升了約2.5倍,藍牙智能數據包可容納數據量相當于此前的約10倍。 此外,藍牙4.2的安全性也有所提升。現在大多數的無線耳機,一般都是4.1或是4.2版本的。
然而,2016年的藍牙5.0技術標準的提出,刷新了藍牙技術新高:針對低功耗設備,藍牙5.0有兩倍于前版本的速度、四倍的范圍和八倍的數據傳輸量。此外藍牙5.0還加入了室內定位輔助功能,結合Wi-Fi可以實現精度小于1米的室內定位,功耗也更低。
藍牙5.0的性能提升不止一點點(圖源:百家號)
因此,在近兩年發布的無線耳機,尤其是真無線耳機大多搭載了藍牙5.0的版本協議。如果你想要入手音頻信號較為穩定、功耗更低的耳機,最好選搭載藍牙5.0的耳機。
搭載藍牙5.0的mifo O5
不過,藍牙 5.0 對音頻信號的壓縮、解碼等并沒有優化。就是說它對耳機的音質沒有明顯的提高。對藍牙耳機音質有影響的,是下面這一條……
APTX、AAC以及LDAC
要說這三個讓人撓頭不知道是啥的概念時,我們先了解下早先藍牙耳機原先的缺點。
藍牙傳輸雖然可以實現無線連接,但因為早期藍牙技術的傳輸速率較低,只能傳輸經過數據壓縮的音樂,需要對高品質的音樂行降低碼率處理,從而導致音樂的音質產生了一定的損失。
聲音受損?那可不行!因此各大廠商提出了自己的藍牙編碼壓縮技術,旨在保留更多的聲音細節,讓耳機的聲音更加接近原始的音效:
APTX:是CSR公司的專利編碼算法,在被高通收購后,APTX在安卓手機里面推廣力度很大。aptX分為三種:aptX,aptX HD和aptX Low Latency,分別是一般aptX,高品質aptX(聽歌時)和低時間延遲aptX(看視頻和打游戲時)。
高通的APTX HD,據說有媲美CD的音質(圖源:www.sohu.com)
AAC:出現于1997年,由Fraunhofer IIS、Sony,杜比等公司共同開發而成。是一種高壓縮比的編碼算法。實際體驗上在同樣碼率下,ACC的聽感比MP3好(親耳可聽),現已加入蘋果大家庭套餐,iPod、iphone,iTunes上的音頻傳輸格式大多都是AAC格式。
AAC格式
LDAC:終于輪到我大法出場了。2015年的CES上,索尼發布了一項黑科技技術:LDAC藍牙編碼技術。
大法很簡單粗暴的提高了信道,在支持LDAC的設備上面,藍牙的通信碼率接近1M。LDAC最高可傳輸約3倍于普通藍牙的數據(最高990kbps的傳輸速度),讓你在無線情況下,可以聆聽到接近Hi-Res Audio的音質。(前提:音源無損)
LDAC編碼與普通藍牙比較
一開始,這項技術是索粉們的“專享福利”。直到2017年2017年,索尼正式將LDAC技術開放給Android 8.0系統。之后使用Android 8.0移動設備的用戶,都可以享受該技術帶來的高品質音頻。
索尼大法的1000XM3,就支持LDAC格式(畢竟自家研發)
總體來說三種音頻編碼格式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因此當你選購藍牙耳機時,你不妨看一下參數里面支持的編碼格式,有三者之中的其一二,音質會很不錯。
IP和IPX到底是咋回事?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看到耳機的宣傳廣告,總會有“IPX”或“IP”這個字眼,IPX后面跟一位數,IPX有時兩位數,知道是防水防塵,可總是弄混,到底這個是怎么判定的呢?
耳機的IP多少指的是IP等級(Ingress Protection),IP防護等級是由兩個數字所組成,第1個數字表示電器防塵、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級,第2個數字表示電器防濕氣、防水浸入的密閉程度,數字越大表示其防護等級越高。
防護等級圖解
IP等級其中防塵等級最高為6,即完全防止塵埃進入,防水等級最高為8,即在指定水壓下長時間放置不損壞。
而IPX則單純指防水等級,比較常見的是IPX5,IPX6與IPX7級。IPX是依據所能防護的侵入水的類型來區分的,最高的IPX防護等級為9級,意味這該設備能夠在90%濕度的大氣下正常使用。
戴著能游泳的SONY WF-SP900
當然,IPX等級根據浸入水類型不同,等級的細致判定也會不一樣。舉個例子,SONY WF-SP900參數上面寫的是IPX5/8,什么意思呢?就是噴濺水防護上,這款耳機達到的是IPX5的等級,在持續浸水的防護上,這款耳機能達到IPX8的等級。
無線耳機那么多,我該怎么選?
目前來說,現在的無線耳機有三大種類:頭戴式、頸掛式和真無線耳機。因此在選擇無線耳機上,我們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類型的?
如果你需要降噪出色的,那么頭戴式是你不錯的選擇。在有降噪的基礎上你需要攜帶方便的耳機,那你可以考慮下頸掛式;如果你熱愛運動,那你絕對不能錯過真無線耳機,根據你的需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
然后,切記不要聽信過度宣傳,比如“高保真HiFi”“真無線耳機一次續航200小時”之類的話語。無線耳機現在的藍牙編碼還沒有達到完全無損的地步,因此只能說是音質好,多翻翻底下耳機的參數,這樣會更為直觀一些。
最后,是好聽不貴的耳機推薦,有興趣的戳鏈接就行,希望大家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耳機!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