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數量還遠遠不夠?
有消息稱,中國將會用20年的時間,至少造7艘核動力航母,并且在排水量方面,都會達到10萬噸級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至少有一艘,已經在建造之中了。
那么我國真需要這么多的核航母嗎?只有核航母足夠多,才能夠與美軍抗衡嗎?
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玲瓏一號小型堆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小型核反應堆,預計在三年內實現商用。
玲瓏一號重量在一千三百噸左右,如果按照重量來看,玲瓏一號完全可以應用在核動力航母上。
參考美國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超過十萬噸,所以安裝一個千噸級別的核反應堆完全沒有問題。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的核動力航母已經沒有任何技術瓶頸了,所以軍迷們都認為中國第四艘航母將會是核動力。
從中國的航母發展來看,從遼寧艦改造,再到山東艦自主研發,最后是福建艦的彎道超車,如果按照這一規律來看,我國第四艘航母采用核動力,的確是很有可能。
畢竟從核反應堆小型化以及造船技術來看,顯然中國已經沒有任何技術瓶頸了。
一艘航母如果采用了核動力,那么就意味著它的續航能力大大增加,這將提高航母的全球遠航能力。
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其航母的戰略意義也就不同,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勢在必行,至于說具體要造多少艘,就有待討論了。
這一點可以與美國進行比較,美國自詡世界警察,全世界任何地區,美軍都要插一腿,所以美國才會在全世界建造軍事基地,并且建造了十一支航母艦隊。
其目的就是為了形成武力威脅,目前美軍航母對中國航母具備很大的存量優勢,這一點無可否認。
但中國軍事主要以防御為主,那么問題來了,中國是否需要建造那么多的航空母艦呢?
航母戰斗群以三艘為基本單位,這并不是說三艘航母一同行動,這只是保障原則,有了三艘航母,才能時刻保持有一艘航母在海上,而美國就是這么做的。
從目前來看,中國航母的主要戰略意義在于威懾,其次在于突破美國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而想要真正做到全球航行,這才需要用到核動力航母。
中國并不需要用航母去全世界耀武揚威,它只要能保障我國周邊海域安全即可,所以中國對于核動力航母的需求并沒有那么急切。
近些年來,中國軍事實力穩步增長,這也讓美國感了到警惕,自從蘇聯解體以后,中國就慢慢代替俄羅斯,成為了美國的假想敵。
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大規模建造航母編隊,其目的就是為了對抗美國海軍,但其實中國只是想保衛自己的國家安全,而不是用航母來發動戰爭。
所以這才是本質上的區別,美軍的航母艦隊為了戰爭,中國的航母艦隊是為了阻止發生戰爭。
別人有的,自己也有,這樣才能讓對手感受到威懾!
不可否認,美國航母數量眾多,但仔細看來,美國的航母基本上都是尼米茲級,只有一艘是福特級。
動力和數量方面,美軍航母占據優勢,但美國海軍的真正優勢,其實就是存量優勢,具體到單個航母艦隊戰力,中國并不弱于美國。
要知道美國只有福特級航母采用了電磁彈射,而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已經裝備了電磁彈射,并且在彈射性能上實現了反超。
美國媒體一直渲染中國海軍需要七艘核動力航母,而七艘航母全部入列則需要二十年時間,這也是美國海軍說自己至少領先中國海軍二十年的主要依據。
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美國方面認為的優勢,是建立在中美發生大規模海戰的前提下,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那也就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以中國的克制程度,基本沒有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
曾經美國的造船業十分發達,但是近十年來,美國造船工業是一年不如一年,而中國則是突飛猛進,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我國的造船業已經位居全球一流水平。
航空母艦作為造船業的三大明珠之一,它的制造難度非常大,在重重封鎖之下,中國依然造出了三艘航母,這足以說明問題。
現在的美國空有造船技術,卻沒有造船工業,這里包括了完善的產業鏈以及成熟的造船工人,美國造船不僅成本高,耗時長,最關鍵的是,技術也不夠領先。
美國方面預計中國二十年內能夠造七艘航母,其實這才是美國對中國最大的低估,中國建造山東艦和福建艦之所以慢,這是因為中國需要在航母上使用許多新技術和新設計,而這些都需要一點點摸索。
如果中國第四艘采用核動力,其建造時間一定也會很長,預計七到八年,但是一旦第四艘航母成型以后,那么擁有成熟的圖紙和建造工藝,中國完全可以開啟“暴兵模式”,也就是多艘航母一起建造,其建造時間也會大大縮短。
這樣看來,中國真的想建造七艘航母,完全不需要二十年這么長的時間。
那么朋友們,您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IT之家 5 月 28 日消息,微軟官方于 5 月 23 日更新支持文檔,明確運行 Windows 11 24H2 LTSC IoT 最低系統要求為 TPM 2.0,UEFI with Secure Boot,至少 4GB 內存和 64GB 的存儲空間。
不過,如果安裝 Windows 11 IoT(物聯網)LTSC 企業版,TPM 芯片和 UEFI with Secure Boot 現在是可選項。
IT之家附上 Windows 11 IoT 企業版 LTSC 配置要求如下:
組件 | 首選 最低要求 | 可選 最低要求 |
---|---|---|
Processor1 | 1 GHz、2 核 | 1 GHz、2 核 |
系統內存 | 4 GB | 2 GB |
存儲大小 | 64 GB | 16 GB |
存儲類型 | 固態硬盤 (SSD) | 固態硬盤 (SSD) 硬盤驅動器 (HDD) 混合硬盤驅動器 (SSHD) 閃存 (eMMC,SD,USB) |
系統固件 | UEFI | BIOS |
TPM | TPM 2.0 | 可選 |
安全啟動 | Enabled | 可選 |
DirectX | DirectX 12 | DirectX 10 / 無 |
顯示器 | 9 英寸對角 線 720p HD | 自定義大小 / 可選 |
Windows 11 IoT 企業版(非 LTSC)配置要求如下:
組件 | 首選 最低要求 | 21H2、22H2、23H2 可選 最低要求 | 24H2 或更高版本 的可選 最低要求 |
---|---|---|---|
Processor1 | 1 GHz、2 核 | 1 GHz、2 核 | 1 GHz、2 核 |
系統內存 | 4 GB | 4 GB | 4 GB |
存儲大小 | 64 GB | 64 GB | 64 GB |
存儲類型 | 固態硬盤 (SSD) | 固態硬盤 (SSD) 硬盤驅動器 (HDD) 混合硬盤驅動器 (SSHD) 閃存 (eMMC,SD,USB) | 固態硬盤 (SSD) 硬盤驅動器 (HDD) 混合硬盤驅動器 (SSHD) 閃存 (eMMC,SD,USB) |
系統固件 | UEFI | UEFI | BIOS |
TPM | TPM 2.0 | TPM 2.0 | 可選 |
安全啟動 | Enabled | 可選 | 可選 |
DirectX | DirectX 12 | DirectX 12 | DirectX 10 / 無 |
顯示器 | 9 英寸對角 線 720p HD | 自定義大小 / 可選 | 自定義大小 / 可選 |
微軟還公布了可選最低要求,IT之家附上官方介紹如下:
Windows IoT 企業版可選最低要求是為設備制造商在構建專用設備時使用的,它提供特選的“設備類似”體驗。
其中一些可選最低要求(例如較低的存儲要求)需要在整個設備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進行額外的監視和管理,以防止由于服務或數據文件的增長而完全使用存儲。
在分發之前,必須完全驗證所選配置是否滿足專用設備在其生存期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