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 Win 10 的裝機率,微軟也是操碎了心。
信息技術和服務網站 ChannelEye 近日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微軟希望合作伙伴讓每個用戶都意識到 Windows 7 即將結束,并且希望通過一項持續(xù)到年底的“促銷措施”,讓升級到 Windows 10 的客戶數(shù)量大幅增加。
此外,微軟產品和營銷負責人 Louisa Gauthier 也表示,“Win 7 將在 2020 年全面停止技術支持,現(xiàn)在是時候轉向 Win 10 了。”
十年 Win 7 該退休了?
2009 年 10 月 23 日,微軟于中國正式發(fā)布 Windows 7——迄今為止,Win 7 在中國已經走過了近十個年頭。在 PC 端操作系統(tǒng)上,Windows 市場老大的地位一直不可撼動。自 Win 7 發(fā)布后,其更是憑借高性能、高安全性、強擴展性等優(yōu)勢將 Win XP 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占據(jù)了操作系統(tǒng)的半壁江山。
但是如同以往被淘汰的眾多產品一樣,Win 7 雖然仍非常流行,不過按照微軟的生命周期策略,微軟還是會在 2020 年停止對其所有的技術支持。
目前,Win 7 已經進入了擴展支持階段。這就意味著 Win 7 系統(tǒng)現(xiàn)在只剩下 Bug 修復和安全更新,而不會再有任何的新功能。
可以說,產品迭代下?lián)Q掉 Win 7 是大勢所趨。但是如果微軟無法說服用戶在未來 18 個月內進行升級,那么它很可能會成為第二個 Windows XP。
Win 10 才是眾望所歸?
“如果您的 PC 和軟件已超過四年,那么就該轉移到新的 Windows 10 設備了。現(xiàn)代 Windows 設備管理起來更便宜,運行速度更快”,Louisa 表示。
事實上,微軟官方也一直聲稱 Windows 10 用戶在持續(xù)增長。
根據(jù) NetMarketShare 在 6 月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Windows 7 仍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不過 Windows 10 也正處于緩慢的增長狀態(tài) 。
從表中來看,Windows 7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臺式機操作系統(tǒng),市場占有率高達 43.38%,而 Windows 10 則屈居亞軍,份額為 32.08%。近年來,微軟一直在大力推廣 Windows 10,此前還曾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了三年,現(xiàn)在的這個成績實在有點尷尬了。
不過同比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的市場份額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從 2017 年 6 月的 20% 縮小到如今的 12%——微軟這一年的努力好歹沒有白費。
微軟究竟為什么要放棄 Win 7?
那么,為什么微軟要徹底放棄最受歡迎的 Win 7 系統(tǒng)?
“為什么支持終止對我們如此重要?因為這是讓客戶走向現(xiàn)代系統(tǒng)的絕佳機會。當你將所有合作伙伴服務、辦公室和解決方案的機會整合在一起超過三年時,這個機會估計價值 1000 億美元。”在終止對 Win 7 的支持后,許多客戶可能才會尋求硬件升級——而這恰是微軟提高銷售額的大好機會。
誠然,市場收益是微軟此舉的一大因素,但是從技術層面來講,Win 7 系統(tǒng)也越來越難以滿足功能所需了。
目前主流 PC 使用的底層是 UEFI,還有少部分電腦使用的是傳統(tǒng) BIOS,而 UEFI 則需要 Win 8 以上的操作系統(tǒng)才能支持。此前 Intel 已宣布決定在 2020 年之前封殺 UEFI 對于傳統(tǒng) BIOS 的兼容功能,停止支持 0、1、2 三種級別的 UEFI BIOS 兼容性,也就是將無法開啟 CSM 來啟動操作系統(tǒng)。而前面三種兼容方式以及 CSM 可以讓新電腦支持 Win 7 系統(tǒng)。
目前很多預裝 Win 8/8.1/10 的電腦可以通過修改 CMS、Secure Boot 兩個選項來啟用 Legacy 兼容模式,并安裝 Win 7 操作系統(tǒng)。Intel 的這一決定將移除 Legacy 兼容模式,并且 16bit 的網口、VGA、硬盤等在不完整支持 UEFI 的 Win 7 下無法通過自檢,也就是說 Win 7 將無法啟動。
除去底層技術的考量,安全問題也是 Win 7 邁不過的一道坎。顯而易見的是,一旦沒有了微軟官方后續(xù)的更新,Win 7 在安全性方面就會很容易給黑客或入侵者們帶來可趁之機,用戶的隱私信息安全又如何保障?
無論如何,在硬件系統(tǒng)的快速升級下,Win 7 或許會逐漸被 Win 10 所取代,又或許會成為下一個 XP 系統(tǒng)。而不管是哪一種,對于現(xiàn)在的微軟來說,最為重要的仍是解決用戶“拒絕升級”的問題。
那么對于你來說,你是否愿意升級 Win 7 呢?
“征稿啦”
CSDN 公眾號秉持著「與千萬技術人共成長」理念,不僅以「極客頭條」、「暢言」欄目在第一時間以技術人的獨特視角描述技術人關心的行業(yè)焦點事件,更有「技術頭條」專欄,深度解讀行業(yè)內的熱門技術與場景應用,讓所有的開發(fā)者緊跟技術潮流,保持警醒的技術嗅覺,對行業(yè)趨勢、技術有更為全面的認知。
如果你有優(yōu)質的文章,或是行業(yè)熱點事件、技術趨勢的真知灼見,或是深度的應用實踐、場景方案等的新見解,歡迎聯(lián)系 CSDN 投稿,聯(lián)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請備注投稿+姓名+公司職位),郵箱(guorui@csdn.net)。
NYT 對Jonathan Ive進行了一次采訪:
Q. Cook 治下,蘋果的創(chuàng)新文化是怎樣的?和以前比有什么變化么?是不是截然不同?
A. 在蘋果,創(chuàng)新一貫由許多小組協(xié)力完成。工業(yè)設計團隊是個小群體,我們大部分人一起工作已經 15 到 20 年了。創(chuàng)造性團隊往往就是這樣:小,且專注。成員們總是好奇、好問。這樣的品質是從未變化的。
至于我的職責,沒錯,制造東西(making things)的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們制造出產品的方式也同樣重要。我們設計而且生產,兩者缺一不可。這也是 Steve 留下的東西之一。這種關于設計、開發(fā)與制造的感受、領悟,它深深植入了蘋果的文化。三者彼此交融,互相結合。無論金屬、樹脂,還是塑料,我們會從一種材料的原始形態(tài)一直了解到它應用的最末端,除非我們做到里外通透了,否則絕不會將它投入開發(fā),騙自己說:“嗯,一切妥當。”
Steve 建立的價值觀,還有他釘入蘋果的那種專注和氣質是不會淡去的。而這一套東西,是他與一小組人共同的產物,說來非常幸運,我恰好是其中一員。Tim 也是,而且 20 年來角色一直都很重要。
我記的很清楚,有次我們在開發(fā)某款塑料材質的便攜電腦,Steve、Tim,我們三人坐下來說,嗯,我們要做出一款薄度驚人、重量很輕的產品。從工程角度來看,這帶來了一系列挑戰(zhàn):因為我們選了從未嘗試過的材料:鈦。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和發(fā)掘制造方法,組一個全新的團隊。
在過去 15 到 20 年間,我一直致力于解決創(chuàng)造性事務中最具挑戰(zhàn)的部分。我個人很樂于暢言未來會遇到哪些事物——肯定會有我們從未接觸過的材料。在這方面,我已經投入了多年心血,而且這項工作還在繼續(xù)。Tim 一直是主要推手,他希望我們能拓展到新的材料上。
經年累月,我們整個小組一起開發(fā)出流程,它充滿活力,而且健康,能夠不斷成長和進化。
Q. 你最近領銜了軟件界面的設計工作,這會怎樣改變蘋果的設計流程呢?
A. 我會為軟件工作的一部分,用戶界面提供指導意見。和 UI 小組工作,我遵循的是同一套準則。就像從地理距離來看,我們走得很近。核心創(chuàng)意群總是非常小,成員們非常緊密。也許我的參與帶來了一些改變,但改變的程度和你設想的相比應該小得多。
我從 Steve 那直接學到的東西之一就是打造產品時要心無旁騖。在這里,我誠心希望傳達、推廣這條真理:專注于你的產品,這話永不過時。如果你全心全意,只想打造出最美妙的產品,讓這成為你來到工作室的唯一原因,那就會豁然開朗,原來其它事都如此無足輕重。頭銜?組織結構?不,這些不是我們看待同事的標準。
Q. 和 Cook 一起工作是什么樣的?關于他的領導風格,說點例子或者軼事吧?
A. 我們差不多每周碰 3 次,有時在他辦公室,有時在我們工作室。我們會針對同一個產品實物展開討論,討論的范圍一句話概之就是:我們客觀上看到的,以及我們主觀上希望它成為的,這兩件之間。這正是設計師的定義:針對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有所作為。
我和 Tim 一同工作 20 年了,在他身上,我一直非常欽羨一點:他察覺事物時透出的安靜與細致。他是個有耐心的人。我想這足以說明,他分得清輕重緩急。
Q. 投資人和粉絲們一直嚷著要下一件 iThing,你個人有沒有覺得保持沉著很難呢?
A. 對我們所有人而言,保持沉著都有難度。過去對 Steve 而言也是這樣。現(xiàn)在,Tim 也是這情況。當你在做某樣事情時,任何一個時間點上,要專注于產品本身都是有難度的。而我們與某些競爭對手相比,之所以截然不同,正是因為我們能做到這點:打造偉大的產品,心無旁騖。
坦白說,我個人沒察覺到什么變化。外界給我們的感覺,和當初開發(fā) iPhone 時一樣。iPhone 剛出來的時候,沒什么人看好。iPod 剛出的時候也是這樣。iPad 不還被稱作是大號 iPhone 么。
我的關注點非常聚焦。除了產品設計和開發(fā)部門外,我不能和別的部門交談。當我自己回頭去看那 20 年時光,就覺著,一路開發(fā)過來的東西,真是太不容易了,你著手的時候哪知道它會成功還是失敗呢。
事后覺悟的最大 “好處” 就是你總去談論那些已經成功的部分。你其實感覺的到,自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事。當你著手某個項目,就會有覺悟:Just keep going。嘗試做全新的事情時,總是會習慣一些陳規(guī),但你必須做出改變:“ 我們扭曲了力場,我們逆轉了重力。”
當這些成為你的日常生活,你的確會被產品、問題、挑戰(zhàn)榨取精力,在這種時候,失去耐心也只是一念之間。
早前,Jonny 接受 Sunday Times 采訪時也談到了設計哲學。大致內容和這次 NYT 的訪談差不多,但這一次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他還是非常認同 Cook 的。希望風傳將于今年 10 月發(fā)布的 iWatch,能夠貫徹蘋果的設計精神、產品信念,以及團隊的熱情。
AD: Windows Phone 開發(fā)者交流沙龍 北京站啟動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