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之家 8 月 5 日消息,《UBOAT》是一款較為知名的二戰潛艇模擬游戲,也被玩家公認為是育碧《獵殺潛航(Silent Hunter)》的精神續作(《獵殺潛航》IP 已被育碧雪藏),不過本作相對于《獵殺潛航》更注重潛艇艇員管理(RPG 養成系)而非“摸港”擊沉敵艦,期望獲得《獵殺潛航》同款戰役生涯體驗的用戶可以斟酌后再購買。
今天本作開發商 Deep Water Studio 宣布已結束搶先體驗模式,正式在 Steam 平臺發售。IT之家經查詢獲悉,本作游戲支持簡體中文界面和字幕,目前在 Steam 國區 3 折優惠(點此訪問),到手價 32.4 元,游戲好評率為 82%“特別好評”。
《UBOAT》是一款二戰時期潛艇的模擬游戲,但和大家至今為止玩過的同類游戲都不一樣。這款沙盒類生存游戲包含船員管理機制,游戲主題是德國水手的生活。潛艇是他們的家,不過隨時都有可能變成他們的墳墓。
在《UBOAT》里,你通過控制船員來控制潛艇。你要照顧他們的身心健康,因為如果水手餓著肚子、疲憊不堪或是士氣低落,那你連遭遇戰都沒有勝算。
游戲過程中,你會收到海軍總部的任務。這些任務不是線性的,因此你在執行一個任務期間可能會收到額外任務或是遇到意料之外的問題。
英勇地完成總部的任務可獲得額外預算獎勵,供你手下的單位使用,另外你這位名氣越來越大的潛艇艇長也會得到認可。你需要這些獎勵升級潛艇以使自己不會在技術上落后于敵軍。
“毀滅:潮汐獵人召喚海潮的力量猛擊地面,巨大的觸手向各個方向穿出,傷害并眩暈附近所有敵方單位?!?/strong>
最近剛開始國內公測的“流放之路”,一開始你從海邊醒來,茫然環顧這整個世界。由于游戲引擎已有十年之老,無論是主角還是怪物都顯得有些粗糙,再加上整體黑乎乎的色調,讓人感覺十分壓抑。只有海浪一陣陣拍打沙灘,泡沫離合聚散的效果還算真實。
海洋之于玩家的意義,當然不僅僅是一些泡沫這么簡單。
RPG、STG里的海洋有什么意義?
游戲里的“海洋”,一般有兩種呈現方式,水上或水下。水上方式指你所在的船舶或艦隊在大海上航行,你的目標可能是攻擊其他船只、航行至指定地點(以便完成指定任務),當然也可能只是游戲的故事在海上展開,實際戰斗和海根本沒關系——比如“艦娘”,固然是在海上打,把背景圖換成陸地,把艦娘換成一排火箭炮,那會有什么不同?
水下的游戲設計比較少。除了潛艇主題的如《獵殺潛航》(Silent Hunter)、街機上的小潛艇以外,做得比較認真的是WOW:在CTM里有一大塊海底地圖,勾勒了水草、海蛇、鯨鯊,還有山那么大的螺絲殼、沉沒的昔日神殿、水領主被大烏賊嘬住面容的“異形”劇情。雖然設計認真,玩家們似乎并不買賬。更多人選擇了山丘地圖“海加爾山”升級,而選擇水下地圖“瓦斯琪爾”的人在做完任務后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還有一些模擬游戲讓你在水里養魚什么的,過于休閑,不是我們硬核玩家的目標。
SLG游戲如何表現海洋?
絕大多數RPG、AVG完全避開了海洋,因為那是個極其難以表現的世界?!稇鹋炇澜纭愤@類射擊游戲涉及面太窄,軍迷很喜歡,其他人根本玩不進去。SLG的情況要好一些,比如《大航海時代》(你也可認為它是RPG)、《文明》,或者甚至是海戰棋。這是因為在個人層面來說,使用一條船,在浩瀚的海洋面前你基本啥都不是。但如果你是艦隊的提督,是走遍全球的商人,是一個國家的王——那海洋對你來可能就是寶貴資源,是兵家必爭之地。你的高度不同了,看待海洋的方式也就不同了。
從玩家的角度來說,制約人把海洋游戲玩進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記憶力:如果是全球或大洋范圍內的海圖,你得記住各個港口的位置,可能還要記各港口的特產、民俗、發展度……少數游戲有劇情,但劇情要么牽強,要么劇情與劇情之間聯系太疏散,與其花心思找霸者之證,還不如想辦法多和酒吧女招待調調情、從她嘴里套出稀世財寶的位置。
(有人認為“大航海時代”系列不是RPG也不是SLG,是解謎類AVG——尋寶游戲)
RTS里為什么很少有海戰?
還有一個游戲類型,現在玩的人不多,但20年前它可是相當流行,那就是RTS。這游戲要求玩家有很高的操作能力,在極短時間內對幾個、十幾個單位分別下指令和選目標,所以手速慢的人玩不好RTS。(當然這游戲也要求大局觀,不過你要是沒操作能力,大局觀再好也是假的)后來的RTS一般都不設計海戰因為不好做,早期的RTS倒是有水上戰斗,因為這樣比較真實,比如紅警系列、魔獸系列都有水上單位。
令人遺憾的是,水上單位和陸地單位很難平衡。比如紅警1代里盟軍的戰列艦(按設定實際上是巡洋艦,但當時我們都叫它戰列艦),射程超遠,能隔著屏幕打到對方基地,打陸地單位無敵。反過來,蘇聯方的潛艇價格便宜,機動力高,在海上無敵,隨便搞戰列艦,但不能跳上陸地戰斗。而不幸的是蘇聯方除了潛艇以外,沒有別的戰艦。
結果就是如果要打海戰,盟軍不敢造戰列艦因為會被潛艇打,蘇聯也不會造潛艇因為對方如果不造戰列艦你的潛艇一點用沒有。最后雙方都會發現海戰真的好蠢。
魔獸(魔獸2)的情況更糟糕,如果你能出到空軍,飛龍或獅鷲,打海軍就是白打,所以首先海軍天生就被克。其次即使是最貴的炮艦射程也有限,和弓箭手一樣,被弩車完克,所以基本不能拿來打陸地建筑。
海軍的作用在這里主要是襲擊對手的海上油井,但在這游戲里油的用處基本就只有拿來造船。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很多油,就可以造很多船,從而獲得制海權,打爆對方油井讓對方出不了船,這樣你就能采更多的油,毅種循環……有什么用?
有些人可能對魔獸3的大海戰有印象,不過那是RPG地圖……
你如何看待海?
歸根結底,那也只是游戲罷了。恩我的意思是,你見過真正的海嗎?
前幾年有一次我去臺灣玩,從臺東縣坐一架破破爛爛的“天王星豪華噴氣船”去綠島。坐我后面的是一男三女,男的是浙大的學生,女的是臺妹(也是大學生)。坐下還不到1分鐘就聽到那男的牛逼徐徐吹起,“……我去過十幾個國家,護照都有好幾本……(我:?)……去年我去迪拜,那里有個樓,有1000層高……(我:??你想說的是有1000米吧?)……你們知道嗎,巴黎島其實不是在巴黎……(我:???)”總而言之左右手互搏各打一招泡妞套路,說得那幾個小妞眼里閃爍著亮晶晶光芒什么的,我在前面一邊聽一邊冷笑,但也不去說破。
船開了一會,小哥不吱聲了?;仡^看看,幾個人臉上都有或青或白的顏色,喉部上下抽搐,看得出來是在忍耐著一些什么。據說這種時候你假裝嘔吐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不過看在大家都是武林一脈,我沒有下此狠手……
又過了一陣,離開陸地已經有一段距離,從舷窗望出去已經沒有地平線只有海平面。海水的顏色也越來越深,由青變藍,由藍轉紫,最后幾乎成了黑色。這黑色無邊無際完全沒有盡頭,而視野另一邊是人類的世界。那一刻我想起個成語“同舟共濟”:在這大海上,我們這一艘小船根本什么都不是;如果你想活下去,就必須得互相幫助……
與之相關的是一個小桌游叫“救生艇”。游戲背景如你所想,你們遇到海難,不得不擠在一條小救生艇上奮力逃生。然而,人們可能會爭奪有利位置,可能會偷竊,可能會爆發打斗。有些人想要盡快劃船離開險境,有些人寧死也要牟取財物,有些人則單純是要獲得掌控一切的話語權……不同的人在困境中所可能的選擇與他們的性格有關,但大海這個背景是不變的。如果無法在一定回合內翻出至少4張海鷗牌,整條船就會因為沒有足夠活人劃槳而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這個主題衍生出一類特殊的游戲叫“生存類”。它要求你控制一名或多名角色,在某種籠罩一切的困境背景下艱難求生,就像在大海中求生。比較有名的像“這是我的戰爭”,當然《輻射》或《廢土》系列也算——你要感受其背景,在這一點上,輻射2刻畫得最好。折射回現實的話應該是這樣的表述:當你看到無邊無際的海時,想到的是死亡爪、伊甸園發生器、破碎丘變種人箱子里的禁制球,又或是探索、神秘寶物、關于偉大航道的冒險?
這實際上等于說,看到海,你覺得那充滿風險,還是充滿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