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生產線中,主打舒適的轎車、通過性出色的SUV往往擁有大量的擁躉,但這并不能妨礙那些憑借強悍的性能、帥氣外形的小鋼炮們收獲矚目與擁戴。而在ROG玩家國度的世界里,魔霸、槍神系列游戲本固然有著更出色的性能與不錯的設計感,但冰刃系列卻也有著前二者難以比肩的輕薄與精致。就在最近,ROG將旗下主機的命名方式替換成了游戲本的命名方式,并且在設計上也遵循系列產品的理念,從而加強系列產品的辨識度,比如我們曾經評測過的ROG G35系列,最新的續作就被命名為槍神X,主要以旗艦級性能與硬核的造型設計為主。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ROG冰刃X游戲PC則是一款體態小巧、設計精致的產品,以遵循冰刃系列的設計理念,那么它的素質到底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產品參數
操作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1 中文家庭版
處理器:Intel酷睿i9-13900KF(8P+16E,32線程,基礎頻率3.0GHz,最高睿頻5.8GHz)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4070 12GB(默認boost頻率2475MHz,最大功耗200W)
內存:2×16GB DDR5 4800MHz(可擴展至64GB 5200MHz)
儲存設備:1TB M.2 PCIe 4.0 SSD(預留M.2和SATA接口)
網絡設備:2.5Gbps有線網絡、WiFi 6E、藍牙5.3
電源:內置600W 80Plus金牌電源
尺寸:323mm×286mm×115mm
重量:8.4kg
參考價格:17999元
前面我們提到,“小而精”是ROG冰刃X游戲PC最大的特點,那么它具體是怎么表現的呢?首先,作為一臺裝備了高端性能組件的游戲主機,ROG冰刃X游戲PC仍舊將尺寸控制在323mm×286mm×115mm,10L小體積容量使得它頗為小巧,因而能夠被輕松放置在空間較小的電腦柜中。當然,如果你的桌面空間仍有冗余,我們更建議大家將這款顏值頗高的PC放置在桌面上。
ROG冰刃X游戲PC的外殼經過了噴砂處理,同時正面擁有背光燈條,中間印刻了RGB暗紋以作裝飾。
ROG冰刃X游戲PC的左側設計了金屬進氣網格搭配半透板,內部顯卡下方還具備RGB背光效果。
左側預裝了金屬進氣網格,不過玩家也可以用包裝中附贈的亞克力半透板替換它,之后就可以更好地欣賞到內部水冷頭處的RGB Logo了。
在大體設計方面,ROG冰刃X游戲PC主要由流線型的邊緣、相對方正且具備未來感的外殼完成,這樣的設計讓ROG冰刃X游戲PC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且不會顯得過于獵奇。同時,黑色的磨砂金屬外殼,為其平添了幾分質感。而在該PC的正面,ROG為其添加了一道彎折的RGB背光燈條,搭配正面印刻的ROG Logo,頗為搶眼。值得一提的是,ROG冰刃X游戲PC還附贈了一塊亞克力半透板,玩家可以用其替換該PC右側的右側預裝金屬進氣網格,這樣,玩家也可以在游戲之余欣賞到機箱內部水冷式散熱器的ROG背光Logo了。
正面擁有2×USB3.2Gen1 Type-A、1×USB3.2Gen1 Type-C、1×3.5mm音頻復合接口以及電源開關
機器背后擁有1×HDMI 2.0、2×USB 2.0 Type-A、2×USB3.2Gen1 Type-A、1×RJ-45網線接口、3×3.5mm音頻接口、3×DP1.4+1×HDMI 2.1以及一對Wi-Fi天線接口,最上方便是可供無螺絲快拆的開關。
在日常使用中,非常豐富的接口能夠讓玩家們的日常使用更便利,而ROG冰刃X游戲PC前置面板提供了2×USB2.2Gen1 Type-A、1×USB3.2Gen1 Type-C、1×3.5mm音頻復合接口以及電源開關,后背處則提供了1×HDMI 2.0、2×USB 2.0 Type-A、2×USB3.2Gen1 Type-A、1×RJ-45網線接口、3×3.5mm音頻接口、3×DP1.4+1×HDMI 2.1以及一對Wi-Fi天線接口,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玩家接入外設、顯示器或是其他存儲設備。
小巧的身型使得大多數mini PC難以兼顧內部散熱與硬件性能,而為了讓ROG冰刃X游戲PC更加“冷靜”,在散熱結構的設計部分,它也多有考究——ROG冰刃X游戲PC在右側預裝了金屬進氣網格,左側預裝了金屬進氣網格搭配半透板,頂部設計了散熱孔,從而能夠在增添設計感的同時,通過交織的冰川散熱結構彌足散熱,避免內部的熱量堆積。而且,其內部CPU處還采用定制水冷,包含180冷排和2個9cm風扇,可以極大地改善散熱效果。
頂部設計了散熱孔,并且拉動快拆的開關之后,此處會自動向后彈出。此時左右兩側的蓋板都可以向上抽出。
ROG冰刃X游戲PC的內部空間利用率特別高,右側為主板面,CPU扣上了水冷頭,上方采用了兩個90mm散熱風扇。
左側則為顯卡面,其下方還設計了RGB背光燈條用以裝飾。
正是由于內部強有力的散熱結構,就算是搭配了性能出眾的NVIDIA GeForce RTX 4070 12GB GPU與Intel酷睿i9-13900KF處理器之后,ROG冰刃X游戲PC也能壓制出內部熱量,讓性能得到穩定發揮。
英特爾Wi-Fi 6E AX211無線網卡位于主板左上方
主板左下方的1TB M.2 PCIe 4.0 SSD采用了散熱馬甲,值得點贊。
兩條16GB 4800MHz內存源于三星,且該機器允許擴展至64GB 5200MHz。
ROG冰刃X游戲PC搭載的顯卡具體型號為ASUS Dual GeForce RTX 4070 12GB,其正面擁有明顯的“DUAL”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ROG冰刃X游戲PC還在頂部設計了無螺絲快拆設計,通過機箱后方上側的按鍵,玩家可以將機箱頂部蓋板彈起,進而將左右側板簡單抽出,省去了拆機時間,方便玩家更換配件以及清灰除塵。而當我們拆開兩側的蓋板后,能夠清晰地看到ROG冰刃X游戲PC的右側主要包含主板、CPU、內存、硬盤等部件——正中間的CPU上方覆蓋了具備幻彩燈效的水冷頭,左側下方預裝了一塊具備散熱馬甲的1TB M.2 PCIe 4.0 SSD,左側上方集成了英特爾Wi-Fi 6E AX211無線網卡,主板右側搭載了兩塊16GB DDR5 4800MHz內存,且預留了加裝2280 SSD的插槽。ROG冰刃X游戲PC的左側則搭載了ASUS Dual GeForce RTX 4070 12GB顯卡。就該環節來看,ROG冰刃X游戲PC的內部空間使用率非常高且內部用料扎實,散熱空間也設計得頗為合理。
內置的Armoury Crate監控應用程序可以幫助該PC調整燈光或是性能模式
華碩管家可以實現華碩閃傳功能,還可快速查看驅動程序更新。
另外,ROG冰刃X游戲PC搭配得Armoury Crate監控應用程序也是這款產品強大的后勤支持。搭配它之后,玩家可以隨時監控ROG冰刃X游戲PC的性能狀態,包括風扇速度、CPU與內存使用率、下載/上傳狀態等,Armoury Crate監控應用程序都能詳實地將其呈現。不僅如此,Armoury Crate監控應用程序還支持ROG冰刃X游戲PC與ROG外設達成背光同步,如果玩家擁有ROG的鍵盤、鼠標、耳機,整個桌面將實現整齊劃一的格調,簡單而又樸素的桌面也會變得熠熠生輝起來。最重要的是,Armoury Crate監控應用程序還可以運行玩家對ROG冰刃X游戲PC的性能模式進行調整,從而使得該PC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場景。除此之外,ROG冰刃X游戲PC還內置了華碩管家等功能,能夠更新主板Bios版本,使用華碩閃傳等輔助功能。對于高端玩家而言,這些強有力的應用程序可以讓你更好地“享用”ROG冰刃X游戲PC。
為了讓冰刃X游戲PC滿足當下用戶的需要,ROG為其配備了擁有24核心、32線程、基礎頻率為3.0GHz、最高睿頻可達5.8GHz的英特爾酷睿i9-13900KF處理器,同時該處理器支持PCIe5.0、支持DDR5 5600MHz。
在這個環節,我們使用Chinbench R20、3DMark、CorssMark、V-ray benchmark、CPU-Z bench對ROG冰刃X游戲PC進行了CPU性能測試,同時,在測試之前,我們通過Armoury Crate調整至增強模式,從而確保ROG冰刃X游戲PC性能的完全釋放(以下測試均在此模式下進行)。從結果來看搭載著英特爾酷睿i9-13900KF處理器的ROG冰刃X游戲PC確實能夠滿足時下高端用戶,以Chinbench R20測試軟件為例,英特爾酷睿i9-13900KF處理器在單線程測試與多線程測試中,分別獲得了837、12450的分數。而在面向實際應用的Crossmark測試軟件中,ROG冰刃X游戲PC分別得到了2385總分、2235生產率得分、2564創造性得分以及2330反應能力得分。
顯卡方面,ROG冰刃X游戲PC配置了ASUS Dual GeForce RTX 4070 12GB顯卡——它搭載了基于Ada Lovelace架構的AD104核心,擁有46個光追核心(RT Core)、240個AI核心(Tensor Core)以及5888個CUDA核心,根據GPU-Z我們可以看到,其默認Boost頻率為2475MHz,顯存位寬為192bit,總帶寬為504GB/s。那么ROG冰刃X游戲PC在實際測試中,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根據3DMark理論性能測試成績,我們能夠看到ROG冰刃X游戲PC搭載的ASUS Dual GeForce RTX 4070 12GB顯卡超越了RTX 3070 Ti FE(對照測試平臺的主板為Z790,處理器為英特爾i9-13900K,測試結果存在可參考性),在所有3DMark測試中均占得優勢,尤其是在面向實時全局光照技術的3DMark Speed Way測試中,ASUS Dual GeForce RTX 4070 12GB得到了4480分,較RTX 3070 Ti的3554分有26%以上的性能提升。
而在游戲實測環節,當我們開啟光線追蹤之后,游戲實機畫面得以呈現出更豐富的光線以及更逼真的視覺效果,且它對GPU性能的要求也會更嚴苛,并且目前許多3A大作已經標配了該功能,由此我們選用的測試游戲也均以此條件為準。同時,在測試中,我們將畫質效果調整到了最高,并關閉垂直同步以及幀率上限。從實際游戲測試結果來看,新構架以及第三代光追核心確實讓搭載著ASUS Dual GeForce RTX 4070 12GB顯卡的ROG冰刃X游戲PC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游戲在1080p與1440p分辨率下的光追性能需要,即便是對顯卡性能要求嚴苛的3A大作,以《賽博朋克2077》為例,在關閉DLSS功能、進行光追游戲測試的情況下,ROG冰刃X游戲PC在1080p、1440p分辨率中,分別獲得了的62fps與39fps的測試成績。
另外,由于RTX 40系GPU標配全新的DLSS 3技術,且該技術增加了Frame Generation幀生成功能,能夠在DLSS 2的基礎上將游戲幀率翻倍的同時,不影響整體畫質。由此,我們還通過ROG冰刃X游戲PC對以上支持DLSS 3的游戲進行了相關測試。從結果來看,ASUS Dual GeForce RTX 4070 12GB顯卡相較于原生幀率有著“涇渭分明”般的差距,同樣以《賽博朋克2077》為例,在1080p、1440p分辨率中,開啟DLSS 3之后的游戲幀率分別為178fps與119fps,幀率提升幅度分別為187%與205%。值得一提的是,RTX 40系GPU在開啟DLSS 3時還會自動啟動NVIDIA Reflex低延遲技術,能夠起到抑制系統延遲的作用,根據FrameView抓取的數據,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相較于原生幀率,開啟DLSS 3之后的游戲系統延遲確實有了非常明顯的抑制。這也意味著,購置ROG冰刃X游戲PC的玩家完全可以通過該技術搭配高刷率顯示器使用。
當然,擁有高性能CPU與GPU的ROG冰刃X游戲PC的發揮空間還不僅限于游戲方面,其還能加速用戶的生產與創作。在該環節,我們挑選了PCMark10、Blender Opendata、V-Ray Benchmark、UL Procyon等多款軟件對ROG冰刃X游戲PC進行了創作性能方面的測試。
從實際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在PCMark10的現代辦公測試項目中,ROG冰刃X游戲PC得到了優異的成績,無論常用的基本功能、生產力,亦或是數位內容創作,它都能游刃有余地進行應對。
而在Blender Opendata的Monster、Junkshop、classroom三項測試中,ROG冰刃X游戲PC分別得到了3139、1526、1540分(結果四舍五入湊整);在V-Ray Benchmark中的GPU CUDA、GPU RTX模式下,它也分別得到了1908、2715分,也就是說ROG冰刃X游戲PC可以很好地應對渲染方面的性能需要。
另外,在視頻轉碼、照片編輯方面,ROG冰刃X游戲PC同樣能夠輕松應對UL Procyon的照片編輯測試與視頻編輯測試,分別得到10299以及8751的測試成績。
除了性能出色的CPU、GPU之外,內存與SSD的性能同樣對PC的日常使用體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通過CrystalDiskMark與Aida 64對ROG冰刃X游戲PC相關性能進行了測試。
從結果來看,在內存性能方面ROG冰刃X游戲PC搭載的32GB DDR5 4800雙通道內存讀取性能為75642MB/s、寫入性能為68594MB/s、延遲為86.2ns,符合DDR5內存的主流水準。
而在存儲性能上,ROG冰刃X游戲PC配置的1TB PCIe 4.0 SSD的性能比較不錯,讀取性能的達到了6500MB/s以上,寫入性能也達到了5000MB/s左右,能夠幫助玩家快速讀取游戲、移植數據。
在穩定性測試環節,我們通過Aida 64的FPU穩定性Benchmark以及Furmark對ROG冰刃X游戲PC進行雙烤測試。
在環境溫度25℃的情況下,雙烤20分鐘之后,通過Aida 64的實時監控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處于增強模式下的ROG冰刃X游戲PC能夠將處理器功耗釋放穩定在160W左右,且CPU核心溫度控制在83℃,顯卡性能則能夠穩定在191W左右,溫度維持在61℃左右,基本上能夠達到全性能發揮。由此可見ROG冰刃X游戲PC采用的冰川散熱架構確實實力出色,其整機穩定性值得肯定。
如果說ROG槍神X游戲PC是一件以力取勝的“巨闕”,那么ROG冰刃X游戲PC則是小巧、鋒利的“魚腸”了。從整個測試體驗來看,ROG冰刃X游戲PC擁有的精致外觀設計、出色散熱結構無疑給了我們很好的第一印象,而英特爾酷睿i9-13900KF處理器與RTX 4070 12GB GPU的高性能硬件搭配則使得它能夠兼任游戲與創作的需要,釋放十足戰力。同時,該PC在性能如此優異的情況下,還繼續保持著較為小巧的身形,也屬實難得,可堪冰刃系列新成員。當然,有著如此顏值與性能也意味著它也有著不菲的售價,所以如果有高端用戶或發燒級玩家受限于家中桌面有限的空間布局,正巧需要一款性能出色的高端PC,那么ROG冰刃X游戲PC這樣一款集高信仰、高性能、高顏值于一身的小鋼炮非常值得“充值”。
古語有云“沒有什么是一個顯示器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個”。在我們使用臺式PC的時候,有越來越多用戶選擇組建雙屏甚至多屏,多超長“帶魚屏”顯示器來獲得更大的顯示面積及內容。臺式機如此操作比較方便,但對于筆記本用戶,特別是經常外出的創設者們來說,組建雙屏十分麻煩,即便有便攜顯示器也往往成為一個“累贅”。那么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滿足筆記本用戶的多屏需求呢?基于英特爾第十代智能酷睿處理器打造的ROG冰刃雙屏給出了答案。
作為一個媒體編輯,我們的工作早已不再是傳統的文字撰寫,圖像處理等可以滿足。在這個時代下,包括基本的視頻拍攝與后期,短視頻與Vlog制作等創意設計內容,也逐漸進入了工作范圍,這需要我們提升相應的技術與能力。而且,曾經一臺輕薄商務本就能滿足需求,而如今已是非多能的高規高配筆記本不可。
不過筆記本無論內部性能如何提升,顯示尺寸很難無限擴展。17.3英寸的筆記本過于笨重不利于攜帶,因此主流的15.6英寸游戲或性能筆記本是我們的首選。而華碩從2019年ComputeX大展中發布的靈耀X2 Pro開始,正逐漸將副屏設計植入到旗艦級電競或創設筆記本中。ROG冰刃雙屏雖是2020年發布的產品,但是其所采用的硬件配置,雙屏設計理念,澎湃的性能輸出及完善的散熱體系等等……仍舊讓我們在測試與體驗之余流連忘返。
14nm Intel 10th Core i7 Mobile CPU Spec (-H)
在英特爾第11代移動版標壓處理器尚未完全展開之際,第10代酷睿標壓處理器以高頻率,增強多線程處理器的能力,仍舊笑傲主流移動個人電腦領域。英特爾為游戲及電競筆記本用戶帶來了i7-10875H,i7-10850H及i7-10875H這三款主力產品。以本次ROG冰刃雙屏所使用的i7-10875H為例,它不僅在移動領域沖擊至5.1GHz頻率,向桌面級平臺看齊;更可以多個核心5.1GHz睿頻頻率,8核心16線程的高端規格成為了眾多移動創作,游戲玩家的首選。
英特爾酷睿Comet Lake核心X光示意圖
英特爾提供的信息中,以i7-10875H為代表的十代酷睿標壓處理器相比4年前(相較于第七代酷睿平臺)有著大幅提升。其游戲幀數最高提升44%,創意設計工作效率提升70%,而總體提升達到了33%。那么頻率更高,核心數更多的i7-10875H則讓我們產生了更多期待。
顯卡方面,ROG冰刃雙屏采用了來自Nvidia的GeForce RTX 2080S Max-q獨立顯卡。該顯卡內核采用Nvidia Turing處理器架構,支持DLSS 2.0加速技術,RTX實時光線追蹤。相較于傳統顯卡產品,支持RTX(實時光線追蹤技術)的顯卡能夠在游戲中表現出更接近真實世界的體驗。
人們發現,3D游戲哪怕采用更真實的模型或材質,經過更精細的渲染,仍舊感覺生硬,機械。這其中就包括傳統顯卡無法詮釋現實世界中的光照強弱,折射與反射現象。隨著越來越多3A級游戲大作加入了對光追的支持,以及在3D擬真制作中引入更多光追效果,用戶對該特效的需要也水漲船高。ROG冰刃雙屏選擇支持RTX技術的Nvidia RTX2080S便為他們提供了能實現效果的舞臺。
ROG冰刃雙屏全能筆記本測試用機主要規格表
注:規格為本次測試對象機配置,實際發售版本可能有不同,僅供參考
在ROG的產品線中,“冰刃”系列不僅僅體現了旗艦級的硬件配置與產品定位,更可在高性能輸出的同時保證“冷靜”的使用環境。華碩選擇在“冰刃”系列中采用雙屏設計,是希望搭載一款“高端中的高端”筆記本。一方面滿足高端用戶,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華碩的設計與研發能力。
ROG冰刃雙屏 被華碩定位“輕薄電競本”,但事實上就我們的體驗來看,這款筆記本完全是一款“高階全能本”。首先,當我們未展開屏幕的時候,它的體形似乎與一般15.6英寸輕薄型游戲本或創設本無異。但實際上,華碩不僅為其提供了當時代最高的硬件配置,還將一枚14英寸的顯示屏放置于鍵盤面,并支持機械抬升。
盡管如此,ROG冰刃雙屏的厚度仍保持在20.9mm(最厚,不含腳墊)。全金屬機身,多一塊顯示屏,多一套金屬的機械聯動抬升結構,豐富的內部可擴展空間,而整體重量仍保持在2.5Kg左右。你很難想像華碩的設計師們到底是怎么把這些都囊獲在這個小小的方寸之間,同時還要保證“冰刃”家族的一貫美名——強勁散熱,冷靜異常。
ROG冰刃雙屏全能筆記本周身均為金屬制成,精湛的CNC切割工藝保證了硬朗而優雅的視覺感受。其A面僅有一條銀邊斜拉,這也延續了ROG筆記本家族近幾年的“分割式”設計。不過其整體仍舊為銀灰色,并未做撞色或其它處理。而另一“裝飾”則是金屬拋光的“ROG”之眼。
ROG冰刃雙屏外設及外接擴展接口較為齊全。其左側提供有電源口,獨立麥克風1個,耳機及麥克風二合一口1個;右側提供了1個完整功能的ThunderBlot 3接口,可輸出DP 1.4a規格、支持4K120Hz/8K60Hz輸出、65W Type-C PD 3.0供電,以及2個USB 3.2 Gen2 Type-A;后部為USB 3.2 Gen2接口1個,千兆以太網1個,HDMI 2.0b(支持4K60Hz)1個。因副屏的加入,以及散熱需求的提升,該筆記本并未如常態將接口全部分列左右兩側,而是在后部提供3個不常插拔的接口。
打開ROG冰刃雙屏的上蓋主屏,最吸引人的就是這枚安置在鍵盤區上方的4K級副屏。隨著主屏緩緩打開,副屏通過聯動的抬升結構同時抬起,最大角度為13°,能夠讓用戶在使用主屏時,較為平緩自然得過度到使用副屏。使用者頭部與眼部的移動距離極小,相較尋常外接屏幕的使用更為輕松。
冰刃雙屏的上屏有1080P和4K兩個版本,1080P版支持300Hz極速刷新,3ms響應,切換至“獨立顯卡”模式后還支持Nvidia G-Sync技術,十分適用于電競玩家。同時它支持100% sRGB廣色域,通過潘通校色及驗證,對創作者十分友好。副屏這邊,則采用了14英寸3840*1100分辨率的IPS面板,支持觸控與手寫筆,也具有100%sRGB,并自帶觸控/亮度/軟件窗口位置快速切換管理。
ROG冰刃雙屏是一款追求極致的輕薄型電競筆記本,提供了最高可選英特爾i9-10980HK處理器(不鎖頻),Nvidia GeForce RTX2080Super Max-q獨顯,32GB DDR4-3200MHz內存(最大可擴展至48GB),2TB SSD(可RAID)存儲的頂級配置。
ROG冰刃雙屏C面中的CoolZone鍵盤支持RGB光控,神光同步技術;回彈力度適中,手感舒適。副屏擠壓了傳統觸控板空間,現在移到鍵盤右側,可一鍵切換觸控板或數字鍵盤。
觸控板支持傳統多點觸控操作,并支持切換至數字鍵盤,這個設計在之前華碩多款筆記本中有所體現。只需長按左上角切換按鍵,即可完成兩者之間的切換。
ROG冰刃雙屏的兩塊顯示屏都采用了超窄邊框設計,屏占比極大。因此上屏中取消了傳統的攝像頭。不過華碩仍舊為其提供了GC21全高清攝像頭,支持1080P分辨率,60FPS高幀的視頻拍攝或直播能力。
華碩在包括靈耀系列等在內的多款筆記本中采用了“ScreenPad”技術,即將傳統觸控板替換為顯示屏,提供用戶更多顯示內容或觸控/手寫功能。而到了靈耀X2 Pro及ROG冰刃雙屏中,采用了更大的幾乎占據一半C面的副顯示屏,該技術則相應升級為“ScreenPad Plus”。從上圖中的側面,我們可以看到該副屏結構為金屬構件,堅固持久。抬升后,增大了整體的散熱風道及空間,能夠更快速得帶走機內熱量。
2019年,當華碩靈耀X2 Pro誕生時,雖人們都驚訝于其獨特的雙屏設計,卻也因它夸張的重量而深感壓力。不曾想僅僅過了一年,華碩就拿出了硬件配置更上多層樓,結構更為復雜,但體形卻大幅“瘦身”的全新款式。在贊嘆之后,我們仍需進行測試,看看華碩是否能將其的性能如數發揮。
ROG冰刃雙屏全能筆記本采用了英特爾第十代酷睿標壓處理器i7-10875H。其核心架構為Comet Lake-H,14nm++制作工藝標準。其核心內構為8核16線程,標準工作頻率為2.3GHz,最大可睿頻頻率為單核5.1GHz,多核(英特爾睿頻加速MAX 3.0技術)4.4~5.0GHz。該處理器的緩存配置為8*32KB+8*32KB一級緩存,8*256KB二級緩存以及16MB三級高速緩存。TDP設計為45W,可設定TDP達到65W。華碩為其設定的PL1為100W,PL2則為135W,更可長期工作在90W之下!
由于十代移動酷睿標壓處理器支持DDR4-2933MHz內存,因此其內存讀寫等方面的性能均有大幅度的提升(相對前代DDR4-2666MHz)。而ROG所采用的三星DDR4-3200MHz(實際運行頻率DDR4-3200MHz)內存則提供了較好的參數規格。由AIDA64 Extreme中Cache & Memory Benchmark測試可見,在大容量及高頻率內存的支持下,i7-10875H的內存讀寫及復制都有著一定提升。而在AIDA64的GPGPU Benchmark測試中,處理器與平臺的提升也獲得了性能的提升。
PCMark 10為如今個人電腦測試軟件的標桿,通過對常用基本功能,生產力,數位內容創作及游戲等多個方面的測試對被測物進行評分。ROG冰刃雙屏在其中表現水平與我們測試的大量i7-10875H游戲/性能筆記本電腦相比有著較高的提升,總分差距約在2~3000左右。
PassMark為一款通過對整機內處理器,內存,顯卡等多個子項目進行測試,并最終給與用戶總分的測試軟件。其CPU子項對于多核性能更為敏感,ROG冰刃雙屏所搭載的英特爾i7-10875H處理器提升了IPC效率,其17694.3的得分相較一般i7-10750H有著約3000-4000分的提升。
Cinebench R20/R23是如今最為流行的處理器單/多線程測試軟件,主要考察處理器在進行渲染方面的性能。以R20為例,I7-10875H表現優秀,其3736得分比上一代i7-10750H高出約300-500分。高頻率多核心的重要性體現得一覽無余。
ROG冰刃雙屏采用1TB NVMe M.2固態硬盤
ROG冰刃雙屏標配固態硬盤來自三星,實際就是我們熟悉的PM981a。硬盤規格為標準M.2 2280接口,內部規范為NVMe 1.3,傳輸通道為PCIe X4 3.0;該固態硬盤容量設計為1TB,實際格式化后可用容量約在930GB左右。
Crystal DiskMark 7 SSD存儲測試成績
在CrystalDiskMark最新版本的測試中,ROG冰刃雙屏寫入與讀取能力比較均衡。其寫入速度約在3010.59MB/s,讀取速度約在3457.70MB/s。該固態硬盤在之后的游戲啟動,科學計算,渲染加速等測試軟件中表現出了快速啟動及讀取等方面的優勢。
從GPU-Z測試軟件的信息來看,ROG冰刃雙屏所采用的移動版Nvidia GeForce RTX2080Super Max-q與標準版本有一定區別。雖然同樣采用了12nm制作工藝的Nvidia TU104圖靈核心架構,內部均為3072個CUDA渲染單元,ROPs為64個,TMUs單元為192個。然而在頻率方面,ROG冰刃雙屏的RTX2080S Max-q(增強模式下)基準為835MHz,標準版本則為1365MHz;而Boost頻率前者為1180MHz,標準版本為1560MHz;顯存方面前者規格均為8GB 2800MHz GDDR6,后者為3500MHz。TDP兩者為90W/150W。
Unigine2是一款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3D渲染加速引擎,可用于3D游戲及項目渲染等工作。這款軟件對處理器及顯卡效能有著較高的敏感性,早期需要臺式機或工作站才可運行。而如今英特爾酷睿十代標壓平臺又有了新的性能突破。其默認測試得分高達17126分。
V-Ray是由保加利亞公司Chaos Group開發的計算機圖像渲染應用程序,于1997年在索非亞成立.V-Ray是第三方3D計算機圖形的商業 插件軟件應用程序,用于媒體,娛樂,電影和視頻游戲制作,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和架構等行業的可視化和計算機圖形學。(摘自維基百科)。在該項測試中,憑借著i7-10875H處理器的支援,冰刃雙屏4.0版整體得分達到了12771,高于一眾10750H的10000分左右。
Blackmagic Design推出的Blackmagic RAW Speed Test是一款用于Mac OS X/Windows的新型性能測試工具,通過對全分辨率Blackmagic RAW圖像進行解碼來測試計算機CPU和GPU的速度,為用戶提供更加準確實際的計算機性能評估。通過圖形處理器CUDA引擎及處理器的協助,這款筆記本可流暢進行大部分4K級視頻處理,并可挑戰下8K。
SPECviewperf 2020可謂是老牌渲染創作型測試軟件,終于在2020年推出了全新版本以順應這個時代的需要。它的測試項目包括了主流的3DSMAX,MAYA等一干三維制作軟件與應用。從測試結果來看,ROG冰刃雙屏作為一款高性能創作型筆記本也毫無問題。
在實際測試中,ROG冰刃雙屏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得分為4201分,相比我們常見的i7-10750H+Nvidia GeForce RTX2060 標準版組合提升了至少1200分左右,可見ROG畢竟是ROG,GPU部分往往通過出廠超頻給了用戶更好性能。
ROG冰刃雙屏雖然采用了超輕薄設計,但是性能釋放仍舊令人滿意。ROG再次增強了其一直引以為傲的散熱系統,使用全新AAS Plus風洞技術,并通過增加風扇扇葉,改變扇葉樣式,增強風道,處理器使用暴力熊液金導熱材質等多管齊下,達到了較好的性能-發熱均衡水平。因此在之后的壓力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頭戰力強勁而內“芯”冷靜的“巨獸”。
ROG冰刃雙屏采用了來自京東方的1080P IPS廣視角面板。經過基本校色之后,我們使用愛色麗(X-RITE)i1Display Pro Plus 校色儀測試其顯示能力。在色域方面,這款顯示器達到了98.9% sRGB色彩范圍。
色調響應方面 ROG冰刃雙屏各項測試成績優秀
而在色彩精準度方面,我們進行了最嚴格的50項左右色彩測試。ROG冰刃雙屏的這塊顯示屏的平均ΔE值僅為0.16,最大值僅為0.94,在整體色彩表面方面相當精準。因此我們認為這款筆記本不僅能滿足游戲玩家對色彩真實還原的要求,甚至可應對主流創意設計應用。
別忘記了ROG冰刃雙屏還有一塊4K級分辨率的副屏(3840*1100),在同樣的測試中,它也達到了94.1% sRGB廣色域的好成績,平均ΔE值為0.24,最大值為0.91。這兩塊顯示屏在包括制圖,視頻后期等方面的工作中,可以完美配合使用。
單獨壓力測試 處理器 最大功耗90W+ 穩定3.6~3.7 GHz
單獨壓力測試 顯卡 最大功耗90W+ 穩定于1.575GHz
雙壓力測試 處理器 最大功耗45W 穩定2.7GHz
雙壓力測試 顯卡 最大功耗90W 穩定1.575GHz
溫度與散熱其實是如今筆記本電腦最大的性能輸出障礙。該筆記本擁有ROG奧創智控中心管理軟件的支持,可以根據需要讓風扇運行于靜音、性能及增強三個轉速模式,以達到散熱與噪音的均衡。在最高速模式下我們開啟單獨及雙重壓力測試。以后者結果為例,冰刃雙屏中的i7-10875H可保持約2.7GHz頻率長時間運行,顯卡也可一直堅持高頻。CPU溫度最高不超過75℃,顯卡僅在66℃左右。(室溫15℃)
增強模式下 筆記本最高溫度69.1℃
在我們對ROG冰刃雙屏進行處理器及顯卡雙重壓力考驗的時候,也同時測試了其散熱能力。通過手持式熱成像儀,可見其熱量主要集中于左右側及后部左右主要出風口附近,副屏抬升后也為散熱起到了一定作用。此時室內溫度約為15℃左右,其最高溫度約在57℃左右。冰刃雙屏的新設計可以為整個鍵盤區進行散熱,因此高負載游戲或工作時可保證不影響手感。
強冷模式下 筆記本最大噪音45.8dBA
即便我們自定義風扇高速運轉,ROG冰刃雙屏的最大噪音也沒有超過50dBA。這個成績在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所體驗的大量高性能筆記本中皆屬上乘。許多傳統游戲筆記本在高壓之下的噪音令人心生煩躁,不利于戰場廝殺,而冰刃雙屏基本上沒有這個問題。
畢竟華碩對ROG冰刃雙屏的定位還是電競本,所以游戲測試也是本次體驗的關鍵一環。值得一提的是,其鍵盤采用了RGB背光設計,使用奧創智控中心軟件,可在多種LED光效中切換或自定義。而這些設計配合獨特副屏,在類似《賽博朋克2077》等游戲中能體會到更身臨其境的感覺。
最終幻想15的Windows版雖早已發布,但這款測試軟件多年來依舊是各大中高端顯卡的“殺手”級游戲。為了體驗其出色的游戲畫質,我們使用了標準設置,在分辨率1920*1080分辨率,High級品質進行測試。
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在1080P分辨率High級別畫質設置下可獲得更多細節。而得益于Nvidia DLSS的強大渲染及AI支持,該游戲Demo整體運行極為流暢。
《刺客信條 奧德賽》同樣是一款追求視覺效果的3A級游戲大作。在該游戲內置的基準測試中,我們將畫質所有選項設置為極高,抗鋸齒等特效均為最高,分辨率為1080P。
測試結果顯示ROG冰刃雙屏運行平均幀數為68fps,最高達到了128fps。雖然在部分嚴苛的場景中fps不到30,不過我們只需關閉部分類似“體積云”之類“無關緊要”的特效,即可獲得流暢的表現。
《文明6》是Firaxis Games開發,2K Games發行的歷史策略回合制游戲,于2016年10月21日發行PC版本。(摘自百度百科)文明6能讓玩家在廣袤的大地圖中馳騁疆場,運籌帷幄。
對于《文明6》這樣的掌握歷史發展脈絡的游戲,可以說深受廣大歷史愛好者的歡迎。不過因為要素過多,該游戲對處理器要求較高。而ROG冰刃雙屏所具備的i7-10875H在其內置測試中表現優秀。
開啟系統內高特效后測試成績
在進行《古墓麗影 暗影》的游戲測試中,我們同樣設置了全高的游戲配置,故意不開啟DLSS,但打開光線追蹤等要求較高的特效選項,分辨率為1080P。最終,ROG冰刃雙屏以平均49fps完成了測試。而其實我們完全可關閉或降低一些類似“體積光照”的畫質選項來達到平衡輸出,使其獲得流暢運行與優異畫質兩開花的結果。
《刺客信條 奧德賽》同樣是一款追求視覺效果的3A級游戲大作。在該游戲內置的基準測試中,我們將畫質所有選項設置為極高,抗鋸齒等特效均為最高,分辨率為1080P。
CS:GO是以1999年的“Counter Strike”為原型制作的新作,該作在團隊競技游戲模式的基礎上加以開發。游戲將玩家分為CT與T營兩隊,每個隊伍必須在一個地圖上進行多回合的戰斗。贏得回合的方法是達到該地圖要求的目標,或者是完全消滅敵方玩家。
在全高設置及1080P分辨率下,冰刃雙屏可在200-300fps間流暢運行該游戲。可以充分體驗該筆記本300Hz的超高刷新電競屏。
在流行的“大逃殺”類FPS游戲《PUBG》中,想要“吃雞”曾經需要強勁的硬件支持。實際測試中,在全高特效及1080P分辨率下,冰刃雙屏表現都相當不錯。此時其幀數已達到電競級別:訓練場FPS在150左右,飛機上跳下來大概有130左右。
《控制》(Control)是一款由綠美迪娛樂(Remedy Entertainment)制作、505 Games發行的一款第三人稱動作冒險游戲。該作于2019年8月27日發售,登陸PC、Xbox One、PS4平臺,其中PC版本由Epic Games商城獨占一年。(摘自《百度百科》)
《控制》對Nvidia DLSS及RTX等技術的支持十分優秀,因此成為了英偉達推薦的光追系列游戲大作之一。當然它對顯卡的嚴苛要求,也讓RTX20系倍感壓力。我們開啟全高特效,DLSS及光追,整體運行過程中可達70~80 FPS。
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是一款對顯卡要求不高的3A大作,在實際運行中,最高FPS可達150,常態下一般在120-140FPS左右。
《全面戰爭 奧德賽》中,我們再次“喪心病狂”得開啟全部特效進行游戲內測試。該游戲對處理器的多線程能力及高頻都比較敏感,因此在ROG冰刃雙屏中可獲得較好成績。
游戲測試環節的尾聲就讓去年延續至今年的話題大作,賽博朋克2077來結束吧。充滿各類RGB光影的CyberPunk 2077確實是極佳的體驗光追特效的游戲。但是即便如RTX2080Super Max-q這樣的顯卡,想要把FHD+高特效+光追統統拿下,我們仍不得不進行不同的設置組合(光追中特效),最終達到1080P60FPS這一理想目標。
從本次我們進行的標準理論性能,游戲及創意設計測試中不難看出,這款全能筆記本各項表現都可圈可點。除了硬件的強勢,以及散熱保證了工作穩定之外,ROG冰刃雙屏所附帶的奧創智控中心也是整個系統中關鍵的組成部分,本次所有測試均在“增強”模式下進行,切換至手動模式還可對顯卡進行超頻,攫取更大的性能釋放。而且令人欣喜的是,該筆記本是ROG陣營中唯一一款支持“獨立顯卡”模式的產品,而且此時還可開啟Nvidia G-Sync技術,以達到不撕裂更穩定高幀畫面。
接下來我們回歸到ROG冰刃雙屏最大賣點中。“雙屏”對我們來說到底有何意義,有何作用呢?那我想,首先如上圖所示,更多的顯示面積可以讓我們在“同屏”中安置更多的軟件或窗口。這樣方便我們在多個內容中切換,無論娛樂或是工作都是如此。同時,其副屏在整個筆記本的下方,是不是更方便平時工作時摸魚呢?
正因為ROG冰刃雙屏采用了包括英特爾十代酷睿i7甚至i9處理器,我們甚至可以在上屏中運行3A游戲的同時,在下屏中使用OBS等軟件進行在線直播,再配合ROG GC21全高清高幀攝像頭則更為愉悅。對于許多主播來說,無需再組建兩臺電腦,也不需要牽扯太多硬件或數據線就可一機搞定全部需求。
當然我自己還有另外的玩法。比如在許多3A大作中不乏令人絞盡腦汁的解謎項目,那么我們可以在下屏中放入攻略網頁,隨著游戲的進行同時參考,豈不美哉?誠然,你也可以在下屏放上QQ等即時通訊軟件保持與外界的聯絡(死宅哭了)。擴展來說,雙屏中我們可以使用主屏進行工作或娛樂,副屏進行監控和通訊。
而在許多專業的創作型軟件中,它們本身就提供了對雙屏或多屏的支持。例如在LR或PR中,我們可以在副屏中選擇素材,進行對比,或觀看已制作的半成品。或是在上屏的Word中寫文章,下屏放上素材或資料進行參考。對,這一點正是我在撰寫本文時的“常規操作”。
某些游戲也支持跨屏顯示,或多窗口任意拖拽。這樣我們也可以實現“主屏中進行任務,副屏中監控數據”等操作方式。或者我們還可以使用Overwolf等游戲插件的聚合軟件,來為游戲增添樂趣,提供更多信息等等。包括DOTA2,CS:GO等都有多款插件可供選擇。
ROG冰刃雙屏或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ROG游戲筆記本,但是它的出現成為了ROG整個系列的有力補充。對于那些追求精致產品,平時移動學習/工作比較多的用戶來說,這位西風之神所帶來的“春風”,將給與他們更輕松的背負感受,更獨特個性的外觀,以及能更好實現移動游戲與工作的“戰斗”平臺。
ROG冰刃雙屏筆記本優勢如下:
1, 可選英特爾十代酷睿標壓i7-10875H/i9-10980HK處理器,平臺效能提升明顯;
2, Nvidia GeForce RTX2060/2070顯卡,具備光追及DLSS特性,配合300Hz電競屏;
3, 內置4K級高分高色域副屏,為游戲及創設玩家提供更多顯示面積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