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點:
1、850EVO的簡述及拆卸安裝 ------Chapter 1
2、拆出來的硬盤要怎么辦? ------Chapter 2
3、如何提高舊移動硬盤的讀取速度? ------Chapter 3
==================================
Chapter 1
==================================
在這個SSD流行的年頭,加上現在SSD的價格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再加上筆記本那5400rpm的HDD打開各種軟件和大文件是各種的慢!慢!慢! 我終于按捺不住自己抱著接下來一個月吃土的準備買了個三星的850EVO
至于買它的理由是它采用了3D V-NAND的技術,使得這款硬盤的壽命比普通的TLC的長接近MLC的水準,另外最重要的當然是價格啦!廢話!剛好那時850 EVO各大電商優惠的價格比較合適于是入手了。
即使買TLC來給電腦升級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價格就在那里,壽命也是足夠用。
待我把850EVO拿到手上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怎么這么輕,不過也是里面就那幾顆集成的內存芯片(看看M.2接口的SSD就知道了)
把我電腦的底部拆開后,左下角的位置就是HDD(小編的電腦是DELL 5447)
接下來各種拆!
繼續拆!
把HDD上的硬盤固定支架拆下來后,待會需要把它以同樣的方式安裝到SSD上
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的對比,同樣的外形大小和SATA接口
把硬盤安裝到位后,打開電腦進入BIOS,果然電腦已經把硬盤識別了出來(此時我的內心非常激動)
此時全新的硬盤里面是沒有系統的,接下來我們需要安裝系統到全新的硬盤里面所以要把Secure Boot關閉(否則電腦是不能U盤啟動)
U盤里面我拷貝了Win10的原版ISO,在UEFI模式下立馬被識別出來
(此處省略一萬字……)
整個系統安裝大概在10分鐘左右(喔擦,怎么這么快!不愧是SSD)
裝完系統后,當然是要給新硬盤來個測試。
400多MB/S的讀取和寫入的速度,足足比我以前讀取寫入只有90多MB/S的機械硬盤快了四倍,在日常使用的體驗提升也是非常的明顯。
=====================================================================================
Chapter 2
=====================================================================================
在我用得爽歪歪的時候問題來了,SSD的容量只有250GB對于我來說稍微存多點東西就不夠用了。但是由于我筆記本是沒有光驅,所以無法直接把硬盤安裝到光驅的位置。那么我該怎么辦呢?
(圖片來源網絡)
這時候突然想到,世界上還有一樣東西叫硬盤盒。加上USB3.0的帶寬,理論上是能夠完全把我5400rpm的機械硬盤性能發揮出來。而且一個USB3.0的硬盤盒價格也不高,便宜的20塊左右就可以搞定。
到手后經測試,讀取寫入的速度果然是和內置讀取的幾乎一樣(如果大家對硬盤盒的速度有懷疑的話,我還嘗試過接SSD使用,速度也輕松達到200多MB/S),這樣的速度足夠滿足我日常存儲資料的使用,而且不用時能夠拔下來保存也是非常方便,這也算是最為實惠性價比高的解決方案。
==================================
Chapter 3
==================================
此時我看到桌子上一款老的移動硬盤,因為它是USB2.0的原因,那龜速大家自行腦補(20多MB/S)。然后我記得不知道誰和我說過移動硬盤都是筆記本硬盤加上一個盒子而已,于是我嘗試把WD的移動硬盤拆開
打開后發現,WD的移動硬盤里面裝的居然是三星的硬盤(我笑而不語)
同樣的我給它換了個USB3.0的硬盤盒后速度翻了幾倍接近有50到60MB/S的樣子(SATA2.0的舊硬盤最高也就差不多這樣子的速度),花20多塊給自己老款的移動硬盤提個速還是非常值得的,也加大了日常使用性。(各位拆開自己移動硬盤前請三思,拆機有風險,到時拆壞了別找我哈!)
==================================
最后給大家總結下:
1、 換上SSD后電腦的開機速度、大文件讀取、應用打開速度的提升都是非常明顯
2、 筆記本電腦沒有光驅位置,額外的硬盤可以加上一個硬盤盒子使用
3、 老舊的USB2.0移動硬盤,假若里面的硬盤是SATA接口可以嘗試更換USB3.0的盒子提高硬盤的讀取速度
==================================
如果你非常熱愛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我強烈推薦你添加何龍基老師的公眾號:
gdok365
↑↑↑↑↑↑長按可復制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貼即可關注,我們每天都會推送最新的實用資訊,不停輸送數碼迷們的精神食糧,來加入我們吧。或添加個人微信號/QQ:719949039。
SSD固態硬盤如今成為裝機配置中的必選產品,動輒500-600MB/秒的讀寫速度,可能因為主板、SSD設置不對,SSD的性能沒有真正發揮出來。硬盤掉速問題最早來源于機械硬盤,性能多達5倍于機械硬盤的SSD進一步放大這些問題。
機械硬盤的掉速問題從“4K沒有對齊”開始,當時率先采用4K格式化的機械硬盤掉速嚴重,它的讀寫速度表現如同過山車,此起彼伏。其速度頻繁掉到0MB/秒,幾乎接近停滯狀態。
機械硬盤掉速問題
如果說機械硬盤有這個問題,那么到讀寫速度500-600MB/秒的SSD,可就不是少10-20MB/s,并且SSD還衍生出新的掉速問題,讓網友們防不勝防。
■影響SSD性能發揮的主要幾個點:
1、AHCI模式,即串行ATA高級主控接口,是在Intel的指導下,由多家公司聯合研發的接口標準。支持NCQ技術和熱插拔。硬盤在接到讀寫指令后,會根據指令對訪問地址進行重新排序,大大減少了讀取時間,使數據傳輸更為高效,同時也有效地延長了硬盤的使用壽命。
2、4K對齊對SSD性能的影響大,但是Win7及以上的操作系統分區都是自動4K對齊的,這里就不講了。
3、SATA2.0和SATA3.0接口的速率相差一倍,用戶沒有分清兩種接口,將SATA3.0 SSD接入SATA2.0接口,白白浪費SSD的性能。
4、節能(CPU節能和電源節能管理)關閉節能的話,CPU會保持默認的主頻不變維持高性能,而開啟節能的話,CPU會自動降頻從而影響SSD性能。
■使用不當一:SSD運行IDE模式
隨著SATA接口的發展,硬盤的讀寫速度飛躍提升,傳統的IDE模式已經無法滿足SSD固態硬盤的性能要求。AHCI(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應運而生,又名串行ATA高級主控接口/高級主機控制器接口。AHCI通過包含一個PCI BAR(基址寄存器),來實現原生SATA功能,因此它主要是給SATA接口硬盤使用。
▋IDE:無法發揮SATA硬盤性能 卻不能淘汰
IDE接口可以淘汰,IDE模式卻頑強生存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老舊的IDE接口如今淘汰,兼容性良好的IDE模式卻保留至今。
▋AHCI:除RAID之外 最能發揮SATA硬盤性能
AHCI為SATA接口而生
AHCI允許存儲驅動程序啟用高級串行ATA功能,如本機命令隊列和熱插拔,因此理論上它能最大能提高SATA硬盤約30%的速度。AHCI是現有的SATA硬盤主控接口中,除了復雜的磁盤陣列模式之外,最能發揮SATA硬盤性能。
下面我們實測的三星850 EVO 250GB SSD在IDE和AHCI兩種模式下,使用AS SSD軟件所測試的讀寫速度。
IDE模式成績
AHCI模式成績
我們對比三星850 EVO 250GB SSD的AHCI和IDE模式成績,兩者的性能差距懸殊,它的性能衰減遠遠大于“4K不對齊”。
所謂4K對齊,實際指的是4K高級格式化,要求硬盤扇區4K對齊。4K高級格式化標準規定,硬盤扇區大小從當前的512字節遷移至4096字節(或4K)。這項更改會提高格式化效率,從而有助于硬盤行業提供更高的容量,同時提供改進的錯誤糾正功能。
4K高級格式化說明
當然,這些是在4K對齊之下的好處,要是SSD沒有4K對齊,會是什么樣一個結果呢?
▌SSD 4K不對齊會是啥性能?
我們使用AS SSD軟件,進行4K對齊實驗。筆者使用分區精靈軟件,選擇32K字節,然后手動將“單元大小”調整為31K,這款SSD隨即4K無法對齊。
注意左上角容量上方的“31K - BAD”為4K未對齊
注意左上角容量上方的“132096K - OK”為4K對齊
我們對比4K不對齊和對齊的三星850 EVO 250GB SSD,最后的AS SSD項目得分(669分 VS 1205分)相差近一倍。其中差別最大的當屬4K-64Thrd成績對比,即4K字節-64隊列深度模式下,4K不對齊的三星850 EVO 250GB SSD的成績慘不忍睹。
稍微老一些的主板,比如B85/Z77/H77主板僅部分具備SATA3.0接口,剩下全為SATA2.0接口。SATA2.0接口速率只有300MB/s;SATA3.0接口速率提高一倍。用戶一旦接錯接口,SATA3.0 SSD的讀寫速度下降程度同樣可以多達一倍。
SATA2.0/3.0接口
我們用一塊三星850 EVO 250GB SSD進行實驗,分別在SATA2.0和3.0兩種接口,使用CDM軟件進行測速。
實測SATA3.0接口速率
實測SATA2.0接口速率
三星850 EVO 250GB SSD在SATA3.0和SATA2.0接口的速度,其中Seq讀寫速度相差近一倍。這和AHCI/IDE模式的性能下降程度有得一拼。
■CPU節能選項開啟 影響SSD的性能
CPU開啟節能選項之后,除了可能降低CPU頻率,同時可能降低外部總線接口單元的運行速度。而CPU正是通過主板BIOS的節能選項來影響SSD的性能:
CPU節能選項/開啟(Auto)
筆者使用的Z87主板BIOS,提供CPU Enhanced Halt(C1E)(系統閑置狀態時的CPU節能功能)、C3/C6/C7 State Support(比C1E更深層的省電模式)、CPU EIST Function(Intel CPU節能技術)等四個節能選項。
CPU節能選項/關閉(Disabled)
這些CPU節能選項默認為“Auto”,即開啟節能狀態;當用戶選擇“Disabled”,即為關閉節能狀態。下面我們將三星850 EVO 250GB SSD在開啟與關閉節能模式下運行,SSD測試的成績差距有多大?
● AS SSD Benchmark
隨機讀寫性能是固態硬盤的關鍵指標,其單位為IOPS,即每秒進行讀寫(I/O接口)操作的次數。它對應整個系統的總線帶寬。當我們開啟CPU節能選項,CPU的頻率降下來,發送指令隨之變慢,I/0接口處理的操作次數減少,因此IOPS的影響最深。
CPU節能選項/開啟狀態
CPU節能選項/關閉狀態
差距較大的讀寫IOPS項目,增益部分涵蓋4K讀取/寫入IOPS、512B讀取IOPS(藍色方框);減弱部分涵蓋4K-64 Thrd寫入IOPS、512B寫入IOPS(紅色方框)。AS SSD總分也反應出節能前后的性能,差距11分。
我們通過實際例子分析4種硬盤/SSD的掉速現象,其中4K沒有對齊問題,對于機械硬盤來說,如果長久保持這種狀態,返修率大幅攀升,用戶的硬盤將面臨送修的危險。無論機械硬盤或者SSD,這些問題可由用戶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
1、怎么讓SSD工作在AHCI模式
Z87 BIOS內 硬盤模式的選擇界面 包括IDE、AHCI及RAID
AHCI模式可以顯著增強硬盤性能,它適用于臺式機/筆記本電腦。網友可在高級階段選項的“SATA設置”中找到選擇界面,一般它具有“IDE”、“AHCI”、“RAID”三種模式。
2、SSD如何4K對齊?
Win7/8/10磁盤管理器是最快捷的4K對齊工具
在Win7/Win8/Win10系統下,如果你的硬盤在使用windows磁盤管理器進行操作前,沒有進行過分區操作,那么系統磁盤管理器進行第一次分區時會自動幫你進行對齊。
不過Win7/8/10操作系統下分區限制較多,擴展性能較差,我們更多的是借助第三方軟件進行4K格式化并進去分區。
3、怎么選擇SATA3.0接口
我們需要解決SATA3.0接口插對的問題,部分主板在接口附近標注SATA3.0或者SATA 6Gbps字樣;其次是SATA3.0接口和SATA2.0接口顏色不一樣,數量少的同色接口一般為SATA3.0。目前中高端的Z87/97/170主板、AMD主流主板實現全部SATA3.0接口化。
4、CPU節能是否提高SSD性能
CPU節能關閉對SSD的性能有一定影響,對于高端配備大功率顯卡的PC主機來說,用戶需要在節能和高性能之間做選擇。筆記本用戶可開啟CPU節能,畢竟電池繼航力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