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截至2023年末,
65歲及以上人口已占據全國人口的15.4%。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
中國已經步入了65歲老人超過14%的中度老齡化社會。
在這一趨勢之下,
養老行業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朝陽產業”。
今年以來,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批
專注“養老咨詢”、提供養老顧問服務的“養老經紀人”。
所謂經紀人,就是借助信息差,
幫苦于尋找養老院的人推薦一家合適的養老機構。
一條對話了3位養老經紀人,
有一畢業就入行的00后,
幫阿爾茲海默癥老人找到不再走失的住處;
從房地產轉行做養老的事業女性,
三年里,測評了江浙滬70多家養老院;
還有人去日本學養老經驗,參觀家博會,做養老科普。
他們曾因“月入十萬”引發熱議,
但事實上,
大多數人還沒有因此賺到第一桶金。
我們跟他們聊了聊方興未艾的養老行業里,
在這一新興職業上蹣跚的探索。
自述:星星、夕陽、小王
編輯:金 璐
責編:倪楚嬌
星星 23歲 北京 養老規劃師
我是01年出生的,兩年前大學畢業的時候,就選擇進入了養老行業,做一名養老規劃師。
平時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據長輩的家庭和身體情況,幫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生活環境。
有位奶奶,當時因為海馬體萎縮導致阿爾茲海默癥4年了,家里保姆已經是完全沒有能力提供專業的照顧了,她會趁保姆不注意就溜出門,出了門就找不回來,會重復地提問,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興趣減退,情緒焦慮、恐懼。這也是大部分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顯著表現。
我記得很清楚的是,她大年初一的時候,一天就走丟了兩次,有一次甚至是摔在花壇里,臉、胳膊都磕破了,防丟手環也總是丟掉,全家非常著急,到處找,最后是被警察送回來的。
當時家屬找到我的時候,就是因為實在沒辦法了。他們主要就是想找一個離家近一點的,讓她的老伴可以隨時探望,另外也希望這個養老院有失智專業照護、緊急醫療,能很好地應對突發情況。
▲星星和認知癥老人一起做手工
后來給他們找到的一家養老院,有很多認知癥老人,它的電梯是需要刷卡才能進的,老人自己打不開,而且全部電梯門都會做成暗門,比如做成書架、花墻的樣子,所以像這位奶奶一樣容易走丟的情況,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平時護?也會帶??做蒙臺梭利引導式的鍛煉活動,類似于搭積?、給襪?配對、音樂療法、寵物療法等。
這種老人很大的一個特點是她會害怕、恐懼做很多事,其實她是可以自己行動的,但是日常都是坐輪椅,她坐下了就不敢站起來,站起來了又不敢坐了,因為她得了病以后,情緒就異常焦慮,開始變得害怕站起來這件事。對這種老人來說,消除她的恐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供一個溫馨的、療愈性的環境。
當時我給她找到的這個養老院,整體的裝修都不是像醫院、養老院的,而是懷舊風的、像家一樣的裝修。很神奇的是,當時跨進電梯大門之后,她立馬就能從輪椅上直接站起來了。
▲左:養老院的失能老人;右:星星體驗制作餐食
兩年的時間里,我接觸過很多不同的養老機構。有社區類型的,服務于自理老人的養老社區,住的很多都是高知高干老人,他們會去各地旅游,有時候還會去演出、做演講,做各種各樣的活動,每天是很快樂的。
還有一些養老機構是主要面向失能老人、高齡半自理老人的,來到這里主要是因為家里照顧不了了,或者有阿爾茲海默癥。對于這些老人來說,不管是被迫還是自愿,找到一家合適的機構是迫在眉睫的。
其實這幾年來找我們的人,能夠自理的老人在數量上是沒怎么變多的,因為大眾眼里看來,住養老院還是一件比較難接受的事情。養老社區雖然非常好,但是很多老人還是認為好歸好,但我還是想住家里。
數量增多的,能下定決心去住的,基本上是那些半自理的老人,家里實在沒有能力照顧了,比如我聽說過有人一年甚至換過十幾個保姆。
我做這份工作其實有點誤打誤撞。剛畢業的時候我也有接到幾家公司的offer,有新能源行業的,也有互聯網,還有就是現在這家養老公司。對比下來,我當時覺得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養老是一個比較朝陽的行業,機緣巧合之下,21歲就開始了勇闖養老行業之路,我笑稱自己是“少走40年彎路”。
▲星星參觀的部分養老院的環境
00后在養老行業有時候會有點格格不入,我的同事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跟我孩子差不多大,我接觸的老人們可能會說我跟他們孫子輩差不多大,也會被質疑不專業、不穩重。
但是來了之后,做這份工作其實對我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一些影響,雖然可能工作中會有很多煩惱,但是我總覺得我接觸的這些老人都特別治愈我。有一次在養老院,我一直在做績效表格,開了一整天的會,有位奶奶就來問我說,你今天開不開心呀,我說還行,她就跟我說,星星,你得想辦法讓自己高興起來。
有時候我也挺迷茫的,但是因為這些瞬間,可能至少在未來三五年內,我還是會堅持做這件事。
▲夕陽在一家養老院參觀,展示板上寫著老人每天的活動
我自己一直是個很樂于嘗試不同領域的人。因為我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所以第一份工作順理成章地做了房地產營銷策劃。
后來進入養老行業也是興趣驅動的。我一直覺得相比做妻子、做媽媽,工作給我帶來的成就和快樂更大,在我二十八九歲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不婚不育的想法了。所以這就決定了,我老了以后肯定會去住養老院,身邊像我這種情況的,或者是離異的朋友現在也蠻多的,我就想為自己和朋友早做規劃。
一開始并沒有想好要怎么做,直到2021年10月份,我朋友帶我去參觀了一個養老社區之后,才決定要開始做養老院測評——拍攝、介紹不同的養老院,給來找我們咨詢的人推薦合適他們需求的養老院。
▲養老院的老人在彈鋼琴
▲采訪90多歲的爺爺
三年的時間里,看了大概70多家養老院。
做這行久了,我越來越認識到人的衰老是無法抵御的,你會看到很多很現實的場景。之前在拍攝一家普惠型養老院的時候,我們走進過一個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房間,那時候是一個冬天,陽光正好照進了窗戶,窗戶上放了很多老人以前的照片,還有子女的照片。工作人員跟我說她以前是個蠻厲害的老師,但是子女都在海外,不能回來看她。
我就感覺到挺唏噓的,無論她以前獲得過怎樣的成就,是怎樣的知識分子,都抵不過人的衰老的現實,也讓我確信了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的必要性。
夕陽會考察食堂的飯菜的口味、健康程度和豐富度
要深入了解一個養老院,只是參觀一圈、拍攝下來,是不夠的。
我們基本上都會在里面住一兩晚,看它里面的服務到底好不好,也會跟里面的老人聊入住的感受。很簡單,床舒不舒服、洗澡的水溫怎么樣、適老化設計合不合理,這些都是得自己親身體驗之后,才能跟家屬或老人說。
▲參觀一家治療專門老年癡呆的醫院
▲參觀養老院的適老化設計
其實很多中高端養老院,硬件環境和服務都不會差,也都大同小異,這個時候你就要關注細節,只有細節才能看出他們是不是真心在為老人著想。
比如今年我去過一家外資養老院,有一個細節點讓我現在都很觸動。它在每個房間的門口都非常清楚地標注了這個老人的注意事項,比如說“防跌倒”、“防走失”、“防吞咽障礙”,等等。所以無論是新護工還是老護工,每次進房間的時候都能夠清楚這個老人要注意什么。
▲和老人一起上書法課
▲夕陽采訪了一對金婚老人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看住在養老院里面的老人的狀態。
前年的時候,在杭州一家高端養老院,我們在餐廳里,窗外是車水馬龍的高架橋,里面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就看到一對90多歲的老年夫妻,爺爺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和奶奶并著肩走,然后他就把奶奶的手給牽住,放在他的身后,他們那個狀態就讓我很羨慕,覺得很幸福。他們的人生可能也沒有幾年了,但是讓我一瞬間感覺到原來還是有著這樣相濡以沫、白頭到老的愛情。
▲過春節這天,更多是兒女過來陪伴,只有一小部分老人回家過年。老人們會寫春聯、一起吃年夜飯。
今年春節的時候,我又回訪了一次之前去過的市區的一家養老院,想要記錄下那里的老人是怎么過春節的。就看到一大早老人們開始寫“?!弊?,我之前過去認識的奶奶,精氣神還非常健朗,在寫對聯,就讓我很開心,午休以后,他們又開始看書、練鋼琴,甚至打臺球。
我在那里采訪了一位93歲的爺爺,因為有老年大學合作,可以學書法,又交通方便,子女過來探望也很方便,他和老伴已經在這里過了6個春節。
我每天會收到幾十條來詢問的私信。大部分來找我的家屬,問得最多的還是價格的問題,然后就是服務怎么樣。
但是大部分人其實還是沒有搞清楚自己家的老人比較適合什么樣的,很多時候是我要去問他們。比如說你們家老人年紀多大?是非常健康,還是有基礎疾???能自理、半自理還是不能自理?家住在哪個區?這些問題決定了他們適合什么樣的養老院,我們會通過年齡、身體狀況去判斷他是適合去住郊區的養老社區,還是城市里面交通方便的、靠近三甲醫院的養老機構。
我還會問老人的性格是什么樣的,我也不會建議每個家屬都讓老人去養老院。因為如果性格比較孤僻,他可能就不太適合去養老院,更適合在家找一個專業的護工。
▲中高端養老院的居住環境
養老院的傭金是我一部分的收入來源,但是傭金并沒有那么高,而且并不是只要我們介紹人過去,他就給我錢,一般是要他入住一段時間以后,養老院才會返傭金給我們。有報道說做養老經紀人月入十萬,可能大多數是附帶保險性質的。目前我們團隊是還沒有盈利的,更多還是依靠我以前的積蓄在做這件事。
這件事情其實對我自己來說也挺重要的。因為我的父母也會老去,我是85后的獨生子女一代,父母是60后,在他們逐漸老去的過程中,我就會更清楚哪個階段應該做哪件事。
像我媽媽今年60歲,她去年說記性不太好,因為我接觸過很多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也會做一些老年癡呆的預防科普,就跟我媽媽說讓她去做個老年癡呆的早篩。我也問過父母,因為相比養老院,他們更想在家里養老,我就會開始計劃,比如再過個十年,要給家里做一些適老化的改造。
這個行業我肯定會做一輩子的,我在想等我70多歲,是個老婆婆的時候,再去養老院做測評,或者是直播,說不定會更有說服力。
▲小王在體驗養老輔具
我是上海本地人,很多人會說世界養老看日本,中國養老就看上海。我去過很多上海的養老院,比如日本人開的、法國人開的,可以看到不同養老院的管理風格都不一樣。
▲日資養老院,員工進入前須換鞋,防止灰塵進入;抹布必須分區使用
比如說日資的養老院,會秉持“自立支援”的理念,比較在乎老人的自尊,老人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做,能借助輔具站立就不靠護工扶。我去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地方一塵不染,所有的衛生標準非常嚴格,不同的公共區域必須用不同顏色的抹布清理,對清潔用具的消毒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
▲小王在體驗三維平衡訓練系統和水中康復訓練
那法國的就會偏向于康復理療,因為歐洲的運動康復在全球都走在比較前面。我在上海一家法國人開的養老院里面體驗了很多針對老人的非藥物療法,這些是我在其他養老院比較少能見到的。
比如他們有一個設備看著很像體感賽車游戲,其實是可以鍛煉老人平衡能力的三維平衡訓練系統,還有類似跑步機的步態評估訓練器械,用來預防老人跌倒。最有意思的是水中康復的訓練,我跟著工作人員下水,在水中做動作,感受水的浮力,它可以讓老人的身體在水中恢復知覺、舒展肌肉、放松心情。
我發的很多養老院,如果有粉絲來問,我就會把他們推薦給養老機構,讓他們自己去聯系,最后能不能談成我就不管了。
我的工作就跟新媒體相關,主要是做時尚生活領域的新媒體廣告。開始做養老自媒體這件事,其實是因為家里爸媽年紀逐漸大了,包括家里年長的親戚,都會問我一些跟養老相關的問題。我外公這一輩已經90歲了,他們會比較關心一些養老院、護理院的信息。
我心想反正他們也想了解,我就自己開始研究養老、去探訪養老院,我不會局限在給大家介紹不同的養老院,也會去老博會看各種新奇的助老產品。能夠讓很多人看到本身也是一件開心的事。
▲小王在東京老博會現場體驗VR產品
上周正好有朋友帶著,我去了一趟日本,去參觀了東京的老博會,還有一些社區養老的機構和賣養老用品、器械的專門店。
日本的子女成年后跟父母的關系其實不像中國那么親密,他們是相對獨立的,所以主要是政府來負責養老。無論是選擇居家還是到養老機構,大部分的費用都是政府負擔的。只要你40歲以后交了介護險,65歲以后就可以享受到相應的這些補貼。
我發現日本的居家養老目前是做得比較好的。他們每一個社區都有一個專門負責護理的管理員,叫care manager(介護管理員),他是經過專門培訓、需要持證上崗的。
▲日本的養老輔具,介護險補貼后,每月租賃價格在幾十至一百多人民幣
如果說家里有一個需要護理的老人,他就會來評估目前你的身體狀況屬于第幾檔的護理等級,針對你的情況,幫你配齊護理的器具,比如需不需要拐杖、輪椅,家里是不是需要一些適老化改造。根據護理等級的不同,日本政府的介護險會報銷70%-90%的開銷。
雖然大家總是說養老是朝陽產業,但是目前養老行業有個客觀的情況,國內做養老的幾乎很少有在賺錢的,包括開養老院、造養老器械的,大部分只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上?,F在中高端的養老院,入住率大概都在百分之六七十的樣子。整個國家來說養老院的入住率基本上就在50%,大部分是住不滿的,也就是說國內目前大部分人還是以居家養老為主的,子女能照顧就照顧,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太會送到養老院去的。
大家一聽到去養老院了,就覺得好像子女不孝,會有這個古板的印象在。
▲小王參觀養老院內為認知癥老人康復準備的房間,這些輔具可以刺激認知癥老人的五感
我現在也沒有因為介紹養老院收到過傭金。因為從感興趣,到入住,最后真的住滿一年拿到傭金,這個轉化率是并不高的。
我每次發完一條探訪養老院的視頻,會有大量的人來問,這個過程中挺多老人會跟我說過,他們看過七八家了。
買房子看了七八間可能都會下手了,但你想為什么他們看過這么多還沒進去住?說明在活力階段,不是非去不可的情況下,他們就會一直觀望。
說得現實一點,要有品質的生活還是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持,絕大部分一二線城市老人的退休工資可能就四五千、五六千,他們這輩子也是比較節約的,讓他一個月花很多錢,很多老人是不舍得的。對于子女來說,他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比如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子女已經五六十,子女也有小孩,甚至有孫輩了,他們也很難拿出很多錢來為老人養老。
▲小王探訪的養老院輔助失能老人的設備,可以幫助老人起身、去廁所洗澡
養老行業確實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我覺得可能更好的時候是在五到十年以后,70后、80后退休了,很多沒有子女的90后,他們退休了以后,在養老上的付費能力和意愿會變得越來越高。
日本東京都當地的養老協會有做一個黃頁和網站,你進去以后可以輸入自己的年紀、預算,它就可以幫你過濾篩選養老院。我在國內好像還沒有看到這樣的東西,做養老中介的人現在還是比較零散的,信息也會比較分散,但隨著這個行業和老齡化的發展,我覺得未來會有更加系統化、平臺化的生態出現。
一、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
綜合評價,該名稱象征著全面提升每個學習者,引導他們在學業上追求卓越并涵養多彩的綜合素養。它不僅體現了對受評者的關愛,更包涵了對他們未來的期待。在國家首都北京,這項工作如同輕柔的春風,滋潤著每一位學生的心田,助推他們通往更加寬廣豐富的人生旅途。
深入探討,如果教師不僅在意學生的學術成就,還關注他們參與社會實踐的情況、體育課程的參與度及面對挑戰時的自尊心,能否讓您感覺到自我價值的全面認可呢?這正是綜合素質評估的獨特魅力所在,它讓每一位學子都能在陽光下盡情地展現真實的自我,自由地成長。
二、記錄成長的點點滴滴
在盛名京城的北京市,綜合素質評價不僅是一張詳盡的表格,更是一本細致入微地記錄個人成長歷程的全書。這部書系統闡述了閣下所參與的各種類型活動,涵蓋了黨團事務和義務奉獻等領域,每次參加都被精確無誤地載入其中。這些記錄仿佛人生旅途中的細沙礫石,雖然微小,但日積月累,終將堆積如山,見證您的成長與進步。
除此之外,這些記錄并不僅僅局限于數字和文字,而是對您實際經歷的真實反映。例如,您在"一十百千工程"中的出色表現或者在公益活動中幫助老人過馬路的善舉,都將成為您寶貴的人生回憶。這些記憶不只是個人的財富,也是社會的共同遺產,共同譜寫著我們的歷史篇章,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和諧。
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在綜合素質評估體系中,我們著重學生全面發展,而不僅是學術成就。這如同培育樹木,枝葉繁榮與樹根牢固并重,以使其堅韌挺拔,迎風挺立。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競爭和未知挑戰中穩定發展,展現強勁實力。
譬如,一位學生在數學競賽中榮獲獎項展現出卓越智慧;他在校內樂于助人,顯現高尚品行;運動場上他全情投入,展露健康體魄;藝術課上他發揮創意,賦予卓越審美體驗。這是其多方面發展的具體體現,亦是綜合素養評估的重要考量因素。
四、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
北京市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策略,猶如為學子提供一面明鏡,使其不斷在成長過程中反省自我發展與待完善之處。成形性的評價側重于觀察學生的日常舉止和進步情形,而終結性的評價主要針對學生在規定時間里的總體狀況進行總結和評估。
該評估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自身成長,而非唯考試分數論,激勵他們不斷努力,實現自我增值。每一微小進步都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同時,這種評估方法也能幫助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參與活動的記錄與收獲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針對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的細致內容進行詳細記錄,包括參與程度、時間以及收獲等因素。該評估堪稱學生生活中青春之路的記錄,生動描繪每一階段的獨特面貌。它既展示了個人成長道路,也映射出相應群體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及其深遠影響。
以某生為例,該生熱衷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從中領悟人際溝通及問題處理技巧,此乃其寶貴的社會實踐經驗。這些經驗將伴隨其成長,成為其人生旅途中的珍貴財富。同時,這些記錄亦向社會展現了學子們的努力和奉獻,使其價值得到社會認可。
六、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
素質綜合評價體系重視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學校將詳盡記錄每位同學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以及體育活動參與情況。這些數據構成了學生的健康檔案,全面展示他們的身心狀態和運動習慣。
在關注學生學業成效的同時,學校同樣特別注重其心理素質和應對壓力的能力培養。這些詳實記錄猶如學生內心的指南針,引領他們勇敢面對生活的風雨,克服重重困境。在學校全面而細致的關愛下,學生身心得以全面和諧成長,鑄就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心態。
七、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北京教育部門因應學齡段和教學實際情況,精心制定了綜合性評價體系。這個體系就像在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個性化的成長路徑,確保學生能夠根據個人能力和需求,獲得最優質的引導和幫助。
以高中生評價機制為例,鑒于他們處于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學校依據個體成長差異制定了包含學術與非學術領域的全面評估準則,這方便學生明晰自我發展道路,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和自信心。
八、綜評平臺的使用
為推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首都北京引入"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簡稱"綜評平臺")。此平臺堪稱學生的數字生涯檔案館,全程追蹤他們的成長軌跡。師生在此共享、公平、實時且精準地評估每名學生的進步,悉心關注與肯定每個孩子的成長。
本平臺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測評效率,亦保障了評估過程的公平透明。學生與教師得以實現實時查看并更新評價信息,從而精確定位學生的學習動態。這一評價體系激發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也賦予教師更為有效的教學指導和幫助。
九、自我反思與自我管理
綜合素質評估制度強調學生深入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這如同為他們提供了一面鏡子,讓他們在不斷成長過程中看清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深入反思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優勢并改進缺陷,從而科學地制定未來發展計劃。
自我管理教育旨在塑造學生的學術及生活自理技能,包含設立目標、策劃方案及執行計劃等環節。這些都是他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關鍵素質,也是評估綜合能力的核心指標。通過自我管理訓練,學生能進一步增強個人主動性與獨立性,以自信昂揚的心態應對未來挑戰。
十、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北京市實施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旨在不僅促使學校承擔引領責任,亦帶動廣大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通過家校社三方的緊密協作,努力構建優質教育生態圈,為培養學生全方位發展和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此種協同實踐,實質上起到了引導學生順利步入社會,從而獲取人生價值的紐帶作用。
在這一過程中,學校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堅守辦學理念,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精心策劃評估方案并提供精準輔導。家庭亦是堅實后盾,持續關注子女成長,為他們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激勵。社會則為學生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寬廣舞臺,豐富的資源與平臺助力學子充分發揮自身才能與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