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當年總有一種感覺,級別提升了、HP和MP提升了、其他屬性值也提升了,甚至裝備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面對敵人卻永遠無法碾壓,在打BOSS的時候每次都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道具。
其實,我們級別提升,敵人也在不斷提升,正是如此我們無法感受到更換強力武器帶來的快感。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升級后屬性微弱的提升,對戰局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連續提升幾級戰況又不同了。也正是這個原因,無論是《仙劍》哪個版本,在面對強大BOSS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性先練練級,做好充足的準備。
多年后我們注意到,《仙劍奇俠傳》其實不需要練級的,只要善于管理金錢,懂得購買價廉物美攻擊高的武器,就可以快速解決BOSS。暗器在《仙劍奇俠傳》的地位非常高,往往都能打出超越高級法術的傷害。當年最欣賞柳葉刀,耗盡家產買幾把,用來干BOSS很爽。
在盛漁村買木劍的都是高手
如果想要享受碾壓的快感,我們只需要讓阿奴提前登場就可以了。阿奴出場就已經學會了最高級的法術,甚至連乾坤一擲都會。級別甚至比赤鬼王還高。
在阿奴眼中,前期的BOSS基本上都可以實現秒殺,乾坤一擲、奪魂,以及高階法術都能產生極高的傷害。
如圖:
奪魂直接帶走了赤鬼王,他的血量也就1800的樣子。
這么看來的話,前期的BOSS也不是那么難對付,只是當時我們級別低裝備差,因此干不過他。隨隨便便兩三個“召喚術”就能送他歸天了。
游戲中也給李逍遙一次回到過去的機會(也是給玩家一次虐殺怪物的機會),當我們再次來到十里坡時。見到這些久違的蟲子螞蟻 ,忍不住就釋放了一個酒神,連它 們下輩子的血量都炸完了。
這種感覺是不是很棒呢?
不知道多少玩家和我一樣,在得到一件武器或者裝備之后,就會馬上裝備一下看看屬性,對比原來的裝備,看看哪一件更好,然后就選用。
對比時,所有的屬性都提升自然極好。要是部分屬性提升,部分屬性減少的話,就讓人糾結了吧!到底選哪一件好呢?最后決定先穿上一件試試效果,不行再換另一件吧!
前期的玩家們卻都很執著,再微薄的屬性提升都感覺很重要。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前期商店中兜售的裝備,即使僅提升1點的防御,價格再高我們都要買下來,說不一定就這么一點防御就讓我們撐過了BOSS的連番轟炸。
在后期,屬性提升少的裝備效果不太明顯,換不換意義都不大。
玩《仙劍奇俠傳》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剛剛在商店重金購買的武器裝備,下一個場景就在箱子中開出來一件。
后期玩家們學機靈了,《仙劍奇俠傳1》買貴重武器都是非常不智的,價格貴還用上,像是什么玄鐵劍、龍泉劍、玉女劍、金童劍。
畢竟好的武器都在箱子中,像是太極劍、無塵劍、磐龍劍、七星劍、天蛇杖、巫月神刀。
李逍遙最好的武器是什么呢?無塵劍或者太極劍
估計很多玩家都和我一樣,直接選用了無塵劍,加武術。但看了下面的測試之后,你就會認為李逍遙最好的武器應該是以加靈力為主的“太極劍”。
無塵劍:武術+200、防御+20、身法+77、吉運+33
太極劍:武術+158、靈力+90、防御+35、身法+50、吉運+33
在面對苗族首領時,小編先后用木劍和無塵劍來測試“御劍術”。
木劍
御劍術,傷害:78
無塵劍
御劍術,傷害83
即使更換了無塵劍,御劍術的傷害仍然是這么低,這其實就說明了李逍遙的技能傷害主要還是來自靈力,而并非是武術。武術增加的效果,對于平A,以及天罡戰氣+醉仙望月步有好處。
其實,在面對這些低階敵人的時候,無塵劍平A就能在幾招之內干掉他們。
如圖:無塵劍普通攻擊,傷害也是比較高的。
但無塵劍出現時間太晚,已經在最后的章節。雖然武術加得多,但后期真心沒什么效果的。手中拿木劍和無塵劍都不影響召喚術的發揮。
一句話概括:
喜歡直接砍用無塵
喜歡用法術拿太極
當然了,酒神咒的主要威力還是在于玩家現存的MP值。
另外,我們再測試一下趙靈兒換武器的傷害,這一次我們使用和法術對口的冥蛇杖,釋放雷咒對比傷害。
仙女劍
雷咒,傷害82點
冥蛇杖
雷咒,傷害183點
這個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翻了好幾倍。法術本來就和靈力掛鉤。此時趙靈兒級別低,要不然產生的傷害絕對不止這么一點點。
其實游戲后期拼的都是召喚術、法術和技能,而這些招式的傷害都和靈力有關。加靈力的武器都是首選。
當然并不絕對,畢竟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武器。
這就要提到,能使用玄冥寶刀的阿奴了!
《仙劍奇俠傳》最暴力的武器,絕對是阿奴的玄冥寶刀。此刀認主,只有心靈純潔的阿奴和蓋羅嬌可以使用。
攻擊兩次,而且是全屏攻擊。要是在初期出現的話,打小怪完全是切西瓜。
不需要醉仙望月步,直接加天罡戰氣,仙風云體術可有可無。然后平A就可以了。上面兩只怪物的傷害最高,幾下就被砍死了。
當年小編使用的是純武術派系,李逍遙的無塵劍+天罡戰氣+醉仙望月步、趙靈兒的鳳鳴刀+夢蛇+天罡戰氣+醉仙望月步、以及阿奴的玄冥寶刀+天罡戰氣。
試問:得有多屌的敵兵才能扛得住?
夢蛇:
后期我們使用阿奴一般都是使用此刀,如果對法術比較依賴的話可以使用鬼頭杖或者冥蛇杖。
如下圖:
初始裝備藤甲,受到的傷害:
頂級裝備玄武戰袍,受到的傷害
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不過由于篇幅原因,我們下一期再來慢慢討論。
每個年代的玩家接觸到的游戲都是不一樣的,投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曾經的我們也追逐過最新的游戲,但總有一天還是會停下了腳步,在回味經典游戲的同時,尋找逝去的青春。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游戲不只是技術層面的東西,已成為一個時代的特殊符號,融合了我們的情感記憶,沉淀了時代變遷。當年老舊的街道拆的拆修的修,物是人非,唯有游戲,依舊是當年那樣精彩,每一幀畫面,每一個人物,都沒有隨著時代變遷而褪色,相反,愈加鮮明。
沒錯,我們懷念的不是游戲,而是屬于我們的時代。
21世紀經濟報道新質生產力研究院綜合報道
早上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在過去的24小時內,科技行業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來跟21tech一起看看吧。
【巨頭風向標】
1、 美國司法部可能尋求讓谷歌實施重大變革,或強制其剝離安卓系統。美國法院判定谷歌搜索業務觸犯反壟斷法,訴訟程序將進入第二階段,法院將裁定谷歌因違反反壟斷法需要面臨何種處罰。關注此案的律師稱,在下一階段,美國司法部律師可能尋求阻礙谷歌主導下一代搜索技術(對話式人工智能)的努力,并使其他搜索服務提供商更易蠶食谷歌95%的市場份額。微軟前助理總法律顧問Gene Burrus表示,美國司法部律師幾乎肯定還會要求法官采取“結構性補救措施”,比如迫使谷歌剝離安卓系統,而非僅要求谷歌就經營搜索業務的方式以及與蘋果等公司的合作關系采取“行為上的改變”。
2、 亞馬遜40億美元投資AI初創公司Anthropic,遭遇英國反壟斷機構調查。英國CMA啟動對亞馬遜投資AI初創公司Anthropic的調查,以評估其對市場競爭的影響。亞馬遜對此表示失望,強調投資未達審查門檻,不會引發競爭擔憂。Anthropic也重申獨立性。這筆40億美元的投資引發反壟斷擔憂,類似谷歌和微軟在AI領域的投資也面臨監管審查。隨著AI技術發展,監管重點從互聯網轉向AI領域,以防范科技巨頭形成寡頭壟斷。
3、 iPhone 17 系列或將新增“Air”版本。據悉,蘋果今年的iPhone 16系列可能僅進行小幅度更新,以保持銷量穩定。預計iPhone 16系列將支持Apple Intelligence,新增Action按鍵,改進設計,屏幕尺寸小幅提升,并有新顏色選項。而重大變革預計將在2025年推出,包括新款iPhone SE和iPhone 17“Air”版,后者可能采用輕薄設計,介于標準版和Pro版之間。
4、 字節被曝尋求50億美元貸款再融資,公司“不予置評”。近期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正在積極與相關金融機構展開洽談,期望對其現有的50億美元貸款進行再融資,期限三年。此舉有望成為中國借款人年內進行的最大規模貸款再融資交易之一。此前,字節跳動曾2021年敲定了合計50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定期和循環信貸各占一半。此次再融資可能是為了降低融資成本、優化債務結構或滿足其他財務需求。記者據此向字節方面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5、 微軟Copilot AI被指可被黑客操縱。微軟的Copilot AI在Windows系統中存在漏洞,可能導致企業敏感數據泄露和釣魚攻擊。安全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可以利用這個漏洞獲取用戶的聯系人信息,并使用Copilot向任何用戶發送惡意附件。此外,他們還演示了如何利用Copilot誘騙用戶修改銀行轉賬收款人信息而不需要獲得員工賬戶。這種攻擊方式非常簡單且高效,只需幾分鐘即可生成大量具有欺騙性的郵件。然而,Copilot的缺陷并非無法修復。一些專家建議企業在使用Copilot時要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以確保數據安全性,并提醒人們謹慎對待來自未知發件人或不可靠來源的電子郵件。
6、 谷歌開發乒乓球機器人,與人類對打勝率超四成。谷歌旗下DeepMind宣布團隊開發出一款乒乓球機器人,可在比賽中達到人類業余乒乓球選手的水平。該研發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發文介紹,這是首個在乒乓球比賽中達到人類業余選手水平的學習型機器人智能體,其主體為一個六軸機械臂,可通過底部滑軌前后左右移動。在與人類進行的29場比賽中,機器人贏得13場,勝率為45%。對戰者皆是機器人未見過的人類選手,技能水平從初級選手到高級選手不等。研究人員說,機器人輸掉了所有與高級選手的比賽,但贏得了所有與初級選手的比賽以及55%與中級選手的比賽。
7、 中國手機品牌海外市場積極引入Gemini模型。谷歌正在與小米、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展開合作,試圖將谷歌Gemini引入更多國產機型。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宣布,通過與谷歌密切合作,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AI成果。接入谷歌Gemini的是OPPO國際版機型,國行版將使用OPPO自研AI大模型。小米創始人雷軍稱,即將在國際市場推出的小米旗艦將與谷歌保持合作,充分利用谷歌Gemini模型和谷歌云。
8、 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新增十大AI制藥核心場景。在華為云醫藥健康AI高峰論壇上,華為云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總裁尤鵬表示,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新增了靶點口袋發現、分子對接、分子屬性預測、自定義屬性建模、分子聚類、口袋分子設計、自由能微擾、合成路徑規劃、分子優化、分子搜索等十大AI制藥核心場景,能夠將藥物設計的效率提升33%,優化后的分子結合能提升40%以上,實現早研階段的全流程加速。
9、 小米汽車二期工廠挖出古墓?小米王化回應。近日,有網傳視頻顯示,小米汽車二期工廠挖出了古墓,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回應稱,該消息為假。王化表示:“真實情況哭笑不得。假的,周營大集正在做文勘(正常勘查),保安理解文勘就是挖古墓,也不算啥惡意造謠啥的,大家散了吧。”
10、 寧德時代落地首家C端門店。寧德時代聯合車企共同打造的新能源生活廣場在成都開業,首批入駐41個品牌,展示超70款新能源熱門車型,預計到2024年底入駐車型將超100款。該廣場共分為兩層樓,設有新車區、未來車區、轎車展車區、SUV 展車區、MPV 展車區等。廣場內展車均搭載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包括麒麟電池、神行電池等。(財聯社)
11、 全球首個“RISC-V車路云協同1.0驗證示范系統”發布。據上海臨港微信公眾號消息,“上海RISC-V數字基礎設施生態創新中心”揭牌暨“RISC-V車路云協同1.0驗證示范系統”發布活動上,RISC-V車路云協同1.0驗證示范系統發布。這是全球首個面向智慧交通場景應用的RISC-V車路云協同1.0系統。活動上,上海RISC-V數字基礎設施生態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并與上海臨港投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2、 高合汽車宣布進入司法預重整階段。高合汽車在其官網上發布《致高合車主朋友》,宣布目前正式進入司法預重整階段,通過自救方式尋找“重生”的有效方案。高合稱,“司法預重整”不是“破產重整”,更不是“破產清算”。據了解,預重整期間為決定書作出之日起六個月,有正當理由的,經預重整管理人申請,可以延長三個月。在業內人士看來,高合進入司法預重整,意味著其正努力尋求外部資源,盡快復工復產,以重返新能源汽車賽道。
13、 OPPO出售21項專利。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轉讓記錄顯示,飛利浦從中國手機廠商OPPO手中收購了21件通信標準必要專利,包括“無線通信方法、網絡設備及終端設備”、“基于設備到設備的通信方法及終端”、“獲取延遲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裝置”等專利。分析稱,更有可能的情況是,這些轉讓是直接由于飛利浦今年早些時候對OPPO提起的專利主張和解的結果;另一種情況是,資產交易是在和解后完成,這意味著OPPO現在通常準備向已知會提起訴訟的公司出售專利。今年1月,OPPO和飛利浦簽署了一項專利許可協議,結束了兩家公司之間的全球訴訟。
14、 鄭州富士康正招“高價”工。一位招工中介表示,目前富士康正在招“高價”工,主要是小時工和返費工。小時工的時薪為26元,而返費工在打卡90天后可獲得7500元的返現獎勵。對于媒體報道的“5萬人涌入富士康”,前述中介介紹,目前每天面試入職的人基本上都是排長隊,原因在于“馬上要量產iPhone16了。”據該名中介稱,“基本上報名面試(的人)90%都可以過。就是看看有沒有傳染疾病、文身、前科、煙疤這些。但有小一點的或者說不顯眼的文身,都能進,要求沒有那么嚴。”(每日經濟新聞)
15、 “飛的”試航,昆山至上海浦東機場30分鐘內。據“昆山發布”,8月10日上午,昆山城市航站樓-上海浦東機場的“空空聯運”服務迎來試航,打造空中聯程接駁、商務出行新業態,將原本1.5-2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至30分鐘內。昆山在低空經濟需求端應用市場領域再度發力。8月18日此項飛行服務正式開通后,昆山城市航站樓也將成為全國首家開通跨省“空空聯運”項目的城市航站樓。
16、 雄安千方數城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提速雄安智能網聯交通進程。8月9日,雄安千方數城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雄千數聯”)成立。據記者了解,雄千數聯由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與千方科技(002373.SZ)共同出資,前者系中國雄安集團全資子公司。目前,雄千數聯由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后續雙方將根據協議按比例注資。資料顯示,雄千數聯雄千數聯是雄安集團內第一家由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聯合創辦的企業,旨在通過車路云網一體化的智能網聯城市級規劃、建設與運營,助力雄安新區加快建成全國數字道路、智能網聯、智慧交通新標桿。
17、 2噸級國產大型無人運輸機成功首飛。8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雙發無人運輸機在四川自貢鳳鳴通航機場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首次飛行試驗持續約20分鐘,飛行過程中,各系統工作正常。該無人機翼展開16.1米、高4.6米,具備12立方米裝載空間,2噸級商載能力,是國內目前按照市場需求研制的最大、全國產化的大型無人運輸機。同時,飛機還具有易裝卸、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度智能化等特點,為我國拓展航空貨運新場景、打造低空經濟智慧物流新業態提供支撐
【最芯見聞】
1、日本Rapidus欲建全自動2納米芯片工廠。日本芯片制造商Rapidus公司宣布,正在日本北部建設的芯片工廠將采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一條全自動化2納米芯片生產線,以滿足先進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該公司計劃明年開始2納米芯片的原型制造,但最早也要到2027年才能實現量產。通過自動化生產,Rapidus預計能夠將芯片交付時間縮短至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該公司工廠的外觀結構計劃于今年10月完工,EUV光刻設備將于12月進場。
2、二季度半導體和汽車占韓國整體出口比重超35%。韓國貿易協會8月11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半導體和汽車占韓國整體出口比重分別為23.5%和12.1%,兩大產品總比重達35.6%,為歷年單季最高水平。
【上市資本流】
1、地平線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智能駕駛獨角獸”地平線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這意味著拿到了香港上市的通行證。地平線是一家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應商,也是百度系高管出走創業的明星項目之一,最后一次融資投后估值超過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6億元)。2015年9月,剛剛成立不久的地平線就完成了首輪融資,投資人包括五源資本、高瓴、紅杉中國、金沙江創投、線性資本、創新工場及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
2、印度今年最大IPO誕生。Ola Electric于8月9日在印度本地市場上市。這是自2022年印度國有壽險公司(Life Insurance Corp of India)的27億美元股票發行以來印度最大的一次IPO。公司創始人Aggarwal畢業于印度理工孟買分校,隨后進入微軟印度研究院工作。Aggarwal在2010年創辦Ola Cabs,作為一款打車應用,Ola Cabs在印度市場取得了成功,成為該國主要的共享出行服務商。(證券時報)
【科技財報觀】
1、臺積電7月營收同比增長44.7%。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披露7月營收顯示,當月合并銷售收入達到新臺幣(下同)2569.53億元,較6月份增加23.6%,較2023年同期增長44.7%,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紀錄。累計2024年前7月,臺積電營收金額達15231.07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30.5%,同樣創下同期新高紀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