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ows 10 生命周期即將結束,有最新分析報告指出,數百萬設備或將因為與新版 Windows 不兼容而報廢。
Windows 10 即將于 2025 年 10 月 14 日退休,實則已經并不是新鮮事。因為微軟早已將這一時間節點清清楚楚地寫在“產品將于 2025 年退役或終止支持”的官方文檔中。
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lifecycle/end-of-support/end-of-support-2025
不過,讓眾人始料未及的是 Windows 10 退役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
就在 12 月 20 日,全球著名的科技市場獨立分析機構 Canalys 向業界揭曉了詳細情況,其表示“隨著客戶準備迎接另一個更新周期,微軟的 Windows 11 將幫助支持苦苦掙扎的 PC 市場,但 Windows 10 支持的終止可能會阻止數億臺設備獲得第二次生命,導致許多設備最終可能被扔進垃圾填埋場?!?/span>
最終全球多達 2.4 億臺 PC 可能因需要升級 Windows 11 而被阻擋在門外。對這一數值,路透社還對進行了重量換算,即倘若將這些個人電腦產生的電子垃圾用重量來評估,那么可重達 4.8 億公斤,相當于 32 萬輛汽車。
雖說現下距離 Windows 10 淘汰還有近 2 年的時間,而且許多電腦在操作系統支持結束后仍可保持功能數年,但 Canalys 警告稱,市場對沒有安全更新的設備的需求可能會很低,必須提前思考這些后果,早日采取行動。
Windows 11 的全面推動,PC 市場將回春
Windows 11 的到來,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用上最新的 AI 功能、獲得更加安全的升級等等,也能推動整個 PC 行業發展。
今年 10 月,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發布的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下降 9%,從上年同期的 7060 萬臺降至 6430 萬臺,連續八個季度下滑。彼時 Gartner 分析師預計這將是兩年市場低迷期的最低點,「對個人電腦供應商來說,好消息是最糟糕的時期可能會在 2023 年底結束。」
時下在 Canalys 的分析報告中,持以同樣的觀點。Canalys 分析師指出,由于消費者尋求更新疫情時代的個人電腦,以及隨著新的具備人工智能功能的設備涌現,2024 年個人電腦市場預期將實現 8% 的增長。Windows 11 的普及,也會推動新型 PC 銷量的增長。
Windows 10 支持期結束后,2.4 億臺 PC 將成為電子垃圾
另一方面,正如 CSDN 此前報道的——很多 Windows 10 設備并無法無縫升級到 Windows 11 系統。
想要安裝或升級到 Windows 11,設備必須滿足以下最低硬件要求:
處理器:1 GHz 或更快的支持 64 位處理器(雙核或多核)或系統單芯片(SoC) 。
內存:4 GB (GB) 或更大。
存儲:64 GB 或更大的可用磁盤空間。
圖形卡:支持 DirectX 12 或更高版本兼容,具有 WDDM 2.0 驅動程序。
系統固件:支持 UEFI 支持安全啟動。
TPM: 受信任的平臺模塊 (TPM) 版本 2.0。
顯示:高清 (720p) 顯示器,9 英寸或更大監視器,每個顏色通道為 8 位。
Internet 連接:Internet 連接是執行更新以及下載和使用某些功能所必需的。Windows 11 家庭版版本需要 Internet 連接和 Microsoft 賬戶才能在首次使用時完成設備設置。
現如今,放眼全球,據 Statcounter 數據顯示,Windows 10 的使用率高達 68%,遠遠超過 Windows 11 的使用量。
聚焦到國內用戶,Windows 10 的使用率也不低。就在本月初,CSDN 發起過一項關于 Windows 版本的使用投票。根據數據顯示,Windows 10 的使用率依然高票排名第一,占比 65%,Windows 11 用戶量僅占比 22%。
面向 Windows 10 龐大的用戶群體,Canalys 預估,截至微軟官方在 2025 年 10 月 14 日終止對 Windows 10 支持的近兩年期間,約五分之一的設備將因與 Windows 11 操作系統不兼容而成為電子垃圾。這相當于 2.4 億臺個人電腦。如果將這些折疊的筆記本電腦全部疊放在一起,它們的高度將比月球高出 600 公里。
原本這 2.4 億臺個人電腦中,如果它們處于良好狀態,至少可以進行回收利用,但由于它們與最新支持版本的 Windows 不兼容,Canalys 表示,這會大大降低它們在翻新和轉售方面的價值。
報告:微軟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事實上,這并不是業界第一次警告 Windows 11 的系統要求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10 月份,美國公共利益研究組織 PIRG 曾做出更為悲觀的預測,預計將有 4 億臺 Windows 10 電腦最終被報廢,而對舊操作系統支持的終止可能會帶來有史以來垃圾電腦的最大增長。
或許微軟也考慮過這一點。就在 12 月初,我們也曾報道過,微軟宣布 Windows 10 的擴展安全更新將持續到 2028 年 10 月,個人可以使用擴展安全更新,以此來給消費者或者企業有更多的時間過渡。
不過,擴展安全更新需要付費,目前年費具體金額尚未確定。這樣的做法也引來不少網友的吐槽。因為按照微軟在 2023 年 1 月之前為 Windows 7 和 Windows 8.1 提供付費擴展安全更新的收費標準,Windows 10 的擴展安全更新收費預期不會低。
正如我們此前報道的:
在 Windows 7 官方支持到期后,微軟對于已經訂購 ESU 的企業,在 Windows 企業版上,第一年收取的費用為每臺設備額外支付 25 美元,第二年的費用翻番至 50 美元,第三年為 100 美元。
對于運行 Windows 7 專業版的電腦而言,每臺設備第一年的費用為 50 美元,以后每年的費用翻番,分別為 100 美元和 200 美元。
如果微軟對 Windows 10 的擴展支持采取類似的定價結構,那么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將是遷移到支持 Windows 11 的 PC,從而迫使舊 PC 進入廢品堆。
淘汰掉舊設備,將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
進入廢棄堆的舊電腦,讓消費者有了解脫,但是對環境而言,又是一個巨大災難。
在報告中,Canalys 稱,因 Windows 10 而淘汰掉的舊電腦還不能跨域數字的鴻溝。往年,一些廢棄的電腦會通過慈善捐贈的渠道來最大限度地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但如果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行業的數字平等,顯然是不可行的,也不具有社會可持續性。
「實際上,數字平等意味著確保全球弱勢群體和發展中社區能夠訪問信息技術并充分利用和從中受益。為這些不受支持的 PC 賦予第二次生命顯然是環保的最佳選擇,但捐贈這些設備不會推動業界彌合數字鴻溝的努力」,Canalys 說道。
在前有微軟給出的解決方案,消費者不買單;后有不干預的做法,環境無法承載的情況下,究竟該怎么做?
對此,Canalys 在報告中呼吁,微軟等設備制造商和軟件供應商“最大限度地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的迫切需求。
Canalys 認為,Windows 10 支持結束后產生的電子垃圾規模凸顯了設備供應商和操作系統供應商在最大限度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方面的作用。為了促進循環經濟,原始設備制造商必須將耐用性、可修復性和可回收性納入其設備的設計中,而操作系統供應商必須確保這些設備盡可能長時間地可用和安全。總的來說,這些努力可以支持最終用戶、合作伙伴和 ITAD 專家,確保設備不會過早丟棄,而是通過維修、重新部署、翻新和轉售獲得第二次機會。
同時,就目前情況而言,Canalys 也表示,盡管歐盟即將出臺一項法規,要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供應商在設備推出后的一段時間內提供功能和安全更新,但目前還沒有任何法規來推動個人電腦市場的這一變化。與此同時,跨行業合作可能是解決技術行業令人擔憂且持續存在的電子垃圾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
換上 Linux 是否可行?
對于 Canalys 的呼吁,截至目前,微軟并未做出回應。
面對如此龐大數字的電子垃圾,不少用戶埋怨道“我仍然不明白強制 TPM 存在的想法是什么。如果沒有它,Windows 也能正常工作,而且繞過它也很簡單”。
對此,微軟官方曾解釋稱是為了安全著想。搭載 Windows 11 系統的硬件必須支持的 TPM (受信任的平臺模塊) 2.0 早在 2016 年便已經成為電腦的標準版本,它旨在提供與安全性相關的基本功能,主要涉及加密密鑰。
行業中,iOS、MacOS 實則也早已這么做了。微軟如今選擇此舉,也是為了更好地提供安全的體驗。不過,不少用戶并不買單。
有網友也直接出謀劃策給出了建議:
如何攔截這種性質的”報廢“機器?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在這樣的機器上安裝適合新手的 Linux 發行版并將其贈送出去。想想看,這未必不能走通。
蘋果對其 Macintosh 系列做了同樣的事情,較新版本的 macOS 不支持某些較舊的 Mac。MacOS 的這種情況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而且似乎沒有人關心 Apple 這樣做。在舊 Mac 上安裝 Linux 以保持其活力,就像舊 PC 一樣。
看來現在是傳播 Ubuntu 和 Mint 的好時機!
參考: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730914
https://www.canalys.com/insights/end-of-windows-10-support-could-turn-240-million-pcs-into-e-waste
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windows/windows-10-support-ending-could-be-an-environmental-disaster-that-puts-240-million-pcs-on-the-scrapheap
你的Win10又被催升級了!
作為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統提供商,微軟在2021年推出的Windows11的市占率,不足上一代Windows10的4成。但微軟仍舊不斷地催促用戶更新。
很多用戶“固執”地不升級,不僅是因為換機費用問題,更大的擔心是bug漏洞和信息安全隱患。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操作系統關系著用戶的數據和隱私,誰也不愿意這些數據被一家國外巨頭壟斷。
01、青黃不接!Win10用戶不愿升級
距離Win10“退休”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但被微軟給予厚望的“繼任者”Win11,在今年11月的市場份額僅為26.66%。而據市場調研機構StatCounter統計的數據,同一時期,Win10依舊穩居第一,占據著68%的席位。
這一現狀顯然是微軟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該公司也千方百計地引導用戶從Win10更新到Win11。
最近,微軟的升級督促又來了。
該公司Windows服務和交付首席產品經理Jason Leznek,在微軟官方技術社區發布了一則關于《計劃Windows10終止支持與Windows11、Windows365和擴展安全更新》的公告。
Jason Leznek在公告提到:微軟明確表示不會延長即將于2025年10月14日退休的Windows10的支持期。
這意味著,未來在Win10官方支持到期后,不管是個人用戶還是組織機構,想要繼續獲得關鍵安全補丁或升級操作系統,就得花錢了。
作為替代,微軟提供了三種解決方案,以幫助那些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更新到Win11的用戶:
方案一:繼續使用Win10,但需要付費獲得擴展安全更新(ESU);
方案二:升級至Win11,建議不符合升級標準的用戶重新購買硬件設備;
方案三:通過Windows 365遷移到云端的Win11。
目前,微軟方面還尚未公布具體方案的收費標準。但市場普遍認為,參考以往Win7的付費更新案例,這筆費用不會低,且會逐年增長。
據國外科技媒體ArsTechnica報道,此前在Win7的官方支持到期后,相關付費更新方案中,最便宜的方案每臺設備一年也要支付25美元;并且,在第二年、第三年還會分別上調至50美元、100美元。
所以,隨著Win10“退休”之期越來越近,現有用戶也都面臨著這個問題。但也不得不提,Win10等操作系統的用戶不愿升級,也確實有情可原。
自2021年10月5日微軟正式發布Win11以來,大大小小的安全漏洞以及爭議功能,都讓用戶對升級缺乏熱情。此外,Win11也不是你想“升”就能“升”的,它對硬件設備的要求很高,許多舊機型都被拒之門外。想升級?麻煩先換個新款電腦。
02、更佳選項:國產操作系統
升級or不升級?這不是一個問題。
Windows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操作系統之一,僅Win10一個版本就有一個超級龐大的用戶群體和生態系統。這也讓它成了黑客和病毒軟件“狩獵”的目標。
而在停更后,這一問題將會變得更加嚴峻。對現有Win10用戶來說,如何修復漏洞?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被病毒攻擊時如何防御?一連串兒的難題都將在停更后一一浮現。
目前看,除了微軟提供的方案外,國產系統也成了不少人的首選項。
隨著在安全性、可操作性和穩定性等性能上的逐步提升,Linux操作系統的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提升。這里面,國產廠商麒麟軟件,已與微軟、IBM操作系統并肩,搶占了中國市場的前三名!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目前Windows市占率仍舊排第一。這也引申出一個問題:如果某一天Windows斷供,會發生什么?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更值得大家思考:如果Windows系統消失,國產操作系統能做到什么程度?誰能在第一時間頂上?
在這方面,過去幾年,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確實做了不少努力,目前已經涌現出幾家頭部企業,如麒麟軟件、中科方德、凝思軟件、麒麟信安等。
今年1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技術創新應用協作組主辦的“2022年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解決方案‘最受歡迎典型解決方案’”評選中,麒麟軟件“國產操作系統CentOS遷移解決方案”排名第一,為應對CentOS停服給行業用戶帶來的各種風險,提前規劃和制定停服應對解決方案,并在金融、通信、能源等行業進行推廣,已在多家頭部企業成功落地。
今年6月,中科紅旗發布紅旗系統遷移平臺v2.0,向企業級用戶推出的CentOS遷移解決方案。
可見,國產操作系統面對國外操作系統停服的反應基本成熟,可以為行業數字安全筑牢根基。
從綜合表現來看,近年來, 國產操作系統廠商不僅搭建了完善的產品和技術體系,在生態建設方面也頗有建樹,還可以聯合生態伙伴提供完善的行業解決方案。市場競爭格局上,雖然微軟目前仍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但其市場占有率已逐步降低;而Linux操作系統憑借良好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穩定性,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不斷提升。
對標Windows、實現國產操作系統市場化,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各個廠商也都在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軟件、硬件以及整個產業鏈上謀求更大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國產操作系統,完成國產化替代甚至打破Windows的壟斷,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