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超低音:85Hz以下

    包括BASS和地鼓。在這么低的頻率下,聽不出任何的音符。

    這個頻段基本不能亂動,否則監聽和耳朵會一塊摧毀。

    而我們錄歌,這個頻段全是噪聲,cut吧。

    低音:85-250Hz

    現代音樂精彩的低音是在90-200Hz這個范圍里,做一些小的提升可以增加現場感,將聲音位置后移,增強透明度。

    中低音:250-800Hz

    這個頻段的聲音不可缺少,但普遍有噪音感,多了會使人心里不適。

    如果懂頻譜分析,可以根據其他樂器的頻段相應調整。其他樂器響度大的頻段人聲壓低,其他樂器響度小的頻段人聲拉高。

    對于更業余的錄音,簡化的建議是保留250-500Hz不動,500-800Hz略微降低使音色不要太生硬。

    中頻:800-6kHz

    人的聽力對這個區域最敏感,人聲也都集中在這里。提升這個區域會增強明亮度。具體的調整方案要根據人聲音色、錄音環境

    和想追求的效果具體定制。

    高頻:6-8kHz:

    這個區域是一般音響的高音部。推進能增加聲音的亮度,這是一種作弊的辦法,但專業母帶處理時都會這么干。

    超高頻:8-20kHz:

    這部分是打擊樂器中聲音清亮的部分,在11-12kHz提升可以得到*聽起來更好*的音質。實際上商業錄音就是用這個方法來讓人

    們以為CD有192k以上的保真度。

    但是咱們的錄音條件,提升這個頻段只能聽到hiss就是嘶嘶聲,所以適可而止。

    再多的說明也沒有什么意義,說一下個人的習慣,是在激勵(如果需要)之前做一次EQ,用CE自帶的graphics eq的

    PREMASTER EQ再把100Hz下面的cut掉,這個EQ基本上全是按上面說的那一大堆在進行調整;在全部處理完后根據錄出來的質量和壓限的效果再做一次EQ,還是用自帶的EQ中的CLASSICAL V或者POPBAND,當然如果壓限已經夠狠,這一步就不用了不然放到有EQ的winamp里就太夸張了。

    至于其他用法,這里的人都是自己摸索,反復嘗試出來的,大家總覺得高手有秘訣,這句話對錄音后期處理來講,是不適用的。

    因為每個人的音色、設備、要求都不同,所以沒有統一而簡便的方法,只能反復試驗

    下面一排數字是省去了Hz (頻率),比如最前一個是100Hz,最后一個是16 KHz,也就是16000Hz

    超低音:20Hz-40Hz,適當時聲音強而有力。能控制雷聲、低音鼓、管風琴和貝司的聲音。過度提升會使音樂變得混濁不清。

    低音:40Hz-150Hz,是聲音的基礎部份,其能量占整個音頻能量的70%,是表現音樂風格的重要成份。適當時,低音張弛得宜,聲音豐滿柔和,不足時聲音單薄,150Hz,過度提升時會使聲音發悶,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強。

    中低音:150Hz-500Hz,是聲音的結構部分,人聲位于這個位置,不足時,演唱聲會被音樂淹沒,聲音軟而無力,適當提升時會感到渾厚有力,提高聲音的力度和響度。提升過度時會使低音變得生硬,300Hz處過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響,則會嚴重影響聲音的清晰度。

    中音:500Hz-2KHz,包含大多數樂器的低次諧波和泛音,是小軍鼓和打擊樂器的特征音。適當時聲音透徹明亮,不足時聲音朦朧。過度提升時會產生類似電話的聲音。

    中高音:2KHz-5KHz,是弦樂的特征音(拉弦樂的弓與弦的摩搡聲,彈拔樂的手指觸弦的聲音某)。不足時聲音的穿透力下降,過強時會掩蔽語言音節的識別。

    高音:7KHz-8KHz,是影響聲音層次感的頻率。過度提升會使短笛、長笛聲音突出,語言的齒音加重和音色發毛。

    極高音:8KHz-10KHz,合適時,三角鐵和立*的金屬感通透率高,沙鐘的節奏清晰可辨。過度提升會使聲音不自然,易燒毀高頻單元。

    平衡悅耳的聲音應是:

    150Hz以下(低音)應是豐滿、柔和而富有彈性;

    150Hz-500Hz(中低音)應是渾厚有力百不混濁;

    500Hz-5KHz(中高音)應是明亮透徹而不生硬;

    5KHz以上(高音)應是纖細,園順而不尖銳刺耳。

    整個頻響特性平直時:聲音自然豐滿而有彈性,層次清晰園順悅耳。頻響多峰谷時:聲音粗糙混濁,高音刺耳發毛,無層次感擴聲易發生反饋嘯叫。

    頻率的音感特征:

    30~60Hz 沉悶 如沒有相當大的響度,人耳很難感覺。

    60~100Hz 沉重 80Hz附近能產生極強的“重感”效果,響度很高也不會給人舒服的感覺,可給人以強烈的刺激作用。

    100~200Hz 豐滿

    200~500Hz 力度 易引起嗡嗡聲的煩悶心理。

    500~1KHz 明朗 800Hz附近如提升10dB,會明顯產生一種嘈雜感,狹窄感。

    1K~2KHz 透亮

    2K~4Kz 尖銳 2800Hz附近明亮感關系最大,3400Hz易引起聽覺疲勞。

    4K~8Kz 清脆 6800Hz形成尖嘯,銳利的感覺,>7.5KHz音感清徹纖細。

    8K~16Kz 纖細

    為什么選5.1

    事情是這樣的,我的創新小音箱盡管性價比特別高,但是用久了之后,最近出現一點時不時的在一定頻率下破音的問題

    我想,這套東西或許是時候升級一下了,但是想要升級2.0音箱,多少也要換成更好的吧,這就變成了一個問題,要多好?要怎么樣才算明顯提升?很多時候最后就會變成真力

    正好最近在看一些將家庭影院的,我想要不然就直接從2.0升級為5.1,豈不是特別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隨便問一下,價格都有些許起飛,比如好幾個朋友推薦的回音壁,只要是有點牌子的都有點貴,最垃的入門都要上千。

    經過一番擇選后,我選擇從二手平臺購買這一套,羅技的Z906音箱,非常經典的款式,有內置解碼,支持THX,有一個高達500W的低音炮,有遙控器,有控制盒,最關鍵的是它很便宜,牌子也好。整套Z906用906包郵到手。

    選5.1還有個原因是,使用過于習慣,長期沒有明顯體驗升級的設備打游戲實在不帶勁!時間一長,我發現自己身上也出現來電子羊尾的情況,換新的沒體驗過的音箱也許可以臨時消除這個問題。

    開箱和測試

    我剛拿到時候第一感覺是巨大,東西來源是私人影院倒閉后拆機

    加上個參照物,這樣比較一下就知道有多大了。

    里面填充物不多,基本上都是低音炮和衛星音箱塞的滿滿當當。

    成色我覺得還可以,不差,本來我還買了幾瓶黑色啞光噴漆準備翻新的。

    這五個音箱就是5.1中的5了,塑料外殼但是質感和份量都很實在

    這幾個是用來掛墻的,看起來很臟

    直接送去水洗,然后曬干

    還好這次是包郵,不然這個郵費也是一大筆支出,整套不算體積大約有10kg

    接著是控制盒,這一個盒子真的就是控制作用,主要功率器件和解碼板都在低音炮里。

    低音炮很重,我提了第一次沒提起來。

    很多拆機的沒有這個遙控器,我找了好幾家最后才找到這家又是包郵又有遙控的。

    看起來也很臟,噴酒精消毒清潔一下

    遙控器是使用三節7號電池,還好抽屜里有

    音箱背面是這樣的,有一個1/4接口,然后是紅黑接線夾板

    這一個銀色線纜就是用于衛星音箱和低音炮連接的,賣家給我配的是整套全新的線

    可以看到其中一根半圈是有黑色的,用于區分正負極。

    低音炮的個頭是真的大,把它挪到桌子上還有點費力

    金屬網格保存良好,沒有變形和凹陷,這次購物體驗還是很滿意的。

    因為連接線沒配,我找了一個雙蓮花轉接3.5mm來插,用于安裝前測試

    我先接了兩個前置左右和一個中,試試看行不行

    按一下電源鍵,成功點亮!

    我先來試試看Switch接線怎么樣,但不知道為什么都不出聲音

    而且更奇怪的是手柄失靈了,可能是哪里沒有接好

    再試了一下iPod Classical,同樣也是沒有聲音,不懂是不是因為Z906本身有一些檢測電路,最好不是某些地方壞了導致的。

    這樣就不能偷懶了,我把所有的音箱都進行連接

    在測試時候的布局是這樣的,所有都分布在座位四個位置上面,因為只是測試因此并沒有仔細放置。

    還好,在完整接線后,音箱正常的出聲,而且聲音的包圍感非常不錯,不過這時候也出現一些差異,比如說,它的聲音和之前的創新T12相比,解析力更弱,低頻和中頻部分的分離明顯更差。

    Z906的整個控制都是通過控制盒來進行的,面板這邊我畫一個示意圖可以了解所有功能

    另外在右側還有音源輸入以及耳機輸出,有這一個盒子就能完成所有的事情

    重新連接好后,我試了一下Switch,可以說是完美,使用音箱的體驗與電視以及自帶喇叭比差距非常的大!

    不過這套看來也是有點老化,有一個衛星音箱的前面金屬網掉下來了,我用樹脂膠重新固定回去。

    在電腦上使用

    首先是低音炮放置的位置,我先把所有固定線的卡扣全部解開了,最后根據走線長度選擇放置在機箱的右側。

    盒子放置在鼠標前面,因為我的桌子前后距離還可以所以并不影響其他外設。

    因為控制盒很輕,單手操作會移動,所以我是用3M的泡沫棉來把控制盒黏在桌上

    這次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個音箱沒地方放置了,我想了一下之前有托投影儀的托盤,

    試了一下正好,但太占位置,只能現在臨時使用一下。

    如何解決?我后面購買了這種兩個支架,一百出頭,同樣還是在某魚上買

    中音箱放置的位置也是必須要考慮的,我測試了兩個位置,中屏下方以及鍵盤的前面,最后還是選擇【屏幕下方】這個位置,因為鍵盤在寫稿和打游戲時候需要一個移動空間以提供切換。

    最終布局是這樣的

    如何調試為什么是個巨坑

    其實前面直到插電源為止,都沒有坑點,問題就在于接線這塊

    Z906常用有三種方案:

    聲卡5.1模擬輸入(用于PC)

    雙聲道輸入然后內置效果輸出(適用于Switch和iPod以及手機等)

    光纖輸入解碼輸出(適用于PC和解碼器以及多數游戲機)

    那這里的話我因為優先插PC所以要使用5.1聲道,然后,我才發現,我用了很久的創新G6聲卡居然是不支持5.1聲道,只有虛擬5.1和虛擬7.1

    當初完全沒察覺,所以這東西不能用了。


    那么想要接電腦,先要考慮怎么接,這里我發個示意圖,每個主板應該會有差別因此這圖僅僅適用于微星主板。


    這板子最大問題就在于沒有光纖接口所以不得不使用模擬5.1輸出,光纖接口通常長這樣


    但有時候一些設備會與3.5mm接口合并,比如我用了很久的創新G6 ,它的線性輸出(右側接口),就是集成有光纖燈的,所以使用的是3.5mm接口的光纖線,而不是常見的方口


    回來繼續說,如何使用主板的5.1接口,事實上多數情況下,只要按顏色來連接就可以,但又不是那么簡單。

    就算是按顏色連接,也切換到板載聲卡,但我發現這個音箱不出聲,那么原因肯定是沒有好好的配置,我使用的是Win11,先Ctrl+R輸入Control,打開控制面板


    在硬件和聲音這一項中,點擊管理音頻設備,雙擊揚聲器,劃拉這些滑動條時候無論怎么樣音箱都沒反應。


    點擊配置,可以選擇5.1聲道


    但是當我一直下一頁,點擊完成時候,彈出提示,此設備不支持該格式


    這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說是驅動問題?檢查一下發現,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太短?


    重新點擊配置按鈕,在選擇配置頁面點擊測試機直接彈出無法播放測試音調,到這里可以確定一定是驅動問題。


    果斷卸載驅動,Win+X選擇設備管理器,在聲音、游戲和視頻控制器下找到Realtek Audio然后卸載。


    這驅動是Win11幫我安裝的,能看但不能用,在卸載后,我們必須要去手動關閉Windows自動更新驅動的功能才算結束。Win+R后輸入 gpedit.msc打開組策略


    然后計算機配置---管理模板---系統---設備安裝---設備安裝限制---禁止安裝未有其他策略組描述的設備---編輯---啟用。


    但是問題又來了,怎么安裝驅動,因為我連這個板載聲卡具體型號都不知道,雖然是Realtek但型號也有細分,去查詢主板信息居然沒有。我想到了官網下載,但沒想到,微星官網下的驅動也是巨坑,不但出現了兩個輸出,而且都不能用!


    繼續卸載,這時候我想只能嘗試一下國產軟件,按照群友推薦下載某60驅動大師,讓它幫我安裝,裝完卸掉軟件萬事大吉。


    然后,這個方法居然成功了,聲卡正常運行。


    再度點擊配置,選擇5.1環繞,并且點擊任意喇叭,正常出聲,但是我發現怎么前和后不對?


    按照實際情況調整線路后我發現原來主板上接口顏色和音箱接口顏色是有差別的,具體來說就是有兩個顏色對應輸出是相反的,又是個坑!還好比較容易調整

    游戲測試

    游戲測試這塊,首先是CSGO,這款老牌游戲支持5.1聲道,只要簡單打開就可以,隊友的腳步和附近玩家移動都盡在掌握,但遠處距離感不是很強。


    然后是戰地V,它的多聲道效果堪稱頂級,聽說最多能支持7.1,試了一下戰地1并沒有這個效果。


    賽博朋克2077聽說是支持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并沒有聽出來5.1聲道,似乎需要額外的配置比如微軟商店下載杜比認證啥啥的


    因為有光纖輸入,所以我試了幾臺游戲機,首先是上世代的XBOX ONE


    只要簡單配置,就可以非常簡單的體驗到優秀的環繞效果,這比剛才折騰電腦好得多。


    在第一方游戲戰爭機器4中,槍聲和封閉環境聲響都很清晰,這游戲我五年了還沒打通,現在卻有著“讓人想玩下去”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光纖線并不需要很貴,因為是數字信號,只要十幾元甚至幾塊錢這種就可以實現穩定傳輸。


    接著是測試PS3,在這臺機器上我最先測試的還是音游,音樂播放體驗良好,因為Z906有聲效切換功能,因此即使不是5.1聲道也可以切換為【偽-環繞】來實現良好的聽音體驗


    當然了,想要完整體驗同樣需要第一方游戲,比如神秘海域,試了一下它的5.1聲道音效這塊做的非常優秀,聲音果然是不容易過期的。


    突發問題

    要折騰的東西沒完,用了三天本來這篇文章要發出了,結果音箱不響了。本來是斷斷續續的那種,后面開機直接完全沒聲。


    最先想到還是檢查電腦這邊的音頻輸出,結果是沒問題,看來是音箱的鍋,我先檢查低音炮因為解碼和放大電路是在這里的。


    在拔掉所有線之前,我按照連接順序貼了貼紙。


    要拆這一款音箱必備電動螺絲刀,不然手擰會擰出健康問題,螺絲孔是自攻的因此必需要一定力度。


    背板有兩種螺絲,一種會更小,所以,我在更小螺絲對應的孔上做記號免得裝錯


    在音箱外殼和電路板上有黏膠用于密封,所以必須要使用撬棒,如果沒有的話會很麻煩或者損壞殼體


    打開后我吃驚了,并不太懂音頻電路,所以我確實不了解為什么所有的螺絲孔都有黏膠,可能是為了防止低音把螺絲孔振松所以粘死。


    觀察一圈看看有沒有漏液,因為是老產品加上電容都處在高溫下,因此鼓包漏液都有可能,但檢查后發現并沒有。


    芯片的問題嗎?我上電后使用熱成像檢查,發現也沒有異常過熱的情況,穩壓芯片的溫度雖然高但是電壓是夠的。


    那難道說是控制盒的問題?事實上我并不是完全了解整套系統,控制盒或許真的是包含主控在內,音箱這部分有可能僅僅是電源+解碼器。那這樣的話,控制盒有問題,確實會影響出聲。


    控制盒需要使用撬棒和撬片才能完美撬開,本身是無螺絲設計。


    檢查了一下沒發現有很大問題,排線部分使用膠黏固定接頭,那這樣接觸不良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最后我發現原來是線纜的問題,線纜有內部斷線接觸不良,解決方法很簡單,彎曲一定角度即可。


    如何解決?要么自制一條線替換,要么控制盒重買,不管哪個不是費時費力就是燒錢,想想算了,湊合用用吧。


    總結

    在沒有體驗過5.1之前,我想說我完全沒有需要,甚至覺得2.1或者2.0音箱極為夠用,兼容性好,還便宜!非常快樂,但時間久了就索然無味了。


    但是,在體驗過Z906后,我發現5.1聲道在包圍感和游戲體驗上都非常優秀,能讓人又一次喜歡上游戲,這一點難得可貴,是更換鍵盤鼠標顯示器不能比擬的。

    而且整個部署上都很順利,沒遇到糟糕的放不了音箱的情況,這一點應該也是所有人會擔心的。但實際上所有的線都是繞著房間邊緣走的,不會有踩到的問題

    在兼容性這塊,可以說很寬,而且多數時候都可用,幾乎所有設備都能連上,加上內置的幾個效果,保證你看電影打游戲舒服還是沒問題的。

    要說差點意思還是音樂這塊確實一般一般,或許是因為衛星音箱比較普通的緣故,網上還有很多改其他書架音箱的例子,因為Z906功放板高達500W所以這個推力完全沒問題,可以改的范圍很大。

    到這里這一篇就結束了,我是新晝,很高興你能來看我的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