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de——橋接:默認使用VMnet0
1、原理:
Bridge 橋"就是一個主機,這個機器擁有兩塊網卡,分別處于兩個局域網中,同時在"橋"上,運行著程序,讓局域網A中的所有數據包原封不動的流入B,反之亦然。這樣,局域網A和B就無縫的在鏈路層連接起來了,在橋接時,VMWare網卡和物理網卡應該處于同一IP網段 當然要保證兩個局域網沒有沖突的IP.
VMWare 的橋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本來作為硬件的一塊網卡,現在由VMWare軟件虛擬了!當采用橋接時,VMWare會虛擬一塊網卡和真正的物理網卡就行橋接,這樣,發到物理網卡的所有數據包就到了VMWare虛擬機,而由VMWare發出的數據包也會通過橋從物理網卡的那端發出。
所以,如果物理網卡可以上網,那么橋接的軟網卡也沒有問題了,這就是橋接上網的原理了。
2、聯網方式:
這一種聯網方式最簡單,在局域網內,你的主機是怎么聯網的,你在虛擬機里就怎么連網。把虛擬機看成局域網內的另一臺電腦就行了!
提示:主機網卡處在一個可以訪問Internet的局域網中,虛擬機才能通過Bridge訪問Internet。
二、NAT——網絡地址轉換:默認使用VMnet8
1、原理:
NAT 是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e的簡稱。NAT技術應用在internet網關和路由器上,比如192.168.0.123這個地址要訪問internet,它的數據包就要通過一個網關或者路由器,而網關或者路由器擁有一個能訪問internet的ip地址,這樣的網關和路由器就要在收發數據包時,對數據包的IP協議層數據進行更改(即 NAT),以使私有網段的主機能夠順利訪問internet。此技術解決了IP地址稀缺的問題。同樣的私有IP可以網關NAT 上網。
VMWare的NAT上網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在主機和虛擬機之間用軟件偽造出一塊網卡,這塊網卡和虛擬機的ip處于一個地址段。同時,在這塊網卡和主機的網絡接口之間進行NAT。虛擬機發出的每一塊數據包都會經過虛擬網卡,然后NAT,然后由主機的接口發出。
虛擬網卡和虛擬機處于一個地址段,虛擬機和主機不同一個地址段,主機相當于虛擬機的網關,所以虛擬機能ping到主機的IP,但是主機ping不到虛擬機的IP。
2、聯網方式:
方法1、動態IP地址。
主機是靜態IP或動態IP,都無所謂,將虛擬機設置成使用DHCP方式上網,Windows下選擇“自動獲取IP“,linux下開啟DHCP服務即可。(這種方法最簡單,不用過多的設置,但要在VMware中進行“編輯→虛擬網絡設置”,將NAT和DHCP都開啟了。一般NAT默認開啟,DHCP默認關閉)
方法2、靜態IP地址。
如果不想使用DHCP,也可以手動設置:
IP設置與vmnet1同網段,網關設置成vmnet8的網關(在“虛擬網絡設置”里的Net選項卡里能找到Gateway)通常是xxx.xxx.xxx.2。
子網掩碼設置與VMnet8相同(設置好IP地址后,子網掩碼自動生成)
DNS設置與主機相同。
例如:主機IP是10.70.54.31,設置虛擬機IP為10.70.54.22。Netmask,Gateway,DNS都與主機相同即可實現 虛擬機 ---主機 虛擬機<---->互聯網 通信。
提示:使用NAT技術,主機能上網,虛擬機就可以訪問Internet,但是主機不能訪問虛擬機。
三、Host-Only——私有網絡共享主機:默認使用VMnet1
1、原理:
提供的是主機和虛擬機之間的網絡互訪。只想讓虛擬機和主機之間有數據交換,而不想讓虛擬機訪問Internet,就要采用這個設置了。
Host-only的條件下,VMWare在真正的Windows系統中,建立一塊軟網卡。這塊網卡可以在網絡連接中看到,一般是VMNET1,這塊網卡的作用就是使Windows看到虛擬機的IP。
2、聯網方法:
方法1、動態IP地址。
像上面那樣開啟DHCP后,虛擬機直接自動獲取IP地址和DNS。就可以和主機相連了。當然,還要進行一些局域網共享的操作,這里不再贅述。
方法2、靜態IP地址。
也可以手動設置,將虛擬機IP設置與VMnet1同網段,網關設置成VMnet1的網關相同,其余設置與VMnet1相同,DNS設置與主機相同。
例如:VMnet1 IP:172.16.249.1 Gateway :172.16.249.2
那么虛擬機 IP:172.16.249.100 Gateway: 172.16.249.2
這樣、 虛擬機<--->主機 可以通信
但是、 虛擬機<--->互聯網 無法通信
提示:Host-only技術只用于主機和虛擬機互訪,于訪問internet無關。
聲明:優質內容貴在與大家共享,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感謝支持,感謝關注與轉發!
使用背景概述:
在客戶端項目中,測試同學經常需要使用VMWare虛擬機進行兼容性測試。隨著操作系統從Win7到Win10的普及,筆者發現Win10自帶的虛擬機Hyper-V就很好用。比如需要分別測試Win7、Win8、Win10等系統上的客戶端系統,在虛擬機Hyper-V單獨安裝這些系統,這樣既不影響本機系統軟件使用,又可以完成兼容性測試工作。
對于從事Selenium分布式測試的同學也可以參考下:
1、Hyper-V安裝系統要求
根據官網提示:
1).Intel或者AMD64位處理器
2).Windows Server 2008 R2及以上(服務器操作系統);
Windows 7及以上(桌面操作系統)。
3).硬件輔助虛擬化。這是在現有的處理器,包括一個虛擬化的選擇工具體來說,Intel vt或AMD-v 。
微軟虛擬化構架
4).CPU必須具備硬件的數據執行保護功能,而且該功能必須啟動。
5).內存最低限度為2GB。
對于上面的第4點,Windows系統默認是開啟的,如果你還需要確認,請在“此電腦”->“高級系統設置”->“設置(S)…”->“數據執行保護”選項中查看,會有提示“你的計算機處理器支持基于硬件的DEP”。
2、安裝
在當前的 Windows10 電腦當中,直接在小娜窗口搜索【功能】,點擊【啟用或關閉 Windows 功能】,在彈出的窗口當中,找到,“Hyper-V” 打勾,點擊確定。
重啟電腦之后,點擊開始菜單,找到 Administriative Tools 文件夾。展開后點擊【Hyper-V 管理器】。或者在小娜中搜索“Hyper-V 管理器”,彈出“Hyper-V 管理器”窗口。
前提:先創建虛擬交換機,以便于安裝虛擬機過程中選擇網絡選項找不到網絡配置。
先配置好虛擬交換機,點擊“虛擬交換機管理器…”,打開“虛擬交換機管理器…”窗口,新建外部交換機網絡 (虛擬機裝完系統后可以直接上網)
點擊【創建虛擬交換機】
(解決辦法:物理機中禁用虛擬機的網絡連接,重新啟用本地網絡連接)
在彈出的“Hyper-V 管理器”窗口中,點擊頂部工具欄的【操作】-【新建】-【虛擬機】彈出新建向導,點擊【下一步】,取個名字并確定安裝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虛擬機默認安裝路徑在 C 盤,你可以在下方 "將虛擬機儲存在其他位置” 這句話前面打勾,選擇電腦中有足夠空間的位置即可。
接著我們再次點擊【下一步】選擇虛擬機代數,這里選擇【第一代】,【下一步】設置分配給虛擬機的【內存】,一般默認 1024 MB。
【下一步】配置網絡,選擇默認交換機。再次點擊【下一步】,創建虛擬機的硬盤名稱、位置和容量,如果要運行的軟件較大,可以把空間設置得多一些。
創建虛擬硬盤,選擇大小為30G。大小10G的話,親試后發現本機安裝cn_windows_7_professional_with_sp1_x64_dvd_u_677031,剛裝完系統,什么應用軟件都還沒有安裝,硬盤就被占用了8.6GB左右。
安裝鏡像
【下一步】安裝選項,安裝你要在虛擬機上運行的系統;你可以從這些地方來安裝。這里,我們點擊了【瀏覽】,找到本地鏡像,也就是我們之前準備好的 Windows7系統鏡像。確認之前的設置,點擊【下一步】。
配置完成之后,我們在【虛擬機】窗口,就看到了所創建的虛擬機,當前處于關機狀態,右鍵點擊啟動,然后再次右鍵點擊鏈接,就彈出了虛擬機顯示窗口,第一次啟動是安裝系統的初始設置界面,我們按提示設置,完成之后進入桌面,你的虛擬機就安裝好啦!
配置虛擬機
本機電腦顯示不能添加
(1)添加RemoteFX GPU
(2)“內存”中調整動態內存范圍等
(3)“處理器”調整內存數量
3、啟動虛擬機開始安裝
點擊“啟動”
啟動之后,右鍵點擊“連接”,打開安裝界面
就開始安裝了。
不到半小時安裝完成之后,win7專業版已經可以運行啦!!!而且可以聯網~
注意:安裝時候,注意盤符最好要分成至少2個,一個是系統盤,另一個是數據盤。
物理機和虛擬機訪問文件
網上說,與VMWARE、VirtualBOX等虛擬機相比,Hyper-V不支持通過拖曳、復制、粘貼等方式來進行文件交換,也不支持USB存儲設備,在文件交換略顯不便。可以采用共享文件的方法。
但實際操作時在虛擬機找不到物理機。于是本人換了另一種low但更簡單的辦法:物理機和虛擬機分別訪問郵箱,上傳/下載文件。
自此可以開啟Win10虛擬機Hyper-V的愉快之旅啦~~
請關注+私信回復:“測試”就可以拿到10G軟件測試學習資料+面試題庫+邀你進入軟件測試交流群,快速讓自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