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使用DiLink的你遇上這樣的兩難情況——
坐在副駕的愛人想聽早間新聞,而你正在用地圖導航;“618”購物節在各大購物App之間瘋狂切換,為搶優惠券爭分奪秒;追劇追到正酣,肚子餓得咕咕叫卻舍不得切出畫面來點餐……
于是,你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DiLink車機屏幕大、分辨率高,且有品類豐富的海量應用可供選擇。如果一次只能打開一個應用界面,未免有些“浪費資源”。何不充分發揮大屏優勢,實現一機兩用、物盡其用呢?
來了!DiLink分屏功能了解一下~
顧名思義,分屏即幫助用戶實現“一個屏幕,兩個應用程序”的功能。目前該功能已經可以在擁有DiLink配置的所有車型上使用。
主駕關注導航,副駕收聽新聞,分享時事熱點開啟元氣一天;左手淘寶,右手直播,剁手就要穩準狠;一邊為劇情上頭,一邊為美食垂涎,同時擁有外賣和劇不是夢!
分屏功能在手,DiLink車機大屏的使用姿勢又增加了~
分屏操作方法
分屏可通過以下兩種方法實現:
A. 通過「分屏」按鈕
以橫屏狀態為例,當你需要使用分屏功能時:
在當前應用界面,點擊屏幕下方的「分屏」按鈕,此時當前應用界面會移到屏幕左側顯示,隨后在右側窗口中選擇想要打開的應用,即可實現分屏操作。
B. 通過「最近使用」按鈕
豎屏狀態下的分屏同樣無壓力,此方法就以豎屏狀態為例:
在當前應用界面,點擊屏幕下方的「最近使用」按鈕,此時屏幕顯示應用后臺,將需要打開的應用直接手動拖動至屏幕上方,隨后在下方窗口中選擇另一應用,即可實現分屏操作。
Ps:以上兩種方法均可在橫屏/豎屏狀態下使用。
分屏窗口管理
分屏模式下,可對應用窗口進行如下管理:調整窗口大小、切換窗口位置、顯示應用菜單、關閉分屏。
調整窗口大小
假如對于分屏顯示的兩個應用的窗口大小有不同要求,比如在導航軟件和聽歌軟件分屏開啟時,主駕駛需要相對大的區域以看清前方路況,而副駕駛只需要小部分區域來進行歌曲切換就夠了。
那么,只需用手指按住屏幕中央的分隔欄并拖動就可以調整窗口大小。
切換窗口位置
根據主副駕和乘客不同的使用習慣,可以將兩側窗口顯示的應用進行位置切換。輕按屏幕中央的分隔欄并選擇中間按鈕,就可實現切換窗口位置的操作。
顯示應用菜單
當你想要替換其中一個應用時,輕按屏幕中央的分隔欄并選擇上方(豎屏狀態為左側)按鈕,則會在屏幕右側(豎屏狀態為下方)顯示常用應用的菜單,從中可選擇需要打開的應用。
如需替換左側(豎屏狀態為上方)應用,可先將兩側窗口的位置進行切換,再進行這一步操作。
關閉分屏
如暫時不需要分屏顯示,直接輕按屏幕中央的分隔欄并選擇「關閉」按鈕即可。
日益增長的居家辦公與移動辦公需求使得輕薄本和全能本市場相繼被點燃,但是與大量需求共同存在的,是大多數產品形態與體驗的相對落后。
不過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產品,例如蘋果帶來了基于 ARM 架構的芯片,帶來了更好的移動使用體驗。微軟則通過觸屏與安卓生態的結合,讓軟件數量實現了爆炸式增長。
我們本次拿到的華碩靈耀X雙屏Pro 作為一款面向設計師群體的產品,不僅擁有英特爾 i9+英偉達 RTX 3080 這樣的超強配置組合,而且提供了兩塊 4K 觸屏和手寫筆,為用戶創造了大量全新的玩法。
先來介紹一下這兩塊屏幕的參數,其中 B 面的主屏幕采用了一塊 15.6 英寸 OLED 面板,分辨率 3840x2160,比例為 16:9,色域 100% DCI-P3。C 面鍵盤上面是一塊 14 英寸 LCD 副屏,分辨率 3840x1100,色域 100% sRGB。
兩個屏幕均支持多點觸控,橫向分辨率也是一樣的,所以上下拖動完全沒有問題,不會碰到窗口卡住的問題。
它們也都支持 4096 級壓感筆,平時用來畫畫、做標記都十分方便。
憑借 OLED 面板的優勢,主屏的峰值亮度達到了 550nits,支持 10bit 色深,還通過了 DisplayHDR 500 True Black 和 Pantone 色彩認證。
相比之下副屏的峰值亮度為 400nits,并且采用 LCD 面板,讓主屏看起來更加通透一些。
不過作為華碩靈耀X雙屏Pro 的賣點之一,這塊副屏的功能還是非常豐富的。例如在運行 PS、LR、PR 與 AE 等軟件時,官方提供了快捷面板,可以讓用戶更方便地更改其中的一些數據。
官方提供的功能組合比較偏向大眾用戶,如果你有額外需求的話,這個面板支持自定義,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組合。
除了以上這些,你還可以自行挖掘這塊副屏的功能。例如在使用 PR 時把時間軸放在上面,顯示參考內容,或者搭配觸控筆當作數位屏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華碩官方不僅為副屏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小軟件,而且表面采用了磨砂手感,觸控使用非常舒服。
作為一款主打生產力需求的筆記本電腦,華碩靈耀X雙屏Pro不僅在外觀、功能和屏幕下了很大功夫,配置也直接拉滿。
我們這次拿到的是頂配版本,采用英特爾酷睿 i9-11900H 處理器,32GB DDR4 雙通道處理器,1TB NVMe 固態硬盤,以及英偉達 GeForce RTX 3080 顯卡。
在進行性能測試之前,我先對華碩靈耀X雙屏Pro 進行了烤機,從而了解整機性能釋放的情況。
在進行雙烤時,CPU 與 GPU 分別維持在 45W 與 90W 上下,符合華碩官方 135W 釋放的表述。
在 26℃ 的環境下烤機 15 分鐘,C 面最高溫度來到了 39℃ 上下,位于鍵盤頂部中間位置與副屏的連接位置。不過整個鍵盤和屏幕區域還是比較涼爽的,因此長時間高負載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下面進入性能測試環節,下面是華碩靈耀X雙屏Pro 在 CPU-Z 當中識別到的數據??梢钥吹剿擞⑻貭?i9-11900H 處理器,還搭配了 32GB DDR4 雙通道內存。
這款產品采用了 1TB 容量的三星 PM9A1 硬盤,是 980 PRO 的 OEM 版本。在 PCIe 4.0 通道的加持下,它的綜合表現不錯。
在以上硬件的加持下,華碩靈耀X雙屏Pro 在生產力性能方面的表現十分亮眼。
在 PCMark 10 當中,整機的分數為 6415,屬于筆記本當中比較高的。
然后我們對一段 4K LOG 素材進行調色并輸出為 1080P 高畫質,華碩靈耀X雙屏Pro 使用 1 分 40 秒完成了整個渲染流程。
結合 Windows 10 Pro(可升級 Windows 11 Pro)系統以及 Studio 驅動,整機運行起來也是十分的穩定。
游戲性能方面,考慮到整機的性能釋放大概為 135W,這里我使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Time Spy 與 Port Royal 進行測試,結果如下。
進入游戲實測環節,華碩靈耀X雙屏Pro 在 4K 最高畫質下,在 FF14 測試軟件當中跑出了 7810 分的成績,基本表明大型 3D 網游可以隨便玩。
在最近上線的游戲《極限競速:地平線5》當中,華碩靈耀X雙屏Pro 在 4K 分辨率高預設下,跑出了 57 幀的成績,滿足流暢運行游戲的需求。
來到主流光追測試游戲《古墓麗影:暗影》,這里我們將分辨率設置為 2K,開啟 DLSS,搭配高預設并開啟光線追蹤,華碩靈耀X雙屏Pro 的平均幀率為 53。
基本游玩沒有什么問題,想要追求更高幀數的話還可以適當降低分辨率或者特效。
根據以上測試,華碩靈耀X雙屏Pro 可以說是一臺性能十分強勁的筆記本產品,而且對 C 面溫度的控制也比較到位,很適合兼顧生產力與游戲,并且想要長時間使用的用戶。
不過與同樣采用 RTX 3080 的游戲本相比,華碩靈耀X雙屏Pro 的調校還是要更保守一些,副屏的加入同樣會對幀率產生一些影響。所以在玩游戲時,可以考慮適當關閉一些特效,以及關閉副屏。
下面來說一下華碩靈耀X雙屏Pro 在外觀、設計,以及其他的亮點。
它的整機采用爵士藍配色,是一種相對較深的藍色。不會像主流的黑色那樣死板,但也不會十分張揚,很適合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
A 面采用了系列標志的圓環紋路金屬拉絲,很有辨識度,只是會比較容易沾染指紋。
在拉起屏幕時,C 面的副屏也會自動抬起來。
鍵盤采用了 1.4mm 鍵程,按鍵手感偏軟,長時間使用手不累而且也不會打擾到別人。方向鍵采用了細長的設計,右側觸控板上方是四個快捷鍵。
由于 C 面很大一塊區域被觸控屏占據,所以華碩靈耀 X 雙屏 Pro 的觸控板同時兼顧了數字輸入的功能,只需要按一下觸控板的右上角就會顯示出來。
這時它依然能夠當作觸控板使用,我認為是非常方便的。
由于鍵盤位于 C 面的下半部分,所以華碩為這款電腦提供了一個手托,打字時可以用來支撐手腕。它在冬天時候的觸感比筆記本本體更舒服一些,并且是有一定斜度的,長時間打字更加舒服。
腕托靠上部分的透明條能夠將機器充電時候的指示燈反射過來,算是一個比較小但是很用心的設計。
機器內置了哈曼卡頓外放,結合支持 HDR 的 OLED 主屏,無論是剪片還是日常娛樂效果都不錯。這塊屏幕還支持 DC調光,更適合在夜間使用。
當然你還可以通過 HDMI 2.1 或者兩個雷電接口,連接 4K 甚至 8K 外置屏幕,擁有更大的觀影面積。
除此之外,它還提供了一個 USB-A 接口與 3.5mm 音頻接口,日常使用綽綽有余,而且兼顧了高速文件傳輸。
在 MyASUS 軟件當中,用戶還可以自定義電腦運行的各種狀態,從而實現更適合自己的體驗。
例如這里可以打開 AI 降噪,調節性能與電池模式、屏幕顯示效果,以及自動連接信號更好的 Wi-Fi 等,更多功能大家可以在入手后,或者在當地的線下店進行體驗。
整體來說,華碩靈耀X雙屏Pro 是一款主要面向生產力用戶,并且參數拉滿的產品。
兩塊 4K 觸屏的加入,不僅能讓它更好的還原內容,適合內容創作、日常觀影等多種用途,還提供了體驗與交互的無限可能。結合 Windows 11 能夠運行安卓應用的特性,以及華碩官方提供的多種插件,易用性與可玩性很高。
不過官方對整機的調教與整體表現讓我感覺參數只是生產力與可玩性的陪襯,保證用戶無論進行視頻剪輯、3D 渲染還是其他長時間高負載的工作,都會保證流暢、穩定,也對得起超過三萬元的售價。
結合 2.35kg 的整機重量,華碩靈耀X雙屏Pro 也同樣適合那些想要兼顧高性能與便攜性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