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注冊企業“代過實名”黑產調查:多省政務軟件人臉識別被破解》 社會新聞部出品
“只要提供身份證照片,不經當事人同意,就讓他成為一家公司的法人或股東。”這在從事代理公司注冊10余年的老沈眼里,是件絕無可能的事兒。
2019年3月1日后,全國多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繼推行企業登記身份信息“實名制”,要設立公司或對已設立公司進行變更、注銷時,除了要填寫身份信息外,當事人還必需通過企業登記APP進行“人臉識別”的認證。
老沈認為,如今若想不經過當事人許可,讓他擔當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在人臉識別這一項就會被“卡脖”。
可這個老沈眼里不可能的事兒,在不法中介那兒卻成了“基本操作”。6月下旬,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登記注冊身份驗證”“河南掌上登記”和“湖南企業登記”等多個政務APP的人臉識別,可被輕易破解。破解后,不法人員可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冊公司,或對已成立公司的股東進行撤換。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不法中介通過網絡“黑產”非法獲取身份信息和人臉照片后, 利用AI換臉技術,破解相關政務APP。中介稱,他們不僅可以破解多省企業登記APP,部分省級稅務APP的人臉識別也可破解。
8月8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當每年對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檢測評估,并根據檢測評估情況改進安全策略。
“代實名”中介破解人臉識別認證,代當事人過人臉、簽名,于2023年6月在湖南株洲、河南鄭州注冊設立的公司及個體工商戶。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多人訴稱“被法人”,官方難證真偽
從未到過湖南株洲,也不曾通過線上申請的方式做過個體工商戶登記,遠在遼寧大連生活的張桂菊,卻成了株洲市蘆淞區一家百貨店的經營者。
今年3月,張桂菊在辦理稅務相關業務時,被告知她名下有一家“公司”,驚訝之余再次詢問,得到的答復更讓她咋舌,“公司遠在千里之外?!?/p>
通過工商信息查詢,張桂菊確認,這家她擔任經營者的“公司”是個體工商戶,名為“蘆淞區茜三十三百貨店”,注冊資金2萬元,成立于2022年4月23日。
張桂菊稱,發現該問題的次日,她便在遼寧當地報警,并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反饋自己“被法人”的情況,但兩個部門無權限處理,都建議她到名下個體工商戶的注冊地反映。
4月初,她向株洲市蘆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反饋,得到的答復是,她名下注冊的個體戶是通過網上辦理的,而且她本人做了“四級實名”驗證,辦理流程合法合規。
“四級實名”是企業登記實名制度中,確?!叭?、證”一致性的技術手段,包括身份證信息核驗和人臉識別驗證,以此確保申請人的身份信息真實和本人意愿真實。
市場監管部門的答復,讓張桂菊一頭霧水。在此之前她不懂什么是“四級實名”,更不知道在哪一個APP上,可以進行實名,并網上注冊公司。張桂菊擔心,別人用她名下的個體戶貸款、詐騙,或者用于洗錢。
4月19日,張桂菊的遭遇被遼寧《半島晨報》報道。25日,她名下的“茜三十三百貨行”被蘆淞區市場監管管理局撤銷。企業信息顯示:撤銷是對已經完成的登記行為的否定,或者說是一種糾錯行為。
6月19日,株洲市蘆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股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張桂菊名下的個體戶,未在注冊地址辦公,且她本人堅稱未經人臉識別,所以作出了“撤銷登記”的處理。但張桂菊本人是否做過人臉識別認證,他們無法確認,市、區級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只對申請設立人提交的材料審核,人臉識別的信息他們無權查看,也難以調取。
與張桂菊遭遇類似的,還有江蘇的彭女士和田先生。
今年3月份,彭女士發現她名下關聯有注冊地在株洲市的8家公司,她擔任了其中4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另外4家公司占股10%,擔任監事一職。田先生在株洲也被注冊了10家公司,并在其中5家公司任法定代表人。
企查查信息顯示,彭女士名下的8家公司,注冊時間、注冊地址、注冊資金完全一致,就連公司名稱也十分類似,均為“株洲市哆X商貿有限公司”。田先生名下的10家公司,情況也一樣,公司名稱均為“株洲市智X百貨有限公司”。
據三湘都市報4月19日報道,彭女士和田先生兩人名下的公司,注冊時均通過了“人臉識別活體認證”的驗證,針對兩人反映“被法人、被股東”的情況,市場監管部門正在向上級部門申請,調取“活體檢測”數據。
株洲市天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對于兩人所說“自己‘被法人’”的情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無法確認真實情況,3月底,天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通過市局向省主管部門遞交了調取兩人“人臉識別”數據的申請,但數據信息存儲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何時能拿到數據,時間不能確定。
7月12日,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彭女士和田先生兩人名下的公司均已被“撤銷”。株洲市天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稱,申請調取的人臉識別數據,暫未得到回復。因為兩人申請注銷的意愿強烈,但股東聯系不上,公司也沒有實際經營行為,經局領導集體討論,決定進行撤銷。
“代實名”中介朋友圈發布的可全國完成“4級實名”驗證的廣告,稱全國多省份的企業注冊APP均可代過人臉識別驗證。微信截圖
神秘“黑科技”:10分鐘完成冒名登記注冊
在本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登記系統中的人臉識別檢測是如何通過的?
“有中介能辦這個。”有知情者表示,很多工商稅務代辦人員組成的社交媒體群里,都能看到不間斷發布的“處理工商實名,法人、股東失聯代簽字”消息。
新京報記者添加一個名為“工商實名,失聯簽字”的中介微信后,對方發消息稱登記注冊身份驗證軟件四級實名驗證、工商失聯掃臉、APP實名代簽字等均可操作,費用在100元到900元之間,并表示如果沒有身份證照片,只提供身份證號也可以過實名。面對質疑,中介稱“經常做,放心??梢詫嵜笤俑犊睢?。
“登記注冊身份驗證”APP(以下簡稱:“登記注冊”)是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信息中心開發的軟件,實名后可用于辦理商事登記的相關業務。注冊時除了填寫名字、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外,還需進行人臉識別驗證,被稱為“四級實名”。
6月21日,記者向中介提供了未做過四級實名人員的身份證號碼和名字,10分鐘后記者嘗試登錄發現,該人員已完成了“四級實名”。
記者走訪了湖南長沙、株洲多個區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業務受理窗口和財稅代理公司確認,只要當事人通過了登記注冊身份驗證APP的四級實名認證,在其本人不到場的情況下,可以完成個體工商戶的設立。
“登記注冊”APP是僅提供實名認證的單一功能軟件,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湖南企業登記”APP,則是一個聚合有多種商事功能,配合“一網通辦”可以實現網上設立公司、變更法人、股東的軟件。這樣的軟件,在不法中介那里,同樣可以代過實名認證。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湖南省設立公司,大多通過省政務服務網“一網通辦”申請。在網上提交申請公司必要的資料后,需要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監事本人,通過自己注冊的湖南企業登記APP掃碼,在手機端通過人臉識別后,方可簽名并提交設立公司的申請資料。
記者從株洲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獲取的“自然人電子簽名流程”顯示,人臉識別活體檢測時,屏幕中會顯示數字,被檢測人員需保持正臉在檢測框內,準確讀出屏幕上顯示的數字。
6月19日,在代理記賬公司工作人員的配合下,記者在湖南省“一網通辦”平臺提交了公司設立登記的相關資料,并將開辦公司所必需的兩位經營者的身份證照片,發給“代實名”的中介,1小時內兩位經營者均通過了“人臉識別”,并由“代實名”人員直接為兩人代簽了姓名。6月20日,記者順利領取了使用他人身份信息設立的新公司的營業執照和副本。
“通過什么技術過的實名?”面對記者的詢問,男子表示,只要給你過就行了,其他你不用知道。另外多位“代實名”中介,也拒絕回應記者的問題:“商業機密,不透露?!?/p>
株洲市荷塘區政務服務中心擺放的“實名認證”流程公示牌。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破解實名驗證:多地企業登記、稅務業務中招
多名“代實名”中介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的業務范圍并不限于湖南。
一名中介通過記者的好友申請后,發來的截圖顯示:“河南掌上登記”“遼寧企業登記實名驗證”“海南e登記”“新疆政務通”“贛企開辦e窗通”“津心辦”“江蘇市監注冊登記”“浙里辦”“山東省市場監管全程電子化”等政務APP,均可代過實名。
查詢可見,上述APP均為省級政府部門的政務辦理軟件。而這些關系到公司設立、股東變更、注銷等業務的商事登記APP,是否真如中介所言,都可以代過實名?6月25日,新京報記者在河南鄭州,再次進行了測試。
在河南設立公司或個體工商戶,多數通過“河南全程電子化平臺”(以下簡稱:電子化平臺)網上辦理。而登錄電子化平臺前和法人、股東簽名時,均需使用“河南掌上登記”APP通過人臉識別。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9月,河南掌上登記已實現自然人活體識別驗證。
6月26日上午10時30分,新京報記者向一位“代實名”中介提出過“河南掌上登記”的需求,并只向對方提供了需要過實名者的名字和身份證號。30分鐘后,該中介回復稱,“準備好了”。記者把登錄電子化平臺的二維碼發給對方后,記者所使用的電腦頁面隨即跳轉到了電子化平臺的“業務辦理”頁面。
一位代理注冊公司的從業者介紹稱,進入“業務辦理”頁面,說明“代實名”中介已通過了“河南掌上登記”的人臉識別,并使用該軟件掃碼。企業設立過程中,填寫完企業信息提交審核時,還需要再次通過人臉識別,并使用手機進行簽名。
26日12時許,記者在電子化平臺上填寫完需要設立“個體工商戶”的其他信息后,將“本人簽名”二維碼再次發給中介,十幾分鐘后,頁面顯示簽名已完成。28日,新京報記者從鄭州市金水區一市場監督管理所,領取到了新注冊的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和副本。
代理記賬行業相關從業者介紹稱,設立個體工商戶和設立公司流程類似,只是設立個體戶一人即可,設立公司至少需要兩人,分別擔任法定代表人和監事職務?!按鷮嵜敝薪槟軌蛟谠O立個體戶的過程中,破解實名認證,這意味著,在河南同樣可以使用他人身份設立公司。
“代實名”中介偽造上傳的身份證照片,并代當事人通過過人臉識別認證進行公司注冊。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代實名”依托網絡黑產:公司股東可被“秘密”撤換
在鄭州從事代理公司注冊10余年的老沈稱,公司的設立、注銷,法人、股東變更等,都可以通過電子化平臺完成,過程中認定“本人是否知情”的核心環節,就是“人臉識別”。如果“企業登記”APP的人臉識別被不法人員破解,那意味著他們不僅可以利用他人信息注冊公司,還能對公司進行注銷、變更法人、股東等商事業務。
6月30日,新京報記者借用朋友的公司測試發現,在法人配合的情況下,通過“代實名”的操作,公司的股東可以被“秘密”撤換。按照公司股東變更的正常流程,在電子化平臺提交股東變更資料后,需要該公司的所有股東,掃碼完成電子簽名。而中介通過“代實名”,就可以完成這些操作。
調查中記者發現,完成“河南掌上登記”“湖南企業登記”APP的實名注冊,最核心的兩個環節,分別是上傳當事人的身份證照片和人臉識別認證。“代實名”中介,在只有當事人身份證號的情況下,是如何通過所有的流程呢?
據江蘇電視臺報道,2021年12月份,一個“代實名”的8人團伙被常州警方抓獲,該團伙利用AI換臉技術“騙過”政務網站的人臉識別認證,在審訊過程中,犯罪嫌疑人還向警方演示了用多個制圖軟件讓圖片動起來的過程。
一位“代實名”中介向記者介紹,他們通過AI技術,破解人臉識別認證。他向記者發送的一段演示視頻顯示,提取靜態圖片中人物的臉部信息后,用電腦軟件讓人物完成眨眼、點頭的動作,最終通過了某一款APP的實名認證,整個過程只用了3分鐘。
至于當事人的照片,中介表示,可以通過“查檔”獲取。
在鄭州注冊個體工商戶過程中,記者只向代實名中介提供了當事人的名字和身份證號,在中介使用河南掌上登記APP掃碼后,頁面跳轉進入電子化平臺。記者在電子化平臺發現當事人的身份證照片,已提交在平臺中。代理公司注冊行業從業者介紹,該照片是中介在注冊河南掌上登記時,通過手機上傳的圖片,該信息會自動同步到電子化平臺。
令人驚訝的是,與被實名者本人所持有的真實身份證對比可見,照片的身份證頭像、名字、民族等信息均一致。不同的是,戶籍地址和身份證有效期。
被實名當事人猜測,代實名中介上傳的照片是PS過的圖片,因為照片中戶籍地址雖然精確到了他所在的縣,但住址一欄中的“團結路28號”他從未居住過,也不曾聽說當地有團結路,這部分信息是編造的。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黑產”中,有人收費“查檔”。只要提供姓名、身份證號,就可以買到當事人的戶籍信息,其中包含當事人的證件照、性別、民族,以及戶籍所在的區縣,但未詳細到具體住址。
8月10日,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表示,犯罪分子用于實施“AI換臉”的物料主要為照片,特別是身份證照片,同時結合人員姓名、身份證號來突破人臉識別驗證系統。
“代實名”中介使用他人身份信息,破解“河南掌上登記”APP的實名認證及河南稅務APP的人臉識別認證設立的個體工商戶。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515人被抓:AI換臉過實名驗證涉嫌多項違法
近年來,“被法人”的現象并不鮮見。
2022年7月,黑龍江一名男子2017年丟失身份證后,莫名擔任了河北曲陽縣一銷售公司的獨資股東,其名下的公司拖欠稅款641萬元。2019年,重慶一高校教師發現,自己莫名成了山東一家公司的法人,而該公司拖欠債款未還,導致他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單。
中介老沈稱,使用他人信息設立的公司,多數是為從事非法活動逃避法律責任,公司可能會被用于虛開發票、洗錢、詐騙或從事其他不法的經營行為。
奇安信集團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介紹,人臉和指紋都屬于生物識別的范疇,它們都具有可以復制的特點,但在網絡驗證中,它們并不是一個特別安全的密鑰。
裴智勇認為,人臉識別是基于算法進行的,只要APP的人臉驗證方式是固定的,就可以逆向計算出破解的方法,用圖片生成破解的3D圖像,“我們在實驗中發現,雖然使用電腦生成的3D圖像,跟真人對比是有很大失真的,但是這種圖像是專門針對某個人臉識別系統做的,識別系統需要什么數值,圖像反饋出相應的數值,就能騙過人臉識別的系統?!?/p>
裴智勇建議,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應加入其他的驗證手段進行輔助,比如常見的短信驗證、電話驗證或大數據驗證,這樣相對更安全。
一位不愿具名的AI算法工程師介紹,通過AI技術,可以使照片中的人物完成眨眼、點頭等動作,騙過具有活體檢測性能的人臉識別APP的驗證。近兩年,AI換臉被廣泛使用,攻擊者也可通過劫持數據包的方式,將真實人臉信息替換為虛假人臉信息,通過人臉檢測。
針對相關隱患,8月8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當每年對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檢測評估,并根據檢測評估情況改進安全策略,調整置信度閾值,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
國浩律師(石家莊)事務所李資睦律師認為,使用AI換臉技術,在政務APP中進行虛假的實名認證,不僅涉嫌非法處理公民個人信息,還屬于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這兩個行為涉嫌違反《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相關人員將可能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
8月10日,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表示, 為防范和打擊此類新型犯罪,公安機關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開展人臉識別與活體檢測技術安全測評,覆蓋了境內用戶量大、問題隱患突出的即時通訊、網絡直播、網絡社交、電商平臺、金融支付等重點APP,及時發現人臉識別驗證系統存在的風險隱患,通報運營主體升級安全保護措施和人臉識別算法。公安機關依托“凈網”專項行動,嚴打泄露身份證照片等圖像信息的犯罪源頭,自2020年以來,已破獲“AI換臉”案件7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15名。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
據《揚子晚報》2月11日報道,近日,演員翟天臨被疑“學術不端”事件,在網絡持續發酵。論文“不見蹤影”、抄襲,博士學位注水,翟天臨被四川大學官網列入“學術不端案例”公示欄……更為諷刺的是,就在幾天前的央視春晚舞臺上,翟天臨身穿警服,在小品《“兒子”來了》中扮演了一個專門負責打假的警察。沒想到,事業順利的翟天臨栽在了學霸的人設上。
翟天臨
質疑 1
博士后不知“知網”,論文怎么寫的?
記者追訪:忙于拍戲,或有代筆不用查資料
翟天臨曾因出演《心術》《白鹿原》《軍師聯盟》等影視作品而被觀眾熟知。一向以戲癡、學霸和高學歷的人設行走娛樂圈。打開翟天臨華麗的學歷,200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本科班,2010年升入本校碩士研究生班就讀,并擔任表演本科班助教老師。2014年考取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19年1月,又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用為工商管理學博士后。
風波源自日前的一次公開直播中,翟天臨在被問及“你的博士論文是否在知網可查到”時,不經意之間愣了一下“知……網是什么”,沒想到網上引發軒然大波。稍后,翟天臨在網友質疑微博下留言,稱自己當時只是在開玩笑,并自侃:“我說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钡珜Υ撕芏嗑W友并不買賬。
據悉,知網是一個很大眾的文獻參考平臺。通過與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內容提供商達成合作,中國知網已經發展成為集期刊雜志、博士論文、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工具書、年鑒、專利、標準、國學、海外文獻資源為一體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網絡出版平臺。中心網站的日更新文獻量達5萬篇以上。
記者采訪南大、南理工、南藝多家院校老師了解到,該網站一般在本科三年級寫學年論文階段就推薦給學生,已經博士畢業的翟天臨若真的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確實不應該。“最大的可能性是,沒有用過該網站寫論文查資料,論文是由槍手代筆完成”,一位老師這樣告訴記者,這類現象不少,現在不少學生并不專注學術,尤其是表演類的學生忙于拍戲,根本沒有時間寫論文,找槍手也不奇怪。但教育部去年對此現象三令五申,不允許代筆。
有網友貼出翟天臨讀博期間,工作日程時間線。從2014年7月,入讀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后,其接戲廣告不斷。四年間,主演包括《白鹿原》《軍師聯盟》在內11部戲、參演7部戲,24個代言、17個綜藝。對此,有學術界人士質疑翟天臨“哪有時間搞學術研究?”
質疑2
論文未見核心刊物,如何拿到學位?
記者追訪:質量不夠,學??赡懿扇炔可暇W
有人評價,“這是我見過最強的一屆網友,你可以不是學霸,撒謊可不行?!苯酉聛?,網友發現,知網上并未收錄翟天臨的博士論文。
對此,2月8日,翟天臨工作室發表聲明,辟謠“學術不端”等傳言,稱學位完全符合校方要求。翟天臨論文由校方統一上傳,預計將于2019年上半年公開,并表示翟天臨愿承擔違背論文原創性的法律后果。北京電影學院方面則未回應此事。為何網友會執著于查不到翟天臨的論文呢?據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申請條件”文件顯示,第十九條明確顯示,“凡我校錄取的博士生,在校期間個人獨立或與指導教師聯合(本人擔任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上正式公開發表與本學科相關的至少2篇學術論文,其中應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
2月9日的一則微博表示,翟天臨同一屆的博士答辯名單,除了他之外的19人都能在知網搜到論文,更激發網友“好奇心”。
揚子晚報記者在知網沒有搜索到翟天臨的論文。因《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一角走紅的喻恩泰拿到上戲博士學位,記者在知網找到喻恩泰的碩士論文《戲劇表演藝術假定性當中的真實性》。馮鞏在華中師范大學的碩士論文《相聲藝術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也能找到。據悉,1998年-2001年,馮鞏師從文學院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先霈教授,攻讀戲劇文學碩士學位。
為何知網沒有收錄所有論文呢?記者了解到,有的學校出于保護學生考慮,并不會上傳所有論文。有可能是為了保護著作權,畢竟上了知網,大家都可以下載并選用,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因為“論文質量不夠,出于保護學校的學術聲譽考慮”?!捌鋵嵳嬲玫恼撐倪€是要上傳的,就算有人會抄襲,通過查重也可以查出來。但可以方便大家研究,這個領域有人研究過了,可以避開同樣的角度。”但對于質量不夠的論文,存在抄襲嫌疑,學校也可能通過內部上網的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查閱看到。
通過其他檢索途徑發現,翟天臨發表過的文章有兩篇:分別是《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如何用“下意識”讓表演更生動鮮活》,這兩篇文章分別發表于《廣電時評》《綜藝報》。
質疑3
《白鹿原》論文查重達40.4%,如何過審?
記者追訪:不符合資格,學?;蛭磭栏褚?/strong>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網友將翟天臨去年八月發表的論文《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一文進行了查重,查重結果顯示,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復制比40.4%,而這篇論文的篇幅不過兩千七百余字。
與該文相似的文獻包括《〈白鹿原〉白孝文人物分析》和《一個有靈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論》?!兑粋€有靈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論》出自于2006年4月20日的《黃山學院學報》。疑遭抄襲的原論文作者黃立華教授本人也在朋友圈發聲:這個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來打假嗎?以及“明星博士的工作室聲明其沒有學術不端的問題,但我十幾年前卻被其整段整段的抄襲,事實勝于雄辯。”劍指翟天臨抄襲其論文。還有媒體曝光,四川大學官網已將翟天臨列入“學術不端案例”公示欄。
記者了解到,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標準,即便是藝術類院校,畢業論文重復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認定為抄襲,無法參加畢業答辯。很多高校的標準是20%的重復率即為淘汰。通過對已發表材料的組織、綜合和評價來澄清問題的文獻綜述型論文,也得遵循該標準。對此,有人猜測,學?;驅μ厥馊瞬挪⑽床扇栏褚?。
翟天臨工作室在聲明中表示,“翟天臨在從事熒幕前的創作之余,大量時間用于博士學位論文相關的理論研究工作,劇組拍攝之余,導師亦通過函授、進組指導等方式,與翟天臨進行研究探討”。文中“函授、進組指導”等用詞也被網友認為“不符合全日制高校讀博常識,不符合實際情況”。
再后來,翟天臨“說大話”的過往被扒了個底朝天。他曾曝光自己的高考成績:高考高過580分,其中數學19分,文綜超過270分,而當年山東文科狀元才267。由此推斷他的語文和英語平均分需要達到145分。事實情況是,當年山東語文卷難到可以用“慘案”形容。他還在那次采訪中說,自己達到了國際關系學院的錄取分數線,而該校當年在山東的文科錄取分數線是641。甚至還有網友調侃:“別再挖了,九年義務教育還能保住嗎?”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