嘍,大家好,這里是科技思維好物鑒!本期帶來的是固態硬盤的上手體驗報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早在兩年前,我就希望搞一套高速的移動硬盤解決方案,當時現成的方案,最受推崇的是三星的T5移動固態硬盤,擁有Type-C接口,支持USB3.1Gen2協議,搭載三星自家的V-NAND閃存,540MB/s傳輸速度,能夠勝任很多使用場景,更是很多視頻博主的首推!
然而,我卻沒看上三星T5,首先是體積太大,我想要更便攜的;其次是速度不夠快,540MB/s還不到主流NVME M.2 SSD的五分之一;最后是價格,上千的售價,性價比不高。我最終解決方案是SSD+硬盤盒,兩年用下來,體驗不錯,性能穩定。因此,我就想,現在雷電三硬盤盒的價格也降下來了,咱們的高速移動方案也該升下級了!
為了本次升級,我關注了目前主流的雷電三硬盤盒和M.2固態盤,硬盤盒我最終確定了奧睿科的 兩款(Thunderbolt3和USB4.0)和阿卡西斯的一款(Thunderbolt3),詳見圖表中。
硬盤的選擇上,比較糾結,主要是售價上差距較大,但為了升級方案的最終效果,我還是選擇了性能第一梯隊的三星980Pro 1TB版本,其實西數SN850 1TB版本也不錯。
從上面的表格列出的參數能看出,980Pro的性能遠超目前雷電三的硬盤盒的速度上限,因此,這次方案升級的看點,自然就成了三款雷電三硬盤盒下的測試對比!
硬盤盒已經到位,只是我的三星980Pro 1TB固態還在路上,1月10號下的單,系統顯示要到2月5號才能送到!不過1月28號由京東物流送到。
好在左邊眾測非常給力,給我寄來了一塊臺電NP900 1TB M.2 的SSD,拿到硬盤第一時間測試了速度,讀取2500MB/s,寫入2100MB/s,這個速度還是非常給力的!
所以,咱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塊來自左邊APP的臺電NP900的1TB M.2 SSD的性能到底如何?同時,也要感謝ZEALER和左邊眾測贈送本次體驗產品!
首次上手臺電的產品,咱們不妨先來了解下臺電這個品牌TECLAST。這是一家地道的中國公司,臺電全稱是廣州市臺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來,臺電秉持著“讓更多人享受數字生活”的品牌理念,立足中國市場,先后推出存儲、平板、筆記板電腦、一體機、顯示器和SSD等多系列產品,早已成長為國內知名的數碼品牌。
說回臺電NP900這款固態硬盤本身,外觀方面中規中矩,主控和閃存顆粒全部位于PCB板的一側,金手指和焊點肉眼可見的規整,做工相當扎實。
我拿到的是1TB的版本,支持PCIe3.0*4通道和NVMe 1.3協議,主控采用的是慧榮科技(中國臺灣)的SM2263XT,這款DRAM-Less SSD控制芯片多用于入門級NVMe SSD產品,由于支持主機內存緩沖(HMB)架構,采用無外置緩存方案,通過高效運用系統緩存區,來提升讀寫速度。
因此,要充分發揮該SSD的性能,需要系統支持HBM功能,即需要Win10 1703以上版本的系統才可以,請大家悉知,官方也明確提到了對windows 10系統版本的要求。
閃存顆粒方面,采用的是原廠顆粒,通過顆粒封裝上的編號29F04T2AOCTH1,可知是Intel原廠顆粒,左上角Intel的logo也佐證了這一點。Intel閃存顆粒命名以29開頭,如果前面有PF則表示非原廠封裝,即常說的白片,按照這個編號規范,推斷此SSD所用為正片。
不過網上也有人說Intel的顆粒一向自己都不夠用,因此,可能是Intel的合伙廠商的正片顆粒封裝而成。經過進一步查詢的得知,編號對應閃存ID為89,C4,08,32,A6,00,屬于Intel B17A類,顆粒采用的是3D NAND TLC,單Die為64GB,8個Die封裝成一個顆粒,達到單顆512GB,其中的C4就表示單顆容量為512GB,這與編號中29F后面的“04”和ID中C4后面的“08”也是對應的,因此,PCB正面可見有2顆顆粒。
性能參數上,官方給出的是1TB版本持續讀寫速度分別為1800MB/s和1600MB/s,我第一時間上手測試的結果,遠高于這個速度,可能跟測試設備有一定關系,測試環節,再詳聊吧!
產品的售后方面,官方承諾3年質保,并未給出具體的TBW數值,這個TBW指硬盤的總的字節寫入量,用來衡量硬盤的理論使用壽命,一般質保時間和TBW二選一,超過TBW或者質保時間任何一項,產品就算過保了。我覺著3年質保時間稍顯短了些,5年會顯得更加有誠意。
測試之前,先交代下測試設備,18款16GB的MacBook Pro,為了戒掉游戲,目前并未配置PC!因此,主要的測試都是基于MacBook Pro外接硬盤盒進行的,因而,無法直接體驗到PCIe 3.0的接速度,故測試結果,對于PC用戶僅供參考。
不過為了展示全面的測試結果,我依然進行了PC下的測試,測試平臺是聯想的專業圖形工作站,配置方面,CPU為英特爾志強處理器W-2155,單核3.30GHz,10內核20邏輯核,內存為單條16GB,配備8條共計128GB。
主板有兩個固態接口,并自帶散熱硅膠和散熱片。
碩大的硅膠能夠輕松地完全覆蓋到SSD正面的存儲顆粒和主控。
硬盤安裝后,采用NTFS格式進行格式化。
Mac下的測試SSD測速軟件不如PC的豐富,我選擇了知名的用于視頻性能測試的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和著名的Crystalmark在Mac上的版本AmorphousDiskMark,分別簡稱DST和ADM,方便碼字。
增加了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和ATTO 磁盤基準測試三款軟件的測試,PC平臺下僅提供簡單測試結果截圖,供大家參考。
不同測試軟件提供的測試項目不同,每一款軟件有其側重點,想要全面看懂測試結果,需要了解軟件的測試項對應的固態硬盤性能和應用場景,下面簡單介紹本次測試所用軟件的主要測試項,供大家參考。
這方面更加詳細和全面的知識,請查閱專業的介紹內容,本文不再贅述。
前面提到,我準備了三款理論速度達到了40Gbps的目前民用最高速的硬盤盒,分別是阿卡西斯雷電三、奧睿科雷電三和奧睿科USB4.0,我將測試在三款硬盤盒下的讀取、寫入、穩定性、大小文件拷貝速度等項,希望這方案能確保充分測試出SSD的性能。
測試對比將采取多次測試取均值方式,各項分別測試15次,去掉兩個最高值、兩個最低值和一個異常值,取其中穩定的10次結果進行統計。
經過漫長的測試過程,總算是完成了測試環節,最終的測試數據我都會呈現給大家,那么臺電NP900 1TB M.2 SSD的性能如何?先看數據再分析評價。
先來看ADM(AmorphousDiskMark)測試軟件下,臺電NP900固態硬盤在三款硬盤盒下四個測試項的全部測試數據表,測試結果單位采用MB/s。
全部測試數據表中還各項的統計了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波動范圍和波動比例,并將這些數據進一步綜合后得到下面的最終測試結果表。
綜合多次測試數據得出的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單次測試的隨機誤差,獲得更加可靠結果。針對每個測試項,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看到測試數據的對比,我進一步制作了對應的數據曲線圖,無論測試的數據如何?態度一定要到位!
從SEQ1M(QD8)項目是連續讀寫測試,測試結果均值為,連續讀取速度為1527MB/s,寫入速度為1198MB/s,波動范圍占到均值的1.38%和2.17%,對照上圖曲線來看,能看出每次測試的具體數值和波動情況,其中藍色曲線的波動對測試結果影響較大。
SEQ1M(QD1)的測試結果均值為,連續讀取速度為1727MB/s,寫入速度為1217MB/s,波動范圍占到均值的0.87%和1.41%。
RND4K(QD64)項目是隨機讀寫測試,測試結果均值為,隨機讀取速度為39.31MB/s,寫入速度為328.14MB/s,波動范圍占到均值的1.53%和1%。
RND4K(QD1)項目測試結果均值為,隨機讀取速度為39.89MB/s,寫入速度為532.39MB/s,波動范圍占到均值的1.38%和5.3%。
基于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測速軟件測試結果如下圖,方法同前。
讀取和寫入的均值最高值,均來自支持USB4協議的M.2 SSD硬盤盒,讀取速度為1860MB/s,寫入速度為1285MB/s,從測試數據和曲線圖波動可視化來看,與之前的ADM測試結果接近。
由于PC上是直接接入主板,在WIN10系統下的測試結果要好很多,這里不再重復上述的過程,僅提供測試截圖供PC用戶參考。
在CrystalDiskMark軟件下,提供了針對機械和固態硬盤專有測速模式,從上圖也能看到,固態盤模式下,除了第一項順序讀取速度與機械模式接近外,其它項都全勝出,因此,推薦以固態模式測的數據為準,故臺電NP900 1TB的順序讀取速度為2100MB/s,寫入速度為1660MB/s,這兩個速度都高于官方數據,尤其是讀取速度更是高出官宣1800MB/s整整300MB。
最后,再放上ATTO基準測試軟件對不同大小文件讀寫性能的測試結果截圖,作為參考。測試軟件是跑完了,不過真實場景下的使用體驗如何呢?不妨就以最普通的數據拷貝來看看性能如何?
我的日常工作經常需要拷貝50GB~100GB大小的三維模型和數模模型文件,因為數據SM,我就以100GB大小的194段視頻作為測試對象,直接從系統的固態盤拷貝到臺電NP900固態盤,速度穩定1.5~1.6GB/s,后期速度會降到1.4GB/s左右。
此外,我還對比了多個小文件和單個大文件的拷貝速度,下圖可見單文件拷貝速度高達2GB/s以上,只是穩定時間稍短,僅有20多秒,然后速度會降到1.3GB/s左右。
最后放上一張,我用臺電NP900在Mac下測出的最高速,寫入速度2185MB/s,讀取速度2599MB/s,這之后的測試,就再也沒有出現如此高速,求解釋啊?感謝
從測試結果來看,臺電NP900 1TB M.2 SSD的性能達算是達到了該價位目前的主流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主觀認為臺電NP900是一款用料做工很不錯的產品,是入門級NVMe M.2 SSD不錯的選擇,尤其是1TB容量才¥649的售價,性價比很高!如果你恰好有升級的需求,又不想花費太多費用,不妨考慮下臺電NP900 1TB M.2這款,畢竟是Intel的正片顆粒,品質信得過。
對于我個人使用場景而言,2000MB/s讀寫速度,足以應付我的工作場景和視頻剪輯的需求,尤其是數值模擬項目的工區,動輒需要幾十上百個G、上千個文件拷貝轉移,這是普通的大容量U盤和機械移動硬盤所無法勝任的,拷貝過程等待時間太長。
當然,對于追求極致性能的發燒友而言,這個速度可能無法滿足游戲大作的極速加載,那么不妨看下980Pro的1TB版本,2000多的售價,一分錢一份體驗,這個假不了!不過很遺憾,等我的980Pro到了,我也沒辦法測試游戲,因為我戒游戲了!哈哈,體驗就到這里了,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系統之家,win10系統下載,win10專業版
摘要:系統之家win10 64位專業版系統v201809版本更新比較廣泛,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合理的優化,系統集成最新的硬件驅動支持,在保持原版系統的穩定性的情況下進行一系列的優化,具有更加流暢、運行,已親測。在裝機之前最重要的一點要開清楚自己的電腦是否支持相應的軟件如(電腦是32位的系統要裝32位的系統否則也是白下載,注:右鍵點擊我的電腦點擊屬性查看)接下來就是挑選系統了現在的系統一般選擇是win10,那么我們應該要怎么樣去下載呢?
這里我推薦使用系統之家的的win10(個人覺得比較好上手)畢竟里面有一些好用的系統比較精簡適合一些辦公游戲兩不誤的系統下面附贈教程和下載地址。
一、系統版本更新:
1.系統補丁更新至2018年9月
2.優化win10系統內在的一些問題
3.集成優秀的系統安裝軟件,可實現一鍵安裝系統
4.關閉一些無用的服務,若有需要也可以手動打開
5.適量輕度精簡優化系統,保證系統運行速度與穩定性
6.其他設置方面的一些優化
二、系統配置要求:
處理器:1GHz或更快的處理器
內存:1GB(32位)或2GB(64位)
硬盤空間:16GB(32位操作系統)或20GB(64位操作系統)
顯卡:DirectX 9或更高版本(包含WDDM 1.0驅動程序)
顯示器:1024x600分辨率
這樣的配置也就是說,即便是幾年前的老爺機也能滿足。
三、系統安裝方法:
重裝系統會格式化C盤(系統盤),如果C盤有重要資料需要提前備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可以先把資料備份到其他盤,只影響C盤。
1.硬盤安裝
硬盤安裝方法無需U盤與光盤,下載好系統鏡像后把文件解壓到除C盤外的其他盤根目錄,然后運行解壓出來的硬盤安裝.exe 即可打開安裝程序。之后的步驟按照提示即可完成,詳細的步驟請看教程:http://www.windowszj.com/news/28090.html
2.U盤安裝
需要準備一個U盤并且下載一個U盤啟動盤制作工具(推薦小白一鍵重裝系統軟件),打開軟件插入U盤,點擊U盤制作一鍵制作U盤,U盤啟動盤制作好后將下載的系統鏡像放到U盤里面,之后把U盤插入需要重裝的電腦上,重啟電腦按快捷鍵選擇U盤進入PE系統后自動彈出PE裝機工具點擊右下角的安裝系統即可。詳細的步驟查看:http://www.windowszj.com/news/Uflash/28089.html
3.光盤安裝
需要準備一個光盤,并且你的電腦有光驅,下載小白一鍵重裝系統軟件切換到U盤啟動界面選擇ISO模式,在這里找到你下載的系統鏡像文件,點擊制作ISO啟動盤,制作好后重啟電腦按快捷鍵或BIOS設置光盤啟動即可進入系統安裝界面,按步驟操作即可完成安裝。
四、系統特點:
★ 更安全
* 采用封裝ES3.1執行封裝過程,加載天空SKYIAR 2.6.2,最新筆記本和臺式機都能正常安裝;
* 源安裝盤采用微軟官Win10 Build 14393 1703 X32操作系統,并進行永久激活;
* 無新建用戶帳戶,僅保留Administrator,密碼為空。(用戶裝好系統后請及時加密碼);
* 辦公套件采用的是精簡版Office2007,集成Office補丁至最新版本;
* 關于激活,可能會有個別電腦出現未激活的現象,進入系統后桌面放置有win10激活工具集之快捷方式,可以進入選擇激活工具進行激活;
★ 更穩定
* 獨創全新的系統雙恢復模式,解決了某些SATA光驅和有隱藏分區的電腦不能正常安裝系統的問題;
* 集成了數百種常見硬件驅動,經過作者精心測試,幾乎所有驅動能自動識別并安裝好。
* 包含絕大多數的SATA,SCSI,RAID控制器驅動,支持64位處理器,支持雙核處理器;
* 支持IDE SATA USB 光驅安裝,解決了其他GHOST系統在部份SATA或有隱藏分區的電腦上無法正常恢復的問題;
★ 更人性化
* 集成維護人員工具,不僅裝機方便,維護更方便;
* 智能判斷電腦類型,是臺式機就打開小鍵盤燈,是筆記本就關閉小鍵盤燈;
* 瞬間把硬盤分成四/五個區,讓每個人都懂得分區,分區不再是難事(適合新硬盤使用);
★ 功能增強
* 優化注冊表,提高系統性能;
* 禁用少量服務,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 集成DX最新版本,MSJAVA虛擬機,VBVC常用運行庫;
* 破解uxtheme主題限制,可直接使用第三方主題;
五、系統軟件集成:
1.綠色瀏覽器
2.2345看圖軟件
3.2345王牌輸入法
4.小白一鍵重系統軟件
5.WinRAR壓縮文件管理軟件
其他軟件可自行選擇是否安裝,所有軟件可自由卸載,不含任何流氓軟件。
六、溫馨提示:
1.安裝前請務必備份好原系統的重要數據,建議提前轉移個人資料并備份硬件驅動。
2.如果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可以在本站搜索查找相關的教程解決。
3.因為系統文件比較大,包含的數據較多,推薦使用迅雷下載,下載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斷網等暫停,以免造成下載數據有誤導致系統安裝失敗。
七、常見問題:
1、驅動選擇工具判斷有誤,沒攝像頭卻解壓攝像頭驅動!
考慮到大家以后可能會使用到攝像頭,特意解壓攝像頭驅動,這樣只要連上攝像頭,就可以方便找到攝像頭驅動啦。
2、360檢測到這個鏡象文件里面含有xx程序。。。。。。
檢測文件請采用卡巴,諾頓等知名殺毒軟件查殺,國內殺軟只會耍嘴皮互相攻擊,而不注重技術革新,難免誤報,何況360就不是什么殺毒軟件。
3、為什么更換了PQ圖形分區工具
我們在測試過程中多次發現PQ提示磁盤錯誤,但是磁盤卻可以正常使用的情況,為此經過多方測試,決定為大家選擇DiskGenius這個更強大的圖形分區工具
了解更多:http://www.xiaobaixitong.com/
4、為什么網上鄰居中看不到同一局域網的其他計算機
出于系統安全性考慮,我們在制作的時候將其屏蔽掉了,如果需要,只需打開“開始\所有程序\維護人員工具\網絡設置\開通局域網共享(訪問本機無需驗證即可進入).cmd”即可。
5、工行U盾驅動不能安裝,提示“不支持這個系統”!
你是用U盾的配套光盤來裝的是吧?那個已經舊了。請到工行網站下載新的U盾驅動。其它的,比如建行、農行等所需驅動,也是同理,請到它們官網去下載!為了保持潔凈,本系統不會事先安裝這些東西!
下載地址:http://www.xiaobaix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