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二剛剛過去,大家都敗了嗎?新敗的512G SSD下班前就拿到了,同城這效率還行。
說起HP惠普,大家更熟悉的相信是PC整機,筆記本之類的。多年前,前東家還購買過HP的服務器。
HP S700pro 是一款SATA3接口2.5寸固態硬盤,其外包裝采用的是HP主色系--藍白搭配。
SATA3接口,7mm厚度,2.5寸固態硬盤
這主要是給我的B150平臺升級用的,最近跟著單位的設計學視頻后期,特意換個大容量SSD
呵呵,你以為光把系統裝到固態硬盤就夠了?那么,如果你的應用程序,緩存以及素材,輸出均在又老又慢的機械硬盤上面還能有多少速度呢?
你試過從機械硬盤copy數據都SSD或者從SSD復制數據到機械硬盤嗎?那么,請告訴我,決定傳輸速度是誰?
當然了,SATA3接口并不是現在最快的接口,但是M.2接口,NVMe協議,32Gbps帶寬的512GB SSD的價格非常喜人。
即使你用雙路E5,4路GTX980TI,64GB內存的卡吧神機,把數據寫入到USB2.0的U盤的速度也只能在20MB/s以下
我的機器只是很平常的配置,I5 6500+B150主板,都是朋友升級換下來的。再配上16GB DDR4 2666內存,一臺入門級的視頻處理機器也是夠格的。
裝上馬上就能識別到,真正的即插即用
估計不少對diy不熟悉的朋友會問,為什么512GB的SSD僅有476GB的空間呢?
放心,這個不是手機,不會存在有系統或者各種程序占用容量的事情。這是因為硬盤容量的單位為兆字節(MB)或千兆字節(GB),目前的主流硬盤容量為500G~2TB,影響硬盤容量的因素有單碟容量和碟片數量。許多人發現,計算機中顯示出來的容量往往比硬盤容量的標稱值要小,這是由于不同的單位轉換關系造成的。我們知道,在計算機中1GB=1024MB,而硬盤廠家通常是按照1GB=1000MB進行換算的。
具體的公式比較復雜,大家可以乘以0.93系數作為換算,基本上接近了。
信息識別我是用TXbench,一個專業的磁盤工具。
實在話,對于新品牌(對于SSD領域而言)一開始我是懷疑的。反正白天才能帶回單位安裝,先通電跑點數據吧。沒有把它作為系統盤,一方面可以看到極限性能數據,另外一方面我想測試一下不同的負載下面性能損失程度(畢竟我是考慮純SSD)。因此,我的系統盤是另外一個SSD,HP S700PRO作為從盤跑數據。
當然了,最重要的原因是---懶!
先來看看空盤的數據如何
測試軟件分別是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TXbench,ATTO Diskbenchmark,Anvi’s Storage
數據分為三類六項,分別為持續讀取,持續寫入,4k隨機讀取,4k隨機寫入,4k深層隊列讀取,4k深層隊列寫入。至于分數怎么看?除了尋道時間,其余都是越大越好
HP S700Pro 512GB SSD得益于大容量,數據已經到達了SATA3接口的邊界,讀取560MB/s,寫入511MB/s,4k隨機讀取33MB/s,隨機寫入是115MB/s,4k深層隊列讀寫均為333MB/s左右
空盤的跑分數據是最能反映一個SSD理論最大的性能,有一定的參照作用。
當然了,多數SSD用戶都會把系統安裝在SSD中,按照現在win10系統,不優化破70GB容量是毫無問題的。
因此,第二部我是把使命召喚11(解壓后大約70GB,復制到測試盤以后占用15%空間)作為負載物,模擬SSD在不同剩余容量下面性能的變化。
可以明顯看到,當系統盤占用了15%空間,70GB容量以后,性能基本上不變
可能是因為硬盤容量比較大,因此占用了15%空間以后性能不變也不是太意外的事情
再來看看,占用容量過半以后的性能
前面說了,一個使命召喚游戲的容量是70G,我是以此為負載物進行測試(主要是因為懶)
HP S700PRO數據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部分小項目甚至能小勝
本來打算關機睡覺的,看到如此結果
那我就繼續多加負載物進行測試
因為我的游戲在一個2TB綠盤上面,因此傳輸的速度非常郁悶。基本上我可以打一盤王者再去看(王者榮耀一般一句20來分鐘左右,有黃忠或者六分投另外說)
這次我一口氣堆到了89%空間被占用
此時,硬盤的空間已經剩下10%左右,跑分也終于出現了輕微的下滑。但是輕微程度幾乎可以當測試誤差
萬萬想不到,固態硬盤新軍能寫出如此6的固件。
好奇心殺死貓,忍不住使出了十多年沒用過的絕學---易碎貼無損拆解大法(此絕學傳女不傳男,同性勿擾)。
只要易碎貼不損壞,SSD就很好拆了。HP S700Pro沒有螺絲,只能通過撬開外殼打開(細節不說了,怕誤導用戶)。
PCB僅有80%左右的大小,底面是閃存和緩存
卸掉三顆小螺絲,就可以看到SSD的全貌
黑色PCB電路板正反兩面各有四顆鎂光3D NAND TLC顆粒分布排列,具體型號為:7DB2D NW837和7CB2D NW838。
主控芯片應該是一顆慧榮為惠普定制的SM2258,最多支持4通道。
慧榮SM2258主控芯片位于PCB板正面,支持NANDXtend ECC技術,全面支持2D/3D TLC閃存的成品解決方案,根據評測數據,最大持續讀寫速率分別可以達到560MB/s和520MB/s,4K隨機讀寫分別可以達到90000IOPS和80000IOPS。
基于NANDXtend ECC技術,它能夠提供RAID數據恢復、軟件解碼和硬件解碼,三級的錯誤校正可以將NAND閃存的壽命延長3倍,另外還可以顯著提升解碼效率,提速達40%,也顯著的降低的產品的能耗。
緩存顆粒為南亞的NT5CB128M16IP-EK,容量為256MB。
一般而言,SSD就是主控,閃存,固件三部分(部分SSD取消了緩存)。慧榮主控+鎂光內存整體不錯,但是更大的功勞應該就是固件開發的團隊。
HP S700pro的固件寫得挺有水平,從零開始到到負載高達89%,性能變化幾乎忽略不算。真乃科技!
在現在新平臺、新接口的時期,SATA3接口2.5寸SSD更多充當一個大容量剛需的固態硬盤角色。喜歡玩3A大作,需要設計或者后期處理的朋友,完完全全可以錯位選擇2.5寸SSD,省錢,容量大,通用性強。
近日,有外媒曝光了一款被取消的Windows 10 Mobile原型機——惠普Pro X3,富智康代工。 從圖片上看,這款惠普Pro X3采用了無邊框(或ID無邊框)設計,背板為金屬材質,后置單攝與指紋識別,至于機身配置則尚不明確。
惠普Pro X3疑似惠普Elite X3的后續機型,如無意外應該也是一款旗艦機型,不過因為微軟已經放棄Windows10 Mobile系統,該方案也隨即遭到放棄。
惠普Elite X3曾是第一款搭載驍龍820處理器的Windows10 Mobile旗艦手機,配置方面,惠普Elite X3采用配備5.96寸2K AMOLED屏幕、驍龍820處理器、4GB內存、64GB存儲、1600萬像素后置和8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支持指紋識別/虹膜識別/IP67防水/MIL-STD-810-G軍標/Continumm連續模式、電池容量4150m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