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拼音的老一輩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習以為常的中文,其實是世界上最復雜的語言,沒有之一。
正因如此,五筆輸入法誕生之后,才會被譽為現代活字印刷術,但是上手門檻實在太高,很難普及。
隨著云詞庫、算法技術的發展,門檻更低的拼音輸入法逐漸取代了五筆,輸入法越來越大眾化。
據我觀察,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手機輸入法用的基本上是手寫輸入法。效率非常慢,一分鐘頂多也就才寫十幾個字。
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痛點,老一輩很多人的普通話并不標準,口音很重,拼音總是打不對字。解決這個痛點很簡單,那就是能識別方言的語音輸入法。
1分鐘,400字
五筆輸入法的極限速度是1分鐘150字,拼音輸入法則在1分鐘80字左右,這基本就是鍵盤輸入的極限了,手機上會更慢。
近段時間,百度再次完成蛻變,語音識別技術全面升級,重點加強了方言識別能力,打字效率幾乎高達1分鐘400字。
筆者發現,百度輸入法的最新版本的「方言自由說」功能,適配方言新增了河北話、昆明話、武漢話三種,覆蓋用戶更廣。
更貼地氣的是,百度輸入法獨家支持識別「塑料普通話」,口音很重的普通話也能準確識別。比如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區,普通話都帶有一定的口音。
方言,口音的識別難度這么高,百度是怎么做到的?這是因為百度擁有世界領先的語音技術——SMLTA(流式截斷多層注意力建模)。
AI技術的領先,加上全面的中文詞庫,百度語音輸入的準確率領先同類競品15%,語音識別準確率高達98%以上,所以用戶規模才能達到國內第一,是目前手機中文輸入法的龍頭老大。
廢話不多說,我們這就來體驗一下百度的方言識別能力,看看體驗如何。
「方言自由說」功能體驗
進入語音界面,我首先選擇比較熟悉的粵語。引用一句經典粵語臺詞,「從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我用標準粵語發聲,可見翻譯是完全正確的。
粵語在方言里是比較晦澀難懂的,畢竟和普通話完全是兩個體系,輸入時需要專門切換到粵語模式。
第二個要測試的就是口音識別,我選擇方言自由說,用廣東口音很重的普通話來測試。例如「si/shi讀成xi」,也就是平翹舌不分。
考驗輸入法的地方,就在于能否準確識別錯誤的平舌音,判斷原意。
就拿最經典的「介四里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來測試吧,我照原話念了一遍,結果令人感動。張家輝如果能用上百度輸入法,肯定會直呼內行。
好奇之下,我也嘗試了福建口音的普通話,比如「fu蝶在我眼前hui過」。不得不說,細節見功夫,百度語音算法真的挺聰明的。
我也嘗試了一下山東、四川、江西等地口音的普通話,基本上都能準確識別,這讓我非常意外。
做一個總結手機百度輸入法切換語言,百度是以普通話為基準,以發音為參考,模糊化音調、音準。然后利用AI和大數據,去智能判斷整句話的準確含義,最后給出最接近原話的結果。
不管是「中英文自由說」,還是「方言自由說」,百度的最終目的就是簡化一切繁瑣的流程,直接利用AI技術,一步到位地解決語音輸入問題。就像這樣,口音很重的長輩也能輕松打字聊天。
可以預見的是,百度語音輸入法繼續發展下去,我們連選擇方言模式都不需要,直接長按說話,其它的交給輸入法去處理。當AI技術發展到成熟階段,真的可以解放生產力。
總結
百度的「方言自由說」,從根本上降低了長輩的輸入難度,普通話不標準也能快速打字,是時候和笨拙的手寫輸入法說再見了。
而且百度輸入法不只有語音技術領先,而是全場景領先。
目前,百度輸入法支持拼音、筆畫、語音、AR表情、凌空手寫等各種形式的輸入方式,為用戶提供了全套解決方案。
背靠國內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輸入法在競品中,中文詞庫是最全一個,做輸入法有與生俱來的優勢。
還有各種年輕化、個性十足的定制皮膚,比如著名的森林集皮膚,王者榮耀定制皮膚,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PC端還是手機端,我都沒有發現彈窗廣告。日常用起來不擾民,非常良心。正是因為沒有廣告,我在電腦上用百度輸入法好幾年了。
PC端、手機端、iPad端登錄的都是同一個賬號,云端數據完美同步。我打的字越多,百度輸入法就越懂我的輸入習慣手機百度輸入法切換語言,用起來越順手。
而拼音輸入法積累下來的輸入習慣,也會體現在語音輸入法里,提高打字輸入效率。全面均衡無短板,跨平臺生態互補,全場景完美融合,這就是百度輸入法成功的原因。
最后做個小調查,你認為百度輸入法好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