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卡美能達 復合機驅動程序安裝指南 (Windows XP適用) 從“桌面”——”開始“——”設置“——”打印機和傳真“ 點擊右上方的“添加打印機”——只選擇“連接到此計算機的本地打印機”——”下一步“ 到“選擇打印機端口”的界面 選擇“創建新端口”——”選擇Standard TCP/IP Port” ——”下一步” 確認下方兩點事項——下一步 將設置好的IP地址和設備的端口名輸入——下一步 設備類型中,選擇標準“Generic Network Card IP設置好后,選擇“完成” 安裝軟件,選擇從“磁盤安裝”——”下一步“ “瀏覽”后,會自動出現對應機器的驅動安裝程序,選定后,“打開‘ 再次出現“添加打印機向導”的界面——”下一步” “替換” 設置是否為默認打印機,通常為“是” 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不共享”或“不共享” 打印測試頁,根據自身需要點選 完成
當我把創維 G90 顯示器放在我的桌面,換掉之前的 27 英寸顯示器之后,幾乎所有路過的人都會疑惑地問一句:你為啥用個電視當顯示器?
我總不能說因為我喜歡大的,就用「電視」當顯示器用吧,于是我就得給同事們科普一下,大不是它的重點,重點是它 4K、120Hz 刷新率,OLED 面板,杜比視界加杜比全景聲。
畢竟現在 OLED 電視并不便宜,我拿一臺 48 英寸的「電視」降維一下做顯示器,也不是不能理解對吧。關鍵是,創維 G90 它本身也是顯示器,不要因為它出自創維,又這么大就只把它當電視。
之前逛外星人電腦門店的時候,經常會被里面那個 55 英寸 OLED 顯示器所吸引,然后在心里問一句:誰會去買這么大的顯示器?
接著我就看到了價格:34999 元。
哦,有錢的人會去買。
當創維 G90 顯示器到手的時候,配合它日常近萬元,偶爾優惠兩三千的價格,我就想到了那臺奢侈品級別的外星人顯示器,在紙面參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在前者的對比下,這款創維 G90 顯示器居然還挺有性價比的樣子,大致算個輕奢產品吧。
經年以來,很多產品已經教我做人:不要只看參數。
▲ 48 英寸對比 17 英寸屏幕
所以,首先我來自拋自扣:48 英寸是個好的顯示器尺寸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要說,不管 48 英寸是不是個好的顯示器尺寸,它首先就不是一個適合一個人安裝的尺寸。它真的有點重,也有點大,我作為一位普通且自信的成年男性獨自搬它上三樓,然后拆箱安裝已經相當吃力。所以還是不要像我這么倔強,安心讓官方上門安裝吧,畢竟這個服務不要錢。
按理說,安裝完這個大家伙之后,就到了享受時間了對吧。但顯示器和電視還是有點不同的,那就是它得接電腦。如前面所言,我之前一直用的是一款 27 英寸 4K 顯示器,對于日常辦公來說,這是個不錯的尺寸和分辨率。當我面前的顯示器突然大到 48 英寸這個電視尺寸級別之后,我還是花了不少的時間去適應。
▲ 排列五個窗口,非常寬松
我得調整我的視距甚至是坐姿,還有窗口的大小來適應屏幕尺寸的變化,比如我把瀏覽器最大化填滿整個屏幕之后,想要切換標簽頁,我就得仰起頭看頂部區域。這種感覺就像坐在前排看 IMAX 屏幕,不少畫面是在視線的重心范圍之外,必需要扭頭調整視野。
當然我后面直接把所有的程序都窗口運行了,調整到自己覺得舒服的大小,用最原始的分屏,獲得最高效的快樂,這就是屏幕空間夠大的好處。它雖然是 48 英寸 16:9 比例屏幕,但我們完全可以不拘泥于這個比例,忽略一下它的上部空間,把它想象成 21:9 甚至是 32:9 比例的帶魚屏。
▲ 小窗模式的 32:9 比例帶魚屏
事實上,創維 G90 也提供了一個「智能小屏」的功能,主動屏蔽一部分顯示區域,獲得其他比例和尺寸的顯示效果。不過我在試了一陣之后,我還是回到了全屏,雖然 OLED 屏幕黑得很純凈,但放著這么大區域不用,有種買了四室一廳,卻只住次臥的感覺。
對于日常辦公需求來說,48 英寸是一個需要適應和調整的尺寸,這個過程完成之后,新世界的大門就打開了。唯一的問題來自 Windows,由于 Windows 字體渲染做得不那么好,加上 4K 分辨率鋪在這么大尺寸面板上,半米視距之下,字體精細度會不如 4K 小屏幕那么好。
如果把創維 G90 當做游戲或者影音顯示器,那么 48 英寸就是一個相當好的尺寸。和文字不同,即便是 1080P 的內容,在這塊 4K 屏幕上也能獲得不錯的顯示效果,而要是內容上到 4K,那整體觀感就更上一層樓了。
畢竟支持杜比視界、廣色域、高刷新率和高亮度對于辦公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對于影音娛樂,卻至關重要。
▲ OLED 面板的優勢點之一:黑色顯示非常深邃
另外,相比于其他的顯示器,創維 G90 也有一個「雙系統」的概念,連上電腦可以做顯示器,也可以獨立作為電視使用,當然也可以作為主機顯示器。加上 4K 120Hz 的屏幕其實對于連接帶寬要求并不低,所以相應地,它加入了 HDMI2.1 接口(2 個 HDMI2.1,1 個 HDMI2.0),能夠支持的最大未壓縮帶寬為 48Gbps,確保對未來設備和內容的支持。作為互聯網電視,它也上了雙頻雙天線 WiFi 6,硬件上不會被帶寬掣肘。
在還原設置之后,我用 Spyder X Elite 測試,發現色準表現還可以,平均 delta E 值在 5 以內,屬于還行的范疇,但離標稱仍有差距,我當時的想法是,工程機終于可以背鍋了吧?后來聯系到創維技術那邊才了解到,由于 OLED 顯示器和傳統 LED 顯示器因為發光方式不同。在光譜有差異,不少消費級校色儀會測不準,需要更新更專業的設備進行測量,比如美能達 CA-410 才能獲得更精確的數據。
在 DCI-P3 色彩空間、游戲通用模式,D65 色溫下,這臺創維 G90 通過美能達 CA-410 測出來的色準數據如下:最小 delta E 值 0.91,最大 3.32,平均 1 左右,屬于非常準確的色彩。
非常準確的色彩之外,它的亮度數據是 Peak 典型值亮度 450nits,HDR 峰值亮度 900nits ,在一眾 OLED 屏幕當中屬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
綜上來說,這臺顯示器給我用來辦公,確實有點大材小用,但用來看片,那就是物盡其用。
G90 定位為創維旗下高端顯示器,其實創維在 G90 身上也投入了不少心思,比如隱藏式線纜設計,磁吸式后蓋,二者都能保證桌面的整潔。
▲ 隱藏線纜設計
即便是背部,創維也為了對應游戲娛樂主題,加上了 RGB 燈光效果,當然,燈效還是比較克制的,不至于太殺馬特。
前面說了 2 個 HDMI2.1 接口好評,不過除了 HDMI 接口之外,全功能的 USB Type-C 接口和 DP 接口在此缺席,略微遺憾。
作為顯示器揚聲器來說,創維 G90 附帶的兩個 8W 全頻揚聲器表現還可以,支持杜比全景聲,剛好和杜比視界打配合。
作為顯示器的時候,創維 G90 在長時間靜止畫面之后畫面會自動變暗,但從感應操作,到畫面變亮,稍微有點遲鈍。
雖然創維給出了自動環境光檢測、自動亮度調節和自動色溫調節,還過濾了有害藍光,但我還是建議把自動亮度調節和自動色溫調節關掉,并切換到暖色模式,這樣觀感會好一些。
▲ 可視角相當好
得益于 OLED 材質和特殊涂層,創維 G90 在可視角和防眩光防反射上做得相當不錯,整個屏幕的觀感在各個角度,各種光線條線下,都能保持得很一致。
整體來看,創維 G90 的定位應該是在臥室,而非客廳或者工位,一來 48 英寸的大小剛好適合臥室空間以及桌面,二來其音畫表現,也適合臥室休閑娛樂的氛圍,從這點來看,想要嘗鮮 OLED 屏幕,又想在臥室搞一臺顯示設備,并且預算相對充裕的用戶來說,它可以是個不錯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