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外星人的電影自從1945年羅斯韋爾事件以來,UFO和外星人就是長盛不衰的話題。在20世紀,外星人的概念成為新興的科幻小說的主題,這些作品以文學和電影的形成不斷發展并在深受人們喜愛的影片中達到了頂峰:《2001太空漫游》(1968)、《第三類接觸》(1977)、《E.T.》(1982),以及《獨立日》(1996)、《三體》等等。本期,小編為大家帶來了20部我自己很喜歡的外星人電影!
黑衣人是一套科幻喜劇電影,改編自洛厄爾·坎寧安的同名漫畫作品。該片由巴里·索南菲爾德執導,并由湯米·李·瓊斯及威爾·史密斯主演。瑞科·貝克在本片中擔任造型設計。電影于1997年7月2日由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行上映。本片票房逾五點八七億美元,大大超過九千萬美元的制作成本。電影于2002年推出其續集,名為黑衣人2;而在1997年至2001年期間,Kids' WB華納動畫天地亦推出星際戰警的卡通系列。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是基于風靡全球的“變形金剛”系列玩具產品改編,由派拉蒙電影公司聯合夢工場影業出品,邁克爾·貝負執導,泰瑞斯·吉布森、喬許·杜默、安東尼·安德森聯合主演的一部美國科幻動作片。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薩姆·維特維奇(Sam Witwicky)的少年,因一次的機緣巧合而被卷入了代表正義及英勇的汽車人和代表邪惡及奸詐的霸天虎之間的戰爭。而兩者是來自同一個外來星球,但立場卻相互對立的兩派機械生命體,既可以變形成立即戰斗的機械人,也可以變形成人類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機械體。霸天虎一行人欲奪得火種源,因這種東西擁有賦予機器生命的力量;而且變形金剛也正是由火種源所創,霸天虎的首領威震天希望可以將其用來在地球上建立一個機器軍團,而選擇加入霸天虎的大巴金剛打擊則要想方設法攻擊對方。
《星球大戰》(英語: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兼編劇喬治·盧卡斯所構思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同時“星球大戰”也是該系列電影最早拍攝上映的第四章故事的原始片名。本片獲第50界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音樂,最佳聲效六項大獎及特殊貢獻獎(本·伯特 Ben Burtt)。電影首部于1977年5月25日上映。
《E.T.》是美國環球影業出品,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亨利·托馬斯、德魯·巴里摩爾、羅伯特·麥克納夫頓主演的科幻電影。 影片描述了一個十歲男孩艾里奧特與迷失的外星造訪者E.T.建立了純真友誼,并幫助他找到回家方法的溫馨故事。 該片于1982年6月11日首映,2002年,影片以包括未公映片斷的特別版重新上映。
《獨立日》是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威爾·史密斯、比爾·普爾曼和杰夫·高布倫等聯袂主演的一部科幻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進入地球軌道,并釋放了三十多個小型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停留在世界幾大城市上空,造成人們的恐慌。美國總統(比爾·普爾曼飾)聯合各國領袖共商解決之道,科學家(杰夫·高布倫飾)和陸戰隊航空兵上尉史蒂芬希爾(威爾·史密斯飾)合作為人類的命運奮斗,從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衛地球的故事。影片于1996年7月3日在美國上映。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影片中人類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資源,開啟了阿凡達計劃,而納美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最終杰克率領納美人向人類宣戰。該片于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北美上映。
《第五元素》是1997年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由呂克·貝松執導,布魯斯·威利斯、加里·奧德曼、伊安·霍姆和米拉·喬沃維奇等聯袂出演。影片講述2259年的未來紐約,一股宇宙之中的邪惡力量想統治地球,人類面臨萬劫不復的黑暗世界。外星善良勢力預見到這一天的來臨,并一直關注著事態的發展,但他們派來地球拯救人類和宇宙的"第五元素"卻被惡勢力擊落。人類復原了"第五元素",并派出現為紐約出租車司機的前特工柯本協助,最終將惡勢力摧毀拯救了人類 。影片于1997年5月7日在美國上映。
《異形》(英語:Alien)是1979年上映雷利·史考特執導的一部科幻恐怖片,由湯姆·斯凱里特,雪歌妮·薇佛主演。后續電影有《異形2》(1986),《異形3》(1992)和《異形:浴火重生》(1997)。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異形電影與終極戰士系列交叉,產生了電影《異形戰場》(2004)以及續集《異形戰場2》(2007)。
《火星人玩轉地球》(英文:Mars Attacks!,臺譯:星戰毀滅者)是蒂姆·伯頓1996年導演的外星人入侵電影。以票房電影的預算結合B級片的劇情與特色,本片高度依賴特效,配樂則大量使用《惑星歷險》、《地球末日記》中使用過的樂器Theremin。本片被拿來與同年同樣以外星人入侵為主題的《獨立日》比較,影評與票房慘不忍睹。不過其實本片是根據1962年Topps玩具公司發行的一系列交換卡片來構想,除此之外,也是蒂姆·伯頓對自己相當喜歡的導演艾德·伍德致敬的一部電影。
《第九區》是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沙爾托·科普雷、詹森·庫伯等聯袂主演的科幻電影。 電影講述了維庫斯感染了某種神秘病毒,正逐漸變成一個外星人,為了不淪為研究的對象遭受非人的實驗,他只有逃往唯一安全之地第九區。影片于2009年8月14日在美國上映。
世界大戰改編自英國著名作家H.G.威爾斯1898年發表的一部科幻小說,主要描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除了影片中較大場面的地球戰場之外,影片還將著重描述男主人公查特溫和自己孩子之間所經歷的一系列感情變化。據稱,這部影片的耗資將會達到2.5億美元,超過了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創下的1.98億美元的紀錄。湯姆·克魯斯再次扮演了拯救地球的英雄。
《天兆》,由導演M.奈特·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執導,梅爾·吉布森主演,影片講述了由美國費城某小鎮上一個普通的農場主格雷漢姆·海斯在自家的玉米田發現的麥田怪圈引發的一系列事件追蹤。麥田圓圈(Crop Circles)是個特殊的詞語,它是特指在長滿麥子的麥田里,一夜之間出現的有些麥桿彎曲伏倒而呈現出來的規律的圓圈形圖案。這一詞語最常出現在研究UFO和外星人的文章里,因為人們認為麥田里出現的這種特殊現象是外星人的飛碟破壞所致。
《洛杉磯之戰》(Battle:Los Angeles),201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喬納森?理貝斯曼執導,艾倫?艾克哈特,米歇爾?羅德里格茲主演。影片講述的是洛杉磯市遭遇了外星人的攻擊,艾倫艾克哈特扮演的海軍陸戰隊員頑強抵抗著進攻,他與米歇爾?羅德里格茲飾演的通訊兵又將遇到怎樣的狀況,一切都未可知。
《火星上的約翰·卡特》講述的是主人公約翰·卡特來到了火星上,他發現這原來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星球,主要居民是一群12英尺高的綠色巨人。不幸被巨人囚禁的他,想法設法逃了出來。沒想到卻遇到了公主蒂亞,后者正等待著被營救……
《環太平洋》是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的一部科幻電影,由查理·漢納姆、菊地凜子、伊德瑞斯·艾爾巴、朗·普爾曼等人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人類遭受了太平洋海底巨型怪獸的入侵,為了抵抗海洋怪獸的進攻,人類研制出了高大的機器戰士并配備有最頂尖科技的裝備對來犯的怪獸進行還擊。電影聚焦Raleigh Becket(查理.漢納姆飾)在身上,他曾是一位退役的駕駛員,他將在片中與未曾實戰的Mako Mori(菊地凜子飾)聯手,駕駛被廢棄很久的危險流浪者機甲“Gipsy Danger”對抗入侵的怪獸。
《普羅米修斯》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執導,影星勞米·拉佩斯,邁克爾·法斯賓德,蓋·皮爾斯,查理茲·塞隆等主演。故事被設置在宇宙中最危險的角落。影片講述一隊科學家開展了一場驚悚的探險之旅,這一切將考驗他們生理和精神上的局限,并讓他們滯留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他們會發現困擾人類已久的終極問題的答案,以及生命的終極之謎。
《鐵血戰士》系列電影第一集講述了特種部隊少校達奇(施瓦辛格飾)帶領特種部隊前往熱帶雨林營救失事的直升機成員。不料在途中遭遇不明生物攻擊,由此引發了一場血戰。而第二集鐵血戰士移師到了洛杉磯,加入了警局與黑幫的火拼。
《進化危機》是伊萬·雷特曼執導,大衛·杜楚尼等主演的科幻片。該片講述了一顆隕石墜落到亞利桑那州的荒漠中,在它撞擊形成的溶洞內,一個與世隔絕的奇異世界正飛速形成。
《地球停轉之日》是由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科幻電影。該片由斯科特·德雷克森執導,基努·里維斯、詹妮弗·康納利、凱茜·貝茨、喬·漢姆主演,于2008年12月1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翻拍自1951年同名影片,講述了一位來自外星球的智慧生命,他帶著威力無比的外星機器人抵達地球,并試圖阻止人類戰爭的故事。
《第三類接觸》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劇情片,由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理查德·德萊福斯、弗朗索瓦·特呂弗、特瑞·加爾、梅林達·狄龍聯合主演。影片于1977年11月1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世界各地發生神秘事件,之后一批外星人來到地球,和地球人做心靈的溝通的故事。
除了這些,在超人、神奇四俠、綠燈俠、銀河護衛隊、雷神等里面也有外星人或者他們本身就是外星人,在這里,就不把他們納入到外星人電影中了。本期,這20部外星人電影中,你看過哪幾部?最喜歡哪一部呢?
當你在選購電腦的時候,你最關心的是什么?從個人經驗來看,我會關注很多硬件配置相關的選項,處理器是低壓處理器還是標壓處理器、顯卡是集成顯卡還是獨立顯卡、屏幕是低色域屏還是廣色域屏、內存配置是DDR4還是DDR5,最高可選多少存儲空間等。
沒錯,我們在選購電腦時基本不會過多地關心系統軟件方面的選項。如果價錢到位的話,哪怕電腦出廠不帶預裝系統,似乎也不是什么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Windows系統擁有著出色的易安裝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電腦廠商似乎并不愿意在系統優化上面多下心思,筆記本電腦在系統方面的進步更是微乎其微。
昨天傍晚,華為召開HarmonyOS 3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并正式發布全新智慧旗艦輕薄本HUAWEI MateBook X Pro,首發搭載了全新的Super Turbo技術。按照華為的說法,這項技術可以通過智能加速,讓電腦更懂用戶使用場景性能所需,智能調度前后臺應用使用資源,提升前臺應用流暢度。
(圖源:華為)
對于這個消息,微博上大部分華為粉絲還是非常興奮的,當時也少不了零零散散的質疑聲。那么問題來了,所謂華為Super Turbo技術到底是什么,它能夠對用戶的使用體驗帶來怎樣的優化,以及難道其他知名電腦廠商從來沒有想過往系統優化這塊走嗎?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要想了解華為Super Turbo技術,我們就得從榮耀Magic OS for Windows開始說起。
今年5月份,榮耀正式發布Magic OS for Windows“操作系統”。按照榮耀CEO趙明的說法,就是將榮耀手機上擁有的功能(OS Turbo、GPU Turbo、Link Turbo、安全引擎)全部將移植到PC系統中,為榮耀筆記本用戶提供主動服務、協同服務、基礎能力三大功能。
(圖源:榮耀)
在這三大功能中,最獨特的莫過于OS Turbo系統級性能&功耗優化引擎技術。按照榮耀官方的說法,OS Turbo是榮耀在深度理解芯片技術,Windows系統,應用及驅動,BIOS 固件等相關技術的基礎上,以軟硬件協同能力對CPU和GPU的底層進程進行優化,實現更高效、智能的硬件效能釋放。
簡單來說,在榮耀OS Turbo技術加持下,筆記本在執行一些任務時,功耗、性能、續航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升。根據榮耀當時給出的數據,在開啟OS Turbo后,產品最高功耗可以降低28.3%,網頁瀏覽可降低11.2%,Office辦公可降低16.9%,降低日常使用功耗,并提升續航。
所謂的華為Super Turbo技術,事實上就是榮耀OS Turbo的同款技術。
從社交媒體上的反饋來看,對于榮耀首發OS Turbo技術一事,華為筆記本用戶可以說是看在眼里,癢在心中,就差在微博上面發起集體抗議了。正因如此,華為Super Turbo技術的發布,加上該技術將會適配老款筆記本的消息,讓微博上的華為筆記本用戶陷入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有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么筆記本電腦市場發展了這么長時間,似乎只有華為和榮耀想到在系統優化層面下手呢?
事實上,這個情況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不同于智能手機常用的安卓系統,筆記本電腦常用的微軟Windows系統是一個完全的閉源系統,為了防止用戶體驗過度分散,微軟只允許OEM廠商增添而不是替換功能,至于第三方個性化定制界面更是不可能的。
此前,GitHub曾經上線過一款名為Ninjutsu OS的定制版Windows系統,開發者通過破解刪除了Win10中一些不必要的應用和組件,并提供了一系列便利的應用程序,運行起來速度甚至要比原版系統更快。
遺憾的是,這個系統托管在GitHub的項目上線沒多久卻遭到了微軟的反對以及BSA(商業軟件聯盟)代表微軟發出的DMCA投訴消息,微軟聲稱其代碼中“繞過軟件技術限制的工作”違反了微軟軟件許可條款,并且直接指出通過強大的調整和優化來定制Windows 10/移除不需要的 Windows 組件、程序或服務屬于明確侵權行為。
結果?自然只有下架一條。
(圖源:GitHub)
其次,事實上大部分電腦廠商都已經在盡可能地給系統加入自己的色彩了。舉個例子,下圖是外星人(Alienware)官方提供的Windows 7桌面主題,從鼠標指針、界面風格、開始菜單、各種音效全部都進行了外星人風格化的定制,品牌色彩非常突出。
(圖源:Alienguise Theme Combo-Win7)
除此以外,大部分廠商也會在一些功能上做定制優化。例如預裝的聯想電腦管家和應用商店,就給用戶提供了官方優化、驅動檢測、性能模式、手機聯動以及便利的軟件安裝渠道,而這些功能,實際上和榮耀Magic OS for Windows提供的功能基本是一致的。
換言之,只有華為和榮耀想到在電腦系統優化層面進行優化,實際上可能是個偽命題罷了。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消費者最關心的點——這項技術到底是否有用?
先來看看性能表現,根據媒體PChome的評測,在使用原廠系統的情況下,榮耀M agicbook 14的R20多核跑分為4964分,3DMark TimeSpy跑分為4388分;作為對比,在自行安裝系統的情況下,R20多核跑分為4871分,3DMark TimeSpy跑分為4399分。
換言之,這項技術和高頻性能表現之間基本沒有關系。
(圖源:筆記本吧)
至于續航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在OS Turbo技術的加持下,榮耀Magicbook 14的現代辦公測試成績增加了一倍左右,這倒是符合榮耀在宣傳時所說的“降低日常使用功耗,并提升續航表現”。
那么OS Turbo技術究竟是如何實現續航提升的呢?根據知乎用戶夏蒙乾的測試,在離電模式、選擇最佳能效的情況下,榮耀Magicbook 14會自動關閉睿頻功能,整機P核持續運行在2.6Ghz的基礎頻率上,性能釋放只有常規模式下的60%,用戶使用流暢感出現了明顯下滑。
(圖源:夏蒙乾)
總結一下,榮耀OS Turbo/華為Super Turbo技術,現階段看來就是一個性能釋放相對更加保守的電源方案,距離達到宣傳里面的“精確識別使用場景,進行功耗調控”仍然有進步空間。如果你是一名關注筆電續航的消費者,與其期待軟件調控帶來的續航提升,不如選擇購買搭載AMD Ryzen 6000系處理器的筆記本或者蘋果MacBook,從硬件上解決續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