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記之后剩下的東西。如何幫助老師們把“剩下的東西”教給學生,且聽信息組學科長劉萍老師在11月8日理化生計書友會上分享的UbD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劉萍老師提到,本書的兩位作者在課程設計、教育評估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他們融合理論與實踐,提出“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創造“逆向設計法”,使教學致力于發掘大概念,幫助學生獲得持久、可遷移的理解,而不是灌輸零散、學了卻不會用的知識。
“通過設計來理解”是在對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泰勒的“目標導向”模式進行傳承與創新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一種教學設計框架。該框架是一種以明確的學習目標為起點、以促進學生有意義地學習為宗旨,強調評價設計先于教學活動開展的創新型的教學設計模式。UbD模式注重在設計單元教學時,運用“引起性問題”幫助學生從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和自知六個維度達到深入持久的理解。采用的教學過程包括明晰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分步探究主題、反思學習過程、展評學習效能等五個步驟對就學生獲取知識的五個思維過程。
書中第一章提出了逆向設計的三個階段:階段一:確定預期結果;階段二: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階段三: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劉萍老師結合信息學科特點嘗試探討UbD模式的三個階段在本學科中的適用性。UbD模式可以應用于多個學科,它強調所有的學習都發生在學生的態度與感受中,通過對課堂學習環境的習慣進行具有批判性、創造性和調節性的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具有鮮明的操作性、實踐性特征。在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理論知識,通過大量的實踐探索和練習,創作出具有一定容量的,帶有個性化特征的信息化作品。UbD模式所倡導的“先明確再激發”、“逐步探究、初步結論”、“反思而后建構”的思維過程,與信息技術學科倡導的“大主題小途徑”、“同主題異工具”、“先成形再成型”的設計思路一致,這說明UbD模式適用于信息技術教學。
劉萍老師將教學三個環節對應三個階段也進行了詳細說明:
環節一:有的放矢——明晰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UbD模式的第一階段為老師設計出具體的、可鑒別性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我應該要學什么,我可能達到學習程度,我最后的作品會呈現出什么樣子,即學習目標的具體內容;哪些人會評價我的作品,他們會依照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價我,即學習評價的具體標準和方式。教師在此基礎上,能過多處方式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為后期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動機預設。
環節二:有容乃大——逐步探究主題,形成初步結論。UbD第二階段為針對研究主題進行逐步探究的過程,具體細化為各個小主題、小目標。在學生探究中,根據其進程,價段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之上形成初步的學習結論。這時的學習結論是“不修邊幅”的、原生態的結論,需要在下一步的學習過程中,由學生完成自我修正與知識建構。
環節三:有口皆碑——反思學習過程,展評學習所獲
UbD模式第三階段是對自我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反思和歸納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從中找到知識的脈絡,并評價自己的學習效能。這樣的設計方式不但可以鞏固學習效能,可以鞏固學習效能,而且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進一步的調整,提升學習力。
根據以上三階段教學過程的設計及實施,總結出UbD模式教學的幾點要求:基于UbD模式設計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平衡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較為豐富,有的注重技能實踐,有的強調組織規劃。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將適宜的活動安排到教學設計中,切勿用過于有趣卻耗時過長的活動影響課時目標的達成。(2)為學生提供繼續探究的機會。基于UbD模式設計教學強調學習的延展性,鼓勵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后續探究的機會,讓學習時時處處發生。(3)強調易錯內容的甄別。課堂設計中會多次出現“試誤”的過程。實際上,為了促進學生對易錯內容甄別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提供必要的知識背景,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
與會的各位老師在聽取了劉萍老師的分享后,對基于理解的教學設計也是暢所欲言,既有疑惑,有迷茫,又有結合本學科的思考與理解。
生物組管彩玲老師提到兩點,一是一門學科的知識框架基本上穩定不變的,但不同的老師如何有效的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學會知識并能正確應用,這就是個很有難度的問題,這與老師的經驗素養有極大關系。二是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層次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個老師在同一環境中,給不同的學生的授課,學生的理解和感受一定是不同。逆向教學設計就是要求老師根據教學目標,根據學情,提前設想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及評價方式,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提高、思維能力提高。
物理組學科長王蕊老師提到,我們正在慢慢理解這本書的中介紹的做法和意義,我認為通過閱讀,書上的一些觀點我們在平常授課中已經滲透,只不過原來的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做什么,通過學習,我們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論指導,并且在課程與教學設計的方法上,讓我們更有章可循,更加大膽的在課堂設計中促使活動參與與探究活動,提高學習遷移能力,為學生提供理解概念的框架,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零散的知識和技能。
生物組學科長王麗香老師說,每次交流都會有新的想法,每次碰撞都會讓理解更深入。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時刻貫徹UbD教學理念,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理解。在強調核心素養的今天,如何更大程度地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培訓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可以在分享此書的同時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答案。但是也相信,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探討。
教務處趙主任肯定了理化生計組老師們在基于理解的教學設計上的學習與收獲。老師們對于基于理解的教學設計,從模糊到清晰,從一知半解到能各抒己見,從理論層面到UbD研究課實踐,扎扎實實地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學校也在不斷地創造和搭建各種平臺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由點及面,幫助老師們深入持久地進行“理解”的教學。在“追求理解”的道路上,在培養卓爾學子成為更優秀的人的道路上,我們從未停止,我們會越走越遠。同時,趙主任也鼓勵老師們能積極參與“基于理解”的論文撰寫和課題研究,繼續深化“理解”教學。
讀書使人增智,讀書使人怡情,本學期推行的《基于理解的教學設計》讓老師們受益匪淺。本次書友會在熱烈的氣氛中落下帷幕,但老師們對于UbD的的研究熱情卻愈加高漲,相信“理解”之花在五三校園會越開越盛。
撰稿人:劉萍、王蕊、管彩玲
審稿人:趙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