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游戲測試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ThinkPad E570 GTX的硬件配置。該機搭載了英特爾第七代酷睿i7-7500U處理器,8GB DDR4內存,128GB固態硬盤加1TB機械硬盤的組合,顯卡部分采用了NVIDIA GeForce GTX 950M(2GB)中端顯卡,該顯卡采用GM107麥克斯韋核心,擁有640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為915MHz,顯存位寬128bit、顯存容量2GB、顯存類型為GDDR5。
GTX 950M(2GB)顯卡詳細
單從硬件規格上看,ThinkPad E570 GTX的游戲性能處于目前游戲本中游水平。為了更加直觀的表現其游戲性能,我們分別用《古墓麗影》9、10進行了游戲性能單項測試,主要考察兩大部分,一是游戲中的性能表現,二是整機在長時間游戲環境下的穩定性。測試方式采用《古墓麗影》內置的Benchmark進行幀數記錄,并不間斷循環測試10次。
《古墓麗影》9全高特效設置
首先看一下ThinkPad E570 GTX在《古墓麗影》9中的表現。由于引擎的升級,本作相比之前的作品會有更優秀的畫面,是《古墓麗影》系列最具變革性的一作。雖然距發布時間已經過去了4年,但其對于硬件的要求依然要高于主流的網絡3D游戲,依然具有參考意義。
考慮到顯卡性能,我們直接將《古墓麗影》9的圖像品質設置為全高,并將垂直同步關閉,在1080P下運行Benchmark,并觀察期間的幀數變化,選取運行10次后的幀數作為最終的測試結果。
最終取得平均59.4幀的成績
在運行《古墓麗影》9的Benchmark過程中,能夠明顯看出這款顯卡應對起來還是比較輕松的,整個畫面非常流暢,而且大部分場景的幀數基本維持在60幀以上。即使連續跑10次,其幀數并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最終以平均59.4幀的成績結束。其中最高幀為70,最低幀為48.4。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在1080P下,ThinkPad E570 GTX應對《古墓麗影》9還是非常自如的。
為了測試ThinkPad E570 GTX的極限游戲性能,我們還選取了《古墓麗影》10進行了更為殘酷的測試?!豆拍果愑啊?0發布至今只有1年時間,而且英偉達曾在推薦配置中提到1080P下全高特效下必須使用GTX970以上的顯卡,足見其硬件要求放在現在依然非??植?。
考慮到ThinkPad E570 GTX搭載的是中端游戲顯卡,所以本次在運行《古墓麗影》10的Benchmark時,我們將游戲特效設置為中等、關閉垂直同步,但依然在1080P下進行測試,并持續運行10次,取最終的游戲幀數。如此設置,不僅僅考驗顯卡性能,更多的是測試在極限游戲環境下,ThinkPad E570 GTX的系統穩定性。
《古墓麗影》10中等特效畫面設置
在正式測試之前,我們對ThinkPad E570 GTX的表現進行了預估??紤]到《古墓麗影》10的恐怖要求,即使目前中高端游戲本也不敢在全高下保證全程流暢。ThinkPad E570 GTX在幀數上可能達不到流暢運行的程度,即幀數可能在20幀以下;但依托ThinkPad多年在商用筆記本領域的技術積累,系統穩定性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將在下面的測試中驗證我們的猜想。
首先說一下系統穩定性,ThinkPad E570 GTX在此方面的表現完全符合預期,從開始運行Benchmark到最終測試完畢,ThinkPad E570 GTX的風扇在測試全程基本保持勻速轉動,除了剛開始測試時溫度上升外,整個測試過程,CPU溫度穩定在74°左右,GPU溫度穩定在64°。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是CPU還是GPU,都沒有出現降頻的現象,一直維持在最高頻率。看來ThinkPad在模具設計上的功力,即使放在發熱巨大的游戲本中也依然優秀。
最終取得平均26.3幀的成績
ThinkPad E570 GTX運行《古墓麗影》10的流暢度卻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該Benchmark主要分為三個場景,在第一場景下,ThinkPad E570 GTX最高居然達到了47幀,第二、三場景下最高也達到了30幀以上的好成績。當然,由于部分場景對顯卡要求確實非常高,所以最終ThinkPad E570 GTX取得了平均26.3幀的好成績,這一度超過我們的預期,甚至讓我們懷疑難道ThinkPad有殺手锏不成。
由于我們測試的是兩款游戲大作,在硬件要求上基本已經代表了近幾年游戲大作的平均要求,所以以上測試結果對于我們可以全面了解ThinkPad E570 GTX的實際游戲性能,還是非常具有參考意義的。對于ThinkPad E570 GTX的游戲性能表現,我們分兩部分進行總結。
ThinkPad E570 GTX游戲表現穩定
在游戲的流暢度上,ThinkPad E570 GTX的表現基本符合定位。其搭載的是一顆中端游戲顯卡,在應對上一代游戲大作的時候綽綽有余,畫面流暢穩定,表現出眾;在應對新一代游戲大作時,雖然有些吃力,但適當進行畫質調整后,ThinkPad E570 GTX也完全足夠。當然,這個結論是針對游戲大作而言。
要知道,我們平時玩游戲依然以網絡游戲為主,比如《英雄聯盟》、《守望先鋒》這些游戲的要求遠遠沒有達到《古墓麗影》這種游戲大作,所以ThinkPad E570 GTX在游戲大作中的流暢表現基本可以確定,其在應對主流網絡游戲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完全符合其電競游戲本的定位。
完全能夠應對主流網絡游戲
在系統的穩定性上,ThinkPad E570 GTX繼續發揮了ThinkPad在商務本中的優勢——穩定可靠。游戲本的發熱是商務本開足馬力也達不到的,但從實際測試中我們看到,即使在游戲大作的壓榨下,ThinkPad E570 GTX的系統穩定性還是非??煽康?,CPU和GPU的溫度都處在正常的范圍內,而且不會降頻。這為ThinkPad E570 GTX充分發揮出性能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總結:雖然ThinkPad E570 GTX沒有其他游戲本品牌的發燒配置,但在同級別的產品中,其游戲表現還是令人稱贊。其繼承了ThinkPad穩定可靠特性,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出了硬件的真實水平,這在同配置的產品中是非常少見的。作為電競游戲本,其應對主流網絡游戲綽綽有余,而其穩定的發揮更能為電競選手提供更好的展示平臺,這恐怕就是ThinkPad的精髓所在。
001年、2002年,導演徐克連續推出了兩部特效大片:《蜀山傳》和《黑俠2》。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兩部電影都是續集,《蜀山傳》可以看成1983年《新蜀山劍俠》的續集,而《黑俠2》則是名正言順的1996年《黑俠》續集。
李連杰在赴美拍攝電影《致命武器4》前,從1996年就開始有意減產,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攝了《黑俠》(1996年)、《黃飛鴻之西域雄獅》(1997年)、《殺手之王》(1998年),而《黑俠》是比較公認的幫助李連杰(及徐克)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的優秀作品。
李連杰版《黑俠》
其實早在拍攝《黑俠》的時候,作為監制的徐克就已經開始謀劃拍攝續集了,在徐克看來,黑俠代表了一種難得的“現代英雄”形象,是一種城市俠客的化身,身上又有某種類似于蝙蝠俠的暗黑氣質,是一個極有開發潛質的IP資源。
本來續集還是由李連杰繼續擔綱男主角最好,但那時李連杰已經把發展重心放在了好萊塢,且因為妻子生產推掉了不少片約(其中就包括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于是徐克調整思路,演員班底全部啟用新人,并找來很多美國及歐洲演員,創造了一個有黃種人、白種人和黑人的城市,徐克認為,這樣的城市是世界的縮影。
當時,向華強的中國星公司正在為未來的電影計劃發掘影壇新人,并簽約了五位深具潛質的年輕人,包括:安志杰、黃浩然、駱力煒、李尚文及Allen Wu,被稱為“新五虎將”。而徐克一眼便挑中與李連杰相似的安志杰,指定他在《黑俠2》中飾演男主角黑俠強風。
安志杰版《黑俠》
安志杰生于美國,有亞洲及歐洲血統,在拍攝《黑俠2》之前,他曾在美國拍攝過電視劇,因為《黑俠2》中有大量的動作戲,因而安志杰在開拍前專門去少林寺學了一個月功夫,主要是練基本功,把筋骨拉開,安志杰曾坦言自己非常崇拜李連杰,但因為徐克怕安志杰受李連杰版《黑俠》的影響,所以安志杰直到拍完《黑俠2》才看了李連杰版《黑俠》。
在安志杰看來,李連杰版《黑俠》動作場面完美而嫻熟,具有極高的電影美學價值,但因為風格關系,這一版的《黑俠》也有很多暴力和情色成分,《黑俠2》的動作風格則較為真實,有一些卡通風格,而且外國演員很多,更加國際化。
事實上,《黑俠2》是徐克作為一個技術狂人對電腦特效無限執迷的巔峰,2003年的《三湘都市報》甚至用“走火入魔”來形容,它認為《黑俠2》是一部“群魔亂舞、怪胎叢生”的糟糕之作,甚至某些人物形象丑陋夸張到只能用“惡心”來形容。
《黑俠2》
《黑俠2》雖然延續了《黑俠》黑衣黑帽黑面罩的招牌裝束,甚至為了保持動作風格統一延續了《黑俠》的動作指導袁和平,但徐克顯然沒有控制住自己那狂放而肆意的想象力,不僅加入了“DNA改造”、“生化變異”、“神秘組織”、“科幻武打”等眾多新奇元素,而且風格過于迅猛,動作過于離奇,破壞性過于強大,整體上似乎無法收住,最為奇葩的是粵語版本雖然請來了劉德華、劉青云、古天樂、張柏芝、譚耀文、陳小春等一眾大咖配音,但不僅在英語版本中沒有臺詞的地方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臺詞和冷笑話,而且還在動作戲里亂添了很多心理獨白,導致人物與語言嚴重不搭,低級的惡趣味使的原本就難以收場的故事更加不倫不類,到最后完全失控。一股拙劣模仿好萊塢的山寨氣息完全“毀了”《黑俠》首部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人氣。
《黑俠2》劇照
其實,如果當年徐克不急于拍攝《黑俠2》,而且借用向華強的人脈說服或等待李連杰加盟,或許,《黑俠2》就不用走向以賣弄廉價特效為噱頭的深坑,假設《黑俠2》繼續走李連杰動作路線,借助徐克的技術手段、袁和平的動作指導和李連杰的精益求精,超越《黑俠》首部也絕非不可能。甚至成為繼《黃飛鴻》系列后徐克與李連杰合作的新三部曲代表作也大可期待??上?,《黑俠2》不僅令安志杰在《黑俠2》之后一落千丈,從原本寄予厚望的“當紅炸子雞”淪為三線配角,徐克此后也再未執導過科幻動作片,《黑俠》系列正式“壽終正寢”。
演: 徐克
編劇: Charles Cain / Jeff Black / 徐克
主演: 安志杰 / 西恩·馬奎特 / 托賓·貝爾 / 喬·鮑里托 / 柯受良
類型: 劇情 / 動作 / 科幻
又名: Black Mask II / Black Mask 2: City of Masks
推薦指數:不推薦,推薦看第一部《黑俠》
1996年上映的第一部《黑俠》,是徐克監制,李仁港導演,由李連杰飾演基因變種特工,不是佳作,但票房不錯。而徐克編導的《黑俠II》,更國際化和電腦特效化,由當時剛從美國回來的安志杰主演,不少白人黑人合演。
《黑俠II》雖然加料,卻很胡鬧,其實,變種特工的題材已在西片和香港電影中拍了太多。尤其是好萊塢的《蜘蛛俠》(Spider-man)大玩基因變異而脫離特工的濫調,賣座鼎盛,更使《黑俠II》相形見絀,電腦特效固然與美國頂級水平大有差距,連港式武打動作也被西片活學活用,后來居上了。
本片黑俠的大敵,是操縱國際摔角大賽的奸雄,故意把猛獸基因注入男女摔跤手身上,使他們變成“妖獸”。徐克這次是把《黑俠》與《妖獸都市》(1992)結合起來,不斷打打笑笑,大搞特效,還穿插父子情,但制作條件不足,又沒有搞好劇情與實感,只是粗枝大葉地漫畫化。
安志杰的外形壯健,演技則新嫩,而且片中他經常戴面具,樣貌不大鮮明。像歐亞混血兒的女主角則漂亮風趣,她飾演遺傳學專家,黑俠和摔角幫都要靠她研究“解毒”。盡管她不像科學家,影片又安排她患上一碰到男人便全身僵硬的怪癥,很搞笑,不過她仍是全片比較討人歡喜的一位。
科幻化、特效化,至今仍是香港電影的弱項,多年來徐克及其他電影人屢次勇闖難關,特技方面從《新蜀山劍俠傳》(1983)到《風云雄霸天下》(1998)及《少林足球》(2001)都各有難得的表現,主要用于武俠神功方面,說到現代或未來的科幻題材,就至今還是吃力不討好。
徐克是香港最有創意的導演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豐富多彩的作品,但他不適宜拍西片,《蜀山傳》(2001)有奇思卻空中樓閣,《黑俠II》更不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