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臺電腦,突然心血來潮,想給那臺組裝機換個品牌機子的機箱,
這個是我的第三個機箱
第一個機箱叫新戰線,很垃圾,第二次買了個方正的機箱,好是好,但發現機箱比較小,散熱差,一玩游戲顯卡溫度就高,于是就換了這個金河田的機箱,標準的ATX大板子機箱,品質比新戰線好很多,聽說當年也是神機箱,但畢竟是組裝機的機箱,材質偷工減料,鐵皮薄,塑料件似乎也是再生的料,給人一種廉價感,于是還是想找個品牌的機箱,上次因為沒找到換了金河田,這次又在網上找,還真的找到了品牌的機箱,惠普機箱,
這個機箱從圖片上看很合適,大小也正好,問賣家能否安裝普通的主板,賣家說看布局差不多,我也想不行我自己改一改,不信改不了,經過幾天的等待,終于收到了,品牌的機箱就是好,厚重,用料扎實,面板大氣,-看就上檔次,重達二十多斤!內部細節到位,設計合理,買回后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口大是二手,面板上有兩個明顯的燙痕,
內部主板固定的孔位不對,面板上的主板跳線插頭也不對,因為是品牌機量身定制的跳線插頭,電源的螺絲孔位也不行,于是我開始了對這個機箱的改造,首先把燙痕打磨了一下,明顯好了很多,再對銀色的地方補了點銀漆,黑色的面板打算后期用鑄工膠修補后再打磨,相信基本會到滿意的程度,取下面板研究一下跳線的源頭,每根線的作用,再結合老主板的跳線和插頭插法
弄明白了面板上的跳線作用,原本是想換了跳線插頭,沒想到這機箱跳線孔位一樣的,稍加修改正好,廢掉兩根用不上的線,另一個插頭切掉一半,跳線問題解決了。
再用家里備用的普通電源放機箱上一比,發現孔位不對,只能上一個固定的螺絲,機箱上有不少的孔但不能用,想想至少要有兩個螺絲才能固定住電源,于是就開始找準位置打孔,這個機箱的鐵皮是真的厚,可以稱之為鐵板,打一個孔廢了好大的勁,孔位不好找,生怕打的孔位不對,打完試一下正好,電源定的問題解決了。
最后一個就是主板的孔位問題了,這機箱設計了一塊專用的主板快拆鐵板,拆下這鐵板,發現下面有幾個孔,孔位和普通的主板孔位完全一致,但用螺絲柱往上擰,發現擰不上,一看沒有絲牙,要是洗一下孔是可以用螺絲柱的,但我還是想用上那塊快拆鐵板,那快拆鐵板有3個孔位能用,這鐵板還做了一體的主板擋板,擋板的孔位肯定是不對了,
想要用一般的擋板,還要把這個原裝的擋板給剪了,這個擋板太厚了,想想只能用磨光機來切了,手上沒有這工具,等之后拿到別人那去切掉就大功告成了,下一步就可以轉移我電腦里的全部零件了。
就寫到這里了,謝謝!
今 PC 機箱,最常見的結構是「直立機箱」:主板垂直桌面、電源位于尾部上方、顯卡平行于桌面。這種方式結構簡單、裝機方便,另外占用桌面空間小,容易 DIY 側透。不過這種機箱使用大型風冷散熱器時,對主板強度是個考驗。超過 1KG 的重量拽著主板,總讓人不放心。另外,如今動輒三風扇的高端顯卡重量也不輕,這種兩邊固定的方式,難以避免顯卡下墜變形。
而橫置機箱受力均勻,完全沒有這兩個問題。其實 20 多年前,主流 PC 都是橫置機箱,后來出現的 HTPC 也多為橫置機箱。不過,相對于直立機箱,橫置機箱放置于桌面,會占更多桌面空間。
國內機箱品牌喬思伯(Jonsbo)推出了 ITX 機箱 V8,采用獨特的「橫置主板 + 一體化抽拉式」設計,方便用戶裝機。機箱內部為鋼板框架,外殼材質為鋁鎂合金,金屬質感細膩,圓弧過渡優雅。
機箱尺寸為 249.5mm(W)× 260mm(H) × 390mm(D),兼容性極佳:支持 ITX、DTX 主板,SFX、SFX-L 主板,33cm 以內雙槽顯卡。散熱方面,195mm 以內風冷,可兼容市面上大部分高端風冷,并且支持 24cm 水冷。
機箱標配了 20cm 前置風扇,如果有需要還可在尾部安裝 12cm 或 14cm 風扇,頂部也可安裝兩個 12cm 風扇。存儲擴展性方面,支持一個 2.5 英寸和兩個 3.5 英寸硬盤。前面板包含一個 USB 3.0 接口、一個 USB Type-C 接口、一個 2 合 1 音頻接口。
聯力于 2016 年推出了 PC-Q34 機箱,作為 PC-Q33 的升級版,依舊采用獨特的「橫置主板 + 下置電源」設計。機箱個頭不大,尺寸為 228 × 330 × 250mm(寬高深),體積為 18.8L,重 1.85kg。其采用特殊鉸鏈設計,可完全打開,內部一覽無余,方便裝機。機箱兩側及底部有大量開孔,尾部可安裝 12cm 機箱風扇,不用擔心散熱。
兼容性方面,該機箱支持 mini-ITX / mini-DTX 主板、ATX 電源,最高可安裝 18cm 散熱器,并兼容 22cm 以內雙槽顯卡。前面板支持 1 塊 3.5 寸硬盤 + 1 塊 2.5 寸硬盤,側面支持 2 塊 3.5 英寸硬盤,或 1 塊 3.5 寸硬盤 + 1 塊 2.5 寸硬盤。此外,該機箱還采用了金屬防滑腳墊。
獨特的設計加上高兼容性,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同類產品。不過,近些年聯力機箱用料縮水,面板比較薄。
來自日本的精品機箱品牌 ABEE,硬件愛好者都很熟悉。其特點是用料足,做工精美。ABEE 曾推出很多機箱產品,其中也有不少橫置機箱。不過 ABEE 經歷了破產到收購,目前只有幾款機箱仍在生產和出售。這款 AS Enclosure W1 機箱,造型小巧方正,擁有多種亮麗顏色,適合對品質有要求、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
Streacom 是一個總部位于荷蘭的公司, 致力于高質感的鋁合金機箱研發設計與制造。他們的機箱采用厚實的鋁合金材質,其中無風扇機箱是代表作,為硬件愛好者所熟知。
國內也有一些類似品牌,致力于無風扇機箱,比如 ZERORPM、融鎂 Turemetal 等。
網友如果有更好的橫置機箱型號,請留言推薦。
到了炎炎夏日,不知道各位玩家是否為自己的愛機準備好了“消暑”裝備?機箱作為硬件的承載者,對主機散熱效果的影響不可忽視,一臺好的機箱不僅僅要顏值高,給力的散熱性能同樣相當重要。比如NZXT近期推出的H7 Flow機箱的散熱靜音表現就頗有優勢,同時在兼容性和裝機方面為玩家提供了便利,下面就來看看它的表現如何吧!
規格參數
材質:SGCC鋼板、鋼化玻璃
CPU散熱器限高:185mm
顯卡限長:400mm
主板兼容:ATX、MicroATX、Mini-ITX
箱體規格:480mm×230mm×505mm、10.05kg
標配風扇數:2個
風扇位:7個
參考價格:950元
低調有型,做工精致
說起NZXT H系列,相信大多數DIY玩家都很熟悉了,這個系列憑借著極致簡約不失科技感的外觀、精巧的內部結構設計而深受玩家的喜愛。最近的新品中,又順應裝機趨勢推出了針對散熱優化的H510 Flow,而NZXT H7 Flow將前面板和頂蓋都換成了網孔面板,大幅提升了機箱風道的效率,可以看做是散熱性能更好的高階版本。NZXT H7 Flow提供了白色、黑色以及“熊貓色”三個版本,可以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配色需求。外觀方面則延續了NZXT H系列的設計風格,造型方正、線條硬朗,黑色版本看上去非常的低調沉穩,機箱涂裝全部采用了磨砂質感的噴漆,質感很不錯。
機箱左側面板為鋼化玻璃打造而成的全景側透面板,能夠很好地展示機箱內部的硬件以及RGB燈效。而且面板采用了純卡扣固定的方式,沒有之前型號的螺絲輔助固定,雖然都是免工具拆裝的方式,但NZXT H7 Flow省去了手擰螺絲的步驟,所以拆裝面板更加快捷方便。并且單塊面板就有6個卡扣固定,安裝好之后還是非常穩固的,不用擔心面板因為安裝不牢靠而掉下來。
機箱的前置功能按鍵及接口位于頂蓋前端,接口配置與高端的H710系列看齊。前置接口提供了2個USB 3.2 Gen 1 Type-A接口、1個USB 3.2 Gen2 Type-C接口以及1個3.5mm復合音頻接口,方便玩家連接各種外接設備,電源鍵按照NZXT機箱的慣例在周圍集成了一圈白色燈環。
對于機箱來說,判斷用料好壞最樸素的標準就是重量,更重的機箱意味著使用了更厚實的鋼板和鋼化玻璃,強度方面有保證,也可以避免由于鋼材過薄而導致的機箱共振,以減少電腦運行時的噪音。這款機箱的箱體凈重達到了10.05kg,而且這還是在它擁有大面積鏤空面板的情況下實現的。機箱內部做工也非常工整,邊緣都經過了細致的處理,摸上去光滑沒有毛刺,用料做工比較扎實。
布局合理,安裝兼容性頗佳
作為一款標準的中塔機箱,NZXT H7 Flow的內部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寬敞,機箱能支持ATX板型的主板、400mm長的顯卡、185mm高的散熱器,還分別提供了2個3.5英寸機械硬盤安裝位和4個2.5英寸硬盤安裝位(另外還附送了2個可安裝在電源倉上部的2.5英寸硬盤托架),機箱尾部提供了7個橫置PCIE插槽,硬件擴展能力很不錯。
特色設計方面,NZXT H7 Flow保留了側面的走線擋板,可以擋住從機箱背板延伸到前面板的主板24Pin供電以及SATA數據線等線材,保證機箱內的整潔和美觀。機箱還配備了改進的理線系統,一共擁有3個加寬的獨立式理線槽,并配備了魔術貼綁帶,可以將每條線材都整理妥帖,即使裝機經驗不多的玩家也能輕松走出漂亮的背線。
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方便拆卸組裝,無論是前面板還是機箱上蓋,全都采用了純卡扣的設計,進一步減小了裝機難度,也很適合那些喜歡經常更換硬件的DIY玩家。機箱計有獨立的電源倉,電源倉上還留有大量的散熱孔,如果采用非模組電源時,可以選擇將前端的硬盤架移除,以獲得更充足的線材放置空間。
強悍且靈活的散熱配置
這款機箱的主要賣點是強化的散熱設計,包括采用圓形通風孔的全高前面板以及頂蓋,同時機箱尾部和底部均設置了面積不小的散熱孔,形成了較為傳統且可靠的前進風、后/頂部出的風道設計。機箱在散熱孔處均設置了防塵濾網,防止灰塵侵入機箱,可拆卸的設計在清灰的時候更方便。
另外,NZXT H7 Flow對140mm機箱風扇的支持度很好,玩家可以在機箱前部,頂部和尾部安裝6個140mm風扇(前部3個、頂部2個、尾部1個),而常規中塔機箱的140mm風扇位通常不超過4個。前面板采用了可拆卸式風扇支架,玩家可以根據水冷安裝的位置靈活配置。
散熱器支持上,這款機箱可供玩家選擇的散熱組合也很多,機箱的頂部和前面都支持安裝360冷排,值得注意的是,機箱的頂部有專門的加高設計,這樣在頂部安裝360或者280水冷時都不會和內存等硬件產生沖突。機箱前后分別標配了1個F120Q 120mm靜音風扇,玩家還可以通過預留的風扇位加裝風扇,改進風道以繼續提升散熱性能。如果對靜音要求高的玩家,建議可以加裝140mm風扇,這樣就能在風量不變的情況下減小風扇轉速,進一步降低機箱噪聲。
總結:表現出色的實用派機箱
NZXT H7 Flow是一款偏向散熱效率的電競機箱,首先這款機箱在外觀設計上非常傳統也非常低調,基本上就是一個大黑盒子,給人內斂沉穩的感覺,而這正好是眾多實用派玩家所追求的。相比之前的NZXT H510 Flow,它各方面的屬性幾乎都要更好,比如強化的頂部散熱設計、更高規格的機箱風扇和水冷支持,還有非常實用的3條理線槽,優秀的細節表現為玩家安裝和升級硬件提供了便利。實際測試中通透的風道能帶來更高的散熱效率,使平臺性能得到充分釋放,非常適合注重性能和靜音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