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思考到了深處,必會見遼闊;一個人專注到了一定程度,做什么都可以自由“換擋”。
已經在吉林邊境線上工作18年的楊煥偉,如今是琿春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一名民警,從軍人到警察,“做事專注認真”是大家對楊煥偉的不變印象。
而長著一副“認真臉”的他,工作崗位也在不斷的提速“換擋”——
一擋:手把方向盤,走遍兩江一線
2004年12月入伍的楊煥偉,在原吉林公安邊防總隊保障大隊工作期間,擔任車輛駕駛員。因工作能力突出,素質過硬,多年擔負總隊到基層一線車輛保障任務,足跡遍布吉林邊檢所有基層單位。
擔任駕駛員的15年里,他未發生一起車輛安全事故,踏實務實......“認真,和他在一起這么多年,無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特別認真。”這是多年來一起工作過的戰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2012年,夏季東北亞博覽會期間,他借調到省警衛局工作,每次任務分配后,他都要把所擔負的職責進行全面疏理,查找安全隱患,確保工作萬無一失。
在原吉林公安邊防總隊工作期間,他先后完成了國家移民管理局幾任主要領導,在吉林邊檢各基層單位視察期間車輛保障任務,其過硬的駕駛技術、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肯定。
二擋:手握驗訖章,一切從頭來過
2019年1月1日,體制改革,楊煥偉由一名邊防軍人轉改成移民管理警察。
邊檢業務知識,對摸慣了“方向盤”的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開始的時候顯得措手不及,工作抓不到頭緒。
“以前看到邊檢站執勤人員在驗證臺上的時候,感覺特別簡單,就是接一下護照、蓋個章就完事了,從來沒想到在他們執勤的背后有這么多業務知識要學”,提起剛分到執勤隊的時候,楊煥偉內心倍感壓力。
邊檢工作是一項集專業性、政策性、涉外性為一身的特殊工作,要求檢查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檢查員不容易,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檢查員更加不容易。
特別對一名有一定固化思維的邊防老兵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剛分到執勤隊的時候,由于沒有找到學習竅門,楊煥偉各項考核總是墊底,一坐到電腦前就“打怵”,絲毫不見昔日“車神”風采。
“干什么都要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只要專注就能做好”,楊煥偉把這樣一股信念揉進邊檢工作中,業務文件不熟悉,就把歷年文件分類抄寫,時時學習;俄語水平零基礎,就把常用俄語發音用漢字標出音譯記在本上,處處練習;梅沙系統錄入不熟悉,就把所有休息時間泡在計算機前練習......
靠著一名老兵的執著,他業務基礎理論和驗證技能得到顯著提高,逐漸成長為執勤隊里的業務能手,每月的業務考核均名列前茅。
在琿春邊檢站第一批轉改民警檢查員持章考試中以全部優秀順利過關,以最短的時間具備了持章上崗能力。
“有一次我凌晨3點多查崗的時候,遠遠地在學習室外面就聽到一陣陣讀俄語的聲音,原來是煥偉在那背單詞呢,在做事就是有這樣一股勁兒。”提起楊煥偉,他所在的執勤隊副隊長修忠不禁感嘆。
三擋:穿上防護服,堅守戰“疫”一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琿春口岸作為吉林省唯一保障貨物通關的口岸,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上級系列部署要求,主動融入全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琿春邊檢站民警全力投入到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一線。
夏天的時候,穿上防護服不到兩分鐘渾身就濕透了,氣溫最高的時候超過了38攝氏度,這給民警執勤造成了特別大的壓力。“保障口岸通關,做好疫情防控是邊檢民警的職責,我是黨員,關鍵時刻我得沖在前面。”平時沉默的楊煥偉主動請纓。
楊煥偉不是個說說就算了的人,他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對同事們也是關心備至。各個防控環節都有他的身影,他嚴格按要求穿脫防護裝備并時刻提醒同事們注意防護;他定時對工作場地進行防疫消殺。
在擔負監護崗位執勤時,對進出口岸工作人員進行測溫登記,站在國門防疫線最前沿;在鐵路監護工作中,對出入境火車進行嚴密監管,爬火車,走鐵軌,磨破了不少鞋和手套......
“隊里的同志們工作壓力和強度特別大,累是有的,也很辛苦,我多干一點,其他同志的壓力就減輕一點。”提起防疫工作,楊煥偉靦腆也堅定。
由于楊煥偉專注認真,他還是那股勁兒,鉆進一項工作里就要做好,口岸通關秩序井井有條,沒有發生一起闖關、糾紛、失控漏管等事件,最終實現了全站“零感染、零輸入”目標。
每個人飛馳的一生,不只有“一個擋”,希望都能專注認真地生活和工作,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成就充滿能量、游刃有余,楊煥偉就是這樣一個人,從警18年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他只是從一個戰場到達了另一個戰場!
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下,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成為關鍵。身處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上海出入境口岸,上海邊檢機關第一時間吹響了國門戰“疫”的“集結號”。
組建疫情排查專班,擎起大數據戰“疫”利劍;成立戰疫突擊隊,亮身份、沖前線;強化戰時保障,傾情守護抗疫“大后方”……堅守在祖國東大門的移民管理警察們用“溫度”與“精度”跑出了疫情防控的“速度”與“力度”。
和疫情賽跑,每一分鐘都很重要。面對每日數以萬計的出入境人員,如何快速精準的進行重點人員鎖定,如何全面細致的掌握重點人員出入境動態軌跡?上海邊檢總站拿出了方案。“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的部署要求,我們抽調56名骨干力量,組建了總站、邊檢站兩級疫情排查專班,進行數據統計匯總,分析研判涉疫重點國家人員動態軌跡,對涉疫重點航班和重點國家有旅行史、居留史的人員進行大數據分析排查。同時將排查結果及時推送海關等單位,形成精準有效的防控海外疫情輸入管理閉環。”上海邊檢總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邵非說。
陸卿是浦東機場口岸疫情排查專班的一員,為精準有效地做好數據排查與統計工作,陸卿和他的戰友們“白+黑”“ 7×24”工作連軸轉,不分晝夜地排查、核實、報表。他深知,疫情面前,人員信息排查既講究時效性,又講究精準性與全面性,容不得半馬虎。
3月22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對外發布公告,3月21日0—24時,上海口岸新增14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旅客許某便是其中1例。
3月20日,許某乘坐新加坡飛往上海的某航班飛機抵達浦東機場。雖然不是從疫情防控重點國家飛抵上海的重點航班,但是對于疫情排查專班來說,絲毫沒有大意。陸卿和戰友們的數據排查工作在當晚航班抵達前就已經開始。“年齡、國籍、往來國、證件簽發地……”一連串的信息在電腦屏幕上閃過,“疫情當前,每一名旅客的出入境信息我們都要認真對待,為大家也是為旅客自身的安全著想。”陸卿說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數據的提取與碰撞在旅客許某身上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數據鏈!“許某系英國留學生,3月19日從英國倫敦出發,經新加坡樟宜機場轉機后于3月20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屬有重點國家居留史的入境人員!”陸卿第一時間將排查結果經指揮中心通報海關檢疫部門,協助海關檢疫部門提前鎖定該名旅客信息,為后期處置工作爭取提前量。經海關檢疫部門檢測后,該旅客入關后即被隔離觀察,后經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測結果和影像學檢查等程序,該旅客被診斷為確診病例。
國門戰“疫”,數據先行。據統計,疫情暴發以來,上海邊檢總站已累計向口岸檢疫部門和上海市聯防聯控機制推送共享重點疫情國家出入境人員的信息數萬條,海關和衛健部門從中發現輸入性病例數十例。“一條有價值的數據鏈的形成往往需要幾十條甚至上百條數據的收集、碰撞和推理,有時候方向不對甚至會事倍功半。但是,每當看到新聞通報的確診病例中有我們熟悉的案例,我就知道我們的工作沒有白費。”在陸卿口里,這份工作看似枯燥,但他和他的戰友們卻樂在其中。
變“大海撈針”為“按圖索驥”。在此次戰“疫”中,上海邊檢總站疫情排查專班,雖身在幕后,但他們用技術作“針”,用數據作“線”,在抗“疫”的隱形戰場上做實繡花功夫,為緊張有序的抗“疫”戰斗提供了堅強的信息保障。也正是這群人的堅守,確保了國門疫情防控工作精準有效。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連續17年年度出入境人數位居全國空港口岸首位,出入境航班多、客流密集的特點使得該口岸成為上海邊檢機關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外防輸入’把我們推上了疫情防控最前沿,我們黨員在關鍵時刻要沖得上去、豁得出來!”上海機場邊檢站九隊黨總支部書記范洪祥說到。作為該隊黨總支部書記,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啟航戰疫突擊隊隊長。在疫情暴發后,按照上海邊檢總站部署,上海機場邊檢站九隊黨總支迅速集結黨員,僅用短短3個小時便組建起啟航戰疫突擊隊,主動承擔起涉疫情航班的接機和疑似染疫旅客通關手續辦理等任務。為提高重點人員運轉效率,避免擴散風險,突擊隊員們24小時常駐海關檢疫執勤聯絡點,加強實時聯絡和信息共享,確保第一時間為篩查分離出的有癥狀或存在高風險的重點人員快速辦理邊檢手續。
“留觀點有一名有重點國家旅行史的旅客有高度疑似癥狀,需要做進一步篩查處理,請予以協助!”3月15日23時34分,浦東機場T2入境大廳邊檢勤務督導臺里接到海關檢疫部門緊急通知。一名從英國倫敦出發,經香港轉機后抵達上海的發燒旅客被海關留置在臨時隔離區域做醫學排查,隨后將通過救護車直接轉運至指定醫療機構診療。疫情即警情!“我身體好,讓我上”“我有處置經驗,讓我去吧!”啟航戰疫突擊隊隊員們爭相領命。“還是我去吧!”民警孫方雨已穿起了防護服,義無反顧地向海關臨時留觀點走去。
“疫情到了關鍵時期,這樣做,不僅是對您負責,也是對您家人負責,更是對整個社會負責,請您多理解支持。”面對旅客的不解,孫方雨耐心解釋道。“您電話是多少?國內的詳細住址?目的地哪個城市?”隨著該旅客情緒緩和,孫方雨在完成人證對照檢查程序后,緊接著詢問、記錄、復核旅客聯系電話、詳細住址、國外居留史、具體癥狀等基本信息。雖然這樣的工作每天要重復上百遍,但是他清楚,這些信息對后期跟蹤篩查至關重要,是精準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的重要一環,來不得半點馬虎。復核完基本信息后,孫方雨隨即攜帶該旅客護照前往邊檢查驗專區幫其辦理了入境邊檢手續。
這樣的戰斗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3點,當孫方雨和他的戰友們脫下層層防護裝備,他們的頭發、襪子、襯衣早已被汗水浸濕。3月18日,經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該名旅客被診斷為確診病例。得知此消息后,孫方雨說:“擔心總歸有一點,但這項工作總要有人做啊!我每多做一點,同事接觸的風險就少一點,作為突擊隊員,我愿意把這份風險留給自己。”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上海邊檢總站,像啟航戰疫突擊隊一樣的黨員先鋒隊伍有27支,像孫方雨一樣黨員先鋒還有很多。“國門360”青年突擊隊員谷有琪與愛人呂娟是堅守國門的“雙警”家庭,為了戰“疫”,夫妻二人主動克服家庭困難,將2個年幼的孩子長期托付給老人照顧,雙雙堅守在國門口岸。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面對口岸一線防疫物質緊缺的狀況,谷有琪夫婦第一時間向單位捐贈了10000副一次性防護手套。“蒲公英”青年突擊隊員劉暢,正在休婚假籌備婚禮的她,第一時間取消休假延期婚禮,毅然趕赴戰“疫”一線……非常時期當盡非常之責,危難時刻應顯黨員本色。在國門戰“疫”中,他們沖鋒在前,用一次次的請戰和向險逆行,將一面面鮮紅的黨旗“插”在了國門戰“疫”第一線。
戰“疫”后方亦戰場!國門戰“疫”中,“大后方”的同志也不甘落后,堅持戰“疫”推進到哪,保障工作就跟進到哪,為一線戰友提供最強支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物資保障是關鍵。上海邊檢總站后勤保障處趙仁林和周育良同志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長長的自制《口罩及防護服廠家信息表》,上面被他們作滿了各種標記。“一天幾十甚至上百個電話、微信,線上線下同步出擊,挖掘身邊親朋好友各種渠道,就是為了想方設法保障一線防疫物質充足到位。”趙仁林說。兵貴神速!在疫情突襲、防疫物資告急的緊要關頭,兩人多方協調,迅速籌得3萬多只口罩、600多瓶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周育良連夜驅車100多公里,第一時間將防疫物資送往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口岸。疫情防控以來,兩人以站為家,24小時戰斗在后勤保障的戰場上。“只有民警安全、國門安全,我這顆懸著的心才能放下。”趙仁林揉著充血的眼睛說道。
在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的主戰場上,對駐守國門的移民管理警察而言,這場戰“疫”既是一場健康保衛戰,又是一場心理抗壓戰。為了緩解隊伍壓力,及時疏導疫情可能帶來的心理焦慮,上海邊檢總站抽選了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和心理咨詢等級證書的民警共21人組建心理服務隊,開通心理輔導咨詢24小時熱線、外聘專家熱線,適時為民警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民警邢海英就是其中一員,除了是一線的國門衛士外,她還是民警們的“知心姐姐”。每次上勤前,她會及時將精心制作的心理防護小貼士發在微信群里,遇到辦理過新冠肺炎確診旅客的民警,她會主動走上前,幫助民警解開心理“疙瘩”。“積極樂觀的心態是抗擊疫情的特效藥,我也是盡我所能讓大家輕松上陣,做內心強大的戰‘疫’斗士。”邢海英說。服務有保障,戰“疫”有底氣。在上海邊檢總站,大后方的服務保障仍在源源不斷的供給,開設“深夜食堂”,讓守夜的民警能量滿滿;搭建“上海邊檢云課堂”讓警營生活充滿活力;配發防疫小藥箱,為民警送去健康……一項項保障舉措,傳遞著最真實的溫度,讓奮戰在戰“疫”一線的國門衛士們的內心充滿著溫暖與力量。
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除夕,是團圓日,但對堅守國門邊境一線的皇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移民管理警察而言,是“確保暢通”的責任,更是“平安出行”的使命。濃濃年味里,他們繼續用忠誠和奉獻踐行著自己的承諾:春節我在崗,平安守國門!
今年春節是皇崗、福田口岸全面恢復通關的首個春節,出入境客流量呈穩定攀升態勢。據統計,僅從2月1日至8日,經皇崗、福田口岸出入境人員143萬余人次。其中,福田口岸出入境旅客108萬余人次。
2月9日,除夕當天,萬家燈火,八方流彩,經福田口岸入境的中外旅客絡繹不絕。在驗證臺上仔細核對每一位中外旅客信息,耐心接受咨詢、幫助填寫入境卡……移民管理警察們用忙碌的身影為這個除夕再添一道靚麗風景。
越是節假日,越是移民管理警察忙碌時
除夕當天,在勤務督導臺電腦前,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三隊的黨支部書記、政治教導員譚愛彬正注視橋面動態,絲毫不敢放松。對他來說,春節期間堅守崗位已成為習慣。
“越是節假日,越是移民管理警察忙碌的時候,能高效快捷地為歸家團圓的旅客營造安全順暢的回家路,我們無悔堅守與默默奉獻都是值得的。”譚愛彬說。
同事們都知道,譚愛彬每年春節都在執勤崗位上度過,回家陪妻子、女兒吃團年飯的次數屈指可數。今年,大家紛紛勸他回家過年,他再一次婉拒了。
“我是黨支部書記,我不上,不走在前,如何團結在崗的同志?”他說。春節執勤,他總是優先安排未婚年輕民警和往年春節在崗民警回家團圓,自己則像往常一樣堅守在崗。在他這只身先士卒的“頭雁”引領下,該隊先后榮獲“全國模范公安單位”“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集體”、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等榮譽。
“闔家團圓是中國人對春節最溫暖的期盼。但對于移民管理警察來說,堅守崗位意味著忠誠履職和使命擔當。我為父親感到驕傲!”譚愛彬的女兒說。
除夕夜,家人把餃子送到了口岸
“姍姐,人工查驗臺又呼叫了,麻煩過去看看。”
“徐姍收到!”
對講機里同事的呼叫傳來,一級警長徐姍總是第一時間應答、趕到。大年三十,她忙碌的身影仍穿梭在入境大廳各查驗區域。
徐姍擔負后臺核查工作,工作上嚴謹細致、一絲不茍,高效為前臺檢查員提供業務支撐,幫遇到問題的旅客耐心答疑解惑。今年的春節,已是徐姍堅守崗位的第17年。作為隊內的業務精英,她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出色的辨別力,在查緝一線屢創佳績,去年榮立二等功。她還積極承擔培育新警的任務,傾囊相授專業知識,令徒弟們交口稱贊,是大家心目中可敬的姍姐。
徐姍的丈夫也是該站的移民管理警察,今年春節,夫妻倆都堅守執勤崗位。在這個“雙警家庭”,團圓這個最樸素的愿望卻很難實現。春節,夫妻倆在崗執勤,兒女則和他們的父母在一起過年。執勤間隙,徐姍給家人打了個電話,送去新年的祝福。
“等下我請大家吃餃子!”剛處理完一個外國人所持證件鑒定的工作,徐姍從后臺下來笑著對同事說。
原來,除夕夜,她媽媽帶著女兒送餃子來了。“家里包了很多餃子,大家都沒能回家團圓,我們一起在口岸吃餃子過年吧!”徐姍和家人在備勤室的桌上依次擺開幾盤餃子,有豬肉餡、牛肉餡、羊肉餡的,品類豐富,個大料足,輪流下勤的民警們吃得開心,年味在備勤室里蔓延開來。
每次選擇堅守,徐姍總是說,她家離得近,希望把春節回家團圓的機會多留給那些親人不在身邊、家又離得遠的同事。孩子們也說,希望未來像媽媽一樣,成為一名光榮的移民管理警察。
時鐘的指針悄然劃過0點,不知不覺,已經是大年初一了,譚愛彬、徐姍和他們的同事們再一次從一個黑夜堅守到另一個黎明。這一夜,是萬家團圓夜,也是移民管理警察的一個普通執勤夜,他們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寫下“舍小家為大家”的承諾,為每個歸家的旅客暢通回家的路,守護萬家團圓。
文、圖 | 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黃俊生 林睿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