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可說是免費午餐的東西并不多,對于DIY玩家們來說,超頻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而在本系列的第三十一彈里,傲嬌君將要從零開始,手把手教會各位沒有超頻經驗的一般電腦用戶,如何吃到這頓免費的午餐
然而開始之前,傲嬌君還是要提醒各位,小超怡情,大超炸機,特別現在是夏天,大家量力而行就好,或者收藏之后留待冬天再動手
前言
說到超頻,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可能腦海里都是一團霧水:“超頻是嘛玩意,能吃嗎?”
而略懂一些的同學,可能腦海里浮現的都是一些若干精壯肌肉男們在液氮的煙霧里若隱若現的詭異場景,喏,就像下圖這樣
倒不能說這些同學想的不對,然而這些個玩液氮大炮的高端超頻離咱們這些平頭百姓的生活還是略微遠了些。所以說到超頻,對于我們這些沒事愛折騰的普通愛好者來說,大概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重啟、再調整、烤雞這些活動的循環,和隨之浪費掉的時間與精力吧
但這些時間和精力絕不是被白白浪費的,他們所換來的可是實打實的性能提升,而且更關鍵的是,這些性能提升可是完全免費的。怎么樣,是不是很心動?那么接下來正文開始,請跟著傲嬌君一起來從零開始學習如何超頻你的顯卡吧
超頻是什么
首先還是應該解釋一下什么是超頻
顧名思義,超頻就是指計算機元件用超過默認頻率的更高頻率在工作,從而帶來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性能。雖然有一些諸如超SSD主控/超路由器之類的旁支,但是對于主流電腦用戶來說,最常見也最實用的無外乎對于CPU、顯卡、內存這三大部件的超頻,這篇原創里我們只深入的探討一下對顯卡的超頻,CPU和內存部分的超頻留待以后有機會時再單獨寫一篇
然而就如同最開始的那段友情提示里說的那樣——小超怡情,大超炸機。既然超頻是讓計算機元件用高于默認頻率的頻率在工作,那么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隨著工作頻率的不斷提高,可能會導致工作不穩定的情況出現,而此時如果提高元件的工作電壓來換取穩定性的話,則可能因為電壓太高而導致元件的燒毀。更何況隨著頻率和電壓的上升,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功耗,不僅考驗整機的供電系統,對于散熱系統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超頻雖然不是什么技術含量特別高的項目,但也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掉以輕心隨意對待,稍不小心就會產生機毀人亡的后果(當然人亡是不可能啦),可以參考第17彈最后部分我的經驗教訓
但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要獲得免費的性能提升,當然得承擔一定的風險。好在超頻的這種風險完全是可控的,雖然要嚴肅認真的去考慮,但是又不必過多的擔心而導致因噎廢食。總而言之就四個字,膽大心細
(或者說,跟著這篇教程一步步操作即可)
OK,把超頻的概念和可能面對的風險都說明白之后,我們現在可以來說說顯卡超頻了
如果我們不把顯卡當成一張單一的板卡,而是把他看成和電腦整機類似的有機整體的話,就可以發現一種奇妙的對應關系:CPU對應顯卡的核心,內存對應顯卡的顯存,而主板則對應顯卡的PCB基板。那么和CPU、內存的頻率決定一臺電腦的運算速度類似,顯卡的核心、顯存頻率就決定了整塊顯卡的運算速度和整體性能。雖然這幾十年來的顯卡發展經歷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不同技術——比如之前有一段時間N卡除了核心顯存頻率之外還有一個shader頻率,比如現在AN兩家都有的智能動態頻率調整技術(boost頻率、powerplay等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對于同一塊顯卡來說,對其性能起決定作用的歸根到底還是核心和顯存絕對頻率的高低。而且和CPU、內存想要得到更高的頻率有可能需要加壓一樣,顯卡超頻想要得到更高的核心和顯存頻率,很多時候也必須要進行加壓。安全電壓的范圍盡可能控制在默認電壓的5%-10%以內為宜,比如默認電壓是1v,超頻到1.05v-1.1v都可以認為是比較安全的電壓,再高就要準備好面對炸機的風險了 而隨著頻率和電壓的提高,溫度的升高也是必然的,就個人經驗來說,烤雞溫度以不超過90度為宜,而正常游戲使用時的溫度在80-85度之間比較合適,如果溫度實在控制不下來,請適當降低頻率和電壓
超頻工具的選擇
了解了顯卡超頻需要注意的幾個因素——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電壓、溫度——之后,就該好好選擇一款合適的超頻工具了。下面這張從網上扒下來的貌似是12年顯卡超頻工具的橫向對比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已經退出主流舞臺的上古超頻工具,比如大名鼎鼎的時代眼淚、發源自Riva128時代的Rivatuner,也可以看到當時就已經得到10分滿分的微星Afterburner
而這款軟件也是這里將要介紹的主角,為什么選擇這款軟件作為我們的超頻的工具,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的歷史悠久,而且歷經了這么多年的更新,一直都屬于最好用的顯卡超頻軟件之一,值得信賴。而且說實話,用起來很簡單,功能又強大,真心不錯
比如他不僅僅可以提供超頻功能,還能實時監控顯卡的工作情況,避免危險的發生
另外還有完善的電壓和風扇策略調節功能,對于目前廠商卡的越來越死的電壓功率這塊,也只能指望微星的碼農給力能破解了
另外還有十分實用的一些小功能,比如游戲內的實時幀率顯示
還有茫茫多的自定義皮膚和多語言的支持
下載也很簡單,另外還有配套使用的甜甜圈類烤雞軟件Kombustor,以及手機端的APP
安裝成功之后運行,主界面很簡單,各個區域的功能也很直觀
左上的兩個紅色框內,左邊的K點擊之后即可直接調用Kombustor來進行烤雞操作
而右邊的i點擊之后則可查看系統信息
中間的黃色部分是超頻功能的主體,從上到下分別可以調節核心電壓、功率限制、核心頻率、顯存頻率和風扇轉速。當然由于我這里做示范的是筆記本顯卡,限制比較多,只有核心及顯存頻率可調節,臺式機顯卡基本全部都可調節。右邊的綠色框內則是整體硬件運行情況的監控,監控的項目可以自行定義,一般能看到頻率和溫度就足夠了。而左邊黃框下面的三個小框里,一個是不同超頻預設的切換區域,一個是設置成電腦啟動就加載超頻設置,最后三個按鈕則是應用超頻設置、重置成默認頻率和Afterburner自身的設置按鈕
而使用這款軟件來進行超頻也是非常的輕松加愉快,只用簡單的拖動核心、顯存頻率拉桿就行,什么boost頻率啥的統統不用管,全自動操作。這里可以看到我輕松的將示范的780M顯卡的核心頻率拉高了135,顯存頻率拉高了100,而頻率的變化已經能直接在GPUZ中反應出來了,不僅僅是核心、顯存頻率有變化,boost頻率也自動的有了相應的變化。這里也有本文的第一個小tip:用Afterburner拉完顯卡的頻率之后,最好用GPUZ來確認一下最終頻率的變化
但是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直接把核心頻率拉高135是因為我之前已經進行過超頻,知道這塊780M顯卡的頻率上限。在首次對一塊顯卡進行超頻的時候,萬萬不可一次性把頻率拉這么高,而是應該以一次50甚至是25的超頻幅度來慢慢試探這塊顯卡的極限頻率,有時間的話應該對每個頻率都用Kombustor來考察其穩定度,以找出能穩定工作通過烤雞測試的最高頻率。而且如果涉及到電壓調節的話,就像之前所說的,最好不要超過默認電壓的5%-10%這個范圍,而且最終的烤雞溫度最好不要超過90度。所以你們看,超頻真的沒有什么技術含量,需要的只是耐心和時間而已
雖然用Afterburner超頻顯卡好像只用動一動手指而已,但這也是因為Afterburner本身的功能強大而已,不信請看他的可設置選項,包括解鎖顯卡電壓限制等等功能,這大概也是Afterburner目前穩坐首席顯卡超頻軟件王座的原因吧
然而在這里對于廣大的和我一樣的N卡用戶來說,我個人更推薦的是一款叫做nvidiaInspector的超頻軟件。顧名思義,這是一款N卡專用的超頻軟件,界面很簡單,而且比較像GPUZ,超頻功能默認是隱藏的,需要點擊右下角紅框內的按鈕解鎖
完整的帶超頻功能的界面如下
超頻功能主要在右邊,雖然界面的華麗程度比不上Afterburner,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常規的核心、顯存、功耗、溫度、電壓、風扇全部可調節。而且非常方便的一點是提供了正負20、10和1的頻率調節快捷鍵,適合快速的微調并找到最佳頻率。而找到最佳頻率之后就可以通過下面的create clocks按鈕創建此頻率的桌面快捷方式,想要超頻的時候直接雙擊運行即可,而不需要超頻的時候依然可以保持默認頻率使用,這點非常的方便
而且這款軟件比Afterburner多出來一個可以調節不同performance level頻率的功能,這點尤為適合筆記本顯卡使用,因為可以調節待機狀態的最低頻率,從而達到省電的目的
自帶的硬件監視功能也同樣強大,可自定義的程度非常高
這一部分給大家分享的兩款超頻工具就介紹到這里,希望能幫助到有需求的值友們
顯卡超頻實戰
工具介紹完了,下面自然就是實戰部分了,其實我之前的若干篇原創里都零零散散的介紹過一些超頻的例子和成果,索性趁此機會在這里把我的經驗教訓都匯總在這里,供大家參考
案例1
首先要介紹的案例自然來自于我目前的主力筆記本上搭載的前前代老黃旗艦筆記本型核彈,GTX780M 到手時跑的fire strike,顯卡分在5715
今年2月份同樣跑fire strike,可能是這兩年驅動的進化,顯卡分來到了5892,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老黃其實沒有負優化,只是優化力度不如農企那么打雞血,靠驅動的提升只有5%不到,所以也再一次證明,想要免費得到性能提升,超頻永遠是最暴力最快捷的方法,什么驅動啥的都是靠不住的
而用nvidiaInspector把核心頻率拉高135,顯存頻率拉高500之后,fire strike的分數有了大幅度提高,顯卡分來到了6819,對比默認頻率提高了將近16%
從實際跑分時的溫度來看,核心135遠遠還不是這塊780M的極限。由于bios限制而只能把核心拉高135,為了解除這一限制,我們需要編輯顯卡的bios并且刷入新的bios,成功刷入之后就能無限制拉高核心頻率了。但是把核心拉到1000左右的時候出現了不穩定的現象,此時溫度還是很不錯沒有超過80度,所以判斷是筆記本原配的180w電源不夠給力了,換成230w電源之后問題解決,頻率也一路拉上了核心1035/顯存1535的水準,跑分來到了顯卡分7231,對比默認頻率提高了將近23%
當然最后考慮到極限頻率用來日用并不是太合適,將最終頻率定格在了核心993/顯存1500,此時顯卡分也有6988接近7000的水準,對比默認頻率提高了將近19%
在這個例子里,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顯卡bios對于顯卡超頻成績的巨大影響,而且現在黃老板對新卡bios的限制簡直變本加厲到達了新高度,如何能超到新頻率,就看各路廠商和高玩大神能否突破bios里對于頻率功耗的限制了。與此同時,電源功率也是影響極限頻率的一個關鍵因素,超頻的各位請一定及主要保證充足的供電以更好的沖擊更高頻率。最后,希望大家能看到這個例子里展現出的超頻能得到額外23%性能的優點,以及最終在性能提升和使用安全中取得平衡的解決之道
案例2
第二個例子同樣來自于本本顯卡,不過和780M這樣的旗艦卡不同,來自于一張中端走量卡——950M
這卡的默認頻率相當高,達到了993,險些突破1g,顯存頻率略低,不過也有900。全默認的fire strike跑分如下,顯卡得分3108
首先保守一點的開始用nvidiaInspector將核心顯存各拉高100,跑分有提升,顯卡得分來到了3430,差不多在10%左右,和頻率的提升相仿
繼續拉高的時候,核心頻率依舊來到了135的bios上限,好在顯存可以繼續拉高200,此時顯卡得分來到了3668
最后嘗試將顯存拉高250時失敗,而且因為非可拆卸顯卡的緣故,無法通過GPUZ提取獨立的顯卡bios進行頻率限制的破解,所以最終超頻的成績定格在了核心拉高135/顯存拉高200的程度。而此時顯卡性能相比默認頻率有了18%的提升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哪怕是中低端獨立筆記本顯卡,都可以通過超頻得到20%左右的性能提升,而且和旗艦卡屬于錦上添花的超頻提升不同,這20%的性能對于中低端獨顯來說可能就是某游戲流暢與否的區別,比如從20幀到24幀,從25幀到30幀的區別。但是也可以看到由于中低端筆記本顯卡幾乎全是集成式,很難提取出獨立的bios文件來進行超頻限制的解鎖,所以超頻所帶來的性能提升不會太高,也不要強求
案例3
筆記本顯卡的例子就到這里,從這個例子開始回歸臺式機,就是最開始的時候提出來作為教訓的這一篇
帖子的最后說了我對一塊藍寶石7770進行超頻的事情,原文比較簡單,只說了默認頻率是1000/1125,3dmark11的p檔圖形分剛到4130
而簡單超頻到1300/1500之后,圖形分就驚人的提升到了5357,達到了750的水準,并且對比原始頻率有了將近30%的性能提升
這就是原文里所介紹的“簡單超頻”了,在這里我想詳細的回顧一下這次帶來了硬件損傷的超頻經歷,希望大家能避免犯跟我一樣的錯誤。因為不是N卡,所以超頻工具采用的是Afterburner,開始還是按照常規,每次拉升50的頻率,結果發現核心頻率很快就拉到1100就拉不上去了,顯存倒是很輕松的就拉到的軟件的上限1300。但是因為核心頻率上不去,所以顯存的高頻并不能帶來太多的分數變化。于是我就開始動電壓的心思,果然在編輯過顯卡bios提高了核心電壓之后,核心頻率順利的得以提高,這時我又發現即使是同頻率下,根據Afterburner里設定的功率不同,跑分也會像下面兩圖一樣,有明顯的差距
這邪念一旦有了就很難被打消了,于是我同時修改了bios里的核心電壓和功率,最終成功達到了1300/1500的超高頻率并得到了30%的性能提升,但是給硬件的負荷太大,終究是沒能撐過之后的烤雞測試,掛掉了
所以這個例子拿出來給大家,是希望不要步我的后塵,一味的追求更高的頻率而忽視了電壓和功率的安全范圍,特別是自己修改bios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并且再三檢查最終設定的參數。我掛掉7770所交的學費并不貴,才300,但是如果掛掉的是1080核彈呢?后果真不敢設想
案例4
最后一個案例依然是臺式機顯卡,不過是來自于一個比較冷門的領域——CPU集成顯卡的超頻
這一個案例雖然小眾到了一定境界,但是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用處的,因為目前用CPU核顯的用戶越來越多,這里面不乏會有一些用戶有一定的游戲需求,那么核顯不夠給力的情況下,就需要超頻來彌補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核顯超頻前后的區別就是能否基本流暢運行低特效倒塌2的區別了
然而除了頻率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對于核顯的性能非常重要,那就是內存是否組成了雙通道,下面是單通道和雙通道核顯的性能差距,在15%左右
而超頻核顯頻率一般用不上Afterburner這樣的軟件,直接在bios里進行設置即可,下圖分別是從默認頻率1100超到1400,1450和1500的成績
這個例子想要表明的是即使是核顯,也是有一定的可玩性的,而且上述成績最高和最低之間竟然有43%的差距,對于那些核顯勉強能玩的游戲來說,這種程度的性能差距可能就能決定到底能不能爽玩玩爽了
通過上面這四個例子的講解,相信大家也對各種類型的顯卡超頻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對于正確且安全的超頻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應該也意識到了目前這個階段有很多時候顯卡的bios會對顯卡超頻造成一定的限制,所以接下來的一節我們就專門來聊聊這個話題
高級玩法——BIOS改造及硬超頻
之所以叫高級玩法并不是說通過顯卡bios來超頻比起用軟件超頻更高級,而是因為玩到這一步的玩家一般都不滿足于顯卡bios內部的種種限制,而希望通過改造顯卡bios來達到更進一步的超頻效果而與通過軟件超頻通常叫做軟超頻相對應,這種通過bios的超頻一般叫做硬超頻,因為一旦把超頻的頻率、電壓等信息寫入bios并刷入顯卡之后,就不再需要額外的第三方超頻軟件的幫助來獲得超頻的效果了
于是我們也可以看到軟硬兩種超頻其實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軟超頻的優點在于靈活,可以隨時調整超頻的幅度,缺點則是需要依賴第三方軟件;硬超頻則正好相反,優點在于獨立自主不需要第三方軟件的幫助來達到超頻的目的,缺點則是不能隨時調整超頻幅度,用力過猛的話容易對硬件造成不可逆的損壞
所以在通常的超頻過程中,最好的做法是軟硬兼施,也就是首先用軟件來逐步的試出顯卡所能達到的最佳頻率,然后再用修改bios的方法從硬件層面達到相同的超頻效果,從而最終可以使顯卡脫離第三方軟件獨立的得到超頻效果。尤其對于我這種有系統潔癖的傲嬌來說,每次拿到一張新卡都是馬上用軟件測試并最終確定一個可以安全日常使用的頻率,然后修改bios并刷入從而達到同樣的超頻幅度,最后刪掉軟件,干凈的系統沒有一個多余的位置
廢話到此結束,這一節內我們同樣通過兩個方面來分別講講AN兩家的顯卡如何進行bios改造工作
首先簡短介紹一下如何通過GPUZ來保存顯卡的原始bios:點擊bios版本右邊的這個箭頭,并且選擇save to file即可制定保存bios文件的位置和文件名,然后保存就ok了
N卡的bios改造
早期一個比較有名的N卡bios編輯軟件其實在之前貼出來的這張圖里就出現過,就是很經典的NiBiTor,基本上12年以前的N卡都可以用它來修改bios
但是之后的N卡因為加入了boost技術,所以bios修改工具也不再通用,先有KeplerBiosTweaker出現
后有MaxwellBiosTweaker
不過由于MaxwellBiosTweaker是向前兼容的,所以這里只用他來做示范說明。首先用左下角的open bios按鈕選擇并打開一個bios文件,比如這里我們打開了一個780M的默認bios,上方是這個bios文件的一些基本信息,而下方則是頻率的調節區域了,其中分為三種場景的頻率,分別是TDP base entry、3D base Entry和Boost entry,簡單的說,TDP base entry這個頻率決定了在GPUZ頁面里看到的顯卡默認頻率,而Boost entry則決定了在GPUZ頁面里看到的Boost頻率,3D base Entry則沒有太大的作用。這三個頻率下方還可以設定bios里的溫度墻,可以看到這里默認的是93度,意味著一旦超過這個溫度就會強制降頻限溫,極限超頻的時候可以把這一項改為100度甚至更高。再下方的memory clock則顧名思義是顯存的頻率了,注意這里的頻率要乘2才是實際的頻率,萬萬不可弄錯。最下面是一些風扇策略調整的地方,因為這里示范的是筆記本顯卡,所以并不能調節
來到軟件的第二個選項卡,就可以看到比較復雜的電壓表調節界面,這里的CLK28之類的電壓對應的時候Boost表里的相應頻率的電壓,保持不動或者適當調整即可。最下面的P00則是顯卡用最高非boost頻率工作時的電壓。所以如果想把bios弄成定頻工作的模式,修改此處的電壓即可。如果還是想讓顯卡以boost模式工作,則微調上面的boost電壓即可。注意調節電壓的幅度一定不要超過10%,最好不要超過5%
第三個選項卡是功率設定頁面,考慮到安全因素最好不要動,上面那張天國的7770在看著你們 實在要改的話,不要超過默認值的20%為佳
接下來一個是看著就好復雜的boost表調節界面,從00到31分別對應的是電壓表里那31個電壓的頻率。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下方的調節桿是灰色的不可調狀態
不過不用慌張,在表內點擊右鍵并選擇這個fix invalid clocks即可
再看看,下方的按鈕已經可以調節了,而且我們可以把最大boost頻率調到993,既能有效提高顯卡的最大頻率,又能利用boost機制來取得性能溫度功耗三者間的平衡
最后的兩個界面理論上并不需要單獨調整,因為前面的頻率、電壓、boost之類的調過之后會自動反映在這里,實在要調的話請謹慎下手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bios改造軟件可以輕松的自定義關于頻率、電壓、溫度墻、功耗墻、boost頻率的一切,而改造好之后的bios即可讓顯卡搖身一變,永久的變成一張超頻版顯卡,可謂一勞永逸。但是請一定要提前用超頻軟件確定合適的超頻參數再動手修改bios
A卡的bios改造
和上面N卡bios里讓人眼花繚亂的boost表和電壓表相比,A卡的bios就簡單樸實的多,但是hawaii和fiji系列目前好像都沒有成品的bios編輯器可供使用,但是可以參考以下的兩個帖子來進行修改
而之前的顯卡,比如7970/280之類的,還有我做死弄死的7770,都可以通過一款叫做VBE7的軟件來直接編輯bios
直接點擊open打開一個bios文件,第一頁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可以修改廠商信息不過并沒有卵用就是
第二頁就是調節頻率和電壓的地方了,基本上需要調節的都在這一頁默認顯示出來了,三個頻率分別是待機、低負載和高負載的頻率,core clock和memory clock分別對應的是核心和顯存頻率,注意這里的顯存頻率需要乘4得到實際的顯存頻率。VDDC對應的則是電壓,比如這里的1090對應的就是1.09v電壓,以此類推
當然這一頁的只是state1的頻率電壓調節,還可以拉到別的state來調節其他的頻率電壓,比如N卡bios里面那復雜的結構來說簡直良心到爆
接下來的一個選項卡調節的是超頻軟件可超頻的最大頻率范圍和功率可調百分比,下面的powertune里還能直接修改功率,總之這里對功率的調節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7770的血案啊
當然也可以利用這一頁這么玩:直接將超頻軟件的可超頻幅度調整的很大,然后安全起見不再修改bios內的其他部分,而是之后只用超頻軟件來進行超頻
最后一頁則是風扇策略的調節,可以犧牲溫度換取靜音,也可以反之。我一般的做法是70度以下都維持20%的轉速換取靜音,真玩起游戲來沖到70度以上了直接飆到60%甚至70%的轉速壓制,然后為了防止炸機,超過85度風扇就開始100%全速運轉
A卡的bios改造就介紹完了,怎么樣是不是比N卡的簡潔明了多了?也不知道該因此夸農企為玩家著想還是損農企技術力不夠弄不出boost那樣的復雜機制
而對于更早的A卡,有一款叫做Radeon Bios Editor的bios編輯軟件可用,這里不再贅述
其他的一些話及結語
應該說上面的幾小節里通過對超頻軟件的介紹、實際超頻案例的分享和bios改造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對顯卡超頻的方方面面做了一個還算詳細的介紹。但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我所介紹的這些之外,這里一并推薦幾個比較有營養的網站和論壇,目前新一代的顯卡都在陸續發售,大家一起共同討論研究折騰才是最開心的
首先一個自然是大名鼎鼎的GPUZ的開發者,techpowerup網站了(簡稱TPU)
除開有豐富工具資源下載的下載區之外,TPU的論壇也是可以逛逛的
再有一個就是上面已經貼過的overclock.net了,本身就是一個超頻專門站,其中的顯卡區算是非常有營養的一個顯卡超頻討論區了
最后一個是我個人比較推薦的techinferno論壇,其中筆記本超頻的內容稍微多一些,也有不少大神出沒,地址點我
除了這些站點的推薦之外,我還想專門說說很多人比較迷信的所謂顯卡體質一說,我的手氣一向比較不好,摸到的這塊780M體質沒過80
摸到的這塊7970甚至連70都沒過
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正常的超頻,而且幅度都不算太弱,780M能輕松摸到1000/1500,7970也能毫不費勁的在Afterburner里拉滿到1125/1575。所以體質這玩意,你可以信,但如果你只信這一個,那就有點不理智了。因為超頻很多時候考驗的不是運氣,而是耐心和理性的判斷力
最后,我想祝可能會因為我這篇帖子上車的所有新司機玩得愉快,但是再一次的提醒各位,小超怡情,大超炸機
那么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里,我們下次搞機再見,泄瀉
【結語】
本文由什么值得買網友“咱是傲嬌”撰寫并授權轉載,由于篇幅原因,僅選取了精華的部分進行分享。完整原文可去我站《#我的顯卡# 免費性能你不要?——手把手教會你如何超頻顯卡》查看,如果你有更多好物想跟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
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買共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果你的老電腦性能不足,但預算有限,該如何升級?今天我們將以一臺六年前的電腦為例,只升級顯卡,來看看能否暢玩當今的3A大作。
我們選擇了六年前的主流CPU——i5-4690K,以及現在的主流CPU——i5-9400F作為基礎,均采用16GB雙通道內存,并搭配GTX1660 super顯卡進行游戲測試。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i5-4690K和GTX1660 super的組合,在1660 pro最高化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平均50多幀的表現,整體流暢度尚可。而在i5-9400F這邊,幀數也沒有拉開明顯差距。
在另一款顯卡殺手《荒野大鏢客2》的測試中,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不過i5-4690K的CPU占用率全程達到了100%,如果此時在運行其他程序,就會出現吃力現象。但直接游戲的體驗,差距并不是特別明顯。
因此,如果你是一名游戲玩家,優先升級顯卡可以獲得非常直觀的性能提升。但要注意,提升的限度一定要控制住。例如,i5-4690K的性能基本相當于13-9100F,如果使用RTX2070這樣級別的顯卡,就會出現明顯的性能瓶頸。這也側面印證了預算不夠的游戲玩家,低U高顯的搭配,體驗會相對更好。
來抖音極速版」看視頻領現金。
于顯卡更新方面來說,很多人是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一旦出現顯卡問題,就會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辦,有提示顯卡需要更新,也束手無策,那么今天就教大家一招快速利用外部軟件更新顯卡的辦法。
外部軟件更新顯卡,可以直接讓你的顯卡達到最新的狀態,并且整個過程除了你需要自己下載軟件之外,基本可以實現不用動手環節,可謂是非常的方便。
以wind7 64位為例子,畢竟wind7屬于較為常見,也是大多數人使用版本,下面就來教大家如何操作。
1、打開瀏覽器,什么瀏覽器都可以,沒有關系,去搜索“驅動精靈”,這個驅動精靈記得要在官網下載,在官網上找到版本之后,下載并安裝好,記得勾除掉不需要安裝的軟件,畢竟有較多的流氓捆綁軟件,還記得不要安裝在C盤,不然C盤裝多了會影響到計算機的運行速度。
在官網,一般是有兩個版本,有“標準版”和“網卡版”兩個系列,這種情況最好是選擇標準版,因為有一些檢測功能,比較黑科技。
2、在驅動精靈安裝好之后,直接進入首頁,去進行全面體檢,這個體檢不僅會檢測到顯卡驅動,還會提醒你別的驅動是否需要更新,比如聲卡驅動等,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檢測完成之后,會告知你檢測完成,這個時候在下方屬性欄會出現“驅動管理”這一個選項,直接點擊,找到“顯卡驅動”,如果你的顯卡驅動的版本較低,就會直接幫你更新,如果有什么損壞,也會直接幫你修復,然后就等待修復,修復完成之后,就會提示你重啟,重啟完后就是最新的顯卡驅動了。
在這個過程之中,你只要認識中文,那基本是沒有任何問題,包括你還可以檢測電腦之中是否有別的驅動出現問題,如果有,也可以修復。
在這個過程之中,能夠減少你非常多的麻煩,別一有問題就跑去電腦店里面維修,那樣受損失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