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手搓一臺巴掌大小Linux電腦,只需樹莓派加點兒零件就行?
你沒看錯,有人都做出來了。
36鍵觸控鍵盤,4.3英寸觸摸顯示屏,Linux系統,功能一應俱全,單手可握:
續航長達4小時,能外接顯示器及輸入設備:
目前該項目在GitHub已獲星超300顆。
談及為什么要做掌上電腦,小哥自曝——
起初,自己只是想換掉基于Orange Pi的自制電腦,正好疫情剛爆發時,手里屯了一批樹莓派RPI4,那做一臺PICOmputer小型終端似乎順理成章,平日可外接屏幕和鍵盤。
但他還不滿意,想要重新設計鍵盤布局和屏幕尺寸,提升便捷性——
至于這么做的目的,他說,希望自己能在朋友家、工作室都能隨時隨地抄起電腦敲代碼搞事情。
就這樣,他開動了。
既然要解決「隨時隨地編代碼」,鍵盤得好好設計一下。
不過,小哥此前就多次擺弄過鍵盤,甚至自己還設計了好幾個,這回,他選擇了自己涉及的一種名為Plaid(格子)的鍵盤。
這種鍵盤共4行,最多12列,鍵位上有一層通孔殼覆蓋,鍵位排布跟日常電腦鍵盤一致。
有意思的是,整個鍵盤中間被一塊AtMega328分隔開,讓左右手各管一部分。
(AtMega328是一顆8位的精簡指令型微控制器,擁有能同時寫入與讀取能力的閃存記憶體。)
由于小哥之前就發布過出彩的項目,一家中國公司PCBWay還免費贊助他一塊鍵盤外殼,這位小哥在自述文件中還給了「好評」(手動狗頭)。
也許你會好奇到底什么「出彩項目」?別急,文末有介紹。
接下來是OS部分。
這塊掌上電腦使用了樹莓派的Raspberry Pi OS,這是一種Debian通用操作系統的衍生產品。
窗口管理器選了i3,對運行資源有限的終端來說,i3更為輕巧,對各類鍵盤也友好。
不過i3窗口管理器經常需要多個按鍵組合進行操作,這在雙手打字的掌機上就變得很麻煩。
制作者在鍵盤中間偏下位置加入了方向鍵,通過鍵位上下左右及按下等方式來調整窗口及切換回桌面。至于改變默認窗口,則使用h、j、k、l四個鍵位進行指向操作。
外設連接方面。這臺掌上電腦提供了HDMI接口、USB口、音頻輸出口及PiSugar電池的充電接口——
為讓設備更薄一點,去掉了以太網插孔和一堆USB外接口。
最后,小哥提供了部分配件清單:
△ 還有一只監工貓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掌上電腦的這位小哥堪稱DIY達人,在GitHub上還有更多作品,也正是這些玩意兒幫他收獲不少關注及贊助。
比如一臺GBA大小的小型計算機,獲得700多顆Star:
還有用一個臺球替代普通鼠標,以「原地滾動」方式控制電腦內光標移動。
如想進一步了解作者本人及其項目,原鏈接在此:https://github.com/brickbots/HandiPi
最后問問各位——
你會期待隨時隨地抓起就能敲代碼的電腦么?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李是個平凡的程序員,每天對著電腦敲代碼,生活平淡如水。直到那個夜晚,他夢見自己在云端漫步,醒來時,竟發現自己床邊漂浮著一張張代碼片段,像是夢境的殘影,又那么真實。這事兒,夠不夠勁爆?
他起初以為只是巧合,或是太過勞累產生的幻覺。但隨著夢境的連續上演,現實中的“異象”也愈發頻繁:夢里畫的藍圖,第二天成了項目靈感;夢中的對話,醒來后在會議上脫口而出,讓同事刮目相看。小李的生活,就這樣被一串串夢境編織的奇跡所顛覆。
這一切,讓他開始探索夢與現實的邊界。他不再是那個兩點一線的碼農,而是成為了一個探索夢境力量的先驅。他在網上經歷,迅速吸引了大批粉絲,人們驚嘆、質疑、追捧,甚至有人效仿他的方法,試圖捕捉自己的夢境,企圖在生活中奇跡。
但小李心里清楚,這種超乎尋常的能力并非無代價。夢境與現實的交織,讓他開始分不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幻。夢境中的美好與現實的困擾形成鮮明對比,他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壓力。正如那句話,“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也要承受別人不能承受的”。
就在小李陷入迷茫之際,他遇到了一位研究夢境的心理學家,老周。老周告訴他,夢境是心靈的鏡子,映照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與恐懼。小李的“超能力”,其實是內心深處對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的外化。老周引導他學會控制夢境,而不是被夢境控制,教會他如何在現實與虛幻之間找到平衡。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自我調整,小李學會了駕馭這份力量。他不再依賴夢境帶來的“奇跡”,而是將之作為靈感的源泉,更加腳踏實地地工作和生活。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正視內心,勇敢追尋夢想,而不僅僅是空想。
故事講到這,該給這段奇幻旅程畫上句號了。讓我們以一首小詩,紀念這段夢與現實交織的奇妙時光吧:
夢里花開滿城春,現實卻非盡如人意。
心有靈犀一點通,夢醒時分笑江湖。
尋夢逐鹿非易事,控夢者方顯英雄。
世間真假皆過客,唯心所向是歸途。
夢想照進現實日,方知人間值得醉。
夢醒時分,笑看風云變,我心依舊。
如此,小李的故事不僅是一場夢境的冒險,更是關于成長、自我認知與夢想實現的啟示錄。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該問問自己,是否也在某個夢里,悄悄種下了改變現實的種子呢?
得是有一次國慶假期出遠門沒帶電腦, 碰巧剛好遇上公司線上項目溝通群發問題:為什么我內容都填完了點擊沒反應。根據以往經驗排查出現這種問題大多因為服務問題導致。
當時聯系同事安裝TeamViewer、向日葵等軟件。用手機遠程同事的電腦查看服務器的日志,由于在手機上軟件不太好用沒辦法讓你看得很清晰,排查的問題不太確定,而且網絡不太穩定很容易斷開連接,沒辦法只能就去了附近的一家網吧解決了。
后端程序員真不好當,有的時候你出遠門都得擔心服務穩定問題,需要經常留意溝通群。
發生這次事情后,我留意了一些手機上辦公和云端編程的軟件,看到華為云電腦、云電腦等軟件。這幾款軟件不但可以編程,還可以在手機上玩端游,但是有一點是收費,對于長期使用和存放大量文件資料的不太適合。后來在github找到了Code Server。它是一款在線的vscode,沒想到它居然把編譯器的功能照搬到瀏覽器了。只要能在瀏覽器上運行,是不是我手機打開瀏覽器就可以編碼呢?答案是當然可以。所以我開心了好一陣子。
我試著安裝了一下這個Code Server,發現安裝過程還挺簡單的。它在docker環境下只需要一行命令就好。整體看了一下跟桌面版的vscode功能都差不多,用git拉取代碼也成功了。
有了Code Server方便了很多,因為編輯器運行在服務端了,這樣對于本地開發環境要求就不高,也無需要安裝環境,只需要在瀏覽器上輸入網址即可,還有既然是在瀏覽器的,肯定可以多人協同,方便管理、等等。也就是說Code Server需要一臺服務器或者內網的電腦運行,手機才能連得上網,那如果我只有手機怎么辦呢。
難道我需要在手機上面裝一個linux,于是找到一款名叫Termux軟件,手機敲命令很不舒服。
我嫌麻煩,直到看到了 Aid Learning,仿佛發現了新大陸,它是直接Android上創建了一個圖形化界面的Linux系統,用起來似乎跟雙系統一樣,而且安全且隔離,里面內置了vscode等多款軟件,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它這個vscode就是Code Server。我是在MatePad下運行的,用起來挺流暢。
下面是打開Aid Learning截圖,點開軟件,如同進入到了新的一個系統,這個我比較喜歡。
VScode
AidCode (是一個在線寫python代碼。測試)
linux 厲害的也可以直接用Terminal,命令更加的原生。
感謝各位的觀看,如果您有比較好的想法或者文章寫得有紕漏和不好的地方,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或私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