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蘋果的AirPods受到了全球范圍的歡迎,但要論最佳耳機,還要考慮頭戴式、入耳式,功能上又分降噪水平,甚至價格上也要實惠,畢竟對于不想太高預算來獲得出色音質和舒適度的人來說,這也是他們心中的"最佳"產品。
本文將推薦Cnet精選的年度"最佳耳機",注意前提是「目前」,考慮到這些耳機也會推出更新的版本,甚至部分會在CES 2021上展出,隨著時間推移,極客君也會更新榜單。
第二代"木饅頭"TWS耳機,體積更小 設計更舒適了,主動降噪跟AirPods Pro對標,通話過程中的降噪效果也更好,且續航能力更強了,官方甚至宣傳達到28小時。另外還有這僅12g的輕盈和IPX4級別的防水。
在Cnet看來,Momentum True Wireless 2的出色音質從真無線耳塞角度而言,顯然比AirPods Pro要更好。他們這款耳機可以說是當今市場上最好的真無線耳塞,獲得了CNET編輯選擇獎。目前這款耳機在某貓國際進口超市最低不到2000。
索尼上一代的WH-1000XM3表現就很好,但有個弱點在于語音呼叫,特別是在嘈雜環境中。WH-1000XM4在這方面做了改進,并增加了多點藍牙配對,可以同時連接兩個設備,比如手機和電腦。換句話說,在你使用電腦時連接著耳機,如果有電話進來,你接通后耳機會自動切換到連接手機電話。
同級別的Bose 700降噪耳機可能在語音通話方面仍然略有優勢,但1000XM4耳機更舒適一點,并且在降噪和聲音方面還有其他一些細微改進,成為了一個非常全面的選擇。目前在官方某貓店活動價2499。
即使它聽起來不像你期待中1999元的耳機那么神奇,但AirPods Pro仍然是一款真無線入耳式降噪耳機的絕佳典范。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設計,改善了低音性能和有效的主動降噪。在你需要打電話或聽音樂時,都是很好的選擇。
雖然價格不便宜,但好在是個高頻使用的產品,會陪伴你很長的時間,直到電池徹底老化…
這是期待已久的Quiet Comfort 35 II的繼任者,雖不是質的飛躍,但提供了更好一些的音質、通話和消噪(11級可控消噪)。雖然在某貓活動價也要2499,但Bose 700確實是性能強大,且在播客、音樂或其他綜合使用下續航高達20小時的全面選手。
盡管索尼WH-1000XM3的設計和適應性還有更低的價格,而且這兩副耳機也常常能爭論一番誰更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Bose 700這種消噪模式用于通話效果明顯更好,對一些人來說,這可能值得更高一丟的費用。目前某東活動價2299
ELITE 75t看起來像是Elite 65t的升級版,而且更新的地方比預期的要多。Elite 75t耳機連帶充電盒的體積比Elite 65t小了20%,更長的續航和USB-C充電也是重大升級。
雖然Elite 75t的佩戴感不如AirPods Pro舒適,但同樣有著很好的主動降噪,而且對于聽歌而言整體要更好,聲音更清晰,低音也更好。防水性能也更好一丟,IP55級別。目前在捷波朗旗艦店售價1599
如果感覺AirPods Pro略貴,Anker Soundcore Liberty Air 2是不錯的選擇,也是打電話或聽歌的一流設備。跟AirPods Pro一樣,安克這款隔音耳機在消除環境噪音方面做得非常好。據Cnet測試,即使周圍有很多街道噪音和背景噪音,電話對面的也能聽到他的聲音。
Cnet認為這款耳機雖然沒有主動噪聲消除,但聲音幾乎跟AirPods Pro一樣好,佩戴也很舒適,密封性好,支持無線充電,在安克官方旗艦店售價799
EarFun Free有著讓人印象不錯的功能:藍牙5.0、USB-C和無線充電,以及防水。雖然都不是頂尖的,也不會有上千元的高端真正無線耳塞的清晰度,但整體還是可以的。它們的低音飽滿,且細節足夠,不會聽起來沉悶。
關鍵是這耳機在亞馬遜上只要40美元,還獲得CES 2020 創新獎大獎"EarFun Free 因其在市場上一些最先進的技術和服務中創新設計和工程而被公認為榮譽。"
V-Moda品牌的M-200是一款有線耳機,聲音極干凈且準確,有出色的低音響應,耳墊罩佩戴也很舒適。采用50mm釹磁鐵與銅包鋁線的聲音單元,CCAW音圈,還有Roland工程師的微調。
M-200有Hi-Res Audio認證,具有音樂制作人、工作室專業人士更適用的聲音清晰偏中性。它有兩條線,其中一條線有內置麥克風可用于通話。如果V-Moda為沒有3.5mm插孔的手機提供Lightning或USB-C轉接線就更好了。
Anker Soundcore Life Q20正常標價為60美元,但經常便宜10美元以上出售。Life Q20的音質不如索尼 WH-1000XM3等高端型號 ,但聽起來也還不錯。很好地平衡了清晰度和飽滿的低音,聽起來不會臃腫或渾濁(如果想要額外的低音,可以使用低音增強或BassUp模式)。
佩戴起來也很舒適,噪音消除效果可以接受,用來通話是可以的,并且續航長達40小時。包括一個簡單的攜帶袋。
Anker在海外以其超值耳機聞名,但它正試圖通過Soundcore Liberty 2 Pro進入更高端的領域,其某貓標價1299,目前999就可以入手。從設計來看,跟索尼WF-1000XM3有一些相似之處,雖然少了主動降噪。
這耳機有11mm低音發聲單元和定制樓氏高音發聲單元相結合,一次充電可使用8個小時,搭配充電盒總時間32個小時。其噪音消除技術可以智能抑制環境噪聲,讓來電者能更好地聽到你的聲音。支持USB-C充電和無線充電。
盡管音質不如索尼 WF-1000XM3,但聽起來確實是高級的TWS耳機,聲音豐富,包括強勁的低音表現和很多細節,整體而言Soundcore Liberty 2 Pro確實物有所值,還得到10位格萊美專業調音師的推薦。
極客君有話說
以上就是本期耳機類別的全部推薦,如果對你的購買選擇有幫助作用,別忘了給極客君點贊轉發。當然如果你還知道其他更好的良品,無論是頭戴還是入耳,有線還是無線,也別吝嗇推薦哦,關注極客君,下期推薦再見!
追求完美聲音的道路上,消費者常常面臨一個兩難選擇:高保真的音樂體驗往往伴隨著昂貴的價格標簽。然而近兩年千元級耳機市場的內卷化進程似乎正在不斷加劇,各大品牌都試圖在這個市場推出高性價比產品以占得先機。作為一家在專業音頻設備領域享有盛譽的品牌,qdc擁有頗負盛名的專業調音師團隊,其最新單動圈新品Superior似乎也“入鄉隨俗”,提供了一款顛覆性價比的高性能產品。
qdc這個名字在音樂制作和音頻工程師之間幾乎是家喻戶曉,很早就在定制耳機市場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他們的產品無論是用于專業舞臺表演還是個人音樂享受,都被公認為品質的代名詞。而Superior這款耳機其實早在今年八月就在日本首發上市,上市僅兩周就拿下了日本IEM耳機暢銷榜第一名,并獲得大量好評(據日本權威音響網站PHILE WEB報道),品牌及產品實力可鑒。
當然,剛拿到這款時我也比較好奇,Superior是否真的符合它所承諾的高性價比標準?大約兩周的使用體驗后,我得到了答案。
樸實無華的外觀設計
還是先來說說外觀吧。Superior的外觀設計低調內斂,耳機外殼采用3D打印技術制成,標志性的鐳射LOGO點綴其中,簡約中帶有一絲科技感。耳機上雖然沒有花里胡哨的元素,但是在色彩選擇上,qdc并沒有滿足于傳統的黑白色調,而是大膽采用了鎢鋼黑、朱砂紅和天青藍等色彩,旨在滿足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另外筆者這次最喜歡的顏色還是紅色——男女皆宜。
當然,舒適性也是用戶體驗的重要一環,尤其是當涉及到長時間的使用。拿到Superior這款耳機的時候,我發現其實它的體積做得還挺小巧的,耳塞設計也考慮到了多種耳型,不僅減少了耳朵的壓迫感,也提升了隔音效果。以筆者的日常工作環境來說,即便有時周圍同事的談話聲比較嘈雜,也并不會影響到我專注于聽歌。
配件方面,qdc為Superior配備了多種尺寸的耳塞、一支清潔刷以及一個精致的布藝收納盒。當然,對比某些國產“配件大廠”來說,qdc在這方面顯得并不那么厚道。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灌輸于消費者“買到即賺到”的消費心理,我本人并不care,我更在乎聲音能不能打動我。
這顆全頻單元有點東西
qdc Superior的技術核心是一顆精心設計的10mm全頻動圈單元,這并不是市場上常見的通用單元。這款單元采用了雙磁路和雙腔體設計,這種獨特的結構提供了更精確的聲音控制力和擴展的頻響。而物理真空直流磁控濺鍍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振膜的性能,實現了輕重量與高剛性的平衡,從而保證了快速的響應和低失真的聲音輸出。
除了其內在的技術特點,Superior還提供了一些對進階用戶友好的設計。例如標準的0.78mm 2Pin接口,這不僅讓耳機線更易于更換,還意味著用戶可以選擇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升級線(官方也有4.4mm升級線可供選配)。這增加了耳機的可定制性,允許用戶根據個人偏好和使用場景來調整聽感。
單動圈也能做到"滴水不漏"
首先要強調一下,Superior是一條非常容易驅動的耳機(阻抗16Ω,靈敏度100dB SPL/mW),不論是手機轉接還是電腦的3.5接口直推,都能輕易驅動這條耳機,音量的增加也毫無遲滯感。接下來談談聽感。
“單元決定八九分,氣氛感則把控最后一分?!盨uperior最大的“殺手锏”就在于它出色的低頻控制。
耳機的低頻部分給人以深邃而寬廣的空間感,它的低頻反應不僅有力而且控制得當,這讓音樂中的低頻節奏感十足,細節也不缺,為樂曲平添了幾分氣場,這樣的品質在同價位的單動圈耳機中實屬難得。Superior低音的深沉與彈性給流行和電子音樂帶來了充分的能量,同時在古典和爵士樂中保持了足夠的清晰度和細節。
中頻是音樂情感表達的核心,Superior在這個頻段選擇了頗為中性的路線,聽感上頗有監聽耳機的精致與通透的風格。但不同于一些監聽那種晶瑩剔透的高亮度,Superior的中頻在保持聲音的清晰而柔和的基礎上,加入了些許的暖意與厚度。這讓人聲的表現尤為豐滿優雅,女聲的甜美尤其令人難以忘懷。人聲高頻部分細膩柔滑,氣場抑揚頓挫得當,使得這款耳機非常適合人聲為主導的音樂風格。
在高頻表現上,Superior提供了較為細膩的音色和適度的延展性,雖然沒有中頻來的那么出彩,但是沒有讓人不舒服的尖銳感。在音色上保證了聽感的舒適,而這樣的平衡也使得Superior長時間聆聽也不會讓我產生疲勞感。
整體而言,Superior帶來的聲場擁有寬廣的空間感,低頻的密度和控制力得當,與甜美溫暖的人聲一起架構出了細膩而耐聽的聲音風格。當然,相對而言,它在聲場的表現上略顯單一,不似一些混合多單元耳機在空間感上擁有更豐富的層次感;低頻的量感也有待加強,對于重低音喜好者而言,會稍嫌不足。
總結&購買建議:
兩周的時間使用下來,筆者對qdc Superior的評價是:它提供了與價格標簽不相符的高級聲音體驗,無論是在低頻的控制力、中頻的清晰度還是高頻的精細度上,均展現出卓越的音樂分析力。為樂曲平添活力的氣氛感,更是錦上添花地點亮了整體音質。簡而言之,這是一款全頻段都拿得出手的動圈耳機。
Superior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qdc的產品線,也為追求高性價比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對于那些剛剛入門的音頻愛好者來說是,Superior一個理想的選擇,而對于更有經驗的進階用戶來說,它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備選耳機。在筆者看來,Superior至少證明了一點:高質量的音樂體驗并不需要昂貴的價格標簽。
(8445519)
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電腦標配的音頻輸出設備從音箱變成了耳機。當然,在電腦的定位從家庭“大件”變成個人工作、娛樂平臺之后,隱秘性更好,更適合單人使用的耳機替代音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和消費級音箱相比,耳機雖小,但個性更加鮮明,在外觀、配置、性能、功能等方面的差別更大,因此選購耳機是比選購音箱更加麻煩的事情。
○常見參數
在大部分情況下,選購耳機的時候只能根據其標稱的配置與規格來確定,那么這些常見的參數到底說明了什么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吧。
●單元尺寸
所謂的單元尺寸是指耳機內揚聲器單元的直徑,常見的頭戴式耳機一般為40mm~60mm,耳塞式耳機則僅有幾mm。在材質、設計等類似的情況下,揚聲器尺寸越大,振動的時候能量越大,當然重音表現和聲音的響度都越好,整體感覺越震撼。而揚聲器尺寸小,聲音震撼度會下降,但更加清脆,而且因為可以用較小的能量和較快地改變振動模式,所以能更好地表現聲音的快速、微小變動,讓聲音清晰而不含混。
●聲道數量
從基本概念上看,聲道數就是音響系統中不同的發聲音源個數,不過目前有幾種已經被廣泛接受的聲道數規范,不僅規定了音源數量,還規定了音源方向,例如2.1聲道就是指前方左右兩側加重音音源;而目前比較高端的5.1聲道是中央聲道,前置左、右聲道,后置左、右環繞聲道;7.1聲道則是將增加一對前置或后置聲道,進一步提升臨場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7.1聲道中的新增聲道,實際上是分拆5.1聲道的前置或后置聲道模擬出的額外音源。
當然,對于實際上只有一對揚聲器的常見耳機來說,所謂的5.1聲道、7.1聲道效果也都是模擬出來的。也有一些耳機不惜工本地真正內置了多個揚聲器,來組成多聲道,其效果比純粹模擬式耳機要好一些,但因為音源還是集中在兩側很小的角度內,所以臨場感與定位能力無法與真正的環繞式多音箱系統相提并論。
●信噪比
耳機的信噪比就是回放的正確聲音與雜音的比值,信噪比越高說明其回放的聲音越準確,也可以說是“純凈”,一般達到90db就可以說是很不錯的耳機產品了。如果對麥克風有一定要求的話,在選購的時候最好同時關注麥克風的信噪比,在網絡通訊、游戲組團的時候,高信噪比麥克風可以讓用戶的聲音更清晰,交流更順暢。
●靈敏度
靈敏度與阻抗是耳機參數中的一對“冤家對頭”,靈敏度指的是實際發出的聲音與輸入功率的比值,靈敏度越大,越能夠用小功率發出大聲音,也就是越“容易推動”,不過這也使得一些計劃外的電流微小波動體現在聲音中,即為雜音。
●阻抗
阻抗表示的是推動耳機發聲的困難程度,阻抗值越大,讓耳機發聲需要越大的電流,高阻抗能避免電流的微小波動干擾正常發聲,讓聲音更準確、純凈。如果電腦的音頻驅動電流不足,一些較小和變化較快的聲音信號根本無法讓耳機發出聲音,被“過濾掉”了,會讓耳機的聲音干澀。
●USB接口
在傳統的3.5mm接口耳機之外,現在很多耳機還采用了USB接口。相對于3.5mm接口,USB接口可以提供更高速的信息流和電流,因此也有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很多USB接口耳機都內置了音頻芯片和一些特殊處理電路,可以無視電腦本身的音頻處理能力,提供出色的音質或者多聲道環繞功能。
此外,USB耳機可以使用電腦上的任意USB接口,比3.5mm接口耳機的連接更靈活方便,還可以通過USB供電提供各種燈效,并且在不同的電腦上實現基本相同的音質體驗。這些對高端玩家,特別是追求個性化、常常需要在使用不同電腦的競技游戲玩家及電競選手來說,都是很實用的能力。
●其他
除了這些參數之外,選購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到實際使用需求,注意一些其他的參數和設計特色。例如在使用3.5mm接口的時候,也要注意是使用耳麥合一還是分離式接口,是否與自己的電腦接口相符;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耳塞或者頭戴式耳機。此外耳機的重量、觸感、力度等等都要考慮到。
現在的電腦耳機做得越來越炫酷,也有很多人希望佩戴外出,那么在選購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些問題。例如連接手機的耳機一般只需要1m~1.5m的線長,而連接電腦的時候線長最好在1.8m以上;此外手機對耳機的“推力”要比電腦小,一般只適合32歐姆以下阻抗的產品,而很多電腦耳機都會使用較大的阻抗設計,因此要選擇同時適合電腦和出街使用的耳機時,要在這些參數之間進行平衡。最后,在室外佩戴的時候,頭戴式耳機常用的連桿麥克風也相當煞風景,最好選擇可拆卸/伸縮麥克風或將麥克風集成在耳罩中的產品。
○典型產品
當然,由于用戶對耳機的需求多種多樣,市場中的耳機品種也同樣非常豐富,所以即使對這些參數有簡單了解,也無法像拿著“配置單”去挑選電腦一樣買到最合適的產品。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看一看目前市場中的一些典型產品,了解一下不同耳機的設計思路,對今后的選購會有很大幫助。
●游戲數碼兩不誤 HyperX阿爾法
類型:頭戴式
特色:電競級功能、適合手機(需另購配件)
金士頓旗下的HyperX品牌主打高端DIY和游戲市場,其Cloud系列耳機一直以出色的游戲能力著稱。不過隨著阿爾法(Cloud Alpha)黑金限量版耳機推出的配件,卻讓其新型耳機有了新的方向,可以更好地兼容手機等數碼設備。
HyperX阿爾法黑金限量版耳機采用一體式可伸縮頭梁+鋁合金框架設計,堅固穩定,又在各個反向都有出色的彈力,能夠完美適應不同頭型,很好地減少下壓感和夾耳感,加上體驗良好的耳罩設計,使其在佩戴時的感覺更輕松,且對戴眼鏡的用戶相對友好,耳朵被耳機與鏡架雙重擠壓的感覺會減輕很多。
HyperX Cloud系列耳機提供了兩條粗壯的編織連線,包括1.3m長,適于連接數碼設備和筆記本電腦的單接口耳麥連線和用于連接臺式機的加長連線,連線與麥克風均采用可拆卸設計。它采用50mm直徑驅動單元,雙音腔設計,三頻表現更加均衡、聲音層次更加分明、最大限度減少失真、對聲音的定位和聲場原度也更加精準。
隨阿爾法黑金限量版耳機推出了專用數碼設備線控連線——HyperX In-Line Mic Cloud Alpha Edition。它長度僅有1m。使用較細、更輕巧的編織外層,帶有單按鍵含麥克風線控,很適合連接手機,線控自帶拾音器讓用戶無需使用原配麥克風。
●羅技G231
類型:頭戴式
特色:價格實惠、造型活潑
羅技G系列游戲外設是目前市場的領導品牌,其中G231是一款面向入門級玩家的頭戴式耳機。它并未采用大型金屬框架、仿皮材質等中高端耳機的配置,但樹脂和布面材質帶來了更時尚醒目的橙黑配色、更輕的重量和易于清潔的特性,僅重255g,且布面耳罩拆下后可以直接進行清洗。
這款產品采用40mm單元,32Ω阻抗和90db靈敏度提供了較好的音質,耳罩可旋轉90°以上,并可有一定的俯仰角度,可以減輕對耳朵、眼鏡腿的壓力。其麥克風也采用極簡設計,帶有降噪功能,而且在不使用的時候能折疊至耳罩側面。其主線纜為2m的單耳麥接口主線纜,另外提供了很短的雙接口轉接線,線控則位于于線纜中部,使用時根據習慣戴在外衣上,也可以直接放在桌面。
時尚、輕巧的G231不僅可以用于電腦,拿來玩手游或者佩戴外出、欣賞流行音樂也都沒問題。
●雷蛇北海巨妖標準版7.1
類型:頭戴式
特色:燈廠信仰、7.1聲道加持、性價比較好
隨著市場的變化,以高端產品起家的雷蛇也推出了一些價格比較實惠的游戲外設產品,其中雷蛇北海巨妖標準版7.1就是一款不錯的耳機。它外形簡潔,甚至有些“淳樸”,但醒目的綠色Logo與線纜等細節彰顯了雷蛇的品牌特色。
雷蛇北海巨妖標準版7.1采用樹脂頭梁、32mm單元、單向模擬麥克風。其音效的震撼度一般,但僅有24歐姆的阻抗與105db的靈敏度,加上模擬7.1聲道,可以分辨很小的聲音,并快速確定聲響方位,特別適合用于FPS等游戲。它采用1.3m線纜和單耳麥接口,更適合筆記本電腦,要用于臺式機的話,可使用附贈的延長線。
雷蛇北海巨妖已經發展為一個比較大的家族,標準版就有USB和3.5mm接口兩個版本。另外它還有彩色隨行版,將麥克風集成在線控上,并且使用更加艷麗的配色,更有針對可愛女玩家的貓耳等配件,走在街上更加引人注目。
●西伯利亞MG-1
類型:入耳式
特色:輕巧、可外接耳機
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正成為大家更常用的游戲與影音欣賞設備,它們對耳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本效果出色但體積龐大的耳機隨之攜行顯得太過累贅,耳塞式耳機顯然是更好的選擇。西伯利亞(XIBERIA)MG-1就是一款面向移動游戲和影音平臺的產品。
MG-1采用入耳式設計,帶有耳翼,可以通過耳廓軟骨“鎖住”耳機,使其佩戴更加穩固,入耳等部分為軟膠材質,佩戴舒適。它采用與外形主色調一致的醒目紅色連線,插頭為獨特的135°鈍角彎折,更便于連接,扯動的時候也不易損壞。其線控部分的音量調節為滑動式,比按鈕式的調節速度快得多。它采用比較特殊的可外接麥克風,通話質量更好,而且比使用線控麥克風更方便。
此外MG-1還可配合西伯利亞外置USB聲卡使用,獲得模擬3D效果,在欣賞影音作品的時候臨場感更好,在游戲中更可以提升聽聲辯位能力。
○寫在最后
其實從大方向上來看,電腦耳機與一般的影音娛樂、數碼設備耳機相比沒有太大區別,一般產品是可以實現互換使用的。不過電腦耳機通常更強調游戲能力、長時間佩戴體驗等,阻抗、頻響等參數方面則介于影音娛樂和數碼設備耳機之間,直接在電腦上使用這兩種耳機的話,在音質、佩戴體驗等方面可能有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