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一直比較忙,再加上電腦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就沒有再次更新我的文章,才幾天沒有更新,我就感覺到不舒服,看來我就是個賤命,不更新就難受。
這次是一位我們陜西漢中的讀者朋友到我這邊來買公爵,卻選擇了福克斯的故事。
那天我幫我車商老哥發布了一輛公爵V6,那車我見過,車況比較精品。這位陜西漢中的讀者朋友就找到我了,付了定金,第二天就和朋友過來看車了。
首先感謝這位讀者朋友的信任。
記得那天天氣真的是熱的可怕,我在那邊等讀者等了幾分鐘,全身都被汗水浸濕了。
其實那天我也提前就到我車商老哥的店里了,在那里早早就等待了,因為我收了定金了,讀者朋友大老遠來,我肯定得招待好,否則怎么對得起信任我的讀者朋友呢?
車型:福克斯
排量:1.6L
年限:2016
審車:遙遠
保險:遙遠
服務費:3000
新福克斯采用的是全新的家族式全臉,讓人過目不忘,而且配備有選裝式疝氣頭燈可以讓夜間行車更安全。
車高1483mm,軸距2648mm,長4534mm,寬1826mm。
車頭稍微偏低,有一種沖刺感。好像隨時都要奔跑似的。
外觀給我的感覺比老款福克斯更具時尚運動感,更加的亮麗。
從后面可以看見露出來的排氣管,這照片都是網上照的,不是原車的,原車的排氣管是后期改裝過的,開起來那聲音簡直美太多了。
唯獨缺點就是那車不帶倒車雷達,這確實不太好,很多人習慣性的倒車需要倒車雷達才行。
其實內飾才是我最喜愛的,給我的感覺肌肉感十足,中控的布局非常具有科技感,要是再裝個大屏,那就最好不過了,科技感會更足。
方向盤也是肌肉感十足,也具有獨特的運動感。
一路我都是坐在后排的,試駕的時候,也是讀者朋友親自試駕的,過戶的時候也是一樣的,也是讀者朋友開著的,我坐在后面,每當加油門的時候,就會聽見發動機的聲音特別的渾厚,再者就是坐在后排是比較舒服的。
記得當時,讀者朋友是奔著我車商老哥的公爵來的,來了之后卻沒有看上,說是年限太大了,是一輛2011年的公爵,所以就沒有看上,就帶著在二手車市場上面轉了一圈,看看是否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二手車,足足轉了半小時多,只看上了一輛杰德,其他的都是價格有點偏高了。
后面看上了我車商老哥那個福克斯,這車也是比較不錯的。
第二天圓滿過戶,但限號了,那時就只能祝愿讀者朋友把車開回去的時候不碰見交警。
我是西安騷人:定淘,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的關注和支持。
感謝關注,感謝分享,
美作為特斯拉最早推出FSD商用的區域,其FSD年裝機率僅在14%-53%期間徘徊,然而亞太市場卻常年不足1%,隨著前一陣國內允許L3、L4級別輔助駕駛上線,提升亞太市場的裝機率是馬斯克必須要重視的事情。特斯拉近期在中國區用戶手冊中更新了FSD Beta相關信息,預示了特斯拉入華已經成為必然。而面對全面開卷的中國智能駕駛市場,從現在來看特斯拉將FSD降價是個有效的競爭手段。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FSD現在64000元的售價不會維持太久。
全球范圍內,特斯拉上個季度交付了總43.5萬輛電動車,繼續蟬聯全球純電動車交付冠軍。特斯拉今年三個季度累計交付132.4萬輛,超過2022年全年131.4萬輛的總和。而特斯拉FSD在全球市場的裝機率低下,今年1月特斯拉官方才公布在北美地區完成了累計40萬輛的FSD裝機工作。
結合Troy Teslike的推算,即使在最早進入商用的北美市場,FSD裝機率從2016年開始一直在14%-53%區間浮動,也充分證明了大部分用戶并不希望花費12000美元體驗自動駕駛。然而在FSD依舊未開放的亞太市場,裝機率甚至在0.4%-3%區間浮動,充分證明了用戶對FSD的期望程度并不高。
如果特斯拉FSD入華,大概率預計將目標盯在15%的裝機率。如果以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交付量估算,就意味著特斯拉要完成近20萬輛的FSD裝機。結合64000元的FSD裝機金額,這相當于給特斯拉銷售部門新增127億人民幣的KPI,著實有些離譜。
而且,國內競品車型的智駕相關功能在定價方面都比特斯拉便宜近一半的價格,甚至優惠價更加實惠,國內早早卷起了智能駕駛的價格戰。比如問界M5的ADS 2.0高階版一次性購買價格也在3.6萬元,近期優惠15000元,僅需2.1萬元入手。極越01的ROBO Drive Max高階智能輔助駕駛選配價格在4.99萬元,上市隨車買斷優惠價在1.99萬元。理想L9Max版本售價也比Pro版本貴3萬元,其中支持智能駕駛功能是最大賣點,3萬元換一套智能駕駛也比特斯拉便宜很多。
由此可見,當特斯拉FSD以64000元的價格進入中國市場時,對消費者是沒有任何誘惑力的。甚至可以說,如果特斯拉維持原價,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的裝機率會同樣維持在現有水平。而這個裝機量,可以說甚至無法攤平在國內鋪設DoJo超級計算機的成本。
如果特斯拉FSD入華之后降價會成為拉升裝機率的唯一選擇,那么馬斯克會為中國用戶降多少呢?根據特斯拉FSD在不同地區定價的區別,保守來看基本會降3萬元。由于這次特斯拉將開放中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區域的FSD自動駕駛能力,統計一下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法國(歐元區)、英國(非歐元區)的Model Y標準續航車型與FSD的價格就可以發現一個現象,中國的FSD價格是這幾個區域中比較貴的。
在這幾個國家中,日本的FSD價格最低,折合5837美元,約41000人民幣;韓國和澳大利亞區的FSD價格折合人民幣分別在49000元和47000元上下;法國與英國FSD價格與國內價格相近,折合人民幣約58000元和60000元左右。
同樣,結合這幾個地區的Model Y標準續航版售價,日本地區售價約合人民幣26.7萬元,是最接近國內車型價格的地區(這也佐證了日本地區Model Y來自于上海工廠)。韓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的同款車型售價維持在人民幣30萬-39萬區間,要比國內更貴。
而FSD價格與車價之間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可以看到FSD占據車價的百分比。除了美國和中國區,大多數FSD與車價的占比在15%-16%區間,而國內車型占比卻達到了24%。
所以對特斯拉而言,將中國的FSD車型價格從24%降至15%是一個明顯的可控選項,即國內FSD在39000-40000元是一個合理區間,這意味著特斯拉將會降25000左右,也達到了國內大多數智能駕駛方案的普遍價格水平。
其實對于特斯拉而言,FSD中國版降3萬元,會是一個有競爭力的選項。而國內車企的智能駕駛方案與車價對比,尤其在優惠價的加持上,智能駕駛方案價格在整車價格中占比則更加恐怖。極越01 Max的智能駕駛功能在優惠價支撐下,僅達到了車價的7.9%;問界M5智駕版的ADS 2.0,在優惠的加持下占車價的7.5%;理想L9 Max的智能駕駛功能占比也維持在6.5%。
這種優惠價格的出現,明顯是在去除相關硬件成本、極大程度壓縮軟件成本導致。國內廠商也都會期望于增加裝機量來攤平軟件研發成本,這也是現在智駕領域的主流操作方式。
如果特斯拉要想在國內車企中有競爭力,達到車價的6%是一個比較靠譜的區間,這意味著特斯拉FSD價格將會達到16000元上下。或許降5萬元感覺有些過于天馬星空,但是特斯拉FSD使用的是純視覺方案,硬件成本本來就比華為等采用雷達+攝像頭方案車型要低。雖然特斯拉并沒有公布FSD中軟硬件成本占比,但很有可能軟件費用占了大頭。
64000元的特斯拉FSD價格,在即將進入國內市場這個大條件下絕對是不靠譜的,其自身需求還是競品都會讓特斯拉降價。特斯拉將FSD降到4萬人民幣是一個大概率選項,但很難說特斯拉會不會賭一把降到比華為優惠價還低的程度,那時候國內車企就才真的很難受了。
(文/浩辰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眼間雙11活動已進行數天,消費者在朋友圈、微博等平臺瘋狂曬單,電商平臺、企業也在各平臺瘋狂發戰報。經歷過范冰冰、鄭爽、蘋果股價暴跌事件的網友們又雙叒叕吐槽,對“億”這個字已經麻木,甚至有點不認識這個字了。
圖源:微博截圖
的確,好不容易迎來下半年最盛大的電商狂歡節,各大企業和平臺自然是鼓足了勁發放福利,并通過戰報展示自己的實力與受歡迎程度。近幾天各行各業頭部企業發布的銷售額戰報,基本都是以“億”為單位,要么就是各種冠軍。
不過在企業與電商平臺紛紛慶賀之時,有一個行業卻格外冷清,那就是PC行業。小雷找了幾圈,翻遍各大PC廠商官微,又到百度查了幾圈,發現真正發雙11戰報的PC廠商居然只有一家,另有一家廠商發了一款產品的戰報。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唯一正式發戰報的廠商就是近幾年全球PC銷量冠軍聯想。聯想戰報顯示,從雙11正式開始到11月1日24:00,總營收突破26億元,取得了筆記本品牌銷量、輕薄本品牌銷量、臺式機品牌銷量、一體機品牌銷量、筆記本店鋪銷售額等共15個銷量或銷售額冠軍。
圖源:聯想
聯想包攬了那么多項冠軍,留給其他廠商的自然就少了。其實去年雙11其他PC廠商雖然比不了聯想,但還是發了戰報,只是今年聯想的優勢太大了。
京東筆記本電腦熱銷榜顯示,雙11銷量前十的產品,有六個是聯想電腦,而且霸占了排行榜前六。
圖源:京東截圖
在淘寶熱銷筆記本電腦中,前十也有4個產品來自聯想。
圖源:淘寶截圖
聯想能夠如此熱銷,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產品線鋪設廣,實現了全價位、全品類覆蓋。聯想有性價比主銷產品小新系列,有高品質主打年輕人的yoga,有高端商務本ThinkPad,還有游戲本拯救者系列。無論消費者的預算多少,有什么打算,大多都能在聯想的產品找到符合心意的電腦。
第二,聯想筆記本電腦成本更具優勢,質量把控能力更強。戴爾、惠普、宏碁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基本都選擇了代工模式,在一線筆記本品牌中,僅有聯想和華碩有自己的工廠。
自有工廠的好處在于,減少了中間環節,能夠降低成本,有利于打價格戰,對于產品的把控也更加到位。今年雙11,聯想最熱銷的產品就是高性價比產品小新系列。
圖源:聯想
再加上聯想是一線PC廠商(從銷量劃分,包括聯想、華碩、戴爾、惠普、宏碁、蘋果)中,唯一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自然有一定的品牌價值和情懷加成。多項因素綜合起來,聯想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暫時無法被撼動。
即使有PC企業可以威脅到聯想,也不會是傳統筆記本廠商,更可能是跨行入場的新興PC企業,例如小米和華為。
今年雙11小米公布戰報,也拿到了十幾個項目的冠軍,卻沒有筆記本電腦,僅公布了Xiaomi Book Air 13在雙11日首日取得京東翻轉本銷量、銷售額雙料冠軍。
圖源:小米
不過考慮到小米是新品首銷,其他同類產品已經賣了一段時間,熱度早已過去,這個冠軍難免有些名不副實。當然,小米的表現并不丟人,畢竟那么多老牌一線PC廠商,也只有一個聯想敢發戰報而已。
小米尚且稚嫩,但在跨界品牌中,卻有一家廠商國內銷量已然超越多位老牌一線筆記本電腦廠商。
Canalys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華為以10%的份額位列第三,超越了華碩與惠普。更重要的是,華為產品銷量同比增幅高達101%,且份額與第二名戴爾的差距并不大,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華為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很可能超越戴爾,位列國內第二。
圖源:Canalys
全球一二三線和雜牌筆記本電腦多如牛毛,許多二線筆記本品牌都經營多年,比如神舟筆記本成立于2001年。在筆記本電腦行業打拼多年,這些企業都積累了無數的經驗,其中許多還是國產品牌,為何沒能追上聯想、戴爾等企業,卻讓華為占據了先機呢?
第一,時機很重要。有句話叫趕得早不如趕得巧,2016年華為和小米各自發布了旗下第一款筆記本電腦,這一年的特殊之處在于,它被稱為“輕薄游戲本元年”。
早前廠商不是沒嘗試過筆記本電腦輕薄化,但限于技術原因,直到2016年,筆記本電腦才全面邁向輕薄化。這一年中,GTX 10系Max-Q移動顯卡發布,火影、機械革命等新秀聲名鵲起,但這些廠商大多把目光放在了游戲本行業,華為卻趁勢進軍輕薄本領域。
圖源:雷科技攝制
另外,華為并不局限于傳統筆記本電腦,還在嘗試二合一設備、ARM筆記本電腦等。雖然受限于Windows和Windows On ARM,這些筆記本電腦體驗并不完善,至今未能成為主流產品,但每一次嘗試都是在為華為積累經驗。
初期華為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并不算很高,知名度也算不上很高,但很快華為就迎來了第二個機遇,那就是疫情帶來的遠程辦公需求。一時間各大品牌筆記本電腦紛紛售罄,2021年第二季度,華為PC(包含筆記本和臺式機)銷量同比暴增80.7%,成為國內PC銷量第四。
圖源:Canalys
華為就像黃巾之亂時期的劉備,等到了適合自己的時機,從此一飛沖天。相比之下,realme、榮耀等都稍微晚了一些。不過起步時間與華為差不多的小米,也未能取得華為這般耀眼的成績,原因則在于眼光的差距。
第二,眼光決定未來。剛進軍筆記本電腦行業時,華為和小米的方向都是輕薄本,這點并沒有錯。Digitimes報道稱,2016年全球筆記本電腦銷量為1.6億臺,其中游戲本僅有450萬臺,游戲本可以算是小眾需求。事實上,時至今日游戲本的份額依然不如輕薄本,京東和淘寶雙11銷量前列的產品中,游戲本寥寥無幾。
華為與小米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更具前瞻性,及早布局萬物互聯。手機與PC協同辦公前景無限,但初期需要手機廠商也PC廠商合作才能達成,早期擁有完善手機、電腦生態的廠商只有蘋果。
圖源:小米
華為既有PC,也有手機業務,具備發展協同辦公的基礎,于是華為就行動了。不僅僅是筆記本電腦,華為的臺式機、顯示器也陸續增加了對協同辦公的支持。在辦公領域,華為儼然走到了前面。
后來聯想、小米等同時有手機和PC業務的廠商,也逐漸支持協同辦公。當產品體驗拉近時,消費者購買產品就要看另一項因素——品牌價值。
第三,品牌價值決定高度。Mate 30系列、P30系列時期,華為一度獨占國內手機行業30%以上份額,高端市場也與蘋果平分秋色。
如今華為境況不如從前,甚至旗艦機只能支持4G,但這并不妨礙華為旗艦熱銷,原因就在于華為的品牌價值已經得到了消費者認可,就像當初iPhone 11系列僅支持4G,銷量依然吊打Android 5G旗艦。
華為的品牌價值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近十年,華為研發總投入高達8450億元,2021年1257億元的研發投入更是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谷歌,力壓蘋果、微軟等企業。
華為公司最新合并利潤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就已達1105.81億元。研發投入證明了技術實力,更鑄就了品牌價值,或許其中分配到PC領域的經費不算高,但足以讓華為筆記本電腦的品牌價值追上老牌一線廠商。
對于惠普、戴爾等一線廠商來說,需要擔心的不僅僅是聯想獨占半壁江山和華為異軍突起,而是更多跨界品牌,可能會向華為一樣崛起,蠶食原本屬于他們的市場份額。
除了華為,其他跨界廠商的筆記本電腦銷量難以與老牌廠商相比,但那些跨界廠商的潛力卻不遜色老牌廠商。萬物互聯時代,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不再是孤島,而手機的存有量和重要性更高一籌,手機廠商可以利用手機業務優勢,宣傳筆記本電腦。
傳統廠商想要實現協同辦公,需要微軟發力。遺憾的是,目前Windows自帶的協同辦公軟件,僅支持三星和榮耀手機,而且體驗不如華為、小米等企業開發的軟件。
圖源:Windows截圖
因此,小雷預測,二三線筆記本電腦的輕薄本業務會率先被跨界品牌蠶食。原因在于,二三線品牌依賴代工,與跨界品牌相比,沒有明顯的優勢,知名度也不算高。跨界品牌雖然進軍PC領域時間不長,但自身品牌更具優勢。另外,小米、榮耀等跨界品牌搞游戲本業務也在發展,未來同樣有可能沖擊到二三線品牌的游戲本業務。
至于一線品牌,技術積累雄厚,抗沖擊能力更強,短期內不會被小米、榮耀等跨界品牌超越。放眼全球市場,華為的影響力沒有國內那么大,一線品牌的地位依然穩定。
不過面對行業變革與新秀的沖擊,一線品牌也應當思考變通之策。更強的性能、更輕薄的體積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或許老牌廠商也應該向新秀學習,小米筆記本電腦都能用小愛同學了,難道老牌廠商不考慮效仿他們,建立自己的生態嗎?
封面圖源:雷科技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