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CPU性能大幅提升,然而這也意味著CPU在高性能運行時將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對于CPU的穩定性和壽命帶來了威脅。因此,為了保證CPU的正常運行和安全性,CPU散熱片作為一種常見的散熱裝置,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系統中。本文將介紹CPU散熱片的定義、工作原理以及在計算機散熱領域的重要性。
結論: CPU散熱片作為計算機散熱領域的重要組件,能夠通過熱傳導和大面積散熱來穩定降低CPU的溫度,保障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它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和維護等優點。優質的散熱片材料和制造工藝能夠進一步提高散熱片的散熱效果,幫助CPU實現更加高效穩定的運行。
熱的夏天即將來臨,作為一名數碼達人,天天與我陪伴的電腦又到了考驗溫度的時候了。畢竟旗艦級的CPU和顯卡,內存組合在一起,電腦滿負荷跑起來,不管是打游戲還是做生產力,那產生的高溫是相當恐怖的。
尤其是在顯卡滿負載運行的時候,只要幾分鐘,整個電腦就變成一個烤爐,因此,就算是未雨綢繆吧,我這邊提前在做了一些功課之后,著手研究怎么對電腦進行DIY改進以加強它的散熱。
那加強散熱的最直觀的一個辦法就是加大機箱,加風扇,讓機箱空間加大的同時讓里面的氣動布局也更合理。冷空氣可以更快速的進入機箱掃過高發熱的電腦核心部件之后再排出機箱。方案是相當不錯的,于是,立即開始找風扇。
在顏值即代表正義的年代,找風扇不僅要散熱性能好,更要顏值外觀好看。最終,我入手了龍骨模組風扇 APOLAR 120 ARGB,一共7個,話不多說,立即拆箱。
龍骨模組風扇 APOLAR 120 ARGB的特點不僅主打一個RGB燈光,而且它還有一個模塊化的設計,即突破了傳統風扇接線的麻煩和不好看,通過觸點卡扣的設計,可大大的簡化線束的排布。
這種設計在多風扇組合的時候最好用,尤其是越多越好,越多越省線,排布越方便。徹底解決了傳統風扇排布越多,線束越麻煩的問題,讓多風扇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更美觀,更簡約,甚至有種無線風扇或是一體風扇的快感。
其次是RGB燈光,現在沒有個RGB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賣,龍骨模組風扇的外觀設計相當的獨具匠心,支持各大品牌主板的神光同步功能,可以在主板BIOS或是軟件中直接調整燈光的動態效果和顏色。
我可以調整自己喜歡的各種顏色,瞬間拉滿整個電競氛圍感。看著光彩奪目的機箱,那真叫一個漂亮,打游戲也更有激情。
作為一款專業級的散熱風扇,除了好看,強大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龍骨模組風扇 APOLAR 120 ARGB它的尺寸為130*120*28mm,是標準的120尺寸的風扇。一般機箱都可以支持,通用兼容性極強。
龍骨模組風扇的單只風扇的重量約為196克,可以說是質感滿滿,做工精湛。畢竟它大量的采用了加厚的材質,更耐用的同時也更不易變形,也因此相比一般的散熱風扇來說,它的重量要重了約20%。
而性能核心上,它的風扇轉速最高可以達到2200轉。并擁有HDB動態液壓軸承,可以大大的延長壽命,降低噪音。再加上導流的風扇設計,可以在相同的轉速下,大大的增強風道,提交散熱的效率。
高性能的硬件加設計讓它的風量達到了75.38CFM,風壓達到了2.59mmH2O。如此強大的性能,應對現在旗艦級的平臺更加的得心應手。
另外它還搭載了Q-Stop(QuietStop)的減震系統,它可以大大的分散扇葉運行時產生的振動,從而消除風扇的噪音和振蕩負載,進一步減少安裝的間隙或底盤共振的噪音,讓電腦機箱散熱更強的同時,卻不會增加額外的噪音。
當我在玩游戲《荒野大鏢客2》10分鐘后,此時顯卡早就最大的負荷運行很久了。此時系統的散熱風扇也開始全力運行,但即使在這樣的滿負載場景中,此時的風扇單只噪音也僅在31分貝左右。而如果是低負荷運動的時候,那幾乎是聽不到任何噪音的。
在滿負載運行的時候,我能感受到機箱的熱氣直往頂部沖出來,裝在機箱底部的三只散熱風扇,正全力的把機箱內部的新鮮冷空氣抽入機箱內部。再通過散熱大戶:顯卡,內存條,CPU之后,從頂部的360冷排排出。
而裝在背部的三只風扇也在積極的往外部排出多余的熱空氣,整個機箱的冷熱空氣循環和交替相當的迅速并且有效。這種散熱效果,比你打開機箱,任其自然散熱要強的多。畢竟好的機箱主要講究的就是優秀的風道設計。
即使是游戲畫面特效全開,即使是CPU負載和顯卡負載都達到最高。可以看到CPU的的功率此時可以達到272W,使用率達到100%,而CPU溫度竟然低至77℃,如此低的溫度雖然離不開水冷的功勞,但這也和機箱內部的強對流冷熱空氣交換有著很大的關系。
如此強大的性能,自然不會有降頻降性能等問題存在。甚至如果你想超頻,如CPU超頻或是內存超頻,機箱的散熱都是相當重要的存在。
總的來說,性能強大的主機一定要有優秀的散熱,這樣才能充分的發揮硬件的性能,運行也更加的穩定。龍骨模組風扇 APOLAR 120 ARGB不僅性能,散熱效果好,而且它的顏色高,做工精湛,噪音小,即使我安裝了多達6只散熱風扇,滿載運行的時候仍然很安靜。如果你喜歡電競游戲,或是高端生產力,那么你的主機一定要加強散熱,而風扇,則是散熱的核心。
過有人i9配120水冷,見過i3配360水冷,也見過有人因為機箱限高不得不親自動手打磨散熱器...那么,電腦裝機時,散熱到底要咋選,風冷還是水冷,單塔還是雙塔...原本以為最容易湊合的一個配件,為啥學問也這么多?
作為14代酷睿“甜品”定位的帶K i5,14600K想要超頻至全核5.6G+,散熱該怎么選?在以往,我肯定直接選擇360水冷。但是有沒有好用又便宜的風冷散熱也能滿足我的需求呢?正好九州風神大霜塔又上新了數顯版,咱也趁著好價活動直接入手了,用來搭配14600K進行裝機實測并分享給大家。
大霜塔、大霜塔PRO、大霜塔V5,再到今兒的大霜塔數顯版,咱也算得上是“自己人”了吧。外包裝方面,還是熟悉的牛皮紙外盒 + 白色滑套設計,簡潔但是辨識度非常高。
直接開箱,包裝內部布局簡單,風冷本體被兩塊厚實的防震泡棉緊密包裹,散熱配件也都收納在獨立的配件盒中。
配件全家福:除支持安裝LGA 1700/1200/115X以及AM4/AM5多種主板扣具外,還附贈了1根4Pin的二合一供電線以及1包高導熱硅脂。扣具表面均有耐磨防銹涂層,質感表現優秀。
九州風神大霜塔 AG620 Digital BK風冷為雙塔雙風扇結構,三圍:129*136*161mm,設計風格非常簡約,主體以黑色為主,搭配上風冷頂部的兩塊數顯小屏幕,非常吸睛。
標配兩把12CM規格的黑色ARGB靜音風扇,并且兩把風扇均已經預裝至散熱塔體上。風扇采用最大轉速可達1950RPM的高轉速靜音馬達和原廠動態液壓軸承,搭配上9片高強度流線型扇葉,可以帶來67.88 CFM的風量與2.04 mmAq的風壓,滿載運行噪音則僅為29.4 dB(A)。同時,風扇采用小4Pin供電接口,支持PWM智能調速,能讓兩把風扇根據CPU的負載動態調整風扇轉速,進一步提升風扇的使用壽命與噪音控制能力;
風扇四角均配備了質地柔軟的減震橡膠墊,在風扇高負載運行時,可以有效降低風扇與散熱塔體之間因共振產生的噪音。而漏斗形的聚流式的風扇邊框則能進一步提高整個風扇的風量與風壓表現,進一步加強風冷的散熱表現。同時,風扇邊框側面的扇葉轉向與出風方向標識,對玩家非常友好;
全黑化的塔體看上質感表現不錯。兩塊散熱塔體共搭載了100片鋁合金材質散熱鰭片,且所有鰭片表面均噴涂了黑色高導熱散熱涂層,并通過穿Fin + 扣Fin + 折Fin的方式進行固定,整個風冷可提供9200CM2的散熱面積。
塔體鰭片采用了內存避位處理,通過縮減散熱塔體底部鰭片寬度,從而提高對內存安裝的兼容性,也使得AG620 Digital風冷最高支持安裝高度在43mm以下的內存。鰭片外形方面也依舊采用了獨特的矩陣型鰭片,而經過拋光處理的鰭片邊緣,摸上去也不會出現割手,細節處理滿分;
6根6mm雙向恒定熱平衡熱管,經過優化的內部毛細結構與注液量,搭配上熱管逆重力技術的加持,既能保證整個風冷在寬幅輸入功率下能夠表現出更低的熱阻,還可以保證風冷無論采用何種方向進行安裝,都能保證整個風冷都能有十分優秀的解熱能力;
熱管以中心對稱的排布方式,均勻的覆蓋到了整個散熱器底座,搭配上散熱器底部的大面積精雕微凸銅底,可以讓熱管更加快速的將熱量傳導出去;
散熱器頂部則配備了2塊黑色方形頂蓋,2塊頂蓋的中央則個配備了1塊弧角方形數顯屏幕。其中,位于右側塔體頂部的屏幕為1塊支持數字顯示的智能數顯屏,左側塔體頂部的則是可以顯示九州風神系列LOGO圖標的智能小屏幕。通過頂蓋預留的5v3pin燈效控制線和前置USB 2.0數據線,可以實現主板燈效同步和智能監測CPU的溫度或占用率等關鍵信息;
數顯屏幕需要搭配與散熱器配套狀態監測插件使用,插件體積小巧,安裝包僅有不到80M的大小,支持開機自啟動,也可以對數顯屏幕顯示的數據與方式進行自定義調整。同時當CPU溫度或占用率過高時,數顯屏幕會自動閃爍,用來提示玩家;
完整配置:i5-14600K處理器、微星Z790 EDGE Ti MAX WIFI主板、影馳RTX 4070Ti 金屬大師OC顯卡、影馳HOF Pro D5-7000MHz 16G*2內存、星曜20周年紀念版 2TB M.2 固態硬盤、九州風神 大霜塔 AG620 Digital BK風冷、影馳GL-850 ATX3.0電源、骨伽MX600乘風黑色版機箱、影馳鏡F3星曜積木黑色風扇*9…
英特爾i5-14600K(咱用的是ES,條件有限,勿怪!),14核20線程,最高睿頻5.3GHz,游戲性能直接拉滿無壓力。
即便只是i5,但咱今兒也是奔著更高頻去的,所以主板也理所當然安排的是新一代的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主板。16+2相智能供電,單相最大電流90A,再加上特別優化之后的D5內存上限拔高到了7800MHz+,可以說就是時下搭配14代酷睿和高頻D5內存的最優選。
固態、內存都裝上主板之后,進機箱前風冷也能直接上主板。
很明顯48mm高的內存將散熱風扇有些許上頂,所以實際測試時,我們選擇將風扇安裝至另一側。
將裝好風冷的主板平臺鎖進骨伽MX600乘風機箱。
亮機卡RTX4070Ti金屬大師OC也直接安排上。
測試平臺完工。
室溫26°,機箱內環境,待機狀態下,CPU溫度為41°左右,CPU功耗30W不到;
單烤FPU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電壓自動,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為80°左右,CPU功耗為160W左右;
將處理器OC至全大核5.5GHz,電壓設定1.25V,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91°,功耗195W左右;
將CPU電壓手動鎖定為1.2v,繼續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下降到87°左右,功耗為180W左右;
將處理器OC至全大核5.6GHz,電壓設定1.25V,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為93°左右,CPU功耗為205W左右;
CPU-Z基準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單核得分862.2分,多核得分10121.8分;
將處理器OC至5.5GHz后,單核得分892.4分,多核得分10360.5分;
繼續將處理器OC至5.6GHz后,單核得分909.8分,多核得分10509.3分;
CineBench R23基準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單核得分2034 pts,多核得分23633 pts;
將處理器OC至5.5GHz后,單核得分2111 pts,多核得分24927 pts;
繼續將處理器OC至5.6GHz后,單核得分2149 pts,多核得分25376 pts;
魯大師整機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整機得分243W分,CPU得分94.9W分;
將處理器OC至5.5GHz后,整機得分246W分,CPU得分96.6W分;
將處理器OC至5.6GHz后,整機得分247W分,CPU得分97.9W分;
測評小結
正如前文所述,對于九州風神大霜塔系列,裝機幾年接觸得真不少了,也一直認為都是高性價雙塔風冷的典型。數顯版本的出現,讓處理器溫度可視化,可以幫助玩家更直觀地了解處理器運行狀態,非常友好。性能方面,通過上文實測驗證,也可以輕松應對全核超頻5.6GHz的14600K處理器,滿載風噪表現也可圈可點,關鍵價格還不貴。而且官方標稱解熱功耗可達260W,也就是說可以從容應對高負載狀態下的14700K,至于更高階的14代i9,日常游戲娛樂使用,應該也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