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身力量,自主解脫單點
在“海洋石油116”塢修前單點解脫過程中,受疫情的影響,國外廠家無法如期到達現場服務進行單點解脫工作。
于是,以王宗惠為代表的塢修專班的第一項任務便是在沒有國外廠家支援的情況下研究依靠自身的力量,安全順利完成國際上最先進的內轉塔式單點系泊系統解脫作業;王宗惠深知:只有單點解脫這關鍵的第一步實現了,“海洋石油116”才能到船廠進行塢修作業。
王宗惠充分利用塢修專班學習和研討的點滴時間,白天和同事們為一個技術細節爭得面紅耳赤,晚上又泡在資料堆里反復研究找論據。正是這段時間的研究和積累,讓他對“海洋石油116”單點控制系統每張單線圖和每條可編輯邏輯控制程序語言了然于胸。他將硬件細化到系統的每一個變送器,軟件細化到每一個判斷條件,經過18天“白加黑”的潛心研究,王宗惠成功設計出了單點解脫程序邏輯流程圖和控制系統儀表故障排查手冊,為一舉成功解脫單點打下堅實基礎,最終一次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安全順利完成單點解脫作業。
“兩條腿走路”,保障油氣外輸
在“海洋石油116”塢修前作相關的準備工作時,王宗惠發現“海洋石油116”三臺熱介質鍋爐是以天然氣和柴油為燃料的雙燃料鍋爐,自油田投產以來,該設備已運行達14年之久,同時,油田日常生產過程中,為了節能降耗和降低運行成本,熱介質鍋爐一直以油田自產的伴生氣為燃料運行,這就意味著三臺鍋爐近十多年沒有以柴油為燃料運行了。
但此次塢修前,“海洋石油116”全面停產之后熱介質鍋爐需要使用柴油模式運行7天左右,根據王宗惠以往維修鍋爐的經驗,鍋爐以柴油為燃料的各部件均可能出現老化,甚至出現無法使用的尷尬局面。
于是,王宗惠帶領儀表部門決定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解決難題,一方面組成“技術攻堅隊”開展熱介質鍋爐柴油模式的恢復工作,另一方面著手采購一臺新鍋爐燃燒器。在王宗惠和團隊成員攻堅下,共解決了柴油霧化器、柴油泵、電磁離合器、傳動軸等諸多設備故障后,這才成功修復一臺鍋爐的柴油模式。
新訂購燃燒器到貨后,由于鍋爐燃燒器型號升級,新舊燃燒器存在很大的差別,王宗惠憑借自身的英語優勢和技能優勢,對英文說明手冊進行逐一翻譯,同時深入研究設備圖紙,通過自主對鍋爐控制系統進行改造,經改造后新舊燃燒器完全匹配,最終成功將新燃燒器安裝測試成功,兩臺熱介質鍋爐柴油模式終于恢復了,這才得以讓“海洋石油116”單點解脫后順利完成最后一船油氣外輸。
善管會用,提升班組實力
此次“海洋石油116”塢修作業,儀表部門共有中控系統升級、火氣系統升級、惰氣發生器維保等十多項塢修項目,在面臨部門人手短缺的情況下,王宗惠事先根據項目的重要性和班組人員技能水平的差異合理分配項目跟蹤人,有技能水平和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擔任重要項目的跟蹤負責人,工作年限短經驗不夠豐富的初級人員擔任重要性相對較低的跟蹤負責人,并在作業過程中根據施工作業風險的高低適時調整跟蹤人,保證高風險作業的安全性,使得儀表部門負責的塢修項目能夠如期順利安全推進。
例如,在中控系統升級過程中,存在牽涉面廣、升級過程復雜以及技術難點多等問題,尤其“海洋石油116”現場流程控制儀表使用的某總線通訊協議,該協議連中控系統廠家都接觸較少;同時,在中控系統硬件升級后,在總線儀表組態程序下裝過程中出現現場儀表與組態程序匹配失敗的突發情況。
面對該情況,王宗惠作為儀表高級技師,主動承擔起該項目負責人,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憑借多年研究和使用某總線的經驗,成功指導廠家解決該技術難題,更為重要的是在中控系統升級過程中,培養新人,讓其不僅掌握了中控系統升級的操作流程,更對某總線升級的核心技術井了掌握。
在談及“為何能堅持奮戰一百多天的塢修,不想家人嗎?”,這個憨厚的山東漢子,稍微沉思了一會說到,“都是家人給了自己力量和信心。”他
【撰文】張海榮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信用中國(廣東湛江)網站發布一條處罰信息,涉及湛江市新恒星汽車維修有限公司。具體信息如下:
行政相對人名稱 | 湛江市新恒星汽車維修有限公司 | ||||
行政相對人類別 | 法人及非法人組織 | ||||
行政相對人代碼 |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914408027592110223 | |||
組織機構代碼 | 工商登記碼 | 稅務登記號 | 事業單位證書號 | 社會組織登記證號 | |
法定代表人 | 梁** | ||||
法定代表人證件類型 | 身份證 | ||||
法定代表人證件號碼 | 440****3413 | ||||
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 | 湛赤市監執一處字〔2023〕2號 | ||||
違法行為類型 |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的規定。 | ||||
違法事實 | 當事人股東(原法定代表人)王景輝于2020年1月9日死亡,但當事人仍于2020年6月2日、2022年3月2日向我局提供王景輝家人王小寧代為簽署有王景輝名字的材料辦理登記事項變更登記,當事人提交虛假的簽署有王景輝名字的材料騙取登記事項變更登記的行為已構成了提交虛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記的違法事實 | ||||
處罰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 ||||
處罰類別 | 罰款 | ||||
處罰內容 | 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處以20000元罰款 | ||||
罰款金額(萬元) | 2 | ||||
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金額(萬元) | |||||
暫扣或吊銷證照名稱及編號 | |||||
處罰決定日期 | 2023-03-23 | ||||
公示截止期 | 2026-03-23 | ||||
處罰機關 | 湛江市赤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
向東查看機車的情況。
楊向東的微信名是“火車頭”,因為性格爭強好勝,他從中學時便得了這個外號。當時他并未想到,未來自己會真的與火車頭結緣,成為一名機車(俗稱“火車頭”)修理工,并且一干就是19年。
楊向東,今年47歲,是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湛江港”)鐵路分公司機修段副段長。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機車修理工,19年間,他通過啃圖紙、學理論、向老師傅“偷師”等方法,從一個機修“菜鳥”,成為一位能處理各種機車“疑難雜癥”的“急診醫生”。目前,他是湛江港集團唯一擁有“雙技師”證書的操作工,也是湛江港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勞模工作室的創始人,還是廣東首批20位“南粵工匠”之一。
半路出家
從門外漢到“機車醫師”
近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湛江港區內的機修車間,一輛機車停靠中央,身穿寶藍色工作服的楊向東和工友們蹲在機車旁埋頭作業。柴油味彌漫在車間內,記者不禁掩面打起噴嚏。“習慣了就好。” 楊向東迎上來說。
目前,湛江港鐵路分公司擁有12臺在用機車,負責港口到國鐵車站之間的鐵路貨運。機修段承擔著這些機車臨時維修、中檢、大輪修等多項維修工作,是保障港口集疏運順利進行不可或缺的一環。機修段每半年對全部機車進行一次定檢,每周一臺,循環進行。在運用方驗收之前,楊向東都會帶領團隊,對機車進行最后一次全面檢查。
楊向東從車尾走到車頭,用錘子敲打機車的每個螺絲,這叫“聽音辨螺絲松緊度”。在檢查到一個輪軸時,他突然停下來,說道:“這里的螺絲松動了,需要加固。”在外人看來,楊向東儼然已是一名機車維修專家,他卻謙虛地說自己只是在疑難故障檢修方面比較順手而已。而從機修“門外漢”到順手,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
1990年,18歲的楊向東從湛江市技工學校鉗工班畢業后,被分配到湛江港第三作業區門吊隊,2000年調到鐵路分公司機修段,當上了一名機車維修工。他說,當時機修段的機修工不到10人,機車僅6臺,設備簡陋、技術力量相當薄弱。所有機修人員都是半路出家,沒有人接受過專業培訓,所有的機車維修全靠自學。
為了盡快上手,楊向東一頭扎進了機車,了解其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白天對更換下來的機車配件進行一一拆解,了解每個零部件的內部構造;晚上查閱各種有關書籍,了解機車電器控制原理、柴油機工作原理及技術要求。他經常利用隨車外委維修的機會,虛心向師傅請教,抓住每次機車廠家技術人員前來指導的機會認真學習。
從2010年開始,楊向東帶領團隊探索機車自主大輪修工作。9年來,每年進行機車自主大輪修2-3臺次,每年節約外送修理費約100萬元,并且有效地縮短了維修工期,保障了港口生產用機。
率先垂范
19年寫了30余本工作日記
直到現在,每每遇到機車疑難故障時,楊向東都會在單位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查閱資料或者上機維修。“他總是不休息,要我趕才肯下班。”湛江港鐵路分公司機修段段長陳向輝說。“幾天前,一臺機車的新型發電機故障,我們從來沒有維修過這種機型,最終是楊向東潛心研究,‘診斷’出整流硅堆的問題,帶領團隊用2天將它修好。”
記者注意到,楊向東的口袋里裝著一本筆記本,詳細記錄了自己機車維修的學習心得。從入行至今,他已經記錄了30多本工作日記。
楊向東回憶道,剛到機修班時,一位老師傅為了更換機車上的一個小密封圈,將整個水泵拆卸下來,一卸一裝就耗時3天。能不能不拆水泵直接更換呢?老師傅搖頭說,專家都沒有辦法。楊向東卻埋頭琢磨起來,最終他做了一個鉤子,一下子就將密封圈卸了下來。那又如何將密封圈重裝上去呢?楊向東刻苦專研,“發明”了一個輸送套,半天就將密封圈裝了回去,節省了拆除水泵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我們不能成為經驗的奴隸,要高效就必須創新,止步不前就會落后。”楊向東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楊向東提出機車“零故障”的要求。所謂“零故障”,并不是說機車完全沒有故障,而是保證故障能在機車交班一小時內及時處理,做到“人停機不停”,保障貨運不停。為了確保機車“零故障”,保證生產用車,十多年來,楊向東堅持利用早上車站乘務員交接班、機車整備時間,每天早上8點前帶領機修人員準時到現場,對每臺運用機車使用情況進行查詢,征求機車司機意見,通過跟車隨時掌握機車車況,主動對機車可能出現的故障作出預判,實施“事前修”措施。
“醫生給病人看病可以問診,機車卻不會說話,我們給機車診療全靠自己細心觀察,當然也少不了強大的技術理論支撐,和耐得住性子地專研疑難故障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學習。現在條件好了,創新的要求也更高了。”楊向東說,經過多年的積累,他們擁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可輕易診斷出機車的毛病,把故障杜絕在萌芽狀態。
近年來,機修段的機車保持利用率達53.8%、完好率達92%,而故障率小于0.6%,楊向東和機修人員為機車安全運行和生產疏運暢通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傳幫帶提
“向東工作室”引領技術革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14年,為了發揮先進示范引領作用,分公司籌備成立了以楊向東名字命名的湛江港首個勞模工作室——“向東工作室”。工作室吸引了分公司有見解、創新能力強的技術人才,通過強強聯手、優勢互補,集中技術力量,形成創新合力,并采取工作室成員靈活進出的方式,鼓勵一些有想法有辦法的人員積極參與其中,讓方案提出和實施者擔當項目第一責任人,讓其充分享受奉獻與創新帶來的樂趣與收獲。
5年來,“向東工作室”積極開展創新創效活動,在技術攻關、疑難故障診斷排除、改善性維修、工具改良、技能培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共完成技術攻關項目71項,產生經濟效益達2128.2萬元,多項技術創新獲得省市獎勵,其中《基于無線網絡的鐵路調車作業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項目獲得湛江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不斷軌應變式動態軌道衡免維護工具軟件系統》課題獲得全國交通運輸企業科技創新二等獎,QC攻關課題《降低機車燃油消耗率》、《降低機車輔助部分故障率》、《降低機車機油消耗率》等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級、交通部、省級優秀成果獎,《創意流動工具柜》項目獲得全國TnPM大會金點子獎。
楊向東非常注重培養青年技術人才,他通過“班前一道題”、單點課、現場故障處理分析、技術攻關等方式開展技術交流學習,不斷提升青年員工技術,給他們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機修班18人的“大熔爐”里,產生了3名高級技師、1名雙技師、1名技師、12名高級工,有12人成為“一專多能的多面手”。
由于成績突出,“向東工作室”先后被湛江市、廣東省總工會命名為“湛江市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廣東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廣東省委宣傳部評為“基層理論宣講示范點”。
“這些成績是屬于大家的。我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好時代,工作在一個好單位,只要肯干、肯學、肯鉆研,就有機會充分實現自我價值,我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楊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