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全球PC市場創下3.64億臺的有史以來最高出貨量紀錄。
巔峰之后,不復榮光。其后連續7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錄得負增長,直到2019年才止住跌勢(注:2019年出貨量為2.67億臺,相比2018年增長2.7%)。
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橫掃世界,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再度回到負增長老路,同比下跌9.8%。不過很快,得益于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和在家辦公人群對PC設備需求增長的強勁帶動,以及中國供應鏈全面恢復正常運轉,今年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旋即止跌上揚,同比大增11.2%,創下近年來最大漲幅。
來到三季度,全球PC市場不僅延續了二季度的強勁增長勢頭,而且交出了一份更加優異的出貨量成績單。
根據Canalys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今年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約7920萬臺,同比增長12.7%,創下近十年來最高增速。
IDC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全球五大PC廠商依次為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和宏碁。
其中,聯想以1927.2萬臺出貨量(同比增長11.3%),連續第二季度登頂全球PC市場;上一季度被聯想挑落馬下的惠普以1869萬臺出貨量(同比增長11.2%),繼續位列全球第二大PC廠商。
戴爾、蘋果和宏碁,全球第三、四、五大PC廠商,則在三季度上演“冰與火之歌”。
今年二季度,全球五大PC廠商中只有蘋果一家出貨量實現超高速增長;三季度,蘋果之外,宏碁也加入到出貨量超高速增長陣營。
具體而言,延續二季度的強勁增長勢頭,蘋果出貨量在三季度錄得同比38.9%的超高速增長率,單季出貨量達到689萬臺。三季度,宏碁出貨量同樣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單季出貨量為600.5萬臺,同比猛增29.3%。
三季度,五大PC廠商之外的“Others”陣營在整體出貨量上亦取得同比22.1%的超高速增長。作為對比,二季度“Others”陣營的出貨量同比增長率為6.8%。
全球PC市場“六大玩家”(注:五大廠商+“Others”陣營)中,唯有戴爾出貨量在最新季度未能實現快增長,甚至是連正增長都未達成。
三季度,戴爾出貨量為1199.6萬臺,同比下跌0.8%。其實在二季度,戴爾取得的同比3.5%出貨量增長率,就已在“六大玩家”中墊底。
全球PC市場需求愈加旺盛,為何獨有戴爾出貨量“不升反降”呢?
有觀點認為,企業采購是戴爾一大核心業務,而目前多數國家(包括大量發達國家)經濟仍處疲軟狀態,有關企業對采購支出趨于謹慎,而這導致戴爾PC業務發展面臨較大挑戰。
PC設備包括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PC市場出貨量大增,并不代表所有類別的PC產品出貨量均能實現正增長。
綜合IDC、Canalys和Gartner報告,全球PC出貨量能在今年三季度取得亮眼表現,更多是依托于筆記本電腦(包括Chromebook等上網本)出貨量增長的強勁帶動作用;與此同時,近年來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的臺式機產品,在最新季度繼續呈現出貨量下跌態勢。
Canalys數據顯示,三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和移動工作站出貨量同比增長28.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式機和臺式工作站出貨量下降26%。IDC指出,用戶游戲需求增長為臺式機出貨量下降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但即便如此,美國臺式機市場三季度出貨量同比依然錄得負增長。
Gartner表示,“臺式機出貨量急劇下跌”同樣是戴爾PC出貨量在三季度出現負增長的關鍵原因,即便其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實現了正增長,依然無法扭轉整體出貨量負增長的局面。
Chromebook等上網本產品的強勁出貨量增長表現,亦得到了Gartner的高度關注。Gartner透露,三季度Chromebook全球出貨量同比暴增約90%。
顯而易見,疫情大流行期間,海外學生(尤其是美國學生)群體線上教育和遠程學習需求激增,而這直接促成Chromebook出貨量的暴增。根據Gartner數據,Chromebook約占全球PC出貨量的11%。
IDC表示,若沒有受到零部件(如處理器、面板和其它子組件)短缺的限制,全球PC出貨量在三季度本可以飆升至更高水平,因為市場需求尚未得到滿足。
考慮到零部件短缺更多是由于業務規劃不足而不是技術故障,我們預計全球PC產能不會突然激增,因此這種需求積壓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
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全球PC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是,聯想、惠普出貨量較快增長,蘋果、宏碁、“Others”陣營出貨量強勁增長,“五大玩家”合力推動全球PC市場在今年三季度創下近十年來最高增速。
假使戴爾能跟上“大部隊”的出貨量增長步伐,那么全球PC市場會呈現出更加井噴的發展勢頭。
而在具體品類上,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的實際增長情況,同樣好于我們看到的PC出貨量整體增長數據,因為臺式機出貨量依然處于下跌態勢,即便筆電和PC市場來到了這樣一個“春天”。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復“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
2020年開始,全球PC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逆襲,此前關于PC已經淪為夕陽產業的論調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這個市場還能有多大?現在答案已經有了,從IDC最新的數據來看,全球PC市場在第一季度爆發式增長,增幅高達55.2%。這樣的情況,也許筆記本市場會有更多更好的產品了?答案可能并非如此,至少我們可選擇的產品并沒有增多。
從IDC的數據來看,排名前五的分別是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和Acer。其中聯想、惠普、戴爾前三強的位置已經相當穩固,三個品牌加起來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60%,而排在迪思的蘋果市場占有率只有8%。這意味著即便是三者中的一個品牌“翻車”,其他品牌也幾乎沒有逆襲的機會。
而從更長的時間線來看,從2020年起,三個品牌市場占有率就沒有低于60%的時候,甚至此前可能更高。唯一有大幅度進步的就是蘋果了,銷量同比增長了111.5%,等于直接翻倍還多,但就算這樣,也只不過是讓份額從5.8%提升到了8.0%,如果能再翻倍,也許才有機會超越前三里最弱的戴爾。
至于整個PC市場為什么會如此逆襲,其實答案也非常清楚。從2020年開始我們遇到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巨大改變,因此產生了更多的對大屏的需求。以往的移動辦公、小屏辦大事現在已經不靈了,不管居家還是工作,我們出行減少、空間相對固定,只有大屏才是更好的選擇。此前IDC分析2021年整個PC市場增幅會超過18%,現在來看預估也太保守了。
至于其他方面的需求,也許和新硬件平臺的上市開售有一定關系,但統計數據是有滯后性的,目前還不太明顯。其實不難想象第二季度會更瘋狂,挖礦在帶動整個PC行業,具體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一邊看著PC銷量暴漲,一邊買不到產品。而這種缺貨恐慌更容易刺激銷量暴漲。
不得不說,由于“礦工”們的介入,也促成了PC的大賣。芯片廠商以及PC廠商們一邊強調要理性,一邊面臨產品被瘋買,那還能保持理性嗎?銷量、營業額、利潤顯然更有誘惑力。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第二季度數據可能會更夸張,而不是像某些分析師預測的會下跌。畢竟,現在整個電子市場缺貨的現象還沒解決,缺貨會帶來更夸張的購買潮。
那消費者該怎么辦?答案當然是等。緊盯住大品牌,比如聯想、惠普、戴爾三家,三個品牌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也有更豐富的產品和產能,所以在這種時候,最能保證我們對電腦需求的就是這些成規模的品牌了,但顯然目前PC市場已經太不理性,如果不是剛需,那還是跳過今年吧。
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得到快速普及,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產品性能也越來越強,以往只能在PC上面做的事情,現在的智能手機也能滿足大部分需求,聊天、看視頻、玩游戲等在智能手機上都有了很好的體驗。而PC的功能需求變得越來越單一,尤其是筆記本,近十年來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交互模式都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在內部人士來看,筆記本行業早已進入了存量市場的“后紅海”時代。
在這樣的境況之下,手機廠商們依然紛紛入局筆記本行業,其目的是攪局還是破局?手機廠商涉足筆記本行業早已不是新鮮事,華為、榮耀、小米在市場占有率總和已經接近20%。既然筆記本行業已經被認為是夕陽行業了,為什么還有這么多手機廠商如此執著?此時入局筆記本行業能成功嗎?
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成就手機廠商“做成”筆記本
現如今,筆記本的供應鏈體系已經非常成熟,甚至可以無需投入研發就能獲得一整套的筆記本定制方案。比如廣大、仁寶、緯創等這樣的ODM代工廠,它們不僅可以為聯想這樣的大品牌進行代工,甚至還可以給小品牌代工,并且按照客戶需求給出相應的設計方案并完成制造。說白了,只要錢到位,剩下的都不叫事兒。這種定制打包方案,我們俗稱“貼牌”。也正因如此,才給了手機廠商們大膽入局的基礎保障。
不過,想做好筆記本靠賣貼牌產品那肯定是不行的。面對紅海時代的筆記本行業,早有像聯想、惠普、戴爾等這樣的傳統廠商已經深耕多年。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尤其是高端旗艦筆記本市場,手機廠商想要“吃掉”頭部的市場份額,也并非易事,需要拿出點“硬”實力才行。
顛覆傳統玩法,生態思維強勢來襲
與傳統PC廠商做產品的思路不同,手機廠商在做筆記本時更注重不同設備間的交互,更加注重軟件服務。比如華為的多屏協同、小米的MIUI+、realme的跨平互聯功能都已經成為了產品的重要賣點之一。
在這方面,以華為為代表的筆記本產品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突破傳統PC廠商以堆疊硬件配置為主的產品思路,以“一碰傳”、“多屏協同”這種軟件交互讓PC與手機不僅可以簡單地連接、互傳文件,更可以在電腦上調用手機的軟硬件,從系統底層打通Windows電腦和移動設備的隔閡,大幅提升了內容傳輸的效率。不僅用戶體驗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態圈。
華為以“1+8+N”全場景智能硬件生態戰略為入口,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態。“1+8+N”中的“1”是指手機;“8”是指眼鏡、平板、PC、智慧屏、手表、音箱、車機、耳機8類基礎硬件產品;“N”是指投影儀、打印機、電動自行車等智能聯網設備。不過在美國實施一系列“禁令”后,華為手機的芯片研發受阻,這也直接影響了手機業務的發展,不得不讓華為在未來的生態布局中更加注重“8+N”戰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華為筆記本業務以智能硬件生態為切入口,將筆記本作為全場景智慧生態中的一環。
憑借著“生態思維”讓手機廠商與傳統PC廠商在搶“蛋糕”時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在國內筆記本市場,華為+榮耀+小米的進攻,打出了一套強勢的組合拳。以2020年為例,三家拿走了接近20%的市場份額,勢頭強勁。與此同時,在2021年,realme也開始入局,主打年輕人市場,在2022年有望成為筆記本市場上的一匹黑馬。
受到疫情影響,遠程辦公、學習和娛樂需求激增,個人電腦市場迎來近年來最強逆勢增長。不過隨著全球尤其是中國境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社會逐漸恢復原有的生產生活秩序,人們對于新購電腦的需求已經不再。不過手機廠商在筆記本上打通了互通互聯,帶來了新的換本欲望,很有可能讓存量市場再次獲得增長。。
傳統PC廠商以“硬件思維”的模式逐漸被手機廠商的“生態思維”逐步替代,市場份額也在正一步步被蠶食。在“萬物互聯”的智能新時代,廠商需要延展自身產品產業鏈、擴展產品生態,而這些是傳統PC廠商所不具備的。后疫情時代PC廠商還行嗎?
傳統PC廠商的護城河,后疫情時代的守與攻
“雖然手機廠商入局PC行業做筆記本有著不小的優勢,但PC行業有一定特殊性,傳統品牌耕耘時間較久,無論是從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分割都有明顯的領導地位,手機品牌進入PC行業很難一下顛覆整個行業。”在公開報道的采訪中,realme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徐起這樣說道。
數據來源:Canalys
從市場數據來看,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為等品牌,其筆記本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市場里仍處在Other中,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機械師 F117-Si3筆記本電腦
面對這些新的跨界競爭者,行業中的“老選手”是怎么看的呢?我們也采訪了在專業電競筆記本領域頗有建樹的機械師和雷神的負責人。
雷神Zero筆記本電腦
對于手機廠商發起的挑戰,他們都表示非常重視對手的加入,在表示敬重的同時也對本品牌的產品力非常有信心。通過差異化賽道競爭能夠發揮出品牌獨特優勢和產品力。
而像聯想這樣的全球PC龍頭企業,對于新的入局者就顯得有恃無恐。聯想憑借品牌優勢、技術優勢以及業務協同優勢繼續將龍頭優勢擴大。
在供應鏈體系上,聯想在全球擁有33家工廠,利用“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運營模式,即便在供應鏈遭遇到危機時也能靈活調配各地產能,有效對沖供應鏈風險。另外在研發能力方面,聯想在全球設有17處研發基地,工程師、研究人員和科學家數量高達10000人以上。在IFI Claims發布全球專利250強榜單(截至2021年1月)中,聯想位列第82位,中國排名第三。這樣的抗風險能力和研發實力是手機廠商很難做到的。
也正因如此,聯想在全球市場份額多年保持領先地位。根據IDC統計的數據,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26.1%,達到9160萬臺。前三大廠商中,聯想出貨量同比增速高達29%,排名全球第一,Q4市場份額上升至25.2%。此外,聯想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7%上升至2020年的24.9%,上升最為迅速,且在近3年份額優勢呈現擴大的趨勢,其與第二名惠普的市場份額差距從2018年的0.8%上升至2020年的3.7%,龍頭優勢繼續擴大。
寫在最后
伴隨5G的到來,萬物互聯正迎來黃金時期,多設備互通互聯即將成為常態,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邊界也將不斷擴大,多設備融合將成為大趨勢。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背景之下,傳統PC產業將迎來大變革,這也勢必會給記本電腦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變革面前,只有抓住時代發展的趨勢,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