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張身份證 見證時代變遷
↑底卡標準、樣本、宣傳資料等見證了身份證的發展和變化(資料圖片)
從最早一人一張、統一在北京市公安局戶籍處備案的“身份”證明——“人口卡片”,到手工制作的一代身份證,再到如今可以電子識別、功能多樣的二代身份證,居民身份證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見證了中國數十年來的發展與變化。
手工“口卡”
每天需要替換幾百張
1953年4月,中國居民開始使用公安部統一制發的戶口簿、戶口登記表、遷移證和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登記表。1955年6月,開始實施《關于建立經常戶口登記制度》。1956年2月,所有戶籍信息改由公安機關統一登記和管理,民警們將其簡稱為“口卡”。
現任北京市公安局人口基層工作總隊證件大隊民警的張凱,1983年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戶籍處,管理“口卡”。
在當時,“口卡”科的民警平均每人負責12組柜子,基本上每組柜子裝有6萬張“口卡”,每個民警要管理70多萬張“口卡”。
“那時,我們一個人每天要替換差不多800張‘口卡’,少的時候也有500張左右?!睆垊P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因“口卡”信息都是手寫,如果有公民姓名寫錯了,或者更換了家庭住址,“口卡”都要及時替換。
此外,為方便查找,所有“口卡”都將姓氏依據拼音排序,“當時北京市‘口卡’排列的第一個姓氏就是巴,第二個是白,往下是班、邦,以此類推”。雖然“口卡”數量龐大,但民警“手一抬,再一翻”,不出十幾秒,就能準確找到所需的那張“口卡”。
在這里工作的民警,晚上還要值班,幫一線辦案民警查找人員?!靶〉椒昴赀^節,找不到親戚家住址;大到公安機關破獲重案要案,都需要‘口卡’科提供支持?!睆垊P回憶道。
一代身份證
十六道工序全靠手工
1984年,北京市進行一代身份證頒發試點工作。
現任北京市公安局人口基層工作總隊辦公室副主任的陳一心,1985年被分到了北京市公安局戶籍處身份證管理科工作。
當時辦公室“跟車間一樣”,每個人都穿著“藍大褂”。一代身份證的制作要經歷制作底卡、翻拍、洗照片、擴印、裁接、塑封等16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民警手工完成。
1984年至1985年,為了把底卡上的信息抄寫得盡量美觀,各派出所、轄區單位、街道等單位寫字好的人被抽調出來,專門幫忙抄寫身份證卡片。
1986年,身份證開始鉛字打印,1988年開始計算機打印。
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身份證的使用場所非常少,僅限于買火車票、飛機票或是住宿登記。“那時身份證辦理,幾乎是公安機關安排社區民警或是居委會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宣傳,收集照片和信息。”陳一心回憶道。
1984年8月30日,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舉行中國首批居民身份證發放儀式。現場380人拿到了首批居民身份證,第一個領取的是女高音歌唱家單秀榮。2000年,北京籌建警察博物館,單秀榮將這張身份證捐獻給警察博物館。
1995年7月1日起,居民身份證制作采用全息透視塑封套防偽技術。1999年10月1日起,中國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證號碼制度。
2013年1月1日,第一代身份證停用。
二代身份證
一天最多制作六萬個
2003年,全國啟動第二代身份證試點工作,北京又是試點城市。
2004年5月16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六十五中學禮堂內舉行首發儀式,公安部治安局領導為28歲的東城社區工作者李媛和7歲小朋友趙熙然分別頒發了北京市第一張成年人二代身份證和第一張未成年人二代身份證。
為了完成試點任務,陳一心和同事在辦公大樓還沒裝修好時,就搬了進去?!澳菚r候人可以倒班,但是機器不停?!标愐恍母嬖V北青報記者,那時一天最多能做出6萬個身份證來。2006年6月30日,北京市完成第二代身份證試點任務。
目前,北京在全國首推了異地身份證任意派出所就近辦理業務,通過“網上北京市公安局”網站,手機版APP“北京警務”,居民們還可以實現網上查詢所需要的材料,預約受理時間,并實時查詢辦理進展。
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民警可以上門拍攝身份證照片;高考時,派出所還為考生開通綠色通道;如在火車站、飛機場忘帶、遺失身份證,還可直接辦理臨時身份證明。
在陳一心看來,每一項辦理身份證的便民措施推出都能在百姓中引起良好的反響?!爸饕€是因為現在身份證的應用范圍廣?!睆囊淮矸葑C到二代身份證,與身份證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陳一心說道。(文 記者葉婉 見習記者 王涵 統籌 張彬)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源:【競舟】
12月6日晚
#身份證上的X讀什么#
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引發網友熱議
“X”在身份證號碼里經常出現
有人開玩笑說
身份證號碼帶“X”的朋友
可能是“天選之子”
至于它的發音
似乎沒有人在意
“eks”“叉”
甚至有人把它念成了“西”
那么
身份證上的最后一位“Ⅹ”
哪個發音才是正確的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介紹
身份證上的公民身份號碼
最后一位“Ⅹ”的誤認、誤讀
曾引起社會的廣泛議論
“Ⅹ”表示的是羅馬數字“10”
讀作“shí”最為妥當
網友紛紛表示
“漲知識了”
“難怪iPhoneX念iPhone10”
更多科普
18位身份證號碼的含義
↓↓↓
1-2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代碼;3-4位地級市、盟、自治州代碼;5-6位縣、縣級市、區代碼;7-14位出生年月日,比如19670401代表1967年4月1日;15-17位為順序號,其中17位(倒數第二位)男為單數,女為雙數。
18位作為尾號的校驗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按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尾號是10,就得用X來代替。而19位的號碼違反了國家標準,并且中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也不承認19位的身份證號碼。X是羅馬數字的10,用X來代替10,可以保證公民的身份證符合國家標準。
來源:浙江公安
編輯:錢汶華
責任編輯:翁履平
本文來自【競舟】,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計算機等級考試簡介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簡稱NCRE),是經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現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于考查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
自1994年開考以來,NCRE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考試持續發展,考生人數逐年遞增,至2017年底,累計考生人數超過7600萬,累計獲證人數近2900萬。
二、合格證身份證號碼可能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合格證書上面有考生的身份證號碼。絕大多數情況下,每個人的身份證號碼是不變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有改變的情況。
百度一下我們能夠發現,很多人的身份證在更換二代身份證時號碼發生改變,筆者的身份證后兩位數字就從一代的“1X”變成了“36”。
身份證換新后,一代身份證也就宣布作廢,新的二代身份證號碼會給所有的學歷、學位、證書的查詢和驗證帶來困難。
筆者2006年上半年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絡技術,合格證書上身份證號為一代老號碼,在線查詢也必須使用老身份證號才可以查到。在任何需要證書的場合,都需要證明證書的有效性,比較麻煩,那么怎么一勞永逸的解決上述問題?請看下文具體操作方法。
三、聯系教育部考試中心進行證件號更改
需要手續:
1. 公安系統證明
去戶籍管轄派出所,將新舊身份證復印到一張紙上,公安局書寫兩個身份證號碼為同一人,蓋章即可。
公安系統開具的證明
2. 原紙質證書掃描件
上個條件具備后,通過郵件的形式說明事情緣由,附上掃描件,發送到query@mail.neea.edu.cn (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心收到后會回復更改申請收到,將轉到相關部門處理,處理完會郵件通知結果。
本人2019年7月8日發送郵件,7月9日收確認回復,8月22日郵件通知更改完畢。
更改后身份證尾號更新
再次用新身份證號在證書網站查詢,更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