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我乃餅丶神



    創作立場聲明:什么才叫靜音主機?怎么解決電腦煩人的噪音?不如來看看這篇文章!相信能夠幫到大家!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聽過有關靜音主機這種東西,現在也有不少玩家依然對于靜音有著強烈的需求,那么一臺什么樣的主機才叫靜音主機呢?一臺主機怎么樣才能實現真正的靜音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這方面話題,順便給一些想要組裝一臺靜音主機的入門級玩家們提供一個準確的靜音主機裝機思路。

    一、電腦主機噪音來源

    一臺電腦通常由CPU、主板、內存、電源、顯卡、硬盤、CPU散熱器、機箱、散熱風扇組成,這其中CPU肯定是不會發出聲音的;主板的話一般來說也不會發出很大噪音,但以往的主板會在高負載的時候CPU供電區域會稍微發出滋滋的嘯叫聲音,現在的新主板到沒怎么感受到了;顯卡的話由于有風扇的存在也是一個噪音源;電源通常也有一個風扇存在,所以也是噪音的來源之一;機械硬盤你們都懂,大姐姐的別墅噪音就是特別大,甚至還有很厲害的共振出現,特指那些7200轉的;CPU散熱器的話分為水冷以及風冷,但總體來說他們都帶有風扇,因此也是噪音源;機箱本來是不會產生噪音的,但是一旦加上散熱風扇,又妥妥的一個噪音來源;說到這里大家可以發現其實電腦噪音主要源頭還是各個部件的風扇,但是各個部件的風扇又不能完全消滅掉,就算能那也是成了被動散熱的玩法,只能玩玩低端平臺,高端平臺是肯定玩不動被動散熱器的。

    二、靜音風扇推薦

    既然風扇是一臺機箱的主要噪音來源,那在組裝一臺追求靜音的機箱時候首要目標就是選購靜音的散熱風扇。不過在選購時候有一個原則是一定不能被打破,那就是必須選4PIN接口支持PWM調速的風扇,至于為什么我后面會細講。我個人比較喜歡性價比的東西,因此在產品價格推薦方面會比較親民,傾向于主流級別產品,價格大眾都能接受的級別。另外,推薦排序我是根據價格來排序的,因此大家在選擇時候直接根據預算選擇即可。



    先馬冰洞風扇絕對是“貧民”級別的首選,僅需要80塊一套3把,特價時候更低,參數方面噪音為23.5dB,轉速最高1200RPM,風量為51.56CFM,噪音值僅為20dB出頭,附帶一個支持PWM控制的集線器,性價比很高。


    ARCTIC的F12 PWM風扇價格方面同樣也是比較親民,單價為40一把,參數方面噪音為0.3sone(約20dB左右),轉速為1350RPM,風量為53CFM,得益于轉速上的稍微提高,這把風扇的風量也略微高過先馬的冰洞風扇。



    如果有要顏值需求或者白色裝機需求的可以選擇ARCTIC的P12 PWM PST白色風扇,單價方面稍微高一點,為70一把,參數方面噪音同樣為0.3sone(約20dB左右),轉速則提高到了1800RPM,風量也達到了56.3CFM。



    利民(Thermalright)TL-C12現在是一款非常熱門的產品,價格方面我看到活動價僅為65元左右,參數方面噪音為25.6dB,轉速為1500RPM,風量達到驚人的66.17CFM,能在這個轉速達到這個風量以及極低的噪音值,而且價格也是很適中,不愧是你利民,可以說百元級別內首選T-C12絕對不會錯。



    德商必酷(bequiet!)的SHADOW WINGS 2 120mm PWM 白色應該是目前噪音值最低的風扇了,至少這個價位應該是沒有之一,價格方面白色版本為129塊,黑色為109,參數方面噪音值為15.7dB,轉速為1100RPM,風量為38.5CFM,從參數上來看,這把風扇是為追求極致靜音的用戶所制造的,噪音值很低很低,但隨之而來的是轉速以及性能都低,我個人比較推薦拿他來做機箱的散熱風扇,畢竟機箱的散熱風扇其實不需要多高的性能,只需要能夠帶動空氣流通就完全足矣,要是用來裝散熱器的話,除非你真的有這個需求,不然我個人是不太推薦。



    機箱風扇其實選14厘米規格的風扇是更加好的,畢竟14厘米規格一般轉速并不會很高,但由于面積增大性能方面又會被12厘米的要強上不少,也就是說在更低的噪音轉速能夠提供更多的風量,但這個級別的在親民價位方面選擇真的很少很少,并且真正選擇的用戶并不會很多,因此我僅僅推薦一兩款。首先推薦的是ARCTIC的P14 PWM PST黑色,價格方面為80塊一把,參數噪音為0.3sone(約20dB左右),轉速為1700RPM,風量達到了72.8CFM。



    利民(Thermalright)的TL-C14風扇,價格方面我看了下好像在80塊左右一把,參數方面噪音值為26.6dB,轉速為1500RPM,風量為74.3CFM,利民TL-C14在性能方面還是比較可以的,價格的話應該是經常打折,力度也挺大,大家可以多多留意。



    德商必酷(bequiet!)的PURE WINGS 2 PWM 14cm風扇又再次達到了應該是同價位最低的噪音值,僅僅為19.6dB,當然有著如此低的噪音值是犧牲了性能來達到的,轉速為1000RPM,風量為61.2CFM,想要絕對靜音的用戶可以直接無腦選德商必酷的產品,因為他真的是太安靜了。

    三、散熱器選購

    散熱器方面主流用戶可以選擇的無非是風冷以及一體式水冷,不過說個前提,在選擇散熱器時候不需要太過于在意所標配的風扇,后面我會解釋為什么,要是你很在意所標配的風扇是否靜音,那你可以從我上面介紹的靜音風扇中選擇替代品替換散熱器原配的風扇。

    1、風冷散熱器選購

    我們先來說說風冷吧,風冷如何選擇可以達到靜音效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選擇散熱能力比處理器功耗大一級的散熱產品,雖說這樣做增加一定成本,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舉個例子,目前散熱器的主流選擇一般為單塔以及雙塔散熱器,而在單塔散熱器里面一般分為50元級別左右的小單塔以及百元級別的常規單塔。

    雖然50元級別的小單塔你拿來壓制I3或者R3及以下級別的CPU時候,還可以輕松壓制住,散熱器的風扇也不會去到很高的轉速,但是如果拿小單塔來壓制I5、I7或者R5、R7級別的CPU,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壓制(我試過),但是風扇會持續滿速運轉才能夠勉強讓CPU維持在正常溫度范圍內運行(不發生降頻的情況),這時候由于小單塔風扇小,轉速更高,噪音也會隨之起飛,更壞的情況就像是一臺飛機引擎在你隔壁運行一樣的噪音,嗚嗚嗚嗚,嗡嗡嗡。

    而用高一級的百元級別單塔去壓制I5、R5級別的CPU時候(11代酷睿除外),由于CPU的發熱功耗并不會突破或者逼近百元級別單塔的散熱能力,這時候散熱器的風扇在低轉速的情況下即可能夠迅速把散熱器的熱量排出,同時也能夠保證CPU一直處于低溫運行狀態,風扇轉速低也就意味著噪音值低。因此在散熱器這塊價錢還是不要省太多,我個人推薦I5、R5級別用戶至少也要百元級別的單塔散熱器,I7、R7級別的用戶至少也要雙塔散熱器,至于更高級的I9、R9用戶直接最好240一體水起步,不過我猜這個級別的用戶也應該不用看我這種文章的,畢竟哪個貴買哪個就對了!下面推薦幾款目前口碑比較好的性價比風冷。



    九州風扇的玄冰400系列應該是這個價位的常青樹了,不過以前的玄冰400一直因為扣具的問題0有著“反人類400”的外號,現在的話九州風神那邊也早已經更改了玄冰400系列的扣具,更換了更容易安裝的扣具,因此又可以選擇了。



    超頻三(PCCOOLER)東海X6,這東西咋說好,散熱性能還是相當可以的,并且也是80塊的就配備了兩把散熱風扇,扣具方面我看到也是比較人性化的設計,選他也不是不可以



    利民(Thermalright)AS120 刺靈可以說是現在百元級別最為熱門的散熱器了,沒有之一,畢竟利民的風扇實力擺在這里,AS120搭載的TL-C12風扇單賣都要6、70一把,而且上面的風扇推薦也介紹過這把風扇,一把實力強勁的靜音扇,搭載上散熱器本體也僅僅百元價位,基本就是買風扇送散熱,并且整體做工也是相當給力,鍍鎳的熱管也保證了長期使用不會因氧化變成“花臉貓”。



    雅浚ProArtistBasic3 B3性價比同樣也是非常高的一款產品,不到百元的售價自帶一把ARGB燈扇,同樣是極其優秀的整體做工,扣具方面同樣設計得很用心,安裝起來方便快捷,口碑方面一直很好。




    要是不差錢的用戶或者說對于顏值有需求的,可以整九州風扇的AS500 PLUS,雙14厘米風扇,靜音是肯定的,整體做工也是高一級的水準,散熱能力可以比肩一些雙塔散熱器了。



    單塔散熱器最后推薦一個德商必酷(be quiet!)PURE ROCK 2 黑吧,這個散熱器基本是給預算充足的同時追求極致靜音體驗的用戶選擇,畢竟自帶一把自家的風扇以及搭配經過優化的散熱鰭片,靜音效果能夠更進一步加強。



    雙塔散熱器首推利民(Thermalright)PA120 絕雙刺客,6根全鍍鎳AGHP逆重力熱管,僅僅157的高度,微凸銅底,兩把TL-C12風扇,在配置做工拉滿的同時也做到了小體積,經常不到200元的售價也是非常喜人,對于一些體積敏感的機箱他絕對非常適合,而且性能持平了老大哥FS140(正如其名,絕雙刺客,背刺老大哥),價格卻要更低,實在是香到爆炸。顏值相信也不用我多說了吧,高!不過好像便宜又好用的雙塔散熱器目前能夠選擇的好像也不多了。



    沒辦法了,又只能拉出九州風扇的大霜塔了,老實說,大霜塔至今沒怎么大概過外形,頂部的熱管還是赤裸裸的外露,做工顏值方面也是有點落后了,不過既然都沒啥可以推薦了,也就只能放他出來了,產品性能的話還是可以的。本來這個價位還想推薦ID COOLING的SE-70,找了下沒有比較正規的商家在售就算了。



    雙塔散熱器在低端價位選擇比較少,但到高端價位選擇反而多了起來,九州風扇的阿薩辛3則是口碑較好的一款,我個人也是用過,性能的確沒得說,雙14厘米風扇靜音效果同樣也是有保證。



    德商必酷(bequiet!)DARK ROCK PRO 4散熱器全黑化的處理讓他看起來異常高級,搭配了一把12厘米以及一把14厘米的自家靜音扇,搭配優化過的鰭片紋路,兩把風扇全速運行時候也僅有24.3dB的噪音,近乎無聲,要是你的預算達到了這個價位的話,首選德商必酷(be quiet!)DARK ROCK PRO 4。



    貓頭鷹(NOCTUA)NH-D15相信不用我多說,屬于一步到位那種,這么說大家應該都懂了吧。

    2、水冷散熱器選購

    風冷到這里說得也差不多了,下面來說說水冷,一般情況下現在玩家選擇比較多的是一體式240以及一體式360水冷,但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水冷的水泵噪音,一般用戶在選購時候是無法知曉一款水冷水泵的噪音情況的,但根據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一般來說只要買正常牌子正常售價的一體式水冷,水泵噪音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另外額外多說一句,選購水冷時候盡量不要選擇冷頭有奇葩設計比如水路外露的設計(點名九州風扇的船長系列水冷),那種漏液風險真的很高,選常規的冷頭設計即可。下面我就推薦幾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九州風神(DEEPCOOL)的堡壘240 V2顏值方面還不錯,自帶泄壓冷排設計,冷頭的話也挺好看。



    一體式水冷怎能少得了大名鼎鼎的ID-COOLING,這款ZOOMFLOW 240X水冷性價比非常高,風扇冷頭都自帶了ARGB燈光。



    利民(Thermalright)的Frozen Magic 240冰封幻境性能非常強勁,畢竟有自家風扇的強力加持,散熱效果還是杠杠滴,就是價格方面會提高。



    安耐美(Enermax)的虹彩晶凌240同樣也是一款性能很強勁的產品,這主要得益于他所使用的超強風扇,單一把風扇即可達到驚人的72.1CFM的流量。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B240 ARGB水冷,酷媽家的水冷,基本不會翻車,穩妥的性價比之選。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海魔240 ARGB 水冷散熱器,換用了更強的風扇,優化了冷頭的設計。



    Cryorig快睿的A40終極版屬于無光性能取向的水冷,冷頭自帶的風扇很好解決了以往使用水冷后主板供電區域沒有風扇為他們輔助散熱的問題,使得主板供電區域也能夠得到降溫。



    360水冷方面我個人首推愛國者的銀河T360白色,這款產品我親自上手過,可以翻翻我的評測,白色版本顏值超高,而且采用了水泵分離設計,水泵挪到了軟管上,冷頭內部的水路更加完整了,再搭配上3把性能很強的風扇,整體性能表現非常強,而且售價也很親民。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 )冰神B360 ARGB,酷媽家的水冷,基本不會翻車,穩妥的性價比之選。



    九州風神(DEEPCOOL)水元素360 ARGB,這款我現在自己在用,性能方面還不錯。



    利民(Thermalright)Frozen Magic 360冰封幻境,散熱推薦肯定少不了利民的產品,主要是他家的風扇實在是香。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G360 ARGB,更為高階的產品定位,性能方面自然是要強與冰神B360的,不過價格方面同樣也是有一定程度上升,這個就完全看個人的錢包厚度了。



    美商海盜船(USCORSAIR) H150i RGB PRO XT,性能方面應該是目前360水冷第一階梯的產品,噪音表現同樣也是很出色,價格方面1200的話對于普通用戶可能會偏貴了點,但是實力還是允許他這個價格的。

    四、空氣卡選購

    其實我本來想寫寫顯卡的,但是現在行情大家都懂了,商品鏈接也直接沒有了,干脆算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非公顯卡對于散熱方面堆料都是很足的,因此風扇的轉速都不會很高就能把GPU溫度壓制到很低,而且現在都基本引入了低溫停轉的特性,因此現在的顯卡反而不會產生很大的噪音值,在正常情況選購下,顯卡的溫度、靜音體驗是跟顯卡價錢成正比的,這么說大家懂了吧,不過要是預算實在不太夠的用戶們倒也不用太過擔心,隨便買一張國產牌子的入門級3風扇規格的顯卡噪音表現同樣也是很優秀的。

    五、電源選購

    接下來談談電源的噪音,一個電源的噪音基本都是來自于他自帶的那把風扇,而且由于電源制造門檻實在很低,而且同一個功率的產品有的能夠做到很低的價格,有的卻能夠做到很高的價格,主要原因還是用料方面的區別。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讓大家好理解,同一個500W功率的電源,低價產品的用料以及方案往往會選擇到剛好足夠輸出500W的功率,正常使用肯定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是由于剛好達到了器件的上限值,器件的發熱程度自然也會大漲,此時就需要提電源風扇速度來提供更強的散熱能力,隨之而來的則是噪音大幅上升;而高價的產品一般的用料會超過500W的實際輸出性能,他們在運行時候就能夠以更低的溫度達到輸出500W,因此風扇的運轉速度無需多高即可維持正常的散熱需求,這時候噪音值也就下降了。

    不過市面上的電源產品目前多到眼花繚亂,由于我們這次主要講究靜音體驗,因此我們直接把選購范圍選擇在能夠支持低負載、低溫時候停轉風扇的電源,或者支持風扇模式切換的,這一下子就直接把可選擇的范圍縮小到一個很小的范圍了,而且能夠直接排除一些口碑差的產品,畢竟敢做低負載停轉的電源方案內部用料以及設計必然要有一定的水準。

    當然,大家在實際選購的時候可以不一定說要購買支持停轉特性的電源,最主要還是買對牌子,買對功率,買對價錢,那么靜音體驗也不會有什么問題的,現在一般的電源商品介紹頁面都會放置風扇轉速策略圖,大家在選購電源時候也可以多多了解這個。下面我就直接放鏈接吧。



    安鈦克(Antec)HCG系列金牌全模電源,這電源目前來說算是一個大熱門型號,電源內部方案由海韻提供,另外還有10年換新質保,電源背部有提供HYBRID MODE的開關按鈕,在打開這個開關后電源在低負載低發熱的情況下能把風扇完全停轉。



    安鈦克AntecNE850白金牌全模組,這個是安鈦克NE系列最新推出的型號,白金認證,帶有7年換新的質保,同樣支持低負載風扇停轉特性,不過我個人的話更推薦這款新型號,性價比來說相較于HCG系列要更高。



    海韻(SEASONIC)FOCUS系列電源,海韻應該不用我多介紹了,目前很多高端電源的方案都是基于海韻FOCUS系列電源來定制的,因此都才有了低負載風扇停轉的特性,不過海韻自家的話價格方面反而會被其他被他代工的牌子要高上不少,質保方面同樣提供了10年質保,不過應該不是10年換新質保,不過也差不多,適合對于原廠牌子有追求的玩家選擇。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V550GOLD電源,酷媽家新的VGOLD系列電源也加入了低負載停轉特性,在負載低于40%時候風扇可停轉,同樣盡管在全功率運行情況下風扇轉速也僅僅1000+RPM出頭,靜音效果相當有保障。



    振華(SUPERFLOWER)LEADEX HG 650W電源,振華這款電源對于風扇轉速策略調整更是有多達3種方案(高溫啟動、低溫啟動、自動偵測)供玩家選擇,性價比方面同樣也很高,非常值得推薦。




    XPG的CR系列電源也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電源,這款電源我個人親自體驗過,整體性是絕對能夠名列前茅的,不過他不支持低負載停轉的特性,但是在低負載時候他的風扇轉速僅為600RPM,同樣也是幾乎不可聞的,在超過50%負載時候才會開始提高轉速,因此整體運行起來的靜音效果還是相當可以的,價格方面由一開始的高高在上下降到了現在極具性價比的價格,同樣帶有10年質保,各項保護也是很到位。

    六、靜音機箱選購

    一臺主機最后隔絕噪音的屏障自然是機箱了,因此也誕生出了靜音機箱這一產品線,靜音機箱對于普通機箱最大差別就是他們的外形更多是針對封鎖噪音的設計因此看起來像是一個密封罐子一樣,而普通機箱更多是出于對于散熱效能的追求一般會做成一個簍子一樣,有很多的開孔。而對于靜音機箱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用料厚度,畢竟更厚的板材就能夠減少更多的共振;優秀的做工也能夠保證機箱各處的銜接更緊密,減少縫隙的存在導致的噪音外泄;更厚的隔音棉也就能夠吸收更多的噪音。不過一般消費者在選購機箱時候可能往往是最迷茫的,因為你不知道一款靜音機箱的實際用料設計到底如何,而我恰巧玩過不少機箱,對于哪個牌子,哪個型號的用料、設計如何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下面就根據我的實際經驗來給大家推薦幾款買了肯定不會虧的靜音機箱。




    先馬黑洞系列靜音機箱相信大家都聽過不少了,口碑銷量雙收的好產品,用料方面先馬一直都是給得很足的,并且這個定價也是成功的秘訣之一啊,香就對了。




    愛國者黑曼巴靜音機箱,一直被視為對于先馬黑洞系列的沖擊之作,整體設計其實都差不多,用料方面0.7mm的SPCC也算不錯,標配3把靜音風扇。




    安鈦克P101靜音機箱,這款機箱我個人上手過,在這個價位要是不在意體積的話選他準沒錯,用料方面實打實的0.8mm SPCC,標配滿4把(前3后1)靜音風扇,而且機箱自帶的風扇調速還可以選擇關閉停轉所有風扇,打造真正的神級靜音效果,USB插口周圍還有小夜燈設計,硬盤位也可以擴展,實乃神箱一個。




    德商必酷(bequiet!)PURE BASE 500機箱,這款機箱我個人經手過幾款了,白色款,黑色款,包括鋼化側透版本,外觀顏值我是覺得這么多靜音機箱里面算是TOP1的存在了。這款機箱整體來說用料很足,靜音棉的配置也到位,做工方面也算得上不錯,不過價格方面的我覺得大家可以等一等,整體來說還是值得推薦的。

    七、裝一臺靜音主機

    配件推薦到這里也基本結束了,接下來我就來實踐裝一臺靜音主機以及如何從使用方法方面降低噪音的產生。

    機箱方面我這次選了德商必酷(be quiet!)SILENT BASE 802側透板,這款機箱對于靜音的設計可謂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不論是整機的用料、隔音棉的厚度、風扇進風口、出風口的降噪處理等等,足矣成為現在靜音機箱的頂級設計代表。

    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機箱的附件中還包含了一套風道增強套件,包括一件頂部的透氣磁吸防塵網,一件大面積沖孔的前蓋板。其實現在不少的高配靜音機箱都基本采用了這種額外附送一套風道優化的套件,畢竟散熱、靜音兩者還是魚與熊掌的關系,只可得其中一者,這時候廠家則更愿意把選擇權留給玩家,讓玩家們根據自身需求來搭配選擇。

    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原機標配的前面板是一塊靜音面板,這塊面板內部覆蓋了高達1厘米厚度的靜音棉,這種厚度規格我玩了那么多靜音機箱還是頭一次見,畢竟普通的靜音機箱普遍也就幾毫米的厚度。

    在更換上優化風道的沖孔面板時候機箱前部的進風量無疑是增加了許多,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前部風扇的噪音在運行時候就會外泄,散熱性能雖然增強了,但噪音數據也增加了,這時候就要靠玩家進行取舍了。

    機型頂部同樣原廠標配的是帶有靜音棉的靜音覆蓋件。

    在更換上優化風道增強套件后機箱頂部的風扇位可以直接安排滿,不過也還是跟前面板一個道理,噪音方面也會增加不少。

    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的I/O面板有一個風扇調速開關,一共有4擋控制,大家在選購靜音機箱時候最好也要選購帶有風扇調速開關的,這個開關往往是一臺主機靜音與否的關鍵控制。

    說到風扇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整機標配了3把PUREWINGS 2 14厘米水波紋靜音風扇,機箱前部兩把藏在了防塵網后面。德商必酷(be quiet!)家的風扇扇葉基本都采用了水波紋的設計,這個波紋設計是必酷家風扇靜音的秘籍之一,能夠有效減少風噪聲的產生。

    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除了側透版還有一個追求極致靜音的非側透版本。

    標準的ATX中塔設計,還緊跟潮流的提供了顯卡豎裝的槽位。

    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的兩個側板打開方式同樣也是很新穎,在打開兩個側板時候需要按一下機箱尾部頂部的兩顆按鈕。

    這時候兩個側板頂部的卡扣就會解鎖,這時候才可以拿下側板。另外大家可以看到卡槽上部還有一排的通風孔,這是給機箱頂部使用靜音覆蓋版時候機箱頂部風扇的出風用的。

    兩塊側板均貼上了棉條來減少側板與機箱的縫隙。

    另外一側的蓋板同樣覆蓋了大面積厚度達到1厘米的靜音棉。

    不過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這款箱子內部可以最大支持到E-ATX的板型。出線孔均有擋線硅膠。

    電源倉頂部在出廠狀態下均有覆蓋件蓋住,這個設計應該是也是為了減少噪音的外泄以及讓機箱內部保持一個更加整潔的效果。

    在揭開電源倉覆蓋件后即可看到真實面目,這個狀態應該是也是為了優化氣流通道的。

    此時還能安裝多一把風扇在電源倉頂部。

    至于機箱內部這些一格一格的覆蓋件玩法也有不少。

    這批覆蓋件是可以調節空隙的大小的,走線也可以從這里走。

    當然,你要是有大量的硬盤的話也可以把這里變成硬盤倉,滿打滿算可以塞入5塊硬盤,放什么都夠了。

    機箱頂部的風扇安裝則采用了滑出支架的安裝方式,在安裝風扇以及冷排時候更加方便。

    此外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的內部整體框架還可以完全拆卸出來的,可以變換成另外一種安裝形態。

    在把整個框架翻轉安裝后就可以變成了一款右側透的機箱。

    此時的機箱內部所有配件都是一個倒置狀態,這時候顯卡的散熱能夠得到一個更好的改善,畢竟顯卡可以直接通過機箱頂部來直接吸入冷空氣了。

    德商必酷(bequiet!)SILENT BASE 802右側透倒轉的效果展示,要是有小伙伴的機箱只能放在左手邊的話這個形態也能夠解決觀賞性的問題了。

    機箱背部則是比較常規的設計了,不做過多介紹了。

    自帶一塊6個風扇端口的控制板。

    CPU采用了銳龍R7 5800X。

    散熱器方面我選了一套德商必酷(be quiet!)的SILENT LOOP 2 360靜音一體式水冷。

    這套水冷是德商必酷(bequiet!)最近才新出不久的新款。

    冷頭采用了一塊拉絲質感十分不錯的頂蓋。

    這個冷頭還有一圈的RGB燈帶,等下上機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冷頭底部采用了現在主流的微凸銅底設計,能夠更加緊密的貼合CPU頂蓋。

    這套水冷最大的亮點自然是他自帶的3把單價達到179元的SILENTWINGS 3 PWM高速版靜音風扇了,最高轉速能夠達到2200RPM。采用了水波紋設計的扇葉,搭配漏斗型邊框能夠令氣流更易吹透風阻比較大的冷排以及散熱器,用來搭配做冷排風扇無疑效果更佳。

    組裝完畢后的整體效果。

    主板選用了ROGSTRIX X570-E GAMING,不得不說這一代X570系列主板都要標配一個小風扇給芯片組散熱,又增加了一個噪音來源,不過好像廠家們都會在BIOS提供了調速控制。

    內存是兩套海盜船統治者鉑金DDR4 8G*4 3200的內存條。

    顯卡是ROG STRIXRTX3070 O8G GAMING,選擇這種頂級非公顯卡自然是為了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了,頂級非公顯卡的堆料往往能夠使得顯卡在超低溫運行的同時保持一個絕對靜音的使用體驗。

    電源方面選擇了風扇支持低負載停轉的安鈦克HCG750我,HCG系列的電源全部都支持十年換新的質保。

    HCG750依然在14CM的短小身材里面提供了高達750W的功率。

    HCG750內部結構是全橋LLC諧振+主動式FPC+同步整流+DC-DC,電容方面全部采用了日系電容,單路+12V輸出電流可以達到62W也就是接近750W的功率,用來應付R7 5800X以及R7 3700X這種搭配是完全足夠的。

    HCG750電源還有顆HYBRID MODE的開關按鈕,在打開這個開關后電源在低負載低發熱的情況下能把風扇完全停轉,在普通使用情況下基本可以維持在0噪音的運行狀態。接下來直接來看看裝機效果吧。

    裝機時候為了拍照效果我采用了顯卡豎裝的方式,不過這種方式對于穩定敏感型玩家并不推薦,會對顯卡散熱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要是顏值檔的話直接上就對了,好看大于一切,況且那點溫度也并不會對顯卡造成什么實際性影響。

    接下來就是一臺靜音主機如何真正實現靜音效果的關鍵操作了—風扇策略調整。因為其實不瞞大家說,盡管在這套配置上盡量選用了靜音配件,但這些配件在默認狀態下全速運行的時候噪音同樣也是不小的,因為這些配件在單獨運行時候噪音可能不會很大,但是比如由風扇吹出來的氣流碰撞到機箱內部其他硬件時候同樣也會產生出風噪,一把兩把不怕,數量一多起來時候就會很恐怖了,我們普通機箱經常的嗡嗡嗡還有呼呼呼就因為是這種原因。因此需要調教一番才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靜音效果,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還是要調整風扇的轉速策略。

    比如我這套組裝出來的主機,機箱內部能產生噪音的也就風扇了,機械硬盤我都甚至沒裝,噪音來源就變得單一了,控制起來自然也是更加簡單。下面我就以華碩主板為例子來簡單介紹兩種無腦調教方案。(由于在撰寫文章時候發現當初的主板BIOS截圖并沒有截全,因此換了另外一塊主板來進行操作截圖,原理操作都是一致的)首先來講講一種可以普遍使用的BIOS調教方法。

    八、重點!重點!重點!風扇PWM調教!

    1、BIOS風扇調教

    首先第一步進入BIOS,這個不用教了吧,進入BIOS后華碩這邊是按F6即可打開Q-Fan風扇控制面板,至于其他牌子的主板也應該是類似的,大家可以找找有風扇圖標的按鈕按按看。

    華碩的Q-Fan可以控制主板上所有風扇接口,這時候我們點擊一下我用紅框框住的“優化全部”這個選項,這個是必做選項,要是其他主板牌子沒有這個選項的話這步可以略過,要是華碩主板的話這步一定不能略過。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風扇轉速特性的識別,針對每把風扇的具體PWM控制曲線進行一個精確識別,比如在識別完畢后可以看到每個風扇的最小占空比(也就是風扇的最小轉速),在識別后你就可以對于風扇的轉速策略有一個更精準的調節。

    在講如何調節風扇轉速策略前還是先來講講PWM曲線吧,怕還是有不少讀者不知道就麻煩了。這個PWM曲線表分為X軸以及Y軸,其中綠色的X軸代表的是風扇轉速百分比(也就是風扇多少轉),紅色Y軸則是CPU溫度(一般主板默認),而中間的黃色曲線就是PWM曲線,比如這個圖中曲線的第一個節點此時代表的是CPU溫度為20°C時候風扇轉速為20%(比如你的風扇全速為2000轉,此時則為400轉),曲線第二個節點直接來到了CPU溫度為65°C時候風扇轉速為65%,最后一個節點這是CPU溫度為70°C時候風扇轉速為100%,這就是主板默認狀態下的PWM曲線。要是按照這個曲線來看的話,CPU溫度一般在正常使用時候平均為40-50°C,此時風扇轉速就已經達到了50%了,曲線越抖也就說明后續CPU每上升1°C風扇轉速就會增加得越多,也就是說你平常看看電源打打字的時候風扇轉速已經超過了50%了,達到1000轉了,這個轉速要是給一般的風扇早就直接嗡嗡嗡了。

    因此手動拉這個曲線是肯定必須的了,要是你們看懂了這個PWM原理或者本來就懂的玩家那么可以直接自行根據自身的CPU溫度需求以及靜音效果來調節這條曲線,要是還沒沒懂或者半知半解的直接抄我這個作業也是可以,我這條曲線第一個點設置在CPU溫度為40°C時候風扇轉速為20%,第二個點設置在CPU溫度為70°C時風扇轉速為20%,第三個點設置在CPU溫度在90°C時候風扇轉速為20%,根據經驗來看這條曲線可以應付大部分使用場合并保證有一個靜音體驗,要是這條曲線對于你的效果不好的話還需你們自己根據實際情況細調了。

    2、主板配套軟件風扇調教

    第二個方法也是我個人最推薦的方法,就是用主板配套的軟件來控制了,這個軟件控制是否好用還是得看各家主板的開發情況,目前來說我是覺得華碩的做得最好也是最易用的,下面我就以華碩這個AI Suite 3控制軟件來做個教程,打開AI Suite 3軟件后你們會發現一堆功能,比如超頻啊供電控制什么的,這些不是本次重點關注,這次重點關注是那個Fan Xpert 4,也就是風扇控制模塊。

    打開后可以看到軟件左下角已經出現一個使用前請先使用風扇調校的選項,這個風扇調教跟主板里面那個優化其實是一個原理,不過軟件這個風扇調教卻更要全面以及詳細。

    我把德商必酷(bequiet!)的SILENT LOOP 2 360靜音一體式水冷自帶的SILENT WINGS 3 PWM高速版靜音風扇接到了主板的CPU_FAN接口上,這時候軟件識別出來了風扇最大轉速為2108±84RPM,最小轉速識別到為200RPM左右,識別數據準確性非常高,基本符合風扇的官方參數。還有其他位置的風扇參數我這里就不展示了。

    風扇調節完成后返回到原來的界面,這時候只需要點一下靜音那個按鈕,風扇立馬就會進入到靜音狀態,這時候可以看到CPU FAN的PWM曲線圖會發生改變,根據我使用這個軟件的體驗來看,華碩這個官方靜音模式體驗是最好的,能夠滿足很高程度的靜音需求。

    當然,要是不滿足于官方的預定方案,大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進入每個風扇PWM的設置頁面來手動拉這個PWM曲線,比如我這個機箱風扇,我直接勾上了自動靜止這個選項,大家可以看到CPU溫度為0-50°C時候風扇轉速是直接為0的,也就說日常使用的時候我的機箱風扇可以直接不轉動的,不轉動也就意味著沒有噪音了,噪音直接為0了,而此時由于日常負荷CPU溫度并不會很高,因此散熱方面也不會有什么問題。而在比如打游戲時候,CPU溫度往往會上升到60-70°C之間,這時候我的第二個曲線點拉到了CPU溫度70°C時候風扇轉速為950轉左右,也就是僅為全速時候的一半,要是搭配上轉速更低的靜音風扇,此時的轉速會更低,也就說在我打游戲時候同樣也能夠得到一個非常不錯的噪音值的同時風扇轉速的適當提高也給CPU帶來一定的散熱效能提升,保證CPU始終在一個合適的溫度區間,要是按照原本的默認曲線,風扇轉速早就直接滿速2000轉了,直接蕪湖了!

    到這里風扇調教也基本說得差不多了,總結其實就是一句話:要會拉風扇的PWM曲線。下面就來簡單的來看看我這套主機在經過風扇調教前、調校后的噪音對比吧。

    九、噪音實測體驗、溫度測試

    在主機未啟動前環境噪音為31dB左右。

    1、風扇調教前

    在風扇調教前主機在待機時候箱內噪音已經達到了40dB,此時的風扇轉速其實由于默認PWM曲線的關系已經在一個比較高的程度了。

    箱外噪音稍微好一點,達到了36dB。

    在CPU以及顯卡進行雙烤的情況時候箱內噪音達到了48dB,雖說已經采用了很多的靜音部件,但是全速運轉起來的風扇實在是太恐怖了還是。

    雙烤時候箱外噪音為44dB,雖說經過了機箱的程程削弱,還是能夠比較清晰聽到風扇在里面咆哮的聲音。

    此時由于機箱噪音大部分來源還是機箱前部的3把冷排風扇,這時候他們已經達到了2300轉,噪音達到了將近60dB。

    我也趁著這個機會來給大家展示一下在使用了優化氣流的套件來模擬普通機箱普遍采用的前面板大面積鏤空設計,此時雖然能夠感受到風不斷被吸入機箱內部,但是噪音也是達到了55dB,基本就是敞開著聽風扇噪音。

    在更換回靜音前面板后噪音大幅下降到44dB,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風扇噪音減弱了許多。

    再來看看游戲場景下的噪音表現,跑一個刺客信條奧德賽,此時的噪音達到了40dB,還是能夠比較明顯聽到風扇帶來的呼呼聲。

    2、風扇調教后

    在風扇調教后主機在待機時候箱內噪音達到了33dB,此時的風扇轉速基本以極低的方式運轉,也就在200轉左右,此時的整機幾乎是聽不到什么噪音的。

    在蓋上側板后的機外噪音值還是33dB,幾乎就沒怎么變過了,也就是說機內此時的噪音值基本已經跟環境噪音持平了,機外噪音值自然也不會增加了,這才叫真真正正的安靜啊。

    在進行CPU以及顯卡雙烤時候,機箱內部的噪音達到了42dB,現在這個數值也就跟風扇調教前待機時候機箱內部噪音值持平,此時才剛剛開始聽到風扇的噪音。

    在蓋上側板后噪音值機外噪音值下降到了38dB,相較于未調教前的44dB同樣有一個明顯的下降幅度,只是比未調教前待機時候機外噪音值高一一點,此時由于CPU以及顯卡的同時高負載運行,產生著大量的熱量,這點噪音還是沒辦法省去的,當然你日常使用也不太會遇到這種場景,除非你是靠渲染吃飯的。

    要是此時使用優化氣流的套件時候,前面板的噪音值也大幅下降到了44dB。

    在使用靜音前面板時候前部的噪音值也僅為39dB。

    接下來就是高能時刻了,在運行刺客信條奧德賽游戲模擬高負載游戲時候,噪音值僅僅為34dB,相較于待機時候的噪音值提升并不明顯,此時整機依舊是異常的安靜,這主要是因為實際游戲時候更多是顯卡滿載,CPU半載狀態,而我的顯卡是ROG頂級非公,因此滿載噪音值也是同樣非常低,而CPU半載狀態的時候溫度根本就不會多高,再加上PWM曲線的優化,可以基本實現風扇低轉速即可壓制住CPU。當然,此時的CPU溫度會比默認的PWM曲線要高,不過噪音值卻是大幅下降。最后來看看溫度測試吧。

    這個雙烤測試是我在風扇調校后的做的,此時盡管風扇轉速屬于偏低的情況,得益于我使用的360一體式水冷,CPU溫度依然僅僅維持在68°C,核心溫度為79°C,全核心突破到了4.72Ghz左右,這可是一顆R7 5800X啊,這個溫度表現可以說很優秀了;至于顯卡,那不用說的了,最高僅為62°C,要多涼快有多涼快。其實拉好了PWM曲線,搭配合適的配件以及靜音機箱,一臺靜音主機簡直就是信手掂來,這個操作我也是覺得非常適合那些全身開孔的玩家們嘗試一下,雖然沒有靜音機箱的靜音效果那么好,但是降噪效果應該是還是會相當明顯的。

    十、總結

    最后來個簡單點的總結吧,想要組裝一臺真正靜音主機,選擇好風扇以及控制好風扇是真正的核心,靜音風扇的選擇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不同風扇即使在相同轉速下的噪音值也不一定相同的,選靜音風扇就是要保證風扇本身的足夠安靜以及穩定。

    但靜音風扇在全速運行時候(除非像德商必酷家那種低轉速靜音扇)的噪音依然是會很大的,因此控制好他的轉速也就不可或缺的操作,選擇以及控制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可以說搞好風扇你的靜音之路也基本完成一半了。

    至于機箱硬盤這種東西,能少用就不用,能不用就不用,要么直接丟其他地方。靜音機箱的選購同樣也是必要的,大家可以看到我文中的對比,在使用主流的氣流優化套件時候,噪音值大增,靜音機箱內部的吸音棉還真不是擺設來的。至于顯卡,現階段是隨便買吧;散熱器其實本質上還是關于對風扇的控制,因此也可以按需選擇,我個人則比較推薦水冷,根據我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在輕度使用電腦時候冷排風扇是可以完全停轉的,CPU溫度也不會升高很多,而風冷散熱器,你試試把風扇徹底停轉試試,嘿嘿嘿。最后要是手上現有電腦的玩家而打算降噪的同時又不想換的話,不如試試去拉拉PWM曲線,說不定有驚喜哦!

    最后希望能夠大家一鍵三連,創作不易,您的點贊就是對我的最大支持了,謝謝大家啦!


    、前言


    朋友外公家有一臺老電腦不行了,出了點問題,無法正常使用,但朋友的外公平時還經常使用電腦來下棋、聽音樂,沒電腦用就很難受。朋友就想著給外公重新裝一臺電腦,之前的電腦就直接不修了,沒什么修的必要了。


    但朋友外公對于電腦性能的要求真不高,朋友也不想花太多錢,只要能滿足平時下棋、聽音樂的需求就好。


    然后蘑菇一下就想到了最近特別火的i3-12300T,雖然價格稍微漲了一些,但依然是這個價位少有的帶核顯的12代處理器。雖然這個核顯的性能比較有限,但滿足日常下棋的需求還是沒啥問題的。


    二、專業的棋牌類游戲主機怎么裝?或許可以試試i3-12300T這顆神U 配置一覽


    ▼整機配置一覽,這套硬件還是非常簡單的。




    1、處理器


    ▼處理器就是i3 12300T,聽說之前價格最便宜的時候3開頭,現在得5開頭了,真厲害,熱銷到漲價。



    ▼處理器還是熟悉的長方形頂蓋,LGA1700。




    2、主板


    ▼主板用的是銘瑄的H610M 666 WIFI D4,選擇這塊板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WIFI,且供電標配散熱,雖然對于12300T這顆處理器來說,功耗很低,但供電有散熱,感覺就是靠譜一點。



    ▼這塊主板雖然是H610M,但并不是標準的MATX規格的,要窄一些,感覺更像ITX主板加高。



    ▼既然主板拆出來了,順手就把處理器裝上。




    3、內存


    ▼內存這里直接就用手邊的宇瞻這套NOX暗黑女神,8G*2 3600MHz。其實,D4的H610主板,內存頻率最高也就支持到3200MHz。



    ▼宇瞻這套NOX暗黑女神內存的顏值還是蠻漂亮的,黑色的金屬馬甲,頂部是大面積的RGB燈條,柔光效果很好。




    4、固態


    ▼固態硬盤這里,朋友之前有幾塊容量不大的固態硬盤,黃色的是舊臺式機的,M2是之前筆記本升級替換下來的。



    ▼銘瑄這塊主板標配一個M2接口,這里順便把M2固態裝好,手頭有幾個鋁塊,弄點導熱墊貼上。




    5、散熱


    ▼散熱這里用的是超頻三的R4000W,4熱管單塔風冷,小黃魚很便宜。



    ▼這款散熱的高度在157mm,支持AM4和LGA1700,兼容性不錯。



    ▼散熱塔整體都是白色的,顏值很漂亮。



    ▼散熱器的風扇也是純白的,支持ARGB燈效,扇葉是乳白色的,有柔光效果。



    ▼不過,銘瑄這塊主板的內存插槽距離處理器略微近了一點點,散熱器的風扇裝在前面得提高一點,其實也可以裝后面。




    6、電源


    ▼電源用的是全漢MS350D,SFX規格的額定350W電源,之前想弄個舊的,后來想想算了,穩定優先。



    ▼這款電源雖然也就百來塊,但全漢你懂得。



    ▼電源的側面有表面,下面是一坨線材。



    ▼背面是散熱風扇,看著很小巧。




    7、機箱


    ▼機箱用的是喬思伯的C6 ITX,這款機箱很小巧,還標配一個提手,平時移動很方便。



    ▼機箱的側面是金屬蓋板,中間是大面積的金屬沖孔網,散熱表現不錯,且是卡扣固定,日常拆裝很方便。



    ▼機箱前部的底部是IO面板,左側是開機鍵,右側是USB Type-A、3.5mm音頻接口和Type-C接口。



    ▼機箱尾部,并不像是傳統的ITX機箱,其底部標配了4條PCIe插槽,上部有一個電源插口。



    ▼機箱內部的空間非常完整,一整塊。



    ▼去掉機箱的各種蓋板之后,整體的框架就非常清晰了。




    三、專業的棋牌類游戲主機怎么裝?或許可以試試i3-12300T這顆神U 裝機


    ▼裝機第一步,把裝好各種硬件的主板塞進機箱。



    ▼接著安裝電源,SFX規格的電源,還是非常小巧的。



    ▼輕松固定到機箱的前部,這里把電源的散熱風扇朝外安裝。



    ▼電源固定好之后,順手把各個部分的供電接口都插好。



    ▼這塊固態是2.5英寸的SATA固態,金屬外殼。



    ▼喬思伯C6 ITX機箱的底部有2.5英寸的硬盤位,可以輕松固定。



    ▼對了,感覺得在機箱的尾部安裝一把機箱風扇,讓機箱內部的整體氣流流通起來。



    ▼機箱風扇輕松固定到機箱的后部,出風。



    ▼最后蓋上機箱的各個面的蓋板,整機安裝完成。



    ▼擦電,開機,一次點亮,整機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隱約透過機箱側面的金屬沖孔網,可以看到散熱風扇的ARGB燈效。



    ▼機箱側面的金屬蓋板拆裝特別方便,上下各有4個卡扣,扣一下就能輕松取下。



    ▼宇瞻這套NOX暗黑女神內存的顏值很漂亮,RGB燈帶上還有精致的造型,中間有宇瞻的LOGO和NOX的字樣,視覺觀感非常不錯。



    ▼超頻三這款散熱器的散熱風扇很有意思,支持主板同步,但不接線的話,自己也能亮,哈哈。



    ▼機箱內部的空間剩余還非常大,尤其是機箱的底部,后面想要再安裝一張顯卡,也是沒啥問題的。




    四、專業的棋牌類游戲主機怎么裝?或許可以試試i3-12300T這顆神U 測試


    ▼整機配置一覽,處理器是i3 12300T,主板是銘瑄的H610M 666 WIFI6,顯卡就是核顯,UHD730。



    ▼簡單跑個整機測試,整機得分66W,其中處理器單獨得分41.2W,顯卡單獨得分5.5W。



    ▼簡單看下i3 12300T處理器的硬件參數,4核心、8線程,三級緩存12MB,最高睿頻4.2GHz。



    ▼簡單跑個CPU-Z的性能測試,單核心650.4、多核心3136.6,表現不錯。



    ▼內存即使在開啟XMP之后 ,頻率也只能穩定在3200MHz,時序17-17-17-35。



    ▼簡單跑個內存的性能測試,讀取速度41449MB/s、寫入速度44356MB/s,復制40645MB/s,延遲92.2ns。



    ▼固態是朋友筆記本電腦里的老硬盤,用了好久了,容量128GB,當個系統盤正好。



    ▼另一塊SATA固態硬盤,也用了好久,速度這里就不測了,不快反正。



    ▼日常待機情況,室溫在28℃左右,處理器溫度在39℃左右。



    ▼單烤FPU測試,處理器功耗在60W左右,全核心睿頻3.8GHz,溫度57℃,散熱表現不錯。




    五、總結


    這套主機總花費也就千元多點,板U套裝占大頭,差一丟丟到千元,其余的配件整體不超過500,但整體的效果蠻不錯的,機箱主體很小巧,顏值也不錯,散熱表現優秀,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其實最讓蘑菇意外的,就是銘瑄這塊H610M 666 WIFI6主板,這塊主板的供電模塊有金屬散熱片覆蓋,日常運行很穩定,并且標配了一塊WIFI網卡,平時可以方便的上網,這點很重要。


    朋友外公收到電腦之后很滿意,哈哈。


    謝謝大家!

    The End

    俗話說,人靠衣裝。其實我們平時使用的電腦也是如此,機箱不僅僅是電腦的衣服或者一個殼子,更多的時候還承擔了散熱和裝飾的作用。我的電腦屬于“老驥伏櫪”,是我結婚的時候自己攢的,至今已經五年有余了。雖然配置不是主流,但也別小瞧了它,由于我平時不玩游戲,更多的用于辦公,寫寫方案,做做PPT,基本還是夠用的。

    由于近來我發現在用電腦的時候機箱總是發燙,應該是散熱不太好,再加上夏季來臨,氣溫本來就很高。因此就選擇了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 MB320L(旋風320)中塔機箱(以下簡稱“酷冷至尊機箱”),在這里也就記錄一下我的機箱升級。在升級的時候,索性我還加裝了一個4G內存條,升級為雙通道,讓運行更流暢。再買兩個LED風扇,形成酷炫光污染,想想就美滋滋!好了,話不多說,直接開證~

    升級后配置圖

    酷冷至尊機箱開箱

    機箱收到貨我們發現,酷冷至尊機箱整體包裝還是非常結實的,來的時候紙箱外面還有一圈木頭架子進行了很好的防護,有效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磕磕碰碰。紙箱包裝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中規中矩的介紹了產品的形狀、名稱以及廠商信息,在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

    新舊機箱外觀對比:

    這是原來機箱和酷冷至尊機箱的對比。最初在攢電腦的時候從鼠標、鍵盤、顯示器、機箱都選擇了白色,還是非常統一的,我戲稱我的電腦為“小白”。現在小白機箱和酷冷至尊機箱酷炫而又低調的外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個機箱高度相差不大。但是在做工上用手一摸一拎便能感受的出來,酷冷至尊機箱做工要更加優秀一些,并且鋼玻側板、亞克力前面板不管是觀感上還是使用上都顯得非常的有科技感。

    酷冷至尊機箱尺寸

    如果說外面只是顏色和工藝的區別,兩款機箱那內部在構造上有很大的不同。酷冷至尊機箱采用獨立電源倉設計,支持MATX主板。在這里給大家科普一下,mATX是指mirco,或者mini,就是小型ATX的意思。ATX主板的尺寸為30.5cm*24.4cm。而Micro-ATX主板的尺寸為24.8cm*24.8cm。大家在選擇機箱的時候也要注意這個尺寸問題。

    舊小白機箱拆機:

    小白機箱內部圖

    用螺絲刀開始拆小白機箱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現在拆機還真的有點困難,首先是次序問題,其次還要考慮走線,并且要記住每一個接口的位置。

    拍照記住順序和位置

    這是Audio的線

    這是主板供電線

    拆硬盤

    這個線是啥我也不清楚了

    拆的時候小心翼翼,拆一步用手機拍一步,生怕出錯。好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搞定了。看著被我“大卸八塊”的小白機箱,心里還有那么一絲絲成就感呢。

    被我大卸八塊的小白機箱

    新酷冷至尊機箱裝機:

    酷冷機箱外觀細節

    零部件等基本都已經拆卸完畢,在安裝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整體酷冷至尊機箱的細節,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高透光前面板

    酷冷至尊機箱前面板采用的是高透光鏡面設計,再加上4mm透明鋼化玻璃側板,讓你一眼望到機箱內部,科技范十足。

    大面積蜂窩狀通風孔

    周身是大面積的蜂窩狀通風孔,從而保證了風的循環流通,讓電腦性能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精良散熱設計,前面板、頂部面板以及后面板總計可支持安裝6顆風扇,或者安裝水冷系統。

    安裝所需的材料

    我自行選擇了兩個LED風扇進行加裝,滿足需求絕對夠用了。

    同品牌LED風扇

    LED風扇細節

    在安裝前,我們先把購買的4G內存條裝到主板上。

    新購買的4G內存條

    組成雙通道8G內存

    安裝的時候我們發現,酷冷至尊機箱硬盤架可移動,可拆除,享受DIY樂趣。經過一番折騰,目前組裝已經基本完成了,但是能不能用心里還是沒底,因為安裝各種部件各種接口,有一個位置出錯就容易產生問題,開不了機是小事,燒壞器件就更麻煩了。

    酷冷至尊機箱安裝電源

    酷冷至尊機箱安裝主板

    酷冷至尊機箱連接線材

    酷冷至尊機箱后面的插口位置

    最后再安裝兩個LED風扇

    再次檢查了一遍,確定后通電開機。很慶幸自己是理科生,雖然距離上次裝機已經五年多了,但是在電腦點亮的一剎那,我還有點小激動。

    換機箱體驗總結:

    酷冷至尊機箱

    經過一番折騰,終于塵埃落定。相較于之前的小白機箱,酷冷至尊機箱確實有著諸多亮點,比如顏值高、散熱好,并且工藝精湛,設計巧妙等。尤其是高透光鏡面前面板、4MM鋼化玻璃側板拉高了顏值,多方位進風設計、可移動硬盤設計等讓其兼容性更強,可玩性更高。并且酷冷至尊真的是機如其名,使用下來“又酷又冷”,自帶風扇和機箱內風道起到了很好的降溫效果。現在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的機箱發燙了。唯一個人擔心的就是側面鋼化玻璃在安裝的過程中容易滑落導致破碎,這個小伙伴們特別需要注意哈~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