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是通信接口呢?其實就是單片機與外部器件連接通信的方式。之前講過時鐘、存儲器、定時器都是單片機內部的一些功能,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單片機與外部器件通信的接口,是單片機與外部的電腦、芯片或專用的模塊進行通信的方式。STM32單片機有兩個I2C接口,五個USART接口,三個SPI接口,一個CAN總線接口,一個USB接口和一個SDIO接口。共13個通信接口。
現在看一下什么是I2C接口。這是通過I2C接口進行通信的設備連線圖,左面是三個可以通過I2C接口進行通信的設備,這些設備上都包含I2C接口 。右面是STM32單片機芯片,綠色部分是I2C接口,包含兩條通信線,SCL是時鐘同步線,SDA是數據傳輸線。這兩條通信線分別與其他I2C設備的通信線相連接,將I2C設備并聯起來進行通信。另外所有通過I2C通信的設備需要共地,GND要連接在一起·,將電源負極GND作為電平的基準·,這樣其他的兩條線才能正常的通信。設備的電源正極不作要求,可以使用不同的電源,也可使用一個電源。這里需要明確一點,I2C總線通信有主從之分,主設備主要用于發送指令,從設備主要用于接收指令并返回數據。在這里STM32單片機是主設備,通過I2C總線掛接了三個從設備。那么在進行I2C總線通信時怎么知道主設備和哪個從設備進行通信呢?主要是通過地址的方式,每一個設備都有一個地址,就好像每一個設備都有一個房間號,用于區分主設備與哪個從設備進行通信。這是I2C的總線結構,包含有兩條通信線,通信時有主從之分,一個主設備掛接多個從設備,每一個設備都有唯一的地址,通過識別每一個從設備地址來識別從設備,多個設備的時鐘線和傳輸線并聯,主設備和從設備共地。另外I2C總線是扳機總線,一般是在同一塊TCB電路板進行通信,比如說這些I2C設備可能是液晶屏或者是溫度傳感器等等,它們和主芯片是位于同一塊TCB電路板上的。STM32單片機包含有兩組I2C接口,只要打開I2C功能,引腳就能自動切換到I2C總線引腳。
接下來再來看一下USART接口。STM32單片機有多達5個USART接口,并且支持ISO7816,LIN,IrDA接口和調制解調控制。那么什么是USARB接口呢?
在數據手冊當中可以找到相關介紹。
可以看到STM32單片機內置了三個通用同步/異步收發器,分別是USART1、USART2、USART3。另外還有兩個通用異步收發器,分別是UART4和UART5。那么USART和UART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可以看到UART比USART少了一個S,同時它也少了一個同步。UART叫做通用異步收發器.其實它們之間就差了一根同步時鐘線,我們常用異步的方式進行通信,很少會用到同步的方式,。因此在使用時我們很少對它們進行區分,之前我們說的51單片機采用的就是UART。我們接著往下看,這五個接口提供異步通信,支持IrDA, SIR ENDEC傳輸編解碼(IrDA是指紅外的意思)、多處理器通信模式、單線半雙工通信模式和LIN主/從功能。USART1接口通信速率可達4.5兆位/秒,其他通信接口的速率是2.25兆位/秒。可以看出USART1相對于其他接口來說通信速率要快一些.
講到這我們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是RS232或RS485接口,但是又說他們采用的是USART通信接口協議,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大家要知道USART只是一種通信協議方式,它是TTL五伏電平的,在它的基礎之上,我們還可以再連接電平轉換芯片,轉換成不同的電平。實現RS232或者是RS485等通信的方式。RS232和RS485它們都是基于USART通信協議進行通信的,但是它們采用的接口,以及它們采用的電平方式是不同的。RS232是一個九針的接口,采用的是RS232電平。而RS485采用的是差分電平,它有兩條通信線,同時RS485要比RS232的通信距離要遠很多。使用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比如說兩塊單片機之間或單片機與臺式機之間進行短距離通信,可以采用RS232串口線進行連接,單片機MCU可以連接一片RS232電平轉換芯片將USART TTL 5V電平轉換為RS232電平,同樣另一端也需要進行電平轉換。RS232是一個九針的接口,它主要有兩根信號線,一根是TSD發送,另外一根是RSD接收。另外還有一根是GND(地線)要求通信設備之間進行共地,RS232它的通信距離可達20米。
如果通信距離再遠一些,可以采用雙絞線RS485連接,兩端都需要連接電平轉換芯片,將USART TTL 5V電平轉化為RS485差分電平。RS485有兩根信號線A和B采用兩線之間的電壓差表示邏輯1和邏輯0有效減少噪聲信號的干擾。RS485的通信距離比RS232要遠,可達1000米,這已經是非常遠的傳輸距離了。
牌 | 型號 | 顏色分類 | 上市時間 |
綠聯 | 80434/60562 | USB2.0轉422/485串口線 0.5米,USB2.0轉422/485串口線 1.5米 | 2022-10-5 |
本產品采用工業級用料。USB轉RS485/422串口線,搭載英國FTDI_FT232R+ZT485雙芯片。特點,應用廣,RS485/422設備通用;信號穩定,1200米傳輸;兼容多系統;抗干擾,多層屏蔽。應用廣,滿足不同需求,適用于電腦與各種RS485/422設備連接。可以用于收銀機、PLC、數控機床、門禁系統、工業控制機、掃描以、PLAM、外置modem、稅控機、溫控設備、LED顯示屏、編程機、觸摸屏、工業儀表等等。多系統兼容,Win8/Win10免驅,兼容Windows系列、Mac OS、Linux等系統。抗干擾,信號更穩定,內部選用28/24AWG加粗鍍錫銅芯,外加多層屏蔽,工業級標準用線,信號傳輸更穩定。多重防護使用更安心,每線浪涌600W保護功率;正負15KV靜電保護;24小時老化測試;5kg拉力測試;3000次搖擺測試。數據傳輸,低延遲,芯片內部帶自動收發轉換功能,數據傳輸無延遲,確保信號更快速運行。RS485/422協議模式自動轉換,通過I/O電路,自動控制數據傳輸的方向,不需任何握手信號(如RTS、DTR等)跳線設置,即可實現RS485/422模式轉換,確保符合現有的通信軟件和接口硬件。支持多種技術,兼容USB2.0、RS485、RS422標準;自動判別和控制數據傳輸方向;自動偵測串口信號速率。支持4種通信方式:01,點到點/四線全雙工;02,點到多點/四線全雙弓;03,點到點/兩線半雙工;04,點到多點/兩線半雙工。USB信號及引腳說明,見寶貝詳情。RS-485/422c輸出信號及接線端子引腳分配,見寶貝詳情。通信連接示意圖,見寶貝詳情。安裝驅動4步曲,見寶貝詳情。產品參數:
品牌 | UGREEN綠聯 |
品名 | USB轉RS485/422串口線 |
型號 | CM253 |
USB接口 | USB2.00 |
線芯材質 | 鍍錫銅 |
線長 | 1.5米(不包括連接頭) |
外被 | PVC |
USB信號 | VCC DATA+ DATA- GND FG |
RS422信號 | T/R+ T/R- RXD+ RXD- GND |
RS485信號 | T/R+ T/R- GND |
傳輸距離 | RS485/422端1200米(9600bps) |
波特率 | 300—921600bps |
芯片 | 英國FTDI_FT232R+ZT485 |
保修 | 一年 |
包裝 | 時尚彩盒 |
包裝展示、FAQ問答、端口設置、端口的更改見寶貝詳情頁。
綠聯usb轉rs485轉換器748530793717usb轉九針串口422數據線工業級_藝捷自動化
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邯鄲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新建投運兩臺350MW超臨界機組,在主機和全廠輔控成功推廣使用了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基于Profibus協議的現場總線技術。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邯鄲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研究人員馬成,在2020年第8期《電氣技術》雜志上撰文,詳細闡述了現場總線的應用范圍以及運行情況,并總結了設備離線、網段通信故障和通信模塊PB卡死機三種典型故障案例出現時的解決方法,為國產化現場總線技術在同類項目中的推廣使用提供了參考。
當前,火電機組特別是大容量、高參數機組的控制系統越來越復雜,同時在機組運營管理中愈發趨向于信息化、智慧化,所以對現場層的數據需求量逐步增大。現場總線技術作為一種開放式控制技術,其交互性、互換性、可集成性較高,具有較強的現場級信息集成能力,很好地滿足了機組信息化建設中對“大數據”的需求。較早之前總線技術已在工業領域多個方面得到了應用,但多以進口技術為主。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化現場總線技術逐步得到大范圍推廣。邯鄲東郊熱電工程新建投運的兩臺超臨界機組中,較大范圍地使用了純國產化的現場總線技術,并獲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通過研究分析其總線技術應用及維護的情況,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掌握總線技術的內涵,同時也可為Profibus現場總線技術在同類型火電廠的安全、穩定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邯鄲東郊熱電新建兩臺350MW熱電聯產機組,2017年底雙機并網運行。鍋爐采用北京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有限公司生產的超臨界參數、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變壓運行直流爐。
汽輪機發電機制造商為北京北重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汽輪機采用超臨界參數、單軸、一次中間再熱、兩缸兩排汽抽汽凝汽式汽輪機。發電機采用水-氫-氫冷卻方式。分散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采用北京國電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EDPF NT+系統。
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ieldbus control system, FCS)采用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FCS,采用Profibus通信協議。FCS具體由控制器、光電轉換器、DP/PA轉換器、PA分線盒、Y-Link連接器、終端電阻等組成。FCS通過國電智深公司生產的NT300-PB通信模塊(簡稱PB卡)實現與DCS的信息交換。
Profibus通信協議還可細分為Profibus-DP、Profibus-FMS、Profibus-PA。邯鄲東郊熱電采用了Profibus-DP和Profibus-PA兩種協議的系統設備。Profibus-DP網絡的通信速率是187.5kbit/s,采用RS-485方式傳輸,專門用于設備級控制系統與分散式I/O的通信方式,取代了24VDC或4~20mA信號傳輸,通信方式為循環數據通信。
Profibus-PA網絡通信速率是31.25kbit/s,應用于過程控制,它取代了過程控制中傳統的4~20mA標準信號,以模擬量控制為主,通信方式不僅有循環數據通信,而且還有非循環數據通信。
2.1 總線系統組織架構
總線系統的組織架構由管理層、設備監控層、現場層3個層級組成。管理層是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人機交互口,負責系統組態、監控、參數設定以及報警顯示、記錄和故障診斷等。典型構成有操作員站和工程師站。
設備監控層由分散處理單元(distributed processing unit, DPU)控制柜(內含有一對冗余總線控制PB卡)和分布在現場的就地控制柜組成,就地控制柜包含光電轉換器、冗余/單路轉換器(Y-LINK)、Profibus DP/PA轉換器(耦合器)、終端電阻、中繼器、電源模塊、DP/PA電纜等。現場層由智能終端設備如馬達保護器、變頻器、智能電動閥門、就地儀表等組成。
邯鄲東郊熱電在設計中要求主機系統的總線設備實現雙網同時運行,在上位機可完成網絡的相互交換;而輔助車間的控制系統在設備層處實現單網運行,這樣既能滿足安全要求,又節約成本。網絡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總線系統網絡架構
2.2 總線技術的應用范圍
全廠包括主機和輔助車間(化水、脫硫、脫硝、尿素、燃料等)范圍內,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digital electric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DEH)、小汽輪機電液控制系統(micro el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MEH)、汽輪機跳閘保護系統(emergency trip system, ETS)、小汽輪機跳閘保護系統(micro emergency trip system, METS)、旁路控制系統(bypass control system, BPS)、爐膛安全監控系統(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 FSSS)、汽輪機監視系統(turbine supervisory instrument, TSI)、爐膛壁溫及6kV電壓等級以上的電氣系統仍采用硬接線控制方式,剩余其他系統均采用總線控制。
總線設備類型包含了變送器、電動執行機構、氣動執行機構、分析儀表、熱電偶阻、380V馬達保護器、綜合測控裝置等。各類現場總線儀表及監控總線覆蓋率達95%左右。全廠總線設備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全廠總線設備分布表
全廠總計使用總線技術的智能終端達到2307臺,其中PA設備927臺、DP設備1380臺;PA設備包含了來自多個不同品牌的流量計、壓力表、液位計等等,DP設備包含了多種型號的馬達保護器、變頻器、電動閥門等等。就使用總線的范圍上來說,邯鄲東郊熱電在同類型火電項目中走在前列。
總線設備自投運至今,運行穩定,真正突破了信號傳輸傳統的“點對點”模式,實現了現場儀表與主控單元的雙向數據傳輸交互,尤其是其自診斷功能,極大地提升了火電機組運行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但在使用初期,由于安裝、調試期間的一些缺陷,使總線設備在運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下文選取了3個典型的故障案例進行剖析,進一步掌握現場總線排除故障的方法。
3.1 設備離線
#1、#2石灰乳輸送泵變頻器無法操作,#1、#2泥漿輸送泵變頻器無法操作。
查圖紙可知#1、#2石灰乳輸送泵變頻器,#1、#2泥漿輸送泵變頻器均連接于Y-LINK Y03和Y04,而Y03和Y04兩者均送至了DCS的DPU06 A2卡。通過工程師站查看以上設備的實時狀態可看到涉及DUP06 A2卡網段設備均處于“離線”狀態。
故障排查方法如下:首先采用支路停電的方法,將Y03支路從網段中隔離出,發現Y04所帶網段恢復正常;而恢復Y03支路將Y04支路從網段中隔離出時,整個網段故障并未能消除。可知,故障處于Y03支路。
將Y03卡和終端電阻與各個接地設備的連線依次斷開,測量DP總線電纜紅線和綠線之間電阻值及紅綠線分別對地的電阻值。正常情況下,DP總線電纜的兩芯線(紅線和綠線)之間及紅綠線對地都應是絕緣的,總線電纜的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而此處紅綠線之間的電阻為八十多?,屬不正常狀態。
再進一步縮小目標范圍,依次檢查各個馬達保護器后端九針串口的“撥碼開關”,發現#2泥漿輸送泵變頻器后的九針頭撥碼開關位置打錯了,恢復撥碼開關位置后,再量紅綠線間電阻值已恢復至k?級。將所有線路恢復后,通過工程師站查看,系統已恢復正常。
圖2 總線電纜內部結構
經分析可知,九針串口(如圖3所示)的撥碼開關關乎的是并聯在通信線路上的負載阻抗的投入與退出,阻抗一般為100~120歐姆,合理投入或者退出負載阻抗可以有效抑制反射波從而降低噪聲信號干擾。
圖3 DP九針串口外形及內部圖
3.2 通信中斷
經檢查發現380V除灰動力中心(power center, PC)段低壓開關設備在DCS畫面無電流顯示。
380V除灰PC段設備均通過綜合測控裝置實現DCS實時監控和操作,電流量來自綜合測控裝置。現場查看各開關測控裝置無問題,查以上設備所屬PB卡運行情況,發現DPU51 A2卡(如圖4所示)、DPU52 A2卡(如圖5所示)所帶設備通信狀態為紅色,即設備“離線”通信中斷,故電流無顯示。
圖4 DPU51 A2卡運行情況
圖5 DPU52 A2卡運行情況
經過類似案例1中的方案進行逐一檢查后,發現PB卡、就地控制柜、保護裝置、九針串口均無明顯故障。
這時需要有進一步的手段去排除故障。采取在總線就地控制柜對通信報文進行“監聽”。需要用到總線調試工具“ProfiTrace”,對網段內各個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一次實時監測,即通過讀取報文來確認,當主站DCS對各個從站(測控裝置)發出詢問信息時,各個從站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答復主站。通過監測,可以看到地址為22、23、24、25的從站在面對主站的問詢時,無答復。
其中地址22代表除灰PC 01A段工作進線開關,地址23代表01A段電壓互感器開關,地址24代表灰庫電機控制中心(motor control center, MCC)電壓開關,地址25代表除灰PC段母聯開關。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從站未能與主站保持良好的通信,此時就將故障范圍鎖定在了總線就地控制柜與就地從站之間。
對DPU52 A2卡網段進行相同操作,結果相同:DPU52 A2卡的地址21、地址22、地址23均未能答復主站的詢問信息。
總線就地控制柜與從站裝置之間是通過DP總線電纜進行連接的,所以故障點可能出在:測控裝置、九針串口、DP總線電纜這三方面。經檢查,DP總線電纜、九針串口、綜測馬保裝置均無明顯問題。
這時通過分析整個網段的通信故障及接線方式發現問題有可能出在接線方式上。具體來說,現場的接線方式如圖6(a)所示,該種連接方式不利于通信數據的傳輸,而正確標準的通信連接方式應該是如圖6(b)所示“手拉手”式有進有出的形式。按照圖6(b)所示進行現場修改接線后,故障消失,系統恢復正常。
圖6 通信網絡接線圖
另外,為進一步排除主站DCS的影響,還通過在PB卡處建立虛擬主站的方式進行了通信測試,結果顯示在圖6(a)所示的接線方式下無法進行正常的主從站通信,在圖6(b)所示的接線方式下主從站通信正常。
此次故障為前期布線施工不規范所致。圖6(a)所示為星型接法,盡管在某些短距離、低速率情況下可以正常工作,但隨著通信距離的延長或通信速率的提高,信號會在支路突變部位或者末端產生很大的反射干擾信號,造成通信傳輸信號質量的急劇下降,直至導致通信中斷。
而圖6(b)的接法為真正意義上的串接,所有設備節點均平滑過渡,沒有突變,大大減少了不連續的反射,極利于信號傳輸。排除故障后通信報文恢復正常。
另外,在運行中還出現了其他情況下產生的通信中斷:由于就地設備受潮引起通信板故障,而造成通信故障;由于設備通信接口隔離芯片受損,而造成的通信信號時好時壞的情況。以上異常情況,均可通過在線測量總線電纜紅綠線之間的電壓和斷電情況下測量總線電纜紅綠線之間的電阻,來判定故障的原因。
3.3 雙網癱瘓
運行中,#1機組DPU19 A1上互為冗余的A網和B網同時出現“準備中”的不正常狀態。同時表現為,該網段上所有電動執行機構、馬達保護裝置均無法操作,壓力、流量等測點不再變動。不久之后#2機組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依據總線系統雙網冗余配置的運行規則,當A網發生故障后應自動切換至B網,以便保證網絡繼續運行。而如果B同時也發生故障,則A、B網均表現為“準備中”,出現雙卡死機、通信癱瘓的惡劣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推測為PB程序存在缺陷,于是聯系國電智深公司對PB卡進行軟件升級,消除缺陷。升級后再次模擬相似故障進行測試。
采用在電動執行機構處人為制造短路故障的方式測試雙網通信癱瘓是否還發生。選取某具有雙通信口的電動閥門作為測試對象,分別將其A網通信線中的紅綠線短接,之后將其B網通信紅綠線短接,再同時將A、B網的通信紅綠線短接,查看通信情況,具體試驗情況見表2。
表2 升級前后設備故障狀態對比表
隨后,又在其他執行機構、馬達保護器處及Y-Link處進行了相同試驗,均未再出現通信癱瘓的情況,證明此次PB卡升級徹底解決了雙網死機情況下造成的系統通信癱瘓問題。
1)節約施工費用,后期擴容較為便捷。總線設備接線簡單,通過一對DP或PA電纜可“掛接”多個就地設備,可節約大量控制電纜,減少電纜的安裝接線工程量。更重要的是,當后期需要增加新設備時,無需重新敷設電纜,可就近連接在原有的總線電纜上即可。
2)系統自行診斷,增強設備維護管理水平。現場總線系統采用全數字化技術,終端智能現場裝置可發送多變量信息,而不僅僅是單變量信息,并且還具備檢測信息差錯的功能。因此,可對現場裝置進行遠方診斷、維護和組態,這方面優越性是DCS無法比擬的。
3)網絡冗余配置,提高設備可靠性。總線系統采用雙網冗余配置,一旦單個設備或單條網段發生故障,可自動切換至另一網段,不影響其他設備或另一網段的運行。
4)全數字化通信,實現快速準確響應。DCS的信息全都是二進制或模擬信號形成的,必須有D/A與A/D轉換。而總線系統是全數字化,免去了D/A與A/D變換,高集成化高性能,使精度可以從±0.5%提高到±0.1%。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到,國產化現場總線技術在東郊熱電得到了充分應用并展現出了絕對的優勢,同時也必須承認總線技術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把設計、安裝、調試、運維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仔細地分析研究。尤其在故障排除方面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處理措施也復雜多樣。
面對總線應用的各類故障時,應根據具體現象查明故障所屬的類別,并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相信隨著設備性能的日趨完善,以及技術人員研究的不斷深入,國產化總線技術必將在火電企業的應用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