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多數用戶在裝機之前都會在網上找配置單,結果找來找去讓自己陷入了無限的糾結,一會聽別人說買新不買舊,一會又聽人說DDR4性價比高,又或者是xxx的cpu很辣雞……。好不容易看上一款自己中意的配置,結果看來看去又將自己收藏已久的配置單默默刪掉。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某一款配置對于A用戶的確很合適,但是對于B用戶就不一定了。我曾多次強調:衡量配置單的好壞要結合你個人的實際需求,能滿足你的需求,并且可以盡量控制預算,而且質量還可靠的配置,那它就是一套好的配置。所以我寫的配置單都會說明具體用途以及搭配原因,如果你的需求剛好與之相符的,那自然就可以照單全收,或者將配置中的配件稍作更改。


    一、游戲電腦配置


    玩游戲的cpu你就別來回糾結了,能等的住就直接等AMD Zen 4上市,否則就盯著intel 12代cpu即可。intel破天荒的在12代身上將牙膏擠爆,以至于將之前威風凜凜的AMD 五代銳龍逼進墻角,現在游戲裝機基本上沒AMD什么事了。

    i3-12100F雖然只有4核8線程的規格,但它的游戲性能可以將自己的前輩i5按在地上摩擦,所以今天的第一套游戲配置就選用的是這顆聽起來不怎么高大上的i3-12100F,對于絕大多數主流游戲都是完全夠用的,夸張一點的說,只要你的顯卡性能不妥后腿,i3-12100F目前幾乎沒有帶不起來的游戲。

    主板對于12代i3來說,B660和H610的區別就在于對PCIe 4.0固態硬盤的支持。想要用PCIe 4.0的話就上B660,反之用H610就可以了。這里我選用的是H610,經濟實惠。

    游戲主機的內存一般8G起步,16G足夠。頻率3200、3600為宜。至于到底用DDR4還是DDR5內存,這個后邊會說,這套配置我用的是DDR4。

    硬盤容量根據自己所玩的游戲適當選擇,建議500G起步。硬盤類型優先考慮nvme固態硬盤,nvme分為PCIe3.0和PCIe4.0,對于游戲來說3.0和4.0的使用體驗幾乎沒啥差別,根據你的預算和主板對硬盤的支持來選就好了,這套配置用的海力士PCIe 3.0固態硬盤,性能雖不算出眾,但好歹也是原廠顆粒,品質有保障。想上PCIe 4.0的話需要把主板換成B660。

    顯卡是玩游戲最需要考慮的配件,一款游戲能不能玩的爽,關鍵就是看顯卡的性能。目前顯卡價格大幅下降,很多型號已經出現歷史最低價,包括我這套配置里用的GTX 1660 SUPER也已經來到歷史新低,作為甜品卡的GTX1660就已經能提供絕大多數游戲在1080p下流暢運行的性能,而GTX1660 super的性能又比GTX1660提升了一個檔次。

    內存方面爭議比較大,到底是用DDR4內存還是DDR5內存?在DDR5內存剛上市的時候,很多測試都表明DDR5在游戲方面的性能與DDR4持平,甚至還不如DDR4,而且當時DDR5內存的價格非常高,所以大家都一致認為DDR4內存的性價比更高。

    而現在DDR5內存的價格已經攔腰砍半,雖然還是要比DDR4貴不少,但已經處于可以接受的范圍。目前同品牌規格的DDR5內存比DDR4大概貴一倍,隨著DDR5逐漸普及,這個價差還會逐漸縮小,而且DDR5是未來的趨勢。

    性能方能,DDR4目前在游戲方面的表現依然會好于DDR5,因為DDR5內存延遲問題還是存在的(隨著技術的發展,延遲問題會逐漸改善)。不過DDR5取代DDR4是必然趨勢。前面說的”DDR5不如DDR4”的結論只是針對于游戲,如果是用于專業應用,比如視頻剪輯、3d渲染等領域的話,DDR5會有明顯的優勢,因為DDR5天生的高頻率可以明顯增加內存的吞吐量,內存的讀寫速度要比DDR4高一大截,這個特性在游戲上雖然不能帶來明顯的效能提升,但是對于那些非常依賴內存吞吐量的專業應用會有很大幫助。當然如果你用DDR4內存,并將其充分壓榨,也能達到一定的吞吐量,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可能不比DDR5小。

    所以對于內存的選擇,當下的建議是:純游戲黨用DDR4并沒什么不妥,喜歡經常折騰、升級硬件的話可以一步到位用DDR5內存。而如果是專業生產力用戶的話,那就直接奔著DDR5去,價格雖然是貴了些,但這個錢是花的值的,而且DDR5后面還會逐步降價,以后要擴展內存也不用再糾結要不要換平臺的問題。

    電源功率根據平臺功耗來選擇,不清楚怎么計算平臺功耗的話可以看下這篇文章《
    電源功率計算公式》。需要注意的是,電源一定不要貪便宜用雜牌,在電源上扣扣嗖嗖的話換來的代價是得不償失的。


    i5-12400F就有點萬金油的意思了,大小游戲通吃,不管你是玩吃雞之類的網游還是賽博朋克之類的大型3A游戲,只要顯卡不出現瓶頸,那它都能hold住。只不過比起更高階的cpu在游戲幀數上會低那么幾幀,但基本不會影響實際的游戲體驗。

    顯卡根據自己的預算可以盡管往高了配,這里我為了控制預算,選擇的是RTX2060,性能比RTX3050稍好一點。七彩虹的這款RTX2060丐是丐了點,但價格犀利啊,1899元的價格買RTX2060,這可是自RTX2060上市以來的前所未有的,而且好歹七彩虹也不是山寨雜牌。

    這套配置在上一套基礎上把顯卡升級到了RTX3060Ti,別看只是比RTX3060多了一個Ti,這個Ti的性能提升可不小哦,3060的CUDA核心是3584個,而3060ti直接增加到了4864個。RTX3060Ti算是2K游戲的準入門檻,只要你不是追求高特效,3060ti可以在2k分辨率下跑起很多3A游戲。


    我把i5 12600kf定義為游戲cpu的天花板,i5-12600KF采用大小核混合架構設計,10核16線程規格,單核性能較i5-12400F進一步提升,并且可以通過超頻進一步壓榨cpu的性能,多核性能也更加出色。這款cpu對于游戲來說已經頂到頭,如果你是游戲玩家的話,cpu到這里就可以不用再考慮往上升了,你就是升到i9意義也不大。

    RTX3080顯卡可以輕松征服2K分辨率下各種大型3A游戲,5000+的價格也已經跌破首發。其實玩游戲我建議上到RTX3080就可以了,真的沒必要再往上追。RTX3090的價格差不多是RTX3080的兩倍,但性能提升并沒有價格拉升來的那么高。這套配置除了游戲性能出色外,將內存、硬盤稍作調整也可以作為一臺生產力的主機。

    二、辦公電腦配置

    普通辦公的配置你就別跟我說什么12代性能強之類的話。價格便宜,性能夠用,運行穩定才是最終要考慮的。純辦公的話用intel自帶核顯的奔騰、酷睿i3、酷睿i5都可以。還想要兼顧一些主流游戲的話,用不帶核顯的i3、i5搭配入門獨顯即可。

    10代、11代、12代對比來看,性能肯定是12代遙遙領先,但價格自然是10代最實惠,11代就是那種不上不下,要啥沒啥的貨。而普通辦公對cpu的性能要求并不高,所以對于普通辦公我更推薦用價格實惠的10代cpu。(我知道,這里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我在清庫存,對于此,我也只能呵呵罷了)


    奔騰G6405是一顆雙核四線程的U,先不說對于辦公的性能如何,反正我之前用它玩lol,魔獸世界也跑的6的一批,關鍵是看你用啥顯卡。當然你要用它來玩大型3A游戲的話,那就是強人所難了。所以奔騰G6405對于普通辦公是完全ok的,除非你所理解的普通辦公和我說的不是一回事。


    i3的核顯辦公配置就直接跳過,因為前邊奔騰G6405那套就夠用了(后邊會加一套i3+獨顯的配置)。這里寫一套10代i5核顯的配置,一方面是6核12線程的10代i5擁有不錯的多核性能,另外就是核顯升級到了UHD 630,可以應付一些lol之類不吃顯卡的游戲以及ps平面圖形處理。


    上班能摸魚的單位雖然不多,但總是有的,所以在辦公配置推薦里我還是寫了一套帶獨顯的方案。i3-10105F閹割掉了核顯,必須搭配獨顯才能開機,既然沒了核顯,那就索性搭配一款性能說的過去得獨顯,這樣既能滿足辦公的需求,而且還能玩一些主流游戲。具體能玩啥游戲關鍵還是看顯卡型號,不過現在中低端顯卡里實在沒啥型號可選,想來想去還是GTX1050Ti能湊合,對畫質要求不高的話,大多數游戲都能跑的起來。

    三、生產力配置:

    買前生產力,買后打游戲,雖然大家都這么調侃,但對于真正從事生產力工作的用戶來說,買之前和買之后都是以生產力為第一。做生產力的主機在考慮性能的同時,擴展性,和穩定性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所以在硬件的品牌、型號上的選擇就要比游戲主機更加細致一些。

    關于什么是生產力,其實沒有嚴格的概念,通俗來講,只要是通過電腦產生價值的工作都可以歸結于生產力,這里我以個人的觀點將生產力歸結為以下幾類:平面圖形、視頻影音、建模渲染、科學計算(編程、AI人工智能等)

    1、平面圖形生產力配置:

    這里說的平面圖形指的是平面設計、網店美工這類大家經常能見到的工作。這些工作對于電腦配置的要求并不太高,尤其是顯卡,大多數情況下使用集成顯卡就可以。圖片處理對于電腦來說其實就是數學計算,所以大部分工作都是由CPU來完成的。此外內存的容量是第二要考慮的因素,因為cpu在運算的時候是需要從內存中去讀取數據的,如果你的cpu運算速度很快,但內存容量太小,就會導致無法及時送給cpu所需的數據,那么cpu就不得不經常處于等待數據的狀態,這樣就會讓電腦的性能大打折扣。

    至于什么cpu該配多大內存,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得根據你所處理的圖形大小及復雜程度來決定,一般來說8G內存對于普通的網店美工是夠用了,廣告設計的話建議16G起步。

    存儲方面建議固態硬盤+機械硬盤混用。固態硬盤用來裝系統以及經常用到的軟件,這樣可以提升操作的流暢度。機械硬盤用來存儲做好的文件、資料,容量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下面的配置我就不單獨加機械硬盤了,自己合理選擇即可。


    上面這套配置適合普通平面圖形處理,比如網店美工、婚紗攝影修圖等

    6核12線程的i5-12400單核、多核性能都非常優秀,搭配32G內存,可以用于絕大多數平面圖形處理工作,包括戶外大尺寸廣告設計等。

    2、視頻剪輯、3d設計渲染配置

    視頻剪輯、3d設計渲染對于電腦配置的要求比較相似,它們都對cpu和顯卡的性能有比較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配合大容量內存。最大的區別在于視頻剪輯會涉及到視頻編碼的問題,如果是做視頻剪輯的話建議選擇帶核顯的cpu,intel的核顯對于視頻編碼有著很高的效率。

    生產力對于內存容量的需求都比較大,頻率反而不是關注的重點,另外就是內存的吞吐量,也就是內存帶寬。所以這里的內存都選擇的是DDR5,于此同時主板也得配套上DDR5版本的,因此整體預算價格會高一些,如果你只是做輕度生產力工作的話,可以在上一套平面設計配置的基礎上加塊獨立顯卡,再適當調整下電源即可。

    科學計算、AI運算聽起來好像只和CPU有關系,其實顯卡也是可以做運算任務的,所以這類機器的配置也是需要同時兼顧cpu和顯卡的性能,并且內存的容量要盡可能給大一些。

    總結:2022年7月電腦配置單推薦 高性價比電腦主機都在這了

    cpu市場近來也沒什么值得關注的新品,在AMD Zen 4沒有發布之前依然是intel 12代的天下,玩主流游戲的話12代i3-12100F就能搞定,雖然是四核,但游戲性能比六核心的10代i5-10400F更強。玩大型3A游戲用12代i5-12400F或者再上一級的i5-12600kf就完全足夠,沒必要再追求i7、i9,把重點放在顯卡上才是正事。

    而如果是專業生產力用戶,cpu從i5-12400F起步,或者用AMD五代銳龍系列,銳龍系列沒有大小核調度的問題,純大核對于很多專業軟件會更加友好。

    對于普通辦公的cpu大可不必追求新品,如果是處理文字表格,上網之類的需求,只要是市面上在售的cpu,基本上都不會說出現帶不起來的情況。新產品有性能優勢,老產品有價格優勢,對于普通辦公這類需求不高的用戶,我更推薦用intel 10代、11代,價格,300多塊的奔騰G6405,雙核四線程規格,自帶核顯,用它來辦公不香嗎?或者AMD兩百塊的A6-7480是帶不起來你的office軟件還是看視頻能卡住?

    對于網上的配置單,我不建議大家照單全收(包括我寫的配置),原因我前邊說過,每個人的具體需求都不一樣,有些地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微調。現在很多人為了博眼球,要么用一些非常辣雞的配件湊一套價格很低的配置,小白一看,哇!好便宜……要么就無腦上豪華配件,能堆到1萬塊的配置絕不給你配八千的,反正又不是掏自己的腰包。

    扯的有點遠了,今天的配置分享就到這里,了解更多電腦配置請關注“裝機天下“,我們會不定期整理相對高性價比的配置單,有需要咨詢具體配置單的用戶也可以留言給我。

    作立場聲明:端午期間給朋友裝的機器回顧。

    前言:

    以前泡QQ群的時候,經常就有一些“大神”張口就來,設計師的電腦就是無腦堆旗艦級顯卡或者跑去二手電腦城買一張八百年前的“專業顯卡”。

    其實專業軟件的圖形性能需求并沒有3A大作要求那么高,而專業顯卡并不是所有專業軟件所有操作都能起到加速作用。前者不過是為了自己方便蹭公司的機器打游戲,后者就是人云亦云。而專業顯示器等于美國、日本大品牌的入門級顯示器,更加是荒謬無比。

    專業設計,基本上是兩極,如果預算足夠可以直接購買頂級的蘋果整機,畢竟某些軟件在Mac平臺上面確實有優化的,而且蘋果高端顯示器也是非常專業,一套下來3萬到5萬左右。若是打算Windows平臺,而且是自費的話,建議優先專業顯示器,平臺以穩定高效率為主。

    最近給相熟的設計師裝機,特意給大家分享一下過程。

    主機篇:

    一說到平臺,不可避免又是Intel與AMD兩家粉絲必爭的話題。最近幾年,確實AMD發展非常快,無論是benchmark跑分還是游戲都有非常明顯的進步。但是,Abode系列的專業軟件還是以Intel與NVIDIA的優化為主,因此在穩定性和執行效率而言,還是這兩家更有優勢。

    選擇一線大品牌的Z590主板不是為了超頻,而是為了更好的用料和貼合設計師需要的各種附加功能。

    一說高性能設計主機就扯超頻、洋垃圾平臺的,不是蠢就是壞。辛辛苦苦折騰半天,一個藍屏就分分鐘讓你的工作毀了。Photoshop還好一點,基本上PSD在損失還不大;話分兩邊,Premiere這頭就慘了。Premiere最被人詬病的就是穩定性問題,哪怕是付費年會員,一樣不能相信那個不靠譜的自動保存功能。

    穩定性是什么?摩托車飆上120公里并不是太難的事情,但是舒適度非常差,而且走國道根本就沒地方讓你飚車;汽車上高速,規規矩矩按照限速行駛,100-120公里的時速,而且沒有紅綠燈的影響;若是行程再遠一點,搭乘高鐵一類的交通工具,舒適、安全、高效,這才是效率。

    從用料而已,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確實是一款非常適合超頻玩家的主板,強悍的14相75A供電、第三代鈦金電感、雙8pin CPU供電、兩盎司銅六層PCB,一看就有把CPU超到冒煙的沖動。

    但是,專業設計師的機器,穩定性是首位,高素質的堆料主板還是為了穩定性服務。畢竟14相數字供電,無論是穩定性還是發熱量都是比起同類型產品優秀的。

    高端主板通常有大面積的散熱片,就如黃金圣斗士的圣衣覆蓋面比起白銀、青銅這些低端貨多一樣,散熱片多,能夠更進一步保證系統的穩定性。主板上發熱最大的是CPU供電、PCH橋芯片以及nvme 高速M.2 SSD,因此這些地方都是需要重點保護的。

    從覆蓋面積而言,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覆蓋的就是上述三個重點區域,其中CPU供電散熱有著專業的導熱墊片,效率更加高。

    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具備三條nvme 高速M.2插槽,其中最靠近CPU的一條還是PCI-E 4.0 4X規格,這對于經常需要大數據、超多素材讀寫的設計師來說非常重要。

    要知道,傳統的機械硬盤,頂天就是200-220MB/s的傳輸速度,SATA3接口SSD極限就是520-550MB/S的傳輸速度,而PCI-E 3.0的高速M.2 SSD可以達到2000-3300MB/s左右,速度一口氣提升到四倍以上,若是最新的PCI-E 4.0,現在最高速的可以達到7000MB/S,相當于SATA3 SSD的十倍速度。機械硬盤的三十五倍速度。

    要知道,平面設計師,經常單一一個PSD文檔需要4GB以上,而視頻設計師,4K視頻的容量已經非常驚人,以后全面進入8K時代,容量就更加飆升了。爆炸性的容量增長就需要爆炸性的速度才能維系,要不,讀個素材就要轉20分鐘,什么設計靈感都耗掉了。

    硬盤要快要大容量,內存就更是如此。畢竟專業設計軟件占用的內存非常多,而且多數的設計師都是好幾個軟件開著隨時調用的。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具備四條內存槽,支持最大128GB內存,最高可以支持5300Mhz高頻的內存。

    建議設計師購買DDR4 3200內存,對于整機運行速度有一定幫助,而預算不需要增加太多。DDR4 4000級別內存,對于超大型游戲來說幫助更多,設計師還是先容量后速度更加合適。

    今年確實不是入手高端顯卡的好時機,畢竟游戲玩家和設計師都無法跟幣爺比富。超高收入的設計師還是可以直接考慮專業顯卡的,不過最好咨詢清楚,到底和你主打軟件相關程度再做決定。畢竟,就是可以加速Premiere的專業顯卡也不是所有操作都能加速的。

    建議考慮4GB顯存以上,十代以后的N卡,完整的CUDA加速,對于設計工作最常用的回放、放大、轉碼都能提高不少的效率。當然了,條件允許的話,8GB顯存以上的N卡更加合適。

    不過,中高端顯卡的長度和散熱都不是省心的,而且重量增加是必然的。因此現在不少高素質主板上面都有針對于顯卡槽的合金裝甲一類的保護措施。一方面在物理上保護顯卡與主板的PCB,另一方面能夠增強顯卡供電,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也不例外。

    受限于十一代酷睿的限制,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同樣也是第一條顯卡槽才有完整的PCI-E 4.0協議(需要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支持)。

    設計師經常需要導入超大容量的外部素材,對于工作項目也需要進行頻繁的備份。以前,USB3.0的時代,經常有設計師拆機直接插SATA3線備份到機械硬盤。不過機械硬盤的速度也就是200MB/s,還是太慢了。

    其實USB3.0的理論速度也能達到480MB/S,實際使用中也能在430-450MB/s速度并不弱,當然了,這需要配合PSSD(移動固態硬盤)使用。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自帶的接口非常有意思,兩個USB3.2 Gen2 10Gbps已經非常強悍,讀寫速度能夠接近1000MB/s,而最新的USB3.2 Gen2X2 20Gbps可以達到2000MB/s 也配備上了。USB3.2 Gen2X2 20Gbps的接口,對于用CEexpress卡拍攝的設計師來說,這才是完整釋放2000MB/s速度的好幫手。

    專業顯示器篇:

    一說到專業顯示器,不少人就扯美日的品牌。誠然,美日大品牌,確實做專業顯示器在前,形成了不錯的口碑。然而,真正的美日專業顯示器都是萬元級別,那些來路不明,沒有保修或者入門級的,根本達不到專業水準。至于打算借個紅蜘蛛回來校正一下顏色,就妄想雜牌三無產品變鳳凰,那是貼吧大神的妄想。

    專業設計就應該使用專業的設備,說到專業顯示器,不得不提到明基。當然了,相信很多游戲玩家都知道明基電競館、明基電競裝備,但是明基在專業顯示器上面的發展也是非常好。

    明基 PD2705Q 27寸2K顯示器,屬于明基PD專業設計顯示器系列產品,支持100% sRGB/Rec.709色域,具備潘通國際色彩認證。

    設計師是一個泛稱,可以分為平面、動畫、CAD、3D、視頻等多個領域,以前還有不少專業搞Flash動畫的大神,那些也是量大錢多的好活計。

    針對不同類型設計師,配置sRGB、動畫、CAD、低藍光的護眼模式以及兼容Mac系統的M-book色彩模式,這對于專業人士來說,自然是一機多用,事半功倍。

    因此,專業顯示器最重要是色準,其次就是對于多種專業模式的支持。明基 PD2705Q顯示器的色準值△E≤3,而實際上往往能達到<1的水準,品質很高。和MacBook放下一起,色彩趨近于一致,妥妥地生產力。

    不少專業設計師都是996工作者,甚至習慣了把工作隨身帶著。明基 PD2705Q有一個獨特的功能,方便設計師工作,就是65WType C反向充電功能,高速辦公的同時省了各種接線的煩惱。除了符合當下趨勢的Type C,PD2705Q還配備了HDMI、DP等多種接口,無論是主機、ipad、筆記本,甚至是游戲機,都能快速而便利地接上顯示器,不用擔心適配問題。

    作為專業顯示器,高度、角度調節自然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新媒體,豎屏設計也是經常用到的,支持旋轉升降的明基PD2705Q是很好地選擇。

    散熱與機電篇:

    高性能主機當然離不開好的供電和散熱,供電方面我采用了額定850W功率金牌全模組的鑫谷GP950G,基本上是RTX3080TI都淡定,畢竟專業軟件又不支持SLI,更需要超頻,額定850W已經頂天了。電源不是光看額定功率的,80plus金牌認證、全模組,這些都是硬核好東西。前者電源轉換率高,節能環保;后者能夠方便走線,給我們主機有更好的風道,同樣能夠保證散熱和整機的穩定性。

    散熱方面,我選用了240水冷排。現在的CPU基本上都是走向于多核多線程,尤其是對于Intel這種使用祖傳14nm技術的CPU,散熱工作當然需要做得更加好。

    鑫谷冰封240是一款240規格水冷,支持ARGB幻彩燈效的散熱器,適用于AMD、Intel雙平臺。

    采用了柔軟而耐用的水冷管,方便走線,也安全。水冷排的做工也很不錯,用料挺好的。

    水冷頭同樣支持ARGB幻彩燈效,整機的效果非常炫酷。

    總結:

    先來看看最終配置單:

    CPU:Intel i7 11700K

    散熱器:鑫谷冰封240

    主板: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

    內存:威剛 DDR4 3200燈條 16GBX4

    硬盤:WD SN750 1TB

    顯卡:待定

    電源:鑫谷Gp950

    機箱:鑫谷開元T1

    顯示器:明基 PD2705Q 27英寸2K顯示器

    整體來說,這樣的配置并不是貼吧大神那種往貴里堆的概念。

    在一線品牌里面,微星的用料和穩定性都有不錯的口碑,新一代的Z590主板,也是與時并進把WiFi6E、USB3.2 Gen2X2 20Gbps這些新功能加上,明基PD系列專業顯示器,色彩展現效果不錯,價格也親民實在。

    主要是從設計師工作剛需上面出發,追求高性能的同時,優先考慮到穩定性、散熱,以及色彩給力的專業顯示器。從價格而言,和主流的高端游戲主機相差不遠,并沒有貿然采用那種萬元級別的龐然大物,更加貼近設計師的需求。不好意思,設計師本質也是打工人,而且比起一般的打工人更加勞心勞力。

    著數碼相機的不斷升級換代,像素不斷提升,RAW格式“電子底片”的文件也越來越大,在后期處理時對電腦的配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就位大家推薦一套入門級PS后期配置,價格4500元左右,配備了Intel四核處理器,16G DDR4內存,GTX 1650顯卡以及27寸廣色域顯示器,對于一般攝影愛好者來說絕對夠用了!

    i3 9100f處理器+華碩H310M主板套裝 ¥849

    Intel i3 9100f是一款性價比非常高的四核處理器,基礎頻率3.6G,睿頻能達到4.2G,對于一般后期處理來說足夠了,搭配主板的套裝也就850元左右。

    技嘉GeForce GTX 1650 OC 風神 ¥1049

    顯卡選擇了千元級的GTX 1650,4G GDDR5顯存,對于平面設計類后期應用也足以勝任了。

    飛利浦 27英寸 原廠LGD-IPS 2K屏 廣色域131%sRGB ¥1298

    對于后期修圖來說,顯示器是非常關鍵的配置,廣色域顯示器可以更好地還原色彩,2K分辨率可以為攝影師提供更大地工作空間。

    芝奇(G.SKILL)8GB DDR4 2666頻率 ¥199*2

    兩條8GB DDR4內存,組成16G雙通道,在容量和速度上是性價比最高的組合。

    金士頓 240GB SSD固態硬盤 SATA3.0 ¥269

    240G固態硬盤用來作為系統盤,安裝操作系統和必要軟件,可有效提高軟件的運行速度。

    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藍盤 2TB SATA6Gb/s 256MB ¥379

    現在的數碼相片文件越來越大,配一塊機械硬盤作為存儲盤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2TB~4TB容量的硬盤性價比都不錯,大家個可以根據需要選配。


    400W電源+機箱 ¥300

    以上配置搭配一款400W電源綽綽有余,再選一款自己喜歡的機箱,一共大概300元左右就能搞定。

    羅技(Logitech)MK275 鍵鼠套裝 ¥109

    最后再配上一套百元左右的無線鍵鼠套裝就OK啦!


    這套配置總價大概4500元左右,性價比非常高,不用擔心高配置貶值太快的問題,配備了Intel四核處理器,16G內存,4G GDDR5顯存的GTX1650顯卡,還有最關鍵的2K廣色域顯示器,應付日常修圖后期工作性能綽綽有余。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