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之間,Evernote(印象筆記)這款應用已經走過了十余年的歲月,也成為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筆記工具。憑借著自己跨平臺的應用程序、強大的網頁剪藏插件和簡單易上手的整理方式,印象筆記深受歡迎,很多人用它來做知識管理、旅程規劃、會議記錄、個人日記等用途,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
如果你還沒有接觸過印象筆記這款應用,或者在使用的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疑惑,那么不妨跟隨著我的步伐,從頭到尾來學習一下印象筆記的使用技巧,完成從入門到精進的過程,讓印象筆記更好地為你所用。
入門
印象筆記最大的優勢體現在三個地方:1. 連接一切,即所有你能看到和聽到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印象筆記;2. 搜索一切,即所有印象筆記里存在的內容都可以被搜索;3. 歷史版本、Office 和圖片深度掃描、PDF 編輯器和以備不時之需的演示功能等其他功能。
了解了印象筆記的優勢后,接下來就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印象筆記。
第一步,信息錄入。剛開始用印象筆記需要把握的一個錄入原則是不怕做加法,可以大膽把認為有用的信息全部放進去。你不妨先為自己的興趣(或者工作)建立一個筆記本。如果近期有旅游計劃,可以把網上搜集到的攻略、制訂的行程安排和路途見聞存到印象筆記;如果剛好在健身,可以把查到的健身知識、自己的健身感悟和幾個月的健身效果存到印象筆記;如果迷上了一款游戲,也可以把游戲攻略、通關心得以及最重要的那些勝利截圖存到印象筆記。
第二步,筆記整理。如果信息錄入要不怕做加法,那筆記整理的原則就是學會做減法。在入門部分,最關鍵的地方在于正確理解「筆記本」和「標簽」,而搜索是印象筆記進階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步,知識輸出。如果你有一條整理好的筆記需要導出, macOS 客戶端可以在筆記內鼠標右鍵選擇「轉化筆記為PDF」,Windows 客戶端可以從菜單欄選擇「文件」再點擊「另存為PDF」。
也許你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發現印象筆記有一個略顯臃腫的客戶端,因為隨著功能的迭代,印象筆記包含的功能越來越多,給不少人帶來了困惑。那么,如何給印象筆記瘦身,帶來更輕量的使用體驗呢?
首先,你可以通過隱藏側邊欄和簡化筆記格式來找回更簡單的界面。
側邊欄隱藏前后對比
簡化筆記樣式前后對比
其次,如果你用的是國內版的印象筆記,你可以試著使用「Markdown」標記語法。簡化界面之后,我們再來學一點使用的編輯操作。印象筆記里有不少的快捷鍵,也有借鑒自 Markdown 的標記符號,能夠給我們更快捷的編輯體驗,包括了添加待辦事項、多級列表、添加鏈接、插入代碼框等。
模版
我們平時寫年度總結、做 PPT 和宣傳海報,如果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模板,稍加修改可能就能直接使用,這要要比從 0 到 1 省出不知多少成本。
通過信息化的工具實現無紙化辦公以后,對信息的復用就更加方便快捷啦。隨著對流程和經驗的固化,逐漸形成自己以及整個團隊的模板,并將其作為標準化、流程化的基礎,還可以輔助新人培訓,把模板打造成重要的知識資產,幫助你和團隊更加穩定地發揮。
下面,我來推薦一些好用的模版:
會議記錄模板:開會是所有職場人士幾乎每天都要面對的工作,但是有相當程度的人,特別是剛入職場的小白,每次開會就是隨手敲幾個關鍵詞,事后不要說分享給與會領導和同事,過幾天,連自己都看不明白。所以第一個模板,給大家分享一個官方出品的會議紀要模板:鏈接,幫助大家提升開會的效率。
聽課模版:你和學霸的距離可能只差一個記筆記的好方法。我在高中的時候就看到身邊的學霸小伙伴在用奇奇怪怪的方法記筆記,而我那時候只知道單純地把老師黑板的內容原文 copy 到自己的本子上,直到上了大學我才知道那個奇怪的方法叫:康奈爾筆記法。
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做聽課筆記、閱讀筆記、學習筆記,在這個不得不終身學習的時代,即使你離開了學校,我也建議花點時間學會這種優秀的筆記方法。
這里給出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的 模板,供大家參考。
時間管理相關模板:我雖然主張用專業的工具,類似 Todoist、OmniFocus 等工具管理任務和時間,但是不得不承認,身邊總有些牛人,用紙筆和印象筆記也把每一天過得效率爆棚。所以,放下執念,在這里也推薦我很喜歡的一個 GTD 踐行者鄒小強老師制作的 模板,里面包含番茄工作法、年度目標、時間日志等模板,供大家選擇。
日記模板:我非常推崇記日記,也已經在印象筆記和 Day One 堅持了好幾年,每天寫日記的時候,是我一天最放松的時刻,也幫助我度過最艱難的時光。我始終覺得如何記日記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偏好,但是如果你希望開始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又不知道已開始寫什么,可以看看張永錫老師提供的 晨間日記模板,不過,我仍然覺得,寫日記這件事,模板只是一個參考,不要被模板過多的約束,逐漸創造屬于你自己的日記模板。
中國版特供功能
今年開始,印象筆記從 Evernote 母公司獨立出來后就開始開發自己的獨占功能,比如說思維導圖、Markdown、清單等。
在 Win 10 系統中,當按下快捷鍵 Win+W 的時候,就會自動調用出 Win 10 系統自帶的便簽出來。那么象廠出品的便簽憑什么能夠超越系統自帶的便簽,成為我的心頭好呢?印象筆記的桌面便簽是與印象筆記互連互通的,這其實是我最滿意的一點。
便簽的第一行自動成為筆記的標題,便簽整體作為一條筆記的內容出現。當你在便簽中做了修改之后,會自動同步到筆記中;反之亦然。這種聯動意味著便簽中的知識不是一些「死知識」,它可以在印象筆記中被搜索到,它可以被檢索到,可以利用起來。
「清單」,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印象筆記集成了一個簡單的提醒事項應用。通過一個個列表,它可以對任務進行分類。使用過程中,支持滑動快捷手勢操作。它可以設置到期時間,這一點有點像印象筆記自帶的待辦任務「 check list 」。
作者通過三種類型的場景,為你提供一種思路。透過場景來看清單與任務列表 check list 的區別,來幫助你在面對不同的場景時,找到一種更切合自身選擇。
關聯閱讀:寸有所長,我如何選擇「清單」與「check list」的應用場景
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筆記提供三種模式,分別是
編輯預覽模式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見即所得」,只能在編輯模式中才能通過工具欄呼出,三種模式的切換方式如下:
日常應用
除了最常見的知識管理,我們還可以用印象筆記來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些有趣的例子吧。
@也談錢 用印象筆記來做投資筆記,他覺得,任何人只要理財其實都有必要記錄投資筆記。投資筆記不一定是要看起來高大上的行業分析、產業評估,也可以簡簡單單的記錄自己買了哪些基金,為什么購買,打算怎么買,這也是投資筆記。
經過幾年的折騰和試用遷移各種筆記應用,他最終還是回歸了用戶最廣的印象筆記,一直使用至今。對他而言印象筆記的不可替代主要源于這幾個方面:
@沙沙的 用印象筆記來整理收集生活日常的收據、說明書、保修卡、用戶手冊。每買一樣家中的物品,把收據、說明書和用戶手冊(網上一般可以下載到電子版)、保修卡等存成一條筆記,對于大件的電器,在筆記里還可記錄當時購買的人聯系方式,安裝人的聯系方式等一些關鍵信息。
除此之外,他還用印象筆記來記錄日常生活固定的流程。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有固定的流程,需要帶固定的資料,也許要做的這件事的次數不是很多,所以當每次需要做的時候可能會忘記流程或者所需要的資料,你只能重新再去查再去打電話咨詢。對于這樣的比較固定流程的事情,第一次辦這件事的時候,他把辦事的流程,所需要的資料記錄下來,放在一個筆記中,方便每次使用。
思考與重構
用了一段時間印象筆記后,有沒有覺得自己的知識庫慢慢地變得有些混亂?也許你需要像 @曹將 一樣,停下來對自己的筆記系統做一次梳理。
第一步,構建索引系統。索引系統建立的目的,是方便后續搜索。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可以考慮兩條腿走路:一,針對特定主題建立文件夾;二,同時制定一套標簽系統,獨立于文件夾體系。
第二步,知識分類。有了底層的邏輯后,我們需要回答下一個問題:哪些東西值得保存?在自己看來,需要保存的信息包括六類:
第三步,迭代筆記。人總是在成長,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之前覺得重要的內容,時過境遷感覺不過如此。所以,每過一段時間,有必要對內容進行二次篩選。比如在 PPT 這一塊,原來有一個文件夾,叫做「模版制作」,但積累一年后,發現并不是每個都有含金量,但又不舍得刪掉。怎么辦?曹將將現在感覺有價值的內容(主要是素材),騰挪到新的文件夾「我的素材」,之后就重點在這里面更新即可。
家有沒有遇到過“老朋友很久沒見過,重新見面后發現對方變化非常大”的情況呢?小雷前段時間就重逢了一位多年未見面的“老朋友”,時過境遷,這位老朋友不僅“樣貌體態”大改,就連名字都變了。但憑借極具辨識度的“大象側臉”和標志性的一抹綠色,我依舊能認出來它還是之前那個“永遠不會忘記”的筆記軟件。
沒錯,這里說的是著名筆記軟件“印象筆記”。
自2018年印象筆記與美國Evernote公司拆分為兩家獨立實體后,印象筆記就已經成為了一家植根于中國的獨立運營的科技企業。這也使得印象筆記可以不受Evernote被收購的影響,繼續扎根中國互聯網,為國內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換句話說,這頭“大象”依舊是那個值得大家信賴的筆記軟件,這也印證了印象筆記一個古老的口號:大象不會忘記。
那么專注于國內市場的印象筆記又為國內用戶帶來了什么“優勢”呢?首選,本地服務器大幅縮短了用戶筆記同步所需的時間,微信收藏導入等功能也更方便國內用戶的使用。另外,印象筆記可以針對國內用戶的需求,開發出更適合國內用戶的智能硬件產品,比如印象智能錄音筆EverREC Pro,以及今年6月正式發布的智能墨水屏硬件產品——印象智能本EverPAPER。
簡單來說,EverPAPER是一款采用10.3英寸E-ink屏幕、Wacom電磁筆方案、支持手寫實時轉文本和云同步的墨水屏智能本。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從產品初始化后輸入法的組件來看,EverPAPER采用的是Android操作系統,EverPAPER中內置的微信讀書也能從另一個角度佐證這一點。但由于EverPAPER采用的是深度定制化的Android系統,在E-ink屏幕用未經優化的Android軟件體驗“不言而喻”,EverPAPER也將產品重心放到了手寫和閱讀上,大家把它當成一個智能筆記本來用就可以了。
而事實上,EverPAPER作為一個“電子”紙質筆記本用起來也確實很合適。10.3英寸墨水屏沒有背光也沒有頻閃,閱讀體驗就和平時書寫的紙張沒有差異。1872×1404的分辨率和226PPI的像素密度也超越了大多數的印刷品。別忘了EverPAPER不需要像OLED手機那樣合并像素顯示文字,在觀感上文字也更加銳利。
說到屏幕這里多說一句,盡管EverPAPER用的是墨水屏,但這塊墨水屏的刷新率可遠遠超過大家熟悉的Kindle墨水屏閱讀器,這塊刷新率“高達”50Hz的墨水屏同時也支持多種不同的刷新模式,可以根據當前顯示的內容主動調節刷新率。
除了看起來像一張更高清的紙之外,EverPAPER拿起來也比一般的紙質筆記本要纖薄。4.65mm的厚度也就和10張73g的A4類似,415g的重量也比常見的平板電腦要輕不少。當然了,這個重量比起一沓紙還是重,但如果你真的把EverPAPER 32GB存儲空間里的筆記全部打印下來,EverPAPER肯定是更輕薄的選擇。
既然EverPAPER叫印象智能本,那很顯然它想取代的是那些傳統的紙質筆記本。而在小雷過去一周的體驗中,EverPAPER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在某些時候甚至比小雷過去一直使用的iPad Pro+Apple Pencil的組合還要好用。
首先,EverPAPER配備的手寫筆是Wacom電磁筆,4096級壓力感應可以在文件中還原手寫的真實筆觸。受墨水屏刷新率的限制,EverPAPER的筆記沒辦法像iPad Pro那樣以高刷新率實現字跡跟手。但只要你不是用EverPAPER來玩音游,針對正常的書寫場景來說,EverPAPER已經足夠跟手了。
另外,EverPAPER玻璃屏加定制類紙膜的設計也讓EverPAPER的書寫體驗遠遠超過貼了類紙膜的iPad Pro。一般的類紙膜只能通過表面磨砂工藝還原出紙的“掛筆”感,但改變不了玻璃本身堅硬的手感。改用硅膠筆尖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筆觸過硬的手感,但因為改變了筆尖的厚度,所以會影響筆尖的精準度。
但EverPAPER的方案就沒這個困擾了:定制類紙膜+電磁筆的方案不僅可以精確還原紙面書寫的細微阻力,同時還能還原出真實紙張書寫時“紙面下壓”的手感。從結果來看,因為EverPAPER的書寫手感確實和紙面書寫非常相似,可以“用力寫字”,因此書寫出來的字跡也比單純戳玻璃時要好看,不會像寫粉筆字那樣“無處用力”。
但如果你的字像小雷一樣東扭西歪,EverPAPER當然也支持中英文手寫轉文本的功能。你只管手寫,只要抬手馬上轉換成文本,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寫的筆記只有自己看得懂了。較為可惜的是,EverPAPER并未向國內同行那樣提供語音轉文字的功能。
不過根據小雷的經驗,手寫識別的方案雖然做不到語音轉文字方案那么便捷,但由于AI不再需要猜測你想說的是哪一個字,因此在處理專有名詞、生僻字或中英文混合的情況時,手寫轉文本的方案的準確性會更高。
剛才說過,EverPAPER采用的是Android操作系統,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在EverPAPER的電子墨水屏玩原神。為了保證整體續航,EverPAPER采用的Android系統經過了專門的定制化。從好的方面看,EverPAPER在印象筆記自家功能的整合上做的就非常不錯,筆記、標簽甚至連印象筆記App中飽受好評的模版也全數支持,如果是印象筆記的老用戶對EverPAPER一定不會陌生。
除了原生的印象筆記支持外,EverPAPER也內置了專為電子墨水屏定制的微信讀書,不僅操作“極速”,對墨水屏的翻頁策略也更為友好。但就像剛剛提到的那樣,EverPAPER的本職工作其實是一個“智能本”,而且考慮到EverPAPER背后專業工具的屬性,印象筆記并沒有開放第三方軟件的安裝,這樣的做法其實限制了它使用第三方筆記的可能。如果你是一個GoodNote或別的筆記軟件的忠實用戶,改用EverPAPER在一開始可能會有些不適應。
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印象筆記生態的忠實用戶,那印象筆記作為一個智能本,相信可以為你帶來軟硬件高度協同的出色體驗。
這也是我認為EverPAPER是一個目標用戶高度專一的智能硬件的原因。它不像iPad那樣進可玩游戲可記筆記,由始至終EverPAPER的作用都非常簡單:他就是一個“用不完”而且“永遠不會忘記”的紙質筆記本。如果說iPad是一把“萬用”的中式刀,那EverPAPER在我看來就像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
在批評者看來,EverPAPER的作用非常單一,就是一個售價2399元的“紙質筆記本”,而兩千四的預算拿去買真正的紙質筆記本可以輕輕松松寫個好幾年。
但對EverPAPER的目標用戶來說,EverPAPER輕薄的機身和云同步的特性不僅降低了隨身攜帶大量紙質文件的煩惱,同時也不會意外損失珍貴的筆記內容。沒錯,在iPad上下載一個印象筆記App也能實現類似的效果,但無論在書寫手感,便攜還是續航上,專注于筆記的EverPAPER顯然都更為出色。
從這個角度看,EverPAPER也確實兌現了印象筆記當時的“諾言”:做一張不會“忘記”的紙。
記越來越多之后的,我慢慢把它們都搬到了印象筆記中統一管理。盡管這頭大象已經數度減肥,但如果你習慣了 Drafts、nvALT 等超輕量的筆記工具,或者喜歡 Markdown 語法的簡練,可能還是受不了印象筆記的厚重。
這篇文章將從界面和操作兩個角度,幫助你把桌面版印象筆記打造成輕量級筆記工具,享受更純粹的筆記體驗。
注:本文以 macOS 版為例,其中部分技巧 Windows 版本也通用。
我把電腦換成 12 寸的 MacBook 后,屏幕空間變得狹窄起來,印象筆記的側邊欄開始顯得有些礙事。如果你也不喜歡它,可以于側邊欄上雙擊你正在編輯的筆記,這條筆記就會從印象筆記的主頁面中「彈」出來,變成單獨的一個窗口,非常干凈:
側邊欄隱藏前后對比
新窗口中仍然保留了一些常用工具的按鈕,即使你記不住快捷鍵,也可以直接點選加粗、列表、清單等常用功能。
小技巧:隱藏側邊欄后如何快速打開筆記
在把側邊欄「隱藏」之后,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怎樣打開筆記。其實有一個比點擊側邊欄中的縮略圖更快的方法,那就是快捷鍵?Command - J。按下這組快捷鍵,我們就會看到一個類似 Spotlight 的搜索框,輸入筆記或筆記本的關鍵詞就能快速搜到目標:
快速搜索
在學會這個快捷鍵后,我已經不再依靠側邊欄去翻找筆記,只要輸入幾個關鍵詞就能在十幾個筆記本里里面找到想要的筆記,非常快速。
印象筆記支持富文本,不過有時我們可能只需要一個樸素的界面,那么只需打開「頂部菜單欄 - 格式 - 格式簡單化」,或者用快捷鍵?Shift - ?Command - F,就能一鍵將筆記的樣式去除。
簡化筆記樣式前后對比
如果你還覺得這樣不夠簡潔,或者打算在印象筆記里直接使用 Markdown 符號,那么可以勾選「頂部菜單欄 - 格式 - 設為純文本」。
簡化界面之后,我們再來學一點使用的編輯操作。印象筆記里有不少的快捷鍵,也有借鑒自 Markdown 的標記符號,能夠給我們更快捷的編輯體驗。
有的用戶會拿印象筆記來記錄任務清單或者愿望清單。點一次「待辦事項」的按鈕還好,點多次就不方便了,不過我們可以記一下快捷鍵?Shift - ?Command - T,它能讓用戶直接創建待辦事項:
創建待辦事項
你可以和創建待辦事項一樣使用快捷鍵來創建列表,但是印象筆記提供了更快的兩種方式:
輸入 - 后回車建立一個無序列表(-后面帶空格)
輸入 1. 后回車建立一個有序列表
這種標記符號的用法借鑒自 Markdown,但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印象筆記支持多級嵌套,只要按一下 ?Tab
就可以把一條列表項「降級」,創建一個二級列表:
調整列表層級
在我的筆記本中,法律相關內容占了很大篇幅,記這些知識時最麻煩的就是層級多,動不動就得展開兩三級的列表,而用這個小技巧就能比較快地組織出一份層級清晰的筆記。
層級鮮明的筆記
Byword、Ulysses 等 Markdown 編輯器都預設了 ?Command - K 快捷鍵,能夠快速插入鏈接,其實印象筆記里也有這個功能,快捷鍵同樣是 ?Command - K。
當然,印象筆記里插入的是超鏈接,看到文本變藍后,我們直接點擊它就能打開網頁。
除了記錄人文學科的內容,我也習慣拿印象筆記收集一些代碼片段。印象筆記也提供了代碼框的功能,可以把代碼妥善記錄在內。代碼框曾經是一個內測功能,現在所有用戶都能使用,但是藏得比較深,想添加一個代碼框的話,需要輸入3 個 ` 號然后按下回車:
對了,由于印象筆記支持富文本,你也可以把帶有高亮顯示的代碼放進代碼框,讓它們的語法結構看起來更清晰。
代碼高亮效果
印象筆記的功能并不止于本文提到的部分,但是想要快速提升編輯體驗的話,學會這些技巧是見效最快的。不論你是想嘗試一下不同用法的老用戶,還是面對一大堆功能菜單無從下手下手的新人,都希望本文能給你一些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