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夏乙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AI芯片哪家強?
在調查研究了全球100多家企業后,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發布了2018年度全球AI芯片公司排行榜。
在這份榜單上,英偉達排名第一。
這份報告也特別提到了英偉達豐富的產品線,包括用于數據中心的Volta GPU架構,自動駕駛平臺NVIDIA DRIVE PX,DGX-1等等。
英特爾、IBM、Google、蘋果、AMD、ARM、高通、三星、恩智浦等公司位列2-10名。
在Top24的榜單排行中,共有七家中國公司入圍。
華為(海思)位列這份榜單的第12位。
聯發科(MediaTek)排名第14位。
Imagination排名第15位。
瑞芯微(Rockchip)排名第20位。
芯原(Verisilcon)排名第21位。
寒武紀(Cambricon)排名第23位。
地平線(Horizon)排名第24位。
據介紹,這份一線AI芯片組排行榜包括提供AI芯片組軟硬件的公司。
所謂AI芯片組產品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神經網絡處理器(NNP)、專用集成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加速器等等。
以及針對邊緣處理和設備的芯片組,云計算使用的服務器,針對機器視覺和自動駕駛平臺的設備等。還包括AI的計算框架、訓練平臺等。
這七家入圍的中國公司,有些公眾很熟悉,有些相對低調。
我們先介紹幾家相對低調一些的公司。
其中,Imagination原本是一家英國芯片企業,曾經是蘋果公司的GPU供應商。去年9月,中國資本Canyon Bridge出資5.5億英鎊將其收購。
目前,Imagination公司CEO已由李力游出任,李力游此前曾任展訊的董事長,后展訊被紫光收購,李力游出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
2017年9月,Imagination推出了面向人工智能應用的硬件IP產品PowerVR Series2NX NNA 神經網絡加速器。
瑞芯微(Rockchip)成立于2001年,主要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通訊平板,電視機頂盒、車載導航、IoT物聯網等產品提供芯片解決方案。
據介紹,瑞芯微是一家做ARM應用處理器的公司,靠復讀機和MP3/MP4芯片起家。今年一月,瑞芯微發布首款AI處理器RK3399Pro,NPU運算性能達2.4TOPs。
去年7月,瑞芯微創業板IPO未能過會,一度引發關注。
芯原(Verisilcon)也成立于2001年,自身定位是一家芯片設計平臺即服務(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SiPaaS)提供商。
去年5月,芯原推出一款面向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應用的處理器VIP8000,可以直接導入由Caffe和TensorFlow等框架生成的神經網絡。恩智浦的旗艦應用處理器i.MX 8上也采用了芯原的視覺圖形處理器。
2015年,芯原還收購了美國嵌入式圖形處理器(GPU)設計商圖芯技術(Vivante)。
芯原創始人戴偉民曾出任美國Celestry公司(2002年被Cadence并購)董事長兼CTO。
而華為、聯發科、地平線這些公司,大家相對比較熟悉,或者量子位也有過不少報道,在這里不多贅言。
特別提一下,昨天寒武紀發布了最新的產品。
這也是兩款早已經在路線圖上公布過的產品。首先是寒武紀1M,這家公司的第三代機器學習專用芯片。1M使用TSMC 7nm工藝生產,其8位運算效能比達5Tops/watt(每瓦 5 萬億次運算)。
另外就是云端AI芯片MLU 100。這款芯片采用寒武紀MLUv01架構和TSMC 16nm工藝。在平衡模式(主頻 1Ghz)和高性能模式(1.3GHz)主頻下,其等效理論峰值速度則分別可以達到128萬億次定點運算/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對應功耗為80w/110w。
最后,講一個國外的芯片巨頭。
開頭的榜單上,英特爾攜收購來的Mobileye、Nervana、Movidius,排在第二名。
“僅次于英偉達”,對這家稱霸芯片業數十年的巨頭來說,可算不上什么值得夸耀的成就。
站在AI時代路口,英特爾其實已經很努力了。
這家巨頭在數據中心芯片市場占據著90%的份額,這幾年,數據中心所處理的計算任務隨著人工智能興起而逐漸改變,英偉達成了時代寵兒,英特爾深感地位岌岌可危。
于是,英特爾一路都在買“AI入場券”。從2015年收購的FPGA公司Altera,到后來的Nervana,再到2017年為押注無人車買下的Mobileye,都是英特爾下的重注。
在英特爾負責人工智能產品的Naveen Rao在接受The Information采訪時說,英特爾崛起的PC時代“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世界。而從今以后,應用空間已經改變。我們現在在數據中心處理的,是IoT、自動駕駛等各種各樣的事情”。
不止買買買,英特爾內部也一直在為AI做準備。據說,英特爾內部的每個事業部,都曾經有過自己的AI項目。
這種狀況到2016年英特爾收購Nervana才有了改變,Nervana CEO Rao隨著公司加入這家巨頭,負責一個專門的人工智能產品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ducts Group)。
在Rao看來,英特爾這20個月以來最大的轉變,就是全心全意地擁抱了加速芯片,接受了更廣泛的芯片類型。
換句話說,就是不再一心專注于改進通用處理器CPU,也開始考慮專用于特定計算任務的加速芯片,以及用于自動駕駛等專門場景的芯片。
英特爾開發AI芯片的進度依然令人擔憂。2016年收購Nervana后,本來說要2017年上半年發布的神經網絡處理器10月才推出了“早期版本”,之后就再也沒有了消息。
而AI芯片這個領域,不僅創業公司林立,各大互聯網公司也已經全部殺了進來。
— 完 —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據最新披露的財報,韓國三星電子首次超越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成為新的全球芯片行業霸主。此前英特爾已經占據全球芯片收入冠軍寶座長達24年。
英特爾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8億美元,同比增長9%,運營利潤38億美元。相比之下,三星電子的半導體業務部門上季營業收入約為157億美元,運營利潤達71億美元。此前在第一季度,三星電子半導體業務的運營利潤已經超過英特爾,但收入超過后者尚屬首次。
行業分析師預計,由于內存芯片供應短缺的情況持續,三星電子至少在今年底之前有望一直維持龍頭地位。
三星電子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為手表生產芯片,近年來在NAND和DRAM兩大內存芯片市場上逐漸取得主導地位。今年以來,全球內存芯片需求上漲導致價格飆升,令三星電子業績顯著受益。據行業追蹤機構DRAMeXchange的數據,過去一年NAND現貨價格上漲了50%,DRAM價格上漲115%。
半導體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總裁麥克林恩表示,三星電子排名超過英特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者贏得的市場份額超過后者丟掉的份額。一年之前,英特爾的全年半導體銷售收入比三星要高出25%。
過去一年三星電子股價上漲55%,英特爾股價持平。從市值來看,英特爾目前市值約為1660億美元,三星電子市值則超過2800億美元。
中國證券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能智芯出品
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芯片行業也被帶起飛了,當然也不是每一家都能被帶起來的。
2024年全球半導體芯片公司市值排名,英偉達已經超出了芯片行業所有的同行,完全被帶飛起來了。
01 英偉達(NVIDIA):芯片一哥
● 市值:1.7萬億美元
● 營收:269.7億美元
● 利潤:43.7億美元
芝能評論:英偉達在GPU領域的卓越表現使其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導者,創新的GPU技術為AI計算做出了巨大貢獻,也享受了絕對的市值領先。
02 臺積電(TSMC)
● 市值:6161億美元
● 營收:759億美元
● 利潤:340億美元
芝能評論: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的制程技術一直是行業的標桿,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隨著英偉達帶飛起AI芯片領域,臺積電也是制造芯片領域最大的受益者。
03 博通(Broadcom)
● 市值:5819億美元
● 營收:358億美元
● 利潤:140億美元
芝能評論:博通作為一家綜合性技術公司,在通信和半導體領域有著強大的業務表現,市值也反映了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AI芯片對于博通來說,更多圍繞網絡連接方面的處理,也是間接受益。
04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 市值:3726億美元
● 營收:2453億美元
● 利潤:352億美元
芝能評論:作為三星集團的一部分,三星電子在多個領域都有強大的業務,包括半導體,這里最大的問題是,芯片制造方面和臺積電在努力追趕,HBM上和SK海力士在打來打去。
05 阿斯麥(ASML)
● 市值:3545億美元
● 營收:222.5億美元
● 利潤:59.1億美元
芝能評論:阿斯麥作為光刻機制造商在半導體生產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市值反映了其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重要性。在全球芯片需求不斷提升下,各個區域都想要牢靠的芯片制造基地。
06 超微半導體(AMD)
● 市值:2815億美元
芝能評論:作為CPU和GPU行業的重要參與者,超威半導體的市值反映了其在這兩個領域的競爭力。誰想到現在超過了老大哥英特爾,當然廉價的GPU和AI算卡還是殺手锏。
07 英特爾(Intel)
● 市值:1808億美元
● 營收:630.5億美元
● 利潤:80.17億美元
芝能評論: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之一,落伍了,也在不斷適應市場變化。芯片制造行不行還不知道,在服務器領域節節敗退。
08 高通(Qualcomm)
● 市值:1608億美元
● 營收:358.2億美元
● 利潤:73.4億美元
芝能評論:作為全球最大的無線通信芯片提供商之一,高通在移動通信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手機銷量下降,對于高通影響很大,隨著邊緣AI興起,有望雄起的。
09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 市值:1445億美元
● 營收:200.3億美元
● 利潤:87億美元
芝能評論:德州儀器在模擬和數字半導體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市值反映了其在電子元件市場中的重要性。當然半導體還在去庫存階段,TI這邊主打一哥穩定。
10 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 市值:1423億美元
芝能評論:作為硅谷的一家公司,應用材料公司在半導體制造過程中提供關鍵的材料和設備,其市值反映了其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沒說的,還是有卡位的作用。
小結:半導體領域,和我們已有的的認知變得不一樣,智能化和AI改變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