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守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守川文化”)董事長鐘川告訴36 氪,大文娛行業已經很久沒有這么出圈的內容產品了,“所有的點一下都聚焦到了黑神話悟空。”
因為跟游戲科學聯名推出《黑神話:悟空》實體收藏版禮盒,鐘川和他的團隊,強烈感受到市場的熱情:單套售價 1998 元,限量1 萬份,上線僅一分鐘便宣告售罄。其中的藏家還包括小米 CEO 雷軍,就在 8 月27 日,他在微博曬出該款產品。
守川文化 INART 與《黑神話:悟空》聯名人偶手辦
在這款游戲走紅之前,多數人對杭州守川這家公司所致甚少,他們的名號僅限于收藏愛好者圈。但現如今,他們也一下子成為網友口中的“天命人”。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36 氪近期跟守川文化的創始團隊聊了聊。
守川文化成立于 2013 年底,最早是由幾個熱愛美術、影視的合伙人搭伙,以工作室的形式做游戲和影視的外包,以及美術培訓教育。2018 年,守川文化迎來了成立以來的最大一次轉變,業務整體向人偶手辦轉型。
這種轉變跟鐘川的個人愛好有關,作為一位收藏迷,從 2013年剛開始創業,他便開始收藏各種電影、游戲衍生品的人偶雕塑,但買多了以后發現,一些收藏品的工藝很難達到自己的期望,并萌生了自己做的想法。
在 2018 年,鐘川拉著幾位合伙人一起研究,他們做的首個人偶雕塑,選擇了粉絲向的洛基,主要的考慮是,“這個角色亦正亦邪、男性女性都很喜歡,性格特點非常飽滿。”彼時,十周年的漫威火爆全網,留下了諸多歷史時刻,包括刷屏的漫威英雄全家福,以及《復聯3》的上映。
做出的這款 1:1 洛基胸像后,鐘川把它發到了網上,迅速引起巨大關注度,甚至吸引了漫威官方的關注。漫威副總裁C.B. Cebulski親自找上門,問他們是否感興趣漫威的版權。橄欖枝就這么遞了過來。
在 2018 年拿到迪士尼漫威的授權后,守川文化2019年又拿到華納兄弟影業的授權,包括 DC、指環王、霍比特人、哈利波特等優秀 IP,由此,守川文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all in 電影游戲衍生品,聚焦雕塑和可動人偶產品方向。
如今,守川文化旗下有兩個廠牌,一是QueenStudios,成立于2018 年,主要做不可動雕塑,面向高端潮流收藏愛好者,產品整體客單價在 2 萬左右,最貴的雕塑達到 50 萬元;一是 INART, 2022 年下半年成立,產品為可動人偶手辦,尺寸為1:6 的比例,客單價在 2500 元-3500 元左右。
通過高端線QueenStudios的前期探索,守川文化積累了一系列核心研發技術,包括植發技術、玻璃眼球技術、皮膚技術、涂裝技術等,而后面推出的廠牌 INART,可以說是守川文化的產品“降維打擊”,INART 做的第一款作品小丑人偶手辦,同樣大獲成功,而此次跟黑神話悟空的聯名,也是守川文化可動人偶技術在國產 3A 大作上的集中體現。
同在游戲圈,守川文化的聯合創始人劉卓跟游戲科學的聯合創始人楊奇認識多年。但真正產生交集,還是游戲科學在 2020 年發布的那條刷屏的首支“招聘”視頻,彼時雙方初步碰了一下合作可行性,但因為游戲還在開發早期,合作也就擱置。在2022 年,當悟空的造型確定后,合作正式推進。
“楊老師給們看了悟空的所有套裝,2D、3D 都有,也征求了我們的意見,”守川文化聯合創始人劉卓告訴 36 氪,起初他們基于對產品的理解,優先選了經典的虎皮裙造型,“拋開這套游戲體系和背景,玩家肯定知道他是悟空。”但把設計做出來后,發現相對于整個游戲來說,這套形象服裝有些簡單,對于守川文化來說,技術層面可以施展拳腳的空間也不大。
最終,虎皮裙造型被淘汰,轉而用了最終上市的這款悟空形象,既有豐富的游戲人物細節,也有明顯的悟空辨識度。當然,這款人偶手辦的制作難度并不低。
劉卓告訴 36 氪,由于需要量產開模,不能做太多層次的發絲,但是視覺上又不能看起來是“一坨”,需要有人物的層次感,他們為此做了悟空胸口毛發的雕刻。服裝就更加明顯,在原有的黑色布衣基礎上,還有道袍、串著佛珠的毛皮斜肩,以及雙層肩胛、綠色絲線等等。
聯名產品圖
“就算是我們正常人穿的套服,最少要量身定做,才能保證它不臃腫,但如果把比例縮小到1:6,新的挑戰就是,既要看起來不臃腫,還要人偶能活動起來。”劉卓說,這次跟游戲科學合作下來最大的收獲是,從內部開始優化整個的制作全流程,“1 萬套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嚴峻的事,既然選擇了定制化的路線,就是有門檻和壁壘。”
劉卓說,哪怕是純手工藝,也需要想辦法把它做成工業化流程,這對團隊的協同有很高要求,“2024 年,我們INART 的產線有特別大的改觀,今年出貨量也比去年至少翻了一番。”
《黑神話:悟空》的爆火,讓一部分人興奮雀躍,感慨國產 3A游戲開始進入發展的春天。而在 2018 年,守川文化正經歷類似的時刻。
彼時,泡泡瑪特還沒有上市,收藏級的人偶手辦市場,也尚處于初期階段,國內類似的品牌公司并不多,且多數是新成立沒幾年,而在日本、歐美甚至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已經誕生了短則十余年、長則大幾十年的公司,相較之下,國內的收藏人偶手辦產業仍是剛起步階段。
跟游戲科學的合作,是守川文化第一次跟國內 IP 合作。在這之前,他們合作的多是歐美經典影視 IP,這自然是文化軟實力影響力的顯現,也需要經營方對IP的長期打磨。
“漫威在 2008 年以前瀕臨倒閉,迪士尼運營后,從 08 年第一部鋼鐵俠,到 2018 年的《復聯 3》,整整 10 年才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在鐘川看來,國內現在也有很多很好的 IP,但不是第一部火爆了,IP 就立住了,“IP 一定要陪伴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成長,才能根深蒂固在人的心里。”
一個好的文化IP,類似雕塑人偶等衍生品的產業鏈價值空間巨大。鐘川說,參考歐美市場,衍生品市場份額占比可以占到 7 成左右,電影票房、游戲收入、音樂、圖書等加一塊,可能只有 30%。
業務的發展背后,守川文化的融資進程較為順利,在 2020年拿到 A 輪融資,此后 2021 年完成 B 輪融資。但疫情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消費受到直接影響,而雕塑和人偶手辦這類精神消費,市場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
在疫情前,守川文化聚焦本土市場,但從 2023 年下半年開始,守川文化的方向開始側重出海和全球化業務,包括美國、東南亞、澳洲、歐洲等市場。
品牌矩陣的打造,以及上游供應鏈的強化,也是他們接下來發力的重點。“短期沒有融資的需求,因為資金量是夠的,明年可能會考慮融資。”鐘川說。
接下來還會跟游戲科學繼續合作,“我們已經準備了很多內容,”劉卓告訴 36 氪,此外,守川文化也在探索跟國內的電影類 IP進行合作。除了影視、游戲 IP,他們還在近期延伸到音樂圈,簽約了邁克爾杰克遜版權方,未來還計劃向體育領域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甚至年齡層,對于 IP 的喜好不盡相同。守川文化的做法是,多個項目并行研發,并會通過參展、粉絲線下聚會等形式做市場調研,了解不同市場的IP 和角色偏好。
守川文化曾在 Facebook 發起過一個關于不同年代最受歡迎的影視作品/角色的調研,票選出的一個結果顯示,90 年代最受歡迎的是《終結者》、李小龍。而他們近期去美國做市場調研發現,最受歡迎的美劇是《黑袍糾察隊》,而這部劇在國內反而不溫不火。基于前述的調研結果,他們會針對不同地區開發不同的潮流衍生品。
“IP的持續性跟影響力,才是一個IP最重要的靈魂,它是否能持續伴隨一代人或者幾代人的成長,這是極其重要的。”鐘川說,守川文化前期起步,是以歐美 IP 為主,但未來隨著國內文化產業的繁榮,國漫也會占到很大比例。
他從小迷戀計算機科學,18 歲保送清華計算機系,師從中國唯一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大學期間 17 科滿分、學分績積三年排名第一,創造了計算機系歷史最高 GPA 的傳奇,后攻讀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在微軟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32 歲斬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他就是代表姚班實力的傳說——鬲(gé)融。
從小愛思考 父母引導孩子學有所成
鬲融生于 1986 年,從小生活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鬲紅民和母親劉俊英都是理工類大學畢業,特別注重孩子文化教育的培養。
年幼時的鬲融,經常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天上的星星為什么發光、水中的魚兒為什么會游泳……見孩子對這些事情感興趣,鬲紅民夫婦就帶孩子去北京天文館、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方,讓他盡情地參觀,一次沒看夠再去第二次。
鬲紅民、劉俊英把他們的這些做法總結為讓孩子“長見識”。“長見識”活動不但促進了鬲融對新知識的渴望度,而且培養了他愛思考的習慣。
回想起童年,鬲融說:“我的父母非常開明,平時對我也沒有太多要求,還是比較寬松的”。正是因為父母懂得怎樣從興趣入手引導孩子學有所長,鬲融才能在同齡人尚不知計算機為何物時,拿到打開這個神奇世界的“鑰匙”。
癡迷于計算機科學 大多數知識靠自學
鬲融對計算機的興趣最早是母親劉俊英發現的。鬲融上小學的時候,課余時間經常去媽媽的工作單位玩。那時電腦還不是很普及,單位里只有一臺蘋果機,鬲融只要一到單位就纏著媽媽帶他去有電腦的辦公室。他對電腦著了迷,在電腦前一坐下來就像生了根。
媽媽單位懂電腦的那位同事也很喜歡這個有靈氣的孩子,對鬲融有問必答,媽媽劉俊英發現鬲融對電腦知識接受地特別快,一方面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又在思考怎樣把這個興趣發展成孩子的特長。
小學六年級開始,鬲融正式跟隨專業老師學習電腦,當時父母給他買了一部學習機,半年多后,隨著鬲融所學知識的深化,學習機已不夠用了,他們又花 6000 多元為他買來一臺電腦。
當時鬲融父親電腦水平要比鬲融高,爺倆經常互相切磋,鬲融在信息學方面長進很快。有一次,鬲紅民買了一本有關“C 語言”的書籍準備學習,但感覺挺繁瑣的,便置之一旁。可沒多久,發現兒子正在認真地讀那本書,一問,兒子把上面的內容差不多全搞明白了。
鬲融的計算機知識,大多數都是他利用假期自學的。每次放寒暑假前,鬲融的父母都關心地問鬲融假期想研究些什么,隨后帶孩子到書店里轉一轉,選上一本或幾本。
全年雷打不動學習 小“電腦迷”終成信息學高手
從高中起,鬲融就開始參加全國性的計算機競賽。2002-2004 年,連續兩屆獲得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金牌。2004 年,鬲融入選國家代表隊,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 16 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中榮獲國際金牌。(當時參賽的其他三名隊員分別是:樓天城、胡偉棟、栗師)
鬲融(左一)
鬲融一戰成名,很多人都說他是個天才,高中班主任魯子順說:“這個孩子的智商非常高,很多東西一看就懂,一點就透,老師們課上講的內容他早就已經會了,但他聽課永遠是班里最認真的,最虛心的。”
鬲融的教練、唐山一中的王學紅老師認為,智力因素是鬲融取得成績的一個方面,非智力因素在他的成功中起的作用更重要。她說:“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鬲融自律性極強,就像一個鐘擺,一年 365 天雷打不動堅持學習。”有一件事給王老師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為了準備最后階段國家隊的選拔賽,鬲融選擇不再跟班上課,并將他的學習地點改到了學校的一間信息教室,教練不在的時候教室里只有他一個人。雖然不再有嚴格的作息時間限制,但鬲融從不遲到早退,他堅持和正常上課時一樣每天早晨 7 點到校練習,放學的鈴聲響起才離校。每天面對網絡,做題、了解信息。
在學校很用功,在家里也是如此。鬲融從小就培養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雷打不動,而且學起來注意力特別集中。
在進入省隊后不久的一次冬令營測試中,鬲融發現其他營員講的很多問題自己根本聽不懂。當時鬲融很“上火”,但他并沒有因此氣餒,而是奮起直追。冬令營結束后不久,正趕上“非典”,學校休課。那段日子,鬲融足不出戶,捧著父親給他買來的英文版《算法導論》潛心研讀,每天做題。返校后,他的進步令老師大為驚訝。
17 科滿分 學分績積三年排名第一 計算機系歷史最高 GPA
因為突出的信息學競賽成績,鬲融獲得清華大學的保送資格,并于 2005 年成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首屆 30 余名學生之一。
進入清華大學后,鬲融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與日俱增,在清華讀書期間,鬲融和他的同學組成的三人團隊,在 ACM-ICPC 亞洲賽區贏得第一名后,又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榮獲國際亞軍。
提到 ACM,很多人想起了樓教主,那個連續十年 TopCoder 中國排名第一、兩度獲得百度之星總冠軍、兩度 Google 全球編程挑戰賽冠軍的樓天城。
但在當時的姚班,鬲融的光輝同樣奪目。17 科滿分、學分績積三年排名第一、計算機系歷史最高 GPA,作為樓天城的同班同學,鬲融學習成績始終是全年級第一,而教主只能屈居第二至第六。
鬲融認為,學習主要是靠興趣,但是也要做好平時的每件事情。“我從來不會撬課或者是遲到,這是我的原則。”
雖然學習成績突出,但鬲融也會遇到自己的攔路虎——體育。“別的科目不用費太大的力氣,但是體育就不一樣了。”從小,體育考核就是鬲融的“難題”,剛剛來到清華的時候,面對 3000 米和引體向上考核,他一度感到力不從心。
后來在同學們的鼓勵下,鬲融每天堅持鍛煉,直到攻克這個“碉堡”。
“在體育上的進步讓我收獲了很多。首先培養了自信,本來我以為就算再怎么練,也不會有很大的進步,然而后來我發現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再有就是養成了很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從大二開始我就參加了系排球隊直到現在,所以身體素質比以前好多了,清華的這種重視體育的傳統我覺得特別好。”即便是面對最力不從心的事情,鬲融也會全力攻克它。
2008 年,鬲融從清華大學畢業,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讀博,最初研究的方向是計算機科學近似算法,后來轉到理論機器學習方向。獲得博士學位之后,他在微軟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從 2015 年開始,在美國杜克大學任教。2019 年,鬲融榮獲由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頒發的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斯隆研究獎,旨在向物理學、化學和數學領域的“早期職業科學家和學者提供支持和認可”,后陸續增加了神經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斯隆獎舉世矚目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許多獲得“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先有斯隆獎殊榮。
此次鬲融憑非凸優化研究成果獲此殊榮。他的研究領域為理論計算機科學和機器學習,其研究有三個主要課題:表示學習(Representation Learning)、非凸優化(Non-convex Optimization)以及張量分解(Tensor Decompositions)。
“目前,從事計算機科學應用方向研究的人才很多,但理論研究的人才相對較少。我希望做好理論研究,為應用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鬲融說。
結語
盡管鬲融的研究走在人工智能全球 Top 競技最前沿,并且已經受到權威獎項的認可,但他依然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也許是因為他喜歡隱士的生活,也許科研人員的專注不應該被暴露于輿論之中,但他的成長故事,值得每一位父母解讀;他對信息學的熱情和自律的習慣,值得每一位同學學習。
縱觀鬲融的成長軌跡,他能夠取得一番成就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當然,鬲融在計算機方面有一定的天賦,但他勤奮自律、肯動腦肯付出才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各位信息學學習者,365 天雷打不動學習,你能做到嗎?
聲明: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侵刪。
我爸爸是鋼鐵俠……”那時才7歲的樂樂開心地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分享這個秘密。
“你騙人,怎么可能啊……”小朋友們都不相信。樂樂很傷心,直到那一天。
三年前的一天,爸爸突然來到幼兒園,變成鋼鐵俠來為樂樂“撐腰”了。他穿著閃耀的紅金相間的盔甲,一伸手手掌會發光,一碰按鈕,帥氣的面罩會自動開合。
整個幼兒園轟動了,“鋼鐵俠來啦!鋼鐵俠來啦!”孩子們驚呼著從各個教室里奔涌而出,幾乎每個班的孩子和老師都來和鋼鐵俠合影。樂樂滿臉抑制不住的興奮與驕傲,她向每個人熱情介紹:看,這是我爸爸,爸爸真的是鋼鐵俠!
在34歲的杭州人包國健心里,這是一段讓他驕傲的經歷。他穿著這套親手制作的鋼鐵俠盔甲,成了讓女兒引以為傲的超級英雄。現在他又在打造新版鋼鐵俠。
△包國健和他手工打造的第一套鋼鐵俠盔甲模型
300多個零部件手工打磨拼接
這套鋼鐵俠盔甲被原型設計師點贊
毫無疑問,包國健是一位骨灰級漫威迷。2008年,《鋼鐵俠》上映,從此包國健成了鋼鐵俠的鐵桿粉。
2013年,包國健無意間在網上看到有漫威粉絲自制漫威模型。美術專業出身,又是某機器人公司的建模師,包國健瞬間產生了“也許我也可以”的想法,并且開始上手研究。
包國健的目標,是制作一套按照自己身形定制的鋼鐵俠盔甲模型。
購置好各種材料,包國健開始實踐了。
半夜三更躲在廁所里,偷偷地給自己臉上貼石膏繃帶做頭部翻模。“那時候是瞞著老婆的,把自己裹得跟木乃伊一樣,差點透不過氣來。”翻模后,通過雕刻,逐漸刻畫出鋼鐵頭盔的形狀。再用硅膠做出模具,用樹脂進行翻模。在毛坯模型上打磨、拋光、上漆,第一個鋼鐵俠頭盔就這么搗鼓出來了。
△包國健手工打造的第一套鋼鐵俠盔甲模型
此后,包國健手工制作出一個又一個部件。為了兼顧角色原型的比例和自己的身材,他還在模型的腳部設計了20多厘米的高跟鞋。“這套裝備還真的只有當時的我能穿上,因為腳部空間完全是按照我腳部的骨骼結構定制的。”
2年時間里,包國健一共打造了300多個零部件,最后拼裝完成了一套型號為“Mark17”的鋼鐵俠盔甲模型。
有意思的是,包國健穿著這身自制的鋼鐵俠盔甲,前往鋼鐵俠原型設計師Ryan Meinerding在上海舉辦的簽售會現場,不僅引發粉絲們圍觀,而且還獲得了鋼鐵俠原型設計師的贊賞和親筆簽名。
不足10㎡的工作室里
誕生了一個又一個超級英雄道具
“以前住在老房子里,條件艱苦,做模型噴漆,得戴著防毒面具跑到閣樓里吹著風扇做。后來搬到現在的房子,特地給自己留了個小空間做工作室。”昨天,錢報記者特地拜訪了包國健在杭州九堡的家。相信所有漫威迷走到這里,都會欣喜若狂吧。
不足10平方米的小小工作室里,陳列著各種超級英雄道具模型。
最令人稱羨的就是包國健親手打造的MARK17鋼鐵俠盔甲模型。在模型旁邊的櫥窗里,還有各種不同版本的鋼鐵俠頭盔。想讓包國健再試穿一下這套帥氣的鋼鐵俠盔甲,他笑著擺擺手,“現在穿不進去啦,這是根據當年的身材量身定制的,現在胖了好多,肚子出來了,連臉都胖了。”
△包國健手工打造的第一套鋼鐵俠盔甲模型
工作室另外的櫥窗里,那些平時只能在大銀幕上看到的人物,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其身影:蜘蛛俠、禿鷲面具模型、美國隊長最新款盾牌模型……都是包國健這些年的精心之作。
工作室里最醒目的是3臺3D打印機。“全手工做完第一套盔甲模型后,家用3D打印機開始普及,我馬上就買了,現在只需要在電腦上建模,3D打印機就能根據你提供的數據打印出模型,而且用玉米桔梗提取物作為材料,環保安全,方便太多了。”有了3D打印機,包國健的模型事業更加順風順水。
△包國健自己設計打造的噴漆工作臺
這不,鋼鐵俠盔甲旁邊,又多了一件半成品盔甲。原來這是包國健正在打造的型號為“MARK46”的鋼鐵俠盔甲模型,也是目前他最心儀的。“新版本我增加了很多新設計,盡量還原原版,比如面具遙控開合、手臂導彈開合、胸甲開合等等,而且很多關節部位都做了活動設計。”
△正在打造中的型號為“MARK46”的鋼鐵俠盔甲模型半成品
包國健說,打造這些模型特別費時費力,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包國健的妻子高菲是他的大學同學,兩人當初都學美術。“特別癡迷啊,不過現在都是在孩子們睡著后再去工作室搗鼓的,這是自己的愛好,況且還能陪著孩子們一塊玩,挺好的。”
別人家的玩具是買的
我的超級酷炫玩具都是爸爸做的
被各種模型填滿的小小工作室也成了孩子們的最愛。自從老爸成功變身鋼鐵俠,女兒樂樂、兒子可可都對這個小房間充滿無限好奇。
“爸爸,我要戴鋼鐵俠面具。”“爸爸,我的蜘蛛俠呢!”在包國健的熏陶下,兩個孩子也成了漫威迷,只是他們似乎更愛蜘蛛俠。
于是,包國健特地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了蜘蛛俠面具模型、可愛的蜘蛛俠造型小徽章,還有各種超級英雄的腰帶手掌等模型道具,“只要他們開心,我就有了動力。”
△包國健為孩子們親手打造的各種玩具
“和孩子們一起玩是最讓我快樂的事情。”包國健說兩個孩子現在不僅成了漫威迷,而且還因此結交到了許多朋友。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他心里別提有多安慰了。
瞧,這個可愛的爸爸最近又接到了一項新任務——兒子說,想要一套兒童版鋼鐵俠盔甲。哇,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