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電腦小白對電腦不是很了解,在購買電腦時擔心被坑,會糾結:去哪里買?是淘寶京東、還是實體店?買什么樣的電腦更好?會不會被坑等等。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關注【裝機查館】每天分享,科普,解答各種大家想知道的電腦知識。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科普一下,相信聽完這次分析,再買電腦的時候邏輯一定會更加清晰。
如果你需要親身體驗,(就像買衣服一樣感受一下合不合身),去線下買。
正常情況下是可以買到一臺不是很坑的電腦,但線下變數太多!大多數沒有經驗的消費者都很容易被下面的套路坑,
商家慣用套路:
(1)商家說你的電腦系統損壞啊之類的理由,要求你加幾百給你安裝正版系統;
(2)商家用談好的這款電腦沒有貨,推薦你一臺(偽)配置“更好”,價格更低的電腦;
(3)故意引導你購買一些i7標志的上代,甚至上上代CPU的機器,由于這些機器換代后外觀變化很小,小白很容易上當;
如果你是去線上買,又是毫無經驗的萌新,就去京東自營、天貓品牌官方店、各大品牌的官網。
售后問題不用擔心,實體店和網上都是相同的,都支持全國聯保。
品牌推薦:
一線品牌:聯想、戴爾、惠普、華碩等
二線品牌:小米、華為、機械、神舟等,推薦去京東自營購買,京東健全的售后可以彌補二線品牌不如一線的缺陷。
對于電腦小白來說,在購買電腦之前需要先確定自身對電腦的需求,如:用途、性能、價位等。你是辦公還是游戲,是簡單刷劇聊天還是視頻剪輯建模這種類型的。
購買時,電腦的外觀、配置、品牌、建議提前做一下簡單的功課。貨幣三家選擇一個靠譜的,價格相對實惠的。具體技巧如下:
一、同價位,組裝機好過品牌機
同等價格的情況下,品牌機性能一般是比不上組裝機的。品牌機多在外觀,組裝機多在性能,組裝機外觀也可以根據自身審美搭配。
組裝機在以前,總是給人一種山寨,不穩定的感覺。認為由不同廠家的電腦配件組合起來的,兼容性和穩定性肯定不如品牌機好,還是品牌機有大品牌撐著,購買和使用也安心。
其實這里我想說的是,市面上的品牌機,不管是哪一家的,只要你是個人買家去買,大部分都是智商稅。但實際上,對于電腦一點不懂的小白來說,雖然選擇品牌機交了智商稅,但是圖了一個心安。
你可以這樣理解,所謂品牌機,就是一些計算機組裝大廠組裝的機器,畢竟電腦是由CPU,主板,內存,硬盤,機箱,電源,散熱組成的,如果你要玩游戲的話,那么我們在給這個電腦加一個顯卡,不管你是品牌機還是組裝機,你都逃不過CPU是一個獨立的配件的問題,既然處理器是獨立的配件,那么品牌機也就逃不過一個大型組裝廠組裝的電腦。
二、品牌機的缺點:低配高價
品牌機最重要的一個點,也是我們交智商稅最多的一個點就是低配高價。
有人可能覺得不認可,很多人買什么都喜歡墊墊重量,按照重量來估算產品的價值(比如我媽這一代人買手機,還是認為手機越重越好)。
其實按照重量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越重的機箱,說明機箱用料越好,也可能機箱里面的配件很好,但是在品牌機這里沒有的,品牌機為了追求穩定性,基本上把能省的東西都給省掉了。
舉個例子:
一臺相同價格的電腦,組裝的電腦可以上到8G內存以及更好的顯卡加上固態,但是在品牌機這里只有4G加上1T或者500G的機械。
比如我以前就收到了臺惠普的品牌機,處理器是I3-6100,主板是H110,然后內存4G,機械500G,就這樣一臺電腦,當時銷售的價格應該在在3899元,要知道那已經是H110出來的時間了,3899元的電腦連一個獨顯都沒有。
我還查了一下,這個機器是16年上市的,我們那個時候應該已經用上了1050ti這樣的顯卡了吧,至少750ti那個時候已經成為老卡了吧,結果這個電腦連一個獨顯都不上。
最后給選擇組裝機的小白一些注意事項:
(1)同價位品牌機不如組裝機性能好;
(2)注意電腦部件的頻率、型號、耗電等;
(3)處理器分為AMD和Intel,大部分游戲玩家選擇AMD,超頻等功能稍強、價格便宜、但耗電大,不夠穩定。較少高級玩家喜歡Intel,耗電低、性能強大,價格較高。
(4)顯卡分兩種:NVIDIA型和ATI型,簡稱N卡和A卡,N卡多用與游戲類使用,A卡圖形處理好些。
組裝機需要注意的還有很多,由于篇幅限制,這里不過多介紹,可以自己去網上學習,或者關注我一起學習。
希望本期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家,尤其是電腦小白。
點?贊、收藏、關注,你的一個點贊就是我做講解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領略新潮硬件,分享優秀產品,傳裝機知識,解答電腦問題。這里是【裝機查館】,我們明天再見!
擊上面↑
玩轉電腦
關注鉛錘哥,輕松學電腦
一直都有朋友不認識顯卡的作用,今天還有女學生糾結要不要裝個GTX1060獨立顯卡,而他買電腦就主要是學英語,刷刷微博,做做PPT,裝個GTX1060的顯卡實在是浪費,不止增加功耗還浪費了錢,還不如用這些錢買個更好顯示器。
那么鉛錘哥今天就拋磚引玉,來說說顯卡。
一、什么是顯卡?
專業的說,顯卡又稱為視頻卡、視頻適配器、圖形卡、圖形適配器和顯示適配器等等。它是主機與顯示器之間連接的“橋梁”,作用是控制電腦的圖形輸出,負責將CPU送來的的影象數據處理成顯示器認識的格式,再送到顯示器形成圖象。
概括的說,顯卡就是控制電腦圖象的輸出,大家喜歡與之與視頻掛鉤,其實視頻也是圖片的組合,通過一幀顯示多幅連續的圖片組合成視頻,所以專業的說顯卡就是圖形適配器,大家只要知道顯卡和電腦顯示的畫面有很大的關系即可,鉛錘哥就不多解釋了,以免越說越亂。
其中我們常接觸到的電腦顯示核心主要又分三類,集成顯卡,核心顯卡和獨立顯卡。其中前兩個是非常容易混淆的,而后面主要講獨立顯卡。
集成顯卡:
集成顯卡主要是早期電腦主板上的板載顯卡,集中在北橋芯片中,這類顯卡性能差,放在今天基本只能“亮機”,說白了就是:不能用。并且由于北橋已經被淘汰,如今已很難見到集成顯卡。
核心顯卡:
核心顯卡最初是由intel開創的,集成在CPU中的顯示核心,我們現在常說的intel的i3-i5-i7中,大部分都是有核心顯卡的,而AMD則有一個CPU的系列,名叫APU,該系列CPU具有非常強大的核芯顯卡性能,甚至足以媲美一部分入門獨顯,性價比十分高,最近幾代的intel核顯以及APU已經足夠暢玩LOL、爐石、CF等對配置不高的游戲,甚至絕地求生、守望先鋒等網游在中低畫質下也可以流暢運行,由于核顯是買CPU送的,因此非常適合一些預算不高,也對游戲要求不高的盆友,不過要注意的是,目前的AMD Ryzen系列沒有核顯,只能等新一代Ryzen APU推出或者選購上一代。
獨立顯卡:
獨立顯卡就是我們常說的顯卡了,插在主板PCI-E插槽中,由于較大的空間和電源保證,獨立顯卡能做到很高的性能。而如果你要暢玩3A大作或者VR,3D建模,一塊性能強悍的獨顯也是流暢的保證。在獨立顯卡中有很多重要的指標,例如架構,頻率,顯存,位寬,帶寬,光柵、紋理單元等等。
二、顯卡基本參數
前面提到提到,集成顯卡是集成在主板芯片組,核心顯卡是集成在CPU里,需要從系統內存里占用一部分作為顯存,對CPU和內存性能的影響比較大;
獨立顯卡是作為獨立的板卡存在,具備單獨的顯存,不過對于低端入門獨顯來說,并不一定比集顯的性能要好。這個情況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核顯性能的飛躍。不過較高性能的核顯對應的CPU型號也屬于高端,所以低端獨顯依然存在,用來和低端CPU組合或者作為奸商坑錢的好搭檔。
顯卡的顯示核心被稱為GPU,GPU使顯卡減少了對CPU的依賴,并進行部分CPU的工作,如果說CPU是整個計算機的心臟,那么GPU就是顯卡的心臟。一般來說,衡量GPU工作能力的參數有兩個:流處理器數量和核心工作頻率。
顯存:也被叫做幀緩存,它的作用是用來存儲需要GPU處理過或即將提取的數據,如同計算機的內存一樣,顯存的主要參數有:顯存類型、容量、位寬、頻率,對于某些極端游戲來說,3G顯存可能在1080P下都不夠用,但普遍游戲來說不會出現問題。
PS.例如《絕地求生》我們發現它對于顯存的要求遠遠超過一款面向主流用戶的網游,甚至要超過很多AAA游戲,比如說在1080p分辨率下,即使是中等畫質也會吃掉接近4GB顯存,而如果是想要嘗試極致畫質的話,6GB顯存也只是起步之選。
三、如何從顯卡型號和參數簡單辨別性能的高低
民用顯卡主要包括AMD(原ATI)和NVIDIA(英偉達)兩家。
1.NVIDIA英偉達
英偉達近些年的顯卡命名方式還是比較簡單的,名字構成是
前綴(GT/GTX)+第幾代+市場定位+后綴
例如GTX1050Ti,它的含義中GTX代表極致,也可以理解為游戲級,所以這是一塊游戲顯卡。
前綴一共有GTX > GTS > GT > GF,四種性能由高到低排列,因此如果要購買一塊游戲顯卡,請認準GTX,少個X的GT則為入門級,一般性能較差,GTS和GF在近幾代顯卡不多見,如果有,那多半是老卡了,性能也會比較羸弱。
數字部分:
第一位代表顯卡系列,10代表產品是第10代產品,目前英偉達最新的就是10代,而十代之前的顯卡這兩個數字會變成一個,例如GTX960,就是第九代顯卡,由于新的顯卡上制程和架構的改進,同樣定位的顯卡性能會優于上一代,功耗也會比上一代同性能卡小,所以推薦購買新顯卡。
第二位代表同系列顯卡的高低。50代表它是一塊中端顯卡,一般來說同代顯卡這個數字越大性能就越強,例如GTX1060就要比GTX1050Ti強很多,當然這個數字僅能在同代顯卡中做參照。
最后的后綴有Ti,SE,M,MX,其中Ti為加強版,比不加Ti的版本價格更高,性能也更強,SE為閹割版,性能會有少許減弱,但也是5代及之前較老的顯卡才會有的。m和mx分別為移動版和移動加強版,一般來說同型號Ti(Boost)>無后綴>SE>MX>M。不過到了10代顯卡之后,m和mx的命名方式也消失了,例如筆記本上的GTX1060與桌面版GTX1060性能非常接近,再也沒有以前GTX970m和GTX960不相上下的情況了,因此筆記本顯卡也請認準10代。
按照這個原理,就能分析很多顯卡的定位了,例如GTX1050Ti就是一塊游戲級,第10代,定位中端卡(GTX1050)的加強版,通過后綴也能得知,網上搜的兩款電腦為例:
以上兩臺電腦均為:6G獨顯,且核心硬件參數相似,但顯卡上一個是GTX980Ti,一個是GTX980,總結來說,GTX980Ti>GTX980>GTX980m。
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命名方式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命名,例如GTX Titan系列,它們一般是同代顯卡中的旗艦,性能也是頂尖的,當然價格嘛……不說也知道。
在移動端還有一些MX開頭的命名也比較奇怪,例如MX150,它可不是第一代顯卡,本質是GT1030的馬甲版,擁有接近GTX750Ti的性能,也能勉強算作中端卡,一般用在輕薄本中。
至于專業用途,主要有專業卡Quadro系列和運算卡Tesla系列,前一個與游戲顯卡相近但是提供了用于建模等方面的加速功能,后者則是用于大型計算如深度學習甚至是超算上的,由于普通人很難接觸到,這里也就不細講了。
2.AMD
AMD的命名方式比起英偉達稍微復雜一些,但是梳理之后也是較有規律的。
AMD最新的5代和4代的顯卡前綴均為RX,也可以說是VR級,例如RX580,RX470D。而三代及以前呢,每一代的前綴又分為R9(高端)R7(中端)R5/R3(入門),再早之前便是HD開頭了。
R開頭的顯卡第一位數和英偉達一樣代表顯卡系列,但是AMD的部分顯卡隔代提升并沒有英偉達那么大,甚至目前的RX系列還比不上從前R9開頭的一部分顯卡,例如五代RX系列的RX580性能與英偉達的GTX980接近,但是R9 Fury X卻接近GTX980Ti,同代的雙芯顯卡Pro Duo甚至比肩GTX1080Ti。而HD開頭的第一個數字也是產品代數,但是就比較老了。
第二位代表同系列顯卡的高低端
第三位一般代表同GPU核心代號不同造成的高低端,主要也是看第二位數字大小,比較方法和N卡類似,第三位是最后考慮的因素。而HD開頭的第二個數字代表市場定位,最后兩個數字代表核心完整度,也能代表性能。
AMD顯卡的后綴主要有X2、X、GE、BOOST、XT、PRO、D
其中X2代表這是一塊雙芯顯卡,例如上面提到的Pro Duo以及R9 295X2,一般是同代AMD顯卡中性能最強的,當然之前的英偉達也有雙芯卡,主要是以90結尾的顯卡,例如GTX590以及被冠為戰術核顯卡的GTX690。X代表完整核心GE、BOOST、XT、PRO則一般為該顯卡的加強版,D為閹割版。
舉幾個例子,RX580就是AMD第五代定位高端的顯卡,RX470D代表它是AMD新第四代VR級一塊定位中端并且閹割過的卡,也能推出RX580>RX570>RX470,HD7970是一塊老的HD時代定位高端的完整核心卡,HD7850便是老的HD時代定位中端并且核心被閹割過的顯卡但AMD的顯卡隔代性能不好評判,因此建議大家查看顯卡天梯圖。
顯卡天梯圖是用于比較不同顯卡性能的工具,把顯卡性能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就叫做顯卡天梯,就像排位賽那樣。當按照某一價位選購顯卡時,往往會有好幾種選擇,這時便不妨打開顯卡天梯圖,比較一下幾者的性能。
可以在【玩轉電腦】公眾號發送關鍵字:“天梯圖”
四、選顯卡的步驟
一、看需求,到底只是刷刷微博,日常OFFICE辦公,看看電視還是需要玩游戲,玩VR,還是要用行業專業軟件?先在心中定好期望的性能。
二、看預算,在自己的性能期望之內,需要的顯卡價格是多少?如果錢足夠,考慮英偉達GTX10/RTX20系新卡,或者AMD的RX500系新卡。預算不夠的話可以找二手,因為顯卡的二手殘值率比較低,花較低的價錢可以買到不錯的顯卡,但這里面坑很多,要注意鑒別。
三、看賣家,在自己接受范圍內的顯卡,京東、天貓、淘寶、咸魚,購買時看賣家個人信用、是否認證、店鋪評價、購買人數,如果店鋪的介紹信息非常簡陋,圖片亂貼,介紹文字沒有排版,那有可能是準備隨時跑路的。或者沒有明確的描述,只是放了一大堆顯卡的圖片,并且銷量很少,很新,那有可能是出售礦卡的。
四、到手驗貨,如果是京東自營和天貓旗艦店的,基本可以放心拿回家拆封,但如果是二手卡,建議當著快遞員的面拆封,或者錄制拆封視頻,必要時拒收或者與賣家交涉。
五、上機試驗,注意不要插錯插槽,安裝驅動,用GPU-Z查看顯卡信息并與其他人的圖比對。上機后使用Furmark等烤機軟件進行GPU烤機,查看溫度變化、是否穩定。最簡單的假卡鑒別方法就是跑分,用3D Mark、魯大師等軟件跑分后,拿自己的分數與別人同款顯卡評測分數比對,看是否差距過大。
如果您在電腦選購或者使用上遇到問題,可以點擊下圖向我私人提問哦:
文首發于什么值得買平臺請關注本賬號獲取更多好文,作者:雪峰哥哥
創作立場聲明:本文不建議大家直接效仿,有什么問題可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前言
本文章不適合任何沒有基礎的朋友模仿。因為想撿垃圾不翻車必須有足夠多的經驗和理論基礎。本文只提供思路和詳細選購過程供大家參考
并且此配置是經過使用壽命權衡,并不是一味的為了高跑分而誕生的,因此沒有選用風險太高的二手硬件
前因后果
受到一朋友委托,要求一千元整裝一臺可以直播安卓模擬器,直播lol,并且順帶玩玩主流網游之類的。說實話,這個這個預算并不充裕,因為直播本身對硬件要求較高。
原本已經打算戒掉撿垃圾了,因為自從進了圖吧家里總是莫名其妙多出幾臺電腦,有時候好價撿到一零件就莫名其妙拼出一臺主機來。不過也正是很久不撿垃圾,對于現在的垃圾市場又產生了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就接下了這個差事,看看9012年底一千元究竟能撿到什么垃圾!
經過簡單了解,得知直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畫質較高但對cpu要求較高的的cpu編碼。另一種是畫質一般但效率較高的顯卡編碼。而且intel核顯或者an兩家的中低端顯卡均可。所以對最終結果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要求不高的直播應該可以達成。
大致思路
由于前面說了,許久不撿垃圾,所以起初把目光放在六核或四核高頻e5+單路服務器主板上,但發現我想要的cpu都比較貴,便宜的都是低頻u,這顯然不行。又看看魔改平臺,也并不合適,三件套就要一千元了。魔改只適合裝新機。一番比對后所以目光轉投到二代snb平臺,驚奇的發現曾經的香餑餑e3-12xx系列已經降價到一二百元,搭配百元的6系主板可以做到媲美I7的體驗,所以三件套部分就這么決定了。之后經過搜索數個小時的咸魚搜索,最終敲定了以下配置
那么接下來就開始正文部分吧
附件選購理由
CPU:最終選擇了E3 1270。價格只要220包郵,性價比要比二代i5和e3v2系列高太多。4c8t全核心3.5g的規格無限接近I7 2600,足以超越八代以下I5。
主板:起初想考慮H61,但H61供電普遍縮水,而且只有兩個內存插槽,并且沒有sata3,并且一個二線牌子都要100,一線牌子則更是貴。
所以目光又轉投到品牌機和商用機主板上。品牌機和商用機。經過一番搜尋,找到一塊聯想Q67主板。其實主板費了點勁,問了很多戴爾惠普宏碁的品牌機主板,要么明確表示不支持,要么就是不知道。以下是幾個聊天記錄。這塊主板有著4+1項供電,4內存插槽,以及兩個原生SATA3接口,上e3綽綽有余,并且該有的配置都有,只要108包郵拿下。
其實很多品牌機主板都不支持E3系列處理器,而且BIOS都比較奇葩,自己添加微碼也很麻煩。這塊聯想是Q67商用芯片組,并且原先就屬于個人工作站類型的機器,此外主板賣家親自測試過E3系列CPU,所以放心購買。
不過事后發現這塊主板淘寶有聯想的全新的備件,只要158元。瞬間感覺血虧
多一句嘴,這種品牌機主板一般沒人搞翻新,因為沒意義。而且有些時候確實存在全新備件,等零售品全部過保后,這些全新備件也隨之被清理。我曾經買過一塊來自售后的全新華碩x58,原廠牛皮紙盒還帶質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購買全新
內存:畢竟整體預算不高,而他的需求對內存又較高,所以采用了4*4g內存而不是兩條8G.這樣搭配只要172元,性價比很高。至于品牌,是二線品牌勝創,可不是美國那個圣創雷克哦!是國產的。不過根據這么多年的搞機經驗,內存除了顆粒本身外沒什么技術含量,只要物理硬件沒有損壞,即使是寨條也不容易出問題。在11年那個青澀懵懂的時代,花費120大元壓歲錢購得4G內存條一根,如獲至寶般的安到電腦上,直到多年之后才得知那個“金士頓”大品牌的內存條是寨條 。它至少在我電腦上安穩運行了五年,后期升級換代才賣掉。所以我對內存條要求并不高,不超頻使用只要能正常使用就行,品牌無所謂。以至于我現在主力機還用著1600m超到2133的amd專用寨條。已經安穩使用一年了。
顯卡:顯卡費的勁太多。因為200-300這個預算屬實只有一些弟弟卡。而目前礦卡價格回升,曾經400元的480 8g隨便買,如今一個570 4g都要350大元,480 4g更是要450以上。所以暫時放棄A卡。目光轉投N卡。而N卡這邊收到礦難影響不大,所以價格也是依然感人。950這種卡都能賣到350,而1050居然要到450以上,不愧智商檢測卡。初期把目光鎖定在GTX760上,但了解到760也是和6系一樣是開普勒架構,而新版麥克斯韋只有750ti才是。因此還不如直接上6系,反正是一個架構,終于在同城找到一塊gtx670。200面交拿下
電源:其實撿垃圾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電源不能省,而且還是帶gtx670這種將近200w的顯卡。所以至少需要額定400w以上的電源才可以,由于本人比較青睞一線大牌電源,心理上又神秘加成,所以搜尋范圍自然小了很多。普通消費級電源額定400w以上的基本都在70左右不包郵,說實話有點超預算。又經過一番搜索,找到了這個寶貝
這是惠普z400工作站上的電源,擁有475w的額定輸出功率,雙路12v 18a輸出。臺達代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普通主板無法直接使用。需要改裝使用。但改裝并不難,所以50+10下單,別說帶一個670,就是帶兩個670我估計問題都不大。(事后證明打臉了)
其他硬件沒什么可說的,硬盤是直接購買朋友閑置的,按市場價購買的,不算好價。散熱器本地二手市場淘的,也算正常價。其實整個配置單所有零部件都是正常二手價格,最多顯卡算小小撿漏
外觀展示
等了幾天,配件都陸續到貨了,發一些到貨時的圖片。
CPU:不得不說,買了這么多二手CPU,這是我收到成色最好的一個,幾乎全新,兩邊的耳朵壓痕也非常小
主板:做工和預期的差不多,成色還可以,沒有維修的痕跡
板號是IS6XM,聯想旗下多款個人工作站都有使用這款主板,bios通刷
intel千兆網卡
這個應該是cpu供電芯片
令人舒適的四項供電 而且是這種貼片的八爪mos,每項三顆,半封閉電感,每項兩個固態電容
這個不知道是啥的芯片,內存旁邊
顯卡:樣子看著有些滄桑,但這個AC五熱管散熱器效果真是很不錯。兩個風扇是用軋帶固定的
背面,能明顯感覺到菊花黃了,畢竟七年的老卡了,屬實正常
接口,還算夠用,其中一個dvi可以轉接成vga
兩個疊起來的6Pin供電,還真是奇葩
供電部分賣家改裝的非常用心,都貼上了厚厚的散熱片。普通人改散熱非常容易忽視的一個點就是供電部分。看來這個賣家還是又一定基礎知識的
拆掉散熱器,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mos和電感以及顯存都被貼上了散熱片,給賣家點個贊!
再看看核心。。。其實有邊角被壓碎了 也算自己改裝散熱器的一個通病吧,我自己的顯卡也是這樣,四角全碎。不過這點損傷應該不會影響使用的。
大家能看到壓傷么?上邊兩個角已經禿了
電源拆解
這個電源其實不是標準的atx電源,所以要比普通電源大那么一圈
最要命的是連孔位都不一樣
看看銘牌,額定475w,銅牌認證,臺達代工
額定475w的電源單12v就能輸出到456w,令人汗顏,就是不知道是不是
虛標嫌疑的
魔改電源環節
前面說了,這個電源是不能使用在普通主板上的,需要改裝。這里附上電源的拆解與改裝過程
不太懂電源,拆機圖給大家看看,這個應該是高壓部分
內部比較空曠
主電容
主變壓器
這個小板是什么?DC-DC?5v和3.3v是從這邊出來的
魔改環節
拆解展示結束,現在來開始改裝。
簡單來說需要改動兩個地方
1、把啟動線(綠線)的電平拉高(原裝默認直接短接,所以插電直接啟動)
2、把最后4pin的兩條12v改為正常電源的5v和3.3v
這里先上一張正常24p供電接口定義
而惠普z400電源比較奇葩。它的11、12、23腳為12v,24腳為GND,所以我們需要把12腳和23腳改為3.3v和5v
先量以下23腳,果然是12v。正常電源應該為5v
知道原理就開始改,先找出對應的這兩條線
電烙鐵開高溫焊下來
搞定
準備兩條線或者一條兩芯線準備飛線
其中一頭上好錫
根據輸出線的位置找到主板上3.3v和5v的焊點,開高溫焊上去,要焊牢靠
另一頭就可以接上剛才斷開的黃線了,這里一定要注意電壓,5v和3.3v不能接反,一定要看清楚
然后開始我的祖傳接線大法:先把兩條線插在一起
把電阻的一條腿繞上去,起到固定作用
焊之,錫需要多一點,溫度高一點,避免只焊接外層而造成內層虛焊
另一頭也如法炮制
熱縮管是事先套好的,燒一下,以作絕緣和加固
然后再來改啟動線這部分,其實就是把紫色線和綠色線之間用一個2.2k電阻連起來。由于手頭沒有2.2k電阻,我使用兩個1k電阻串聯使用,一樣的效果
找到綠線和紫線的位置后,擺好位置,避免短路
還是在底下貼上一層絕緣膠布比較保險
然后電阻用熱縮管套起來,萬無一失
至此就改裝完了,安裝之前插裸板測試一下,這是綠線,此時已經有5v電壓了,需要短接才能啟動,證明這個部分改裝成功
測量第23腳,5v正常
測量第12腳,3.3v正常
到此電源完美改裝,可以安裝起來使用了
組裝環節
組裝環節實在沒什么技術含量,而且都是老舊硬件,沒有什么古法理線與rgb加成 這里只上一張最終成品圖 樸實到不能再樸實。撿垃圾就要有撿垃圾該有的亞子!
統統插滿!!!
前面說了這電源不是標準的atx,所以機箱也要魔改 正文中省略了這部分
原裝擋板
顯卡
測試與使用環節
硬件檢測部分
由于我上手時間不長,所以簡單的測試了幾個項目。先來魯大娘
然后是cpuz一張
主板芯片組
簡單跑個分,就和親兄弟2600k默頻比一下把。2600k的tdp更高,因此性能發揮更好
跑分部分
娛樂大師首當其沖
cpu就用象棋簡單測試下把,雖然不能反映游戲性能,但可以反映出cpu 的物理性能
CPU單線程
4線程,就是四核i5水平
aida64緩存測試,這成績很差,畢竟是老平臺了,內存是以1333頻率運行的,品牌機主板無法調節內存頻率和時序,畢竟是從穩定性考慮的,也就不折騰了。夠用水平
CPU與顯卡功耗
8線程,和八代九代i3差不多
單拷cpu功耗,這顆u體質似乎一般,默認電壓太高,主板又無法調節。直接80w撞功耗墻發生降頻,主板也無法調節功耗墻。不過好在問題不大,平時使用很少又場景能達到這種壓力
單烤cpu的實際功耗
顯卡超頻
顯卡這邊就比較有意思了,由于這塊翔升gtx670用的是公版680的pcb,而且改了更好的散熱,所以默頻下非常安靜,烤機不超過65度,加上電源功率富裕,所以讓我產生了有超頻的想法。先來張超頻前的公版參數。這圖是我網上找來的,因為當時沒有保留截圖。翔升的bios其實是要比公版更高的。boost頻率接近1.1g。這時候魯大師跑分9萬2
經過簡單超頻后的成果,這里刷了華碩的bios,因為帶uefi啟動,而且把核心,顯存,以及功耗均作了超頻。其中核心和顯存并不是極限超頻,因為考慮到不是自己用
超頻后分數達到了10w+,成績不錯,但還是不如我的970m(我970m超頻后能到12w)不過這個分數已經可以和1050ti掰掰手腕了,低特效吃個雞啥的應該問題不大
接下來是烤雞圖,aida64和gpuz功耗顯示不一樣,不知道該信哪個,不過結合功率計來看我覺得aida64更加準確。不過這功耗確實厲害,單卡就能到200多w,不過令人驚喜的是這個散熱器非常給力,烤機幾分鐘,溫度才69度,而且兩個風扇只有1900轉,非常安靜,當然也可能是室溫比較冷的緣故。不過這都無所謂了,又這么棒的散熱我才敢超頻嘛。可以看到即使功耗解鎖到220w,依然觸發了功耗墻,核心達不到boost頻率,電壓也才1.1v不到。說明還有超頻空間啊
運行功耗
單烤顯卡的實際功耗
這是空載待機功耗,還說的過去把
這是雙烤功率,留給電源的余量還挺大。沒什么問題
簡單的游戲測試
由于時間問題,只跑了戰地4和lol,我平時把戰地4當作烤機軟件用的。玩過這游戲的都知道,寒霜引擎對于硬件的利用率極高。分辨率是2K,默認中等畫質。幀數基本在80左右,最低幀也遠高于60,非常流暢。不過這畢竟也是2012年的游戲,用2012年的高端硬件運行必須是沒有問題
接下來是lol,只隨便玩了幾局,而且這是只有4G內存情況下運行的。可以看到其實已經爆內存了。2k極高畫質,團戰100幀以上,其他場景140幀以上。綽綽有余
由于時間因素沒有跑更多游戲,以下幾個是用游戲加加自帶的游戲跑分功能測試的,其實這個配置低特效能玩大多數3A大作和所有網游了。尤其像戰地這種資源利用率極高的3A
總結與建議
優點:
1、性能主流夠用,戰個三五年不成問題。
2、價格便宜性價比高。
3、硬件均選二手大品牌,結合自身經驗,穩定性和壽命能夠得到保證。
缺點:
1、不適合普通玩家效仿,需要自行解決的小問題太多。
2、需要魔改的地方太多,浪費時間精力。
3、顯卡功耗較大,老顯卡繞不過去的坎。
在這里我簡單給大家改動以下配置單,改成一個普通玩家可以效仿的配置,同樣的價格也會貴一點
電源,主板,硬盤這幾個易壞部分全部換成全新,并且選用了功率稍小的顯卡,以保證350w電源足夠帶起來,cpu和內存則是二手就好,隨意購買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費了好大勁,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別忘了點贊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