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
為什么電腦鍵盤的按鍵
不是按照ABCDE這樣的順序
而是QWERTY這種亂序??
這鍵盤的布局也太不合理了吧?
如果說QW用到的頻率不高
所以放到了邊上,
那么A、E這些高頻字母
按理說應該放到中間才對
為什么也在邊上呢??
如果按照ABCDE這樣的順序
打字速度明顯會加快許多
首先呢,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
QWERTY鍵盤是1867年
美國人Christopher Latham Scholes
發明的打字機
所以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它的設計是為了輸入英語服務的
不是法語,不是德語,更不是中文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
QWERTY鍵盤的排序
為的就是讓打字的速度變慢
what??
如此反智的操作
技術姐也是第一次見...
別急,
人家可是有原因的
▼
早期的機械打字機
是靠敲擊前方按鍵來驅動背后的撞針
將字母印在紙面上的
如果按照最初的ABCDE順序排列
一旦打字速度變快,
可能還沒等上一個字母撞針歸位
下一個撞針就被抬起
這樣打字機就很容易被相鄰的兩個撞針卡住
發生“ 卡殼 ”
因此,Scholes才決定
將一些會反復出現的字母隔開
這樣打字速度變慢
就不會發生 “ 卡殼 ”現象了
最終在 1867 年,
這個名為QWERT的鍵面體系
便逐漸出現在各種商用打字機設備上
被我們一直沿用至今了
在此之后,
也不是完全沒有人
挑戰過 QWERT 鍵盤的地位
1936年,
美國人August Dvorak
嘗試將高頻字母集中到了一起
設計出了一種高效打字鍵盤
這種鍵盤被稱作Dvorak鍵盤
目前,
世界上最快的英文打字速度
就是在Dvorak鍵盤上創造的
根據吉尼斯世界記錄,
2005年,打字員在Dvorak鍵盤上
連續打字50分鐘
平均每分鐘150個詞
峰值速度為每分鐘212個單詞
但是,
Dvorak鍵盤并沒有被市場所接納
最終還是無法撼動QWERTY鍵盤的地位
畢竟拋棄一個已有的鍵盤體系
去學習另一種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并且人們已經習慣了QWERTY鍵盤
更換其他鍵盤意味著就要更換
我們固有的思維體系習慣
但習慣卻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說,
QWERTY鍵盤就一家獨大
直到今天
擊關注“零食英語”,獲取最實用的英語學習知識。
Enter 回車鍵
Backspace 退格鍵
Shift 上下檔字符換檔鍵
Ctrl 控制鍵
Caps Lock 大小寫字母鎖定鍵
Spacebar 空格鍵
Esc 取消和退出鍵。比如你打開了一個應用程序,當你需要中斷程序運行的話可以按esc中斷
Tab 制表鍵, 向下向右移動一個制表位(默認為8個字符,就是8個空格), 或者跳躍到下一個同類對象。
Alt 是切換鍵, 與其他鍵一起, 切換功能, 很少單獨使用。
Delete 刪除鍵, 刪除所在位置上的字符。
Insert 插入鍵, 用于文本編輯
Home 首鍵, 光標移動到行首
End 尾鍵, 光標移動到行尾
Scroll lock 滾屏鎖定鍵, 按一下熒屏停止滾動
Page up 上翻頁鍵, 向上翻一頁
Page down下翻頁鍵, 向下翻一頁
Print Screen 熒屏打印鍵
你按下Print Screen這個鍵,然后打開,開始-程序-附件-畫圖,按ctrl+V或者菜單-編輯-粘貼,就能看到你的桌面。
Pause/Break 可中止某些程式的執行,特別是 DOS 程式..在還沒進入操作系統之前的DOS界面的自檢顯示的內容,按Pause Break會暫停信息翻滾,之后按任意鍵可以繼續。在WINDOWS下按 WINDOWS標志+Pause/Break可以叫出系統屬性。
▼
最火爆的小練習,已有300人打卡,有你嗎?↓↓↓
每天一篇英文小對話,你敢不敢每天讀一遍,堅持一個月?!
▲
優秀的你,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轉發文章后私信回復:“999”,即可獲得【英語學習資料大禮包】,包括:外教發音教學視頻、地道口語學習資料、語法大全、英文書籍與視頻等。
記得暢玩君小時候接觸到了電腦之后,就開始采用“一指禪”打字法了,從剛開始wasd到后來的qwer,外加噴人的不斷練習,打字速度算是有了點長進。但暢玩君一直都有一個疑問:為什么鍵盤就是qwer這么排列,而不是abcd呢?
難道是因為這樣打字會快一些?還是因為這是外國人發明的,這樣的排列比較適合打英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這個問題。事實上,最早的“鍵盤”出現在17世紀初期,當時還不是用于電腦,而是用于打字機。
打字機上面的鍵盤不同于現在鍵盤,它的每個字母鍵的下面都會有一個桿,每個桿又會連接一個小錘,小錘上面會有對應的字母圖案。只要你一按鍵,力量傳到桿上,便會帶動一根小錘彈出去,打到前面的紙上,就像蓋圖章一樣,把字母一個個地印在紙上。
這第一臺商用的打字機和打字機鍵盤,都是一名叫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的美國人發明的,而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正是abcdefg。不過上線沒多久就反映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影響工作效率。
影響工作效率的原因居然是因為,打!字!太!快!暢玩君在上面也說了,原來的鍵盤是字錘的那種,所以一旦你打字速度過快,就會導致錘錘相撞,緊接著就死機給你看。所以肖爾斯決定對鍵盤進行改進,讓它的打字速度慢下來。
打亂鍵盤順序,改變敲打習慣,無疑是讓速度慢下來的最好方法。肖爾斯研究發現,字母e是26個字母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有超過10%的英語單詞里包含至少一個e,其次是字母t。
他將出現率較高的字母用出現率低的字母隔開,這樣就會減少字錘相碰的概率。可是畢竟這是打字機啊,你要太慢了,用戶也不樂意了。于是肖爾斯將頻率最高的前幾名排在了一列上。
小伙伴們看看自己的鍵盤,前兩名的e、t中間隔著一個r,后面的u、o也是高頻出現的字母。而出現率最低的字母q、z,則被放在了“角落”,他們的出現頻率都不到0.1%。在經過肖爾斯的反復調整與測試之后,終于qwer鍵盤誕生了!
為了改變人們對abcd鍵盤的依賴,他聲稱這是改良過后打字最快的鍵盤。他不僅獲得了打字機模型專利,并且還取得打字機的經營權,qwer鍵盤也被命名為“快蹄鍵盤”。隨著時間的推移,打字機的進化,人們逐漸發現,快蹄鍵盤它其實并不快。
將經常使用的字母間隔開來,光是手指移動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力氣,而且大多數人都擅長使用右手,但使用快蹄鍵盤的結果,卻使左手負擔了57%的工作量,而且兩個小拇指及左無名指都是沒有力氣的手指,卻還要頻繁的使用它們。
于是,后來又出現了多種排列的鍵盤。其中,德沃夏克鍵盤可以讓70%的英語單詞,幾乎不用移動手指的打出來,打字速度超快。
但終究他們還是敗給了快蹄鍵盤,那為啥它沒有人家打字快,還能流傳至今呢?這是因為:路徑依賴。舉個例子,我國的火車軌道寬度是1.435米,那為什么是這個數字呢?那是因為鐵軌是英國人發明的,而最早的火車是用馬車改的,而馬車的輪距就是1.435米。
那里最早的馬車是在古羅馬時代,為了能方便兩匹馬的空間,便有了1.435的輪距,也就是說古羅馬的馬車影響了我國的鐵軌。快蹄鍵盤也是如此,肖爾斯為了讓人們接受他的鍵盤,還開了個培訓班,這讓人們學完之后都有了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鍵盤不是abcd排序的原因,并不是這樣排列打字會快,就是習慣了而已。而且鍵盤的發展史基于英文,所以他們怎么做對中文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