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上方藍色按鈕,即可收聽全文↖記得點贊關注喲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電腦作為我們日常工作和娛樂的重要工具,其性能的提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在電腦的眾多硬件組件中,CPU(中央處理器)無疑是核心所在。然而,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電腦通常只裝一個CPU,而不是像其他硬件如內存或硬盤那樣,可以通過增加數量來提升性能呢?本文將深入解析這個問題,帶你了解多核與多處理器的奧秘。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CPU的工作原理。CPU是電腦中的“大腦”,負責執行各種指令、處理數據和控制其他硬件設備的運行。它的性能高低直接影響到電腦的整體表現。然而,CPU的性能提升并非無限制的,它受到多個因素的制約,如制程技術、架構設計、功耗和散熱等。
在這些因素中,制程技術是決定CPU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制程技術越先進,CPU內部的晶體管數量就越多,從而可以實現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快的運行速度。但是,制程技術的提升并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和時間。此外,隨著制程技術的不斷逼近物理極限,進一步提升性能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另外,功耗和散熱也是限制CPU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隨著CPU性能的提升,其功耗和發熱量也會相應增加。如果功耗和散熱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就會導致CPU過熱、性能下降甚至損壞。因此,在設計CPU時,需要在性能和功耗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面對CPU性能提升的瓶頸,多核技術應運而生。多核技術是指在單個CPU中集成多個核心(Core),每個核心都可以獨立執行指令和處理數據。這樣,通過增加核心數量,就可以在保持功耗和散熱不變的情況下,提升CPU的整體性能。
多核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多核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CPU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當需要處理的任務數量超過CPU的核心數量時,就需要使用多處理器系統(Multi-Processor System)。多處理器系統是指在同一臺電腦上安裝多個CPU,每個CPU都可以獨立工作。
然而,多處理器系統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限制:
綜上所述,雖然多處理器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電腦的性能,但由于其復雜性、通信延遲、功耗和散熱等問題,使得多處理器系統的應用受到限制。相比之下,多核技術可以在保持功耗和散熱不變的情況下提升CPU的性能,并且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和更低的成本。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電腦通常只裝一個CPU,并通過增加核心數量來提升性能。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多處理器系統沒有應用場景。在一些需要處理大量數據或進行復雜計算的高性能計算領域(如科學計算、數據分析、圖像處理等),多處理器系統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普通用戶的日常使用中,一個高性能的多核CPU已經足夠滿足需求了。
2023年底,英特爾發布 新一代酷睿Ultra采用了全新的設計,相比以往英特爾處理器完全不同, 代號為 Meteor Lake, 采用全新Intel 4 ? 7nm制程工藝 ,首款集成的神經網絡處理器(NPU), 部署采用 BGA 封裝的集成式 AI 和圖形處理能力 , 集成英特爾銳炫顯卡 。 從性能的角度來看,CPU部 分的性能變化不是很大,沒有什么提升,單核性能甚至倒退。不過核芯顯卡部分,性能提升非常巨大,例如Ultra 7 155H集 成 Xe Arc GPU 擁有 8 個 Xe 核心,128個 EU 單元,GPU 頻率 2.25GHz,支持光線追蹤、AV1 編碼等先進技術,相比上一代性能直接翻倍,與筆記本GTX 1650 獨顯 都有一戰之力。
下圖附上2024年最新主流消費級CPU天梯圖(移動端筆記本處理器),供大家在選擇CPU處理器時作為參考; 性能統計數據來源: CPU-Z、CINEBENCH R15、R20 等軟件測試(單核性能、多核性能),以及生產力軟件測試和實際游戲幀數體驗 綜合性能排行。
關注持續更新各類CPU顯卡天梯排行榜。
以下關于CPU科普:
CPU定義
CPU(全稱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注釋 中央處理器)作為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CPU是電子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電腦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CPU是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譯碼并執行指令的核心部件。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控制器、運算器,其中還包括高速緩沖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的總線。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就是CPU、內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中央處理器的功效主要為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 (數據引用:百度百科)
CPU性能指標
CPU主頻
所謂CPU的主頻,指的就是時鐘頻率,它直接決定了CPU的性能,可以通過超頻來提高CPU主頻來獲得更高性能。
CPU位數
CPU的位數指的就是處理器能夠一次性計算的浮點數的位數,通常情況下,CPU的位數越高,CPU 進行運算時候的速度就會變得越快。21世紀開始個人電腦使用的CPU一般均為64位,這是因為64位處理器可以處理范圍更大的數據并原生支持更高的內存尋址容量,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CPU的緩存指令集是存儲在CPU內部的,主要指的是能夠對CPU的運算進行指導以及優化的硬程序。一般來講,CPU 的緩存可以分為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和三級緩存,緩存性能直接影響CPU處理性能。部分特殊用途的CPU可能會配備四級緩存。
CPU核心和線程
cpu核心數指的是CPU內核數量,表示一個CPU由多少個核心組成。cpu核心是CPU的重要組成部件,在內核頻率、緩存大小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CPU核心數量越多,CPU的整體性能越強。
線程是程序運行流的最小單元,一個程序是由一個或多個線程組成。源于多任務處理的需要。線程數越多,越有利于同時運行多個程序,因為線程數等同于在某個瞬間CPU能同時并行處理的任務數。
IPC即每個時鐘周期中CPU執行的指令數。IPC代表CPU的設計架構, CPU設計完成后,IPC值將不再更改。CPU性能判斷的標準公式為CPU性能=IPC×頻率。
筆記本CPU?推薦
目前618大促已經過去,加之高考完,準大學生購機需求增加,目前筆記本價格 整體 有所上漲,急著買可以多關注平臺促銷活動再入手。不急的話可以等 Intel 新Ultra 和AMD 9000系 筆記本,目前華碩 銳龍AI 9 HX300系處理器 部分 筆記本 已經發售(目前首發價格較高),其他廠商新款筆記本也已經在路上。
輕薄本CPU推薦 搭載 ?最新酷睿Ultra 5 125H/ Ultra 7 155H 或 銳龍 R7-8845H 或上代R7-7840HS, 這幾款筆記本CPU均 擁有高性能 和不錯的能效比,平衡了性能與續航,適合大學生上班族及輕度游戲用戶。
游戲本 CPU推薦 ?搭載 13代14代酷睿HX高性能版,或銳龍7045HX 版,這幾款筆記本CPU擁有極高的性能,更高的游戲幀數,但功耗發熱比較高,續航下降, 更 適 合游戲玩家和設計創作者 。(特別注意:目前英特爾13代14代CPU存在設計缺陷,可能會出現崩潰情況,購買請謹慎)
如今信息時代已經悄悄的來臨了,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已經離不開電腦,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腦也是非常的普及了,家家戶戶都有,但是你有沒有仔細的觀察過自己家里的電腦呢,它到底有多少CPU呢,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方面的疑問,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
相信很多人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電腦只有一個CPU,為什么不能多裝幾個呢,這樣不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性能了嘛,其實這種想法并沒有錯,只不過在我們平時看到的電腦確實都只有一個CPU而已。那是因為這部分電腦是面對的普通消費者,只有去服務器才會看到多顆CPU的電腦。
電腦CPU的數量是根據不同的用途來定義的,如果是普通消費者的家用電腦的話,一顆CPU的性能已經可以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了,根本用不到多顆CPU,再加上后期的維護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所以也沒有必要去組建多顆CPU的電腦。
而如果是一些對性能有著非常高需求的用戶的話,比如一些專業設計家或者是一些科學家,他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可能會選擇多顆CPU的電腦,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且也是可以大大的提升性能的。
其實現在的家用電腦性能已經非常的強大了,就拿現在市面上比較火爆的i9處理器來說,他的性能已經可以完全處于性能過剩的狀態了,完全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所以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家庭用戶來說,一顆CPU的性能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再加上現在的家用電腦的性能已經非常的強大了,所以根本用不到多顆CPU,想要再去組建多顆CPU的電腦的話,不僅僅是浪費,而且也是沒有必要的。
所以在我們購買電腦的時候,一顆CPU的性能已經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需求了,根本用不到多顆CPU。
通過以上的講解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了吧,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腦確實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在購買電腦的時候,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不要盲目的追求性能,這樣只會增加我們不必要的花銷,對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