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期作者

    王宗寶-嗶哩嗶哩資深開發工程師

    陳碧仁-嗶哩嗶哩資深開發工程師

    1、前言


    配置中心的誕生和項目架構的演進有著密切的聯系。傳統單體應用存在一些潛在缺陷,如隨著規模的擴大,部署效率降低,團隊協作效率差,系統可靠性變差,維護困難,新功能上線周期長等,所以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架構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微服務( microservices )架構正是當下一種流行的解決方案。不過,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往往會面臨很多新的問題,所以微服務化的過程中伴隨著很多的挑戰,其中一個挑戰就是有關服務(應用)配置的。

    (1)當系統從一個單體應用,被拆分成分布式系統上一個個服務節點后,配置文件也必須跟著遷移(分割),這樣配置就分散了,各個服務都有自己的配置,隨著項目需求的不斷壯大發展,配置會越來越多,到最后繁瑣的配置文件會讓你越來越崩潰,稍不注意出個錯配置錯了就得修改配置重新打包部署,特別麻煩。

    (2)在集群部署的情況下,如果新版本的配置會給系統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往往會選擇灰度發布,即先發布部分服務器,進行測試,穩定后再將配置同步到所有服務器,如果說還用傳統的方式,那么我們就需要將配置文件一個個的修改然后重啟服務,雖然不需要我們開發自己去做,有運維,那也挺煩人的,運維發布完了,我們還得檢查他改的是不是正確,費時費力。

    (3)而且在系統不斷的迭代的過程中有些配置在多個服務之間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會有很大的冗余。

    所以在分布式、微服務這種大環境下,傳統的項目配置方式的弊端就慢慢的凸顯出來了,這個問題變得非常棘手,亟待一種管理配置、治理配置的解決方案。這時,配置中心就應運而生了。


    2、配置中心v1(Config)


    自2017年B站開始著手配置中心的研發工作。希望能解決配置的統一管理,配置的訂閱與熱更,業務的透明接入等問題。


    2.1 統一管理頁面


    配置中心v1提供一個統一的配置管理后臺,對不同環境、不同應用進行權限隔離,實現操作配置方便和安全。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公共配置和配置搜索等功能。



    2.2 高可用


    Config 在可用性上采用 Admin 廣播的形式進行集群中各個節點的數據同步;在性能上采用 MySQL 存儲和磁盤存儲兩種存儲方式,MySQL 做持久化儲存,磁盤主要加快訪問速度。配置讀取時服務首先讀取本地磁盤數據,如果未命中,則直接讀取數據庫并緩存到內存中。


    2.3 配置訂閱


    配置中心v1在配置訂閱時采用長輪詢(long polling)方式實時監聽配置變更通知,如果沒有變更則30秒后返回304,如果有變更立即返回。具體流程如下:



    2.4 業務透明


    配置中心對外提供統一的 SDK,用戶可以直接通過 SDK 接入配置中心。同時也對外提供 SDK 的訂閱和讀取接口,用戶可以根據需求自行實現各個接口。


    2.5 局限性


    • v1通過 Redis 記錄 client 請求信息,供用戶查看用戶的訂閱情況,由于有些業務 client 端較多,如果出現大量請求將會增大返回時間;
    • OpenAPI 對外開放,致使很多不在管理范圍內的 SDK 不受控,對后續接口升級帶來很大的阻力;
    • v1的配置采用廣播的方式發布數據,如果有節點宕機,很難保證各個節點間數據的一致性;
    • 配置中心v1是集中式集群,不支持多活部署,沒有降級方案,可靠性低;
    • v1也沒有對配置進行校驗,經常會出現用戶配置格式問題,導致版本發布后解析報錯,業務服務無法啟動問題。


    3、配置中心v2(Paladin)


    在配置中心v1使用多年情況下,隨著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業務不斷擴展,越來越多的業務形態出現,原來的配置中心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當前的業務需求,且配置中心v1版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配置中心v2便應運而生。

    v2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3.1 配置生命周期的管理和配置簡化


    Config將配置與版本獨立管理,變更發布和管理難度大,配置的生命周期很難管理,且新用戶學習成本高。Paladin 將配置直接綁定到分組中,配置不在擁有獨立的版本。配置的變更只有在發布后才會有變更記錄,其版本的迭代和回滾以分組維度進行,不在分組版本中的配置即生命周期終止。同時也極大的簡化了配置變更和發布的流程,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3.2 配置隔離


    在 Config 中,配置的隔離不明顯,很容易因為變更一個區域的配置導致所有區域的配置全部改變。在 Paladin 中配置隔離分為租戶(Tenant)隔離、命名空間(Namespace)隔離和分組(Group)隔離。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業務為維度做租戶進行配置的隔離,如:直播業務,電商業務,游戲業務等等均可以作為獨立的租戶。

    命名空間的隔離是在租戶隔離的基礎上業務根據不同環境,區域和功能做第二級別隔離,用戶只需保證同租戶下命名空間全局唯一即可保證配置隔離,如:電商業務:測試環境-上海區域-支付功能。分組隔離是在租戶和命名空間基礎上做的第三級隔離,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不同的分組,分組之間的自定義配置是相互獨立相互隔離的,不會因為改動一個配置而導致其他分組配置的變化。如下圖,Tenant為默認public,Namespace為Env,Zone和App的組合,Group即為分組;業務可以據此做不同隔離。



    3.3 增量發布與讀取


    對于大多數情況下應用的配置變更都是部分文件的變更,以及大文件變更和多客戶端訂閱,如果全量推送會占用大量的帶寬。Paladin 中采用了版本信息與配置信息獨立存儲的方式進行,版本信息 Message 中保存該版本的所有配置文件信息列表,其中配置文件信息包括配置的ID,變更狀態,配置內容的校驗信息(Checksum)以及配置信息的存儲Key(KeyLink)。配置發布時 Portal 將變更的配置與最近一次發布生效的配置 merge,做到增量發布。SDK 可以根據各個配置文件的變更狀態信息或者根據本地緩存對比最新的 Checksum 判斷配置是否需要更新,做到讀增量。


    3.4 提高QPS和推送延遲


    Paladin 采用緩存的方式提高QPS和推送延遲。如下圖,緩存層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存儲配置內容的 LRU 緩存,主要是用來加速配置的讀取。另一部是通知的緩存,為了提高通知性能,Paladin 不在使用 Redis 做推送緩存,而是采用的是 HashMap 的形式做緩存,將各個 Namespace 下的配置存儲到同一個 Key 下,如果更新將會通知該租戶和命名空間下的所有分組,服務根據訂閱的 Labels 判斷是否通知 Client,這樣極大的提高了通知的效率和擴展性。



    3.5 同集群中各個節點數據一致性


    Paladin 不在像v1一樣使用廣播的形式進行數據同步,而是采用Raft協議[1,2]保證集群中各節點數據的一致性和集群的高可用行。保證一半以上節點正常情況下數據讀寫正常。如下圖復制狀態機體系結構



    3.6 高可用


    為了實現多活部署,Paladin 在模塊設計方面:

    (1)將基礎數據層(Node)獨立成服,并將其與數據庫以及其他基礎組建解耦,全量保存所有用戶配置(一定的歷史版本),對外僅提供 Clients 的配置獲取和變更監聽。

    (2)將 Portal 定位為業務邏輯層,保存有配置的歷史數據,用戶信息,權限等。同時也統一對接公司內部的其他三方系統,提供了配置管理需要的所有元信息;

    (3)Admin 組件僅封裝核心配置的修改、發布等接口以及權限管理的支持,提供了統一對外的 OpenAPIs。

    數據同步方面:Paladin 采用單數據庫中心,多集群部署的方案。持久化數據保存在數據庫中,在配置發布時 Portal 將同步發布數據到各個Node集群中,保證各個集群數據同步。通過 anycast 保證各個機房的服務就近讀取該機房的配置中心配置。在某機房配置中心宕機后可以切換到其他機房讀取相應的配置,保證容災降級。

    這樣可以保證:

    (1)如果 Admin 故障,前端只需連接到其他的 Admin 服務即可保證業務繼續。

    (2)如果 Portal 故障,Admin 可以重新連接其他的 Portal 服務也可以對外服務。

    (3)如果某臺 Node 故障,每個節點都有完整的配置副本,客戶端重新連接到該區域其他節點即可。

    (4)如果某個 Node 集群故障,服務將會自動降級到其他的配置中心集群讀取配置。




    3.7 客戶端訂閱連接復用


    在新的業務使用中,會遇到用戶單個服務監聽多個分組或者多個應用的情況。所以 SDK 支持連接復用有助于簡化用戶操作。同時為了避免像v1一樣出現 SDK 不可控的情況,Paladin 團隊將維護所有語言的 SDK,對于不支持的語言 Paladin 提供物理機的 Agent 和 K8s的 Sidecar 等方式將配置寫入服務自定義目錄下。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 SDK 的版本以及后續 Paladin 的迭代升級。


    4、功能特性


    在借鑒 Config 的反饋之后,Paladin 提供更多的功能和特性以滿足新的業務需求,包括:


    4.1 無感知接入


    Paladin 提供了應用配置,這也是配置中心針對B站業務形態做的無感知接入。應用在滿足相應條件的情況下,業務可以在 PaaS 平臺直接創建和部署自己的業務,無須關心配置中心的存在,方便業務的使用。Paladin 是怎么做到的?配置中心的應用配置規定了一套使用標準,而 PaaS 平臺按照該標準將相應的應用參數直接注入應用容器的環境變量中,業務在使用相應的默認配置參數時即無須關心配置中心和 PaaS 的聯動做到開箱即使用。


    4.2 平臺空間


    Paladin 支持平臺空間能力,允許不同平臺利用配置中心高可用、高容災能力以及穩定的配置下發通道,構建相應的平臺空間。平臺空間不能直接被普通業務直接感知,以一種類似于可擴展插件的方式提供。現在 B 站新一代的 ABTest 平臺以及服務治理平臺均已接入。我們以 ABTest 平臺為例,業務可以根據自己的產品試驗需求,在 ABTest 平臺配置 A/B 測試配置,并在該平臺進行配置發布,業務即可在其 ABTest 的平臺空間獲取到 A/B 配置,可以有效的降低業務對不同平臺的感知和接入復雜度。


    4.3 Keyspace配置


    配置中心針對中間件如網關等,會涉及到各式各樣的應用,如果每一個應用在使用網關等中間件時都需要配置或者針對相應的SDK做大量的配置,將會極大的增加了業務的接入復雜度,同時如果中間件升級也需要所有接入業務做相應的大的變更,增大的非必須的成本。Paladin 針對該問題推出了 Keyspace 配置。該配置不在涉及到應用問題,可以集成到中間件的SDK中,業務應用只需引用相應的SDK既可以接入。同時中間件也可以根據不同需求或者功能對指定的配置做變更,作用與指定的業務。這將極大的降低接入和迭代的困難。


    4.4 配置格式校驗


    Paladin支持如xml,toml,yaml,json等10余種格式極其校驗。配置解析時如果配置格式錯誤將會導致客戶端解析失敗,所以配置中心會配置進行格式校驗,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人為操作導致的配置問題。


    4.5 權限管理


    配置的變更是會直接影響應用服務,對于重要的服務因配置的變更可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Paladin 在權限管理方面支持用戶權限管理,OpenAPI 權限管理,同時還支持變更通知與發布審核通知。


    4.6 版本控制與回滾


    當用戶需要對配置進行復盤時可以通過版本歷史和版本對比查看各個歷史上各個版本的配置,并能通過對比功能查看各個版本直接的差異。如果配置變更未達到預期也可以通過回滾操作將配置回滾到指定版本。


    4.7 染色發布


    Paladin 提供染色發布的能力,當配置變更影響較大時,用戶可以通過染色發布在部分實例上發布最新配置測試是否符合預期。如果符合則全量所有實例,如果不符合則可以直接取消染色回歸到之前的配置。配置中心的染色發布和公司服務治理平臺進行了完全打通,支持了相關多泳道能力的建設。如配置中心和 PaaS 平臺的聯動,做到發布染色服務讀取染色配置等一整套流程。


    4.8 增量發布與讀取


    Paladin 提供對配置的增量讀,一個配置版本的可能含有多個未變化配置,客戶端只需要加載變化的配置。


    4.9 模版配置


    Paladin 還支持模板配置,對于中間件或者其他公共服務的 SDK 需要的配置格式是固定的,絕大部分的Value也是固定的,這個時候中間件可以創建相應的模板,其他使用該中間件應用只需引用該模板從而可以降低因各個用戶的理解不同導致的配置問題。


    4.10 復制與導入


    Paladin 對不同區域的之間的配置可以使用導入或者復制功能直接操作,可以有效防止因人為操作問題導致的配置出錯。


    4.11 命令行運維工具


    為了更好的提供運維服務,Paladin 可以在僅有 Node 組件的情況下運維操作,即有助于運維,也可以在 Admin 和 Portal 均不能有效提供服務的情況下做緊急操作。


    5、性能


    作為基礎服務,Paladin 的性能也是考察服務的關鍵點。配置中心本身是一個多讀的服務,在服務器48核2.8GHZ,單節點30萬條配置的情況下,可以同時連接6.5萬個客戶端,平均推送耗時在40毫秒以下。在同樣服務器和配置的前提下,有一萬個客戶端同時監聽一個配置文件的變更,所需的推送時間也在600毫秒以內。



    6、展望


    配置中心是微服務基礎架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未來我們將繼續研究配置中心的應用模式與場景。Paladin 在功能上基本覆蓋了配置的大部分使用方式,后續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用戶的使用體驗,抽象出 feature/vars 等場景化能力,并對大模型的數據的分發性能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以及結合公司的容器平臺研究適配 K8s 替代相應的 ETCD 提高相應的性能方面做努力。現代微服務架構和云原生環境,對應用配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置驅動資源正在成為云計算的一個重要技術趨勢,云計算相關的所有資源都可以通過配置去驅動[3],未來也將研究如何在云服務平臺上與其他服務整合。


    參考文獻

    [1]https://github.com/hashicorp/raft

    [2]https://pages.cs.wisc.edu/~remzi/Classes/739/Spring2004/Papers/raft.pdf

    [3]https://aws.amazon.com/cn/blogs/china/technical-selection-and-landing-practice-for-building-a-cloud-native-configuration-center


    作者:王宗寶&陳碧仁

    來源:微信公眾號:嗶哩嗶哩技術

    出處:https://mp.weixin.qq.com/s/hu9RamJfUwJgDXX_jDYlVQ

    假在家閑著無聊,就給同樣在家等通知書的表弟安利了一款好玩又容易上手的游戲:我的世界。但是他家里的電腦有點老,玩倒是可以玩,總感覺差點意思,于是這幾天咨詢我,想要流暢的玩我的世界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配置?好了,今天就專門針對我的世界這款游戲的電腦選購問題寫一篇,方便那些想玩但是不知道自己的電腦配置能不能玩我的世界的朋友們,讓你清晰明了的玩。


    文章內容如下,趕時間的朋友可以直接按需觀看:

    游戲介紹

    官網推薦配置

    配置說明

    配置總結

    具體配置推薦


    游戲介紹

    我的世界原版名稱是Minecraft,因此別名MC,中文名叫我的世界,中國版是由網易游戲代理 ,并在2017年8月8日在中國大陸運營。我的世界是個龐大的游戲,但是玩法非常簡單,入坑之后很容易上頭,停不下來,近兩年非常火爆。它是一款沙盒建造類游戲,玩家可以在三維世界里自由創造。游戲分生存,創造和旁觀模式,不同模式下玩法多種多樣:生存模式下可以單人生存,聯機生存,極限生存,大逃殺,跑酷等;創造模式下可以自由破壞,建造,資源無窮無盡,可玩性非常高;旁觀模式下可以在山體里自由穿梭,體驗不同視角。


    我的世界和lol這種風格截然不同,和cf,絕地求生這類射擊競技類也完全不相同,風格非常清新另類。還記得上學那會兒,大家愛玩的游戲不是很多,主流的就cf,cs,魔獸和后來的英雄聯盟;這幾年游戲世界可謂改天換地,越來越多的制作精良,風格迥異的游戲大作研發公測,而且上手難度,適合人群也都各不相同,每個群體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愛的那一款或者幾款游戲,真的是百花齊放,游戲黨的春天。



    官網推薦配置

    老規矩,新上手一門游戲我首先去看看它的推薦配置。

    我去,這個配置屬實有點老啊。但是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個游戲對于配置的要求的下限比較低。也就是說無論你怎么更新,一些老機器不管體驗怎么樣,起碼能玩一下,但是也僅限于能玩的水平。但是我們游戲黨肯定不能湊合,怎么著也得整個流暢玩的方案啊。



    配置說明

    關于我的世界的電腦配置的問題最近一直爭論不休,總體來說,這是一款下限很低,上限很高的游戲。下限低到核顯都可以玩,上古神機都能跑。上限高到cpu和顯卡吃滿,12900k+3080ti也翻車的水平。


    其實當你第一眼看到這款游戲的時候,腦海里是不是覺得這就跟馬賽克游戲一樣?確實,方塊是這款游戲里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但是不要看他簡單,他對性能要求可不低,這個游戲開光影和不開光影就像兩個游戲一樣,里面的模組,資源包都對性能有要求。


    首先游戲在加載區塊時,首次渲染大量區塊時會占用cpu會很大,尤其在地形生成,光照生成,光照更新,方塊更新帶來的渲染區塊更新是最容易引起卡頓的地方,也是對cpu的性能要求較高的地方。其次,游戲里面的材質包,光影包這些加載在客戶端上面的文件,會調用GPU進行渲染,更依賴顯卡算力;此外游戲也很吃內存,玩的越長,后臺資源占用越多,內存占用越多。


    配置總結

    好的材質包和光影更吃顯卡,區塊加載更吃cpu性能。

    如果你只玩原版,單核強大的cpu優先級>內存>顯卡,如果要用材質要開光影,還要玩模組,那cpu和顯卡內存三者都不能省錢。


    具體配置推薦:


    看完之后,你是不是感覺有點雞肋,這個游戲就是一個二極管一樣的存在,配置可高可低。


    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王思聰一樣土豪,有部分同學目前還沒有太多積蓄,又想體驗一下游戲的樂趣,那么在有限的預算的情況下就要犧牲部分光影和材質,或者去b站等平臺搜索一下低配置的電腦可以很流暢的一些光影,這種有很多,多看教程,動手優化,選擇適合低配的光影材質,用這樣的機器也能很好的體驗這款游戲;同時針對預算充足的玩家,這個就不用說了,直接安排一步到位。針對這種情況,我也給出了兩種不同的配置方案供大家參考:


    我的世界入門配置推薦:

    CPU:12代i3或r5 5600G同級別

    內存:16G

    硬盤:240G以上固態硬盤

    顯卡:自帶核顯或入門顯卡

    還可以玩的游戲:LOL/CF/CSGO等



    我的世界主流配置推薦:

    CPU:12代i5或r5 5600X同級別

    內存:16G

    硬盤:240G以上固態硬盤

    顯卡:GTX1660ti顯卡以上

    還可以玩的游戲:吃雞/永劫無間/原神等大部分游戲



    我的世界土豪配置推薦:

    CPU:12900KS

    內存:32G以上

    硬盤:500G以上固態硬盤

    顯卡:RTX3090ti

    還可以玩的游戲:通殺老頭環/荒野大鏢客等所有游戲

    當然,好的游戲體驗不僅僅需要強大的主機,也需要優質的外設,老牌的經典游戲鼠標和入門的機械鍵盤是非常有必要的:


    好了,關于如何選擇一臺適合玩我的世界的電腦的介紹就到這里了。祝所有游戲黨們都能在這款特別的游戲里體驗到創造的樂趣。碼字不易,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不贊一下再走?

    家好,我是噩夢飄雷~

    作為一名13年的魔獸世界老玩家,最近看到WOW懷舊服終于開放了WLK版本,左思右想下還是忍不住那顆躁動的心,選擇了從AFK狀態下回歸。

    少年時用著一臺破筆記本電腦度過了整個WLK版本,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畫質幀數差到極點,很不過癮?,F在經濟能夠獨立自主了,還是決定要犒勞自己一下,用性能足夠強大的配置來緬懷逝去的青春。

    恰逢雙11購物節又到了,肯定有不少游戲玩家蠢蠢欲動,于是本次飄雷把自己正在使用的這套PC配置和大家分享,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一、顯示器、鍵鼠

    回憶起來,當年游戲時最遺憾的一點,就是用著筆記本電腦的720P屏幕,游戲里的很多畫面細節都被忽略了。起碼任務文本字體太小太模糊,我是從來不仔細看的,也錯過了很多深入了解劇情的機會。

    隨著折騰DIY的經驗越來越豐富,愈發感覺到對于PC用戶來說,顯示器配置高、畫質好,用戶才能看看著舒服、用得開心,這是直接能影響到整臺電腦使用體驗的關鍵組件,值得重視。所謂好鋼用到刀刃上,顯示器和鍵鼠等外設,還是很值得我們多投入預算的。

    這兩年看游戲主播們的畫面絲般順滑,特別好奇用高刷顯示器玩游戲是個啥感覺。幾年之前,2K分辨率、170Hz的27寸游戲顯示器還被冠以“電競小金剛”的稱號,價格要動輒3K以上。

    沒想到今年雙11一看,這個配置的顯示器價格已經落到1000塊錢出頭了。這價格還要什么自行車,于是直接從京東挑了一臺硬件參數很強的科睿27E1QX,用了兩天之后感覺是確實爽。

    科睿(KOORUI)27英寸 顯示器2K 170Hz Fast-IPS GTG1ms響應 HDR400 旋轉升降 游戲電競顯示屏27E1QX
    ¥13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科睿27E1QX使用了一塊2K分辨率的Fast-IPS屏幕,兼顧了畫質和速度,游戲玩家們再也不用為了追求畫面響應速度去選擇畫質略差的TN屏了。

    在參數方面,這塊屏幕支持170Hz刷新率,能實現GTG 1ms的響應速度,無論是用來玩WOW這種MMORPG游戲,還是玩FPS、競速等需要超快反應的游戲,都非常適合。實際使用時,能明顯感覺到170Hz要比60Hz的顯示器流暢的多。

    同時在畫質方面,這塊屏幕覆蓋了90%DCI-P3廣色域(對等100%sRGB),支持抖10bit高色深顯示,能顯示10.7億種色彩,能讓色彩呈現出更加細膩的漸變變化。同時,支持HDR400高動態范圍顯示,能讓游戲的明暗細節更加豐富,提升游戲體驗。

    作為一臺專業的游戲顯示器,科睿27E1QX專門提供了對應FPS和RTS游戲的特殊預設,非常用心。對于非游戲場景,提供了標準、電影和護眼三種預設模式,兼顧了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固件中還可以啟用游戲輔助功能,挺有意思的。

    OD加速模式可以大幅提升顯示器的灰階響應速度,減少游戲時拖影問題的發生。

    準星模式不必多說,對《逃離塔科夫》這種沒有準星的FPS游戲特別方便。

    FreeSync功能類似老黃家的G-Sync,通過動態調整刷新率來減少游戲畫面撕裂、卡頓的問題。

    HDR模式大家都懂,通過高動態范圍的顯示,可以使得游戲畫面細節更加豐富。

    在外形方面,超窄邊框+科幻風的后背設計也很酷炫,明明白白地展示了自身的游戲屬性。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這臺顯示器沒有內置音響,雖然對硬核游戲玩家沒啥影響,不過對于桌面面積緊張的辦公用戶來說就不太方便了。

    鍵盤我用的是御斧的R108,這個新晉的鍵盤品牌可以說是上半年鍵圈的卷王了。整把鍵盤用了108+4=112顆金粉軸V2,價格最低時卻做到了500元以內,性價比極高。

    御斧 (Royal Axe) R108三模機械鍵盤 無線藍牙 熱插拔 游戲辦公鍵盤 108配列PBT球帽 TTC二代金粉軸 熔巖城堡
    ¥56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我自己現在在家里和辦公室各用著一把R108,主要是打字的手感要比我之前用過的cherry 紅軸更輕柔,輕輕一按就能觸發,碼字時非常省力。大鍵調教得也不錯,手感比較一致,而且還用了硅膠墊和消音墊來減少鍵帽按下時的空腔音,手感回饋非常扎實,有種打麻將的感覺。

    另外右上角創新式的使用轉盤來切換不同的連接方式,對我這種需要長期同時在多個不同設備間切換的用戶來說,非常實用,個人感覺這設計比普通鍵盤的撥桿式切換方式要方便的太多了,這設計就屬于用得上的人特別喜歡,用不上的人反而無感。

    鼠標我用的是羅技的MX anywhere 3,主要是為了那個手感超一流的電磁滾輪,用起來真的是誰爽誰知道,再也不用擔心跟機械滾輪似的用就了出現雜音了。

    羅技(Logitech)MX Anywhere 3無線藍牙雙模鼠標 商務辦公 便攜鼠標 跨設備控制 -太空銀
    ¥35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鼠標本身的指針定位精準,可以在多種表面上使用,透明玻璃上都能用。在鼠標兩側有硅膠包裹,方便抓握的時候不滑手。自帶的flow功能也很好用,可以在兩臺同局域網的電腦內無縫銜接使用。

    體積小巧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日常出差攜帶真的特別方便,缺點是對于手大的男生來說只適合抓握,長時間用起來有點累手,不過用習慣了也還好。

    除此之外,感覺其他地方都特別滿意,基本上是我自己現在最喜歡的一款鼠標了。同為電磁滾輪的MX master 3我也有一個,但是滾輪的手感感覺不如anywhere輕盈,并且大鼠標用久了之后容易沾手汗,個人感覺反而不如這種小鼠標來的舒服。https://item.jd.com/100023663151.html


    二、主板、CPU、內存

    作為一名12年就開始用HD7850的AMD老用戶,飄雷對AMD一直抱有很深的感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AMD在CPU業務方面堪稱被intel吊起來打,DIY玩家們言必稱intel,根本就把AMD當成了笑話。

    但是在2017年,AMD的ZEN架構處理器橫空出世,IPC性能上相比“打樁機”暴增40%,直接開啟了鳳凰涅槃的崛起之路。此后的ZEN 2架構處理器進一步擴大優勢,在單核性能上緊追intel,多核性能大幅領先對手。

    當intel還沒從擠牙膏的慣性中蘇醒,沉浸在14nm制程下的++++大法時,AMD最終利用ZEN 3架構對intel實現了全面反超,無論單核、多核性能還是性價比,均把同代IU打得潰不成軍。

    時至今日,AMD終于發布了最新的ZEN 4架構,性能再次得到提升,數年不變的AM4接口也如期升級成為了AM5,再也不用擔心更換散熱器時連同CPU一起拽下來了。作為老A粉,心里也是由衷的高興。

    不過雖然AMD依然yes,但是作為一名游戲玩家,在2022年雙11這個時間節點上并不建議大家盲目追新。有一說一,ZEN 3架構足夠游戲,應對目前的網游甚至3A大作并無壓力,尚未構成影響游戲性能的瓶頸。

    同時,性價比也是我們在選購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目前AMD 5000系列處理器搭配B550系列主板,配合DDR4內存,價格均來到史低,超級香!

    以京東自營渠道為例,AMD 5600+華碩TUF B550M重炮手二代的售價只有1669元:

    AMD 銳龍R5 5600 搭華碩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II 重炮手 CPU主板套裝
    ¥171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搭配兩條8G的DDR4內存條子,也只需要200-300多元:

    金百達(KINGBANK)16GB(8GBX2)套裝 DDR4 3200 臺式機內存條 銀爵系列
    ¥27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英睿達(Crucial)8GB DDR4 3200頻率 臺式機內存條 美光原廠出品
    ¥17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這樣板U內存加起來的預算,能控制在2000元左右的樣子。

    與此同時,我們來看看AMD 7600X搭配最新的B650主板的套裝價格,直接飆升到3549元:

    AMD 銳龍R5 7600X搭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主板CPU套裝
    ¥35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再加上兩條8G的頻率最低最便宜的DDR5內存,價格也要449元,高頻條還要更貴一些:


    英睿達(Crucial)16GB(8GB×2)套裝 DDR5 4800頻率 臺式機內存條 美光原廠顆粒
    ¥4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粗略估算一下,使用ZEN4新U新平臺的話,板U內存的預算要在4000元以上,相比ZEN3平臺,價格翻倍,如果考慮到新U需要高性能水冷散熱器加持的話還要更貴,但是性能卻只有20%左右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是ZEN 3平臺的性價比更加卓越。

    接下來說說我自己的配置吧,板U是AMD 5600X+華碩B550 XE。

    玩家國度【CPU主板套裝】ROG STRIX B550-XE GAMING WIFI主板+AMD 銳龍5 (r5)5500 CPU 主板+CPU套裝
    ¥2748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對游戲黨來說,AMD 5600X 6核12線程的性能已經足以應對絕大多數游戲,雖然游戲幀數是要比5800X3D、5900X以及AMD 7000系列CPU略微低一點點,但是并不會有質的差距,游戲佬最該重視的除了顯示器之外,終究還得看顯卡給不給力。

    主板方面,我是從華碩B550重炮手二代升級成B550 XE的,主要是看中了B550 XE這兩條直通CPU的PCIE插槽。B550 XE作為一塊ATX大板,自帶PCIE拆分功能。最上方的兩條PCIE4.0插槽同時接入設備時,可以各自運行在PCIE4.0 X8的速率上。這種情況下,一條插槽插顯卡,另一條插槽插下面介紹的AIC接口的傲騰900P,對我來說是剛需。

    再加上B550M XE這款板子供電極強,帶5950X都輕輕松松,以后升級U也方便。等AMD 7000系列CPU價格回落之后,升級一個5900X或者5950X,對我這種非專業用戶來說已經非常美滋滋了。

    內存方面我用的是兩條8G的英睿達的鉑勝3600Mhz版本,雖然超頻潛力不如三星的特挑B-Die,但也算平民超頻利器了,C9BLM顆粒超到4000Mhz還是沒啥問題,性價比頗高。

    三、顯卡

    顯卡我用的是去年雙12入16549元入手的華碩tuf 3090,價格方面不說了,現在已經跌價一半,49年入國軍的典范,純純的大冤種。

    華碩 ASUS TUF-GeForce RTX3090-24G-GAMING 1695-1725MHz 賽博朋克電競游戲專業獨立顯卡 可支持8K顯示器
    ¥89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161734237761372705"></script>

    當時主要是為了用SVFI軟件給動漫番劇補幀才買的,玩游戲的需求倒是其次。使用體驗其實不算太好,GDDR6X顯存真的是太熱了,整整一半12G的顯存就放在PCB背面,由顯卡背板這一點點鋁板的面積被動散熱,這方案簡直讓人無法理解。我用SVFI補幀時,顯存溫度能輕松跑到100℃以上。即使風扇速度拉滿,但是對背面的顯存也照應不到。

    如果不是特別急著用顯卡的同學,建議還是等等老黃發布4070ti之類的中端40系顯卡,按照歷史規律,性能應該能和3080打一打。并且40系顯卡就目前的評測結果來看,在溫度方面的表現要比30系好多了。

    當然如果現在就想買的話,12999元的4090也是比較值得的,就是著實不大好搶,不是很明白都到這個時間點了,N卡為啥還要玩限售的套路,難道真的是耍猴耍習慣了?


    四、硬盤

    我的主力硬盤是傲騰900P 480G AIC接口版,intel的3D XPoint顆粒與普通閃存SSD的NAND顆粒原理不同,在4K讀寫性能和訪問延遲方面有極大優勢。

    當時主要是好奇才買了一塊體驗體驗,作為系統盤使用確實絲滑流暢。實測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2700MB/s、2300MB/s,并不算出眾,但是好處在于沒有緩外速度這個概念,只要剩余空間足夠,不論單次讀寫多少數據,基本都是這個速度。

    另外這塊盤的4K讀寫速度分別為240MB/s、229MB/s,4K隨機讀取速度是980Pro的3倍以上,在需要大量處理碎片化小文件的場景中優勢特別大,哪怕是SLC SSD都沒法相比。

    不過用起來雖然確實很爽,但是性價比也比較低。說實話,這塊盤更適合使用大型軟件、數據庫用戶的朋友,或者在服務器中應對多用戶高密度的訪問請求。

    家用場景中,除了能加快一點點系統流暢度、游戲加載速度,和普通的Nvme固態硬盤沒啥太大的差距,只適合發燒友選擇吧。

    目前的游戲庫硬盤我選擇的是致態的TiPro7000 1T版,實測順序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500MB/S左右,順序寫入速度可以達到5500MB/S,4K隨機讀取速度在78MB/S左右,性能屬于PCIE4.0 SSD的第一梯隊。

    要說TiPro7000這塊盤,缺點也還是有的。首先它使用了全盤模擬方案,個人感覺不如之前的PC005穩一些。其次TiPro7000采用了雙面顆粒的布局,并且溫控策略調校的更為激進,雙面都需散熱,對散熱的要求更高。如果要加裝第三方散熱片的話,需要對底部顆粒也一并進行覆蓋,這樣主板自帶的單面散熱片就沒法用了。

    選擇這塊硬盤,主要是為了支持堪稱國貨之光的長江存儲,不僅是目前唯一的國產閃存顆粒生產廠商,而且生產的消費級固態硬盤,如PCIE3.0時代的致鈦PC005,還有PCIE4.0時代的TiPro7000,其性能都屬于世界上固態硬盤的T1梯隊。個人還是希望這種純國產的高科技半導體產業能活下來的,讓我們不再受制于人。能力有限,就自己能買一塊就買一塊,權當捐款了。

    五、電源

    電源我選擇的是美商海盜船 RM1000x。

    去年雙11買這塊電源的時候主要是為了給未來裝機留余地,并且當時的價格著實香。沒想到現在的AMD 7000系列、intel的13代酷睿,以及老黃的40系顯卡都成了電老虎,目前裝機都推薦1000W電源起步了,這波買的倒是不虧。

    RM1000X是金牌認證的全模組ATX電源,支持風扇啟停功能,還全部使用了日系電容,目前使用起來倒是一切正常,應對區區5600X+3090的組合也是綽綽有余,挺穩定的。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錯覺,感覺用手掂起來沒有同瓦數的海韻、振華電源密度大,這一點還是讓我自己嘀咕著一分價錢一分貨,盲猜海韻、振華可能在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加料了吧。

    總結

    前段時間出差了幾個月,跑了好多省份,看到很多大城市的街面上都有不少倒閉的商鋪,感覺還是挺心疼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太大太大了。與各地同事們聊天,發現大家的消費觀念都趨向于謹慎。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考慮到當下經濟形勢的低迷,感覺咱們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還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向大家分享這套ZEN3+30系顯卡的配置雖然已經不是最新潮的產品了,但是性能還是比較能打,在家用環境下應付5年的游戲需求還是沒啥問題。

    除非有專業性的剛需,否則建議大家在選購PC時,還是要理性搭配配置,合理控制預算,把好鋼用到更需要的刀刃上,不要踏入消費陷阱。畢竟,在對自己好一些的同時,還是要琢磨琢磨如何度過寒冬的問題啊。。。

    最后,感謝大家看到這里,希望疫情趕緊結束,祝大家的生活能越來越幸福!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