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PConline 導購】近幾年海淘持續發燒,加上最近推出的便捷的海外直郵服務,已經越來越多人把海淘當做購物的主要方式。這個月初國內的11.11購物大戰剛剛結束,不少人都超額完成“任務”,現在美國的“黑五”又要拉開戰幕了,可以預期又是一場腥風血雨。數碼電子產品一直是海淘的優勢項目,如果你在11.11沒淘到心儀的“好價”數碼相機,不妨關注一下黑五期間有哪些值得海淘的超大差價相機。

    11.11買不到?海淘黑五超大差價相機搜羅

    由于海淘基本不可能直接以海外購物網站的原價購買到產品,基本上都需要額外繳納轉運費和價格不等的關稅,因此本文推薦的超大差價相機基本都是與國內官方正品差價達到1000元以上的產品,確保海淘真正地省事省心。

    推薦機型:佳能5D Mark III(五鏡頭套裝)

    機型特色:全畫幅傳感器、61點對焦系統

    ebay報價:2869.99美元,折合人民幣17577元

    國內售價:17499元(單機身)

    佳能5D Mark III與尼康D800為同時代的產品,推出時間稍晚于尼康D800,是佳能全畫幅單反中的最熱門型號。雖然老對手尼康今年已經更新了三部全畫幅單反相機了,但佳能5D Mark III仍以綜合性能高的優勢,成為佳能中高端全畫幅相機的主干力量。

    佳能 EOS 5D Mark III圖片360展示系列評測論壇報價網購實價

    目前在Ebay售賣佳能EOS 5D Mark III 五鏡頭套裝的是金牌賣家,套裝包括:佳能 5D Mark III 機身、佳能 75-300mm f/4-5.6 III 鏡頭,佳能 50mm f/1.8 鏡頭,未知品牌 500mm f/8 鏡頭,未知品牌52mm口徑前置2倍增距附加鏡、前置廣角附加鏡(這就算是五個鏡頭套裝了),單、雙肩攝影包各一,52mm UV鏡3片,TTL閃光燈,16 GB + 8 GB CF卡各一,此外還有三腳架、讀卡器、T-Mount轉接環、屏幕保護蓋、清潔套裝、裝存儲卡的包,最后還有一個鏡頭蓋防丟繩。 隨機附贈這么多的鏡頭和配件,但價格只是相當于國內的單機價。

    佳能 EOS 5D Mark III 單反數碼相機

    佳能 EOS 5D Mark III的機身造型與上一代產品類似,但在線條上以及按鍵排列上有新的元素。機身尺寸為152×116×76mm,重約950g(僅機身),外觀造型變得更圓潤。采用3.2英寸約104萬像素液晶屏,并且按鍵設定沿用了7D的部分設計。

    佳能5D Mark III

    升級幅度上來說,佳能5D Mark III要比尼康D800更全面,但沒有尼康D800那樣有噱頭。從配置方面講,佳能EOS 5D Mark III采用了有效像素為2230萬的全畫幅傳感器,比上一代小幅提升像素,ISO升級至50-102400,使得在超弱光學環境下依然可以手持拍攝,具備自動除塵和添加除塵數據功能,搭載DIGIC 5數字影像處理器,連拍速度達到了6張/秒。

    佳能5D3對焦系統/測光系統/五菱鏡

    作為佳能5D系列的最新產品,5D Mark III最大的升級在于對焦系統,以往產品的9點對焦系統已成往事,佳能5D Mark III上升級為61點高密度自動對焦點系統,iFCL智能綜合測光系統,整體對焦水平上升到一個尖端水平,對焦模塊與佳能頂級單反1DX所使用的相同。此外,佳能5D Mark III還新增了多重曝光、HDR功能,視頻拍攝功能也新增時間軸,后期編輯更方便。

    佳能5D Mark III樣張

    光圈:F5.7 快門:1/127 sec ISO:25600(點擊查看原圖)

    光圈:F4 快門:1/394 sec ISO:3200(點擊查看原圖)

    編輯點評:佳能5D Mark III是目前佳能用戶最值得購買的全畫幅單反相機,有著適中的價格以及較高配置的機身性能,在新一代的產品推出市場前,它仍然會是佳能全畫幅單反相機中的主心骨。目前這款套機一次性贈送這么多鏡頭和配件,價格只是國內單機價格,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考慮淘起來。

    推薦產品:尼康D7100(單機身)

    機型特色:頂級對焦系統、無低通2400萬傳感器

    日本亞馬遜:88000日元,折合人民幣4577元

    國內售價:6000元

    尼康D7000是一款長期熱賣的機型,而作為升級型號,尼康D7100自然也受到廣泛的關注。相對于對手品牌小打小鬧的升級,D7100顯得更有誠意。2410萬像素無低通濾鏡APS-C CMOS、51點自動對焦系統、與D800/D300s同級的防塵機身,還有各種相對高級的機身特性,都讓D7100具備擠占中高級單反相機的實力。

    2410萬像素無低通濾鏡APS-C CMOS、51點自動對焦系統,這兩個自然是D7100升級的重頭戲,如果對D7000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也會對D7100機身其他硬件性能感到驚奇:1/8000秒快門、100%視野率光學取景器、全像素下6fps連拍等等。但其實后面這些特性,D7000也有。

    對焦系統的升級也是一個重點,Multi-CAM 3500DX在之前的D300s也使用過,其實跟Multi-CAM 3500FX,也就是幾款中高級全畫幅機身所用的一致。這次尼康下放51點對焦系統到四位數的機身,一方面可以認為尼康對D7100高配置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認為,更新更強的對焦系統快要出現了,舊的自然也可以給中低端機身使用了。

    這次尼康D7100毫無懸念地使用了2410萬像素的APS-C CMOS,但與之前D3200、D5200那些又稍有不同,D7100的是無低通濾鏡的款式,對于畫面細節的呈現有提升作用。至于低通濾鏡對畫質的影響,之前我們已經說得很多了,這里就不在累贅了。不過通過實測發現,套機鏡頭真的不能發揮出2410萬像素的實力,我覺得購買D7100的朋友,不妨考慮單機版本,再另配更為高級的鏡頭。

    尼康官方的說法,取景器內的參數指示器采用了有機EL材質,在陽光下能更有利于觀看。

    D7100樣張:

    尼康D7100拍攝(點擊查看原圖)

    編輯點評:D7100 的配置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強悍的51點對焦系統,2400萬像素級別的無低通CMOS傳感器等等較高的配置,很有以下犯上的感覺,作為尼康目前的主力中端機型,D7100一直很受市場歡迎,如果覺得國內價格還是貴些的話,不妨考慮日亞,到手價格約5000元左右,足足比國內便宜一千了。

    推薦產品:佳能6D(單機身)

    機型特色:萬元以下全幅單反、內置WiFi

    日亞售價160389日元美元,折合人民幣8300

    國內售價:9500元

    佳能6D是2013年推出的入門全畫幅單反相機,以不到萬元的單機售價成為全畫幅單反相機中很吃香的一款產品,因為性價比高,且內置WiFi無線傳輸模塊,佳能6D一直很受歡迎。目前日亞售價大概在8300元左右,轉運到手約9000元,差價不算大,有朋友在日本的話可以考慮人肉帶回。

    佳能6D采用的鎂合金機身為其帶來堅固性與高級感,并采用了高密封性的防水滴防塵結構。

    佳能6D全新研發的約2020萬有效像素全畫幅CMOS圖像感應器,配合佳能全新DIGIC 5+數字影像處理器的高速高精度數據處理,實現了能夠媲美高端機型EOS 5D Mark III的高畫質。常用感光度范圍為ISO 100-25600,并可擴展至ISO 50-102400。6D搭載了全新研發的11點自動對焦感應器。中央對焦點可在-3EV的低亮度下對焦。另外,EOS 6D在具備高像素的同時還能進行約4.5張/秒的連拍。多重曝光、HDR逆光控制和手持夜景模式等豐富功能,拓展了拍攝領域和照片表現力。

    EOS 6D開創性的首次于EOS系列相機中內置Wi-Fi功能,可與支持Wi-Fi的多種設備輕松分享影像。通過兼容且預裝了EOS Remote軟件的智能手機,可實現遙控相機拍攝、調整光圈快門等設置以及訪問保存相機內照片等功能,為攝影拓展了更多可能性,讓一切變得高效、有趣且更加方便。

    佳能6D樣張

    光圈:F4.6 快門:1/165 sec ISO:100

    光圈:F5 快門:1/165 sec ISO:400

    編輯點評:佳能6D是便宜又好玩的全畫幅單反相機,對于很多用戶來說,不到萬元可以購買的全畫幅單反相機,自然是十分吸引人的。相比較5D Mark III,在一些功能上有所縮水,而在畫質輸出方面則表現優秀。對于非職業用戶來說,是一臺十分劃算的全畫幅相機了。

    推薦產品:富士X-E1(搭配XC18-55mm鏡頭)

    機型特色:復古造型、鎂鋁合金機身、性價比高

    日亞售價:70240日元,折合人民幣3656元

    國內售價:5990元

    自從富士推出X100后,在單電市場就占有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其高品質的產品質量和復古設計一直被攝影愛好者稱贊。但在價格上,富士單電并不太親民,無論是X-Pro1還是X100都與“性價比”拉不上關系。所以,富士推出一款高品質、造型帥氣、價格相對較低的X-E1是眾望所歸的。而在日本亞馬遜,富士X-E1更是以將近1400元的差價完勝國內價格。

    富士 X-E1圖片360展示系列評測論壇報價網購實價

    外觀上,富士X-E1盡管取消了混合取景器,但設計風格并沒有改變,依然是令人喜歡的復古式設計。機身被大量蒙皮包圍,而且手柄也被蒙皮覆蓋,因此不僅是外觀好看,而且手感也十分不錯。另外,機身材質為鋁鎂合金,拿在手里并X-Pro1那樣十分沉的感覺。

    性能上,富士X-E1采用1600萬像素X-Trans CMOS傳感器、236萬像素OLED電子取景器、2.8英寸46萬像素LCD,49個對焦點高速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AF系統(0.1秒高速對焦需要XF 18-55mm鏡頭才能實現),6張/秒的高速連拍,1080p視頻拍攝能力。綜合性能、配置、外形等與X-Pro1相似,可以說X-E1是X-Pro1的簡化版。

    富士X-E1可以說一款真正為了實用而推出的產品。沒有了X-Pro1風騷的混合對焦系統,但其他配置幾乎和X-Pro1相同,而且對焦表現更好,電子取景器也升級了。直觀的說,就是一部沒有了混合對焦系統的X-Pro1。在90%配置是相同的情況下,X-E1上市時的售價比X-Pro1足足少了4000元!雖然還不能說X-E1便宜,但與上一級相比,終于能說說性價比了。畢竟整個成像組沒變的情況下,成像質量基本不會有差距的。

    實拍樣片

    編輯點評:富士X-E1在成像上保持了旗艦機型X-Pro1的超高水準,畫質是能夠與全畫幅比肩的。而外觀上,復古的類旁軸外觀造型,依然極度吸引各種攝影愛好者和外貌向用戶。最重要的是價格親民不少,目前富士X-E1(XC16-50mm) 套機價格已經跌至4499元的底價,比剛上市的時候降了一半有多。

    推薦機型:松下GM1(黑色款)

    機型特色:復古造型、小巧、可換鏡頭

    日亞售價:45800日元,折合人民幣2454元

    國內售價:3500元

    松下GM1是松下發布的一款可換鏡頭高端便攜數碼相機,或者說是入門級單電。和剛上市時接近5000元的價格相比,目前日本亞馬遜售價折合人民幣約2500不到,等于半價了,想要一款便攜相機的朋友可以果斷下手!“小身材大能耐”,外形與內芯并重,GM1硬是在不可換鏡頭的旗艦卡片機與可換鏡頭但身形更大的無反相機的夾縫中殺出了一條生存之路。

    松下 DMC-GM1圖片評測論壇報價網購實價

    GM1有黑銀橘三款顏色,鎂鋁合金的機身,拿在手上很有質感。機身寬98.5*高54.9*深30.4mm,僅僅是一個普通卡片機的標準小身材,GM1不單是松下單電中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也是所有可換鏡頭的M4/3機型之中最小最輕的。

    松下GM1采用的是和GX7同款的4/3尺寸的Live MOS傳感器,機身內置維納斯引擎,擁有1600萬的有效像素,畫質上GM1的表現可以和進階專業級別的GX7相提并論。在其他功能上,擁有Wi-Fi智能連接、HDR、包圍曝光、創意濾鏡、高清視頻、RAW格式等等。

    松下現在已經擁有比較豐富的微型4/3系統鏡頭群(共有21款左右),松下為GM1特別設計的餅干頭LUMIX G 12-32mm ,這款變焦鏡頭特別的地方是只有變焦環,沒有對焦環,手動對焦時會有一點不便。但鏡頭非常小巧,收縮起來只有24mm,折合成35mm相機相當于24-64mm,很適合人像和人文拍攝。

    實拍樣張

    編輯點評:和主流單電相比,GM1最大的優勢就是比它們更小更輕。GM1的1600萬像素Live MOS傳感器、高速快門、快速對焦、豐富的內置功能都讓這部機可圈可點,最重要的是,GM1可以安裝所有微4/3卡口鏡頭,這讓GM1的使用范圍大大擴展,可玩性高了很多。

    推薦產品:富士X-M1(搭配XC16-50mm鏡頭)

    機型特色:緊湊機身、高畫質、操作更便利

    日亞售價:40176日元,折合人民幣2084元

    國內售價:3469元

    富士X-E1是旗下第二款單電產品。這款相機定位降低,取消了光學/電子混合取景器,改用了一款全新的LCD電子取景器。相對廉價的機身售價使得銷量一下子增多了不少。雖然相比首款單電相機,X-E1已經是非常實惠了,國內價格還是偏高。而目前日亞價格是一降再降,到手價約2500元,入手好時機!

    富士 X-M1圖片系列評測論壇報價網購實價

    X-M1是一款入門級微型單電相機,而其配置卻不能用入門來形容,與X-PRO1以及X-E1采用了一樣的APS-C規格的X-TRANS CMOS傳感器,而在處理器方面比X-PRO1要高,采用了EXR-PRO II代處理器。配備了一塊3英寸3:2寬高比的92萬像素可折疊液晶翻轉屏,翻轉屏的加入使得用戶擺脫傳統的拍攝角度,可以拍攝出更加有趣的照片。另外,X-M1還加入了時下最常用的Wi-Fi無線分享功能,用戶可以將照片輕松地與移動設備進行傳輸。

    富士X-M1與X20非常相似,非常小巧。在機身厚度上X-M1與X-PRO1以及X-E1類似,并沒有做得很薄,這樣的厚度對于提升手感也非常棒,X-M1沿用傳統的蒙復荔枝皮設計,但是X-M1并沒有像前作那樣另外有一個突起的握把,只是與機身一體的手柄。X-M1最大的變化之一就在于背部的按鍵布局和屏幕都有很大的變化,自定義的功能鍵變少了,傾向于卡片機的設計。

    前兩款單電相機,X-Pro1與X-E1的機背右側是非常接近的,鍵盤的分布上幾乎完全相同,但在X-M1上就來了一個乾坤大挪移。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四項按鈕上全部都有對應的功能,對焦點、白平衡、連拍與微距模式,這些功能除了小花以外,在X-Pro1與X-E1上相機中這些功能都做在機背左側,需要用左手去控制,富士貌似意識到單手操作的重要性,當然也受體積所限。在右上側也出現了獨立錄影鍵,相比在X-Pro1與X-E1上面需要在選單內調整至錄影模式并且按下快門才能開始錄影,X-M1的設計方便不少,也側面印證了X-M1是面向全天候方位使用的機器,而不像X-Pro1與X-E1那樣只專注于靜態照片拍攝。

    品牌富士
    系列富士 X-M1套機
    型號X-M1
    有效像素1630萬像素
    傳感器尺寸23.6×15.6mm
    防抖功能鏡頭防抖,鏡片位移式(安裝OIS型鏡頭時)
    ISO感光度自動,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
    液晶屏尺寸3.0英寸
    附加功能臉部識別
    產品鏈接http://product.pconline.com.cn/dc/fujifilm/542465.html
    網購比價各大電商價格對比
    IT商城網購實價
    圖片報價參數比較網友點評評測·行情

    編輯點評:富士X-M1是一款純面向入門用戶的單電相機。相比前兩款產品,X-M1還多了更多好用的功能,例如人臉自動對焦、Wi-Fi無線傳輸、地理標記等等,加上更方便且容易的操作。而且最重要的是,們有相同的感光元件、相同的控噪表現、相似的對焦速度。而能夠調整的部份也相去不遠。所以當畫質擺在首要而且糾結于價格的話,X-M1會是你最終的選擇。

    總結:近兩年有利于海淘的政策越來越多,國內外商家的便利措施也越來越多,“海淘”已經成了一件越來越普遍的事情。數碼相機來說,轉運費加上關稅大概500元左右,如果海淘和國內差價能達到1000元的差距,那都是可以去搗騰的好價了!

    單會取代單反相機嗎,筆者認為這個是影像行業發展的可能趨勢,但是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微單會取代入門單反嗎,這個問題似乎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和用戶的選購習慣。

    筆者身邊的很多朋友,在購買相機的時候就會迷茫,是應該選擇入門單反,還是微單。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順應這個趨勢,聊聊微單會不會取代入門單反,以及兩者在選購方面的差異。

    快2018年了,對入門單反和微單的觀念要改變

    微單不再是小底。很多人的觀念里,微單相機還是M4/3小底,2017年都到年末了,微單早就普及APS-C畫幅傳感器了,甚至全畫幅的微單產品也已經很豐富。

    就在前兩天,索尼才發布了A7RIII全畫幅微單相機,性能和參數完全不輸全畫幅單反相機,價格也不輸,貴的感人。

    當然跑題了,本文所指的微單,肯定是與入門單反價位相似的微單,也就是APS-C畫幅的微單。

    入門級單反不再是神話

    單反不再是神話。既然我們討論的是入門級單反,那么就說入門級單反。入門級單反現在已經不再是處于神壇之上的產品了。

    和同價位微單一樣,都采用APS-C畫幅的傳感器,畫質、控噪等方面已經沒有明顯的區別。也就是入門單反已經走下神壇,優勢很有限。

    微單的視頻能力已經超過同級別單反

    另外,很多朋友對于拍攝視頻方面的觀念也停留在數年前?,F在的微單,視頻的拍攝能力和效果呈現甚至要比單反更好,比如松下GH5這類神物。

    雖然近幾年來高端單反加入了4K格式的視頻拍攝,但是入門級單反仍然停留在1080p階段,并且在視頻拍攝方面沒有加強和優化。

    微單之所以視頻拍攝的能力要比單反更勝一籌,主要是廠商很樂意在微單產品中加入比較專業的視頻功能,并且他們也具備這個實力。

    但是縱觀單反的品牌廠商,他們研發的主要精力和方向是拍照相關,視頻只是跟隨著市場需求來加入相對應的功能。

    觀念更正了以后,我們來看看微單和入門單反對于用戶來說定位有何區別。在筆者看來,微單主要是滿足用戶對于拍照的需求,更傾向于家庭用戶和愛好者。

    入門單反則不同,它的定位更傾向于想要鍛煉攝影技巧,成為攝影師的玩家或者準專業人士。這可是有本質差異的。

    微單更適合家庭用戶,單反更適合攝影初學者

    定位不同,就會造成購買人群選擇的不同。從用戶數量來說,家庭用戶和愛好者的群體數量必然會比想成為專業攝影師的人群數量多。

    這也就是目前微單的市場份額在不斷增加,而入門單反相機有所減少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就能說明微單要取代入門單反了嗎,筆者認為這個理由不夠充足,我們還是要繼續分析兩者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差異化的地方。

    2016年的關注比例分布

    2017年Q3的關注比例分布

    在關注比例方面,相比2016年,2017年的微單產品在慢慢增加,單反產品則減少了。根據中關村在線ZDC的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關注微單的比例是21%,關注單反的比例是58%。

    2017年Q3季度關注微單的比例提升到了24.9%,關注單反的比例下降到了55.5%。

    雖然看上去數字變化不是很大,但是單反可是整個單反市場,入門級產品的關注比例不足總數的四分之一,也就是關注的下降數字更明顯。

    兩者差異最明顯的是結構

    微單和入門單反相機最大的差異是什么,筆者敢肯定的說就是結構。微單沒有五棱鏡和反光板等結構特性,因此在重量和體積方面有絕對的優勢,便攜性很好。即使入門單反再輕便,也不如微單,這一點毋庸置疑。

    微單體積和重量都很小

    除了重量和體積的改變,取消了反光板之后,微單和單反還有一些差異和改變。比如使用微單相機的時候,不用擔心反光板升降時造成的機震,也不用擔心彈簧和馬達的壽命問題。

    反光板是不能夠自己拆卸和清潔的部件,所以如果有灰塵、損壞、發霉等等問題出現,都會很棘手,但是微單相機就沒有這些問題的存在。

    取景方式的差異

    結構的差異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和優劣勢。比如取景方式,單反相機是光學取景,我們大部分用戶是通過取景器來取景。

    微單則是電子取景,大多數用戶通過屏幕取景,所見即所得。

    單反和微單取景的差異

    不同的取景方式就帶來了新的問題。單反相機,尤其是入門單反相機,我們通過取景器看到的景象,與拍攝出來的照片可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比如機身測光不準確,快門和光圈調節不當等因素造成照片過暗或者過曝,這都是常有的事,筆者也經歷過很多這樣的案例。

    但微單的電子取景就不同了,所見即所得,屏幕取景的樣子,就是照片的樣子,幾乎沒有變化,尤其是暗光環境下電子取景非常好用。

    這樣就產生了差異化。雖然單反也可以一直使用屏幕取景,但是這與單反用戶的取景使用習慣完全不同了。

    在取景方面,筆者認為目前微單比入門單反更方便,也更直接,畢竟大部分用戶更喜歡所見即所得這種方式。

    對焦的差異

    單反的對焦方式相位對焦,相位對焦與傳感器記錄圖像會存在時間差。單反相機的對焦模塊在光學取景器上,需要放下反光板方可運轉。

    而傳感器記錄圖像需要抬起反光板,這樣反光板一升一降,就產生了時間差,而且造成了機震。

    另外現在相位對焦沒有實現100%的視野區域覆蓋,這讓用戶在觀看取景和圖像兩者中產生差異。

    單反的對焦模塊

    微電相機采用的是反差式對焦,而且現在技術已經日漸成熟,對焦的精準能力和追焦的能力都不再是問題。

    最重要的,微電相機能夠實現100%的視野區域覆蓋,而且對焦和傳感器記錄圖像是同時進行的,互相不干擾,因此沒有時間差,這樣加大了對焦和拍照的可靠性。

    雖然目前單反和微單相機都加入了觸摸式的翻轉屏幕,對焦都可以在屏幕上一點即可,但是由于相機體積和重量的差異,拿著微單和拿著入門單反在屏幕上對焦還是有差異的。

    尤其是女性用戶或者手小的用戶,很多人無法輕易的實現使用入門單反的屏幕對焦,因為端不住機器。

    而且通過筆者身的體驗來看,的確微單上使用屏幕搭配來對焦更輕松,使用入門單反還是通過取景器對焦更順手。

    單反的鏡頭群遠超微單

    不論是單反還是微單,都需要搭配鏡頭才能夠拍攝。鏡頭的豐富程度方面,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單反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時間了,而微單不足10年時間,自然鏡頭種類和數量都是無法比擬的。

    單反發展已經有半個世紀了,鏡頭數量非常豐富是必然的

    單反的鏡頭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吧,最主要的單反相機廠商佳能和尼康,旗下的鏡頭都有數十款,廣角、中焦段、長焦端完全覆蓋。

    定焦、大光圈的鏡頭也極其豐富,甚至還有魚眼、移軸和定制鏡頭等等特殊的鏡頭種類可以挑選。即便是入門單反,這些鏡頭也是可以直接接上使用。

    總之一般單反用戶在選擇鏡頭的時候,都會挑花眼。記得筆者在剛進入單反相機世界的時候,前期選擇鏡頭就花費了三個多月的時間。

    微單則不同了,現在各家的微單廠商,比如索尼、富士、松下這些知名廠商,他們為微單設計推出的鏡頭在數量和種類方面如果和單反相比,的確可以說較少。即便是佳能為微單單獨設計的鏡頭也不過寥寥數款。

    加上轉接環,微單就不怕鏡頭數量不夠了

    不過現在各家的微單都有鏡頭的轉接環,可以通過轉接環來連接單反所用的鏡頭,這樣鏡頭方面可以選擇的數量就非常豐富了。

    鏡頭素質方便,目前數量可觀的單反相機鏡頭普遍要比微單的鏡頭更出色,畢竟佳能、尼康等廠商數十年的光學研究和鏡頭研發不是打水漂用的。

    不過從近兩年來新推出的微單鏡頭的表現來看,微單鏡頭陣營的素質和表現正在加緊腳步追趕,相信用不了太多時間,就可以幾乎與表現優秀的單反鏡頭打成平手。

    比如富士、松下這幾年的鏡頭素質就在快節奏的提升,不論是對焦、畫質還是性能等方面都可圈可點。

    微單與單反的操控性差距正在縮小

    如果我們討論前幾年的微電相機的操控性,相對于單反而言,可以用“渣”這個字形容。畢竟受限于機身尺寸的限制,上面的按鍵數量和波輪數量比單反少太多,調節各種參數和選項都需要很復雜的步驟或者很麻煩的組合按鍵,用戶剛上手的時候肯定是十分苦惱,這一點筆者在進行測試和體驗的時候深有體會。

    單反則不同,即便是入門單反上也有豐富的按鍵布局和多個波輪設計,所以調節選項很簡單,即使是抓拍時候的快速調節也能夠輕松應對。

    前些年的微單沒有觸摸屏幕,操控性實在是差的可憐

    不過現在不同了,微單相機雖然在按鍵數量和波輪數量上略有改進,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加入了觸摸屏幕的設計,這讓微單相機在操控性方面得到了質的飛躍。

    筆者現在日常使用微單相機外出拍照的時候,通過觸摸屏幕可以輕松進行各種參數的快速調節。

    但是盡管有了觸摸屏幕,在日常一些緊急情況下,還需要從屏幕上點擊進行參數調節,著實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這一點仍然與單反有差距,只是近幾年來的發展讓這個差距縮小了很多。

    另外,即便是入門單反相機現在也加入了觸摸屏幕設計,調節起來多了一種選擇,操控性也在提升,并非一成不變。

    續航一直是微單的短板

    從微單面世初期,發展到現在,電池續航一直是短板。筆者自己的使用狀況是出門拍攝大約300張左右,基本上電量就所剩無幾了。

    原因很簡單,微單的取景、拍照、設置等操作和使用都需要依靠屏幕,也就是使用的時候屏幕都是常亮的,這樣相機自身就會耗費大量的電量。本身微單的電池容量就會小,因此電池續航就不會長久了。

    單反的電池電量高,本身產品也更省電

    單反則不同,即便是入門級單反,一般使用過程中也不需要屏幕常亮,很多參數調節還可以通過肩屏查看。另外單反的電池容量較大,而且單反相機待機時耗電量很小。

    比如筆者之前的D7000單反,良心的省電,出門拍攝2000張輕松應對,如果還有點還可以待機很久的時間。這一點是微單完全無法比擬的。

    其實微單和單反在應用上還有很多區別,比如說微單沒有健全的閃光燈系統,布光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問題出現。

    另外產品機身本身的耐用性也不同,一般來說單反要比微單更耐用一些,不過這也與產品質量有關。

    在分享的部分,現在不論是微單還是單反,都支持藍牙、Wi-Fi、NFC等等傳輸形式,可以隨時隨地的將照片傳輸到移動設備進行分享和傳播。

    外觀是單反的最大短板

    說了這么多技術、性能、配套鏡頭等等因素,我們還沒有討論外觀。為什么現在的家庭用戶、攝影愛好者對微單的呼聲很高,其中一定的因素就是其外觀方面的改變。

    這里說的不僅僅是體積更輕巧,同時也包含了配色、外觀設計等等因素。

    例如富士的微單大量走復古風,佳能則走時尚路線,這樣的產品外形相比千篇一律的、黑色固定造型的單反而言,對用戶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微單的外形千變萬化,但是都比單反要更亮眼

    其實單反相機也有過比較出色的外觀方案,比如五彩繽紛的賓得,可惜退出了歷史舞臺。再比如佳能100D、200D系列,雖然仍在市場中,不過同類型產品僅限于此。

    說實話,對筆者而言,與其選擇已經看了數年時間沒有任何變化的入門單反,不如踏踏實實的選擇一款擁有時尚外觀的微單相機用起來更舒心,畢竟筆者出門拍照的需求并不是往國家地理攝影師方向發展,外觀有的時候真的會很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微單會取代入門單反嗎?

    微單能否取代入門單反,筆者認為現階段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論是微單還是單反相機,它們都是商品,商品的推出和退市,需要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

    如果消費者真的不再需要入門單反相機,而是對微單的需求量直線飆升,那么即便是入門單反再厲害,也會退出舞臺的。

    再回到用戶需求的方面,對于微單有需求的用戶,他們并不在意能不能外接多少個閃光燈,他們也不在意每天是不是能拍到2000張,他們更不在意這張照片是不是要深度后期或者100%放大之后的噪點如何,因為微單用戶對于相機的需求主要是便攜、外觀好看、拍照還不錯、所見即所得,這樣就足夠了。

    微單能拍攝新聞攝影嗎,微單能拍攝體育比賽嗎,微單能拍攝一天不斷電嗎,對于這些專業用戶來說,他們在前期不一定有足夠的預算來購買昂貴的高端單反,只能從入門級單反入手來不斷的磨煉自己的攝影水平。

    因此入門單反主要是為了滿足那些準攝影師和預算不足的攝影深度愛好者。

    再說到未來,微單也許真的會取代入門單反,從現在的市場份額和廠商對于產品的發力程度來看,的確是這個發展趨勢。

    當微單的技術水平已經完全超越入門單反,鏡頭等配件也十分齊全之后,入門單反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也就是未來的主流市場消費者要么選擇出色的微單產品,要么選擇專業的高端單反產品。

    當然,未來無反是否會完全取代單反,筆者也認為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但是以目前的電子技術發展來看,微單還沒有厲害到這個程度。筆者也期待微單真正崛起的那一天。

    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拍攝會涉及到的題材種類十分繁多。從星空到城市風光再到人像,甚至一些特殊場景都想要記錄下來,那么相機的均衡表現就非常重要了。從尼康D750單反相機到尼康D780單反相機,均衡性的表現始終如一的貫穿下來。在如今微單相機成為大趨勢的時代,尼康D780無疑是一款沖鋒的產品,但正是這樣逆潮流而行的相機,才能足夠驚艷你的眼球。

    攝影師--狂奔的茄子

    本文的攝影師:狂奔的茄子,孫愷澤。尼康官方供稿人;視覺中國、圖蟲、亞朵簽約攝影師;思銳、海大濾鏡、米拍網、中關村在線、廈門航空合作攝影師。

    01均衡之道

    從外觀上來說,尼康D780承襲了D750輕便的傳統,840g更輕更薄的機身提升了便攜性,握柄處的深凹槽也為很多手大的用戶提供了更好的握持感。相機采用了235.9萬像素翻折觸控屏的配置,為低角度拍攝和操控性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撐。

    尼康D780采用了2420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設計,同時具有良好的高感表現,51點對焦系統,光學取景器下7張/秒、電子快門下12張/秒的高速連拍能力,都為拍攝提供了優秀的體驗表現。

    尼康D780的均衡之道,不僅僅體現在外觀和參數上,也體現在最長900s的快門設置、優秀的眼部識別對焦、更好地間隔拍攝平滑曝光,以及機內自帶的間隔拍攝自動HDR等功能,本文將逐一展開為大家帶來實際體驗感受。

    02人像之美

    作為一名拍攝題材覆蓋面很廣的攝影師,人像是必不可少的拍攝題材。無論是出游記錄還是商業拍攝,尼康D780作為人像拍攝的利器,為攝影師提供了非常多的輔助。優秀得對焦速度和精準的眼部識別對焦不再錯過任何一個美麗的瞬間,出色的連拍能力,也能夠捕捉到運動中的精彩動作。

    同時尼康D780相比于上一代的D750明顯提升了取景器的視野亮度和視野率,在使用取景器取景時,所看到的畫面非常明亮,在構圖時也可以更快、更好的發現不必要的邊緣瑕疵,避免影響畫面的干凈程度。

    03城市之光

    在城市風光的拍攝過程中,尼康D780給了攝影師茄子豆角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首先是精準的白平衡設置,在藍調時間拍攝過程中,尼康D780優秀的白平衡設置可以精準的還原天空和地面的顏色,這為后期進一步創意性調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第二是延時拍攝功能非常強大。尼康從D7000時代就內置了間隔拍攝功能,完全不需要快門線。在2015年之后,尼康很多相機增加了平滑曝光功能的配置,使得延時攝影在前期就能很好的解決畫面閃爍的問題。而尼康D780相機,不但擁有最低0.5秒的間隔拍攝時間,在畫面去閃的平滑曝光功能上也有了明顯的提升。通過下圖可以看出,在日落逆光時間段內的大光比延時拍攝時,整個畫面原片的表現非常的優秀。

    另外,尼康D780的延時拍攝還可以啟用完全靜音快門的狀態,注意這里的靜音是完全沒有聲音,這樣的設置可以避免哪怕一絲的快門震動造成的抖動,為長焦延時拍攝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同樣,尼康D780在原有寬容度表現優秀的情況下,提供了自帶的間隔拍攝HDR功能,通過步長選取,可以在間隔時間內連續拍攝HDR所需的原圖,后期進行HDR延時的合成,這將對畫質有巨大的提升。

    第三是輕巧機身和可翻折觸控屏帶來的便利。無論是爬樓還是建筑攝影拍攝,都無法避免一些特殊角度,這些耗費體力的特殊視角,完全可以依靠D780優秀的操控予以解決。并且在輕便機身的加持下,長時間的拍攝和三腳架的架設都顯得更加方便。

    04星空之境

    追逐浩瀚的星空,永遠是人類畢生的夢想,作為一個攝影師,星空攝影是非常喜歡的拍攝題材。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攝影師使用尼康D780拍攝了城市星軌和戶外銀河,最終的結果十分滿意。

    城市星軌方面,由于尼康D780可以提供最長900s的曝光時間,大大提升了星軌后期的效率。在城市中環境允許的條件下(可以使用GND反向壓暗地景),原片張數可以明顯的縮減,這樣可以充分減少我們后期時堆棧的壓力。

    以往受到相機限制需要長曝30秒拍攝一張,現在使用D780可以直接設置為120秒或者240秒,十幾張原片即可完成星軌的堆棧拍攝,效率提升明顯。而且拍攝過程可以完全依靠D780機身自帶的間隔拍攝功能進行拍攝,完全解決了快門線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不便。

    在戶外星空的拍攝中,為了拍攝更高質量的銀河,攝影師經常使用赤道儀配合拍攝,這時尼康D780自帶的超長的曝光時間就派上用場。當使用赤道儀時,全景云臺的架設經常導致在連接L板時無法安裝快門線,給拍攝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而尼康D780可以使用自帶的T門或者自帶的超長曝光時間,完全可以實現在不使用快門線的情況下8分鐘以上的曝光拍攝。

    另外在星空拍攝中,如何找到星星進行對焦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點,而尼康D780的屏幕可以顯示出光線較亮的星星,方便了我們找到用于對焦的亮星進行手動對焦。并且D780的屏幕顯示效果很出色,在放大對焦的情況下沒有花屏的現象出現。

    作為尼康的一款輕量級單反,尼康D780的表現可謂相當的驚艷。相機不僅具有更好的握持感和操控感受,同時一些內置的功能可以方便攝影師進行日常的拍攝,同時減少攜帶相關配件的麻煩事。這臺相機的畫質、寬容度、續航能力其實不用過多介紹,因為尼康這兩個字就是保障。在這個微單當道的時代,這樣一款單反相機依舊可以為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提供無限的可能。

    (7454493)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